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平时,我们看古装剧,或者看书学习古文或者古诗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古人有好几个名字,例如我们熟知的大文豪苏轼,他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那么这些称号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呢?今天小叶就带大家了解清楚这些称谓的区别,等你再看古装剧的时候就不会再犯迷糊。
古人的名号
一、名和字
1.名和字的由来
现在将名和字连起来说,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2.名和字的联系
古时候的人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冉耕:字伯牛。但是由于词义的变化,一些名和字之间的联系现在已经很难看出来了。例如,颜回,字子渊。(《说文解字》:渊,回水也)
有一些名和字之间的联系是偶然的,也就更不容易看出来。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父亲和母亲“祷于尼丘(山名)”,遂生孔子,因此孔子名丘,字仲尼。
3.各时期字的组成方式
(1)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常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有时加“父”或“甫”表示性别,用这种方法构成的男性的字共三个字。
如:伯禽父 仲山甫 仲尼父
但是“父(甫)”通常被省略,如伯禽,仲尼;有时也省去排行,如禽父,尼父等。
还有只以排行为字的,如管夷吾字仲,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春秋时期,男子取字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子”,子在当时是男性的尊称。如冉求,字子有;颜回,字子渊。这种取字方法中的“子”有时可以省去。如冉求可以成为冉有;颜回可以成为颜渊。
4.名和字的称法
上古时期,名和字是连着说的,通常先称字,后称名。而到了汉代以后,则是先名后字。
上古时期尊卑等级森严,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有时甚至连字也不能称(如对父母),这种以称名、称字表示尊卑的方法一直延续的后代。
如在《论语》中,孔子自称丘,这是一种谦称。孔子对弟子称名。
如,求,尔何如?(求,就是冉求的名)弟子自称也称名。
如,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仲由,字子路)
弟子当着老师的面称呼其他弟子也称名。
如,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颛孙师,字子张;卜商,字子夏)
二、别号
1.号的由来
除了名和字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字)。两者的区别是,字是在成年时由尊辈代取,而别号(别字)往往是自己取的。常见的别号是两个字的,如王安石,字介甫,别号半山;陆游,字务观,别号放翁。
别号也可以是三字或三字以上,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三个字以上的别号有时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白居易可以称为白香山;苏轼可以称为苏东坡。
两个字的号和字的用法基本没有区别,有的人甚至习惯称号。
2.号用于尊称
上面讲到,对人称字表示尊称,称号其实也一样。
(1)称官爵、称地望
但是有人认为这样还不够,于是就衍生出了称官爵,称地望(出生地或住地)的办法。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
(2)以姓的郡望为专称
如韩愈被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的韩式是望族
(3)以排行相称或以排行和官职连称
如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这种排行是按照同曾祖兄弟的长幼次序排算的,并不是同父兄弟。
三、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会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拟定一个称号,以褒贬其善恶,这个称号被称为谥或者谥号。
谥号分三类:
1.带褒义的
如文、武、昭、景、惠、穆
2.带贬义的
如幽、厉、炀、灵
3.表同情的
如哀、悼、怀等
上古时期的谥号多用一个字,但也有两三个字的,如周平王、齐桓公、秦穆公、赵孝成王
后世除了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的谥号,如诸葛亮(忠武侯)、张良(文成侯)、岳飞(武穆王)
也有一些例外,如秦桧,被宋高宗封谥号为“忠献”,直到宋宁宗时期才将其谥号改为谬醜。
私谥: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为其所加的谥号。如黄庭坚死后,门人称其为文节先生。
四、避讳
避讳就是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是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用改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理解上的混乱。
1.改字法
汉文帝名恒,将“恒”改为“常”,因此在《史记》中,恒山被改为常山。
2.缺笔法
李世民的世写作唐太宗名世民,为了避讳,将“世”改为“代”或者“系”,民改为人。柳宗元《封建论》中就将“三世”改称“三代”,把生民改称“生人”。
3.空字、省字法
隋代大将韩擒虎
唐代时,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为了避开虎字,将韩擒虎的虎字略去不写。
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苏轼,他的祖父名序,苏洵的文章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时则用“叙”字。
三国以后,不但要避讳和君主和尊长名字相同的字,连音同或音近的字也要避讳。隋文帝的父亲名忠,因为忠和中同音,所以中改为内,官名中书改为内史。
相信你现在也看懂古人的名号了吧!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私信或者留言,小叶会一一为大家解答!
