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韩国有两大姓氏,一是金,如金喜善、金泰妍(少女时代)、金泽洙、金敏瑞;还有就是朴(读piáo),像朴正洙(利特)、朴有天、朴孝信、朴明秀......等等,是不是看上去好像中国姓?
在中国,金姓有两种由来:1,源于上古黄帝儿子少昊的后代,因为少昊也叫“金天氏”,其后代有子孙为了纪念他,便沿用了“金天氏”中的金姓。2,源于五代十国之一的开国皇帝钱鏐(这个字读liú),因为鏐与刘姓同音,为了避讳,该国姓刘的人便在刘字中去“金”字偏旁为姓。(刘繁体字写成:金卯刀)
而朴姓也有两种由来:1,源于东汉时益州(今四川地区)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举巴夷来附”,而后被赐姓朴。2,源于朝鲜族。
那么,韩国的金姓与朴姓,到底是不是与中国的金、朴姓氏同宗同源呢?
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韩国金姓的由来:韩国金姓的由来其实跟新罗(古时候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之一)国王脱解尼师今有关。
据说这位国王的出生比较神奇、娶妻也比较神奇、继位则更加神奇,由于跟金姓由来不相干,在这里便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网上搜搜。
却说,有一天寅时七刻,大概是凌晨5点左右,这脱解国王肚子不舒服,怎么也睡不着了,于是便索性起了床,沿着城中的林荫大道开始早早的晨练起来。
就这么,跑着跑着,这脱解国王忽然就听到城西有鸡在打鸣,看着还黑着的天,脱解国王很纳闷:
“这天还没亮,鸡怎么就开始打鸣了......”
出于好奇心,脱解国王便想弄个明白,于是就命令随行的人员去弄个明白。
过了一会,随行人员回报说:
“陛下,城西的槐树林中,有一棵足有半人粗的老槐树上挂着一金盒子,不断地向外闪着金光,一只雄鸡可能以为是太阳出来了,便不停的对着金盒子打起鸣来。”
脱解国王觉得不可思议,便亲自跑到城西查看,待到那里一看,发现果真跟随行人员说得分毫不差:老槐树树枝上挂着个大金盒子,树下一只大公鸡好像忠实的崇拜者一样,不停的对着金盒子打着鸣。
为了一探究竟,脱解国王便命人将大金盒子自树上取了下来。
当众人将大金盒子打开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小男孩活蹦乱跳的自里面窜了出来。
只见这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眉宇间自带一股英气,一看就不同凡响。
正好因为无子嗣继承王位而烦恼的脱解国王看到小男孩后,立刻大喜过望:
“难道这就是上天赐给我的继承者?”
于是,脱解国王二话没说,便就命人将小男孩带入了宫中。并给他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叫做:金盒生——
二十年后,金盒生顺利继承王位,将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为了感谢金盒与那只大公鸡,金盒生便将新罗改为了鸡林国,而他的子孙也就秉承了尊贵的“金”姓。
小结:其实哪有什么雄鸡、金盒、金盒生的,个人感觉应该是韩国金姓始祖杜撰出来的,就像刘邦出生时其母梦到了神仙,赵匡胤出生时蓬荜生辉一样,目的即:美化,修饰,为了更加的名正言顺。
然而,不管怎样,韩国的金姓的确是来自新罗的脱解尼师今。
二,韩国朴姓的由来:与金姓一样,韩国的朴姓也是来自“树林中”:
说某天,有人突然听到林中有马的嘶鸣声,于是大家伙便好奇地跑过去查看,然而寻到声源处,却哪有马,林地山除了一只大蛋外,连马毛都没有。
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您在林中发现一只大蛋,会做何选择?
是A,当没看见,直接走人;还是B,将蛋兜走;或者C,当即便将大蛋破开,一窥究竟。
相信大多数的选择应该都是C,当即便将大蛋破开,一窥究竟。
当时,发现大蛋的大家伙也是这么做的:将大蛋破开,看看里面究竟是啥玩意。
不一会大蛋便被打开了,大家伙朝里面这么一看:大蛋里面此刻正安静地躺着一个婴孩......我们暂且就叫他“蛋生”吧。
出于同情心,大家伙便将“蛋生”给收养了。
时光如梭,一转眼十年过去了,蛋生也长到十岁,或许是天生天养的缘故,这蛋生与同年的普通孩童就是不同:不但个头大,而且还十分聪明,妥妥的伟大人物的雏形。
看着蛋生如此不同凡响,这大家伙就想了:
“这蛋生莫非就是上天赐给我们,领导我们过上好日子的救世主?”
