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七”也带有神秘色彩,人们常说:七是一个轮回,想想的确如此:如一周七天、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体有“七窍”;民间传说有牛朗织女七月七夕鹊桥相会;古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毕……“7”果真是个很神秘的数字,神秘得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一番。
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第七天为“人日”
——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
中国农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
在传统的节俗中,“7”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从新年的第1天到第7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将新年首月的第7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在新年的第7天,古人要吃用7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羹”;制作类似小人形状,时称“人胜”的佩戴物。而人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登高”,此俗为何而来需再考,但“人往高处走”正代表“人日”里的一种愿望。“人日”即“人的节日”,古人将新年的第七天设为人日,在“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或许能发现些秘密。
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1天至第6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天才完成了造人计划,遂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
虽然女娲造人仅仅是传说,但巧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诞生同样与“7”相关。不同的是,在西方“创世造人”传说里,人是上帝在第6天造出来的,比女娲早1天。而第7天上帝休息,西方的一周7天,据说由此而来。
结合中外造人的传说,设新年第7天为人日或许正是古人对人口增殖的期盼,因为这里的“7”已包含有“生”的意味。
农历第七个月的第七天为“七夕节”
——守夜女子“咸怀私愿”?
农历七月的第7天,即七月初七,在古人眼里是又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的第7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恋爱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织女将会相聚,此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为何牛郎织女只能在七月的第7天相会?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据说,民间还有另一版本的传说,原来天帝本意是让牛郎织女“7天相会一次”,结果传话的乌鸦听错了,弄成了七月份的第7天才能相会一次。在此故事的基础上,随后还演绎出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但这个节俗却无法得到现代天文学上的解释。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任一节气,都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而定的,有明确的坐标意义。而七夕节,除与月亮勉强有点关系外,与其他天体均无天文学上的关系。那么,惟一的解释是古人觉得“7”与其他数字不一样,由此形成了“敬7”心理,一年中的第7个月的第7天因为显得颇为神奇,促使了七夕节的诞生。七夕节是中国仅有的几个纯阴历节日之一,因为节日的主角是女性,故又被称为“女节”或“女儿节”,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进一步分析,七夕节的原始意义应与人类生殖繁衍祈愿有关。汉魏时起,女子便有在七夕节这天晚上乞子、乞姻缘的风俗。晋周处《风土记》记载,时女子在七月七日:“守夜者咸怀私愿”。
人死后第7天要祭奠“做七”
——“7”与“死”产生关联?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7”同样十分神秘。至今,民间在亲人亡故后都有“做七”的风俗。所谓“做七”,就是在人死后,从第7天起,亲属每隔7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7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
民俗学上的解释认为,这与“转世”传说有关。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7天就会转生,每7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所以死后第7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若第一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一期,如此这般,7期为限,49天后除灵。还有一种迷信说法是,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每过7天要过一道关口。为亡者“做七”,实是为了护卫其顺利到达阴间,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个“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为隆重。
从“做七”的丧俗中可以发现,这里的数字“7”充满了悲情,与“人日”、“七夕”中的数字“7”所关联的“生”、喜庆的气氛刚好相反。
古代早期,“7”在丧俗中的身份很尊贵。《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定7天停放灵柩,7月下葬?时人认为,“7”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7”的敬重。
古人教育孩子“七不责”
教育孩子,中国文化中同样有七这个数字的出现,谓之“七不责”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孩子如果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人高兴的时候,经脉处于畅通状态,如果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导致经脉受阻,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是人体身心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
中医七情会致病?
“七情”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中,原文记载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在《三字经》中也有记载:“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对比两者所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最明显的不过是“喜、怒、哀、乐”四种情愫。当然“忧、惧、爱、憎、欲”也是人每天都会有的心理反应,只是人们一贯喜欢说“喜、怒、哀、乐”罢了。
对于中医学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对七情的具体介绍。
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不同的情态刺激,对气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规律,《素问》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思虑过度,则伤心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七情的具体概念,七情对于内脏,七情会影响到内脏的健康,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志都需要控制。
神奇的“7日节律”究竟是什么?
