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宝地

日卯(日卯上下结构读什么)

时间:2023-10-17 08:04:17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千字文》第二讲: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上一次,我们讲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下面是“日月盈昃”。

“盈”,就是“满”的意思,也就是月圆月缺的“月圆”。“昃”,按照古书上讲,叫“日西斜”,太阳要落山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就是讲“日升日落、月圆月缺”。

表面上看,意思很简单。但是,中国人有一种思维习惯,比方讲“日月”,想表达的可能不止“日月”,还另有所指。

举个例子:《诗经》第一篇叫《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显是讲男女恋爱。但为什么要说“关关雎鸠,在河之州”呢?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学过,这叫比兴——借物起兴!雎鸠是一种水鸟,也就是鱼鹰。鱼鹰的特点是雌雄配偶固定,几乎一生不变。古人就用这个特点比喻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这首诗写谁跟谁恋爱?古人说,是周文王跟太姒。具体是不是呢?这个不好讲,但是古人就这么认为。总体上,它是借关雎讲恋爱。这是一种比象思维——用比喻、象征的方式讲道理。

不仅《诗经》是这样,《周易》最根本的道理也是“上天垂象,圣人则之”。老天爷给人讲道理,不是直接跟你讲,而是给你显示一些景象,让你去悟。圣人——聪明的人(大家看繁体字的“聖”,直观的意思就是“耳聪目明”的人)就可以从这些景象里得到启示。然后,“则之”——开创一种方法,学习、效仿老天爷,沟通天和人。

这是中国古人一种很特殊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唐诗、宋词为什么那么美?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意境? 就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没有这种思维方式,体悟不到那种优美。

还说刚才讲的“日月盈昃”。古人写月亮的很多,苏轼的《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美,千古绝唱!借助这种思维方式,用月亮表达那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太奇妙了!

不仅仅是诗歌,《周易》里也有这种例子。我记不准是哪一卦了,就有“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的说法,表面意思是说,太阳升到正中,就要往下走了,月亮圆了以后,就开始缺了。它仅仅是讲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吗?不是!它在提醒我们,无论什么事儿,做到圆满,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跟爬山一样,爬到山顶,自然要向下走。那么,怎么能长久持盈保泰呢?曾国藩把自己的书斋叫“求缺斋”。为什么要“求缺”?就是有意识地不把事情做那么圆、那么满,故意留下一些缺憾,省得老天爷“动手”。

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讲,中国人这种思维方式很多时候非常合理。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事事都很顺利,哪一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但忽然招致一种《周易》所讲的“无妄之灾”?在我的经验里,有过二、三个这样的人。我去参加一个遗体告别仪式,有一个挽联写着:天妒英才。是不是这样一种意思?当然,有人会说,这是迷信!是不是迷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但事实就在那儿摆着!

实际上,这句“日月盈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我只是简单举几点。

下一句是“辰宿列张”。“辰”和“宿”这两个字,需要单独拿出来讲一下。

先说“辰”。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时辰,是表示时间的。但是,这个字在甲骨文里很特殊,是个象形字。怎么象形?是一个贝壳。我们都知道,普通的贝壳都是一边宽、一边窄。“辰”,就是在贝壳窄的那一边挖两个洞,再拴上一段绳子,可以套到手上,宽的那一边磨光、磨得特别快,可以用来掐谷穗。所以“辰”在甲骨文里是一种农具——掐谷穗的工具。

这种意思后来发生了衍化。我们看“辰”这个字,如果下面加一个“虫”,就是海市蜃楼的“蜃”——一种软体动物、海里的贝类;如果加一个“扌”,就是“振”——贝壳扇动开合的样子;如果加一个“女”,就是妊娠的“娠”——怀孕的意思;如果上面加一个弯弯曲曲的“曲”,就是农业的“農”(这是繁体字,后来简化成“农”);如果加一个“日”,就是“晨”——早晨,这是一种衍化方向,跟时间有关系了。

这里面有个问题:它本来是讲农具,后来怎么跟时间联系上了?

我们说,农业社会最重视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这些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在古代,这叫“观象授时”,也是历法最早的意义。掌握了这些,农业才能发达起来。

不仅仅是中国,在其他早期文明里,观察天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世界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他们观察的是“天狼星”。每当天狼星在天空出现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尼罗河快泛滥了,夏天要来了。这可能是人类观察天象的最早记录。所以天文学可能起源于中东。

上次我们讲上帝造人,用了七天时间,最后一天休息,现在叫礼拜日。按这种算法,一个礼拜是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星期日。为什么叫星期?就是因为中东人观察“七曜”——现在说的金木水火土日月,观察它们的运行周期,所以又叫“七曜日”,也就是“星期”­——七颗“星星”的运行周期。后来,这些知识传到希腊,传到西方,也传到了印度。后来到唐朝的时候,印度佛教的密宗兴盛起来,天文、历法就随密教一起传到中国。中国也有了“七曜日”的说法,天文、历法也严密了很多。那时候,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和尚,叫僧一行,按现在教科书上的说法,是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好像还有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一行”)。但是,一行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是密宗高僧。也就是说,至少在一行的时代,天文历法和宗教还是搅在一起的。密宗当年为什么那么流行?其实和天文历法、施咒求雨、“神通”都有很大关系。那会儿,有所谓开元三大士,都是从印度来的,又叫“神僧”。