于是,大家伙便决定等蛋生长大了,一致推举他为国王。
既然以后是国王,总不能蛋生蛋生的叫个不停吧,得有个霸气的姓。
“姓蛋吧,正好他也是蛋中出生的!”
有人提议道。
但立刻就被否定了:
“不行,蛋太俗气,不威风!”
“姓瓢吧,蛋生出生在葫芦瓢样的蛋中,姓葫芦瓢的瓢再合适不过......”
又有人提议道。
“还是不行,瓢字带个瓜太难看.......”
话音刚落,依然被否定了。
“那就为朴吧,取瓢音,又飘逸......”
大家伙中最后学问的白首翁说道。
“嗯,不错......”
“朴,嗯,形象又生动,好!”
“好姓!”
“......”
大伙闻言,都纷纷赞成。
于是蛋生便有了一个霸气的姓:朴。
十年后,朴蛋生在大伙的推举下,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新罗国的国王,而他的朴姓也就顺理成章地流传了下去。
小结:与雄鸡、金盒、金盒一样,马嘶,蛋生自然也应该是朴姓始祖杜撰出来的,目的也很简单:美化,修饰,为了更加的名正言顺。
然而,不管怎样,朴姓的确也是与树林有关。
总评:韩国两大姓“金”与“朴”,的确很像中国姓,但却的确不是来自中国,而是“土生土长”在新罗的本土姓。
您了解了吗?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金姓的来源相当复杂。
一个说法是出自少吴金天氏。传说中少吴是古代东夷部落首领,名挚,号金天氏,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少昊的后裔便以金为姓。这是汉族金姓主要的一支。
另外一支非常有意思,出自匈奴族,而且这一支还很重要。匈奴族里的金姓怎么来的呢?汉朝的时候,在中原王朝的连续打击下,匈奴的主力被迫西迁,没能迁走而留下的一些人最终融入到汉族当中来了。其中最著名的是谁呢?休屠王的儿子金日禅,这个名字的后两个字经常被人读错了,很多人会念成金 ri dan,不对,应该叫mi di。至于为们什么这么念,不知道,反正是约定俗成的。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金日禅的部落有祭天的风俗,并“铸金为像”。注意,这里所说的“金”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铜,因为古代金和铜往往不分,也就是用铜铸一个很高的人像。后来这个金像被霍去病缴获,献给了汉武帝,同时俘虏了金日禅及其家人人。一个偶然的机L会,汉武帝看见了养马的金日禅,见其体格魁梧,容貌威严,十分喜欢,后得知他是休屠王之子,就赐姓为金了。其实他原名就叫“日禅”,金姓是后赐的。
第三,改他姓为金。金姓人本来是不多的,有段时期一下子多起来了。怎么回事呢?这和钱姓的老祖宗还有点儿关系。钱家这一支的老祖宗吴越王钱锣,他名字里的第二个字“镠”(鏐),与“刘”(劉)字既同音,又形似,所以“刘”这个字就犯忌讳了,得改。这一下子,吴越国里很多姓刘的一下子全改成了姓金的。姓刘的人本来就多,这一改,金姓就迅速发达起来了。后来吴越国没了,这些人大多也没有改回来。
另外,兄弟民族当中还有好多姓金的,这种情况非常多。
还有一支就更奇特了:犹太人。宋徽宗年间,犹太人从天山南麓进入中国。先是到处经商,后来就逐渐定居来。汉化的犹太人一共有17个姓,其中就有金姓,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姓一一俺。虽然姓俺的人的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写的或许是汉族,但其实没准儿就是犹太人的后代。
得姓始祖
少昊氏、熊卓、金日磾、孛尔只斤·也先土干、易卜拉欣·先锡、胡达哩、金圣叹(张采、张人瑞)、爱新觉罗·塔石。
迁徙传播
金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旧百家姓排名29,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金氏姓源较多,发源地主要有山东和陕西及浙江、江苏间地。
先秦时金姓的活动仅有点滴资料,秦汉以后,金姓活动地区很快扩展到西北、东北、中原和地区,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动中心。到唐宋时期,由于中国人口重心的南迂,金姓的重心向东南移动,最终形成今天的以河南和江浙为主要聚集地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金姓大约有13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宋朝姓氏第九十五位。金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金姓总人口的22%,占安徽总人口的0.6%。金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省,集中全国金姓人口的九成。