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猪

李哲瀚(李哲瀚这个名字怎么样)

时间:2023-10-03 21:41:13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卡位上游,凌云光:虚拟现实自主技术公司,VR/AR行业“卖铲者”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招商证券 余俊 梁程加 李哲瀚)

数字人:贯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重要桥梁

数字人有望在汽车、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产品落地

数字人是具有数字化外形的数字人物。数字人是通过建模、动作捕捉或AI等科技手段,制作出具有外貌特征和行为模式的虚拟形象,并通过显示设备呈现出来的技术。

数字人的应用价值主要是打破的空间限制,提供更多的沉浸感、参与感和互动感。

数字人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数字人凭借其高保真形象外形等优势不断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未来有望在汽车、教育等领域实现产品加速落地。例如,2021年超写实数字人AYAYI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并与保时捷联合拍摄时尚大片。

数字人的驱动方式:中之人驱动和AI驱动

国家级产业政策出台,推动虚拟现实进入繁荣发展期

2022年11月1日消息,近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VR/AR凭借优秀的视觉效果为数字人带来全新交互方式

元宇宙、数字孪生与数字人之间的关系:元宇宙是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密切融合的数字载体。数字孪生是元宇宙的数字空间基础,能够将物理对象以数字化的方式在虚拟空间进行动态呈现,其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孪生工厂,可以动态的呈现从生产制作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运转效率的大幅提升。

数字人是元宇宙的重要实体和生态,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比如数字客服可以提供基于数字人的新型客户服务能力,解决排队长、回应慢、人力成本高等问题,而拟人化的数字人形象也能提供更亲切更具科技感的体验。

数字人是AR/VR的主要交互载体,VR/AR设备为数字人带来全新的交互方式。数字人是连接用户情感与VR、AR等硬件设备的交互中介。如果AR/VR看作是元宇宙的入口,数字人可被看作是元宇宙的关键要素。

元宇宙技术支柱有四个层级,最底层是全息构建(数字孪生所处层级),第二层是全息仿真(VR所处层级),第三层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融合(AR所处层级),最顶层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联动(数字人所处层级)。

数字人深度赋能行业发展,顺势掀起虚拟化浪潮

市场规模预测:数字人产业规模/GDP规模

《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提出到2025年,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互联网3.0特征的技术体系、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

若假设全国数字人产业规模占GDP之比(0.20%)是北京市(0.98%)的1/5,可测算得全国数字人产业规模在2025年将突破2840亿元。

市场规模预测:以应用场景和行业渗透率为基础

根据头豹研究院,以细分的应用场景为基础,结合其行业渗透率预测,数字人市场预计未来5年将维持54.5%复合增速,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接近2000亿元。

市场规模预测:以产业应用为基础

数字人可划分为服务型数字人和身份型数字人。其中,服务型数字人包括替代真人服务和多模态AI助手两大核心功能,代表应用有虚拟主播、虚拟老师等。服务型数字人利于降低已有服务性产业的成本,为存量市场降本增效,同时提升AI助手的交互效果,扩展其接受度与应用场景。

身份型数字人包括虚拟IP/偶像和虚拟世界第二分身两大核心功能,代表应用有虚拟偶像、VR Chat等。身份型数字人为未来虚拟化世界提供人的核心交互中介,在增量市场创造新价值增长点,同时降低虚拟内容的制作门槛。

根据量子位,在2030年,我国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目前数字人市场仍处于前期培育阶段。其中,身份型数字人将占据主导地位,约1750亿。得益于虚拟IP的巨大潜力,以及虚拟第二分身的起步,身份型虚拟数字人逐步成为Metaverse中的重要一环。服务型数字人总规模超过950亿,相对稳定发展。

数字人的制作技术及流程

建模是数字人制作的基础环节,静态扫描建模为主、动态光场重建兴起。

基于IP设计所需的模型,或基于特定真人进行高还原度建模,同时进行关键点绑定(关键点绑定数量及位置影响最终效果)。人工建模是较为传统的建模方式,建模师通常使用相关软件来制作虚拟人,此种方式主要面临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通过外部扫描设备静态采集模型数据建模方式,动态光场重建技术是未来建模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驱动是数字人制作的重要环节,智能合成与动作捕捉相辅相成。

数字人驱动可拆分为面部驱动和肢体动作驱动。面部驱动部分最重点的部分是嘴部动作驱动,通过大量文本数据映射及模型训练达到任意文本可驱动的模型,而肢体动作驱动主要通过动作捕捉生成。渲染是数字人制作的最后环节,决定了最终数字人的质量与风格。

渲染指对三维物体或虚拟场景加入几何、视点、纹理、照明和阴影等信息从而达成从模型到图像的转变,渲染技术主要分为实时渲染技术以及离线渲染技术,其在渲染时长、渲染质量以及计算资源计算量存在差异性,所展现的技术特点也有所不同。随着算法突破及硬件提升,实时渲染技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均会快速提升。

数字人的产业链

数字人产业链的基础层主要为数字人的制作提供软硬件基础技术。其中,硬件包括显示设备、光学器件、传感器、芯片等,软件包括建模软件、渲染引擎等。

数字人产业链的支撑层主要为数字人的制作及开发提供技术或设计等支撑能力。其中,IP类包括提供形象设计、内容策划、IP资产等,软硬件系统包括建模系统、动作捕捉系统、渲染平台、拓展现实等技术支持,人工智能包括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化驱动能力。

数字人产业链的平台层由数字人厂商构成,包括综合类平台厂商、互联网平台厂商、全栈类垂直数字人厂商、单点类垂直数字人厂商等。数字人产业链的应用层主要指数字人各类应用场景,包括游戏、零售、文旅、传媒、影视等领域。

动作捕捉:目前数字人主流的动作生产方式

动作捕捉(也叫运动捕捉,Motion Capture,简称MoCap)是一项能够实时地准确测量、记录运动物体在实际 三维空间中的各类运动轨迹和姿态,并在虚拟三维空间中重构这个物体每个时刻运动状态的高新技术。

动作捕捉 是3D数字人动作的主要生成方式。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光学式动作捕捉、惯性式动作捕捉、机械式动 作捕捉、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声学式动作捕捉、电磁式动作捕捉。

主流的动作捕捉方案:光学式、惯性式、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

惯捕、光捕和光混捕捉系统解决方案的对比分析

目前主流的商用动作捕捉方式有光学式动作捕捉、惯性式动作捕捉、光学式和惯性式混合动作捕捉。虽然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方案属于当前主流的动作捕捉方案,但是它的商用程度比较低。

动作捕捉:国内厂商

动作捕捉:海外厂商

光学式动作捕捉:原理

光学式动作捕捉的原理是在运动物体关键部位(如人体的关节处等)粘贴Marker点(马克点),多个动作捕捉相机从不同角度实时探测Marker点,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工作站,根据三角测量原理精确额计算 Marker点的空间坐标,再从生物运动学原理出发解算出骨骼的6自由度(6DoF)运动。

基于马克点的光学动作捕捉系统采集的信号量大,空间解算算法复杂,其实时性与数据处理单元的运算速度和解算算法的复杂度有关。且该系统在捕捉对象运动时,肢体会遮挡标记点,另外对光学装置的标定工作程序复杂,这些因素都导致精度变低,价格也相对昂贵。基于马克点的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可以实现同时捕捉多目标。但在捕捉多目标时,目标间若产生遮挡,将影响捕捉系统精度甚至会丢失捕捉目标。

根据Marker点发光技术的不同,光学式动作捕捉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是指Marker点是主动发光甚至可以自带ID编码的,这样镜头在视野中可以通过Marker点自身发光来观测它,并记录捕捉到其的运动轨迹。而被动式光学动作捕捉是通过镜头本身自带的灯板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照射到Marker点上,Marker点是通过特殊反光处理,反射镜头灯板发出的红外光,这样镜头就能捕捉记录该Marker点的运动轨迹。

光学式动作捕捉:应用

光学式动作捕捉产品广泛应用于影视动画、游戏娱乐、虚拟现实、工业仿真、生命科学、无人机、医疗、体育、科研、教育等领域,代表公司有凌云光、Nokov、Motion analysis等。

光学式动作捕捉:主要公司及产品对比

惯性式动作捕捉:原理

惯性式动作捕捉主要是基于惯性测量单元来完成对人体动作的捕捉,即需要在身体的重要节点佩戴集成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等惯性传感器设备,然后通过算法实现动作的捕捉。该系统由惯性器件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数据处理单元利用惯性器件采集到的运动信息,通过惯性导航原理完成对运动目标的姿态角度测量。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动捕系统采集到的信号量少,便于实时完成姿态跟踪任务,解算得到的姿态信息范围大、灵敏度高、动态性能好,且惯性传感器体积小、便于佩戴、价格低廉。相比于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和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系统上,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动作捕捉系统不会受到光照、背景等外界环境的干扰,又克服了摄像机监测区域受限的缺点,并可以实现多目标捕捉。但是由于测量噪声和游走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惯性传感器无法长时间地对人体姿态进行精确的跟踪。

