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它的由来与演变承载了一段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如今,当我们欢度这个节日时,可能很少有人意识到,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的原因以及这个节日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最初,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月神崇拜。在古代,人们对于月亮有着神秘的敬畏和崇敬。月神,作为自然神之一,被认为掌管着月光和夜的神秘力量。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秋天的中间,月亮最圆最明亮的时刻,人们为了向月神表示敬意,便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月神祭”。
然而,这并不是中秋节形成的全部。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交融,让这个节日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内涵。在汉代,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中秋节被赋予了更深的道德含义。人们开始把中秋节的庆祝活动看作是一种对和谐家庭关系、团圆和睦的象征。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诗词歌赋的繁荣,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情感交流、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中秋节的活动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商人们在中秋节前后聚集在市中心,进行各种商贸活动,而百姓们则以赏月、吃月饼的形式庆祝这个节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种独特的节日食品。
如今的中秋节,已经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它既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弘扬中华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论人们身在何方,都会抬头望向同一轮明月,共享这份跨越时空的温馨与和谐。
在这个中秋节里,让我们不仅品尝月饼、赏月赏桂,更让我们感受这个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在八月十五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愿我们共享这份属于中华儿女的情感与记忆,共同庆祝这个富有历史底蕴和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让我们在这个时刻,更加珍视家庭、感恩生活、弘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个中秋节里,让我们把这份爱与关怀传递给每一个人,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是谁,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个美好的节日氛围,一同分享这份属于我们的幸福与喜悦。
在这个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刻,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秋节的世界,感受这个古老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新面貌。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传承这份历经千年的文化瑰宝,共同书写中秋节的辉煌历史。
最后,愿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共赏明月高悬,共享家的温馨与欢乐。愿这个美好的节日带给我们无尽的幸福与祝福,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中秋节的到来。
导语: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圆人团圆,三不做保家兴财富多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岁月如莲花的开落,不经意间,中秋的脚步又悄悄走近了我们。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起源于古人对天象崇拜,秋夕祭月。人们在节日当天会举行各种活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包括祭月、赏月、品尝月饼,以及欣赏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秋节日氛围。
为何说今年的中秋节不一般?2023年中秋节,月亮最圆(望)的时刻是在北京时间9月29日17时58分,也是从202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的情况。
月亮不能固定在哪一天圆,是因为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它的公转速度并不均匀。根据农历,“朔”是指农历一个月的第一天,但可能在凌晨或晚上。并且,每个朔望月的时间长度也有所不同。
准确来说,“朔”到“朔”或“望”到“望”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长和最短周期相差超过13小时。这意味着,“望”这个月亮最圆的时候,最早可能在十五日的凌晨,最晚可能出现在十七日的早晨。
还有一个不一般之处,是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日相连了,我们可以连休8天假,要多准备点钱了。当然,这8天是调休出来的,意味着节后可能会比假期更累。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祭月节”,而它的传统习俗则由传统的“秋分祭月”发展而来。
