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天气变化频繁,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很大,人们的身体会有很多不适应,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是容易生病。如何健康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秋季属金,肺气旺盛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的联系。秋天在五行中属于金,其性主肃杀,在五脏中,肺之气旺于秋。
这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金的特点是稳固,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而且气体运动方式是向内收缩。因此,秋季属于金。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由于秋季有这样的属性,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身体也会有季节性的表现。《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关于秋季是这样说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天 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奉藏者少。”可以作为秋季养生的总则。
秋季应收敛神气,心态保持平和
秋季养生,首先要注意休息。作息时间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说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因为在秋天,自然之气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人是自然之子,当然应该与自然同步。
同时,秋天草木黄落,一场秋雨一场寒,容易让人产生凄风惨雨之感。人的情绪容易受此感染,出现悲秋情绪。“诸如黛玉葬花、辛弃疾悲秋等,就是例证。”平常人思念往昔亲朋,不免伤感。因此秋季养生也要注意情绪。
秋季应该收敛神气,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使用移情的方法,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也可以发呬(xì)的音,以泄盛满之肺气,否则会有“太阴不收”之弊,导致“肺气焦满”,罹患肺病。
此外,在饮食方面,应该减辛增酸。因为肺在五行中属金,其味为辛,按照五行生克理论,金克木,肝属木,酸味入肝。秋季肺金正在当令,容易克犯肝木,肝之味为酸,所以应该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抑肺气。
事实上,辛辣最能导致干燥,并助长干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秋天的生姜赛砒霜”,香辛料在秋天应该少吃,火锅之类能避免就避免。与之相应,甘甜温润的食品能滋润肺脏,涵养肺脏。增食酸性食品,可以抑制辛辣的味道。
西芹炒百合是秋季养生中不错的一道菜。因为百合有润肺的功效,可以缓解秋燥,而西芹可以通便。此外,吃秋梨膏或者银耳雪梨等,也有缓解秋燥,润肺的作用。
秋季应注意预防燥气伤肺
秋季因为肃杀,则有燥气,古人称:“华英改容,毛虫乃殃”,因此秋天易患多种疾病,比如:泄泻劳倦、痰涎喘嗽、寒热进退、风眩痹癖之疾。
确切来说,二十四节气中燥气一般起于秋分,终于小雪。初秋之时,燥气与夏天的余热相结,温燥盛行,而到了深秋,燥气会带有冬天的寒气,转为凉燥。因同气相求,燥气伤人的特点之一,就是最易损伤人之肺脏。
燥伤肺金之后,轻者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鼻干,干咳无痰,重则有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初秋的温燥还使人口渴,想喝水,而凉燥起来时则不一定有口渴欲饮水的感觉。所以秋日养生,要注意预防燥气伤肺。
其次,因燥气过后就是冬天的寒流,所以“燥为次寒”之说。宿有肺病的人一定要防止肺病复发外,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防止中风。此外,肠胃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次寒”也会造成腹泻。
总的来说,秋季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心态平和、饮食清淡、防止秋燥,以养收之道为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六盘水气象
《易经》的第一部,被称为《连山易》。人类的起源和文明都与山有关。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源于伏羲的先天八卦。
在我们老家,山东潍坊潍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过可能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汉字。
诸城潍河畔出土过5个陶罐,距今约6000-8000年间,上面有这个“日月山”的符号,被认为帝尧时期祭祀日月山神的字,甚至被马贺山先生认为是“华夏第一字”。
无独有偶,古埃及和地中海的腓尼基(今黎巴嫩)等地都发现过类似的符号:
古埃及月神康斯(Khonsu)
腓尼基人的地下墓穴的壁画
从大汶口之一文字(符号)所在的器具来看,东西方所不同的是,古埃及和腓尼基的符号象征月亮神或阴性,而大汶口陶罐是一个“”的形制,很可能与祖先崇拜或生殖崇拜有关。
中国古代堪舆术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
山,是地壳运动撞击的隆起带,蕴含是巨大的能量;
山,是生命孕育的地方。
《诗经》说:“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死后身体骨骼变化为连绵山峰,女娲用山河泥土造了第一批人。
古代大洪水,人类只有爬到高山去生存,这是”山会“、“峰会”一说的最早由来。
后来”山会“成为求偶、求子、聚会的习俗,并慢慢演化为”赶山会“和“峰会”等社会活动。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从孔子的出生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有拜山神,山会交合以及求子的民俗。
埃及的金字塔,人为设置成”山“的样子,可见东西文化同根同源。
传说,大禹治水后,建立夏朝,其治国方略就包含最早的《易经》——《连山易》。
单纯看”连山“这个名字,是不是与大汶口陶器的字符很像?
