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生肖配对

谷梁(谷梁传的榖怎么读)

时间:2023-10-12 08:38:19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春秋左传》怎么读?这一套权威、精审、好读

留心古代文献的学者,看《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类,都知道其中著录有“《春秋古经》十二篇”“《左氏传》三十卷”。包括四库馆臣在内的不少学者知道这所谓“《古经》十二篇即《左传》之经,故谓之古”(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六),而所谓《左氏传》即后来学人称呼的《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或《左氏》)。《孟子·滕文公下》《史记·孔子世家》,还有别的好些古代文献,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至于《左氏传》,不少古人说是出自一位叫作左丘明的学者笔下,譬如《汉志》班氏自注就是这样说的。

△“国学经典文库”《春秋左传》,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关于《春秋》与《左氏传》的作者,我们已经注意到早就有与上文所述不同的议论,但我们仍然相信上文所述大体上不假。孔子本不愿徒托空言以救世,然而他在汲汲道途求见用而不可得的情况下,据“鲁史”而修《春秋》,“采周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杜预《春秋序》),“冀垂训于后昆”(孔颖达《春秋正义序》),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事。何况“鲁史”本来就有的,孔仲尼先生不过是对“鲁史”加工,把史料修订成《春秋》罢了。《左氏传》也不是天书,总该有它的撰写人与编辑者,他(他们)姓甚名谁,现在已经不太重要。

上文已言及学术界关于《春秋》与《左传》作者的说法有分歧,然而经学、史学研究者以及《春秋左传》的广大读者至少对于下面的客观事实抱有基本或完全一致的看法:

一、《春秋》记载鲁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六年间(公元前722—前479年)凡244年(也可以说是243年)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大事,主要是鲁国的历史,而鲁哀公十六年正好是孔子卒年。孔子不可能修订他身后的鲁史。

二、《左传》所记史事,前期早于《春秋》,后期晚于《春秋》。前期姑不论,后期到鲁哀公二十七年止,比《春秋》多了十一年。实际上,鲁哀公二十七年以后的事,《左氏》也略有交代。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不应该也不容许产生异议。

三、《春秋》与《左传》都是先秦儒家文献。

四、《左传》的思想学术价值远在《春秋》之上。《春秋》很难说有明显的哲学思想体系,《左传》则相反。除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我们还可以从《左传》找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许多方面的明确的表述,然而《春秋》则恐怕无从谈起。《春秋》质木无文,而“《左氏》艳而富”(范宁《春秋穀梁传序》),无疑称得上我国史传文学的杰作。

《汉书·艺文志》还告诉我们:《左氏传》之外,与《春秋》有关的书,已亡佚者居多数,而“《公羊传》十一卷”“《穀梁传》十一卷”见存。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都止于鲁哀公十四年,据说这是因为传者认为鲁哀公十四年有“西狩获麟”的事,孔子自叹“吾道穷矣”,所以传者不乐意写下去了。

经学史把《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合而称之为“春秋三传”。《春秋公羊传》(以下简称为《公羊》,或简称为《公》)属今文经学。《左传》属古文经学。《春秋穀梁传》(以下简称为《穀梁》,或简称为《穀》)归于今文抑或古文,有异议,比较多的学者说是属于今文经。《汉志》春秋类著录有《春秋》“经十一卷”,论者说那就是公羊、穀梁两家《春秋》今文经。十一卷也就是十一篇。今文《春秋经》比《春秋古经》少一篇,有学者认为那是由于今文经“系闵公篇于庄公下”,因为闵公在位年短,其事不足成篇。这当然不必是定论。

现在也许不大有人说《左传》是伪书了。不论今文经、古文经,只要都是指孔子修订的《春秋》,那就应该只有字体或书法的差别。经文原本一样,而传者传经,由于观点不同,见闻不同,传经之作也就肯定有了差异。经过汉代大学者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桓谭《新论》以及后来一些学者的辩论,特别是现代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前言》的辩护,谓《左氏》不传《春秋》的说法恐怕也不能成立了。

现在我们应该说:《左传》作者不但是《春秋》的传人,而且是《春秋》传人中最重要的功臣。桓谭说:“《左氏传》之与经,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有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太平御览》卷六百十引《新论》)若无《左传》,不仅春秋时代当中有250余年的天下大事不可能比较清晰,而且春秋之前的史迹也会难于追踪。《公羊》《穀梁》两传合起来的篇幅也大大小于《左传》,其容量小于《左传》,毫无可疑。当然还可以说:《公羊传》《穀梁传》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自有其贡献,值得研究;但是《左传》在中国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哲学、文学、语言学诸方面的贡献,是《公羊传》《穀梁传》无法取代的。

我们这里还要特别说到《春秋》与《左传》对于中国古代礼学礼制的巨大贡献。为《春秋左传》作疏的唐初大学者孔冲远等人引前修或时贤说:“《春秋》者,礼也。”近代大学者王壬秋先生《代丰春秋例表序》:“《春秋》者,礼也。”苏厚庵《春秋繁露义证·楚庄王第一》:“《春秋》原于礼。”我们认为:前贤这一类论断都是对的。周公之后的大礼学家孔子修订的《春秋》,虽然没有写出“礼”字,而实际上自始至终都在宣扬礼制精神。《经典释文》引郑康成《六艺论》说:“左氏善于礼。”先秦周礼的原则精神、五礼大典及其演变,《左传》都有反映。《左传》是先秦礼书的重要辅助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左传》本身就是一部重要的礼书。不读《左传》,至少治春秋时代礼制者会感到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当然,我们不是说有了《左传》,研究春秋礼制就什么都好办了。)

