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7月18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
“纲要提出部署培育现代休闲观念、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优化旅游休闲空间……等10项重点任务。”
小编通览全文,找到了“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以及“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这两个重点。
这两句话不就是在说,内地年节和法定节假日会重新规划,放假时间也有可能随之增加吗?
说到放假,回顾内地公共假期发展史,其实是一个“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根据当时政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内地居民基本每年有4个节假日,即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1天)和“十一”(2天),全民法定假日共7天。
内地居民乐享五一假期(新华社图片)
1999年,国务院修改了假日制度,增加了3天法定节假日,至此, “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基本形成。
再接下来,就是九零后也非常熟悉的,取消 “五一”黄金周的变革了。
2007年,“五一”黄金周取消后,新增中秋、端午和清明等中华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不过有观点认为,目前仍有不少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值得被“提升”为法定节假日。
其实放眼全球,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华人社会的放假经验都值得中国内地借鉴。
例如新加坡,农历新年仍是其重要的公众假期之一,每年会在农历正月初一及初二放假2天。
台湾目前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放假安排,则与大陆相若,同样选择了农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作为其法定节假日。
而香港则是一个更加具体的例子。
因香港的殖民统治背景,香港假期也受到西方节日(例如复活节和圣诞节等)的感染,但港人非常重视农历新年和清明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以至于在开埠初期,一直维持着洋人与华人各过各节的传统。
早在1875年,开埠初期的香港政府已订立《公众假期条例》,当时洋人的假日包括公历新年、复活节、英皇寿辰及圣诞节;而华人的假日则主要为农历新年及冬节。
香港的端午节糉(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图片)
对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虽然华人在当时也会进行一些应节的活动,但没有假放。
不过,相比内地,香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法定假期的范围。
1950年代至1960年代,正是香港经济腾飞的起步阶段,香港制造业开始蒸蒸日上,因此,香港当时的主要劳动人口,也是以制造业等行业的蓝领为主,所以基于前述的《公众假期条例》的适用范围,其实当时大部分香港市民都不能够享受公众假期。
于是,在1962年4月,香港政府遵循国际劳工公约每年最少6天有薪假期的规定,实施《工业雇佣(有薪假期与疾病津贴)条例》,首次为法定假日立法,规定在工厂工作的劳动工人、或月薪700港元以下的非劳动工人,可享每年6天有薪假期,分别是农历年初一、农历除夕或年初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或随后的元旦(由雇主选择其中1天)。
这6天假期,就成为了劳工们的“法定假日”,因为实施初期,主要适用对象为工厂的劳动工人,所以也俗称“劳工假期”。
虽然以上“三节”,香港与内地的假期长度一致,不过关于这传统节日如何放的问题,或许香港还是有值得内地借鉴的地方。
1、香港不调休
小编在浏览相关网页时,看到内地网民对内地放假安排反应最激烈的莫过于有关“调休”的相关内容,有网民直言让 “调休,退,退,退!”
确实,原本放假,是为了让大众放松身心,但如果将原本仅有1天的假期,东拼西凑变为5天,“凑”来的假期最后还是要打工人周末加班慢慢还,有网友直指,这样“调休”比正常双休还累。
2、中秋不在当日放
在香港,从1968年9月开始,法例已经将中秋节假期从正日改为翌日(第二日),即农历八月十六日放假。
香港的中秋节(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图片)
中秋节假期不在中秋节当天放,是港府为配合华人在中秋节晚上与亲友团聚庆祝及赏月的习俗而特地修改的。
毕竟中秋节的重头戏,都在夜幕降临后才刚刚开始,如若第二日还要工作,难免在当晚不能尽兴。
3、重阳节也放假
1977年,重阳节作为香港的法定假日正式登场,这个传统节目,目前在内地并未被纳入法定假期的行列。
但重阳节对于华人来说,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节日,因为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个阳数重叠,所以“重阳”之名便由此而来。
正所谓“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所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重阳节也在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重阳节传承至今,又增加了敬老的内涵。所以在秋高气爽之时登高赏秋以及感恩敬老,其实对于华人社会来说,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4、冬至大过年
在广东有一句俗语:冬至大过年。
足见冬至在广东人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在香港,即便冬至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雇主基本会为雇员在当日安排半天假期,或在下午4点左右,让雇员早早回家与家人团聚。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图片)
在内地的北方地区,冬至也有吃饺子和馄饨的习俗,有习俗认为,冬至日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在内地的南方地区,冬至也有吃汤团、粉糍粑等甜食的习俗,有部分地区,会在当日祭祖扫墓,并称冬至扫墓为“过冬纸”。
所以,不知内地在“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的过程中,是否也可以将冬至这一重要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纳入考量?
