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间歇性踌躇满志(间歇性踌躇满志下一句)

时间:2023-09-30 13:57:21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心理学:经常“间歇性踌躇满志”,是身心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过这些体验:

努力一下午,熬夜抖音一整周;年初踌躇满志,二月虚度光阴;前一刻激励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后一刻只想找个沙发葛优躺……

这种间歇性踌躇满志,其实是一种倦怠的状态。

倦怠是一种人在经历了持续性生活压力后,所体验到的身心感受。一般是因为挑战过大,无力应对。事实上,每一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它有一些明显症状,比如身体感觉很紧张、容易被激怒、没什么动力、成瘾(抽烟、喝酒变多)、情感变得淡薄等等。

情绪倦怠和身体疲劳一样,是能量值偏低的警示。

也就是说,当你发现自己有些倦怠的时候,该问一问自己“我是不是消耗过度,该停下来补充能量了?” 而不是带着强烈的排斥心理或自我厌恶的心情,苦苦思索怎么避免或克服偶尔的倦怠。

01 你倦怠了吗?

导致倦怠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4种:

长期压力过大,能量未能得到及时补充。感觉对生活失去了控制,心慌焦虑。情绪消耗过多,无处宣泄。身体健康问题导致心绪不佳。

尤其是第3点。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低估情绪性工作的工作量,比如日常给别人提供情感支持、关心、教育等等。误以为脑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情绪值和体力一样,有一个极限。

对女人来说尤其如此,要兼顾工作和生活,表面上看好像事情并不是很多,但是不停地转移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能量消耗,更别提做好每一项工作背后需要付出的心力了。

总的来说,当一个人产生了倦怠感,一定是因为身心承载了太多压力,将有限的意志力消耗殆尽,再也没有办法继续保持高能量或积极状态了。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间歇性堕落”的体验,甚至就像女生经期一样,有规律性。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接受“生理期”一样,接受自己情绪的动荡,我们总是希望自己一直活力满满、充满斗志、高度自律。

目标当然是值得肯定的,却并没有十分的必要性,因为人的情绪有比潮水,涨涨落落很正常,反倒是强迫自己一直保持亢奋的状态,更容易让人崩溃。所以,当自己间歇性倦怠的时候,先不要急着责备自己,任由自己先放飞一会儿,并不会因此变成一个“堕落”的人。

当然了,如果经常性“倦怠”就值得注意了。

比如,才努力工作两天,就觉得自己没了干劲。或者,一个计划,才执行了不到一个星期,就想放弃。

在自我放纵到自我克制之间,需要找到一条合适的分界线,才能够实现科学的松弛有度。

这条分界线的标准有3个:

“堕落”的后果是否可控?也就是,会不会造成不可挽回或难以弥补的损失,以及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是否有积极意义?也就是说,是否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积极的东西,比如自我满足、能量补充、丰富体验等等。持续时长。只是偶尔为之,还是经常性行为?

如果后果可控,有积极意义,且持续时长较短,那么适度的“堕落”是可以的,否则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02 简单3招缓解倦怠感

调整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主要介绍3种。

(1)科学地提升能量

影响一个人心理能量的有4个因素:良好的体能、持久意志力、专注的思维、积极的情绪。

关于体能,无非是吃好睡好,保持运动。如果实在很忙可以采取碎片化休息,让能量得到及时恢复。吃东西,也可以少吃多餐。同理,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身体。身心本来一体,保持良好的体能,是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基础。

提升专注思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心流体验,它有5个必备因素:明确的目标、全神贯注、及时反馈、高技巧配合高挑战、浑然忘我等。心流事件是最强大的能量补给站。

另外,在生活中学会断舍离,做到“要事第一”,以免能量被鸡毛蒜皮的事消耗。从而做到能量的“开源节流”。

提升意志力能量,最重要是找寻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作者弗兰克尔说过“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寻意义”。正如尼采说的“当我们知道了自己为何而活时,就能够忍受任何生活”。

关于情绪,前面提到,它也有限度,所以需要及时补充,保持情绪收支平衡,比如从亲朋好友那里获得积极情绪反馈、悦纳自我、与人倾诉等等。总之,怎么能够让自己感觉能量满满,就做什么,这是很有必要的,不要不舍得取悦自己。

(2)找回控制感

当意识到自己对某些事情失去控制的时候,无力感、挫败感会油然而生,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然而,我们必须接受每天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有一些是可控的,有一些则不可控。

