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斌
行动!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消息,8月23日至8月25日的3天内,已有19名电信犯罪嫌疑人从缅甸被押解回国:
8月25日,8名缅甸妙瓦底电信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方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
图源:8月25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微信公众号
8月24日,5名电信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方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这些嫌疑人在缅甸妙瓦底通过“杀猪盘”诱骗受害者至虚假网络投资平台,在前期小额投入返利后诱导进行大额投资。
图源:8月24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微信公众号
8月23日,6名在缅电诈犯罪嫌疑人分两批被押解回国。其中一人为赌诈团伙骨干头目,是打击电诈犯罪的重点对象。
图源:8月23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微信公众号
图源:8月23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微信公众号
这些在缅甸电诈团伙里担任“骨干头目”的都是什么人?为什么缅甸赌诈团伙可以长年盘踞缅北疯狂敛财作恶?
历经两次成功率极低的侥幸逃脱,2021年从缅北果敢老街犯罪团伙手中逃回国的亲历者,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独家揭露他所知道的电诈团伙头目真容。
起底缅北犯罪头目
了解缅北果敢老街赌诈集团犯罪团伙的头目,需要先清楚那里的犯罪逻辑和权力体系。亲历者陈祥说,整个老街城区无论大小和发展程度都和国内中原地区的一个普通乡镇相近。这个“乡镇”主要由网赌、电诈、色播和与其相关的、以及生活配套组成。三两栋楼或一栋楼组成各种“小区”,门口有持枪武装守卫。
其中有赌债集团犯罪团伙实施、色播敛财的地方(当地称为“盘口”),还有为这些盘口服务,负责关押、虐待偷渡客逼迫其搞钱的地方——卡院。这些生意要么是“家族大佬”的人直接开设,要么是当地有一定实力且能攀附上“家族大佬”的犯罪头目开设——这些头目通过上交绝大部分利润来寻求大佬的庇护。
整个老街城区被四个大佬划定出势力范围,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大佬们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尤其是对偷渡客。这里以中国人居多,也有一些人来自越南、泰国、老挝。但只要是偷渡客,不论国别,都是盘口的敛财工具,没有丝毫生命安全可言,更不用说权利和尊严。
偷渡客们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给犯罪团伙以及大佬“搞钱”,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而这些盘口的头目,在各自追随的大佬势力范围内,霸道残忍,有的还掌握私人武装。
据亲历者陈祥说,这些头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人:
——逃犯。身上背负重大案件的亡命徒或涉贪腐等案件偷渡出逃者。这些人里不乏穷凶极恶者,针对国内的套路也是这群人精心“打磨”的。
——传销分子。做传销出了事被追逃或者欠下巨债躲债的人。这些人有丰富的骗钱经验,在逻辑、话术以及技术分析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情况。还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偷渡到了这里,比如躲避债务,比如跟随亲人来“淘金”,一般这些人都有某种特长,能够在犯罪中发挥作用,但这些人能做到头目的很少。
境外赌诈集团在国内有“代理人”
有的头目心思城府极深,深得大佬信任,可以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拿捏”大佬的言行与决策。
