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川西甘孜州,年初,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大批的“流客”从家乡去往外地务工。
今天是元宵节,阿依努要为丈夫明天去外地准备最后一餐团圆饭,或者可以说是为丈夫远行,为了让他安心工作而制作的饭。这更是为了让一个顶梁柱放下不舍,勇敢地去闯荡。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个家庭的未来。
在甘孜,元宵节又称“酥油花灯节”,虽甘孜州以藏民居多,但过的节日几乎与川渝地区一致。阿依努今天要在丈夫把牛群赶回来之前,把庆祝元宵节的美食制作好。
“咚!咚!咚!”棒槌冲击糯米的声音起伏在山谷。阿依努是个勤劳的家庭主妇,正在制作的美食在这里叫元宵,一种用糯米混合酥油、包上牛肉或者羊里脊、经滚汤一煮就可以端上桌的美味。在甘孜,几乎家家都偏爱这道美食。
阿依努用棒槌舂掉糯米的谷壳,随后将脱壳的糯米舀出,放在石碾上反复碾压,直至成粉末状。糯米成粉后,阿依努端来前天制作好的酥油准备混合。预先热化的酥油顺滑,直勾勾地落入石碾上的糯米粉,阿依努趁酥油尚有余温,赶紧揉搓起糯米粉,直到成团。
糯米团揉好后,还要放在火炉边发一会儿酵,俗称“醒面”。这样能极大发挥酥油催化面粉的作用,使面团更具有弹性,而不仅是糯米的黏。
最近阿依努家没有宰牛,阿依努要借醒面的工夫去相隔一里路的邻居家借一些棒骨、肋骨回来,最好能得到一根牛后腿。藏民的传统,有不方便时,借,是一种互助的方式。
“康妮大娘,肉骨头富吗?”
“是阿依努啊!快进门,前天刚宰了头牛,有的是。”
阿依努刚进门,康妮大娘就端来一碗酥油茶。阿依努接过茶,边喝边说:“康妮大娘,扎西明天要去外面,这几天没有宰牛,怕吃不完。所以,想要一些。”
“扎莫勒,去柴房拿些后腿肉出来,阿依努招待她男人要用。”康妮大娘用藏川口音对着她丈夫喊。接着,康妮大娘问阿依努:“今天州里有大活动,我们镇也有很多,要和你男人、娃去吗?”阿依努有些不确定,丈夫扎西从结婚至今没有与她逛过灯会,阿依努甚至已经忘记了灯会的模样了。阿依努说:“等扎西吃过饭,再问了。”说完,不好意思地喝完酥油茶,将空碗递给康妮大娘。
不一会儿,康妮大娘的丈夫扎莫勒就拿了几根牛棒骨和一些用麻绳串着的牛肉来到客厅。康妮大娘接过丈夫手里的牛肉,转手递给阿依努说:“阿依努妹妹,牛肉拿着,扎西不容易,在外面和扎莫勒一样,都是务工。”
阿依努接过牛肉,以藏民感谢的方式致谢康妮大娘及扎莫勒大叔,随后,拎着肉往家赶去。
阿依努刚回到家,就听见了挂在自家牛脖子上的铃铛摇晃的声音。声音还很小,但这样的声音让她感到幸福,它意味着丈夫即将回来了。阿依努没有上过学,但听过男耕女织这个词,对于丈夫扎西的付出,她心里很清楚,虽然扎西不再耕地,但却以另一种方式经营生活,仅这一点,就让阿依努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阿依努远远地就看见一张模糊的脸,以及头戴的毡帽和身着的羊毛衣。阿依努对着那张一点点靠近的脸大喊,“扎西嘞,牛回家咯!”