试图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事情,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和压力中,然而这于事无补。

如果想让自己感觉更好一些,最好是学会善待自己。正如Tsssia博士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板,你是要做一个残酷的老板,还是做一个人性化的老板,其实都在一念之间。

一个好的老板,就该知道,凡事尽人事听天命即可,也就是坦然地接纳那些不可控制的部分,并积极地付出行动,将事情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推进。哪怕,过程不那么顺利,只要一点点往前走,最差的结果不过是成功得晚一些罢了。

(3)刻意维持积极率

“积极率”最早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提出的,她写的《积极情绪的力量》被认为是极具开创性和颠覆性的著作。她说:

“积极情绪有显而易见的巨大好处,但不应一味地追求积极情绪。积极情绪过多,会使人狂妄而浮夸;消极情绪过多,则使人悲观消沉。达到适度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配比,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幸福感。”

最佳的配比是积极情绪:消极情绪=3:1

也就是说,如果你遭遇了一件消极的事情,只要做三件让自己感觉积极的事情,身心状态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事情无所谓大小,它在我们内心掀起的惊涛骇浪有时候是无差别的,所以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感觉到很有压力的时候,可能吃点好吃的、跟自己喜欢的人抱一会儿、出去散会步就能够满血复活。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积极诱因是不一样的,比如对有些人而言,苦闷的时候,吃一颗糖就行了,但是有些人却得吃辣的。这种差别是天然存在的,然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清楚地知道能够让你产生积极情绪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去做。

- THE END -

· 作者:非也,二级心理咨询师,英语文学译者,自由撰稿人

·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别让焦虑,毁掉你的生活

人的心理,就像多米诺骨牌,当你出现了某种心理问题,就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果一个人总是拖延,明明可以马上做的事情,却偏要拖延到最后一刻;时间久了,这个人就会变成焦虑;而焦虑时间久了,就容易变得自卑敏感,压抑沉默;自卑压抑久了,就有可能导致抑郁症。

这届年轻人的拖延症和焦虑症,太普遍了,可如何改变这种焦虑和拖延,却是一条漫长的路。

-01你的拖延症,到几级了?

拖延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明明可以5分钟做完的事情,你非要拖延到几个小时之后再去做。

拖延症一级:

吃完饭收拾碗筷,刷碗,这些5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你却拖延到了1个小时之后。

拖延症二级:

你感到口渴,拿起杯子喝水,却发现杯子里面没有水了;拿起水壶倒水,发现水壶里也没有热水了。

于是,你回到沙发上躺着,尽管烧壶水最多十几分钟,你宁愿渴着,也不愿意再去烧水;最后,你终于忍不住了,才动身去烧水。

拖延症三级:

公司里上班,一周之前安排给你的任务,要求你在一周内完成并上交。

这些任务,对你来说最多一天就可以完成;但你却拖延到了最后一天,马上到上交的日期,你才动手去做。

一边忙碌,一边感叹:下次再也不拖延了。

拖延症四级:

卫生间里已经堆满了半个月需要洗的脏衣服,你只需要在每天下班后,把它们丢到洗衣机里面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晾晒衣服。

可你前一天晚上洗的衣服,到了第二天晚上下班,才想起来去收拾。

一个人的拖延症,大到工作,小到吃饭刷碗;很多人在生活中,都被自己的拖延症困惑着。

时间久了,这种自责、愧疚不安,就变成了焦虑。

哪怕你赶在最后一天完成了任务上交,但完成任务后,你并没有感到放松,而是深深的焦虑与自责。

你会想:万一不合格怎么办?万一没有做好怎么办?

先是拖延,随后是焦虑,一环扣一环。

长时间这种状态下去,会给你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归根结底,这些负面情绪,是你从一开始就能避免的。

5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却要拖延到几个小时后再去完成;明明洗衣服做家务是很快的事情,却拖延到家人责怪才愿意去做。

你的拖延症越厉害,你内心的焦虑感也会越重。

拖延症到最后,当你发现时间已经来不及你完成任务了,那你就会松懈;在松懈过后,就是放弃。

-02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你的焦虑,会毁掉你

有些人喜欢定目标。

每个月初,或者每一年的第一天,或者每一周的周一,都会给自己定下来几个小目标。

写在一张纸上,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划掉一个。

可最后的结果是:定下来的目标,只完成了一半,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完成;每次失败,每次还会定下新的目标。