这些头目对大佬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佬不仅要倚重他们的能力,更不得不倚重他们在国内的“资源”。
这些所谓的“资源”,就是在国内的“代理人”或者渠道。
比如,赌诈集团的电诈、系统、软件以及色播的APP系统,还有一些出入账管理软件、人力管理软件,不少都是在国内由专门量身打造的。
陈祥说,这里的一切都和关联或者就是的变种。根本不是所谓的“靠运气”,而是国内技术人员根据赌诈集团的需求,设计各种辅助功能的运用。从一开始怎么投注、什么频率、投注大小以及从什么渠道引流等,都要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目的就是让参赌者欲罢不能、越陷越深。
其中所谓的荷官以及系统里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既定流程以及话术配合,如果谁没有按既定流程规则操作,导致受害人没上当“钱跑了”,那就由犯错和违规的人代偿这笔钱,计算方式由盘口的人说了算。如果数额较小,且犯错的人还有利用价值,就会有“将功赎罪”继续挣钱还债的机会。如果盘口的人认为犯错的人利用价值不大,那就可能送到“卡院”以敲诈家属还钱。
比如,软硬件的设计制作和维护,必须有境外赌诈集团的代理人在国内全权负责对接等处理,还有电话卡、银行卡、平台账号等,几乎都是国内代理人来操办。
所以,陈祥认为,治理跨境网赌电诈,必须斩断境外赌诈集团在国内的“手脚”。
一旦被人骗到境外赌债集团势力范围成为“偷渡客”,那就意味着要经历人间炼狱而九死一生。毕竟,像陈祥这样,经历两次成功率极低的逃脱得以回国的偷渡客,非常罕见。
九死一生逃出生天
老街的晚秋凌晨5时有一丝凉爽,缅甸果敢老街的宵禁一开,整个城区显得特别杂乱,忙着往外出门的、着急往回赶的,还有极个别藏在角落躲着的,抓紧出来混到人群里。陈祥和刘发趁乱下楼,搭上一辆摩的从魏家穿过白家势力范围,来到老街与云南省镇康县交界通关的地方——南伞口岸。
陈祥记得那天阴得很沉,但他在摩托车上远远地看见海关,却感觉那座建筑“散发着光芒”,他的心紧张得就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踏进海关大门后整个人已经抖得快站不住了,眼泪不由自主哗哗往外流。陈祥这一刻才清楚地知道,自己活下来了。
原来并不相识的陈祥和刘发,2021年被同一个“上线”骗着偷渡到老街,到那儿第一天就被“上线”卖给一个叫黑鼠的“卡头”。
黑鼠骗陈祥说,自己因为违反宵禁被关起来了,让陈祥和刘发直接去找盘口的才哥“干活儿”。才哥是盘口头目的直系亲属,属于内部核心人员,虽然看上去只有20来岁。
“黑鼠把你俩给我,抵他12万的债。你俩偷渡路费一人1万5也是我垫付的。在这待着一人一天150,一共15万。一周之内付完钱走人,表现好了可以适当宽限几天,逃跑就是坑我钱,打死活该。”这个叫才哥的狂横小伙儿说完,就让两个挎着手枪的看守把陈祥和刘发带到一个宾馆房间。里面3张高低床是大通铺,最多的时候这三张床挤过10个人,门口两张高低床是3名持枪看守的位置,有独立卫生间。
陈祥回忆说,在这个普通“小宾馆”,不断有人被带进带出。看守只保证这些人不逃跑、不闹事,窃窃私语、打电话等做什么都不管。陈祥也就是在这里了解到了整个老街的规则、体系,最关键的是如何逃跑——想办法从他们所在的白家势力,跑进最近的魏家势力,这边的人就不会抓他。
有一天,房间里就剩下陈祥和刘发两个人。武装看守需要去受训打靶,于是2名看守5点就走了。剩下一个持枪看守觉得已经被“吓破胆”的陈祥和刘发不是问题,恰好毒瘾突然犯了,拿出工具去卫生间吸毒,超过两三分钟竟然没声音传出。陈祥此时心脏骤然收缩,意识到这可能是逃生的唯一机会,于是拉上刘发跑下楼去,一拐弯儿打了个摩的朝魏家势力范围跑去。
曾经陈祥关在一间屋里的一位老乡,知道陈祥有电脑操作和维修的特长,就把他介绍给了魏家盘口里的一个小头目秒哥,陈祥和刘发就在这里落了脚。一天根据工作时间,每人最多给五六十块钱,陈祥一个人干了他和刘发两个人的活儿,两人才暂时有个落脚的地方。
老街实在太小了,白家的黑鼠和才哥很快就知道了陈祥和刘发逃到魏家盘口给秒哥当马仔。但是,他们不敢“跨界”去抓,只能放出话来:这两人到了白家地盘就把腿打折,15万元“欠债”也翻倍变30万元,每天计利息。关键是,陈祥和刘发如果想回国,白家地盘是必经之地。虽然现在在魏家地盘里没人看守,但如果逃跑被发现就是对秒哥“忘恩负义”,随便找个理由,俩人在魏家仍然会背上巨债——这就是那里的“道理”。
陈祥和刘发经过和多个有经验的偷渡客沟通请教,终于摸清了宵禁的规律,趁乱逃脱,这才有了本节开头的场景。
