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入宅吉日

孔祥(孔祥熙简介资料)

时间:2023-10-05 02:38:12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孔祥熙死后,后代子女如今何在?孙子入美国籍,管理家族巨额资产

孔祥熙,字庸之,号子渊,1880年9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注重儒家文化培养的商人家庭。此外孔祥熙家族又是孔子直属族系,孔祥熙则是孔子的第75代世孙,同时也是时期当地著名的银行家及富商。提起孔子世孙,还有一番特别的记载。

孔祥熙的祖籍是山东曲阜,他的先祖孔宏文自明代时期分配到山西太谷做官,自此定居在山西。一次孔祥熙路过山东济南,认识了一位同姓宗族人孔祥勉,并了解到自身可能与孔府血缘有关,便请求帮忙查询族谱,最终得知自己是孔子第七十四代子孙,并常以此身份示众。

孔祥熙四岁时由母亲作为启蒙老师,不幸的是在他六岁时其母亲离世。此后便跟随他的父亲读书,国学基础很是扎实。小时候的孔祥熙体弱多病,在九岁时他患了一场大病,久治未果,任凭中医如何治疗都没有任何效果。几经辗转,机缘巧合下经由一个西医传教士治好了他的病。

这场大病改变了孔祥熙的认知,对他日后的学习道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长大后直接就读于教创办的华美公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考入了美国教公理开设的潞河书院,因对年幼时治愈他身体的传教士心存感激,便在读书期间接受洗礼成为教徒。

论起家族影响力,孔祥熙家族势力仅次于蒋先生的家族,无论是富有程度还是权势官威都令人惊羡。在中日战争爆发最为激烈的时刻,在当时局势状况,孔祥熙凭借自身的才学同时担任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院长、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的总裁,成为财政大权和四大国有银行的掌权人。

孔祥熙很有经济头脑,无论是前期银行掌权还是后期炒房卖房,都为他丰厚的家族财产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后来随着解放战争的持续胜利,蒋先生节节败退居于台湾,孔祥熙也带着家族始终追随。只是好景不长,孔祥熙去世后,他的子孙后始散落于世界各地。据了解证实,现今的孔祥熙家族后代只剩下一个子孙了。

孔祥熙的两任妻子

1908年,18岁的孔祥熙入学潞河书院后,结识了同校且同为山西老乡的韩玉梅。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二人互生情愫,最终结为夫妻。韩玉梅是无父无母的孤女,然而自信独立,仪态大方。也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深深吸引着孔祥熙。二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相敬如宾。然而不幸的是,韩玉梅在与他结婚后的第3年就因病逝世了,遗憾的是二人并没有生养孩子。

孔祥熙妻子的离世对他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此孤独落寞了好久。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宋氏三姐妹的大姐宋霭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1904年5月,宋霭龄前往美国乔治亚洲卫斯理安女子学院留学,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女性。

此外她在大学期间获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是一个精明优雅的知识女性。大学毕业典礼结束后,宋霭龄通过父亲推荐担任了的秘书;后来因为与发生一些情感纠葛,其父安排她与孔祥熙相识,在父亲的极力撮合下,在1914年9月,二人在日本横滨结婚携手度过一生。

与宋霭龄的二子二女长子孔令侃

孔令侃在大学毕业后任职政府部门担任财务部特务秘书。后期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并与一个二婚女子结婚。孔令侃的野心很大,任职期间多次转移资金,后来全家移居去了美国。孔令侃对他的姨母宋美龄也很是照顾,在美期间,安顿宋美龄在他的公寓居住。1992年,他逝世于纽约,享年73岁,无子嗣。

次子孔令杰

孔令杰曾留学于英国,后担任外交官为国民政府效力。时隔几年,孔令杰放弃官职,开始下海经商,以石油作为专营。他与著名好莱坞影星狄波娜结婚,膝下有一个儿子,取名为孔德基。然而1980年与妻子婚姻出现问题,于1980年离婚,分给妻子千万家产。1997年孔令杰因病去世于美国,享年77岁。

