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姓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四位姓氏,尤其在湘贵川地区最有影响。当今龙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1%,总人口大约在281万。
龙的名义龙,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动物神,也是汉文化的标志。在甲骨文中有两种不同的龙字:第一种像条蛇,有一吐着舌信的、露出毒牙的蛇头,它应代表北方草甸上的蟒蛇,为4000年前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所印证;第二种像一只带多脚的爬行动物,它似如生活在长江里的扬子鳄,这种解释有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铭刻的爬行龙纹所支持。原始人对龙的崇拜主要体现于对自然现象的恐惧、神秘和期待,他们更多的认为龙是具有呼风唤雨、行云播雾神力的天神。所以,龙人是以神秘化的龙作为图腾,并命氏族名和族徽,进而出现带龙的地名、水名和山名,最终形成龙姓氏族和姓。
龙姓起源龙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四:
一、出自舜之臣讷言龙
讷言为舜时的官名,子孙以先祖的字为氏。龙姓的历史至少在4000年以上。据说在黄帝时代已有龙姓,黄帝之臣有龙行。这些三朝以前的龙姓,其世系、姓属均无法考证,但说明龙姓的历史十分悠久。
二、出自董姓
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惠连之子飂叔安,也作廖叔安,飂叔安之子为帝舜豢养龙,龙即鳄鱼之古名。帝舜封飂叔安之子于董,称董父,氏称豢龙氏。董,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是夏商时代的侯国。豢龙氏之后有龙氏,董姓龙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三、出自祁姓
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姓。舜继承尧帝位,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到夏朝孔甲时代,丹朱后裔刘累,从师豢龙氏,为夏王孔甲驯养龙,有功封于刘聚,赐姓御龙氏。御龙氏之后有龙氏。祁姓龙氏的历史有3700年。
四、出自邑名
龙,春秋时鲁国一邑,在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居者以邑为氏。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龙邑归楚地,为楚大夫之食邑,子孙遂以邑为氏。这支龙氏或为姬姓,或为芈姓,不可考证,其历史也有22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龙姓的起源不止以上四大支,加入龙姓大族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少数民族的成分,尤其西南地区的龙姓。历史上发生的外族融入龙姓群体的重要事件有:西汉初期的西南贵州牂牁大姓龙姓,属夜郎族;西汉西域的且弥、焉耆两国的国王也姓龙;西汉时西羌族也有龙姓;到宋朝时贵州牂牁地区的龙姓依然为大姓,进入元明时期,形成了贵州八番中的龙番,之后一部分形成今天贵州布依族的先民,大部分汉化为当地的汉族。清朝的满洲八旗中也有龙姓,世居沈阳,其先出自汉民,入旗满化,到清朝后期,又汉化为汉人,东北地区的龙姓主要掺和了满族的血液。当代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中的地名多带有龙字,而且;当代龙姓的主体也在云贵川、湘粤桂地区,这与龙姓人群的迁移有着密切关联,西南地区龙姓大族的形成主要是在元明清时期。
龙姓分布龙姓分布频率图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龙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281万,增长了23倍多,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龙姓人群的汉化有关。宋朝至今1000年,龙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贵州、四川三省,大约占龙姓总人口的54.7%,其次分布于广西、广东、重庆、江西、湖北、云南,这六省区市又集中了龙姓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龙姓总人口的24.5%,为龙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湘粤桂、贵川渝两大龙姓人口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龙姓人口由东南部向西部、西南迁移是主流,龙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移动。
龙姓血型龙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6%,A型占29.5%,B型占26.5%,AB型占8%。
龙姓名人龙仁夫
龙仁夫(1253年—1335年),字观复,号麟洲,江西庐陵永新人。为有元一代名儒、教育家、诗人。被时人尊为“龙夫子”,明国子监称他“天下道学之宗”。《江西通志》:学者称麟洲先生。其博究经史,以道自任。文集不传,有《周易集传》传世,诗文并称于时,而文“尤奇逸流丽”。所作散见于元代文献中。与吴澄、吴应澍等交好。
龙从云