陈祥说,在老街赌诈集团势力范围的日子,每天都有死的可能,更不用说剁手剁脚、挨打、被虐待了,只要对大佬“搞钱”有帮助,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他们的命和一切,只是给大佬赚钱的工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涉亲历者均为化名)
来源: 国是直通车
#为什么袁天罡的墓无人能盗#
或许是《盗墓笔记》火遍全网的原因,此类题材也逐渐涉及到影视剧的创作,看盗墓笔记之类的电影,比看以前的僵尸电影,又感觉刺激不少。不少群众也因此对墓地的知识和风水,有了不少的见识和见闻,对中国传统的风水之术也是半信半疑、愈发感觉到了其神秘而不可测。
袁天罡
传统的风水之术现在的风水之术叫做环境学,有不少喜爱易经的人也喜欢钻研环境学,据说在不少的大学,都有开设此类科学,而且是比较系统的那种。
大唐国师
在古代封建社会,这方面的高人层出不穷,由于门派不同,但还是有不少杰出的代表,大多数人都创造了不朽的传奇故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有神人一般借东风的操作,而后又有燃灯续命、死诸葛吓死活司马的故事,并留有八阵图传于后人;东汉时期的张良,据说是鬼谷子门徒,孙膑与庞涓的故事也是深入人心,而袁天罡则是出现在隋末唐初的人物。
袁天罡和李淳风
这些人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排兵布阵,但也不乏装神弄鬼,对风水之术的水平造诣也成就非凡,如诸葛孔明在定军山病亡之后,到如今也没人知道他的墓葬在哪里?
在古代的历朝历代都有国师或司天监这一职务和部门,司天监全天监控全国各地的风水气象和社会异象及传闻,国师则担负着祭祀纳福为皇族寻吉祥之地的任务。
大唐国师袁天罡据史书记载,袁天罡是益州成都人,玄学家、天文学家、道士出身。一生精通面相和风鉴之术,曾留有《推背图》、《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传于后世。
明朝天顺年间,有游人登白鹤山游玩,无意中发现了袁天罡墓的墓碑,随即就确定了袁天罡的墓葬位置,这也是世人第一次发现的袁天罡的墓地,但此时的墓地杂草丛生,原来的天宫院已是不复存在。
明英宗知道此事后,遂派人派专款进行修复,于是新的天宫院便开始在袁天罡墓附近破土修建,最终于天顺三年完工。明英宗临驾于此,亲为天宫院题匾撰文。天宫院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五间19.3米;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目前两殿保存得比较完整,占地大约六亩,总建筑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
袁天罡曾有称骨算命法流传于世:如终身行乞孤苦之命的歌诀是“短命非业谓大空,平生灾难事重重;凶祸频临陷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此为二两一钱的称骨;如三两四的称骨歌诀:“此命福气果如何,僧道门中衣禄多;离祖出家方为妙,朝晚拜佛念弥陀“。味道十足。
其墓是否被盗据传说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墓地相距不过百米,而李淳风的墓葬早于千年前就被盗墓贼光顾过,而袁天罡墓因为有官兵看守才幸免于难,这也是世人来判断两人术法高深的依据。
也有一种说法是,袁天罡早就算到自己的墓地会被化为军事重地,有官兵把守,所以盗墓贼才不敢光顾。虽然两人贵为天师,都是玄学大师,但袁天罡的运气似乎要比李淳风的运气要好很多,而且还存在着偶然的因素,即使百米之内,把守重地的官兵岂能没有发觉之理。
或许还存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盗墓贼十分敬畏袁天罡,认为袁天罡的本事要高于李淳风,而不敢对袁天罡的墓下手。无论哪一种说法,袁天罡的墓没有被盗,应该是一个事实。