惯性式动作捕捉系统通过惯性测量单元(IMU)来采集肢体的运动信息,采集设备相对更轻便,但采集精度不如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惯性式动作捕捉的代表公司有Xsens、诺亦腾等。

惯性式动作捕捉:应用

任天堂Nintendo Switch游戏机是惯性式动作捕捉在to C端的代表应用。它采用意法半导体的先进半导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运动传感器、触屏控制器、STM32微控制器和NFC控制器。其惯性传感器在一个超小封装内集成一个6轴IMU,传感器的特色包括检测精度和分辨率高、噪声低、功耗极低、续航时间长。

惯性式动作捕捉:主要公司及产品对比

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原理

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也称基于计算机视觉式动作捕捉,该类动捕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由多个高速相机从不同角度对目标特征点的监视和跟踪来进行动作捕捉的技术。这类系统采集传感器通常都是光学相机,基于特征提取的关节信息作为探测目标。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本质上属于无标记点的光学式动作捕捉。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作捕捉系统进行人体动作捕捉和识别,可以利用少量的摄像机对监测区域的多目标进行监控,精度较高;同时,被监测对象不需要穿戴任何设备,约束性小。但采用视觉进行人体姿态捕捉会受到外界环境很大的影响,比如光照条件、遮挡物和摄像机质量等,在火灾现场、矿井内等非可视环境中该方法则完全失效。另外,由于视觉域的限制,使用者的运动空间被限制在摄像机的视觉范围内,降低了实用性。

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主要包括以IK算法为核心的动作捕捉方案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动作捕捉方案。其中,以IK(Inverse Kinematics,反向运动学)算法为核心的动作捕捉方案主要使用人体的关节和骨骼等构成的运动链进行推演,并模拟出一定的动作姿态,这种动作捕捉方案在一些消费级的产品上运用较多。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动作捕捉方案借助设备上自带的摄像头,并且通过深度学习,训练算法将2D图像转换成3D图像,从而让使用者可以拥有一个活灵活现的虚拟形象。

基于视频的动作捕捉:主要公司及产品对比

动作捕捉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应用

动作捕捉已广泛应用于电影、游戏、动画等数字人领域,且对传统文化数字化资源采集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云之南》是以中国少数民族傣族的民俗内容为主题的三维景观动画作品,其利用运动捕捉技术,对真实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进行采集,并使其应用于动画中的数字角色。动作捕捉技术及相关的数字人技术将动画技术与傣族歌舞相结合,使民族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凌云光:数字人和动作捕捉领域的国内龙头

凌云光:中国数字人领域(含运动捕捉)的领先公司

中国机器视觉领域龙头厂商,布局立体视觉十余载。凌云光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围绕机器视觉与光通信开展业务,致力于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公司在十多年前就设立了立体视觉业务方向,在元宇宙底层技术产品上形成了较好的技术框架和产品布局:战略布局光场建模、运动捕捉、全景成像、XR拍摄等后台要素类产品;智能虚拟内容制作工作室、智能虚实融合XR演播室等中台产品,以及明星数字人、服务数字人与C端数字人等前台产品。

在光场成像、智能AI算法和智能处理等底层关键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了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AIMotion无标记点运动捕捉系统等多项动作捕捉产品,及三维人脸建模系统。

荣获国家级重大科技奖项,成功应用于立体视觉。凌云光在视觉领域共荣获三项国家级重大科技奖项,其中 公司参与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获得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技术是公司的核 心基础技术之一,在CongMing数字人动画立体视觉系统、LuWu虚拟现实运动捕捉立体视觉中有所应用。

凌云光:以计算成像为基础,立体视觉场景应用广阔

立体视觉技术领先,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立体视觉可配置视觉系统基于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多个视点采集自然视频图像,对应用场景中的包括特征点、轮廓、点云等在内的人或物的三维信息进行精确提取,并基于海量应用数据库进行实时智能化补偿,实现精准的数字形象原型重建,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动画生产以及自动化虚拟现实交互运维,且已广泛应用于VR/AR/XR、互联网游戏及视频等领域。

重点客户资源优质,大型成功案例丰富。在数字人(包含影视制作)领域,凌云光与腾讯、央视等众多行业领头大客户已经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春晚刘德华“云”同台节目《牛起来》、春晚创意舞蹈《金面》、北京冬奥元宇宙冰雪嘉年华《集光之夜》、网剧《热血长安》、电影《疯狂的外星人》《飞向月球》、北京冬奥手语数字人、虎牙虚拟数字人、3D动画《爵迹》《地灵曲》等凌云光都参与幕后制作。

立体视觉快速增长,迎来战略窗口期。公司立体视觉可配置系统(VR/AR)收入在2021年达到9千万元,同比增长56%,预计2022年/2023年实现收入1.35亿元/1.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45%,随着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的进一步完善、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的到来。

凌云光:与大客户合作,积累了大量数字人成功案例

凌云光:突破关键技术,提炼系统产品,打造解决方案

公司将做好突破性核心算法和软件技术,为元宇宙产业链发展供能给氧。

公司基于20多年的视觉图像技术积累,打造了包括高精度写实数字人、大空间数字场景及XR虚实融合等数字内容的高效制作、分发等服务。其中高精度写实数字人制作平台,通过完全自主研发的工程化装备及产品,实现高精度建模、绑定、驱动的数字人全栈式制作服务。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人脸3D建模系统对人脸的刻画可精确到皱纹、毛孔等细节,是数字人元宇宙的底层引擎技术。凌云光的数字人产品主要用到光场建模系统(3D建模技术)、运动捕捉系统和XR拍摄系统三种系统产品。

其 中,光场建模系统可以实现数字人的高精度成像,运动捕捉系统是数字人支撑的工具,XR拍摄系统主要提供 虚实融合技术支撑。数字人所用的核心技术本质上是视觉+AI的能力。的数字人表演。

凌云光:推出Chongming、Luwu两款光学硬件平台

凌云光在数字人领域的产品包括面向影视动漫行业的数字人全栈动画制作流程硬件平台Chongming(简称 “CM数字人动画系统”)、面向虚拟现实行业的一站式VR内容制作硬件平台Luwu(简称“LW虚拟现实交互系统”)等。

其中CM数字人动画系统的核心是一套基于3D视觉图像技术打造的集成化光学硬件平台系统,解决三维扫描建模、动作捕捉等流程中的高质量原始数据获取问题,改善数字人动画制作的生产质量。

凌云光: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在软硬件层面不断突破

凌云光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核心技术平台。

在软件层面,公司成功打造FZMotion、AI Motion、Facial 3D+、Themis 3D+等多款业界知名的立体视觉领域系统;

在硬件层面,公司积极研发立体视觉领域专业相机,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数十台千万级像素级别的专业相机亦成功助力2022央视虎年春晚《金面》节目制作。

凌云光:拟设立元宇宙领域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孙公司

2022年11月4日,凌云光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孙公司的公告》,基于公司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为积极、快速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元宇宙领域应用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公司将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元客视界。同时,元客视界与中关村通力将共同出资设立控股孙公司元客方舟。

本次新设公司主要面向元宇宙虚拟现实、Web3.0 时代数字人、沉浸媒体等应用,开展元宇宙媒体内容制作等技术服务,有利于推动公司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数字人、沉浸媒体、全息通信、计算光学成像等业务的发展。

凌云光在元宇宙底层技术和产品上已有多年积累,形成了较好的技术框架和产品布局。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京市朝阳区西店记忆文创小镇、北京市顺义区央美·凌云光动捕视效联合实验室、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动画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数字角色与虚拟制作联合实验室”开展项目建设与实施。未来,随着项目推进,或将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厦门、成都、长沙等元宇宙生态较好、发展潜力较强的城市投资,以进行属地化新建及扩建。

报告总结

凌云光是中国机器视觉领域龙头厂商,技术产品及市场份额领先。

公司客户资源及股东背景雄厚,进入苹果、华为、小米等公司产业链,与鸿海精密、京东方、福莱特、宁德时代等高端制造企业开展长期合作。

公司深度把握行业客户需求,把市场做深做透做广,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立体视觉、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等多个应用领域。

随着我国机器视觉行业的加速推进,公司收入有望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需求推动下实现快速增长。