长女孔令仪

长女孔令仪是最受孔祥熙宠爱的女儿,而孔令仪也是最崇拜父亲的孩子。从小养尊处优的孔令仪,一切吃穿用品都是国外进口,享受的也是最好的教育。她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感情不太顺遂,第二任丈夫是黄雄胜,婚后幸福美满,一直生活在美国。孔令仪在生活里与人相处亲切随和,从不涉及政治。在她晚年生活里,掌管着家族里的重要事务,对她的姨妈宋美龄照顾的很周到。因为她的性格柔和,与世无争,生活安逸,所以她的晚年很是幸福安详,2008年5月在美国的寓所去世,享年93岁,膝下无子嗣。

孔令仪

次女孔令伟

次女孔令伟从事于酒店管理行业,在一家饭店做部门经理。她不像姐姐那样装扮淑女风格,梳着精干的短发,装束较为偏向男性化。她为人精明 做事果断干练,但性格有些许怪异,终身未嫁,长年独身一人,没有任何子嗣。1994年因患癌症于台北去世,享年75岁。

孙子孔德基

孔德基于1964年出生于美国,是孔令杰唯一的儿子,也是孔祥熙和宋霭龄唯一的孙子。故而四大家族里的孔氏财产全部交由给他继承。孔德基加入的是美国籍,并且积极学习进修,将孔氏家族财产管理的井井有条。晚年的宋美龄一直待他如自己的亲孙子,孔德基也十分尊敬宋美龄,照顾安置直至她20004年去世。孔德基膝下有三个孩子,但均无太大成就,近况不详。

文/史海观复

1967年,87岁的孔祥熙重病,他酸楚地哭道:孔家的香火,要断了吗

1967年,87岁高寿的孔祥熙住在医院重病监测室,陪在他身旁的只有宋蔼龄,他酸楚地哭道:“孔家的香火要断了吗?”

孔祥熙,曾经也是时期的风云人物。

孔祥熙

他曾是一个热血青年,忠诚追随者,刺杀过慈禧,初心是实业救国。

他为何会落拓到,子女稀薄,寂寥离世的下场呢?

01

孔祥熙1880年出生在山西太谷县的孔家,他的父亲孔繁慈是乡绅,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为人谦和。孔祥熙属于祥字辈,所以父母给他取名孔祥熙,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孔子的第75代裔孙。

孔祥熙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他6岁的时候,母亲就病死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好在孔繁慈是一个重情的人,自从妻子去世后,他一直郁郁寡欢,亲戚朋友为了帮他走出丧妻之痛,忙着给他介绍续弦,他都一口回绝。甚至为了防止亲朋的叨扰,直接带着儿子搬出了太谷孔家,住进了人生地不熟的南张村。就连孔家的家业他也甩手不管了。

太谷孔家

搬到南张村的孔繁慈效仿老祖宗孔子开设了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起初,他招收了八九个孩子,后来发展成三四十名学生。孔祥熙也在父亲的私塾里就读。一般当老师的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就格外苛刻。孔祥熙学得好,也没有奖励;学不好,父亲 就戒尺伺候。

孔繁慈是性情中人,私塾办了三四年,不缺学费,也不缺生源,孔繁慈自己就想教了,也就不办了。就这样,孔繁慈再次带着孔祥熙回到了太谷老家。

这年,正值19世纪80年代,很多外国传教士来中国卖力的传教,太谷这样的小县城也洋教堂、洋学校和洋医院林立。孔祥熙因生了一场大病,住进了洋医院,后来病愈后,就对洋医院产生了好感,隔三差五地找洋人玩,还提出要到洋学校念书。

这件事在孔家是一石掀起千层浪,孔繁慈还没说同意,孔家族人就找上门,纷纷劝孔祥熙不要进洋学堂。但是孔繁慈自打妻子去世后,就对儿子非常愧疚,因此百般疼爱。儿子要上,他也是极力支持。再加上儿子的病被洋医生治好后,他更是信任洋人了。最后任凭族人磨破嘴皮子,这两父子也没被劝住。