定目标的时候踌躇满志,目标没有完成后,又出现了这种心理:算了吧,我还是放弃吧,我还是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废柴吧。

可是,一旦自己遭受了外界的刺激,看到了别人比自己努力,比自己优秀,读了一些鸡汤,又如同打鸡血一般,接着定目标,并且给自己一些完不成的惩罚。

如此循环多次,却发现自己依旧没有完成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决心。

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严重的焦虑。

焦虑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焦虑:

我好笨啊,什么都不会,同学都会的题目,我却不会,不行我得接着努力。

在学习了一个阶段后,发现自己还是不会,于是又陷入了焦虑与自责中。

一道题不会做,进而开始否定自己:我太笨了,我就是学不会,这些都不会,接下来还要怎么学?算了,我还是放弃吧。

工作焦虑:

上司交给你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就不会差。

可你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在心里想:要是我失败了,做得很差,该怎么办?是不是很丢人?会不会被扣工资?

还没有看到结果,你就已经在内心否定了自己;你重新给自己树立自信,最终自信还是输给了你的焦虑敏感。

感情焦虑:

单身的时候,你就在焦虑:身边的人都谈恋爱了,为什么我还是单身?肯定是我长得不好看,我身材不好,我没有钱,所以别人才不愿意跟我在一起。

谈恋爱的时候,你还是焦虑:他到底爱不爱我?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他对我的态度,是不是变了?他要跟我分手,我该怎么办?

生活焦虑:

邻居家二蛋又买了一套房子,亲戚家的孩子又买了辆车,同事升职加薪了......

再看你自己,生活依旧平淡普通,工作一成不变,薪水还是那么多;你的车已经开了好几年,房贷还没有还完。

看到别人的成绩,再对比你自己,你觉得自己生活实在是太难了。

你开始睡不着觉,开始失眠多梦,情绪变得暴躁,你十分焦虑。

一想到别人的成绩,你就控制不住自己因嫉妒而变得丑陋的样子。

你看,焦虑实在是太多了,焦虑总是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有些焦虑,是因为拖延症导致;有些焦虑,是因为太喜欢跟别人对比,对比之后发现自己还差得远呢;有些焦虑,是自己太害怕失败导致,还没有完成,就想到了会失败。

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了自己往后的人生,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未免也太差了。

因为一次失恋,就对爱情失去信心,你不会遇到真正对的人。

还没有开始呢,你就想到了失败,想到了结束,想到了不好的结果,那你无论做什么,都很难有好的结果。

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首先你要改变拖延症,改变自己焦虑的心态。

-03改变拖延症,缓解你的焦虑

这届年轻人的焦虑和拖延,已经蔓延到了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感情,工作,生活,甚至连穿衣打扮,玩游戏,这些事情也变得焦虑。

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却还是无法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明知道要早睡早起,却还是要熬夜晚睡。

改变你的焦虑,不仅要靠行动和决心,更需要心理暗示。

第一:能尽快完成的事情,就不要拖延。

吃完饭就收拾碗筷,去刷碗;洗完澡换下来的衣服,就随手放在洗衣机里洗干净;地面脏了就拖地,家里乱糟糟的就收拾卫生。

有工作任务了,就安排时间,写下计划,按部就班去完成。

别人请你帮忙做的事情,要记在心上,能尽快完成就尽快完成。

生活中随手的小事,你可以几分钟就完成了;工作中重要的任务,先完成再放松。

如果你一边忙碌,一边玩乐,哪一样都做不好;玩乐的时候,你焦虑还有工作没完成;工作的时候,你玩乐,结果你两种体验都很差。

所以,让自己先去做事情,跨出第一步,你才能越来越勇敢。

如果你觉得累,那就安排好时间;工作半小时,休息2分钟;工作1个小时,休息5分钟。

只要你愿意坚持一段时间,那么你的拖延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第二:不要总给自己消极的暗示,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呢,你就在心里面想好了坏的结果;那你为什么不能,想一想好结果呢?

你如何确定自己做不到?