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3.37亿元/4.76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5%/45%/31%,对应PE分别为59.9X/41.2X/29.2X。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报告下载|战略报告|管理报告|行业报告|精选报告|论文参考资料|远瞻智库

凌云光研究报告:机器视觉中国龙头,借势先进制造腾飞

(报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证券,余俊、梁程加、李哲瀚)

一、凌云光:致力于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围绕机器视觉与光通信开展业务,致力于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凌云光(前身凌云光视) 成立于 2002 年,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长期从事机器视觉及光通信业务,服务多个行业。公司 目前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以“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为使命,为客户提供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 心视觉器件等高端产品与解决方案,赋能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印刷包装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在光通信 领域,公司代理引进国外先进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同时为国内外广电行业客户提供自主的光接入网解决方案。

深耕机器视觉行业近二十载,进入苹果、华为、小米等知名企业的产业链。凌云光深耕机器视觉行业近 20 年,产品 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等主要机器视觉应用领域,是中国大陆主要机器视觉供应商之 一。以消费电子领域为例,该领域长期被康耐视、基恩士等境外厂商垄断,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开发出了相应的产品, 成功进入到苹果公司供应链,成为经苹果公司认证的机器视觉领域优选供应商(Preferred Supplier)。根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2020 年公司在中国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 22.4%,在全部厂商中位列第三, 在国内厂商中位列第一。

二、机器视觉市场蓬勃发展,凌云光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

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通过使用含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 CCD(电荷耦合器件)的图像摄取装 置来探测及解析来自目标物体的反射电磁辐射的时空模式,可以自动获取一幅或多幅目标物体图像,对所获取图像的 各种特征量进行处理、分析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定性分析和定量解释,从而得到有关目标物体的某种认识并作 出相应决策,执行可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功能活动。机器视觉系统包括光学成像(相机、镜头、光源、图 像采集卡组成)、决策和执行等系统,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软件等技术为一体,一般具有物体定位、特征检 测、缺陷判断、目标识别、计数和运动跟踪等功能。从定义可知,机器视觉主要包含三个关键环节,具体是①成像, 即利用光照来精准客观地感知环境;②信号分析与处理,即智能地分析并理解所获得的信息;③决策及执行,即应用 分析所得结果做出决策并执行实用的动作。

凌云光前瞻性地提出“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的使命。凌云光在发展初期就前瞻性地提出“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 的使命,为机器植入眼睛,代表着机器视觉利用环境和物体对光的反射来获取及感知信息;为机器植入大脑,意味着 机器视觉需要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与分析,并应用分析得到的结果来执行相应的活动。公司不断践行这一使命,深耕 机器视觉产业链将近二十年,构建了从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再到智能视觉装备的完整产品体系。

1、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增速引领全球,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大

机器视觉广泛运用于下游各行业,全面支撑数字化、智能化。机器视觉以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 等形态服务各产业应用。在成像技术、处理算法、算力平台和行业应用等四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机器视觉已广泛应 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安防、金融、交通等领域,包括电子制造、电力、汽车制造、食品饮料、化妆品、建材和化 工、金属加工、包装印刷等众多生产性行业和服务性行业,成为这些行业必不可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的支撑。 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欧美企业仍占主导。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统计,2015 年至 2020 年,全球机 器视觉器件市场以 13.8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至 2020 年达到 107 亿美元;2021 年至 2025 年,全球机器 视觉器件市场规模将以 6.56%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147 亿美元。全球机器视觉行业欧洲市场 份额最大,占比 36.4%;其次是北美地区,全球份额达到 29.3%,尽管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在国家重视下有所 增长,但当前全球机器视觉行业仍以欧美企业占主导。

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增速引领全球,电子/电气行业是目前中国机器视觉行业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中国市场已成 为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统计,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从 2018 年的 101.80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44.20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19.02%。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新基建投资增 加、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制造业自动化推进等因素,预计 2020 年至 2023 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将以 27.15% 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 年销售额将达 296.00 亿元。从下游应用行业角度考虑,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 计,机器视觉已经在电子/电气、半导体、汽车、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电子/电气行业是 目前中国机器视觉行业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2020 年其销售额占比为 52.90%。

(1)智能制造推动我国机器视觉发展向全行业覆盖

机器视觉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制造业的发展将推动机器视觉的发展。机器视觉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让机 器取代人工,帮助制造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是现代化制造提质、增效、降本、减排的推动力,是推动智能制造的 关键引擎。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推进智能制造阶段,机器视觉将向全行业覆盖,应用市场需求急剧扩增,因此智能制造 为机器视觉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牵引,是机器视觉的重大战略机遇。具体到各应用领域:

消费电子是机器视觉主要应用领域。消费电子具有技术革新迅速、产品迭代快等特性,消费者对消费电子的质量 需求推动了消费电子产品需要通过更高效、更精细的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以提升产能和质量。根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2020 年全球手机销量达 13.23 亿台,未来将呈现上升趋势,至 2025 年达 14.19 亿台。目前,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研发和制造基地。在消费电子产业链上,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基本覆盖从元 器件、部件和成品全制造环节的自动化及品质检测与量测。此外,机器视觉在连接器检测、PCB 检查、T、 硬盘检测、元器件在线分类筛选、二维码读取等场景的应用渗透率也逐步提高。

新型显示领域的机器视觉应用增长空间巨大。新型显示是机器视觉重要的应用领域。在新型显示领域,机器视觉 技术作为非接触、高精度、高速度的生产、检测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的新型显示的生产过程中。根 据赛迪智库的统计结果,2011 年至 2019 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6.36%,2019 年显示面板营 收达 3,725 亿元,且随着大陆地区产线规模快速增长,我国显示面板领域重要地位逐渐确立。随着新型显示领域 国产化加速,国产显示面板厂商的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国产显示面板厂商出于成本和供应链安全的考虑更倾向于 与国产供应链厂商,机器视觉市场的国产普及率将有所提高,这将利好国产机器视觉厂商。

机器视觉已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检测。在半导体领域,机器视觉已被应用于半导体外观缺陷、尺寸、数量、平整 度、距离、定位、校准、焊点质量、弯曲度等检测,广泛应用于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中的检测、定位、切割和封 装过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根据 SEMI 统计,2020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 187.2 亿美 元,同比增长 39.18%,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半导体技术的更新 换代,未来国产半导体视觉装备必然会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巨大。

机器视觉在新能源领域渗透率将逐步提高。在光伏产业稳步拓展和降碳环保背景下,光伏生产良率爬升,降本增 效显得刻不容缓。光伏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片,在太阳电池片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如碎片、电池片隐裂、表面 污染、电极不良、划伤等缺陷,这些缺陷限制了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会造成电池片等级降级或报废, 从而影响工厂的生产效能。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上述缺陷进行检测可以大大提高光伏产品的良率,因此机器视觉 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的渗透率将逐步增加。

机器视觉让全息通信更好地服务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助力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军事、教育、展示、医学领 域均取得了巨大的应用,我国从事全息投影领域的企业数量也从十几家发展到千余家,市场容量已上升至百亿级 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项技术瓶颈的突破,全息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机器视觉让互动娱乐丰富多彩。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文化娱乐产业迅猛发展,同时随着机器 视觉、智能语音语义等技术的发展,虚拟互动娱乐进入快车道。利用三维重建、动作/表情捕捉、渲染等技术可 实现人脸、表情、动作、衣物的还原,构建模拟逼真的人物形象,此外还可利用人脸识别、动作识别、物体追踪 等技术模拟人的视觉能力。2019 年,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 出加强激光放映、虚拟现实、光学捕捉、影视摄录、高清制播、图像编辑等高端文化装备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影 视制作转型将进一步推动机器视觉在影视、游戏、直播、文旅、金融等领域的发展。

(2)机器视觉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国内机器视觉行业与国外龙头存在较大差距

机器视觉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器件,包含以芯片、相机、镜头、光源、采集卡等为代表的硬件,以及以算法平台为代表 的软件;中游为各类面向行业应用场景的、相对标准化的视觉系统与智能装备;下游为各行业的集成应用与服务,广 泛应用于新型显示、消费电子、汽车、半导体、新能源、印刷包装、生命科学等众多行业。机器视觉厂商所在的专业 设备制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产品技术迭代更新快、研发周期长的特点,企业需要投入并储备大量研发资 金。为维持技术优势和满足客户需求,企业需要持续集中资源对产品进行研发投入,持续研发升级先进的高品质产品, 广泛布局领域业务,并持续导入、升级更先进的工艺、技术,持续保持企业在专业设备制造行业的优势以满足客户的 需求并全面升级产品的用户体验,抓住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高速发展的机遇。