两父子齐心协力,硬是把族人逼妥协了,后来双方约定:孔祥熙入洋学堂可以,但不能入洋教会。就这样,孔祥熙才艰难地进入了洋学堂。

孔祥熙从洋学堂毕业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了潞河学院,这所学校也是一所教会学校,后来改称华北协和大学。1920年,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并入其中,成为著名学府——燕京大学。尽管此次,孔祥熙的读书行为又受到族人的反对,但孔祥熙父子仍然以合力断金的架势,再一次逼退了族人。就这样,孔祥熙再一次进入了潞河学院。

在潞河学院上学时,孔祥熙第一次听说了,以级在南洋创立的兴中会。当他得知这个兴中会是反清救国的组织,他便热血沸腾地想加入。但是兴中会有一个规定,可以组织兴中会的分会,满15人便可以成立分会。孔祥熙凭借在学校的影响力,很快拉了十几个同学开了个小会,就成立了“兴中会通州分会”。

此时的孔祥熙书生意气,持有一颗救国的初心。

02

这个时期,孔祥熙还干过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谋刺慈禧。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接二连三的屈辱条约的签订,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很多爱国青年义愤填膺,纷纷将矛头指向慈禧,包括孔祥熙。

他和好友李进芳一致认为:慈禧不除,中国永无宁日。

于是两个热血青年商量好,准备偷偷进入紫禁城,找到慈禧的住处,将她炸死。

孔祥熙为此还在自家的票铺要了几百两银子,和李进芳两人进入紫禁城,准备找一个老实太监,送上几两银子,将对方拉入自己的阵营,里应外合杀了慈禧。

不过,两人在紫禁城外闲转了几天,也没有碰到一个太监的影子。因为两人偷偷跑出去,没有向学校请假,最后被老师逮回了学校。这场轰轰烈烈地刺杀慈禧的行动就这样草草夭折了。

同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目标不是奔着推翻清廷,而是杀光洋人。孔祥熙所在的潞河学校也受到冲击,学校里的洋老师跑得跑,逃得逃,孔祥熙也奔回了太谷老家。

但是孔祥熙并没有安安稳稳地在太谷老家待着,而是问父亲要了些盘缠,买通看守洋人的乡民,帮助9名洋教师逃走。因此,孔祥熙上了义和团的黑名单,孔家为了救孔祥熙没有少花钱打点。

躲过义和团的追捕后,潞河学院复课,孔祥熙再次回到了学校,因救老师有功,一度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此时的孔祥熙热血贲张,也会为了自己坚持的事情肝脑涂地。

孔祥熙从潞河学校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被保送到美国继续深造。李鸿章还特别给他批了一笔助学经费。

因此,孔祥熙的留学经费是非常充足的,第一有潞河学院提供的费用;第二有李鸿章的助学经费;第三有自己家庭的支持。

李鸿章还给孔祥熙一个“全权议和大臣随员”的称号,就连他的护照,也都有“议和大臣的头衔”。

这时的孔祥熙可谓是年轻有为,二十多岁,穿着西装,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俨然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样。

声名鹊起的他进入欧柏林大学,一点也不浮躁,他学习很勤勉,唯恐落后被人看不起。因为早年有英语基础,所以英语学习不成问题。可理化的学习,他就有些吃力了,为此他放弃了一切课外活动,专功理化。

孔祥熙在欧柏林大学学习的四年里,前两年学习理化,后两年却攻读的是社会科学。他的初心是学习实业,想通过建设实业的方式来救国,使国家富强。

孔祥熙和宋霭龄

4年毕业后,孔祥熙并不满足于此,他又考入了耶鲁大学研究院,攻读矿物专业。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理化硕士学位。

学成回国后,孔祥熙直奔太谷老家,在太谷创办了铭贤学堂,孔祥熙任校长兼校董事长。他还将自己的父亲请到了学校担任中文老师,自己有时候也兼任体育和史地老师,还自编了一套体操,有点像军操,就连太谷商会会长都请他帮助给商会训练并指挥一支武装力量。