近些年来,随着古风文化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一些古风古韵的东西,例如,起一个古风名字,也掀起了狂潮。并且,一个古风名字,不仅很有韵味,而且还有丰富的内涵,简直就是美得清新脱俗。因此,接下来,本着只为一个好名字的起名网,就为大家推荐一些清冷孤傲的古风名字,快来看看吧!
澜汐
在“澜汐”这个名字中,“澜”字是出自“波澜动远空”中,并且这句话描写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景象,因此,为孩子起这个字,简直是太美了。“汐”字是出自“滟滟潮与汐”中,这句诗写出了潮汐的美。所以,给孩子起这个名字,不仅有一种古风雅韵,而且还很有意境,同时,还给人一种湖光春色的感觉。
清羽
“清羽”这个名字是出自陈陶《钱塘对酒曲》:“三清羽童来何迟,十二玉楼蝴蝶飞”中,所以,这个名字不仅富有韵律感,而且还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当这个名字用在男孩身上,不仅很有气质,而且还带有一种潇洒不羁的韵味。因此,这个名字清冷孤傲,还有自由翱翔、前程似锦的寓意。
莫离
“莫离”这个名字源自于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中,所以,出自其中的名字,不仅有一种思念的韵味蕴藏在其中,而且还有清歌的宛转悠扬,并且,这个名字还有美好的寓意,是希望孩子未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能一家团圆和幸福。
卿尘
“卿尘”这个名字给人一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的感觉,所以,这个名字不仅听上去有种谦谦公子的气质,而且还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并且“卿”这个字本意是一种称谓,当这个字用来给孩子起名时,既有温润如玉的意思,又有谦虚敬慎、虚心好学的美好寓意。因此,这个名字很美好。
南初
“南初”这个名字很有特色,不仅有一种中性风的感觉,而且还有一种古风古韵感。当这个名字用作女孩名字时,给人一种沐浴在阳光下的舒适亲切感,很有美感。当这个名字用作男孩名字时,可以指男孩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精神。总之,“南初”这个名字寓意着初心不变,并带有知遇之恩的幸运感。
顾城
“顾城”这个名字有小说男主角的霸道气质,并且这个名字带有“城”字,不仅有一种古都之美,而且还有一种古风古韵感,我们也都听过,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余生最好,不过有你。所以,这个字有着孤傲的独特气质,最重要的是这个名字也很适合男孩起名。当“城”字用来起名时,一方面指坚毅、坚固、稳定,另一方面这个字也有百折不摧、光明磊落的寓意。
羡安
在“羡安”这个名字中,带有“安”字,让人不禁联想到繁华浪漫的古都长安,因此,这个名字有一种古老的气息,很有古风感。并且这个名字还给人一种惊羡一世的感觉,很适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起名,而且这个名字也很适合男孩。
本文为起名网首发,禁止转载。
在平时,我们看古装剧,或者看书学习古文或者古诗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古人有好几个名字,例如我们熟知的大文豪苏轼,他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那么这些称号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呢?今天小叶就带大家了解清楚这些称谓的区别,等你再看古装剧的时候就不会再犯迷糊。
古人的名号
一、名和字
1.名和字的由来
现在将名和字连起来说,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2.名和字的联系
古时候的人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冉耕:字伯牛。但是由于词义的变化,一些名和字之间的联系现在已经很难看出来了。例如,颜回,字子渊。(《说文解字》:渊,回水也)
有一些名和字之间的联系是偶然的,也就更不容易看出来。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父亲和母亲“祷于尼丘(山名)”,遂生孔子,因此孔子名丘,字仲尼。
3.各时期字的组成方式
(1)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常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有时加“父”或“甫”表示性别,用这种方法构成的男性的字共三个字。
如:伯禽父 仲山甫 仲尼父
但是“父(甫)”通常被省略,如伯禽,仲尼;有时也省去排行,如禽父,尼父等。