丈夫扎西听见了,也对着妻子阿依努喊:“阿依努家的牛回家咯,吃了草,春天的草最甜,回家的路最软。”
阿依努听了回答,转身就跑进屋,看糯米团醒好了没有,可仍然忍不住要往扎西回来的地方望去。
阿依努想抓紧时间,提前做好元宵节的美食。她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去镇上,逛一年一次的庙会,赏花灯,看舍佛,和丈夫、正上三年级的扎库努一起去游玩。
丈夫扎西很快就赶着牛群回来了,阿依努正在抓紧时间做元宵。扎西将牛赶进栅栏,洗了把手,就去接替阿依努切牛肉,让阿依努去揉面团,捏取合适的分量准备包元宵。
元宵在阿依努及丈夫扎西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一半,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元宵摆放在盘子里,散发酥油的清香,并带有牛肉的鲜味。当阿依努夫妻俩忙着包元宵时,儿子扎库努也回来了。
儿子扎库努进门就将荷包里剩余的报名费递给阿依努,阿依努问报名费变了没有,扎库努摇着头说报名费不变,并笑嘻嘻地往卧室走去。
元宵包完,阿依努就烧开锅煮元宵。元宵因醒面的时间正好,皮酥软易熟,不一会儿就可以上桌了。阿依努给丈夫和儿子一人舀了一大碗,并再次滴入几滴酥油,接着又从炉子边用于存储酥油茶的罐子里舀出碗酥油茶端上桌,与元宵一起食用。
一家三口刚吃元宵,儿子扎库努突然从荷包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奖状。“爸,妈,快看,班级第三,老师夸我进步快,说我住在高山上,脑子清晰,还说过段时间来我家做客、家访。”父亲扎西看了那张红色的奖状,再看儿子冻得通红的小脸,说:“都是冻的,甘孜州冬春冷,人就像冰柱子往上窜,成绩也就上来了。”
阿依努看了奖状,一边夸儿子上进,一边往儿子碗里添元宵。阿依努问儿子今天拿奖状回家了,要什么奖励。儿子扎库努没有说话,反而看向父亲扎西。扎西看出异样,说:“今天元宵节,多吃元宵,晚上冷,我们一起烤火就行了。”
阿依努听了丈夫的话,就越想让丈夫陪同自己和扎库努一起去逛镇里的元宵节。阿依努嘴角想蹦出一句,“去闹元宵吧?这么多年都没有过,扎库努都三年级了。”可阿依努怕丈夫扎西不愿意,始终开不了口。正当阿依努想下定决心开口说时,儿子扎库努说:“我不要什么奖励,今天正好元宵节,我去镇里报名时看了,已经准备上很多有花样的东西了。爸,你就和妈和我一起去玩一会儿,就一会儿。”
扎西抬起头,嘴里咀嚼完元宵,又喝一口汤说:“今天你妈做的元宵好吃极了,你的奖状也像一颗太阳,老师也夸你聪明。今天,不,以后的元宵节我们都去镇里玩,等我挣更多的钱,就去县里,或者更远的地方去看灯会。”
扎库努听了,看向母亲阿依努,阿依努兴奋地说:“今天元宵节,真幸福,咱三口,终于可以一起去逛灯会了。”
阿依努收拾完炊具,就同丈夫、儿子去往镇里。一路上,扎西却沉默不语,阿依努和儿子扎库努尽量讲笑话,至少想逗扎西开心,哪怕笑一下也行。
很快到了镇上。镇里的场景十分热闹,在甘孜州常见的灰色与白色建筑里,各种红色喜庆的街灯悬挂,从东西街道相互连接。长短各异的哈达亦挂在一些灯柱上,还不时有人把哈达挂上去。街头有几个人身穿异样的服饰,一会儿抬起左脚,一会儿抬起右脚,并手舞足蹈,突然转过身,露出罗刹面具,引得路人一片惊呼。
儿子扎库努对身着怪异服饰的人不感兴趣,倒是对花灯饶有兴味。花灯旋转,样式不一,令人称奇的是花灯里没有任何机械装置,也能挂在一根绳上不停地转动。阿依努虽然在逛街,但更多的是与丈夫聊天,扎西逐渐从沉默中摆脱,变得积极起来。
路过一个手工品地摊时,阿依努对扎西和儿子说:“我们买几个小玩具,你们看那些小人儿多有趣,还会动。对了,还应该给康妮大娘家买一个,今天元宵馅儿的牛肉就是在康妮大娘家借的。”
摊主很有兴致地介绍起手工品来。他们最终买了两个,扎库努一个,康妮大娘家一个。
一路逛到了街尾,没有见过猜灯谜的阿依努问丈夫和儿子那是什么,父子俩异口同声地说是灯谜,猜谜语的。听到谜语,阿依努瞬时就摇头,她不希望去猜。
又来回逛了一圈,一家人就准备返程了。扎库努还没有到半路就困了,由父亲扎西背着。
久违的月也在天刚遮上黑幕的时候出来。银光洒在甘孜州,整个天空只有一颗硕大的圆月,没有一丝云。阿依努很喜欢月亮,特别是月亮的洁白。月亮给阿依努一家打亮,脚下的路全是银光,一山一水一木都是银色的。
“扎西,你说你为啥有些抗拒元宵节逛庙会呢?”阿依努走着路,低着头,突然问到。
扎西搂了搂背上的儿子说:“因为心中对不起,只能带你们去镇里。可明天又要出发了。”
“在川也可以务工,去沿海甚至更远的地方,离家远,扎库努也十分舍不得父亲!”
