弔
读音diào,会意字。此字有多种解释: 1.人持射取鸟兽的矰矢(zēng zhuó带绳的箭矢)说;2. 蟒蛇缠身说”; 3. 同“叔”、同“弟”说 ; 4.吊唁死者说等。
广泛认可的说法是:甲骨文字形,像人身缠绕着以丝绳绑着的箭矢的样子。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用薪柴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啃食,送葬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去除。引申为悼念死者之义。后来被「吊」所替代。
《说文解字》:「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驱禽。」意思是古人于弔丧时以矰缴驱赶鸟兽,以保护死者。
「弔」可表示祭奠哀悼死者。《玉篇》解释说:“弔,弔生者曰唁,弔死曰弔。”
「弔」引申表示慰问。如《左传.庄公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弔焉。”
「弔」也表示凭吊古人或感慨往事、哀伤怜悯。如:唐代刘长卿《祭崔相公文》:“弔湘水而自波。望长沙而空暮。”
「弔」又指凭吊追忆的文学体裁名称。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哀弔》中解释说:“或娇贵而殒身,或狷忿以乖道,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而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弔。”
「弔」也表示忧虑。如《国语·鲁语》:“夫义人者,固庆其喜而弔其忧,况畏而服焉?”
「弔」也表示至、到。《尔雅·释诂》种解释:“弔,至也。”
「弔」也表示善、良好。《左传·昭公二六年》中有:“帅群不弔之人,以行乱于王室。”
「弔」可表示悬挂。关汉卿《窦娥冤》中写道:“受尽三推六问,弔拷绷扒。”
「弔」可表示求取、提取。汉代·王充《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弔名。”
「弔」还可作量词,古代以一千文为一弔。如明代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中写有:“一弔铜钱、一斗白米。”
读音yí ,同“夷”。会意字。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殷商时期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夷”指古代东部的少数民族名,后泛指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说文》: “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下肢弯曲的人形, 表现的是东部民族蹲坐而不是跪坐的生活习惯。金文小篆字形像正面站立的人身上背有弓的形状,也反映了东部民族以射猎为生的特征。
《说文解字》中说:「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许慎说「东方之人」应该是指东夷人,至于「夷,平也」一说,可参考《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唐初学士孔颖达注释说:「使其利便民之器用,正丈尺之度,斗斛之量,所以平均下民也。樊光 、服虔云:雉者,夷也;夷,平也;使度量器用平也。」(注:樊光为东汉散大夫,服虔为东汉经学家)
基本字义:①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古时称东夷有九种)。②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③平,平坦,平安。④弄平。⑤消灭。⑥等辈。⑦古代的锄类工具。⑧同“怡”,喜悦。⑨同“痍”,创伤。⑩中国姓氏。(西周有齐僖公之弟夷仲年;春秋有夷射姑;战国有墨家弟子夷之)
弗
读音fú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本义:矫枉。
甲骨文从二木、从绑有丝线的箭头,而绑着箭头的丝线的另一端像绑着两棵树或木樁的样子,本指弋射时所用的箭矢。在箭矢上绑系丝线是为了方便利用丝线收回猎物,而丝线的另一端绑在树木上是为了防止猎物带着箭矢和丝线逃脱。
甲骨文「弗」字还有一种字形是「木」旁省去下部的树枝,顶端则增加两个圆圈像树上的果实。「弗」的字形逐渐演变简化,省去箭头、树枝之形,变为两竖画(丨)从丝线之形,后来又在竖画上加上一小斜画,与「弋」字的字形相近,「弋」更像木橛的样子,「弗」字从「弋」表意,因为绑在木上和木橛上的作用相同。此字还暗藏深意,有将武器束缚起来有避免战争和杀戮义。
“弗” 是矫正箭杆使其挺直。后借作副词表示否定。《说文解字》说: “弗,矫也。”
基本字义:①矫正。②不正;违背。③治理。④笔。⑤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⑥通“祓”。除灾求福。⑦悒郁,不舒畅。⑧中国姓氏。(春秋时晋国人弗翰胡, 西汉有弗砻)
读音hú
《叶典》种解释:同“弗”字。
《康熙字典》引用《字汇补》的解释:音弧。
《集韵》是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古代音韵学著作,共十卷。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宋祁、郑戬给皇帝上书批评宋真宗年间编纂的《广韵》多用旧文。与此同时,贾昌朝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迭字,举人误用”。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店铺)此次推出的《集韵》底本为宋淳煕14年跋刊本(此底本残卷一),是书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206韵),号称共收53525字,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 。唐代初年,许敬宗等人曾经奏请批准把《切韵》里的窄韵和音近的邻韵合并使用 。宋景佑初年 ,贾昌朝也奏请“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玉海》)。