还有只以排行为字的,如管夷吾字仲,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春秋时期,男子取字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子”,子在当时是男性的尊称。如冉求,字子有;颜回,字子渊。这种取字方法中的“子”有时可以省去。如冉求可以成为冉有;颜回可以成为颜渊。
4.名和字的称法
上古时期,名和字是连着说的,通常先称字,后称名。而到了汉代以后,则是先名后字。
上古时期尊卑等级森严,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有时甚至连字也不能称(如对父母),这种以称名、称字表示尊卑的方法一直延续的后代。
如在《论语》中,孔子自称丘,这是一种谦称。孔子对弟子称名。
如,求,尔何如?(求,就是冉求的名)弟子自称也称名。
如,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仲由,字子路)
弟子当着老师的面称呼其他弟子也称名。
如,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颛孙师,字子张;卜商,字子夏)
二、别号
1.号的由来
除了名和字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字)。两者的区别是,字是在成年时由尊辈代取,而别号(别字)往往是自己取的。常见的别号是两个字的,如王安石,字介甫,别号半山;陆游,字务观,别号放翁。
别号也可以是三字或三字以上,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三个字以上的别号有时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白居易可以称为白香山;苏轼可以称为苏东坡。
两个字的号和字的用法基本没有区别,有的人甚至习惯称号。
2.号用于尊称
上面讲到,对人称字表示尊称,称号其实也一样。
(1)称官爵、称地望
但是有人认为这样还不够,于是就衍生出了称官爵,称地望(出生地或住地)的办法。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
(2)以姓的郡望为专称
如韩愈被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的韩式是望族
(3)以排行相称或以排行和官职连称
如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这种排行是按照同曾祖兄弟的长幼次序排算的,并不是同父兄弟。
三、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会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拟定一个称号,以褒贬其善恶,这个称号被称为谥或者谥号。
谥号分三类:
1.带褒义的
如文、武、昭、景、惠、穆
2.带贬义的
如幽、厉、炀、灵
3.表同情的
如哀、悼、怀等
上古时期的谥号多用一个字,但也有两三个字的,如周平王、齐桓公、秦穆公、赵孝成王
后世除了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的谥号,如诸葛亮(忠武侯)、张良(文成侯)、岳飞(武穆王)
也有一些例外,如秦桧,被宋高宗封谥号为“忠献”,直到宋宁宗时期才将其谥号改为谬醜。
私谥: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为其所加的谥号。如黄庭坚死后,门人称其为文节先生。
四、避讳
避讳就是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是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用改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理解上的混乱。
1.改字法
汉文帝名恒,将“恒”改为“常”,因此在《史记》中,恒山被改为常山。
2.缺笔法
李世民的世写作唐太宗名世民,为了避讳,将“世”改为“代”或者“系”,民改为人。柳宗元《封建论》中就将“三世”改称“三代”,把生民改称“生人”。
3.空字、省字法
隋代大将韩擒虎
唐代时,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为了避开虎字,将韩擒虎的虎字略去不写。
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苏轼,他的祖父名序,苏洵的文章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时则用“叙”字。
三国以后,不但要避讳和君主和尊长名字相同的字,连音同或音近的字也要避讳。隋文帝的父亲名忠,因为忠和中同音,所以中改为内,官名中书改为内史。
相信你现在也看懂古人的名号了吧!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私信或者留言,小叶会一一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