袁天罡墓在阆中市天宫乡,而李淳风的墓地在陕西宝鸡岐山县凤鸣镇李家道村,从距离和传说来讲,相距的不是百米而是千里。当然,据记载的其他各处也偶有发现,但到底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演讲人:周乾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演讲时间:2021年7月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故宫古建专家。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10种。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明清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为今名。太和殿在历史上历经5次火灾,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所建。太和殿面宽(长度方向)11间,进深(宽度方向)5间,长64米,宽37.2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故宫内规模最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很多人认为太和殿是皇帝每天上朝的地方。其实,太和殿是皇帝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明清时期在太和殿举行的活动主要是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大运河漂来的太和殿
有人说太和殿是“大运河漂来的宫殿”,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太和殿在初次营建时,其核心材料为楠木,且材料的主要运输方式为水运。尽管楠木的强度与其他木材相近,但是楠木有独特香味、不怕虫蚀、不怕糟朽、不易变形等优点,是营造宫殿建筑的绝佳材料。
太和殿营建所需楠木主要源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贵州、浙江、山西等地的深山老林。《明史》载:“(永乐四年)秋闰月壬戌,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是为营建之始。太和殿所用楠木尺寸硕大,最大直径可达2米。如此巨木,却生长在山地险要之处,伐殊不易,而出山更难。当采木工找到了所需的大木后,首先需要将其砍伐。工匠们先用木搭成平台,随后让斧手登台砍去枝叶,同时还用绳子拉着以防木倒伤人,其情形和今天人工伐树差不多。伐倒大树后,由斧手在大树上凿孔,称为“穿鼻”,以便拽运拖拉。凿孔穿鼻之后,就要将大树拖下高山。然后就是“找厢”,就是像铺铁路一样,沿着路面以两列杉木平行铺设于路基或支架上,每距五尺横置一木,以利木材运输。木料被运输到山沟后,工匠们再将木材滚进山沟,编成木筏,等待雨季山洪暴发时,乘势将木筏冲入江河(京杭大运河),顺流划行,沿路有官员值守,以免木料丢失。大树从不同的砍伐地点运到北京,整个时间大约是两到三年,或者四到五年。
木材的水运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通惠河运到北京的神木厂。神木厂设在今崇文门外。运至神木厂的木料源地主要有:浙江的木材由富春江入京杭大运河,经天津入北运河,再经通惠河进入北京,再运至神木厂;江西地区的木材通过赣江入长江,两湖的木材通过湘江与汉水入长江,四川的木材通过嘉陵江与岷江入长江;然后在镇江、扬州等地交汇,经京杭大运河北上,再抵达通惠河,并进入神木厂。二是山西的桑干河经永定河,把木材运到北京的大木仓。现在北京城内西单稍北的大木仓胡同,就是为营建宫殿所设木仓的位置而命名的。当木材被运送到上述地点后,再由骡车运送至太和殿营建工地。
在缺乏大型运输机械的情况下,太和殿所需楠木大料就是这样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到了紫禁城,满足了营建所需的木料需求,这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太和殿内景资料图片
燕尾榫安装示意图资料图片
太和殿金砖地面资料图片
太和殿宝匣资料图片
行什侧视资料图片
榫卯连接技艺
太和殿的立柱与水平小构件(梁、枋)的连接,主要通过榫卯形式进行。这里所说的“榫卯”,是指榫头与卯口。其中,榫头位于梁端,被加工成凸起部分;卯口位于柱顶,柱顶被剔凿掉部分木料,形成凹形口,即卯口。位于梁(枋)端的榫头插入柱顶的卯口中,形成榫卯连接;而榫卯连接的位置,可称为榫卯节点。太和殿的榫卯节点有数十种,其中柱与额枋连接为其中的一种,称为燕尾榫节点。这种类型的榫卯节点特征为:位于额枋端部的榫头被加工成燕尾形式,而位于柱顶的卯口相应做成了同样形状、尺寸的凹口形式。太和殿的柱与额枋的节点做成燕尾形式,且安装方向为由上往下进行。一方面,这体现了燕尾榫形式的智慧之道。从平面形状来看,燕尾榫头非矩形,其特点是根部窄、端部宽,这种做法称为“乍”;从立面形状来看,燕尾榫榫头亦非矩形,其下部窄、上部宽,这种做法称为“溜”。