西方近代才发现人体生物钟,而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已经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
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7的倍数。
鸡孵蛋:7X3=21天
猫怀孕:7X9=63天
兔子怀孕:7X4=28天
老虎怀孕:7X15=105天
人类怀孕:7X40=280天
7日节律如何形成?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28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除以4就是7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7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
由此可见“7”这数字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确令人惊叹!
在中国,“七”也带有神秘色彩,人们常说:七是一个轮回,想想的确如此:如一周七天、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体有“七窍”;民间传说有牛朗织女七月七夕鹊桥相会;古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毕……“7”果真是个很神秘的数字,神秘得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一番。
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第七天为“人日”
——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
中国农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
在传统的节俗中,“7”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从新年的第1天到第7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将新年首月的第7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在新年的第7天,古人要吃用7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羹”;制作类似小人形状,时称“人胜”的佩戴物。而人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登高”,此俗为何而来需再考,但“人往高处走”正代表“人日”里的一种愿望。“人日”即“人的节日”,古人将新年的第七天设为人日,在“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或许能发现些秘密。
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1天至第6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天才完成了造人计划,遂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
虽然女娲造人仅仅是传说,但巧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诞生同样与“7”相关。不同的是,在西方“创世造人”传说里,人是上帝在第6天造出来的,比女娲早1天。而第7天上帝休息,西方的一周7天,据说由此而来。
结合中外造人的传说,设新年第7天为人日或许正是古人对人口增殖的期盼,因为这里的“7”已包含有“生”的意味。
农历第七个月的第七天为“七夕节”
——守夜女子“咸怀私愿”?
农历七月的第7天,即七月初七,在古人眼里是又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的第7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恋爱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织女将会相聚,此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为何牛郎织女只能在七月的第7天相会?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据说,民间还有另一版本的传说,原来天帝本意是让牛郎织女“7天相会一次”,结果传话的乌鸦听错了,弄成了七月份的第7天才能相会一次。在此故事的基础上,随后还演绎出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但这个节俗却无法得到现代天文学上的解释。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任一节气,都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而定的,有明确的坐标意义。而七夕节,除与月亮勉强有点关系外,与其他天体均无天文学上的关系。那么,惟一的解释是古人觉得“7”与其他数字不一样,由此形成了“敬7”心理,一年中的第7个月的第7天因为显得颇为神奇,促使了七夕节的诞生。七夕节是中国仅有的几个纯阴历节日之一,因为节日的主角是女性,故又被称为“女节”或“女儿节”,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进一步分析,七夕节的原始意义应与人类生殖繁衍祈愿有关。汉魏时起,女子便有在七夕节这天晚上乞子、乞姻缘的风俗。晋周处《风土记》记载,时女子在七月七日:“守夜者咸怀私愿”。
人死后第7天要祭奠“做七”
——“7”与“死”产生关联?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7”同样十分神秘。至今,民间在亲人亡故后都有“做七”的风俗。所谓“做七”,就是在人死后,从第7天起,亲属每隔7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7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
民俗学上的解释认为,这与“转世”传说有关。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7天就会转生,每7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所以死后第7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若第一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一期,如此这般,7期为限,49天后除灵。还有一种迷信说法是,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每过7天要过一道关口。为亡者“做七”,实是为了护卫其顺利到达阴间,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个“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为隆重。
从“做七”的丧俗中可以发现,这里的数字“7”充满了悲情,与“人日”、“七夕”中的数字“7”所关联的“生”、喜庆的气氛刚好相反。
古代早期,“7”在丧俗中的身份很尊贵。《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定7天停放灵柩,7月下葬?时人认为,“7”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7”的敬重。
古人教育孩子“七不责”
教育孩子,中国文化中同样有七这个数字的出现,谓之“七不责”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孩子如果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人高兴的时候,经脉处于畅通状态,如果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导致经脉受阻,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是人体身心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
中医七情会致病?
