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任先生
编辑|任先生
199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授衔仪式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女军人:她本人被授予少将军衔,她的父亲也是开国少将,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她的丈夫竟然也是一名省委书记,亲家更是一位正国级的干部。
而这位满门忠勇,荣誉加身的女军人,名叫谢彬。
那么,谢彬的父亲、丈夫和亲家分别究竟是谁,在这位女少将的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她的故事又能够给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
女少将之父:谢国仪每当记者向谢彬提问,询问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今天如此优秀的自己时,谢彬总会骄傲地提及自己的父亲——谢国仪。
1907年,谢国仪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穷凶极恶的地主,让谢国仪和兴国县的老乡们备受压迫和欺凌。幸运的是,1927年毛主席、朱德率领的革命队伍来到了谢国仪的家乡,谢国仪与家乡中其他后来的爱国者一样,加入了红军的队伍,投身到赣南起义的战斗中,从此踏上革命征程。
在投身赣南起义之后,谢国仪又后续加入到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当中,并在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奇功。就这样,谢国仪从1927年最初一名普通的红军士兵,一路晋升到红三军团第4师11连的连长。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谢国仪义无反顾地追随红军大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在长征途中,谢国仪处处身先士卒,冲在战斗队伍的最前线,受到了首长的赏识。在中央红军顺利抵达陕北之后,出类拔萃的谢国仪被挑选为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负责保卫毛主席、朱德等中央军委领导的人身安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大片国土沦丧,抗战形势日益严峻,勇猛善战的谢国仪被调往抗战前线参加战斗。谢国仪在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第5团副团长后,前往参与开辟雁北、广灵抗日革命根据地,他所率领的广灵游击队,一度成为了晋察冀地区让日军感到闻风丧胆的军事存在。
面对着谢国英勇顽强的抗日游击队,日伪军一度对雁北、广灵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严酷的封锁和围剿,这是两块革命根据地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不过,在抗日战争尤为艰难的时期,谢国仪还是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1943年,谢国仪的女儿呱呱坠地,她就是后来中国的女少将:谢彬。
1945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进入胜利的尾声之际,谢国仪率领广灵游击队对日伪军开展大规模,成功收复大片失地。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谢国仪任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北军区分区司令员,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太原的战役,这两场战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日后的攻坚作战提供了参考样板,为日后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首次授衔,谢国仪被授予大校军衔。在1964年,考虑到谢国仪在沙场上功勋卓著,大校军衔与谢国仪建立过的功勋相比着实相形见绌,于是这一年谢国仪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共和国的百名开国少将之一。
一生为国为民的谢国仪,不仅是中人的集体榜样,更为家人树立了一个楷模,每当后来成为解放军女少将的谢彬在谈到自己的父亲谢国仪时,她的脸上总是挂满了骄傲。
将门虎女:谢彬正所谓“虎父无犬女”,谢彬以自己的父亲谢国仪为荣,而她不知道的是:谢国仪也因为有她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儿而感到骄傲。然而,谢彬能够成为解放军中为数不多的女少将,也与谢国仪平日里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43年,在抗日战争的至暗时刻,谢彬呱呱坠地,谢国仪为自己这个新生的女儿感到又惊又喜,在新生女儿的身上,谢国仪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更让他有了保家卫国的动力。谢国仪为女儿取名为谢彬,就是希望她在未来能够成为望之俨然,文质彬彬的女君子。
由于从小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长大,谢彬从小就深知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她更对父亲这样保家卫国的军人心生仰慕之情。虽然谢彬生来就是女儿之身,并且被父亲期待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然而她更想成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童年时起,一颗想成为军人的种子便在谢彬的心头埋下。
新中国成立后,谢国仪成为了开国大校,后又被晋升为开国少将,生活的条件相比战火纷飞的抗战和解放年代宽松不少。然而,谢国仪并没有从此躺在功劳簿上享乐,他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于是,谢国仪从小便对女儿实行了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教育,而女儿也从未抱怨过父亲的严苛,她知道:如果自己想要成为想父亲一样的人,那么现今的磨砺就是优秀的必经之路。