燕尾榫的“乍”,使得榫头插入卯口后,就不容易从卯口水平向拔出。其原因在于,榫头从卯口水平往外拔出过程中,榫头的竖向截面面积越往外越大,榫头与卯口之间就挤得更紧密,所需水平外力就越大,因此,燕尾榫节点不容易产生水平拔榫。燕尾榫的“溜”,使得燕尾榫在从上往下安装过程中,越往下其水平截面面积越大,榫头与卯口挤得就更加紧密,所需竖向外力就越大,因而榫头与卯口在竖向连接牢固。燕尾榫的“乍”和“溜”做法,保障了榫头与卯口之间的可靠连接,有利于木构架的稳定,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燕尾榫安装方法的智慧之道。燕尾榫的安装方式是由上向下进行的。故宫古建筑施工工序,首先是立柱,然后再安装梁枋,最后再上瓦砌墙。梁枋端部做成燕尾榫榫头形式,竖向方向安装,有利于燕尾榫头与卯口在上下向的挤紧,而且安装后的榫头也不容易从卯口拔出。不仅如此,这种安装方式,还有利于柱子的定位。因为一旦水平方向安装梁枋,需要立柱错位来腾让安装空间。同时,燕尾榫榫头水平向插入卯口,还会破坏卯口的初始截面尺寸,影响榫卯节点的拉接功能。可以认为,上下向安装燕尾榫榫头,是适应这种榫卯节点类型的安装方式,不仅有利于节点本身的稳固,对木构架整体的扰动也减小到最少。
榫卯节点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太和殿建筑整体的营建。我国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了木材易加工、重量轻的特点,将这些构木构件预先加工好,避免了对木材进行现场剔、凿、刨等工序造成的杂乱环境。而柱、梁枋在现场只需安装即可,因而有利于快速施工。
金砖墁地技艺
太和殿的施工技艺代表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华,金砖墁地则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金砖,并非用真的金子做的砖头,而是一种大型号方砖的“雅称”。
“金砖”名称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砖由苏州陆慕御窑村所造,运送至京城,所以称之为“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二是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宛如金子一般,故名“金砖”;三是这种砖烧造工艺复杂,造价极为昂贵,因而民间唤其为“金砖”。与普通方砖不同,金砖在烧造、砍磨、铺墁等各方面要求极为苛刻,所铺墁的地面平整如砥,光滑似镜,质坚无比,数百年光亮如新,非一般普通方砖地面所能及。
金砖的烧制,有着极为苛刻的工序,从取土到出窑,共包括8个步骤。烧制工序往往费时一年半,而普通方砖的烧制,仅需十余天。烧制后的金砖必须颜色纯青,敲之声音响亮,形状端正,毫无损伤。为保证金砖使用,每块金砖还配有副砖(备选砖)。金砖烧制好后,由京杭大运河船运至北京通州漕运码头,再由骡车运至紫禁城。
金砖的铺墁工艺与普通砖地面类似,但要求尤其苛刻,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砍磨二尺见方的金砖,每一个工人每天只能砍3块;铺墁金砖地面,需要瓦工1人和壮工2人,且每天只能铺墁5块。太和殿金砖地面铺墁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处理垫层、定标高、冲趟、样趟、揭趟、浇浆、上缝、铲尺缝、刹趟、打点、墁水活、泼墨钻生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工序是泼墨钻生。“泼墨”即将热的黑矾水分两次泼洒或涂刷在地上,其主要目的是对地面进行防止风化的保护。黑矾水的制作方法为:把10份黑烟子用酒或胶水化开后与1份黑矾混合;将红木刨花与水一起熬煮,当水变色后取出刨花;然后把黑烟子、黑矾混合物倒入上述水中熬煮,直至水的颜色变成深黑色即可。钻生即在地面浇筑桐油,以增加砖层的硬度。当地面干透后,在地面上浇约3厘米厚的桐油,然后将桐油来回推搂。当桐油充分渗透到砖层中后,再用刮板将多余的桐油刮去。之后在生石灰粉中掺入青灰粉,使之与地面砖的颜色相近,然后将灰撒在砖面上,厚度为3厘米左右,2至3天后,灰与砖面粘牢后,再将砖灰刮去,用软布将地面擦净。泼墨钻生之后,还要对金砖地面烫蜡。“烫蜡”即打蜡,是用蜡烘子将石蜡烤化后使其均匀地淌在砖面上。烫蜡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地面光亮,且蜡固化后可隔绝空气、水、灰尘,还可起到防止磨损作用。上述工艺铺墁后的金砖地面坚硬无比,油润如玉。
