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这是唐朝诗人伍唐珪写的一首诗,名为《寒食日献郡守》。
诗中描绘了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答案是:寒食节!
寒食节,是一个渐渐被人遗忘的古老节日。
现如今,清楚地知道寒食节,并了解寒食节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那么,关于寒食节,你知道多少呢?
下面,我们将从3个方面,与大家简单聊聊这个传统而神秘的节日。
一:寒食节,是怎么来的?首先,我们来说说寒食节,是怎么来的!
据史料记载,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为了纪念一位大臣而设立的!
这位大臣,名为:介子推。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后来,晋国公子重耳登上王位,成为晋文公。
按照常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晋文公上位后,自然会想到过去追随其左右的大臣介子推。
于是,便盛情邀请介子推到朝廷来辅佐自己。
但是,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便下令放火烧山。
可惜,介子推生性耿直,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后来,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于是,改绵山为介山,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由此,便产生了“寒食节”。
寒食节,就是这么来的!
二:寒食节,究竟在哪天?那么,寒食节,在哪一天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是没有一个统一答案的。
有人说,是在清明节后3天;
有人说,是在清明节前2天;
也有人说,是在清明节前1天。
总之,关于寒食节究竟是哪一天,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是有不同说法的!
后来,到了清朝时期,汤若望对历法进行了改革,于是乎,寒食节的日期,才正式定了下来!
定在了清明节前的一天,时至现在,我们依然沿用这样的说法,约定俗成。
三:寒食节,有什么习俗?那么,寒食节,有什么习俗呢?
除了大家熟知的吃冷食外,其实,寒食节还有许多习俗,诸如: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等。
当然,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其习俗也不尽相同。
比方说:在江淮地区,寒食日,有家家折柳插门的习俗;
比方说: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
朋友,你们那里,寒食节有什么习俗?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更多旅游地理,欢迎关注我。
#大有学问##揭秘你不知道的寒食节#
在古代,清明节是以冬至后的104天为开始的,或者说以春分第十五天为开始
古代是以阴历推算清明节的。此时大地回春,绿草返青,正是踏春的好时机,所以清明节也叫踏青节
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古代节日时间很长,除了祭祀外,还有就是结伴踏青。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规定清明节时间 为公历4月4或5或6日
所以说现在清明节是按照农历算法制定的,放假也是根据农历清明当天推算放假时间前后的,并不是按照单纯的阴历或许阳历制定的,更不是按照现在世界通行的公历算的
新华社太原4月5日电(记者王菲菲 唐诗凝)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最初只作为时令与物候变化的标志节点被人们所认知。清明从节气发展成为节日,寒食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自古以来,寒食和清明就在时间上相近、内涵上相融,密不可分却又不尽相同。其中的关系你了解多少?
寒食节缘何而来?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寒食节在农历冬至后105日,推算下来通常在清明前一二日,家家户户禁火、冷食。寒食节因而又被称为“禁火节”“冷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寒食节的起源普遍认为有两种。
其一源自远古改火习俗。唐志强介绍,古时火种来之不易,为保证老百姓日常用火之便,往往将火种保存,使其昼夜不熄,但人们相信火是有生命的,火是会新陈代谢的,因而每年寒食之期,需将去年保存的旧火种熄灭,待到清明之日,再换新火,此谓“改火”,寓意万象更新。
其二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相传介子推追随晋献公之子重耳流亡他国十九年,在其继位后不求功名利禄,与老母归隐山西绵山。晋文公重耳为迫其出山而下令放火烧山,怎奈介子推坚执不回,抱树而亡,留下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悲痛万分,为缅怀介子推,他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民间禁火、只吃寒食、祭扫坟墓。
清明扫墓与寒食节有关?
介子推的故事历代流传,赋予了寒食节更厚重的人文底蕴,寒食节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子推燕”是寒食节中最具代表的食品,“柳与‘留’谐音,燕在山西介休方言中读作‘念’,其留念追怀之意就此得来。”介子推传说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杜国华说。
寒食祭祖在唐代以前被视为“野祭”。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节扫墓的习俗得到官方正式承认。
由于寒食和清明在时间上相连,为方便官吏在寒食节扫墓,唐代时两节合并休假,节俗也逐渐融合。据《唐会要》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清明如何后来居上?