还没开始,就认输了,最后你输了,也是见怪不怪。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力量。

举个例子:

你的爱人不自信,对自己的长相和身材都不自信;那么你每天赞美他,督促他,时间久了,他的自信心会由内而外散发。

心理暗示,有自我暗示,还有他人暗示。

你要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念头产生时,积极暗示自己:我一定可以,我肯定能做到,我能行,我也很优秀。

就像人在跑步的时候,经常会坚持不下去,但你不断暗示自己,多跑一圈,你总是能做到的。

第三:你就是你,不要总是跟外界比较。

对比,总结,是让你反思自己。

你要跟过去的自己对比,总结你做得不好的事情,找出失败的原因,在今后要尽量避免。

你要跟那些能让你找到自信的人比较,而不是跟那些遥遥领先于你的人比较;你要以努力一把就能追的上的人为榜样,而不是那些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比不上的人比较。

你就是你自己,你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都会有人欣赏指正;你可以跟别人比较,但不要让自己拧巴。

多一些行动力,你会变得积极;多一些总结和反思,你会变得细心且专注。

大多数人的焦虑,总结下来是这些: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行动力、拖延);

别人优秀,自己差劲(太喜欢比较);

还没开始,就想到了失败(自卑,自我否定)。

当你能找出自己焦虑的原因,自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今日话题:

你会经常感到“焦虑”吗?

(文章配图来源《绿皮书》,文字原创,侵权必究)

何谓间歇性踌躇满志 持续性混吃等死

间歇性踌躇满志 持续性混吃等死什么意思?

就是时常立志干番大事业,但没有坚持。持续的吃吃喝喝无奈消沉。说明生活目标性还不强,自律性弱。

某一天你朋友开始减肥,制定计划是每天早上坚持跑步3公里,以便让更多的人监督自己继续下去,你朋友在朋友圈打卡,哪天没打卡怎么怎么的那种。

最初的3天时间你朋友减了2斤,然后一直坚持着,在达到最后目标所希望的体重时候,我想你朋友的计划是一个成功的。

不负众望,你朋友按照计划达到了最终的目标,你看到后就一直问你朋友有什么秘诀,他说其实想想,减肥哪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管住嘴迈开腿”这6字真理,加上埋头就是坚持。

你决定以你朋友为榜样,也决心减肥,你说我们一起,以后早上跑步的时候让你朋友叫上你。

第一天早上你朋友叫你跑步,你在床上磨蹭了好久终于说服自己成功起床跑步。你想,这或许是个好的开始,也梦想着自己体重达到预期结果的美梦,第二天你朋友叫你的时候,你说有事,明天再跑,然后晚上你在朋友圈发了一桌丰盛的火锅,并烤串啤酒。撸串喝酒在饭桌上简直是绝配,你想起你朋友说的管住嘴,在看看这绝配食料,最终向美食低下了头,并且告诉自己,最后放纵一次。

再次喊你起床跑步的时候,由于前一天吃的太饱好晚才睡,现在你还没睡醒,电话过去,你直接梦呓着说:昨晚喝多了,今天起不来了,我不跑了,不减肥了,太难了。

人们都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最困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有没有恒心埋头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每个人刚刚开始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鸣金收兵,其实是患上了“间歇性努力症”

你鸣金收兵的无限矛盾循环?无非就是这三个原因

1. 低估事情的可行性

你听过许多道理,喝过很多鸡汤,却依然做不好每件事。在我看来就是你低估了事情的可行性,你只是听过许多道理,而不是真正懂了这些道理。没弄清楚行为和想要结果之间的关联性,也不清楚持续付出的真正作用,更不明白在既定情况下该如何坚持。

2. 过分高估自己的执行力

对每件事情认识不足,简单的立下目标,对目标没有做可行性的计划和实施,这是对自己能力过于自信,一旦在中间行性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只会抱怨外界的不公。我们现代人就是太浮躁了,没有时间沉淀自己,过多的把自己交付给外界因素,把命运交给锦鲤,把爱情交给缘分,把性格交给星座,把所有的一切失败都归功于时运不济。这不是浮躁,这是努力配不上梦想的典型表现。

3. 对于目标永远心怀敬畏,敬而远之。

我们现在太多人就是简单的立下目标,对目标没有做可行性的计划和实施,常常会走进这样的误区,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下一个很大的目标。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先定下来再说,至于能不能实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想一口吃成的胖子怎么可能一夜之间瘦下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世界哪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只是盯着大梦想,不知将阶段性结果作为执行驱动力,那肯定会陷入间歇性努力的怪圈。

了解了这个怪圈的魔力,我们还有很多朋友依然在这个怪圈里不能自拔,希望看到这个软文的朋友们,早日减肥成功,早日找到另一半,早日让自己的努力配上梦想。

脱离怪圈,我们只需要规避这三个原因,克服并去改变它,我们一定会得到不一样的人生。

更加祝愿看到本文的朋友们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心理学:“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是你吗?