未来机器视觉行业应用领域持续拓宽、嵌入式视觉应用持续增长、2D 机器视觉向 3D 机器视觉升级。①应用领域持 续拓宽。过去十年是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普及与推广,机器视觉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目前,机器视觉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消费电子等领域,逐步拓展至印刷包装、汽车、运输、医疗等领域。预计未来, 除了传统的应用领域外,在 AI、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兴起的带动下,机器视觉将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② 嵌入式视觉应用持续增长。嵌入式视觉系统是指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机器视觉技术,是嵌入式系统和机器视觉两种技 术的整合,可独立完成从接收光信号到系统输出的整个信号处理过程。处理能力、存储器密度和系统集成度的提升, 促进了嵌入式视觉在传统和新兴应用领域的渗透。未来,得益于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程序的支持,嵌入式视觉将被更 广泛地应用在自动驾驶等领域新兴领域。③2D 机器视觉向 3D 机器视觉升级。相比 2D 机器视觉,3D 机器视觉具有 显著优势,例如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便等,能有效解决 2D 机器视觉对于高度、厚度、体积、 平面度等测量因素缺失的问题。3D 视觉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视觉技术在高端场景的应用,传统的 2D 机器视 觉将快速向 3D 机器视觉升级,推动机器视觉市场持续增长。

与国外龙头企业相比,凌云光在业务规模、国际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已经成为 国内机器视觉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但是与境外的龙头企业相比,公司在业务规模、国际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一 定差距,特别是在境外市场,公司的销售规模较小,拓展能力有待提高。公司涉足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 视觉器件等多个领域,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可比公司。公司在机器视觉器件及可配置视觉系统的可比公司主要有基恩 士、康耐视、奥普特、大恒图像,在智能视觉装备的可比公司主要有 Young Woo DSP、精测电子、华兴源创、大恒 图像、ISRA VISION。公司 2021 年机器视觉业务的营收规模为 15.11 亿元,国际领先的机器视觉公司康耐视 2021 财年和基恩士 2021 财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66.91 亿元和 323.42 亿元,收入规模差距较大。康耐视 2021 财年研发 费用占比为 13.05%。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 686 项专利,并有 514 项专利正在申请中,而公 司同期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低,专利数量仍有不少差距。公司仍需提高产品的研发投入与研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产品的通用性,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2、凌云光以机器视觉业务为主,守成拓新,在不同下游应用领域快速扩张

以机器视觉业务为主,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等多个应用领域。在机器视觉产 业链上,公司一方面坚持自主研发系统和装备,另一方面坚持自主研发软件、算法与器件,建立技术平台,积极推进 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与清华大学、长春光机所等单位进行合作研发,实现原创科研性的应用技术落地。公司积累了 丰富的客户资源,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长期服务于苹果公司、华为、小米的产业链,与鸿海精密、瑞声科技、歌尔 股份等业内领先的电子制造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京东方、华星光 电、天马、维信诺、无锡夏普、群创光电等行业领先客户的面板产线;在印刷包装领域,公司是国内标签、软包装、 纸盒包装等市场的主流供应商,产品已销往超过 15 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福莱特 集团、宁德时代、信义集团等行业龙头;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地铁、动车、机车,以及接触网等场 景的在线运维监测业务;公司开发的立体视觉系列产品和“数字人”产品在文化娱乐领域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可配置视觉系统

可配置视觉系统是光学成像模块(眼睛)与图像处理系统(大脑)的集合体,可以独立完成图像采集功能并基于图像 采集的信息完成预期的处理工作(如定位、测量、检测和识别等)。其中,光学成像模块是为了精确拍摄与抓取准确 的对象物体特征与关注各种信息,按照应用场景空间进行系统设计的精准光学成像系统,通常由线阵或面阵相机、镜 头、光源、相关保护与固定装置、通信与信号附件等组成。图像处理系统主要由图像处理软件和工控机等相关硬件构 成。其中,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建模与基准设定,即实现工艺标准的数字化;图像处理软件主要由过程实时监 控与数据管理系统、图像处理算法模块、通讯接口模块等部分构成。

公司的可配置视觉系统产品可服务于各行业场景应用。可配置视觉系统能够代替现有人工及相应工具,对工作对象物 体进行识别、对位、测量、检测,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力、节省成本和人力、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可配置视 觉系统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消费电子、智慧交通、立体视觉、科学图像、其他制造业等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上述领域 的通用技术基础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视觉算法平台、Vision 系列软件以及一套完整的成像系统设计规范。在此基础 上,公司可以根据检测对象的材质尺寸差异,以及效率、成本、使用环境等客户需求或约束条件,设计专用的成像系 统和应用算法与软件,适配不同领域的识别、对位、测量与检测需求。

(2)智能视觉装备

智能视觉装备是以机器视觉的感知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为核心,与设备和工艺紧密结合,将设计、生产、检测过程集 成闭环,甚至与物流设备互联,形成的智能化设备。在智能检测设备应用前,大多数制造行业主要依赖于人工的操作 与检查,存在精度不够、劳动力成本高、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公司深入研究行业应用场景,针对新型 显示、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能源等领域,开发了基于自主研发视觉算法的多元化智能视觉装备及创新的工艺解决 方案。相较于人工检测,公司产品可以通过在线或离线的方式对生产线产品进行智能识别、对位、测量、检测,大幅 提高检测效率和产品出厂良率,较为有效地解决行业痛点。

(3)视觉器件

公司与国际知名机器视觉器件企业战略合作,为国内客户提供国际知名的视觉器件产品的代理销售及技术支持服务。 成立至今,公司一直与国际上视觉行业领先的公司稳定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市场,集成了全球范围优秀的 X 光、紫外、 可见光、短中长波红外成像器件产品资源。公司与 Teledyne Dalsa、FLIR Integrated Imaging Solutions 等国际知名 厂商建立长期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与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在实际业务场景中,视觉器件要与相关软件、算法与 自动化机台共同开展工作,作为机器的“眼睛”,助力智能生产中的自动定位、引导、测量与检测等功能。客户主要 为印刷、纺织、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光伏等行业的自动化与检测设备提供商。

自主视觉器件用于自主生产,外采视觉器件用于代理销售及自主生产。在自主视觉器件方面,公司形成了核心视觉器 件研发与生产能力。公司自主开发的视觉器件,绝大部分应用于公司的可配置视觉系统与智能视觉装备产品,基本不 作为独立产品单独对外销售。公司的自主视觉器件定位于创新性、差异化的特色/特种产品,在当前阶段业务策略上, 并不是自主开发通用型的全系列产品,在外购视觉器件满足场景应用需求且性价比较高的情况下,公司仍以对外采购 的业务策略为主。由于业务场景的多样化,客户对视觉器件的规格、型号等需求亦较多,公司通过代理部分境外视觉 器件产品,与自主的视觉器件产品搭配,以更好的满足客户对成套器件的多样化需求。

三、光通信市场稳中有增,凌云光赋能光速互联

1、光通信市场整体平稳增长,高端产品需求持续旺盛

数字经济时代下光通信市场整体平稳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6-2019 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以 5.2%的年复 合增长率速度上升,2020 年约为 1200 亿元。随着光芯片、光器件的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光通信行业将能够更好地 应对未来海量数据以及高速运算要求带来的巨大压力,光通信行业有望保持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 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将达 1331 亿元。

光纤器件与仪器是光通信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光纤器件与仪器主要产品线覆盖光纤制造、光纤通信、光传 感等领域,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软件模拟、核心光器件、测试仪表等产品。光纤器件主要包括超高速光模块、波 长选择光开关、超连续谱光源、特种光纤、特种光栅等产品,主要厂商包括 II-VI、NKT Photonics、TeraXion 等; 光纤仪器包括特种光纤熔接机、测试仪表等产品,主要厂商包括 Fujikura、EXFO 等。目前,境内厂商产品与境 外厂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中国市场高端光纤器件与仪器主要由境外厂商主导。

光接入网是光通信行业另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凌云光主要面向国内外广电行业客户,广电光接入网设备包括各 类光放大器、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各类 MoCA 接入网设备和光接入 ONU/OLT(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设备) 等,主要厂商包括万隆股份、无锡雷华、成都康特和路通视信等企业。根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2020 年公 司位列中国广电接入网设备企业前五名,市场份额为 7%。

公司光接入网产品的可比公司主要为万隆光电和路通视信。从技术实力来看:研发人员占比方面,公司研发人员占比 高于光接入网可比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方面,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高于光接入网可比公司;知识产权方面,公司的境内 专利数量多于光接入网可比公司。从产品指标情况来看:以 PON 系统为例,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背板性能、场景适 应性、终端能力和网络管理等。与可比公司相比,公司的产品背板性能与可比公司各有优劣,在应用场景的适应性上 具有一定优势;在网络管理方面,公司能够兼顾广电特有的网络设备,实现端到端管理,并支持 APP 端的远程管理 和业务配置。总体来说,公司产品在 10G 能力、场景适用性、兼容管理和便捷运维方面较可比公司具备优势。