“寒食熄火,清明生火。前者祭亡,后者佑生。寒食与清明在内涵上紧密呼应。”唐志强说。
寒食节在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习俗众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禁火习俗日渐淡漠,清明节地位逐步上升。宋代《岁时广记》中清明节已作为一个独立的类目出现。关于清明的记载逐渐增多,“祭祀先人、踏青赏春、催护新生”的节日内涵也被固定下来。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常嗣新认为,寒食融入清明,丰富延展了清明节的节日内涵,“围绕一个故事:介子推,推出一种食品:寒食,延伸一种理念:忠孝。”他说。
如今,清明不仅有着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更有着庄严肃穆和清新活泼的“双重性格”——“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成为清明节的两大主题,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春日的风光日新月异,也许只一天的功夫,繁花就绽满了枝头。人间四月尽芳菲,正是踏青好时节。
4.5日是清明节,但你知道吗?4月4日讲究更多,因为这天是唯一一个以食物习俗命名的节日--寒食节。老话说:寒食3样不上桌,福气不从家门过。看看有啥讲究?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禁火节”,时间是每年公历清明节前一二日。传说中介子推割肉救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有出门祭扫、踏青、插柳、秋千、蹴球、咏诗等风俗。还要禁烟火,吃冷食,俗话说:寒食“3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哪3样?
第1样:寒食粥
古时候,每年到了寒食节,人们会禁生烟火,在这之前将粥煮好,留到寒食节冷食,这一天吃的粥,就被称作“寒食粥”。吃寒食粥,还有祈求吉祥和丰收的寓意。
青菜小米粥1、准备鲜嫩的芥兰一小把,切成碎末,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换成其他时令蔬菜。
2、一把小米,放入清水中抓洗干净泡10分钟,更容易煮熟。再切一点红枣粒,胡萝卜丁配色,增加营养。
3、锅内加少许植物油和食盐,水烧开,芥兰下锅中焯水20秒钟去苦涩味。捞出凉水冲洗。
4、锅内再烧水, 水开倒入小米,轻轻推动,让小米均匀受热,加入食盐,鸡粉搅拌均匀,水再次沸腾后转小火。
5、把红枣粒和胡萝卜丁倒入锅中,熬出小米、红枣中的营养,把锅中的浮沫打干净,煮出来的小米羹,会更加的晶莹清澈。
6、小米开花以后,把芥兰倒入锅中搅拌均匀。继续煮至小米羹微微烧开,勾入半勺芡粉,用勺子搅匀,再次煮开以后即可装盘上桌。
第2样:寒食面
寒食面,也是寒食节常吃的冷食代表,采用的是凉拌的做法,因此无需再生火烹制。面条的形状又细又长,还有事事顺利、健康长寿的寓意。
推荐做法:葱油拌面1、先准备配料:洋葱切成丝,小葱段先把小葱根、葱杆切下来,和洋葱放一起,葱叶也切成段,单独放在一边。
2、点火倒油,先放洋葱丝和葱根、葱杆,开小火勤翻勤搅,主要是为了要里头的葱油,至于倒多少油,那得看你想吃多少回。一直把葱炸干,炸焦,捞出来丢掉。
3、然后把小葱叶倒进去,继续小火炸制,随着不停的搅动,慢慢的就变黄了,炸到葱叶有点发硬、发黑的时候赶紧出锅,不光葱油香,葱更香,要是直接炸焦炸黑,不光香味折损,吃着也会发苦。
4、接着调个料汁,碗里头放三勺生抽,一勺老抽,一勺蚝油,再放进去一丢丢食盐、味精、白糖调味,搅匀就行了。
5、然后把料汁倒在刚刚炸好的葱油里面,哄的一声,酱香味、葱香味全出来,再搅几下,白糖全部融化以后,就管倒出来了。
6、面条开水下锅,面条全飘起来,没有硬芯就熟了,注意这个面不能过凉,捞出来直接浇上葱油汁,一碗面浇个两三勺足够了,刚出锅的热乎乎的面条,才能更好的裹上葱油汁,吸收葱香味、酱香味。
第3样:寒食菜
寒食节的节庆食物,通常都是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吃的食物,这当中就包括可以直接生吃的蔬菜水果等,比较常见的有生菜。生菜谐音“生财”,还有招福进门、招财进宝的寓意。
推荐做法:蚝油生菜1、新鲜生菜把根切掉,小心翼翼的把叶片打散,然后用清水冲洗几遍,省的有泥沙残留。再准备一把大蒜,用刀轧碎,剁成碎末。
2、烧半锅清水,淋入少许食用油锁住营养,加入一勺盐增加底味,水温烧至88度的时候,千万不能等水烧开,倒入生菜叶快速烫10秒钟,杀杀青,生菜叶将将变色的时候赶紧往外捞,捞的晚了不光会塌架,还会变得蔫了吧唧,黑不溜秋。然后整齐摆在盘子里。
3、锅热烧油,油热下蒜末炸一下,快速搅动,把蒜香味炸出来,蚝油要多放一点,增鲜还增色,再舀半勺水,把蚝油化开,调味放一点鸡粉、一点白糖就行了,不用放盐,搅拌均匀,熬出香味,再芶点水淀粉,把汤汁收的稠糊糊的,立马起锅,往生菜叶上一浇即可。
第一美食编辑: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