“七情”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中,原文记载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在《三字经》中也有记载:“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对比两者所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最明显的不过是“喜、怒、哀、乐”四种情愫。当然“忧、惧、爱、憎、欲”也是人每天都会有的心理反应,只是人们一贯喜欢说“喜、怒、哀、乐”罢了。
对于中医学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对七情的具体介绍。
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不同的情态刺激,对气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规律,《素问》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思虑过度,则伤心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七情的具体概念,七情对于内脏,七情会影响到内脏的健康,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志都需要控制。
神奇的“7日节律”究竟是什么?
西方近代才发现人体生物钟,而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已经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
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7的倍数。
鸡孵蛋:7X3=21天
猫怀孕:7X9=63天
兔子怀孕:7X4=28天
老虎怀孕:7X15=105天
人类怀孕:7X40=280天
7日节律如何形成?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28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除以4就是7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7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
由此可见“7”这数字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确令人惊叹!
古人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即天地万物,皆出于三。 一般认为,这句话整个属于《道德经》的核心,
然而,提起“三”,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个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的数字“七”。 正所谓“三生万物,逢七必变”,由此可以看出“7”这个数字里不光蕴含着诸多的自然秘密,它还和人的生死、甚至世间万物的轮回都和它有一定说不清,道不明的密切关连。
究竟数字“7”诡异到何种程度?我们接下来一一揭晓。
我们先说玄学方面:
佛教里面说释加牟尼出生的时候一共走了七步,每走一步会就会开出一朵莲花,人们称之为“七步生莲”。四大名著《西游记》当中,太上老君提炼仙丹,也需要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完成。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人类夏娃。
在西方,人们一直相信七个神话的星球掌管着人们的命运。 在(犹太)信仰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这也是为什么在一周中有七天的原因。
在印度教中,人们相信人类的身体由七个能量中心组成,称为“脉轮”。 而在伊斯兰教麦加朝觐的仪式里,信徒必须绕着麦加的圣殿七次才算礼成。
在埃及神话中,七个死者必须穿过七个门才能到达死后的世界。特别是在古希腊,七是完美的数字,它是3与4的和,代表着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种形状在希腊是完美无缺的。
除此之外,西方人将人类的美德也分为七种,分别是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节制、以及谨慎。
同时,他们又将人类的阴暗又分为七种,名为“七宗罪”,分别是骄傲、易怒、懒惰、贪欲、善妒、贪食、淫欲。
还有《圣经》中关于尼罗河“七只母牛”的故事;毁灭大洪水到来时,诺亚进入方舟之前必须要带的“七公七母”;圣母玛利亚的“七件快乐”和“七件悲伤”之事;以及“七个印章”封印上帝手中书卷的故事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说是巧合,也似乎有点敷衍。
在中国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一直对于人死有做七的习俗,这就是真正的轮回之说,死者入殓后七天称为“头七”;十四天称为“二七”;二十一天称为“三七”;二十八天称为“四七……就这样一直延续到“七七”。每一个“七”都有不同的讲究,如要糊纸船,烧纸船,按照民间的说法,是为了让死者能够渡过冥河…….