2、凌云光以光通信业务为辅,稳扎稳打,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紧密

以光通信业务为辅,代理引进国外先进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提供自主光接入网产品。在光通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 广播电视宽带接入产品,主要服务于罗马尼亚 RCS&RDS、江苏有线、中国广电等国内外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此外, 公司代理销售境外知名品牌的光纤器件与仪器、视觉器件产品。在光通信方面,公司代理引进国外先进光纤器件与仪 器产品,服务光通信产学研客户,并与烽火通信、锐科激光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1)光纤器件与仪器

公司长期从事光纤器件与仪器的代理业务。目前,境内厂商产品与境外厂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中国市场高端光纤器 件与仪器主要由境外厂商主导。公司代理上述境外著名品牌,协助其在中国区开展市场拓展、技术服务、商务服务、 本地化维护与维修等增值服务。

公司与国际光纤器件与仪器企业战略合作,为国内客户提供国外知名光纤器件产品的代理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公司 作为众多国外知名光纤器件厂商的代理商,深度把握行业客户需求,大力拓展业务,在光通信领域拥有较好的客户基 础以及较为专业的售前售后服务能力,获得了国内用户的认可。公司持续扎根光纤技术应用的 5 大主要领域(电信通 信、数据通信、科学通信、光纤激光、光纤传感),紧密结合行业客户光纤通信、光纤激光、光纤传感等领域的痛点 需求与下一代产品与技术的开发方向,深入挖掘国际领先技术的高端光器件、高端设备和测试仪表等国外优秀产品资 源,持续构建高端产品解决方案,助力国内产学研应用发展。

(2)光接入网

公司提供自主光接入网产品,服务于国内外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光接入网是光通信行业另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公司 主要面向国内外广电行业客户,广电光接入网设备包括各类光放大器、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各类 MoCA 接入网设 备和光接入 ONU/OLT(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设备)等。在光通信领域,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针对原有网络不 能满足用户对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需求的问题,在业内较早地提出了光进铜退,并相继开发了 Super TRAN 10G EPON/GPON 超宽带接入网产品,LTRAN 和 MTRAN 全光广播平台传输产品,以及基于同轴接入 Cable TRAN 的 MoCA 接入网和家庭网产品,具有综合产品网络管理的蜂巢网管 Hive-NMS 等产品。

凌云天博是为凌云光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广电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光接入网系统设备制造商。凌云天博是较早进入 光接入网领域的企业之一,在业内较早地提出了光进铜退技术路线,并相继开发了多款光接入网产品,逐步发展成为 国内广电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光接入网系统设备制造商。2004 年至 2005 年,凌云光有限自研了 EDFA 光纤放大器 等系列产品,解决光纤通信中信号失真与效率提升问题;2006 年,凌云光有限通过受让取得凌云天博控股权,进一 步构建了掺铒光放与网管等光传输产品能力;其后,公司将凌云天博定位为光纤通信产品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一体 化的公司,确定了有线网络接入网、家庭网的战略发展方向,专注于 1550nm 光传输+PON 技术的光纤到楼(FTTB)、 光纤到户(FTTH)、MOCA 同轴接入网、MOCA 同轴家庭网等相关系列产品的开发。在承继原凌云光有限与凌云天 博技术的基础之上,公司进一步增强研发团队,重新定义产品并梯次导入开发。至今,凌云天博已服务国内以各地省 网为主的数百家网络运营商客户(除西藏、新疆省网),以及海外的罗马尼亚、以色列、荷兰等地网络运营商客户。

持续战略收缩光接入网业务,并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再寻商机。自 2019 年以来,受移动宽带与 IPTV 业务发展影响, 国内广电行业业务发展逐渐下滑,公司基于未来发展战略的考虑,对光接入网业务进行了战略收缩,以确保公司机器 视觉业务的投入和发展。公司将持续战略收缩光接入网业务,并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再寻新的商机(比如海外业务机会)。

四、推荐逻辑:持续布局技术研发,多元研发模式助推企业价值快速增长

1、坚持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打造自主核心技术平台

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占比逐年上升。近年来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研发费用和研发 人员占比呈上升趋势。公司组建了一支多专业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重点高校。2021 年公司研发团队共计 590 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 262 人,占研发团队的 44.41%。2021 年 12 月,公司被北京市人社局、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授权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发人员占比方面,凌云光研发人员占比略低于机器视觉业务境内可比公司,高于机器视觉业务境外可比公司和光接 入网可比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方面,各家可比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差异较大,凌云光研发投入占比略低于机器视觉业务 可比公司,高于光接入网可比公司;知识产权方面,凌云光境内发明专利数量多于除精测电子外的其他境内可比公司。

公司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积极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截至 2021 末,公司拥有 418 项境内专利(包括发明 专利 234 项)、208 项软件著作权证书。此外,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 4 项国家标准、7 项行业与团体标准,以及 5 项 编制中的标准。此外,公司积极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2013 年,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科技部重大科 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微米级高速视觉质量检测仪开发和应用”项目。通过该项目,公司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项 目成果包括特征识别、检测、3D、智能识别等算法模块,以及相机、镜头、光源等核心器件,实现了从核心器件到 整机设备的自主化,该项目成果已成为公司智能视觉装备产品并获得广泛产业化应用。 以推动行业发展、服务用户价值创造为中心。公司技术能力由应用平台、产品平台、技术平台、技术模块四个层级组 成。在技术平台上,公司深耕机器视觉行业近 20 年,全面掌握了“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在底层技术 的支撑下,形成了精准成像技术平台等五大平台技术,基于此,公司推出了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等产品, 并将进一步拓展至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1)在软件算法方面:公司于 2005 年开始自主研发机器视觉算法平台 VisionWARE1.0,目前已经迭代到 5.0 版本, 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核心算法平台。公司基于该算法平台开发了 Vision Laser、Vision ALN、Vision Assembly、Vision 3D、Vision DeepLearning 等系列软件。该系列软件为公司自主开发,同时具备良好 的第三方算法兼容能力,必要时可快速集成开源算法(如 OpenCV 库)与/或商用算法作为非核心功能的补充,以提 高效率。目前该软件已广泛服务于苹果公司的产业链,可满足客户生产制造中高精度、高效率、高品质的技术需求。

(2)在光学成像技术方面:公司自主开发了系列化面阵相机、线扫描相机,并通过投资长光辰芯,战略布局国内高 端 CMOS 成像芯片,在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型显示、新能源等工业领域具备自主相机、光学成像系统、成套光 学检测装备自主研发能力。

(3)在自主视觉器件方面:公司形成了核心视觉器件研发与生产能力。除了芯片与镜头通过产业投资、与生态伙伴 合作多年并形成稳定产能供应外,公司结合特定下游行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自主研发。公司在 2005 年成立相机研发 中心,先后开发了面向工业、科研、交通等行业的几十款特色相机。光源方面,公司累计开发了多款特种光源,拥有 30 多项发明专利。公司自主研发的特色相机、特种相机以及特色专属光源,可覆盖新型显示、消费电子、印刷包装、 新能源、智慧交通、立体视觉、科学图像等领域;同时,公司自主开发的图像采集卡已小批量试产。

2、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布局,“AI+产业”打开全新高价值赛道

工业智能化快速发展,机器视觉企业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在智能制造战略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下, 我国工业领域正处于向智能化、高质量化方向快速发展的阶段。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系统是当前智能制造发展的 核心驱动力之一,也是机器视觉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大视觉公司及技术型初创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加大人工 智能技术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凌云光看好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与重大战 略机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在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能源、智慧交通、AR/VR 等领域的自主产品布局。

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在前沿技术方面,凌云光以打造领先的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为目标 成立“知识理性研究院”,进一步构建软件与算法平台、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平台、工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展 多种 AI 算法、计算成像、大数据与认知图谱等技术研究,服务更多行业需求。公司在行业中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 成了以分类/分割/检测深度学习任务模型、深度学习的标准软件部署技术、工业大尺寸图像训练、对抗生成网络为核 心的技术体系,在训练精度、稳定性、训练效率、训练成本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果。同时,公司还不断针对工业视 觉图像缺陷检测领域进行自主深度学习框架、高精度模型以及算法优化的研发,不断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