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朝日”指的是早上拜日,“夕月”指的是晚上祭月亮。这种习俗的起源可以归因于先秦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生计的祈愿。
在《礼记·祭义》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这句话意味着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的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障。因此,“早上拜日,晚上祭月”的习俗也就应运而生了。
最初,“祭月节”被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一天。然而后来,人们将“祭月节”的日子调整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日。农历的八月正好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十五日又是这个月的中旬,与秋分一样,也具有平分的意思。这样的调整不仅符合人们对季节变化的关注,也进一步丰富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内涵。
老话说“月圆三不做,家兴财富多”,是指哪三件事不能做呢?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别犯了忌讳!一、 不做婚宴传统节日自然会有很多习俗和禁忌,这些在我们现在来看,有些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没有了这些,反而感觉节日没有氛围了,只是放了个假,还如何去传承,也就没有文化可言了。
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去太排斥这些老传统和老的习俗,我们可以不去照做,但不能给忘了,忘了就变成别人家的了。
古人说中秋节不做婚宴,大致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与一段神话故事有关,传说,后羿和嫦娥原本是一对夫妻,后来因为嫦娥偷食后羿的仙丹,飞天成仙,从此夫妻两天各一方。
按古人的理解,这是一个分离的日子,选这天结婚,不吉利,怕日后会像嫦娥和后羿一样分离。
还有一个原因,古人认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八月十五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是阴气最重的时候,容易发生不好的事情,所以最好避开。
以上就是中秋节不宜做婚宴的说法,这只是老一辈的说法,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认知的提高,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并不忌讳这些了,简单了解一下即可。
二、送礼送双不送单中秋节送礼有着独特的传统和讲究,老一辈特别忌讳送单数。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双数被赋予了吉祥、成双成对、团圆等美好的寓意,而单数则被认为是不吉利、不圆满的象征。
所以,避免尴尬和被人笑话,老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三、男不拜月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性不能拜月亮,而女性不能祭拜灶神。
“男不拜月”,的意思就是男人不能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祭拜月亮。这主要和古人当时的观念有关,现在来看可能看上去毫无道理,但不妨碍我们了解古代文化。
在古代社会中,男人和女人被视为有严格的性别角色和行为规范,不能随意触碰或见面,否则被视为违反封建道德。因此,男人不能在月亮前拜祭。
总之,老话说的“月圆三不做”,指的是不做婚宴、送礼送双不送单和男不拜月。
今年的中秋不一般,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祝愿大家左右逢源,广接财源,八方合缘。月满心圆满、福满荷包满、喜满幸运满,福禄寿喜财通通都装满,往后的日子一年胜过一年!
导语: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圆人团圆,三不做保家兴财富多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岁月如莲花的开落,不经意间,中秋的脚步又悄悄走近了我们。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起源于古人对天象崇拜,秋夕祭月。人们在节日当天会举行各种活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包括祭月、赏月、品尝月饼,以及欣赏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秋节日氛围。
为何说今年的中秋节不一般?2023年中秋节,月亮最圆(望)的时刻是在北京时间9月29日17时58分,也是从202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的情况。
月亮不能固定在哪一天圆,是因为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它的公转速度并不均匀。根据农历,“朔”是指农历一个月的第一天,但可能在凌晨或晚上。并且,每个朔望月的时间长度也有所不同。
准确来说,“朔”到“朔”或“望”到“望”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长和最短周期相差超过13小时。这意味着,“望”这个月亮最圆的时候,最早可能在十五日的凌晨,最晚可能出现在十七日的早晨。
还有一个不一般之处,是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日相连了,我们可以连休8天假,要多准备点钱了。当然,这8天是调休出来的,意味着节后可能会比假期更累。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祭月节”,而它的传统习俗则由传统的“秋分祭月”发展而来。