孔祥熙在太谷混得比太谷的县长还威风。伴随他的标签是:年轻有为,后生可畏。

03

1911年,正式进入“中华”。很多清廷的大小官员都已经逃走了,可是从太原逃窜来了一伙清兵,却直奔太谷而来。

他们知道太谷有票号,有富户,准备来捞一笔就散伙,回老家踏实过日子。

面对这样的局面,孔祥熙调集了商团的武装力量和青年学生,拼凑成一支武装部队,对四个城门进行把守。但是孔祥熙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这些武装没有任何抵抗力,如果硬碰硬,死相一定很难看。他也知道那些人过来是求财,就直接花钱消灾,给了对方3000元,使太谷免去了一场争斗。

这件事后,孔祥熙汲取经验教训,开始宣传在太谷建立地方武装的重要性,于是他拉着太谷的乡绅们,在太谷建立了自卫武装力量。大大小小有一千多号人,还有4门大炮和一些基础武器。他自己担任头儿,还给队伍配备了军服和徽章。

受孔祥熙的影响,山西的徐沟、交城、平遥等县都建立了自己的武装自卫队,并请孔祥熙担任老总。

次年,恰好来太原视察,孔祥熙听说后非常兴奋,还特意赶到太原去迎接,这是孔祥熙与的第二次会面,两人谈得情投意合,自这次后两人建立了亲密的联系。

而亲上加亲的是,后来孔祥熙娶了宋蔼龄,而娶了宋蔼龄的妹妹宋庆龄,孔祥熙和成了连襟。

既然是自己人,还将完稿的《建国大纲》拿给孔祥熙看,并让孔祥熙去联系一些大军阀。

因为孔祥熙办教育,办实业,声名在外。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派专使请他到奉天担任参议,还送了狐裘和人参等名贵物品。山西军阀阎锡也前来邀请,孔祥熙在征得的同意下,在阎锡山处混了个参议。后来还与吴佩孚成了朋友。

后来在领导联奉反直的斗争中,孔祥熙受的秘密指派,进入东北,与张作霖父子接触,加强南方与奉系的合作关系。从此,孔祥熙也跻身到了政界。那些年孔祥熙混得风声水起,初心未变。

可是自从去世后,孔祥熙就被冷落了,他就是担任一些虚职。直到接班后,孔祥熙就投靠了。很认可孔祥熙,还给他赏了广东财政部长的位子。在的一步步提携下,孔祥熙一路升迁,从此也走上了一路的道路。

在欲望和初心的十字路口,孔祥熙选择了前者。

孔祥熙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在说服宋美龄嫁给后,他与又成为了连襟。从此孔祥熙步步高升,都是有油水的职位,最后还帮谈军火贸易,接任了中央银行的总裁。

在帮助搞军费的过程中,孔祥熙也捞到了不少油水,从中尝到甜头的孔祥熙彻底被腐蚀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开始大发国难财。

他任中央银行总裁12年之久,几乎是垄断了全国的金融大权。一边忙着给搞钱,一边忙着自己捞钱。

孔祥熙敛财的手段有六招:

第一招:利用财政部的税收机关,把一些有油水的职位分给他的亲信。让这些亲信在他的保护下捞到钱,然后再分给他大半。

第二招:从军火交易中赚取大量佣金。通过购买军火,获得巨额佣金。

第三招:从事外汇投机生意。抗战初期 ,宋蔼龄就在套取外汇中赚了800万英镑。

第四招;猖獗走私。这是他惯用的发家手段,他将市场上的稀缺货物,价格翻倍售出。

第五招:利用公债,大搞投机倒把。发行公债套现。

第六招:滥发纸币,从中获利。当时因为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极必反,最后因为美金公债而翻船,连都护不了他,最终不得不引咎辞职。

晚年的孔祥熙流亡异国他乡,虽然不缺吃穿用度,生活富裕,家产过亿,但是几个子女个个不省心。大女儿孔令仪下嫁穷小子,一生未留下子嗣。大儿子孔令侃娶了比他大十几岁的风尘女子,未留下子嗣。小女儿孔令伟更是不喜欢异性,喜欢上了同性。