富联凌云光将整合工业富联与凌云光在的技术优势,实现机器替代人工、服务智能制造。公司与工业富联开展合作, 成立合资公司富联凌云光,富联裕展持有 51%股权,凌云光持有 49%股权,于 2021 年正式开展业务,进一步加强在 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凌云光与富联凌云光主营业务为上下游关系,凌云光为其提供机器视觉相关的系统和设备, 由富联凌云光开发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产品策略:工业富联在生产的工艺制程与工业大数据方面经验丰富,而凌云光在机器视觉与智能装备方面具备优 势,富联凌云光将结合双方技术优势,以鸿海精密(含工业富联)需求为样板点构建产品,共同研发工业人工智 能相关产品。例如,工业富联灯塔工厂系统充分利用凌云光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技术,通过检测数据 的全数字化和信息联网,实现品质异常的实时监控、帮助制程快速闭环、有效提升制程平均良率。

市场策略:富联凌云光前期优先服务鸿海精密(含工业富联)体系内部的智能工厂建设,积累经验、完善产品, 未来进一步将市场范围扩展到外部行业客户。鸿海精密(含工业富联)已逐步将视觉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采购集 中到富联凌云光,因此其承载了鸿海精密(含工业富联)体系对公司的采购职能,使得公司对富联凌云光的销售 快速增长;同时,未来双方将积极联合拓展外部市场,赋能行业智能制造,因此富联凌云光业务成长空间较大。

凌云光未来将持续推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开发。凌云光首次公开发行所得的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人工智能领域,包 括建设工业人工智能太湖产业基地、工业人工智能算法与软件平台研发项目。公司未来三年采取“明星产品有灵魂” 的战略举措,在产品开发方面将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其中在可配置视觉系统将以机器视觉和工业人工智能为核 心,构建适用于客户产品工艺的智能化可配置视觉系统、科学精密的质量检测和集成创新的工艺装备和整体解决方案, 实现产线实时监控,质量闭环改进,助力客户提质增效;在智能视觉设备将利用人工智能方法优化质量检测和决策, 打通智能制造全流程,持续改善客户质量管理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下游应用领域横纵拓展,优质客户资源深厚累积

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客户资源积累丰富。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长期服务于苹果公司、华为、小米的产业链,与鸿海 精密、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等业内领先的电子制造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产品广泛 应用于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无锡夏普、群创光电等行业领先客户的面板产线;在印刷包装领域,公司 是国内标签、软包装、纸盒包装等市场的主流供应商,产品已销往超过 15 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领域,公司 产品广泛服务于福莱特集团、宁德时代、信义集团等行业龙头;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地铁、动车、 机车,以及接触网等场景的在线运维监测业务;公司开发的立体视觉系列产品和“数字人”产品在文化娱乐领域中开 始得到广泛应用。

深度把握行业客户需求,把市场做深做透做广。机器视觉产品以非标准化的人工装配为主,公司深度结合行业工艺, 推出了符合细分行业与生产工艺需求的深度定制产品。公司在多个应用行业深耕多年,把握用户需求,钻研用户工艺, 在多个领域开发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公司深入了解下游应用行业需求,深入研究制程和工艺,为客户提 供智能视觉装备等完整的产品与服务。公司持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提高机器视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在下 游应用领域不同环节的渗透率。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2020 年度,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不包括基恩士、 康耐视、精测电子、华兴源创、Young Woo DSP 和 ISRA VISION)中,公司为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排名第一 的企业。

整合国际国内先进产品资源服务国内客户,具备面向客户的销售与技术服务优势。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前瞻性的细 分行业产品,在机器视觉与光通信领域长期与国际优秀企业合作,掌握了行业新产品和技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服务 国内客户。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武汉、西安、成都、香港 等地设置子公司或办事处,充分发挥本地化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 一支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与服务团队,基于客户的应用场景与业务痛点,为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可配置视觉 系统、智能视觉装备和视觉器件等产品。

对标同行业可比公司,凌云光产品技术与性能指标达行业主流标准。

在软件与算法领域,图像核心算法技术的具体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图像增强算法效率、定位算法性能和识别算法性 能。以 VisionWare 算法平台为例,根据公开可查询资料(不考虑未披露部分),与奥普特相比,凌云光在图像增 强算法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与康耐视相比,凌云光在定位算法处理精度方面仍存在差距,但效率略有优势, 识别算法的识别率基本相当。

在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可配置视觉系统关注的产品性能指标(不含算法)主要包括最大分辨率、最多相机台数 和建模步骤。以可配置视觉系统 VisionASSEMBLY 软件为例,根据公开可查询资料,凌云光硬件产品最大分辨 率有一定优势,但软件算法定位精度略有欠缺(如前文所比较);支持的最多相机数量与可比公司基本持平;建 模步骤方面,公司产品易用性更优。总体来说,凌云光上述指标和可比公司基本持平。

在印刷领域智能视觉装备上,印刷领域智能视觉装备关注的产品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在线对版、色差检测、实时版 周测量、缺陷 AI 分类以及全流程管理。根据公开可查询资料,公司印刷领域产品与可比公司相比有一定优势。

在新能源领域智能视觉装备上,新能源领域视觉装备关注的产品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检测对象的幅宽、缺陷尺寸、 检出率、优化切割以及自定义报表功能。根据公开可查询资料,在检测对象幅宽方面,可比公司略有优势;在缺 陷尺寸方面,公司与可比公司产品基本持平;在检出率方面,公司 VisionGlass 产品更具优势;同时,公司产品 兼具优化切割和报表功能。总体来说,公司上述指标和可比公司各有优劣。

4、立体视觉装备助推科技浪潮,加速未来元宇宙应用落地

以计算成像计算为基础,立体视觉装备场景应用广阔。基于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多个视 点采集自然视频图像,公司开发的立体视觉领域可配置视觉系统对应用场景中的包括特征点、轮廓、点云等在内的人 或物的三维信息进行精确提取,并基于海量应用数据库进行实时智能化补偿,实现精准的数字形象原型重建,实现端 到端的自动化动画生产,以及自动化虚拟现实交互运维,广泛应用于影视动漫、互联网游戏及直播使用的运动捕捉、 立体拍摄、AR/VR/XR 等场景;通过进一步研究,以解决宽视场成像、高分辨率成像,以及突破光学显微成像系统分 辨率衍射极限限制为目的,在工业、科学图像等领域实现应用。公司知识理性研究院建立“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部, 并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新一代成像技术研究,在此领域将持续投入开展产品化预研。2015 年,公司立体视觉可配置 视觉系统应用于 Audi 全年国内 A 类展会现场无人机编队表演;2016 年,公司为央视五一晚会、春节晚会等大型综艺 晚会提供立体视觉运动捕捉与光学成像系统产品和服务支持。2017 年,公司为网剧《热血长安》拍摄提供虚拟拍摄 解决方案及立体视觉系统产品;2020 年,公司助力无锡华莱坞影视基地建设虚拍与动捕影棚,此外还协助央视开发 AI+VR 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春晚节目中。

数字人将是元宇宙的灵魂,元宇宙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时代正在奔涌而来。元宇宙联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成为 数字经济创新的新疆域。元宇宙时代,人们对数字信息载体及内容创作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从 2D 转为 3D,从图 片转为立体视频,由孤立转为可交互,追求更加真实,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以数字人为核心,扎根元宇宙关键技术, 牵引元宇宙产业发展,是一条清晰的落地路径。

公司将做好突破性核心算法和软件技术,为元宇宙产业链发展供能给氧。虚拟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 一般情况下由人物形象、语音生成、动画生成、音视频合成显示、交互等 5 个模块构成。公司基于 20 多年的视觉图 像技术积累,打造了包括高精度写实数字人、大空间数字场景及 XR 虚实融合等数字内容的高效制作、分发等服务。 其中高精度写实数字人制作平台,通过完全自主研发的工程化装备及产品,实现高精度建模、绑定、驱动的数字人全 栈式制作服务。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人脸 3D 建模系统对人脸的刻画可精确到皱纹、毛孔等细节,是数字人元宇宙 的底层引擎技术。未来,公司会进一步丰富数字人的形象生成、制作技术和智慧技术,持续助力推进元宇宙产业发展。

随着虚拟数字人理论和技术迅速发展,虚拟数字人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虚拟数字人理论和技术应用范围不断 扩大,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不断丰富,相应的商业模式也在持续演进。虚拟数字人的产业链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基础层、 平台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为虚拟数字人提供基础软硬件支撑;平台层包括软硬件系统、生产技术服务平台、AI 能力平 台,为虚拟数字人的制作及开发提供技术能力;应用层是指虚拟数字人技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领域,切入各类,形成 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行业领域。按照应用场景或行业的不同,已经出现了娱乐型数字人、教育型数字人等。不同 外形、不同功能的虚拟数字人赋能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文旅等领域,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高质量 人像互动将带来新的沟通方式和体验,让交流更加真实零距离,跨越空间和时间。通过自然逼真的视觉还原,满足人、 物及其周边环境的三维动态交互。未来全息通信的广泛应用会使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将呈现多种丰富的形态。