全国形成了以皖南为中心的皖、湘、豫、浙、赣金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金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为明朝第五十一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金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金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二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这二省的金姓又集中了14%。浙江为金姓第一大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47%。宋元明时期,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的金姓聚集区仍在江南地区,但金姓的人口重心向东漂移。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进入元朝,元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金姓的名人特别多,举两个。这两个名人都可以反映出金姓的一个特点:复杂。
第一个名人是元朝的理学大师金履祥。他是中国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在金华的丽泽书院讲学,所以金姓有一个堂号就叫丽泽堂。值得一提的是,金履祥本不姓金,他就是从刘姓改过来的。
第二个名人大家都知道,中国幽默的第一代表人物一一金圣叹。金圣叹生于1608年,幼年生活优裕,非常有钱,后来父母早逝,家道中落。有一种说法,金圣叹原来姓张不姓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姓是很多姓改过来的,金圣叹可能就是。这个人太聪明了,是个天才,狂放不羁,能文善诗,考试的时候从来不好好写文章。有一次考试,题目叫《西子来矣》。金圣叹写道:“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域,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矣!西子来矣!”很滑稽吧?这写的叫什么呀,肯定会留下不良记录啊。幸好这篇文章他是用张姓那个名字写的。所以再去考试时,他就改了一个名字叫金人瑞,这次不乱写了,结果成绩名列前茅。
金圣叹有个特点,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他不想想当官,就是自己好玩。这个人搞笑得不得了,评注了不少古典小说,被世人称为奇才。顺治十七年(1660年),金圣叹的名声居然传到皇帝耳朵里去了。皇帝说:“此人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文章实在太好,不要拿八股文的评判标准去看他。当时金圣叹对满清皇帝本来不太感冒,一听皇上那么赏识自己,热泪盈眶,号啕大哭,北向叩首,知音啊。
按理说,这以后金圣叹就应该好好服管了吧?他不。后来就发生了一件事,史称“哭庙案”,金圣叹为此丧了命。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苏州吴县县令任维初叫老百姓交税、交粮,滥施刑罚,而且对读书人也不例外。更可恨的是,交完粮以后,他又不把粮食交给国库,反倒抬高价格再卖给老百姓。这当然就激起了民怨。当日时正好赶上顺治驾崩,所以一些读书人就借机组织反贪游行,一百多名秀才到孔庙去“哭庙”,并且向巡抚朱国治揭发任维初。这就是清朝开国以后非常有名的一个案件“哭庙案"”。他们不知道,任维初和朱国治早就勾结在一起了,朱国治早拿了好处。所以这个揭发的帖子一呈上去,朱国治反而把18个核心人物给抓了起来,罪名是“聚众闹事,鸣钟击鼓,聚众倡乱,惊动先帝之陵”。国丧期间还敢闹事,这还了得?于是就把他们处以斩立决,其中一个人就是金圣叹。
幽默大师很多,死到临头还幽默的不多吧?金圣叹就是一位。砍头的那一天是七月十三,也就是1661年的8月7日。已经被绑好,要拖出去斩首了,金圣叹小声跟那个拖他的狱卒说:“你过来,你过来。”那狱卒一想:“这是有要事相告啊,肯定是有什么东西要传给我啊。难道是哪里埋了点银子,叫我挖出来,或者有什么惊天大事要揭发?”于是赶紧凑了过来。金圣叹说;“给我解开,拿笔墨来,我要写一点东西给你。”狱卒想:“莫不是要画一幅藏宝图?”所以赶紧照办。金圣叹唰唰几笔,写了一个纸条。写完以后,撕成两半,分别揉成纸团,塞到了自己耳朵眼儿里。他又对那狱卒说:“给我点吃的,待会儿我给你点东西。”狱卒赶紧拿来一碟花生米,一碟豆腐干。金圣叹吃了半天,说:“我有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你。这个花生米和豆腐干一块儿吃,能吃出火腿的味道,等你以后没钱买火腿时,你就买点花生米和豆腐干嚼一嚼。我很小就听说过这个说法,我还真嚼过,却一直也没嚼出火腿味儿来。你也可以去嚼嚼试试。”一听这话,这狱卒快气死了,麻利儿地就把他拖出去斩首了。
一刀下去,头下来了,两个纸团也就从耳朵眼里滚出来了,刽子手拿起来,打开一看,两个纸团上各写了一个字一一好、疼。这就是金圣叹干的事,死到临头都这么的幽默。
金姓在今天排名第64位,人口约38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3%。换句话说,一千个人里边就有三个姓金的,这也算是个大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