“嗯,今年,我已经想好了,不去远了,就在川找工作。可明天还是得先去找找,还得出发,赶早。”说完,扎西突然加快脚步,往山上走去。
阿依努落在后面,她抬头望着圆月,仿佛在月中看见了一个三口之家正聚在一张桌子上谈笑,喝着酥油茶。她低下头,扎西背着儿子走远了。她嚷着“扎西,等等我嘞”,追赶上去。
阿依努和背着扎库努的丈夫,走在一条银色的小路上,一高一低地往山上去,回到一个圆圆的点中。
第二天,睡到太阳照进西窗的扎库努刚起床,就对着母亲阿依努大声地说:“昨天晚上我梦见爸背着一个白褥子,就像一颗元宵一样。两只脚像一双瘦长的筷子,一起夹着去了远方。”
阿依努听了儿子的话没有答复,只是冲着甘孜州的山喊着:“扎西!扎西啊嘞!放牛回家了!”
责任编辑:曹竞,毕若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酥油花灯节是壮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据传,唐朝时期,壮族人民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这一天举行花灯节,以示纪念。酥油花灯节的特色在于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节日期间,壮族人民会制作酥油花灯,并在当天晚上举行盛大的花灯展览和比赛。此外,壮族人民还会举行唱山歌、跳竹竿舞、打陀螺等民俗活动,以展示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在酥油花灯节期间,壮族人民还会举行盛大的庙会,供奉神灵,祈求平安和丰收。庙会上,人们会表演各种传统文艺节目,如唱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总之,酥油花灯节是壮族人民独特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这个节日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壮族文化的魅力,也是壮族人民团结、欢乐的时刻。
⊙杨辉麟
西藏的宗教节日
宗教是节日的内涵,节日是宗教的形式;宗教教义通过节日得到宣扬,节日也因宗教的需要而流传下来。西藏的宗教节日发源于藏族原始的信仰时代,完善于藏传佛教的鼎盛时期。
西藏的节日很多,宗教节日就更多,藏族的、门巴族的、珞巴族的,各式各样,估算下来平均不到一个星期就有一个节日,独具特色。
【默朗钦摩】——西藏佛教界的传统,即“传召大”
默朗钦摩(smon-lam-chen-po),又称“祈愿大”、“传召大”或“传大召”,是西藏佛教界著名的传统。于每年藏历的正月初四至二十五日在拉萨大昭寺举行。
此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tsong-kha-pa,1357—1419)于1409年在拉萨发起的一次祈祷大会延续而来的。
在这期间,拉萨“三大寺”均会派僧人前来诵经祈祷并举行“格西”(dge-bshes,佛学“博士”)学位的考试,盛况空前。时停止过一段时间,1985年以后曾恢复举行。
藏历正月初四,大正式举行。清晨,即举行迎请护法神(chos-skyong)的宗教仪式。传召的主体活动是“祈祷诵经”,每天6次。其中早祷、午祷、晚祷称“湿经”;上午、下午、晚间集会称“干经”,主要进行佛教哲理辩论。大期间,还要举行多种宗教活动。
“坚阿曲巴” 坚阿曲巴(bco-lnga-mchod-pa)又称“酥油花灯节”,藏历正月十五日举行。是为了纪念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所创立,主要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示现神变降伏邪魔。
这天人们集中在八角街,白天朝佛、转经;夜晚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花架,有2层至3层楼高,放上用彩色酥油涅成的塑像、人物、花木、鸟兽等,并点燃酥油灯祈福,一片辉煌。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甚至通宵达旦。
“贝拉”供奉 藏语称“贝拉日珠”(dpal-lhavi-ri-rab),意为“吉祥天女游行节”。正月十九日至二十日举行,俗称“天母节”。数千名僧人抬着天母像绕行八角街,人们朝拜神像祈求吉祥。
驱鬼仪轨 正月二十四日举行“驱鬼”仪式,藏语称“默朗朵甲”(smon-lam-gtor-rgyag),意为“祈愿除祟”。这天,僧众诵经放咒驱赶魔障,使佛法兴盛天下太平。
迎请强巴佛 正月二十五日举行。清晨,僧众抬着强巴佛像绕行八角街,意味着佛光普照雪域。因为强巴佛在众佛中是代表未来的,所以大批信徒都争相绕转“廓拉”,祈祷未来吉祥。
⊙提示:传召大结束以后,在藏历的正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拉萨还要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比武、杂技等多项民间竞技活动,以庆祝传召大的圆满功德。
【措曲】——西藏佛教界的传统,即“传小召”
措曲,全称“尼贝措曲”(gnyis-pavi-tshogs-mchod),即人们通常说的“传小召”。藏历二月十五日,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聚集在拉萨举行半月。