加强行业间合作,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作为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数字人工作委员会的发起单位和副理事长单 位,凌云光努力抓住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宝贵时间窗。同时,公司还参与编写发布《2020 虚拟数字人》,推动数 字人行业标准建设,促进数字人在各产业领域的落地应用,为数字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机器视觉市场快速发展推动营收持续增长,费用控制得当利润提升

1、营业收入与产品结构分析

2018-2021 年凌云光营收稳步增长,CAGR 为 20.12%。2018-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40,556.32 万元、 143,067.41 万元、175,549.49 万元和 243,611.99 万元,2018 年度至 2021 年度复合增长率为 20.12%。公司营业收 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因是:①机器视觉市场快速发展,推动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②公司专注于机器视觉领域,产 品体系不断完善升级。③公司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为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④终端客户资源丰富,知名头 部企业合作关系深厚。

产品结构上,自主业务占比超过 50%,机器视觉产品收入占比逐年稳步提升。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按其来源包括自主 和代理两大部分,涉及到机器视觉产品和光通信产品两大业务板块。其中,2018-2021 年,自主业务的占比分别为 59.74%、55.11%、53.40%和 60.52%。2020 年度,自主业务收入占比降低,系公司战略收缩光接入网业务所致,光 接入网产品收入占比从 10.98%降至 5.26%。2021 年度,伴随机器视觉研发投入与业务拓展快速增长,自主业务收入 占比增长明显。

1)可配置视觉系统:销量快速上升,平均单价小幅下降后上涨,收入稳定增长,营收占比呈上涨趋势。从销量上看, 2018-2021 年,可配置视觉系统销量大幅增长,CAGR 达 22.90%。从价格上看,可配置视觉系统产品的平均销售价 格小幅下降后逐渐上涨,主要系公司致力于开拓优质客户和重点项目机会,产品销售结构有所变化,同时产品附加技 术有所提升。综合使得可配置视觉系统营收快速增长,2018-2021 年 CAGR 达 29.91%,主要系①下游锂电、光伏等 新能源行业和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客户对公司其他制造业可配置视觉系统的需求增长明显;②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加; ③立体视觉产品在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公司在科学图像、立体视觉等多领域销售放量。2021 年营收占比略有提升, 近几年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智能视觉装备产品:销量增长明显,平均单价有所波动,收入略有下降后快速增长,营收占比先降后升。从销量 上看,2018-2021 年,智能视觉装备产品销量持续上升,CAGR 达 29.69%。从价格上看,智能视觉装备产品的平均 销售价格于 2020 年下降后于 2021 年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 2020 年度印刷包装和当年新推出的新能源类产品出货量 增加,该类产品的单位售价较低,而 2021 年单价较高的消费电子类和新型显示类产品销量占比提升。量价综合影响 下,营收在 2019 年略有下降后快速增长,2018-2021 年 CAGR 达 27.70%,主要系①公司对鸿海精密(含工业富联) 及下属子公司销售新推出的应用于消费电子的智能视觉装备数量较多,消费电子智能视觉装备收入规模大幅增长所致; ②下游新能源行业快速增长的影响,来自锂电、光伏玻璃等行业客户订单需求增长较为明显;③随着公司推出新型显 示新产品,印刷包装领域下游客户需求持续增加,新型显示和印刷包装智能视觉装备收入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0 年相较于 2019 年营收占比有略微下降,2021 年随着智能视觉装备产品营收大幅增加,营收占比反弹回升。

3)视觉器件:销量大幅下降后有所回升,平均单价先升后降,收入有所波动,营收占比继续降低。销量上看,2019 年销量下滑较大,之后视觉器件销量有所回升,2018-2021 年 CAGR 达-9.55%。从价格上看,公司的视觉器件产品 的平均销售价格波动主要是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所致,2021 年销售价格下降了 14.15%。综合影响下,2021 视觉 器件营收下滑,2018-2021 年 CAGR 达-3.06%,2021 年度,视觉器件收入减少 12.66%,主要系随着通用型器件国 产替代进程加快,以及因疫情/芯片等原因导致的境外产品供应紧张。2021 年营收占比继续下跌,近几年总体上呈下 降趋势。

4)光接入网:销量不断下降后有所回升,平均单价先升后降,营收快速下降后有所回升,营收占比持续降低。销量 上看,2018-2021 年,光接入网销量不断下降后于 21 年有所上升,CAGR 达-11.67%。从价格上看,光纤器件与仪 器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波动主要是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所致。2018-2021 年,光接入网营收快速下降后在 21 年有 微小回升,CAGR 为-29.30%。营收占比较小且呈继续下滑趋势,对主营业务收入影响有限。

5)光纤器件与仪器:销量保持上升,平均单价波动,营收快速上升,营收占比先升后降。销量上看,2018-2021 年, 光纤器件与仪器销量继续上升,CAGR 达 36.68%。从价格上看,光接入网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波动,主要系客户结 构及对应销售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量价综合影响下,营收持续增长,2018-2021 年 CAGR 达 51.85%,主要系①随着 国内光纤通信、光纤激光等细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光纤器件与仪器系列产品需求增多。②公司在光通信领域 拥有较好的客户基础以及较为专业的售前售后服务能力,获得了国内用户的认可,光器件产品和熔接设备与测试仪表 产品销售增长迅速。2021 年度,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营业收入比例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自主产品的研发 投入与市场开拓,对应自主收入比例上升较快所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分析

凌云光毛利稳步上升,毛利率有小幅波动,公司毛利贡献主要依靠自主业务。2018-2021 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 为 31.33%、34.29%、34.57%和 33.38%。2020 年度综合毛利率略有上升,2021 年度毛利率较 2020 年度全年略有 下降。2018-2021 公司毛利贡献主要依靠自主业务,毛利贡献率分别为 69.61%、64.44%、61.59%和 68.72%。

1)可配置视觉系统:产品结构变化带来毛利率先下降后上升。2018-2021 年,可配置视觉系统毛利率分别为 37.56%、 34.62%、37.07%和 38.20%,主要系因产品结构变化,产品技术附加值不断提升和对战略客户销售规模效应显现。 2019 年度,因来自头部客户的收入与附加值较高的智能 3C 可配置视觉系统销量有所下降,导致可配置视觉系统整 体单位售价下降 5.28%,毛利率下降 2.94 个百分点。2020 年度,来自行业头部客户的业务有所增长,附加值较高的 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收入占比上升,可配置视觉系统单位售价和毛利率提升较为显著,分别较 2019 年度上升 11.24 个百分点和 2.45 个百分点。2021 年度,可配置视觉系统单位售价有所增加,系因产品结构变化,销售单价较 高的科学图像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慧交通可配置视觉系统产品增加。

2)智能视觉装备产品:行业竞争激烈,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毛利率 2019 年上升后有所下降。2018-2021 年,可配 置视觉系统毛利率分别为 37.31%、45.37%、43.42%和 38.35%。2019 年度,因公司显示面板 AOI 检测产品成熟度 和标准化程度提升,单位成本下降,公司 2019 年度智能视觉装备毛利率有所提升。2020、2021 毛利率不断下降系 因新型显示智能视觉装备及印刷包装智能视觉装备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毛利率下降;同时产品结构发生变化,2021 年度消费电子智能视觉装备销售占比增加,该类产品为新推出产品,且下游客户较为集中,单客户采购批次量大,毛 利率相对较低,拉低了智能视觉装备整体毛利率水平。

3)视觉器件:毛利率售产品结构影响存在一定波动。2018-2021 年,视觉器件毛利率分别为 23.00%、27.07%、28.98% 和 26.54%。公司视觉器件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存在一定变化,系正常波动。

4)光接入网:营业成本和行业继续下行,毛利率 2019 年上升后有所下降。2018-2021 年,光接入网设备毛利率分 别为 32.39%、34.12%、31.31%和 26.44%,呈现下降的趋势。2020 年度,因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及相关行业进入下 行期,公司进行战略收缩,开始放弃一些账期长、毛利率低的客户,并加强了对上游供应链的管理,光接入网设备的 单价和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步下降。上述情况系行业景气度导致,符合行业实际情况。2021 年度,受到公司将销售费 用中报关运邮费重分类至营业成本和行业继续下行的双重影响,以及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对罗马尼亚 RCS&RDS 公 司的销量大幅增加,给予客户一定价格优惠,且该类产品为模块类产品,较整机产品单价更低,故单位售价和毛利率 有所下降。