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朝日”指的是早上拜日,“夕月”指的是晚上祭月亮。这种习俗的起源可以归因于先秦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生计的祈愿。
在《礼记·祭义》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这句话意味着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的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障。因此,“早上拜日,晚上祭月”的习俗也就应运而生了。
最初,“祭月节”被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一天。然而后来,人们将“祭月节”的日子调整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日。农历的八月正好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十五日又是这个月的中旬,与秋分一样,也具有平分的意思。这样的调整不仅符合人们对季节变化的关注,也进一步丰富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内涵。
老话说“月圆三不做,家兴财富多”,是指哪三件事不能做呢?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别犯了忌讳!一、 不做婚宴传统节日自然会有很多习俗和禁忌,这些在我们现在来看,有些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没有了这些,反而感觉节日没有氛围了,只是放了个假,还如何去传承,也就没有文化可言了。
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去太排斥这些老传统和老的习俗,我们可以不去照做,但不能给忘了,忘了就变成别人家的了。
古人说中秋节不做婚宴,大致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与一段神话故事有关,传说,后羿和嫦娥原本是一对夫妻,后来因为嫦娥偷食后羿的仙丹,飞天成仙,从此夫妻两天各一方。
按古人的理解,这是一个分离的日子,选这天结婚,不吉利,怕日后会像嫦娥和后羿一样分离。
还有一个原因,古人认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八月十五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是阴气最重的时候,容易发生不好的事情,所以最好避开。
以上就是中秋节不宜做婚宴的说法,这只是老一辈的说法,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认知的提高,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并不忌讳这些了,简单了解一下即可。
二、送礼送双不送单中秋节送礼有着独特的传统和讲究,老一辈特别忌讳送单数。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双数被赋予了吉祥、成双成对、团圆等美好的寓意,而单数则被认为是不吉利、不圆满的象征。
所以,避免尴尬和被人笑话,老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三、男不拜月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性不能拜月亮,而女性不能祭拜灶神。
“男不拜月”,的意思就是男人不能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祭拜月亮。这主要和古人当时的观念有关,现在来看可能看上去毫无道理,但不妨碍我们了解古代文化。
在古代社会中,男人和女人被视为有严格的性别角色和行为规范,不能随意触碰或见面,否则被视为违反封建道德。因此,男人不能在月亮前拜祭。
总之,老话说的“月圆三不做”,指的是不做婚宴、送礼送双不送单和男不拜月。
今年的中秋不一般,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祝愿大家左右逢源,广接财源,八方合缘。月满心圆满、福满荷包满、喜满幸运满,福禄寿喜财通通都装满,往后的日子一年胜过一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9月9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泰丰农业观光园,村民在装饰舞台。罗大富摄(人民视觉)
9月10日,在重庆市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金鸡坝农业示范园的稻田里,举办了一场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秋收稻田音乐会。图为演员进行民乐合奏。杨 敏摄(人民视觉)
日前,河南省柘城县举办辣椒产业大会。图为当地农民参加趣味比赛。陈雁飞摄
9月,江西省德兴市21.62万亩中稻陆续开始收割。图为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作业。詹求昊摄(人民视觉)
四时俱可喜,尤爱秋收时。
9月23日,秋分,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观察近期的中国,不妨从一个花篮说起。和往年一样,国庆前夕,北京广场中心搭建了“祝福祖国”巨型花篮。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花篮内,既有花卉,还有五谷(水稻、小麦、小米、黄米、大豆)。据悉,这是象征丰收的五谷第一次应用在大花篮上。
神州大地上,喜获丰收的不止五谷。
“土生金!”金秋时节,不少群众把当地“土特产”,晒在朋友圈里。收获的是“土”,也是“金”。
各地物产丰
地大物博的中国,物产丰富。广袤的大江南北,一片丰收景象。
看,苹果红了。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十八坊村,是远近闻名的“苹果村”。全村4200多亩土地,大半种植着苹果。这些苹果里,有嘎啦、秦阳、早红等早熟品种,粉红女士、瑞雪、瑞香红等晚熟品种。最近日子,苹果园里人头攒动采摘苹果,直播间里主播们忙着销售新果。