这说到了“密”!现在有“藏密”,唐朝有“唐密”,日本有“东密”。日本的“东密”是“唐密”的传承,后来“唐密”在中国失传了。所以现在世界上的密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藏密”,一种是日本的“东密”。

这一讲就远了,不讲这么多,回到“辰”和“历法”的联系上来。

我们刚才说,“辰”是收获谷穗的工具。那么,什么时间收获谷穗呢?这就涉及到“辰”后面那个“宿”字。“宿”,也就是人们经常讲的“二十八宿”——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是四象,每一象又有七颗(组)星星,一共是二十八颗(组)。这当中,“青龙”这一象有一个“心宿”。当这颗星星在天空最南边出现的时候,也就是收获的时候。这样,“辰”就和天上的星星、和时间联系起来。

当然,这仅仅是“辰”的一种讲法。按照古书记载,“辰”还有另外一种讲法,就是所谓“日月之会”。

我们都知道,月亮有圆、缺——一开始是满月,后来慢慢变成月牙,最后完全看不见了。为什么月亮会有这种变化?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但是,因为太阳、地球、月亮位置的变化,地球上能看到的月亮反光部分也在不断变化。当月亮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月亮反光的部分完全背对地球,就看不到月亮了。这个时候,古人就叫“日月之会”,也就是“一辰”。

一年有多少会?十二会。因为一年有十二次月圆月缺,也就是十二辰。在天文学上,一周天等分成十二份,一份就是一辰。当然,每一辰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太岁头上动土”。太岁是木星。为什么木星叫太岁呢?因为木星在天上走一圈正好是十二年,也就是一年走“一辰”,所以古人就用木星记年。比如:《兰亭集序》开头是“暮春之初,岁在癸丑”,也就是岁星走到了“癸丑”的位置。这里面还涉及天干,有点复杂,就不讲了。

总之,到这个时候,“辰”最主要的意思就不再是农具,而是用来表示时间。

当然,“辰”还用来计时。我们都知道,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什么子时、丑时……,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事。有一次,可能是沧州那边一个老先生,通过微信联系我,说他发现分、秒、时里有一些秘密,就是分、秒、时的换算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跟八卦什么的有关系。我说:老先生,您知道中国古人用什么记时吗?时辰!分、秒、时是西方人的记时方式,这个里面有规律也不能算传统文化。老先生很尴尬,但还是坚持他讲的那些。我说:没关系,您可以作为自己的兴趣继续研究,但说这些是传统文化要慎重!

其实,传统文化里很多内容在当时可以说是常识,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了。比如,古人计时还有“更”,什么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其实,这个字不能读“gēng”,应该读“jīng”。以前过年要早起,叫什么?起五更(jīng)!是不是?!现在不起那么早了。还有我们经常说“三更(jīng)半夜”,是不是?!大家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字不念“gēng”而是念“jīng”吗?起五更(jīng)不能说起五更(gēng)?这跟京剧有关。京剧的戏词里,念这个字的时候,不能念更(gēng)。因为“更(gēng)”是改动、变更的意思。你到皇宫里唱戏,念“gēng”,要更(gēng)什么?改朝换代吗?所以戏班里留下来的规矩,这个字要念更(jīng)。大家看京剧,这个字是不是永远念更(jīng)!

讲得太远了,不能再讲了。这是我们讲“辰”这个字,下面还有 “宿”字。

“宿”,就是星宿。刚才讲过四象、二十八宿,不重复了。二十八宿哪里来的?是中国的发明吗?就像刚才我讲的,天文学最早起源于中东,然后传到西方、印度。所以,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二十八宿也是从中东传到中国的。但是,后来考古学家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墓当中出土了一个装衣服的箱子,箱子顶上豁然有二十八宿的图案。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我们国家战国时期二十八宿的天文观察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了。那时候,佛教还没传到中国,而且中国人用的名词、观察方式跟中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历法可能受到中东一定影响,但最主要的内容是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

大家看,我们今天只讲了两句话,里面涉及到多少老祖宗传下来的内容!这些内容流传了几千年,难道到我们这一代就断了吗?这可是传统文化里的宝贵财富,所以我愿意把它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天干地支对照表

天干地支对照表 -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主要用于计时。十二生肖用于记年。天干。12345678910

jiǎyǐbǐngdīngwùjǐgēngxīnréngu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简称“天干”。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天干读音: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嘻嘻网提醒:天干里的“己”往往会误作“已”,出现已巳、已卯、已丑、已亥、已酉、已未这样错误的描述。

“戍、戊、戌、戎”这些相似字,你真的会读吗?