5)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毛利率先上升后下降。2018-2021 年,光纤器件与仪器毛利率分别为 24.09%、27.21%、28.30%和 26.43%。2019 年度,因公司代理的高价值特种光纤熔接机销量增多,导致单价上升, 因此整体光纤器件与仪器单价上升。2020 年度,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单价较低、毛利率较高的特种光纤光栅等产品 销量增长,虽然单位售价下降 4.91%,但单位成本下降 6.33%,故而整体毛利率有所增加。2021 年度,公司销售的 光器件主要为普通光模块,该类产品主要客户采购数量较大,价格较为优惠,毛利率较低,故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整 体毛利率下降至 26.43%。

2018-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先升后降。2018-2021 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27.62%、33.93%、28.45%和 27.44%, 整体较高,主要系受股份支付影响。2018-2021 年,研发费用稳步增长,销售费用有所波动,管理费用继续增加,财 务费用持续降低。其中,2019 年度为增强公司竞争力,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业务人员,提高了薪酬水平, 导致 2019 年度费用率较高。之后受营业收入规模扩大影响,各期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之后由于因受到新冠疫情影 响,公司员工差旅、市场推广活动有所减少,且因营业收入增长,期间费用率略有下降。

3、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分析

2018-2021 净利润先降后升,净利润率波动,受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影响较大。2019 年度,公司净利润和净利率有 所下降,主要原因为 2019 年度受到公司授予员工股份支付分摊的影响,导致管理费用金额较大。2020 年度净利润和 净利率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强了相关领域的市场拓展使得营业收入有大幅度增加。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以 及员工薪酬增加,同时由于低毛利产品出货量占比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因而净利润率有所下降。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未对公司盈利能力构成重大影响。2018-2021 年,扣除各期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后,公司归属于母公 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 3,801.52 万元、1,643.80 万元、10,956.93 万元和 15,315.56 万元,除因股份支付分摊使得 2018 年度至 2021 年度期间费用大幅增加,导致当期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较低外,其他各期非经常性损益占当期剔除股 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比例较低,非经常性损益净额未对公司盈利能力构成重大影响。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2018-2021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2588.68 万元、10008.66 万元、12411.82 万元、-14138.02 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分别为-3,732.96 万元、6,102.30 万元、-680.24 万元和-31,437.71 万元。2018 年度,因光接入网行业进入调整期,客户回款金额低于营业收入,因此 导致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存在较大差异。2019 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的 原因是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相关费用分别分摊计入管理费用,导致当其期净利润较低。2021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与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系该年度:1)公司智能视觉装备销量增加,该类产品的客户验收与付款流程相 对其他产品较长,销售回款进度滞后于营业收入进度,应收账款等经常性应收项目有所增加;2)受新冠疫情和宏观 环境影响,部分进口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公司为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提前进行备货,存货余额有所增加,同时 对境外供应商支付货款的周期缩短,存货余额有所增加;3)公司加大对机器视觉自主业务的布局,增加了较多人才 储备和研发投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长明显。

4、偿债能力与营运能力分析

公司偿债能力逐步改善,流动性风险较低。2018-2021 年,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76.20%、50.93%、36.77% 和 39.76%,2019-2020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为:一是随着经营业绩的改善,公司经营活动现金 流入增加;二是公司收到股东增资,资本结构有所改善;三是公司在资金充裕后及时归还短期借款并减少借贷规模。 2021 年末,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较 2020 年末略有上升但基本保持稳定。2018-2021 年,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 1.17 倍、1.95 倍、2.70 倍和 2.38 倍;速动比率分别为 0.95 倍、1.62 倍、2.32 倍和 1.93 倍,2020 年末,公司流动比率 和速动比率有所增长。2021 年末,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略有下降,主要系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上升导致流 动负债增加。整体来看,公司流动性风险较低。

公司货款回收风险较小,存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2018-2021 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2.73、2.88、3.24、 3.29,逐年提高。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是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等机器视觉业务形成,该部分客户主要为大型 电子制造行业公司和上市公司,经营稳定,现金流情况良好,公司货款回收风险较小。2018-2021 年,公司存货周转 率分别为 2.99、3.74、4.85 和 4.97。公司存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存货周转率持续提升。

六、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深耕细作机器视觉产业

1、发展历程

公司业务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逐步发展成为以自主研发业务为主、代理业务为辅,以机器视觉业务为主、光通信 业务为辅的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即开展光通信和视觉器件代理业务。在成立初期,公司营 业收入以代理业务为主,后期伴随自主产品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代理业务占比不断下降;2015 年以来,公司代理 业务占收入的比例下降至 50%以下。同时,公司看好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与重大战略机 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在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能源、智慧交通、AR/VR 等领域的自主产品布局,伴 随公司自主业务不断增长,代理业务占比将逐步下降。

2、募投项目

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凌云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募集资金额为 197,370.00 万元,扣除不含税发行费用后,实际 募集资金净额为 180,528.33 万元。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工业人工智能太湖产业基地、工业人工智能算法与软件平台 研发项目、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研发项目和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

3、股权结构

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有利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减少代理成本。公司控股股东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毅;实际控制人 为姚毅及其配偶杨艺,姚毅和杨艺合计控制公司 22,377.76 万股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 的 49.73%,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减少代理成本,集中精力把握行业发展 黄金机遇期。 公司拥有多个员工持股平台,有利于团队稳定性,高管及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彰显公司员工团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首次公开发行前,公司股东中存在四家员工持股平台,即宁波凌杰、宁波凌光、宁波凌视、宁波凌诚。公司管理团队 及骨干员工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股权,有利于公司稳定高端优秀人才,有效激励技术、营销和管理核心团 队,对产品和技术的持续改进及业务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此外,中金凌云光 1 号和中金凌云光 2 号是公司 的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其中,中金凌云光 1 号共有 28 名员工参与,中 金凌云光 2 号共有 145 名员工参与,充分彰显了公司员工团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战略投资凌云光。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成立于 2019 年,系根据国务院批复,由工业和 信息化部推动设立,由财政部、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等 20 名股东发起的国家级大型投资基金,, 主要宗旨是围绕制造业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领域,对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进行投资,核心关注新材 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基础制造和新型制造等方向,服务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 金参与凌云光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认购 2 亿元并获配 911.99 万股。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作为具有长期投资 意愿的国家级大型投资基金,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预计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参与本次战略投资将吸引更多社 会资本关注凌云光,有效扩充凌云光资金渠道,亦有助于支持凌云光进一步加强机器视觉核心环节算法与软件平台研 发,扩大机器视觉检测装备产能,拓展可应用的工业场景,服务于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行业趋势,撬动 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

凌云光下设 7 家控股子公司、8 家参股公司和 3 家分公司。控股子公司从事机器视觉及光通信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等业务,是凌云光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股公司业务与凌云光主营业务为上下游关系,或与凌云光在解决方 案及客户群体层面具有较高的战略协同性,双方合作有利于助推公司相关业务的发展。

七、盈利预测

我们认为,凌云光目前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打造自主核心技术平台,有望逐步提升自身市场份额;在智能制造、 新能源等因素推动下,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快速放量,增速引领全球,行业客户订单需求近年增长明显;预计工业富联、 小米、京东方、国投、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优质资本加持将在业务开拓、融资渠道等方面为公司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等多个应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同时,公司 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产品技术与性能指标在国内具有一定领先优势,有望逐步释放增长弹性。

可配置视觉系统:公司将在可配置视觉系统方面快速做大消费电子、智慧交通、科学图像、立体视觉等已经形成 先发优势产品的领域,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随着下游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我们预计公司可配置视觉系 统营业收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智能视觉装备:公司将在智能视觉装备方面全面赋能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等行业的工厂智能 化,以点带面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丰富收入与利润增长点。公司产品可以通过在线或离线的方式对生产线产品 进行智能识别、对位、测量、检测,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和产品出厂良率,较为有效地解决行业痛点,增强客户吸 引力,我们预计公司智能视觉装备营业收入将维持快速增长。

视觉器件:公司与国际知名机器视觉器件企业战略合作,为国内客户提供国际知名的视觉器件产品的代理销售及 技术支持服务,随着自主的视觉器件产品的发展,我们预计视觉器件营业收入将缓慢增长。

光纤器件与仪器:公司代理引进国外先进光纤器件与仪器产品,服务光通信产学研客户,并与烽火通信、锐科激 光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市场高端光纤器件与仪器主要由境外厂商主导,需求仍然比较旺盛, 我们预计光纤器件与仪器营业收入将较快增长。

光接入网:公司持续战略收缩光纤接入网业务,并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再寻新的商机,因此我们预计光接入网营业 收入将逐年下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