龙从云,原名云从,字子高,江西庐陵永新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官福建儒学副提举。元末大乱,佐江浙左丞杨完者幕府,后避居福建,赋诗讲学,元亡不仕。文言小说集《剪灯新话》与其行迹契合,或即其所著。今本《西厢记》与《剪灯新话》中诗词相似,或为一人所著。《剪灯新话》为有记载中国第一部官方明文禁书。而后风行于日本、朝鲜及越南诸国。《剪灯新话》被美国学者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跨国影响力的古典小说。
龙夑
龙燮(1640年—1697年),字理侯,号石楼、改庵,又号雷岸、桂崖,晚号琼花主人。清康熙中取博学鸿词科。《石头记》中有《芙蓉女儿诔》,与龙燮《芙蓉城记》颇合,《石头记》或即龙燮所著。龙燮诗、词、曲皆有名于时,有《和苏诗》三集,所作传奇《琼花梦》《芙蓉城记》杂剧,“都下梨园争演之“。为其诗文作序者,皆一时名家,如赵士麟、王士禛、田雯,时为吏、户、刑部侍郎。另有《改庵诗全稿》《词稿》《晴窗随笔》《石楼藏稿》等。
龙姓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龙姓的郡望有武陵、天水等。龙姓以武陵、天水、世师、八德、经德为其堂号。“世师堂” 和“八德堂” 的典故均出自东汉龙述。龙述为山都长官。马援十分看重龙述,称颂龙述有八德“敦厚周慎,口无择言,勤约节俭,廉公有威”。光武帝知道后,任命他为零陵太守,称其“堪为世人师”。
龙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伯高敦厚;经德文章。
图传来鹤;梦应成龙。
龙女得柳生偕老;贤人因孟氏始传。
虞舜大臣子孙繁衍;雷阳望族瓜瓞绵延。
星交龙字,征异兆于科名;日射风波,映诗人之警句。
龙真的存在吗?
历史上目击“龙”的事件介绍
龙是我国的一种神异动物,长相古怪,身体长,有鳞有角,能走能飞!这样的“神兽”也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龙大体可以分为三种:青龙,为“四圣”、“四象”与“天之四灵”之一,又称为苍龙;黄龙,又作应龙,即背生双翼的龙;火龙:即可以吐火的龙。然后又根据状态不同,可分为蟠龙、云龙等。龙是怎么来的,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是不论是那种说法,都作为一种龙文化被代代传承了下来,小编总结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传说一、龙生龙。即有龙,必有公母龙,即可能是繁衍而来;
传说二、巨蟒化龙。巨蟒在深山修炼百年,然后乘雷电飞天化身成龙;
传说三、蛟化龙。《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
传说四、鱼化龙。民间流传鲤鱼跳龙门成功后,即可化身成龙。
《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是也。
龙的形象特点总结起来就是: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关于龙的叫声,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龙者,善变者也,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吐火喷水,云游于地天之间。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古代的记载中也有很多关于龙的事情。
《史记·封禅书》载:“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
《唐年补录》载: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
《辽史·太祖本纪下》记:“神册五年(920 年)夏五月庚辰,有龙见于拽刺山阳水上。
《清史稿》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
这里重点说说《唐年补录》的记载
在《唐年补录》中,就有一个关于“龙”的事件,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故事和其他的记载相比,它更加详细。
唐咸通年间,在舒州桐城县善政乡一户李姓人家里,发现一条死在院里的青龙,据当时目睹现场的百姓说,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忽然飘来一片片黑云,雷声不停的响,云层中朦朦胧胧可以看见一条像蛇一般的东西在动。
紧接着在李姓人家上,下起了一阵“血雨”。雨滴并不是不规则的,而是一粒小血珠,放在手上不一会就烟消云散,只留下一股让人寒冷透骨的气体。突然天空打起了一个声响巨大的雷,一条龙飞了下来。
院子中间有一桶水,龙正好掉落在水桶附近,然后围着水桶转了起来。没多久龙就腾空入云。
就在大家以为这幅神奇的景象要结束时,一声龙啸过后,龙掉了下来。老百姓们都不敢轻举妄动,等到了天上的黑云飘走后才靠近龙。
这时龙已经死了,朝廷的人也来了。最后人们出于好奇心将龙给剖开,发现它的喉咙里有一个“大疮”。
量了下龙的长度大约有十多丈,尾巴是侧扁状的,鳞片和背鳍和鱼差不多。但是嘴边的“龙须”长达两丈,头上的双角也大概长两丈。
另外它的腹部是白色的,爪子上还覆盖着红色的膜。这条青龙后来的结局并不好,后来被人们斩成数十段。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2000年黑山子的坠龙事件2000年8月4日,一场倾盆大雨刚过,在中国山东省昌乐县的青龙镇黑山子村里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整个村庄就像笼罩在云雾里一样,突然天地间乌云滚滚,以排山倒海之势上下翻腾,人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家家户户屋门紧闭不敢外出。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走出家门来探个究竟,他走遍了整个村庄,除了浓云密布外没甚么异常。直到走到村子外,出现在眼前的状况让他震惊:两条活生生的黑龙、白龙趴在地上!