天干的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地支

123456789101112

zǐchǒuyínmǎochénsìwǔwèishēnyǒuxūhài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作“十二地支”,简称“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嘻嘻网提醒:地支里的“巳”往往会误作“已”,出现己已、辛已、癸已、乙已、丁已这样错误的描述。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读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天道酬勤 不负耕耘——写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天道酬勤 不负耕耘——写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

9月23日是秋分,我国将迎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放眼广袤田野,牛羊成群、秫熟稻香。今年的秋粮收获来之不易,一些地区经历台风、洪涝等极端天气挑战,各地各部门攻坚克难,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全力以赴,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不懈奋斗。

金秋的田野,酝酿着收获的希望。这是对辛勤耕耘的致敬,也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夯实了根基。

秋粮丰收在望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阳光照在广阔的稻田。不远处的加工车间,不时传来阵阵机械轰鸣声,当地正加快大米生产进度。

“一个多月前田里洪涝挺厉害,抢排积水后,前段时间趁着阳光足我们赶紧喷施叶面肥,很多被水淹过的稻穗又二次扬花了。”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感慨地说,从20日便开始小范围收割水稻,预计10月5日前后能全部收完。

“抢”字,是今年不少地方粮食生产的关键词。两千公里之外,在河南省沈丘县,种粮大户王洪涛种了500亩玉米,还有5天左右就要收获了。

“今年夏收时政府支持抢收烘干晾晒小麦,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田地晾晒了几天就种上秋粮了。现在玉米长得不错,全程机械化也很方便,在外打工的人只要告诉地块位置,就能请县里农机服务合作社帮着收。”他边说边掰下一个玉米棒,剥开皮,露出饱满的籽粒。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今年期间,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主产县整建制推进,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并配套精准肥水调控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约3663万亩。

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派出20多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赴河北、黑龙江、吉林、甘肃等省份指导落实防汛抗旱关键措施,中央财政及时下拨18.9亿元资金支持灾区抗灾救灾,下拨24亿元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对1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予以补助,促进壮苗稳长、灾后恢复、灌浆成熟、单产提升。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除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遭遇较重洪涝、西北局部遭遇干旱外,全国面上旱涝灾情总体轻于常年。目前秋粮陆续开镰收获,丰收在望。

“大食物观”指引农业高质量发展

秋高气爽的季节,在江西省吉水县白水镇井冈蜜柚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柚子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村民忙着施肥、除草。

吉水县有井冈蜜柚9.24万亩。近年来当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供应种苗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户种植蜜柚,投入近300万元购入选果设备进行分选分级,修建贮藏保鲜库,有效延长供应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丰富、质优价稳,是民生关切,也关系农民收入。

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2.2万亩螃蟹养殖基地迎来丰收。村民姚若辉和蟹农们站在船上,把沉甸甸的蟹笼从池塘里提起。“我们合作社今年养了200亩螃蟹,产量在2.5万公斤左右,销路很不错,大家盼着能增收。”

“舌尖上的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

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

今年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耐盐碱品种加快选育;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稻虾、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上半年猪牛羊禽肉、禽蛋、牛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9%、7.5%。食用菌全产业链科技支撑行动全面实施,科研人员开展经济藻类新养殖种质创制,构建高质量健康养殖模式。日益丰富的餐桌,不断增添老百姓的获得感。

汗水洒在希望的田野

汗水,是对土地最朴实的滋养,浇灌着美好生活的希望。

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李浩寨乡小旷野村,冬马铃薯、红薯轮作示范地迎来采挖期。杨万林拿着刚挖出来的红薯,用小刀削开后仔细观察,记录相关情况。

杨万林是建水县薯类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下田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把小刀是必备物品。“除了地表观察长势,把薯类切开才能看到更多情况。”他说。

科技特派员们在开展服务中,倾听群众需求,发现产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双薯”轮作模式就是杨万林团队研发集成的技术模式,自2022年开展示范应用以来扩展至多个县,年新增粮食(鲜薯)10.34万吨,新增农民收入1.61亿元。

农业丰收、乡村振兴,关键要有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

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吕亭镇新店村,千亩稻田丰收在望,返乡创业的汪启航正在田埂边,将农田里多余的积水排出。打造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他通过农业增效让农户看到希望。

2018年,汪启航上任村党总支书记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庄吃水难问题,推动从市区延伸铺设20多公里的管道,让周边8个村都吃上放心的自来水。这些年村里的路整洁了,河流清了,人居环境提升了。今年他还牵头组织了篮球联赛,各村篮球爱好者自由组队,场内座无虚席。

新店村的变化,是千千万万乡村的缩影。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深刻指出,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全面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面向全国遴选1.8万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定制化培育,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提高解决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山清水秀、各美其美,村庄展现新颜。目前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左右,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广袤田野上,亿万农民群众和“三农”领域工作者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努力。一个个淳朴而生动的故事,在青山绿水间持续书写。(记者于文静、陈冬书、陈春园、杨静、水金辰)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生字组词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生字组词

第1单元

一(一个、一天)

二(二月、二十)

三(三天、三月)

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

目(耳目、头目)

耳(木耳、耳朵)

手(手心、对手)

日(早日、日子)

田(水田、田里)

禾(禾苗,锄禾)

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

云(白云、云朵)

山(山林、山水)

八(八个、八月)

十(十个、十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