自尊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幸福与否,也是ta成就价值的天花板...你的命运却由它书写,但或许,你却从未理解过它。

01 自尊:与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又到年初,很多人都信誓旦旦的立下flag,并打满鸡血的投入新生活,但很遗憾,这种状态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大多数人在年终时会发现,自己的flag年年立年年倒,几乎无一例外。这个现象,很多人会从“没毅力”、“不自律”这个角度去解读,但我认为,这是“自尊水平低”带来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不仅“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是低自尊,生活中那些常见的令人烦恼的场景,无一例外,都可以用“低自尊”来解释。比如

在意他人的评价,如果有人喜欢自己,会很高兴,如果不喜欢,则很气愤/害怕/难过....甚至别人的一个眼神或语气都会影响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时,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而采用迎合、沉默(但暗自腹诽)的态度处理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只过习惯的生活,追求稳定、安逸,拒绝挑战、改变觉得自己不够漂亮(帅),关注自己的缺点,但又无力改变,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不敢拒绝别人,但过后又感觉很委屈对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敢直接说“不”,大多数时候先习惯性答应,再无意识拖延,形成心理内耗沉迷追剧、游戏等“即时满足”类活动喜欢看书,甚至做读书笔记,但只输入,不输出遇到麻烦,首先想“这不是我的责任”,而不能放下恐惧,先解决问题远离权威或成功者,对此不屑,或者认为“跟我没半毛钱关系”经常处于“梦里想了千条路,醒来依然卖豆腐”的境地,有对现实的无力感经常感觉心灰意冷、孤独、迷茫、焦虑、抑郁

我以上列举了一些现象,但这只是低自尊表现的九牛一毛。而且值得说明的是,低自尊不仅表现为“缺少自信、迎合讨好”,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比如“点火就着”、“不容侵犯”同样也是低自尊的表现。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内在自尊水平的外在表现。

02 自尊的两大构成

是时候解释一下到底何为“自尊”?我想自尊的概念与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记得小时候班上有个女生,只要一挨批就哭,于是老师说“这孩子自尊心很强”,这种关于自尊的刻板印象,让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尊。

自尊由两部分组成:

一、自我效能感:面对生活挑战,能保持基本的自信二、自我尊重: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幸福

这两部分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职场、家庭关系等等。比如,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厌恶、防御、退行、拖延,这些现象可以笼统地归为“自我效能感”低。当然成人在职场中也会有类似的现象,那些终日混日子的人,其实本质上是自我效能感出现了问题。

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对自己的心智功能、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决策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自己与自我利益和需求相关的事实真相。它还包括自我信任、自力更生。

我比较喜欢“概念“,因为概念是最简洁、干货最多的文字,相比之下,”讲故事”更容易被人接受,但它的“干含量”很有限。回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其实如果用“自我胜任感”理解,会变得更简单。简单地说,就是“我能行”。或许你可以问问自己,在迎接挑战——比如进入到陌生的环境、学习新的技能、面临考试时,你的内心是焦虑和恐惧更多,还是信心满满,觉得挑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更多?

答案不同,自我效能感也不同。

而自我尊重,指的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自己的生存和幸福权利持有肯定的态度,能够自然而妥当地表达自我想法、愿望和需要,相信获得快乐和满足感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的权利。

这一点,很多人都欠缺,甚至是严重欠缺。举个例子吧

我的一个来访者,是一个高二女生,因抑郁休学。在咨询了一段时间后,她妈觉得她没什么改变,依然好吃懒做,于是不同意她继续咨询了。而女儿觉得咨询是对自己有效的,自己需要继续咨询。但是她觉得无法让妈妈同意和理解,她认为不肯给她时间,让她心灰意冷。在跟我的沟通中,她反复使用了”懒得跟她说,跟她说一句,她后面有无数句等着我“、“麻木了,其实也无所谓”、“不知道怎么跟她沟通”这样的语言。