据说,此始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是第司·桑结嘉措(sde-pa-sang-rgyas-rgya-mtsho,藏学大师,1653—1705)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稳定藏区,在五世圆寂后秘不发丧,直至周年所举行的“年祭”。原为5天,后每圆寂一位便增加一天。
同时,期间还要举行“措让巴格西”(tshogs-rams-pavi-dge-bshes)的选拔考试。“格西”(dge-bshes)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位,选拔格西也是最吸引人的活动。
【拉颇堆钦】——西藏天降节,为释迦牟尼佛度脱众生之日
拉颇堆钦(lha-bab-dus-chen),藏语音译。拉颇(lha-bab),意为“释迦牟尼佛下凡”;堆钦(dus-chen),意为“节日”,即天降节。
据传,藏历九月二十九日是佛祖释迦牟尼在“忉利天宫”(佛教宇宙观,世界有三十三重天,忉利天宫属三十三重天之一)为其母摩耶夫人说法教化以后重返人间度脱众生之日,故称“天降”。
后来信徒们为纪念此日,以及祈祷佛祖化身再来人间普度有情,因此每年藏历的九月二十九日藏传佛教各教派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
广大僧众念经、转经、布施,广种福田,祈祷、敬奉“三宝”,以求得佛菩萨的护佑,并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噶登阿曲】——西藏燃灯节,为宗喀巴大师的成道日
噶登阿曲(dgav-ldan-lnga-mchod),藏传佛教节日。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成道日,人们燃放酥油灯祭奠宗喀巴圣者。
这天,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都要举行各种盛大的佛事活动。在宗喀巴神殿要添置供灯供物,信徒们围着圣像转经礼佛。
晚上,寺院和俗民家中都要点供灯,或置于圣像前,或置于佛龛前,以纪念宗喀巴大师和他所开创的佛教事业。
【作者简介】——杨辉麟 藏族名玛米多杰(ma-mi-rdo-rje),1952年生,重庆铜梁人。1969年12月入伍,1970年3月进藏,1971年6月加入中国,1996年12月退役。西藏作家,文化领域创作者,已出版《西藏东南角》等书17部。
∥请关注@读走西藏 谢谢∥
上次咱们说过了藏历年,说过了雪顿节和望果节,你以为,藏族的传统节日仅仅如此了吗?
不不不,当然不是,藏族的传统节日繁多,光是略有些名气的咱们都没说完呢。
就像上一次说的,沐浴节,花灯节等等也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沐浴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算起来已经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
顾名思义,在历时七天的沐浴节里,在拉萨附近居住的藏民们,无论地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到河边,洗澡沐浴。
传闻当年有一名“药王”,他医术高超,十分善良,有一年草原上遭遇了严重的瘟疫,是他采了药,治好了当地的百姓。而在他死后,草原再一次遭遇了严重的瘟疫,人们被严重的瘟疫折磨得民不聊生。
忽然有一天,百姓们集体做了一个梦,梦中,那个善良的医生告诉他们“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星星的时候,去河中洗澡,便可治病。”
百姓们抱着半信半疑的心试了试,身上的病痛果然消失了,人们便传说,那颗星星是那个医生变成的。
于是,当“弃山星”,即金星出现的时候,河里的水会变成药水,若在此时沐浴,可以祛除病害,治愈百病。
传说自然是会夸大一些的,但根据西藏的地理特点来说,春季冰雪消融,河水寒凉,夏季雨大,河水较为浑浊,唯有金星出现的秋季,河水温暖清澈,适合沐浴。
沐浴节中,往往是第一天和第七天洗得最为仔细和认真,人们会带上藏区特色的酥油茶和青稞酒,聚集在河边嬉戏打闹,有的还会将被褥之类的拿来洗净晾晒,这样一直等到“弃山星”出现,夜幕降临才作罢。
仙女节不止是云南贡山怒族的节日,也是藏族的节日。
藏族的仙女节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独属于女性的节日,在这一天中,藏族的女性会早早地起床梳妆打扮,漂漂亮亮的前往拉萨八廓街的煨桑祈祷,然后再去大昭寺,向女神献上哈达,以表敬意,并许下心愿。
这一天藏族妇女所供奉的是“白巴东则”女神,她是吉祥天母——“班丹拉姆”神的大女儿,传闻她与护法将军相爱,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盛怒的吉祥天母将护法将军赶到了拉萨河南岸,规定他们俩一年只能见一次面,因为白巴东则心地善良,人们都十分同情她,便把她与爱人见面的日子,定为了“仙女节”。