孔祥熙众多子女,却子嗣稀薄,他无不酸楚哭道:“孔家的香火,要断了吗?”后来,还是孔令杰才生下一个独苗孔德基。

孔祥熙,曾经也是一个想要实业救国的热血青年,可是后来却沉浸在权力和财富的欲望中无法自拔,成为了一个贪婪的敛财者。

晚年的他流亡海外,虽然吃着山珍海味,却到死也没有吃到他最喜欢的山西大饼和山西面。他留下亿万资产,两手空空地离开了人世。敛了那么多财,却没有过上想过的生活,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程冠军:大哉孔子,楷风绵长——追忆孔子75世嫡长孙孔祥楷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6日电 今年9月28日,孔子75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在衢州逝世,享年84岁。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程冠军感慨“好风如诗,明月有礼,昊天有德”,并撰文追忆与孔祥楷先生的珍贵交集故事。中国青年网今日刊出,与网友分享。

大哉孔子,楷风绵长——追忆孔子75世嫡长孙孔祥楷

程冠军

2021年9月28日是孔子2572周年诞辰。第二天,我收到浙江衢州的企业家吴锡山先生发来的信息:孔祥楷先生于2021年9月28日21时在衢州逝世,享年84岁。孔祥楷是谁?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75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生前担任过衢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因此衢州市官方的讣告称其为孔祥楷同志。当然,孔祥楷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孔祥楷先生逝世的时间正是孔子诞辰日,这也许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巧合,也许这正是孔祥楷先生生前之所愿。

孔祥楷在祭孔大典上宣读祭文

我与孔祥楷先生源于衢州的一所名校——衢州二中,这所中学就像国之北大、清华一样,在衢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皆向往之。在全国各地的衢州著名乡贤,大多是衢州二中毕业。我的好友衢州企业家吴锡山、石志清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2013年10月,适逢衢州二中60周年校庆,吴锡山先生代表衢州二中校友会向母校捐赠了一块天然的大型奇石,想请衢州二中著名校友——孔子75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为石头题字,石志清先生电话委托我为这块石头写一句话。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提出在石上镌刻“何天之衢,始于二中”8个字。当吴锡山先生将这8个字转告孔祥楷先生之后,孔祥楷先生第一句话是:“何天之衢,不是《论语》里的,我本想用《论语》里的句子,但这个词用在这里好!”他随后提出:“如果程冠军能来衢州,可以见面一叙。”写字的时候,孔祥楷先生建议把“始于二中”改为“始于母校”更为妥帖,于是就有了今天立于衢州二中校园内的镌刻着孔祥楷先生亲笔题写的“何天之衢,始于母校”的奇石。

衢州二中校园内孔祥楷题写的“何天之衢,始于母校”

因为以上的缘故,我这个既不是衢州人也不是衢州二中学子的局外人应邀参加了衢州二中60周年校庆。2013年10月25日,也就是校庆的前一天晚上,吴锡山先生安排我与孔祥楷先生共进晚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孔子的嫡传后人。孔祥楷先生不愧为孔子血脉的传承者,他身材魁梧,器宇轩昂,面如古铜,声若洪钟,这与史书描述的孔子颇为神似。穿过2500多年的历史云烟,今天我们已无法清晰地知道孔子的真实容貌,但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角度来考量,我们可以想见,孔子的容光里一定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在这位孔子75世嫡长孙的身上,我看到了孔子的精气神。

孔祥楷先生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古风却不古板,讲话从不拖泥带水。刚一见面,他就问我:“没想到你这么年轻!读过《论语》吗?”我诚惶诚恐地回答:“读过几遍,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然后,他又问我为什么会想到用《易经》中“何天之衢”这个词,我就把“何天之衢”与衢州之“衢”是一种天然的巧合,以及许多栋梁之才从衢州二中走向全国,为国奉献,恰恰应了“何天之衢”的深刻含义这番思虑向老先生作了解释,孔祥楷先生听了频频点头。接下来,他又考我关于孔子思想,幸运的是他问我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对此早有关注,于是我就从儒家的大同、小康,结合马克思提出的主义理想目标谈了我思考。老先生听了十分高兴地说:“没想到,你这个年轻人很了解孔子思想!”并当场表示校庆结束后要专门请我吃饭。遗憾的是,我已经定好了回京的机票,就婉言谢绝,老先生听了马上流露出十分惋惜的神色。看到这情形,我就与老先生相约:“过一段时间一定再来拜访您!”