从这个女孩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自己的“想法、愿望、需要”是无力表达的,换言之,她无法【对自己的生存和幸福权持肯定的态度】,这是自我尊重不足的表现。当然,在与妈妈的沟通中,她长期处于弱势,所以也有严重的习得性无助,在这种情况下,她在沟通和表达上的自我效能感就变得很低。

我们也可以从【自尊】这个角度来解释她的抑郁症:面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不能得到理解与支持,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的情况,所以她用“无所谓”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但这并不能真正化解内心的痛苦,于是“抑郁”便滋生了。顺便插播一句,抑郁症的其中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懒”,懒得动,懒得说,懒得做一切事。当然,这个懒是加引号的。这个抑郁的典型现象,是让很多人误会抑郁症的原因。

以上两者,是自尊定义中最根本的特征,代表了自尊的本质。总结一下,所谓自尊,就是一种坚信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并值得拥有幸福的性格倾向。

03 高自尊的具体体现

一个具有高自尊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给高自尊人群画个像,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但又求之不得的形象:

勇于追求意义非凡、目标高远的挑战和刺激有能力应对生活和事业中的种种挫折、麻烦,跌倒后很快振作起来,有精力开展新生活理想和抱负远大表达自我以及反应丰富内心的动力很强自尊水平越高,沟通和交流就会越公开、越诚实、越得当,表达想法时清晰明了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吸引更多高自尊水平的人能以尊重、仁慈、善意、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人,不会视他人为威胁,不会轻易使用恶意、敌对的语言来解释人际关系,也不会无端预想他人的拒绝、羞辱、背叛

04 自尊的六大支柱

在《自尊的六项支柱》中,“自尊心理学”的开山鼻祖纳撒尼尔•布兰登详尽阐述了自尊的六项基本支柱。它们分别是:

有意识的生活实践自我接纳的实践自我负责的实践自我肯定的实践有目的地生活的实践个人诚信的实践

篇幅有限,我们无法将这六部分内容一一详尽呈现。在这里,我会着重说几个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要点。

①实践(行为)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所有这六项支柱,最后都落实于“实践”二字上,所谓实践,也就是行为。可以说,只有有目的,有效能的行为,才是最终实现一切目标的载体,没有行为,就没有一切。作为一个资深“眼高手低,行动力差”的人,我深受行动力缺乏的困扰多年。直到近些年系统的学习心理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之后,才在“行动力”这个问题上产生了突破性改变。所以,我对【行动】二字感触颇深。举个例子吧:

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开始“健身”,这件事上,我之前全部的经验都是负数,可以用“习得性无助”来形容——从小身体虚弱,喜静不爱动,在和伙伴玩耍时,因水平差而经常被别人嫌弃;中考体育不及格,成绩尚不如班上一名身患残疾的同学;军训时军体拳学不会,在汇报表演前夕,被当众从队伍中叫出,在全年级面前现场学习;长跑测试一直不及格,800米始终跑不下来;工作后办的所有健身卡、舞蹈课、羽毛球课、网球课均半途而废,无一例外......

带着这么多悲惨过往的历史,我又艰难地开启了健身之旅。有两个佐证来证明我当下的自尊水平。第一是前几天我妈说:你以前做任何事都坚持不了,锻炼这件事更是如此,但是现在你坚持得如此之好,足可见你的变化之大。这是来自他人的反馈。第二是我自己的体会。我的健身教练有一次看我做动作做得很不咋地之后,随口说了一句:不得不说,你的运动能力真的是很有限。如果是以前的我,会马上附和,因为我的确很认可他说的话,我可能会说:对啊,我体育方面就是不行。而在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反驳了他的说法,我说:虽然我现在不行,但是这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加上时间变量改变啊。当我说完这句话,我的教练竖起大拇指,说:我就喜欢你的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践行了自尊的六项支柱当中的各种“实践”,比如【自我接纳的实践】——我承认自己在运动方面的确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并不以为耻,而只把它当做一个客观事实,每当我有对自己的评判时,都会重新回到现实状况,完成对自我的接纳。再比如【自我肯定的实践】——我对自己的任何微小改变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比如“走出家门就是胜利”,“虽然今天没有去上课,但我选择了散步,也是很不错的”等等。再比如【有意识的生活实践】——我清晰了自己做的选择(健身)是基于自己真实的需要,不是为了外界的夸赞,并有意识的将其置入自己生活的范围,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等等