建筑之美
太和殿在布局上,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南部,而“中”“南”均能体现封建王朝治国的皇权思想。太和殿的平面布局还体现了“九五至尊”的思想。我国古代的阳数(奇数)中,“九”最大、“五”居中,《周易·乾》中爻辞有:“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因此,“九五”即为皇帝的尊位。太和殿建筑轴心距总长度为60.13米,总宽度为33.35米,二者之比恰好为9:5,该比例与“九五”吻合。
太和殿的立面造型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天圆地方”理念。“天圆地方”其实指的是测天量地的方法。“天圆”指测天须以“圆”的度数,即圆周率来计算,古谓“三天两地”的“三天”指的即是圆周率;“地方”指量地须以“方”来计算,“两地”即“方”,指边长乘以边长。方圆比例的最直接数字体现就是√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例为√2,成为紫禁城诸多宫殿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数字。如太和殿建筑本身高度为26.10米,而下檐柱头位置至屋顶的高度为18.54米,二者之比为26.10:18.54=1.41≈√2。从比例构图来看,太和殿下檐柱顶到屋顶的距离为直径,绘制一个圆形,该圆形外切正方形的对角线旋转至与地面垂直的角度后,该对角线的长度恰恰为太和殿建筑的高度。不仅如此,以太和殿建筑高度为直径画圆形,则该圆形的外切正方形恰恰占据太和殿最高与最低的四个角点位置。以上说明,太和殿立面造型是以“天圆地方”的理念为依据的。
太和殿屋顶为重檐庑殿形式,为我国古建筑屋顶等级的最高形制,体现了建筑本身的壮观和雄伟。重檐屋顶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两层屋檐,且屋顶包括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需要说明的是,“脊”是两个坡面的交线。如前后坡的交线称为“正脊”,斜坡的交线称为“戗脊”。正脊由多层瓦件叠加而成,在断面上形成凸凹相间的曲线,在立面上增加了建筑的总高,凸显了建筑的壮观和威严。戗脊的曲线和舒展翘起的翼角给人一种飘逸向上的感觉,笨重的大屋顶立显轻盈,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独有的造型特点。太和殿屋顶由上至下坡度由陡变缓,形成柔和优雅的曲面,各坡面相交的脊则形成优美光滑的曲线。
太和殿内的髹金漆云龙纹楠木宝座,在紫禁城内做工最讲究、装饰最华贵、等级最高、雕镂最精美。它设在大殿中央七层台阶的高台上,后方摆设着七扇雕有云龙纹的髹金漆大屏风。宝座上部采用圈椅式椅背,下部承托以宽阔的“须弥座”式椅座。太和殿皇帝宝座上的漆金和脚踏,设计均采用最尊贵的形式。太和殿宝座的上方、天花正中有“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称作“藻井”。太和殿藻井的纹饰布置均匀、对称,装饰华丽,种类丰富,雕刻手法精美绝伦,体现出我国古代工匠精湛的建筑技艺。宝座两边有6根蟠龙金柱,分为两排,东西各3根。每根金柱高12.7米,直径1.06米,点缀着太和殿宏伟的空间。金柱上各绘制1条巨龙,龙身缠绕全柱,龙头昂首张口,似在穿云驾雾。每根柱子的下方均绘有海水江崖纹,汹涌的海浪拍打礁石,激起层层浪花,烘托出巨龙升腾的磅礴气势。
色彩之美
太和殿建筑色彩是体现其建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太和殿瓦面的颜色是黄色的。古人认为,黄色为中和之色,是最正统、最美丽的颜色,是皇权的象征。屋顶瓦面采用黄色,寓意建筑为皇帝所专用,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相比而言,平民百姓的屋顶瓦面颜色不能用黄色,而一般用黑色。这种黑色的瓦面在古代称为“布瓦”,而平民百姓则被称为“布衣”。
太和殿的梁枋与斗拱是青绿色的。青绿色属于冷色调,其在阴影中显得空气感强,轻盈而又遥远,使得厚重的屋顶给人以轻松的感觉,而且增强了建筑的高度感。由于屋檐往外挑出,因而在梁枋下部及斗拱部位会出现阴影。采取青绿色的彩画对上述部位进行装饰,有利于体现建筑的阴柔之美。
