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其中,按照人口数量,就全国范围内,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是前十大姓氏。其中,就杨姓来说,为全国第六大姓氏。那么,对于杨姓的朋友,你们知道杨姓的始祖和起源吗?
一
首先,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排在李姓、王姓、张姓、刘姓、陈姓之后。就杨姓的起源来说,一般认为杨姓起源自姬姓,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得姓始祖。杨侯本名杨杼(姬杼),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
二
不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杨姓的得姓始祖,有些史籍和杨氏族谱是以杨伯侨为始祖记载杨氏世系的。杨伯侨(公元前724年~?),侨亦作桥、乔。杨伯侨是晋献公之弟,姬称次子。时任中大夫。周襄王(姬郑)五年(公元前647年),王念其先人功勋,敕封于杨(国名,今山西洪洞县东南),称杨侯。其六世孙杨道为避难始以祖地杨(邑)为氏,被后世尊为“杨氏授姓”始祖,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天下“杨氏”始祖杨伯桥。
三
对于杨姓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今山西省,尤其是今山西省洪洞县,被认为是杨姓的起源地。就杨姓的皇帝数量来说,虽然无法和建立汉朝的刘姓、建立唐朝的李姓相媲美,不过其也诞生了8位皇帝。在一般人印象中,杨姓比较知名的大概就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但隋朝其实总共有四位皇帝,在杨广之后还有恭帝杨侑和越帝杨侗。五代十国时期,在南方还有杨行密建立的南吴,也传了四代皇帝。
四
最后,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当代,杨姓总人口已超过4000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1%。
文/情怀历史
杨姓在中国历史上是值得大写特写的一个姓氏,历代名人辈出。秦汉魏晋时期有“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隋朝达到顶峰,杨姓建立帝国并成为国姓;唐朝的杨姓继续辉煌,一共有11个人当上宰相;宋朝杨家将,明朝的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等等。而且,在历代状元中,杨姓有22个。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全国杨姓总人口大约有4270万,是中国第六大姓。四川杨姓人口有380多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氏图腾
杨的释义:高大的神木扶桑树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海经》一书中,“海外东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这句话中,“十日”,是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化身为10个太阳;“大木”指的是神木,也就是杨树、扶桑树;“日”就是太阳,传说中,太阳上住着金乌,有的说太阳被飞翔的金乌托着移动,金乌是太阳的代名词。
再来看“杨”字。“杨”由“木”和“昜”组成,“木”特指神木,“昜”是形象表达“日升汤谷”的意思。
汤谷,也叫阳谷、旸谷,在什么地方呢?根据史料记载,汤谷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今山东日照),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太阳文化的发源地。
在汤谷,生长着高大的扶桑树。汤谷临近大海,原始氏族不像现代人那样知道太阳的升落规律,以为太阳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所以就把汤谷视为太阳升起来的地方。
住在汤谷的原始氏族,通过观察太阳在扶桑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变化来计算时间,称为扶桑纪历。由此,这个氏族就被称为“杨”。
杨杼画像
杨姓主要来源:姬姓“三封杨侯”杨姓的来源比较复杂,而且争议颇多。在受姓始祖这个问题上,争论从宋朝开始到现在就没停止过。当然,在学术问题上,各说各有理。杨姓主要来源于姬姓,而且是杨姓历史上有名的“三封杨侯”。
姬姓是黄帝的姓氏。一脉相承姬姓的周武王死后,儿子姬诵即位,即周成王。周成王封同父同母的弟弟叔虞为唐侯,封地在古唐国(今山西闻喜东北)。
后来,周康王封叔虞的二儿子杼为杨侯,封地在杨国(今山西洪洞东南)。杨国这个地方,原来是以杨树为图腾的少数民族姜戎中的一支居住地。杼的第六世孙康,跟着周宣王北征,结果阵亡。康没有后代,周宣王把自己第五个儿子涧(尚父)过继到康的名下,以继承康的事业。但周宣王把儿子过继后,居然把封侯的事情给忘了。直到周幽王即位后,才把尚父封为杨侯。
关于尚父封侯的另一种版本的说法是,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在周宣王活着时没被封爵,直到周幽王上台后才被封为杨侯。
不管是哪种版本,大家都还是承认尚父被封杨侯这个事实,而且这个杨国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东周周桓王期间,杨国被晋武公灭掉。此后,杨国遗民就以国为姓,生活在山西洪洞、陕西咸阳和河南洛阳一带,有的后来长途迁徙到广东甚至海外。