听,“青稞熟了”。“青稞熟了的时候,五彩的青稞,五彩的糌粑……”一曲悠扬婉转的歌舞《青稞熟了的时候》,把人们带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礼赞建州70周年·相约青稞丰收季”活动现场。这一活动,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生态,展现农民丰收喜悦,很受欢迎。
尝,枣子甜了。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30万亩金丝小枣迎来收获期。最近,当地枣农忙着打枣、摘枣,处处洋溢着喜悦。在乐陵,小枣种植已有3000多年历史。小枣是乐陵的名片,小枣产业是当地特色优势产业。9月16日至18日,在第12届山东(乐陵)红枣暨健康食品产业博览会上,“科技强枣”话题备受关注。
向西南看看。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3万余亩蜜柚迎来丰收。容州镇、十里镇、县底镇、自良镇等乡镇的种植园内,红心蜜柚挂满树梢,柚农们采摘、搬运、包装,来回穿梭。中秋节临近,容县蜜柚是水果商预订的“抢手货”。根据容县水果产业服务中心预测,今年蜜柚总产量可达4.5万吨,产值将达3.6亿元。
目光投向华北。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漫山遍野“山楂红”。最近,当地果农忙碌着采收山楂。目前,该县山楂优种种植面积达17万亩,优种覆盖率达83%,山楂加工转化率达63%,山楂生产及加工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8%。
向西北望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人参”黄萝卜、“红玛瑙”葡萄、“果中王子”库尔勒香梨等各类瓜果陆续采摘,持续丰收上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1.33万亩番茄已经成熟。大田地里,番茄采收机来回穿梭,完成脱粒、传送。采收后的番茄迅速放到加工线,制成番茄酱。
其他地方看看。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库联乡农作物种植基地里,金色的土豆、绿色的蔬菜、白色的萝卜、红色的萝卜、紫色的洋葱五彩斑斓。一车一车农作物集中打包,送往全国各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马铃薯迎来丰收。当地采取大垄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马铃薯平均亩产能达3500公斤。
跳开陆地,看看“蓝色牧场”。
9月16日,第四届中国黄海·黄沙港开渔节启幕。经过138天伏季休渔,国家中心渔港——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黄沙港的渔民,终于迎来开渔的日子。汽笛声中,数百只渔船奋楫向海。近年,当地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渔业“往深海走、往岸上走、往休闲渔业走”,渔港渔产渔镇融合发展,“蓝色粮仓”丰盈充实。去年全县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30亿元。
当前正值海参秋捕季。山东省威海市,是中国最大的海参产区,产量接近全国1/3。9月18日开始,威海海参产区,300多位潜水员陆续下海捕捞海参。自此,一年一度的威海海参秋捕季捕捞来了。根据预计,整个开捕季,威海单日捕捞量最高值可突破1000吨。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品尝乡土味道传承农耕文明——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活动”是系列重要活动之一。根据安排,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安徽省芜湖市将集中展示部分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目录中的名优“土特产”。
黄土能生金
农产品要丰收,农民要增收。农民致富,各有路数。
七月十五枣上杆,八月十五枣红圈儿。9月15日,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15万亩红枣迎来丰收季。57岁的马希军,是后河镇大堤口村的红枣种植能手。枣树经他修剪,挂果率高,个儿大。除了种枣技术好,他还有致富绝招。
第一招,办采摘园。“多年前,县里筹办红枣采摘节,帮助我们规划采摘园,也帮忙宣传。”马希军算了一笔账,当时卖给客商每斤枣8毛,游客自己采摘一斤卖5元。“很值得干!”第一年办采摘园,他卖了3万多块钱。
第二招,延长采摘期。“这几年,我去了泰安、新郑等大枣种植区考察,学习管理技术和办采摘园经验。通过搭配种植早中晚熟品种,红枣采摘期从原来的半个月持续到三个月。”尝到了甜头的马希军,开始想办法把采摘园办大。他在枣园安上了钢架大棚,种植了七月鲜、伏脆蜜、内黄脆、九月青、冬枣、大雪枣等早、中、晚熟30个品种,采摘期从8月份持续到11月份。
第三招,电商直播。“马希军采摘园开园了,开园第一周采摘有优惠,今年的新品种免费品尝……”现在,他开起了直播。“我直播间的粉丝可都是铁粉,有的老顾客在我这买枣都买了七八年了。”
第四招,搭配销售。为了吸引游客,马希军在自家园子里还种上了黑花生、尖椒、紫薯、葵花籽等农作物,搭配着红枣一起卖。“今年天气好,雨水不大,枣挂果多,口感也甜,是个丰收年。我这地里啥都有,游客来了能吃能玩,算下来一亩地能收1万多元呢。”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同样盛产大枣,今年大枣种植面积达45万亩,产量预计十万余吨。当地通过推进枣饮料、枣叶茶等枣产品研发,延长大枣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延长产业链,可以发挥独特优势。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是苹果大县,苹果种植面积70万亩。当地每年剪枝,都会产生大量废弃苹果树枝。现在,废弃树枝被粉碎后作为培养基,制成菌棒,生产香菇。这样一来,苹果枝变废为“宝”,果农持续增收。
农民增收,要解决关键问题。比如,冷库存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十八坊村以前没有冷库,种的苹果只能应季销售。丰收年份,还经常出现滞销或低价销售情况。现在,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村里建了3个数智化冷库,配备了果架果筐等设备,能满足600吨苹果存放的需求。当地村民说,“以后一年四季都能卖新鲜苹果了”。