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打量,这真的就是两条龙,还是活的。龙的角,鳞,爪,尾都和画像中画的一样,只是龙须短了些。他转身往回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快出来看呀,天上的龙掉下来啦,大家快来看呀!”人们听到这一消息都涌出家门,奔走相告,这一2000年黑山子坠龙事件的惊人消息迅速的传遍了七里八乡。
这样惊人的消息将大量的群众聚集起来,很快这起事件还穿到了警察、政府官员耳中,他们迅速涌入这个小村,顿时黑山子村热闹非凡。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也来了,然而他们却说了一大堆一般人听不懂的理论,否定摆在眼前的真龙存在。很快的警察把这些不知所云的专家人赶走,龙已经活生生存在了,怎么就不石龙了,警察还留派专人看守。
很快,其中白的的一条龙好似已经恢复了元气,在众人眼中飞升上天,余下还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黑龙苟延残喘!白龙在一阵乌云翻腾之后消失在云层中,官员们对白龙的消失无踪无法解释,对留下来的黑龙也束手无策...
这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夫说:“我听说几十年前也出现过同样的事,人们为了让龙能返回去就往龙身上泼水。”他让几个年轻人去村里拿了几张席子搭成一个帐篷,再用车拉来水,用水管往席子上浇水,让水从席子缝中滴到龙的身上。就这样这黑龙到两千年八月底还活着。之后好似伤口复原,同样飞到天上去了!
松花江坠龙事件这件事情要从1944年8月的某一天开始说起。这天早晨,在松花江南岸,位于肇源县城偏西北15公里处,陈家围子村后面突然围了许多人,听村民说,黑龙江里的黑龙落到沙滩上了。
这黑龙它有10多米长,头颈比身子细,头有牛头那么大,略呈方形,上宽下窄,头上没有杈角,只是在前额上长了一个扁铲形状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约10厘米。
脸型和画上画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还直抖动,嘴形特像鲇鱼嘴,又扁又宽,嘴有30多厘米长,闭着,看不到它的牙齿和舌头。
还有4个爪子,深深地了沙滩里,身子前半部分粗,由于是趴在地上,高度接近大人的腰部位置,估计直径得有1米多。后腿以后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细,但很长,足有八九米。
脊背上的鳞是铁青色的,足有冰盘那么大;村民们看见后都非常高兴,都纷纷地围上去观看。
而在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到晚上变成了暴雨,整整下了一个晚上,大雨时缓时急的,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雨过天晴,而曾经趴卧黑龙的地方,现在只剩一条深沟,沙子里还留有浓烈的腥味。
据村民讲,由于昨晚下了一整晚的大雨,没留人看守。但有人清楚地看到,距它趴卧的沙沟东北处还有一条深沟,明显能看出是它站立起来时弄成的,这说明它极可能是朝东北方向走的,怎么走的,却是个谜。
由于当时是二战时期,日本人封锁了这消息,不准人们到处乱讲,所以,后来就很少有人提到松花江坠龙事件,到如今已经过去了70余年了,当时那动物到底是什么,世上也没有几人能知道了,至今还是一个谜。
这段往事,曾经在1989年12月,被刊登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外书摘》第3卷第4期的《人间奇事》专栏里,题目为《我所看到的黑龙》,是由杜尔伯特对山奶牛场退休干部任殿元口述,由杜尔伯特博物馆任青春整理。
翻开中华古籍,诗词曲赋、小说杂记,乃至哲学著作、政治论文,龙的形象无所不在。人们既然主观地认定龙之传说是一个神话,就不会认真看待这些文字。
可是,人们信赖的史书《左传》曾提到舜帝赐为自己养龙的人姓董,名为豢龙氏,意思是养龙的人;一向对光怪陆离的上古传说,持审慎态度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曾记载夏代有专门养龙的人,名为御龙氏。历代史籍关于“坠龙”的记载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你相信龙的存在吗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
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2、叶公好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
3、龙的诞生故事
据传,古时候森林里的动物很多,而且非常凶猛,常常成群结队出来袭击、吞食人类,致使人类无法安宁地生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们只好频频向天庭发出求救呼声,祈求上天能惩治那些无比凶残的动物。