· 每 日 一 卦 ·艮
动静适时
《连山易》的出现早于周文王演化的《周易》,它的第一卦不是乾为天卦,而是艮为山卦。
艮者,根也,是根本,是静止,是大山,是生命体。
《周易》64卦,有15个卦与山有关,分别是艮为山、山天大畜、山泽损、山火贲、山雷颐、山风蛊、山水蒙、山地剥、天山遁、泽山咸、火山旅、雷山小过、风山渐、水山蹇、地山谦。
描写山的著作,最著名的当属《山海经》。
而关于山的名言,当属《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还有,孔子这句:
“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为什么”仁者乐山“?
《易经·系辞下》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谓之易”, “仁,天心也”。
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仁者好象在登山,无论是一条道的华山还是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攀爬。
在山脚下,我们看风景,各有不同;
上了半山腰再回望来路,发觉有很多相同的风景;
等我们都攀登上了山顶,极目远望,山高水长,美不胜收,你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个世界的风景是一样的!根本不像山脚下那样有所分别。
你是在山脚、山腰还是山顶?
“山高人为峰”,山顶就是”仁者“的眼界、视界、境界!
“仁者乐山”,就是因为“仁者爱人”。
没有分别心,天下美景尽收眼底,视野广阔了,胸襟自然开朗,物我两忘,自然也就没有了分别心。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李斯对秦王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代伟人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向高处登攀,就是人生境界的升级,境界升级,解决问题的视角就多了,所以难事也就迎刃而解。
孔子还说:“山,高大巍峨、草木繁茂、鸟兽成群,人们所需的几乎一切东西山上都出产,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它自己却不从人们那里索取任何东西,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山上取其所需,山都慷慨给予。山还兴风雷、做云雨以贯通天地,使阴阳二气调和,降下甘露以惠泽万物,万物因之得以生长,人民因之得以饱暖。这就是仁者之所以乐于见到山的原因啊。”
《易经》艮为山卦,对应中医的脾胃,是运化我们饮华的器官,中医甚至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
艮,就是根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中国神话有很多与山有关,大山孕育了生灵,连古人修仙都要去山里汲取能量,自称“山人”,传说昆仑山是众神的居所,直到今天,佛道寺院道观遍布九州群山,仅仅在陕西终南山,就聚集了5000+修行者。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代伟人云: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
大自然千变万化,而山却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
仁者面对风云变幻,和山一样沉着冷静,站得高,看得远,不忧不惧,不畏浮云遮望眼,所以“仁者无敌”,仁者寿。
这与中医调脾胃,治百病的观点也是一脉相承。
《神相全编》认为,一个人的相貌,也有山,就是鼻子。
鼻子高纵如山称为“鼻贯天庭”、“鼻若悬胆”,大富大贵!
鼻子还被称为“财帛宫”,掌管一人一生财富。
因为《黄帝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五行属金,鼻子丰满挺拔,自然家财万贯,或者白手起家,或者继承祖上阴德而富。
荀子说:“山有玉而草木润,人藏玉则万事兴。”
又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关于山,笔者甚喜太史公引用《诗经》评价孔子那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古人有登山祭祀、登山聚会、登山开运的习俗。
暑期将至,不妨玩水游山去……
声明:本文源自网络,由一堂国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