太和殿的柱架和墙体颜色为红色。红色给人充实、稳定、有分量的感觉。从功能上讲,墙体对建筑起到维护作用,柱子则是支持建筑屋顶的重要构件。二种构件均能起到对建筑的防御、保护作用,其颜色采用红色,因而有利于体现阳刚之气,护卫皇家建筑之意。
太和殿的台基和栏板是白色的。白色是高雅、纯洁与尊贵的象征。由于太和殿台基栏板和望柱有着精美的龙凤纹雕刻,因而采用洁白的汉白玉材料,有利于突出建筑本身的高贵之处。同时,白色的台基与黄色的屋顶、红色的柱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可显示出太和殿的壮丽与高雅于一体。
太和殿地面为金砖地面,其颜色是灰色的。从位置及功能角度上讲,太和殿地面不宜采用亮丽的色彩,因而采用灰色。这种灰色位于各种色调中间,并融合于各种色调中,形成了很好的补色效果。同时,灰色地面与白色栏板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同样为中间色调的白色获得了生命。
对太和殿建筑整体而言,蓝天与黄瓦、绿色屋檐与红色柱子、白色台基与灰色地面,各种色彩巧妙对比运用,给人以雄伟、壮丽的整体色彩感觉。
不同的颜色,在太和殿建筑上的运用比例不同,黄、红二色运用最多。其实不仅太和殿,紫禁城绝大部分建筑的瓦面颜色为黄色,这体现了紫禁城建筑整体的形象,即皇权的象征;另可以看到红色的柱子和墙体,这种颜色的比例亦很大。古人认为红色是强大生命、护卫权力的象征,寓意皇帝的江山永固,生命无限。红、黄这两种颜色在紫禁城古建筑群中的大规模应用,形成了紫禁城华丽、庄严与雄壮之美。
屋顶的宝匣
以太和殿为代表的故宫古建筑在屋顶施工结束前,施工人员往往要郑重其事地在屋顶正脊中部预先留一个口子,称之为“龙口”,尔后会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祭祀仪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个含有“镇物”的盒子放入龙口内,再盖上扣脊瓦。该盒子被称为“宝匣”,而放置宝匣的过程称为“合龙”。所谓宝匣,即装有“镇物”的盒子,其中的“镇物”用于建筑中时,多为驱灾辟邪物品。太和殿在合龙前,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由礼部钦天监(掌管天象的机构)选定良辰吉日,一名大臣念祭祀文,文武百官须穿朝服在午门内齐集,内阁大臣及侍卫于太和门内聚齐,祭祀时分翼排班站立。祭祀时,正使大臣、执事官员和匠作首领还需身披彩色缓带、官帽上簪有一束花朵,以表示喜庆之意。
镇物亦称避邪物,是我国民间信仰习俗,指用于镇墓、镇宅、镇鬼祟等民俗品物。太和殿内宝匣的部分镇物包括:金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四钱五分;银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一两八钱五分;铜锞一锭,牌一个,共重四两;铁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锡锞一锭,牌一个,共重三两;金钱八个,每个重一两七钱;五色宝石五块;五经五卷;五色缎五块;五色线五绺;五香各三钱;五药各三钱;五谷。其中,“五经”即佛经中的忏悔咒;“五香”即红绛香、黄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五药”即生地黄、木香、河子、人参、茯苓;“五谷”即高粱、黄米、粳米、麦、黄豆;“金钱”即印制“天下太平”汉、满文字样的铜钱(金币),材质为16K金;“五色宝石”即黄色、棕色、蓝色、绿色、紫色宝石,材质多为水晶,颜色代表了五行属性;“五色缎”包括蓝、绿、红、黄、白五种颜色的绸缎;“五色线”包括蓝、绿、红、黄、白五种颜色的丝线。
2007年9月5日上午9点,故宫博物院在太和殿大修结束前,举行了隆重的宝匣合龙仪式。太和殿宝匣为铜质抽屉式,表面鎏金,刻有龙纹,并带有封装镇物用的销子。该宝匣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修缮中被取下,一直存放在库房中。此次回放太和殿宝匣内的镇物包括金锞和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物的残存部分。合龙仪式上,时任院长郑欣淼宣读了记载太和殿修缮经过的《太和殿修缮工程纪事》。随后,《太和殿修缮工程纪事》与其他镇物由工作人员分别装入黄色锦囊袋中,并一同放入宝匣中。封装好的宝匣,由太和殿施工负责人郑重地交给预先选定的工人,再由工人沿着屋顶正中通向龙口的瓦垄登至龙口位置。其间由多名人员陪同前后,称之“护匣”。太和殿宝匣回放入龙口后,工人将预先备好的扣脊瓦和泥砌好,即完成合龙仪式。