《集韵》韵目下面所注的独用、通用的规定和《广韵》不同的,可能就是按照贾昌朝的建议修订了的。如明内府本《广韵》文韵下注“独用”,《集韵》文韵下注“与欣通”。《广韵》物韵下注“独用”,《集韵》勿韵下注“与迄通”等,都说明这种情形。还有许多字,《集韵》和《广韵》不是收在同一个韵部里,如“因”,《广韵》在真韵,《集韵》在谆韵;“多”,《广韵》在歌韵,《集韵》在戈韵等。此外,字的又音,《集韵》比《广韵》增了很多。《集韵》主要的特点还在于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还是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就收进来。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
《集韵》号称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收了27331字,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但根据《汉语大字典》四川大学编写组编的《集韵通检》统计,《集韵》实际收字应为32381个(少于康熙字典的47000余字),跟同时期编出的字书《类篇》字数31319相差不远。
关于《集韵》的版本,编成之后,该书即于仁宗庆历三年刊行,但庆历本已然不存。今存宋本仅有三种,其一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旧藏的南宋潭州刻本;其二为翁同龢旧藏南宋明州刊本,时翁氏后人携往美国,今已为上海图书馆购回。其三便是原典纪书局此次推出的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本为底本的善本书籍;这三种宋本,金州本据一已经失传的四川刻本重刻,潭州本与金州本相同之处颇多,当与此四川刻本关系密切。明州本则与其他二本关系较远。
上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图文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或咨询古籍善本、中国古画仿真复制定制、图书代理出版,欢迎关注:原典纪古籍善本。
【原文】
希言自然①。飘风②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③?天地而④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⑤者,同于道⑥。德者⑦同于德⑧,失者⑨同于失⑩。同于ⓐ德者,道⑪亦德之⑫;同于失者,道亦失之⑬。
【译文】
少言寡语才符合自然规律。狂风不会整天刮个不停,暴雨不会终日下个不止。谁使它们这样的呢?就连天地的极端现象尚且不能持续长久,又何况人呢!所以从事养生进而修道者,言行要符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做事者,就能够与大自然希言无为的德性相一致;违背自然规律做事者,就不能与大自然希言无为的德性相一致。能够与大自然希言无为之德性相一致的人,道也会施加德泽于他;不能与大自然希言无为之德性相一致的人,道也会抛弃他而远去。
【注解】
①希言自然:谓少言寡语才符合自然规律。希言,少言,少说话,寡言少语。自然,此指自然规律。
②飘风:旋风;狂风。
③孰为此:谁使(它们)这样的呢?
为,使;令。如《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康熙字典】:“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
④而:甚而,甚至;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常常以敌为友,甚而认贼作父。
此亦可理解为“尚且”,亦是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铺设,下文常用“况”、“何况”等词相呼应。
⑤从事而道:从事养生进而修道。而,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示递进关系。道,此处动用:修道。
⑥同于道:符合天道,即符合自然规律。
同,符同,符合;相同。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如其所列,则与风闻符同。”
道,天道,指自然规律。
⑦德者:顺应自然规律做事的人。德,本义之一是顺应自然规律做事。
⑧同于德:与大自然希言无为的德性相一致。同,同一,相同;一致。德,德性,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此指大自然希言无为的德性。
⑨失者:违背自然规律做事的人。失,违背;如章炳麟《原法》:“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又如:失约;失信;失礼。
⑩同于失:与“同于德”反义,即不能与大自然希言无为的德性相一致。
⑪道:大道,恒道。下同。
⑫德之:移德于他,施与恩德给他。德,移德,施与恩德。《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卫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移犹施。”
⑬失之:抛弃他。失,弃失,抛弃;丢失。
【校勘】
ⓐ于:甲本无此字,明显为漏抄。乙本与河本、王弼本均有,从之。
“兰州站”匾额上的那两个错别字
这两个错别字已经存在了70年之久,兰州的“兰”字最上面一横最长,最下面一横最短;“州”字的中间和最后一竖都是垂直的,没有弯钩。
本文作者:付春文苑
这两个“错别字”一位叫张邦彦的书法家之手。