(文/本刊记者 沈雨青)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
据美国《世界日报》网站1月26日报道,香港农历新年假期结束,受惠于防疫放宽及香港与内地逐步恢复通关,市民消费意欲高涨,铜锣湾一派热闹景象,零售及饮食等多个行业均录得显著升幅,商场生意额较2022年春节上升三成,饮食业恢复至疫情前的九成,酒楼的团年饭及茶市亦生意不俗,业界均对未来生意感到乐观。
香港电台报道,25日有超过7.4万名市民经不同方式回港,内地居民入境香港的人次,25日升至约1.6万人次,是19日以来最多。
综合港媒报道,今年春节与2022年相比,无论年宵花市、商场及食肆均见人山人海,伦敦大酒楼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地生意有明显增长,与疫情前相比,“散客”数量增加两成。目前防疫措施仅余口罩令,他认为,口罩令对生意影响不算大,他对今年生意走势感到乐观。
报道称,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表示,新年期间市民消费意欲强劲,料已恢复至疫情前的九成,“相信今年下半年就会一切正常”。
此外,零售业亦大丰收,新鸿基地产表示,受惠于节日及通关,农历新年期间旗下商场人流较去年同期上升25%,生意额较去年上升约30%,当中潮流电子、金饰名表、餐饮及药妆生意表现理想,食肆生意升幅亦超过三成。
报道称,名店林立的尖沙咀广东道,旅客拖着行李箱在名店排队购物的场景再现。不少游客均表示是疫情后首度来港,部分高消费品如手袋等仍是游客的必买品。
报道称,随着假期结束,不少返乡探亲市民25日纷纷经不同口岸回港。在配额最多的福田口岸,下午时分口岸大门外满布人潮。
来源:参考消息网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在面对2023年春节放假安排时,"调休"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北京晚报发布了一则"春节调休"的消息,此举激发了民众的不满,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然而,是否能够取消调休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调休政策一直备受争议,然而,我们不妨深入探讨背后的真正问题。在我看来,这一争议的背后暗藏着一个更为悲惨的现实:春节只有三天的法定假期。
实际上,不仅仅是春节,诸如五一、国庆、元旦、中秋等小长假,表面上看是3天、5天、7天的假期,但实际上都是通过调休拼凑而成。其中,5天的五一、3天的元旦和中秋只有1天的法定假期,看似绚丽多彩的小长假,实际上挤占了正常的周末时间,这种情况可用"朝三暮四"来形容,实在令人不满。
对于多数人而言,休假的初衷是为了缓解疲劳,恢复精力,重新点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然而,调休所创造的小长假突如其来,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导致放假前后的工作压力增加,反而使人感到疲惫不堪。而且,由于全国人民都在同一时间休假,旅游热点地区人山人海,高速公路堵车,原本的风景变成了人海,各种排队和奔波成了主旋律。这远非理想的休假体验,只能让人感到身心俱疲。因此,取消调休,回归坦坦荡荡的放假模式,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期待,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利用年假。
那么,既然调休引发如此多的不满,为何仍然坚持不取消呢?特别是对于春节这一重要的节日而言,法定假期只有三天,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这三天可能都不够赶路的。然而,实际上,春节只有三天的法定假期,7天的长假是通过前后两个周末的调休拼凑而来的。这意味着,春节后还要连续工作七天,这种超长工作周期无疑让人们感到压抑。
调休小长假的背后,其实是为了促进消费。相比于一天的假期和双休周末,三到七天的小长假能够让更多人进行远程旅行,带动物流和消费的增长。
这已经成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调休拼凑小长假也反映了我国假期较少、带薪休假制度不完善和落实不力的现实。尽管我们拥有54个周末加上11天的法定假期,但实际上,调休只是改变了放假的顺序,未能增加实际休息日的数量。从假期天数来看,相较于其他经济体,我们似乎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举例来说,拥有11天法定假期的我们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80多位,与排名较前的特区香港的17天相比,差距明显。
因此,我们有望增加一些假期,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息需求。
调休拼凑假期并不是我们独创的做法。例如,日本的法定假期为16天,他们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但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日本的多个假期都集中在4月底至5月初,例如4月29日的"昭和之日",5月3日的"宪法纪念日",5月4日的"绿之日",以及5月5日的儿童日。这四天的假期再加上前后的周末,形成了日本人的小长假。
与我们不同的是,日本的调休主要是由企业自行决定的,考虑到员工的出行需求等因素,他们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方式。
与日本不同,俄罗斯采取了更加人性化的放假方式。例如,2021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将原定于5月4日至7日的工作日定为非工作日。这样,俄罗斯人可以享受连续10天的长假,而不必忍受调休带来的困扰。
事实上,我们有机会灵活调整春节假期,创造一个长达9天
的春节小长假,这对于经历了长时间疫情阴霾的中国人来说,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放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少从官方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采取这样的灵活调整措施。
民众对于"调休"制度的弊端产生不满,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法定假期过于稀少。调休制度虽然创造了假象性的假期,但实际上却延长了工作日,让人们感到更加疲惫,甚至失去了完整的周末休息时间。
与我们相比,台湾地区采用了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来调整春节假期。他们在周一或周五的上班日后,根据周二或周四的纪念日和节日来调整工作日,从而创造了长达10天的春节假期。
这种方式更加合理,也更符合过年的氛围。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调休"制度。放假也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引发抱怨的原因。在这个如此注重的国家,我们有必要探索更加人性化和合理的放假方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息需求,创造更为愉快的生活体验。取消"调休"或许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更加灵活、符合实际情况的假期安排,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和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