晚饭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走出餐厅,吴锡山先生兴奋地对我耳语:“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听了一怔,吴锡山先生解释说,此前,孔祥楷先生出于对《论语》的热爱,一直坚持送给母校的石头上必须刻《论语》里的字句,否则他不愿写。因此,他一直担心我与孔祥楷先生见面会因为“何天之衢”而话不投机,没想到我们俩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半年之后,我如约来到南孔,孔祥楷先生请我在南孔的大堂里茶叙,我当面向老先生请教了许多问题,受益良多。这次茶叙,我被这位孔子传人深深打动,谈起《论语》,老先生如数家珍、头头是道,爱得十分深沉,但观点却一点也不迂腐,他特别看重孔子的大同思想,这个观点恰恰赋予了孔子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特别有利于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孔祥楷,1938年1月出生,孔子75世嫡长孙。1945年10月1日,年仅7岁的孔祥楷被旧国民政府册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祥楷也因此成为最后一任袭封的孔氏南宗奉祀官。

“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这是《礼记·儒行》中的一句话。“楷”者,法式、典范、模范。一个“楷”字,赋予了孔祥楷这位“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特殊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孔祥楷考取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工系工民建专业学习。1961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孔祥楷参加工作,历任河北省寿王坟铜矿技术员,河北金厂峪金矿技术员、工程师、副矿长、矿长,沈阳黄金学院副院长,衢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委部部长,1995年4月任衢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1999年1月任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

孔子主张的是入世,孔祥楷一生践行孔子思想,真正做到了“修齐治平”。新中国成立之后,孔祥楷先是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他从技术员到企业家,从学院院长到政府官员,最终又回归孔庙,教化社会,导正民心,用一生的学习和实践践行了孔子的入世思想。在时代大潮中,这位孔子的嫡长孙于1983年2月加入了中国,成为一名党员,这也恰恰印证了孔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殊途同归!

孔祥楷为孔氏族人讲解儒家文化

2000年4月,孔祥楷同志不再担任衢州市政协副主席职务,专任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之后他牵头复建了孔氏南宗家庙的家祠、孔府和花园。2004年,他主持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孔氏南宗祭孔大典,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当代人祭孔”的理念深入人心。20多年来,他不顾年迈和病痛,常年不断地到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宣传、宣讲南孔文化、儒家文化,并精心创作了话剧《大宗南渡》和一系列交响音乐作品。在他的倡议下,衢州中小学生《论语》学习比赛、大学生《论语》大赛先后创立,并走向周边省市。他还积极推动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合作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亲自为留学生上课,南孔研学游已然成为孔子学院国际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南孔圣地·衢州有礼”也成为衢州市的城市品牌。

孔祥楷(左一)向国际友人赠送孔子像

晚年的孔祥楷十分重视孔子思想的传承、弘扬和创新,他研究和发扬儒学,奔走恢复祭孔,主张以“今礼祭孔”,将孔子请下神坛,还孔子以人的本来面目。回顾自己的一生,孔祥楷说:“这些年间,我的角色变了很多次,但在我心中,‘不逾矩’‘做仁人’的儒家思想没有变过。”对于如何弘扬儒学,他说:“我是孔子的后代,这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责任。我不会是最后的‘奉祀官’,文化传承肯定会继续下去。我现在还不能退休,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如今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儒学一改往日白发苍苍的既定形象,被更多的年轻群体所接受。”