晋武公灭掉杨国后,把杨国那块土地赐给儿子伯侨,伯侨被封为杨侯。伯侨生文,文生突,为晋国大夫,食邑于羊舌,是为羊舌氏。突生职,职生赤、肸、鲋、虎、季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功被分封在杨邑(今山西洪洞东南)。肸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东汉杨震家族、隋朝皇帝杨坚家族、唐朝杨贵妃家族、宋朝杨家将家族等,都出自弘农华阴杨氏。这支杨姓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杨姓中的最大支派。
除“三封杨侯”外,姬姓杨姓还有一支河东杨氏,晋文公(伯侨侄子)重孙谈(晋悼公)的弟弟杨干被封在杨邑,后世子孙以邑为姓,这支杨姓被称为河东杨氏。
另有一支杨姓,周景王的后裔被封在古杨邑(今河南宜阳西),其后就以杨为姓,但这支杨姓几乎没有什么记载。
“三封杨侯”的杨姓,除伯侨的后裔显赫于后世外,其他两支后裔功微势弱,又无其他可颂扬的事情,史料中记载很少。
伯侨画像
杨姓其他来源:同源改姓和赐姓杨姓的其他来源比姬姓来源更为繁杂,主要由同源、同音、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首先是他姓改杨姓,由于杨姓是大姓,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春秋战国时期,羊氏、羊舌氏因与杨氏同出于姬姓,其中一部分人后来改为杨姓。古代扬、阳与杨同音、通用,扬姓、阳姓部分人后来大多改为杨姓。
较为典型的是董杨联宗。唐末五代时,有个叫董思安的人,因故将儿子寄养在杨家,儿子长大后就以杨为姓。宋高宗时,余杭人董世兴在福建做官,与泉州人杨梦龄交往密切,将儿子寄养杨梦龄家里,其后代以杨为姓。这两次改姓,使董、杨两姓结为友好姓氏,世代联宗,成为亲族。
回归旧姓的例子,以著名的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杨业为代表。杨业原来叫杨崇贵,后来为避北汉世祖刘崇的名讳,改名叫杨重贵。杨重贵年轻时为刘崇效力,因功绩显著,深得刘崇喜爱。刘崇就赐他姓刘,改名刘继业。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君主刘继元降宋,但刘继业仍然苦战不降。赵光义认为他是一个忠勇的人,叫刘继元去招降刘继业。刘继业最终放弃抵抗归宋,恢复杨姓,改名杨业。
至于赐姓,就更多了。早在三国蜀汉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隋初,尉迟崇在与突厥交战中力战而死。其子尉迟义臣年幼,杨坚将他带进宫中抚养。尉迟义臣长大后,成为杨坚的贴身侍卫。杨坚感怀尉迟崇的功业,赐尉迟义臣为皇室之姓杨姓,还确定他在皇族中的辈分。
少数民族改姓为杨,很为普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人口众多,唐朝时甚至为白族第一大姓。
杨姓的迁徙传播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晋、唐、宋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始祖杨绘,晚年弃官南下,来海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梅云一带)定居,创槎桥村。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
凤湖杨厝,在揭西县凤江镇,开基祖杨梅轩,先祖杨三阳原居揭阳槎桥乡,后移居揭阳(今属澄海)蓬州都外砂乡。至二世杨公道(1331年-1396年),字程川,明洪武四年因避土匪许之信之乱,再移霖田都棉湖寨西门,从事商业。杨公道置粮田三千三百余亩,分给诸子。明正统十一年曾孙杨梅轩移居凤湖开基,成为凤湖杨氏一支。
元末明初,大批江西、浙江的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随后,杨姓也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燕赵都市报)
中华杨姓的始祖,其起源有多种说法,而其中源自姬姓这一说法是得到最多认可的一种。姬姓杨氏中,最正宗的主流就是源于弘农华阴的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而讲到弘农华阴这支杨氏正宗的来源,就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讲起。
晋国公卿中有一支叫做羊舌氏,羊舌氏中有个名人叫羊肸,字叔向,是有名的贤臣,得到了国君的封赏,将杨城封给了他,所以又称为杨肸。杨肸之子叫羊食我,他与祁氏公卿的祁盈是好朋友。
祁盈是晋国的大夫,他有两个家臣,叫做祁胜、邬臧。这俩人思想太过于前卫,在二千多年前,竟然就玩起了的游戏,作为思想正统的主家祁盈,自然不能容忍,于是把他们抓了起来,准备处理。
《左传》:晋祁胜与邬臧通室,祁盈将执之,访于司马叔游...遂执之。
当时晋国的势力都掌握在各家公卿世家手里,晋顷公无道荒淫,又要想法子收回权力,加上本来就看祁盈不顺眼,作为公卿之一的祁氏就成为了目标。
晋顷公听信了一心求活命的祁胜的诬告,逮捕了祁盈想要杀了他,杨食我一心为好友出头,杀死了祁胜和邬臧。
由此得罪了晋顷公,顷公下令其他公卿攻灭祁氏和羊舌氏,两家不敌,祁盈和杨食我都被杀,身死族灭,从此晋国没有了这两支。
《左传》: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
但是羊舌氏并没有被全部灭族,食我跑掉的子孙逃到了华山,在弘农华阴居住下来,为了避祸,就以封地为姓称为杨氏,奉杨食我为杨姓始祖,这就是弘农杨氏的由来。
弘农杨氏也是天下杨姓主要的一支,历史上出了无数高官,甚至建立隋朝的杨坚也是出自弘农杨氏,即使到了唐宋也依然名望不减,名人辈出,是中国一大传奇家族。
杨姓也不断在全国乃至海外开枝散叶,成为中国人数最多的姓氏之一,根据2015年2月的统计,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