我关于健身这件事的实践,就是一场现实版的【心理状态在生活当中的实践】,这个坚持并卓有成效的过程,既体现了当下的自尊水平,同时也对我的自尊水平发挥了正向的影响作用,这两者互相影响。

改变认知是第一步,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去做与之匹配的最大程度的行动,更是提升自尊水平的基石。一切都要落实到行动上。

②选择

在《自尊的六项支柱》中,有一个词贯穿始终,这就是【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是六项基石中的第一项【有意识的生活实践】。我经常引用荣格的一句话:“潜意识正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荣格这句话所说的潜意识操控,其实指的就是“无意识生活”,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有意识选择”。

再拿刚才那个高二女生为例。她跟我说了很多话,其实都是在表达一个意思:我妈不理解我,她做错了。我对此无能为力。后来我告诉她:如果你选择“无能为力”,那也是一种选择。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比如你选择了“无能为力”,那你就要接受“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做咨询”的结果,也要接受“因为自己的心愿没有达成,而产生的失望等负面情绪”。当然,除了“无能为力”,你还有其他选择。

在我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中,真正意识到“我才是自我负责的主体”这件事,对我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基石。它让我彻底从无意识的“受害者”思维中走出来,成为【自我】真正的主宰。

仍以这个女生为例,如果她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弱者】或者【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的角色,她就会抱怨、抑郁、苦闷,但是如果她能将自己视为生命的主人,并愿意为自己的意愿想办法,做努力,那么她就会【主动选择】放弃受害者的身份,和妈妈做真诚的沟通,并说服妈妈让自己继续咨询。即使到最后这个目标还未实现,只要她想自我成长,她仍然有很多选择,比如自助式学习等等。

这就是【主动选择】的意义。

如果你对这一点有觉察,你会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其实都是看似做出了主动选择,实则是随波逐流或无可奈何。可以预见,这样的生活毫无疑问是苦闷麻木的。

③训练

很多人都听说过“刻意练习”这个词。事实上,不管是心理治疗还是自我改变,刻意练习都是改变自我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懂”,只是皮毛的知道,想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探索,来回思考。

在《自尊的六项支柱》中,布兰登给出了大量的填字练习。这些练习是他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卓有成效的方法。比如:

自我负责对我来说意味着▁▁▁▁▁▁一想到要为自我存在负责,我就▁▁▁▁▁▁如果我为自我存在负责,那就意味着▁▁▁▁▁▁当我逃避为自我存在负责时,▁▁▁▁▁▁如果我为如何理解母亲所说的话负责,▁▁▁▁▁▁如果我为接纳或拒绝某些观点负责,▁▁▁▁▁▁

..........

这些练习,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把【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让我们从模糊的知道,变成深入的思考,和自主的选择。很多人之所以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的道理,但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他们满足于【知道】,而不愿意【思考】。

思考力,本质上是可以通过练习提升的。而我们的刻意练习,可以帮助自己成长的速度更快,使人生变得更高效。而不是像一头驴一样,一辈子围着一个磨盘来回推。

【写在最后】

【自尊】是一个每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它关系着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看待世界,面对挫折和挑战时,有什么样的态度,总的来说,它反应的是人格层面的内容。

就我的观察而言,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着急上火,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想尽了办法,自己不看电视,陪着孩子写作业,花很多钱为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等等。但是费劲很多,成效甚微。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没有被激发,孩子在学习上没有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而家长,其实也是用这种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我很欣赏的华大基因CEO尹烨曾说过一句话:真正的愚蠢,是可以忍受几十年不快乐的人生,却不愿意花一年时间去学习,让自己改变。这句话挺毒的,但是一针见血。

家长们的无效努力,其实也是低自尊的表现。他们习惯使用自己熟悉的、已知的模式,而逃避“成长和改变惯性“的痛苦,用”给孩子花了很多钱“来自我解脱,逃避真实的”自己其实不愿意改变和成长”的事实。

【真相】远比【自我粉饰】,要扎心的多。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高自尊,享受高自尊水平带来的福利,但真正想要实现高自尊,需要我们做出主动的选择。

♥♥♥♥♥♥♥♥♥♥♥♥♥♥♥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动力学取向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的签约作者,同时也是一名致力于心理学知识传播的终生成长者。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欢迎点赞,评论,打赏,各种互动。

如果你有什么心理困惑,欢迎在后台私信我。

我为自己写作,希望遇到产生共鸣的“同路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