张邦彦一生为国家重大藏馆及著名景点题字书写碑文无数,还为故宫博物院60周年的成立书写大字,受到全国书法家的一致好评。
对于张邦彦先生来说,一生最得意之作还要属挂在兰州火车站上的那块匾额。
张邦彦在书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兰”字考虑到“州”已经很宽了,如果按照正常的上短下长,那会显得整个匾额都非常的臃肿。
他决定打破常规,把“兰”字写成上长下短,这样,底部的面积被削减,整个匾额也显得宽敞起来。
同时,兰州人相互谦让、互相融合的寓意也由此被蕴含其中。
“州”也特别有讲究,将中间一竖和最后一竖都形成竖弯钩,体现了兰州历经纷纷战火而不断重整旗鼓的刚毅。
德云社的牌匾
有一个人在德云社门口讽刺说,“都缺德啊,是怎么宣传中国文化的,德都写错了。”
原来是因为德云社的“德”字“心”上面的一横放在了“罒”上面,两者掉了个位置,让“德”字成为了一个异形字。
如此特别的设计并非出自郭德纲本人,而是出自他的前辈侯耀文大师之手。
有人说这是侯耀文为了提醒自己的弟子要谦逊,多思考自己,将自己吝啬的脾气收一收。
侯耀文先生已经去世,如果不经过本人同意就擅自修改,是对他的不尊重。
加上他也是郭德纲的师傅,作为弟子,也不愿看到被师傅赋予含义的牌匾被改。
“厦门大学”校匾
国知名大学的校匾“厦门大学”里面,四个字三个也都是错的。
厦门大学的名字要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手写体。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过一段时间,担任国文教授。
有人曾为这三个字做出解释。
“厦”中间多了一点,是让学生多点耐心;“门”中间没有一点,是让学生少点傲慢,多谦虚;“学”没有宝盖头,是告诫学生们学无止境,要保持一直进取的心态。
也有人反驳,说这是哗众取宠。但其实,这只是草书写作方式而已,符合草书写作,并不是错误的。
孔府门前的一副楹联是纪晓岚巧舌辩“笔误”
“富贵无头,文章通天”,多么醒目;“与国咸休”、“同天并老”。
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在参拜孔子墓时,为孔府题写了一副楹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家主人在欣赏之余,却又发现这副出自天下第一才子的联语中有两处明显的“硬伤”。一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中的“富”字上面缺一点;二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中的“章”字一竖直通“立”字。
纪晓岚不愧是大名士,脑筋一转,便伶牙利齿地主动向人们讲了起来。
他说是自己是有意这样写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寓意是“富贵无头”,盼望孔府家的后人,沾了圣人的灵气,日子越过越好;“章”字一竖直通到上面,寓意孔老夫子的“文章通天”、无与伦比,永远是天下第一位的。
纪晓岚的这番解释,抬高了孔子的地位,表达了对孔子后人的祝福和对“圣人”文章道德的崇敬之情,孔家人当然十分高兴。
趵突泉、大明湖中的两个错字
济南72名泉中排在第一的是趵突泉,与此相隔仅3里之遥的是大明湖。趵突泉匾额上的“突”字少了一“点”,“犬”成了“大”。而大明湖匾额上的“明”字多了一“横”。
非常明显两个字的一“点”一“横”,竟然演绎了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趵突泉以天下第一泉自居,泉水清澈甘甜,气势恢弘,堪称泉中之首,泉中之王,自认为景色怡人,天下少有。但此时又传出与其遥相呼应的大明湖,景色更胜一筹。趵突泉十分不服,于是派人前去证实。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让“突”字的那个“小不点”前去打探。 “突”字的一“点”来到大明湖,被那里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流连忘返,留在了“明”字里。
第二种说法
古时趵突泉喷出来的泉水高达数丈,济南府请山东巡抚胡缵宗书写立碑,标名趵突泉的身份,压住汹涌不息的趵突泉水。胡擅书大楷,字写成后刻在了石碑上。端午这天,知府官吏把刻有“趵突泉”3个字的石碑竖立在趵突泉源头。不久却发现,“突”字上的一“点”被腾空的泉水冲到了大明湖去啦。
第三种说法
大明湖石碑上的“明”字,那是故意的笔误,避明朝的讳。
第四种说法
趵突泉泉边有个青年经媒妁之言,与大明湖畔美女结为。结婚之前,他到女方家办事,发现传说中的大明湖美女其实很丑陋,于是十分恼怒,把自己的眼睛抠出扔到了大明湖里。
天下第一错字竟然也有人说法不一。
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避暑山莊”匾额上“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
这个错字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是皇帝的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这如同“皇帝的新装”一样,众臣僚都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更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这一错就错了三百多年。
有人说,康熙有意多写一横,寓意是使他的江山做得更稳当。
也有人说“天下第一错字”是指杭州西湖湖畔的“魚”字。
这也是康熙题的字。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魚”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
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上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