就连我们的身体也和“七”这个数字有着莫大的连系, 《黄帝内经》中曾最早记录到人体和七相关的内容:女子发育到七岁,肾气旺盛起来,乳齿更换,头发长得越来越茂盛。“二七”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有了生育能力。古人认为“天癸”是主管女子生育的一种物质。"三七”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四七”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五七”三十五岁时,“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两条阳明经脉气血逐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六七”四十二岁时,“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七七”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主管生育的物质--“天癸”枯竭,月经断绝,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而最为诡秘的是人类从怀孕到生子是40个七天;所以一般认为人的受精卵细胞化生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在母腹中经天机运转40周,即280天长成出生;由此我们可以准确的推算出婴儿出生的时间。
更为蹊跷的是女子月经天数是以(指子宫内膜细胞从再生到脱落历经四个七天)28天为一个周期,而月亮(也以七天为一个阶段)的运转周期也是28天。在人类的认知中日为阳,月为阴,男子为阳,女子属阴,冥冥之中,似乎照应着天人合一这一句话。
西方的医学认为人的血液七天要发生一次变化; 而感染、感冒等一般七天为一个疗程;所以现在的医生开方子轻症一般开七天,久重的病人,以三七二十一天,或四七二十八天为一个疗程,让人体气血有更稳定的变化过程,是对“七”的妙用,而且疗效非常好。
如果这些还算不上诡秘的话,那么在《古兰经》中第一个提及的数字便是7。人有三魂七魄,人的头部有七窍、而人的感情也是七种、 现实中的七大洲、七大奇迹、一个星期有七天、算盘每排有7粒算珠,多变的7巧板有7块、中国阴历是四七二十八天为一月;天空有北斗七星等等,都是以7为代表。
在化学中,pH值设7代表溶液“中性”,即非酸亦非碱。纯净的水pH值即为7,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pH值则非常接近7。
在文化艺术方面7的出现也不容小窥,古琴有7根弦,诗词有7言绝句诗;色有七彩,即是我们常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乐有七律,即音律乐谱中的“哆来咪发唆拉西”。就连我们的神话故事也有传说中的7个葫芦娃;7仙女;古代不是讲究好事成双吗;为什么不是六仙女.八仙女或是六兄弟或者是八兄弟;更有甚者一年一度的俊男靓女相会的日子也定到七月初七。
此外,骰子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为7。世界最高级酒店为7星级酒店,它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第二大城市迪拜的“帆船酒店”。《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自1989年发行,已经被翻译为38种语言,销量超过500万册。书中提及的7个习惯给了无数人启发;1955年玛丽莲·梦露出演美国电影《7年之痒》,讲述了一对夫妇结婚7年后出现的感情危机。此后,7年之痒一词得到广泛应用,如今几乎成为婚姻坎的代名词。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从古希腊到当今全球,在到上帝的西方世界,以及东方璀璨的华夏文明中无不彰显数字“7”是一个无比幸运,特殊,神秘,诡异的数字。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些不过是巧合以及人类所推崇的结果。那不妨让我们在看一下数字“7”本身自带的光环:
我们用一至九的数字分别除以七,看看结果会如何?发现没有,它以小数点的形式无限的轮回:
1/7=0.142857
2/7=0.285714
3/7=0.428571
4/7=0.571428
5/7=0.714285
6/7=0.857142
8/7=1.142857
9/7=1.285714
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无限循环小数,并且,小数部位的循环节在第7位。小数部位里的数字不会改变,只不过位置交换。 为什么分母为7的分数化成小数循环节如此有规律?
答案是“142857”这个诡异的一串数字。 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它是一组神奇数字,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
如果在拿142857这组数字乘以1到7的数,又开始了下一个轮回这种神奇的数字。
1、142857×1=142857。
2、142857×2=285714。
3、142857×3=428571。
4、142857×4=571428。
5、142857×5=714285。
6、142857×6=857142。
7、142857×7=999999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就有乘除法和小数点概念,这种数字到底是谁写出来的呢?怎么来的?谁发明的呢?为什么这串数字又都和“7”有着让人难解的关连?如果这一切真有个确切的答案,相信人类也一定会掌握轮回之说。
女idol的恋情风波虽说暂时告一段落,但“456”这个梗却流传了下来。
所谓“456”,其实就是声乐里do re mi fa so la xi 的发音。
对应起来就是:1哆 2 瑞 3 咪 4 发 5 嗖 6 拉 7 西
所以“456”就是“ fa so la”,读出来是啥意思就自己理解下。
然后机智(shadiao)的网友们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衍生:
比如表示抱歉:52 —— so re(sorry)
点餐:来一杯73奶茶 —— xi mi奶茶(西米奶茶)
好笑:笑67了—— la xi(拉稀)
吃饭:3737——mi xi mi xi(这还是日语啊哈哈哈哈)
4微博:发微博
……
现在来一组加密对话,请各位翻译一下:
A:我这几天167,怎么办?
B:偷着乐吧,我这几天想66不出来,教教我,有什么3诀么?
A:可能是我吃的麻6烫不太卫生……也可能是吃1了
B:那你这几天多吃点74吧
……
最后,感谢孟美岐,让我这种音乐小白都学会了do re mi fa so la xi~但是,还是要感慨一句:好不容易在微博明白了各种字母缩写,现在看微博还要先 出五指数哆、瑞、咪、发、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