屋顶上的瑞兽
太和殿作为故宫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其重要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屋顶上有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它们可称为“瑞兽”。不光太和殿,故宫古建筑所有的屋顶,在垂脊部位,最前面都有一个仙人骑凤的造型,后面则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各种瑞兽,其主要寓意是消灾驱邪,护佑宫殿。故宫古建筑屋顶的瑞兽数量可为1~9的奇数个,瑞兽数量越多,则建筑的等级越高。与其他建筑不同,太和殿屋顶上瑞兽的数量是最多的,且数量是双数,共10个: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獬豸、押鱼、斗牛、行什,故宫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从功能来看,包括太和殿在内,紫禁城古建筑屋顶的瑞兽装饰,最初的功能是保护屋脊的钉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垂脊作为屋面两个坡的交线,该位置不但有坡度,而且泥背也非常厚。这使得该部位的瓦件容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滑,并导致雨水渗入。为了防止泥背上的瓦件下滑,常常用钉子来固定该部位的瓦件,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裸露的钉子很容易在空气中锈蚀,且雨水很容易沿着钉子渗入屋顶基层,因而古代工匠便给钉子带了个“帽子”,这个帽子就是小兽造型装饰,其材料与瓦件相同,或为琉璃,或为普通黏土。小兽造型的“帽子”增加了瓦件的重量,并相应增加了瓦件与泥背之间的摩擦力,不仅有助于钉子阻止瓦件下滑,而且能避免钉子暴露在空气中,因而在实用功能上亦具有科学性。随着古代施工技艺的成熟化,小兽装饰逐渐与屋脊部位的瓦件连成一体了。由于紫禁城古建筑屋顶是有等级的,加上古代帝王对祥瑞的崇拜,因而各种小兽造型又逐渐演变成了不同的瑞兽图腾,并通过瑞兽数量来体现建筑的等级,瑞兽数量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除太和殿外,紫禁城所有古建筑屋顶的小兽数目为单数。只有太和殿屋顶小兽的数量为双数,且为10个。其主要原因是火灾。太和殿在历史上多次着火,火灾后又重建。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时,太和殿已是第五次重建了,施工负责人为梁九。梁九把太和殿的平面布局由九间改为十一间,以解决楠木不足问题。然而很快新的问题来了。重建前的太和殿,其开间数量为九间,对应屋顶角部的小兽数量是9个。而太和殿开间数量由九间变成十一间后,屋顶又要重新排瓦,且排列瓦件时,其对应的尺寸随即发生变化。梁九发现,在太和殿屋檐四角,排完9个小兽后,每个屋角恰恰多余一块位置,而且恰能多放一块瓦。考虑许久后,梁九决定在这个空的位置增加一个新的小兽,即行什,并获康熙帝批准。
那么,为什么要放“行什”这个神兽呢?原来行什在外形上很像雷公(雷震子),也就是上天主管打雷的神。太和殿遭受多次焚毁,其重要原因之一即为雷击。梁九在太和殿屋角放置这么一个神兽,寓意非常明显:希望上天多多“关照”,不再让太和殿遭受雷火。
结语
综上所述,太和殿是故宫古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现。太和殿不仅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而且还包含代表我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准的建筑科学、建筑技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内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与传承弘扬。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7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