这里还应该说到《左传》与《周易》《尚书》《诗经》的密切关系。虽然不能说《左传》为其他数经之汇归,但是完全可以说《左传》一书有《易》,有《书》,有《诗》,更有《礼》。这是只要读过《左传》的人都明白的。

自古以来治《春秋左传》者不少。成就比较大而有著述传世的,首先是西晋的杜预(字元凯)。杜氏有《左传》癖,好《左传》而深思。他的《春秋经传集解》(以后简称杜注),代表了晋以前《春秋左传》研究的最高成就,称得上“春秋左传学”史上第一块里程碑。

唐初,孔颖达等人撰作的《春秋左传正义》(以后简称孔疏),也还可以算是“左传学”史上的重要成果。唐陆淳著《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辨疑》,宋刘敞著《春秋权衡》、胡安国《春秋传》,元吴澄《春秋纂言》、赵汸《春秋集传》《春秋属辞》,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著《左传杜解补正》、王夫之著《春秋稗疏》《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清学者江永《春秋地理考实》、毛奇龄著《春秋毛氏传》、顾栋高著《春秋大事表》、洪亮吉著《春秋左传诂》、刘文淇著《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王引之有《〈左传〉述闻》、俞曲园有《〈春秋左传〉平议》,也都是“春秋学”或“春秋左传学”的有代表性的成果。

而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杨伯峻先生大著《春秋左传注》(以后简称杨注)修订本,则为“春秋左传学”的集大成之作,称得上该领域的第二块里程碑。杨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凡例》写道:“《春秋》经、传,礼制最难。”“故此注释,以求真为本,于‘三礼’之说有取有舍。”可见他的大著已经在礼制研究方面下过大功夫。没有历代学者的智慧和辛勤,我们的阅读和研究肯定会碰到更多的困难。

我们的《春秋左传》,仍以阮刻本为底本,注意汲取前修时贤特别是杜注与杨注的研究成果,并贡献自己的一得之愚。我们的好些说法与前修时贤不同,这是因为我们自认为应该不同。《春秋左传》本来是儒家重视的经书中最大的一部,我们的校注不能不历时十九个月之久。感谢岳麓书社的朋友放宽了字数篇幅方面的限制。本书校注终于能够较多地放开手脚,校注者本人的话不算少了。

本来《春秋》是经,《左传》只是传,但是唐人《五经正义》之后,“春秋三传”都上升为经了。这里预先说明:20世纪90年代初本人点校《四书五经》而成白文本的办法,现在有了改善。本校注依春秋十二公之次序,以“经某年”“传某年”为标题,然后以“原文”标示《经》《传》的内容,以“注释”标示我们校注的内容。因为《经》文都很简短,除了隐公元年(《春秋》第一年)之首为《传》文(所记时事在本年之前发生),此下,包括隐公元年在内的任何一年的《经》文都在同年《传》文之前全部一次推出,不必划分层次。这样做,既于阮刻本原文无一字增删,又不致混淆《经》《传》,庶几乎于心可安。

有的《传》文较长,校注较多,我们将其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段了,校注也相应地拆分开了,其校注的注码数字依次递升。这种拆分是出于阅读的方便,而非内容的差异。

我们注意到不少学者对于杜注、杨注以及其他相关著述的批评。以杜镇南将军终生钻研《春秋左传》的功力,以大学者杨伯峻先生的博学,尚且难免差错,何况浅学如我呢?先师郭君重晋稀先生在世时,多次谈到他和杨先生的交谊。而今郭、杨两先生都已仙逝,无由讨教,心何悢悢!好在可以向广大读者朋友、学界同道与健在的先生请教,是为至盼。

本文为岳麓书社“国学经典文库”《春秋左传》序,作者陈戍国。

书 影

【来源:岳麓书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史学著作——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音谷梁)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一、《左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左传》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二、《公羊传》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三、《谷梁传》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谷梁传》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以上是春秋三传的相关作者及特色的理论知识讲解,在看完之后,趁热打铁,练练手吧?

【例1·单选】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

A. 《左传》

B. 《论语》

C. 《国语》

D. 《战国策》

【答案】A

【解析】《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法制文物 唐 ·《春秋榖梁传》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十月 · 典籍传播

唐 ·《春秋榖梁传》

唐写本,抄于龙朔三年(663年),现藏于国家典籍博物馆。此本距东晋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成书约两百年,较《开成石经》早一百七十余年,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榖梁传》与《左传》《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为孔门讲习《春秋》的若干代学者的集体论议,至迟在汉初整理成书,属今文经,以问答体解说《春秋》。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为阐释该书的集大成者。

儒家经典之一《穀梁传》

《穀梁传》即《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也被称作《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穀梁传

谷梁传名句

怀恶而讨,虽死不服,其斯之谓与。

摘自《谷梁传·昭公·四年》

楚灵王自己也是弑君篡位登上王位的,所以他以弑君之罪执杀庆封,庆封不服是正常的。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

摘自《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

#头条创作挑战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