在父亲的鞭策下,谢彬从小的成绩便非常优秀,位列班级前茅。1962年,她以优秀的成绩考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想要专攻外语。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建设的关键时期,非常缺乏外语翻译方面的人才,谢彬由衷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在得知女儿考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后,父亲谢国仪并没有流露出过多喜悦的神情,而是在简单地祝贺女儿后,便对女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校园内要以学业为重,同时不准和老师、学生谈及自己的父亲是谢国仪。对于父亲的这些要求,女儿谢彬无一例外地遵循,潜心学习,并再次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
学有所成的谢彬后被调往济南军区,在通信科担任收发工作,并担任师部宣传干事。由于自己外语能力卓越,因此谢彬往往能够十分出色地完成任务。1986年,谢彬正式被调往山西省军区纪委,但是师职专职委员。在事业有成的同时,谢彬也收获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他就是李立功。
到1999年,谢彬已经荣升至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到了应该在军队中被授予军衔的职务。在这一年的解放军授衔仪式上,谢彬正式被授予少将军衔,和自己的父亲同级。看到了女儿能够有这样喜人的成就,身为父亲的谢国仪倍感欣慰。
遗憾的是,刚刚见证了谢彬成长的谢国仪在2000年病情日渐沉重,于这一年的5月24日永远地离开了中国人民,享年93岁,这也成为了谢彬后来心头永远的伤痛。
谢彬丈夫:李立功更让人对谢彬一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谢彬的丈夫——李立功,相比谢彬和谢国仪,李立功的成就更大,后来荣升至正国级干部,这正是对“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最好印证。
李立功出生于1925年的山西交城县,与华国是同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立功与一起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武装游击队,共同抵御日寇,出生入死,两人之间缔结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直到华国退休之后,两人在晚年依然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在山西交城县抗日革命根据地,统筹部署交城县的全局工作,而李立功则负责交城县的宣传工作——1945年8月,李立功被任命为交城县的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与两人之间的配合愈发密切,众人都称李立功与两人之间是亲密无间的搭档。
在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李立功先后被调往晋源、汾阳等地,组织当地的生产和战斗工作,为山西省的解放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李立功与经历了短暂的分别,后来被调往毛主席的故乡:湘潭担任地委书记,而李立功则继续留在了山西,担任共青团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李立功在地方工作兢兢业业,从20世纪50年代一名十分普通的团委地方组织部部长,到20世纪80年代一路晋升为了山西省的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然而,彼时的李立功虽然事业有成,却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另一半,这让人们为李立功的婚事感到发愁。
幸运的是,谢彬从山东调往山西让两人成功相遇。在媒人和亲朋好友的牵线搭桥下,李立功与谢彬两人就此相识。李立功十分欣赏年少有为,争强好胜的谢彬,而谢彬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立功的才华。在李立功和谢彬两人互见父母之后,谢国仪非常看好身为革命晚辈的李立功,于是两人很快便步入婚姻殿堂,组成了新的家庭。
尽管当时李立功和谢彬两人之间的结合在当时面对着诸多的流言蜚语,但是李立功和谢彬夫妇坚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间最终会证明一切,靠勤劳和踏实垒筑起来的事业,就是对两人之间爱情的最好见证。
李立功与谢彬之间的结合,进一步增加了李立功报效国家的精神动力。由于李立功在地方政绩卓越,他在20世纪90年代很快便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并且在党内担任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正国级干部。
在离职退休之后,李立功和谢彬过起了颐养天年的生活,但依旧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不时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无论是李立功和谢彬,还是谢静仪,他们都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2020年12月6日,李立功与世长辞,享年95岁,谢彬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丈夫。然而,这样一位顶天立地,为国家做出卓越功勋的历史伟人,会永远活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他和谢彬一家的故事,必然将代代流传,永远激励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