这故事,也像极了我们所熟知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正月十五的最后一天是大昭寺传教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中,藏族人民会摆出用五彩酥油制成的各式各样的雕塑,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酥油花灯节。
民间不缺手艺人,酥油制成的花灯造型精美,有的还能组成一个故事,为前来观看的游客又提供了一个新的了解西藏历史的途径。
到了夜晚,万种花灯在八廓街的街头巷尾点燃,一片灯火通明,让人流连忘返。
在灯会上,还会有各式各样的表演等娱乐活动,一派节日祥和的氛围。
萨嘎达瓦节也是藏族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
萨嘎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是一个庆祝佛陀诞生,成道,涅槃三大重要事件的日子。
在这个节日中,最重要的一项习俗便是转经,转经的人们会沿着环形路行走并且祈祷的一种形式。
各地的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虔诚地念经,吃斋饭。
除此之外,萨嘎达瓦节的布施也是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之一,近几年来,还成了当地旅游的一个特色景观,各地的乞丐都涌向德吉南路,等待得到施舍,绵延一公里的队伍,十分壮观。
为了积攒功德,在这一个月中,一些家庭会停止屠宰牲畜,甚至连牦牛肉都不会吃,许多虔诚的佛教徒,还会在拉萨河边放生。
降神节又被称为拉白节或者拉波堆庆。
传说这一节日是为了庆祝佛祖释迦牟尼下凡的日子,说是释迦牟尼七岁的时候,为了报答自己母亲的生育之恩,亲自前往了天堂,向自己的母亲讲经说法,随后返回人间的日子。
僧人们为了降神节的到来,会早早地将各自寺庙打扫干净,将外墙重新粉刷一遍,让整个寺庙焕然一新,期盼佛祖的到来。
当然,念经,烧香,拜佛,转经,磕头,祈祷这些事情,自然也是不会少的。
除了这些比较知名的节日,藏区不同地方还有许多不同的节日,也各有各的习俗,都独具特色!
玛吉阿米藏地旅行,专注于小众旅行线路,更多藏区及周边旅行小众线路、无人区穿越、藏区旅行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川藏线 (就川藏线 这三个字,加黄V认证,与本订阅号头像相同),我们一起出发,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中国西部之美。
大家都自称小仙女,那你们知道仙女节吗?
《仙女节》
仙女节包括云南一带的怒族仙女节和藏族仙女节。
仙女节是拉萨女性最盛大的节日,仙女节又名“天母节”,每年藏历10月15日,从早上5点开始,她们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然后去到拉萨的八廓街煨桑祈祷,前往大昭寺为女神敬献哈达许心愿。这时候,也是当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还要为"仙女"献上一束束杜鹃花。
相传在几百年前,当地一位叫阿茸的姑娘非常能干,她发明了飞跨怒江的竹篾溜索,不辞辛苦劈开了高黎贡山,引来了甘甜的泉水,使常年干旱、荒芜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浇灌,两岸的岩石变成了沃土,人们都称她为“仙女”。 阿茸的美貌让可恶的头人起了坏心想霸占阿茸,阿茸躲到高黎贡山的山洞里。头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在农历三月十五日这一天,放火将阿茸烧死在山洞里,许是感动了上苍,满山的杜鹃突然开放为之泣血。
《酥油花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花灯把古老的八廓街装扮成了美丽而神奇的世界。那些用酥油和面粉再加上各种染料做成的酥油灯环绕着八廓街,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始于1409年,也就是明朝永乐七年,传说宗喀巴梦见荆棘变成明灯,杂草变成鲜花,他认为这是在梦境中的显示。为了使大家都能看到仙界,宗喀巴便命人用酥油塑成各种花卉树木、奇珍异宝,再现梦境,连同酥油供灯奉献在佛前。花灯点燃之后,宛如群星降落,闪闪烁烁,整个街道光彩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和无数的观光客,流连忘返。
《降神节》
在藏历9月22日,为迎接降神节的到来。传说,降神节是佛祖释迦牟尼下凡人间的日子,也有说释迦牟尼7岁时为报答母恩,来到天堂向母亲讲经说法后,返回天竺迦尸城的日子。后来信众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以及诚请释迦牟尼化身再临人间,于是每年“天降节”当天,各寺庙都要举行活动。
当地各大小寺庙把各自寺庙的外墙粉刷一新,藏族信教群众也把各家佛堂的尘埃清扫干净,烧香拜佛,企盼佛祖的降临。信教群众来到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地,烧香、转经、磕头,祈祷来年消灾避难、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