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间查看,了解实情。 六郎神下到凡间目睹了动物撕咬凡人的场面,感觉到问题的严重,如果不及时拿出拯救办法,人类将无法生存。他重重地划出一条界线,暂时把人与动物隔离开,再遍访百姓,搜罗各方面意见。
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在动物之中立一个“王”,以它来管制那些为所欲为的动物。六郎神采纳了大家的意见,苦思冥想得出了一个妙计:以九种动物组合成一种新动物,取名为“龙”。说办就办,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画了起来。
先勾画出蛇身,接着画驼头、鹿角、牛嘴、鱼鳞、凤尾、鹰爪,当画完“狮须”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他想这第九样“虎眼”只能先画在一旁放着,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个咒,再把两只“虎眼”安上去,以后这东西才会更听话。快到八十天时候,有一个木匠带着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木头,走入洞内歇息。
偶然之中看见洞壁上画着一个动物图案,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东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两只眼睛。他随手拿起墨笔,模仿六郎神画的“虎眼”,添在龙头上。这下坏了,洞壁上的龙张牙舞爪扭动起来,嘴里喷着浓雾,龙体火光四射,一时狂风大作,洞内飞沙走石,龙像一道闪电似的飞了出去。
木匠趴在地上,吓得屁滚尿流。 一听说“王”龙出洞,那些凶猛的动物早已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出来食人,从此,人们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随随便便在山野劳作。 但是,龙成了百兽之王后,日益狂妄,根本不听六郎神的使唤,常常飞上天空兴妖作怪,有时连续降雨不止,地上常闹洪灾,百姓叫苦连天。
后来,摇身一变,还多出了一条龙。六郎神一怒之下,一条镇在云层里,继续看管动物;另一条则打入东海,令它不得随意出入。 百姓以为龙虽然出了一点小差错,但毕竟功大于过,依然把它视为吉祥物,因此,逢年过节都要扎上一条龙,走村串户游耍一番,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太平安康。
4、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5、鲤鱼跃龙门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新华社石家庄1月29日电(记者赵鸿宇)“葡萄容易裂果,裂了就烂,别说卖不出好价钱,自己都不喜欢吃。”29日,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宏彦在河北省曲周县前衙村给近百名村民讲授葡萄种植技术,每讲完一个小节,总会引起大家提问。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听到中国农大的老师们讲课,而且说的很接地气,很多都是我们经常遇到却不够重视的问题。”50岁的村民龙景德在培训结束后说,“全程3个小时我全神贯注,这也算上‘大学’了,下次听课要早点来‘占座’。”
前衙村的“流动课堂”是曲周县开展冬季农技培训全覆盖活动的一个缩影。1月中旬以来,曲周县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成立了10多个小分队,分赴全县所有村庄,巡回开展农技培训。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在讲课前我们先与各乡镇进行沟通,了解各村产业发展情况,掌握各村需求,再有针对性的备课和讲授,进而实现‘一村一课不重样’。”李晓林说。
据介绍,这次培训课程非常紧凑,每个小分队每天至少走两个村,每一个乡镇都提前进行准备,并在各村公布了“课程表”。
参与此次活动的中国农大硕士研究生杨燕玲称,她已走过曲周县36个村,在给农民上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有时村民的提问她一时还回答不上来,便相互留下联系方式,与老师探讨后再给他们答复。
曲周县依庄乡曹庄村的谷书起告诉记者,2015年,他投资16万元建起一座西瓜大棚,由于技术原因,种植过程中经常遇到小麻烦。29日有专家在曹庄村进行了相关培训,让他重新看到希望。“学了技术,留了联系方式,我今年要更用心地去经营,争取能有个好‘成绩’。”谷书起说。
截至目前,曲周全县已有5000多名农民接受了技能培训,之后当地政府还将联合有关高校对全县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深层次的农技培训和农村产业建设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