南宗孔庙大成殿

关于衢州孔氏南宗家庙,《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记载,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赵构在扬州祭天,孔子第48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奉诏陪祭。此后,金兵大举南侵,淮扬危急,高宗君臣仓皇南渡。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高宗驻跸临安(杭州),因孔端友率近支族人扈跸南渡有功,下令赐孔氏定居衢州,并在那里兴建家庙,供奉孔子夫妇楷木像,一切礼仪和曲阜一样,孔氏南宗就此形成,孔端友也就成为了孔子南宗家庙的开创者。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令南宗孔子第53世嫡长孙孔洙从衢州北迁,载爵去曲阜奉祀。接诏后孔洙进京见驾,向元世祖面陈他的两难心境:衢州已有5代坟墓,若遵皇上诏令北迁,实不忍离弃先祖的坟墓;若不离弃先祖庙墓,又将有违圣意。孔洙表示,愿将自己的衍圣公爵位让给他在曲阜的族弟世袭。元世祖被孔洙的精神所感动,称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随封孔洙为“国子祭酒”。明正德元年(1506年)又册封孔子南宗59世嫡长孙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至此,执掌南北孔庙的孔子子孙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袭封号,北宗为“衍圣公”,南宗为“翰林院五经博士”。

24年(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废除一切封建爵位,改授南北两宗孔子继承人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当时北宗的最后一位袭封衍圣公——孔子77世嫡长孙孔德成也由“衍圣公”改称为“奉祀官”,南宗奉祀官为孔子74世嫡长孙孔繁豪。

自公元1129年孔子南宗家庙在衢州建立,至今已经有892年的历史。八百多年来,孔氏南宗以衢州为中心广播儒学,使儒学在吴越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南宋时期,南宗孔氏有六代袭封为衍圣公,衢州也成了当时儒学的活动中心,元朝建立之后,孔氏南宗再度中兴,南孔后裔有22人出任学官。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到处推广自己的仁爱思想,却四处碰壁。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学说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渡江南下,播撒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并远播海外。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孔子北宗,黄河文明会是什么景象?如果没有孔子南宗,长江文明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如果没有孔子,中华文明又会是什么景象?世界文明又将走向何方?

孔子如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著名学者刘汉俊先生的散文——《尼山的月光》,每一次读罢都让人荡气回肠。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夜空的是什么?不就是尼山的月光吗!尼山的月光照耀着北宗孔庙,也照耀着中华母亲河——滔滔黄河。有了南宗孔庙之后,尼山的月光也照耀着南宗孔庙,照耀着钱塘江的源头——悠悠衢江,钱塘江与中华文明的另一条母亲河长江共同汇聚大海,在大海一同相会的还有黄河。黄河,长江,钱塘,衢江……无论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还是其中的任何一条小小支流,都闪耀着尼山月光的浩然之气和智慧之光。尼山的月光之所以明亮,是因为有孔子。至此,请允许我改写南宋诗人杜耒的诗句——“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孔子便不同”。

2008年,最后一位衍圣公孔德成走了。如今,最后一位奉祀官孔祥楷也走了。但当今时代,孔子的精神和儒学事业仍在发扬光大、薪火相传。2000年9月28日,孔子第76世嫡长孙孔令立在纪念孔子诞辰2571年祭祀典礼上首次担任主祭人。典礼这天,当祭祀进入尾声,主祭人孔令立与全体人员在大成殿前合唱《大同颂》的时候,坐在大成门内一直在默默注视着典礼议程的一位白发老者古铜色的面庞上渐渐透出满意的微笑,这位白发老者正是孔祥楷。

孔祥楷先生与台湾大学生参观团在一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漫漫长夜有一种光,这就是月光;悠悠岁月有一种光,这就是孔子之光;迢迢征途有一种力量,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力量。月亮之光照亮茫茫夜空,孔子之光照亮历史的天空,儒家思想穿越江河、穿越疆域、穿越时空。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我想:我们如不能为尧舜,也要学做楷模。

好风如诗,明月有礼,昊天有德。

大哉孔子,楷风绵长。

本文图片来源: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

来源:中国青年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