订单种植也是增收路子。对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侯家庄村来说,今年是个关键年份——试种“青薯9号”的第一年,发展“订单种植”的第一年。以前,洋芋按个头大小卖,大的贵,小的便宜。现在,合作社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收购时不论大小,一律按市场价收购。拿土地入股的村民,每0.066公顷地有200元保底收益和年底分红收益。今年全村洋芋,预计能产50万公斤,收益60万元左右。
科技加营销,也很重要。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被誉为“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这里有100万亩绿色有机稻田,年产稻米75万吨。为了提升大米产业科技含量,当地积极引进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市场方面,建了呼和浩特、北京兴安盟大米馆直营店,还打通了山姆会员店、盒马等渠道进行线下营销。最近,“兴安盟百万年薪招聘稻草人”系列短视频网上热传,受到关注,让兴安盟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
农村风光美
农村也有风景,风光就是财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乡村,吸引着不少游客。
9月1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256个村落入围。这其中,四川省有12个村入选,数量上与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重庆市并列第一。
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是四川省入选的村庄之一。
这个村子,80%以上的土地位于中高山地区,曾是省定贫困村。2017年,四川省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万年村地处试点范围内。该村挖掘大熊猫文化,建成占地500余亩的“貊貊家园”,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果展示中心、入口社区文旅融合发展典范、国家公园文旅新业态代表。
目前,村里拥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6个、休闲农园(乡村民宿)22个,带动本村及周边300余户村民直接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年接待游客41.2万人次,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6540万元,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的目标。
同在四川省,9月14日,2023年四川天府新区农民丰收节暨“大地欢歌·七彩田园”系列活动在天府新区拉开帷幕。活动从赏丰收、乐丰收、听丰收、品丰收、庆丰收五个维度展开,设置了打谷子、摸鱼、抓鸭子等活动,富有田园乐趣。
中秋国庆临近,乡村休闲游火热。
近日,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昊禹·稻花乡里景区稻花飘香,众多游人前来观赏乡村美景。这个景区里,有田园观光小火车、彩色稻田画、研学体验、农事体验、民宿康养、烧烤露营、果蔬采摘、美食品鉴等项目,一年四季景色各异。
同在贵州省,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附源村,是一个满族村寨。在这个村里,红瓦白墙特色民居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引得游人不时驻足留影。
金秋时节,同样景色如画的,还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彭家寨古吊脚楼群。彭家寨是鄂西山区保存完好的土家族民居群落,寨内吊脚楼建筑精美、古色古香。近日,不少游客来彭家寨游玩。吊脚楼群四周,稻田成熟泛黄,往楼上看,居民悬挂的玉米点缀其间,丰收图景让人喜悦。
最近,一列高铁列车驶过稻田的图片,在网上收获不少点赞。图片是在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罗江镇拍摄,画面上展示的是一幅动人的秋日丰收画卷。
深秋三晋,层林尽染,果实飘香。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古称“魏榆”,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这里有榆次苹果、东赵小白梨、长凝大蒜、华德梨枣等特产,还有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9月23日,榆次区计划举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以田野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集中展示榆次区农业、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节会品牌,加快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千年枣林被列入国家4旅游景区。目前,千年枣林风景区2.6万亩。乐陵域内拥有500年以上的枣树近1400株,1000年以上的枣树376株。一边是优美的枣林风光,一边是勤奋的电商微商。风光带动了枣产品销售。当地年产小枣1.8亿斤,年销售枣制品1.5亿斤,产值35.2亿元。
南繁基地,同样吸引游客目光。
海南省阳光充足,能够缩短育种周期。每年9月中旬,南繁工作者开始从全国各地来到三亚、陵水、乐东等地,种植新一季的实验材料。
最近,在陵水安马洋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为了防止实验材料被鸟儿啄食,在此务工的当地村民在田间支上了网罩。这一生动画面,被来访者的镜头捕捉到。(陈振凯 李奕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22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