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樊粹庭(樊粹庭与陈素真的爱恨情仇)

时间:2023-10-03 17:37:36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樊粹庭故里戏曲文化精彩纷呈,盛世梨园我来唱燃亮夏季驻马店

01 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作品《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喜获河南省电影电视“大河奖”优秀电视剧纪录片二等奖

2023年6月16日,第四届河南电影电视“大河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了终评投票,评出本届“大河奖”获奖作品,驻马店市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报送的《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获优秀电视剧纪录片二等奖。

02 2023年驻马店市“中原文化大舞台”惠民戏曲展演活动圆满落幕

2023年7月24日晚,由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历时10天的2023年驻马店市“中原文化大舞台”惠民戏曲展演活动圆满落幕。我市知名演员张淑慧、陈雪凡、侯守卫、王武、沈松旺、李真、李莹莹、赵娜、孙朋朋等陆续登场,呈现了一场场绚丽多彩的艺术盛宴,主要剧目有豫剧《下河东》《樊梨花》《白兔记》《五世请缨》《对花枪》《寻儿记》《哑女告状》《穆桂英挂帅》《穆桂英下山》《白蛇传》等,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演出,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

03 驿城区、确山、泌阳、上蔡等县区相继展开“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盛世梨园我来唱”戏迷擂台赛群众文化活动

自6月底以来,驻马店市驿城区、确山、泌阳、上蔡等县区为丰富活跃居民文化生活,用艺术点亮炎热夏季,相继展开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盛世梨园我来唱”戏迷擂台赛群众文化活动,各区县宣传部、文明办、文广旅局、文联、文化馆、戏剧家协会、融媒体中心精心组织,镇、街道办事处和各个文艺社团积极参与,在我市掀起戏迷报名参赛热潮,初赛选拔、晋级决赛每场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各级部门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04 2023年“蔡洪坊杯”驻马店市戏迷擂台赛总决赛在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大礼堂圆满收官

经过连续两个夜晚的紧张预赛,8月23日,2023年“蔡洪坊杯”驻马店市戏迷擂台赛总决赛在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大礼堂举行,省内戏剧名家李树建、王惠、孟祥礼、丁建英、张付中、关效宇、肖秀莲等担任评委。大赛通过县区初选等方式共推选56名选手,经过激烈比拼,决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3个,并评出优秀组织奖5个。

参赛选手精彩演绎《久离边庭战马狂》《陈驸马休要性情急》《无情棍打得我皮开肉绽》《千悔万错儿招认》《三传令》等耳熟能详的戏曲名段,充分展示了我市群众戏剧艺术水平、选手精神面貌和天中戏曲新气象,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李树建现场夸赞驻马店戏迷选手水平高,丝毫不比专业演员差,字正腔圆,表演十分到位。

狮吼剧团掌门人樊粹庭,何以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中国的“莎士比亚”?

  陕西地方戏素以秦腔著称,然而,上世纪50年代初,西安还有一个与易俗社、三意社齐名、以豫剧名满三秦的狮吼剧团,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它的掌门人就是号称“现代豫剧之父”的樊派戏曲艺术家——樊粹庭先生。

中州大学的梅兰芳

  樊粹庭先生,原名繁郁,河南省遂平人。生于1905年。自小天资聪慧,生性活泼,酷爱戏曲。7岁入塾,12岁高小毕业,14岁考入河南省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学习英语。父亲是受封建礼教颇深的旧知识分子,他对樊粹庭出国留学寄予厚望。期望他学成后光宗耀祖、振兴门庭。然而他却不喜欢读书,偏爱和戏剧打交道,演话剧、学京剧、拜访京剧艺人。白天抽空参加开封剧社、登台演出。夜间则在月下、林间偷偷练习身段、吊嗓子或引吭高歌,引得老师同学议论纷纷。因为把大部分的心思用在了戏曲上,樊粹庭的学习成绩每每被评为丙等。

  那时开封很难见到留声机,只有相国寺门前的一位卖唱艺人,在露天摆放了一台手摇钻石针留声机,吸引着路人和茶客。每到周六或周日,樊粹庭便是那里的常客。因唱片陈旧,只能听音,根本听不清唱词。这令樊粹庭万分遗憾。一天,在同学怂恿下,他们把锁在学校理化室的一台留声机和十多张唱片偷了出来,在课间或晚上偷偷地听。这些唱片都是京剧名人演唱的,他们听得如痴如醉。一天,樊粹庭不知从哪儿弄来一部分戏曲唱词,更让他们兴致倍增。樊粹庭不仅听唱片,还常常在晚自习后偷偷跑到校外拜师学艺。学会一出戏,付大洋6元。学完后再翻墙回来休息,一直睡到次日上课铃声响起,匆匆吃过早餐才去上课。了解的人都说,樊粹庭天赋很高,台上功底也很不俗,经常粉墨登场,嗓音圆润高亢,频频出彩,深得观众喜爱。正当他醉心于学戏唱戏的时候,他的一位同乡偷偷给他父亲拍了一封电报,告发了樊粹庭不务学业之事。父亲火速赶到洛阳,盛怒之下,拿着安眠药,以死威胁樊粹庭:“我不愿看到你玷污祖先!”樊粹庭拗不过父亲的威逼,答应今后安心上学。父亲走后,他仍不改初衷,继续学戏演戏,还组织了“旧剧部”,并自任部长。演出《维持风化》《复活的玫瑰》《金钱玫瑰》等一些文明戏。后来,他干脆放弃主课,专心在外听戏剧家陈治策的戏剧讲座。校长对此大为不满,打算要开除他。后经人说情,才给了个留校查看的处分。陈治策先生是戏剧专业的留美大学生,回国后专门从事戏剧理论和研究,出版过不少戏曲理论专辑。樊粹庭听其课、读其书、研究其做学问的经验,在戏曲理论上获益匪浅,这为他以后从事编导演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樊粹庭的演出才能不可小觑,能演老生,也演正生,还能演丑角。他在《女起解》中饰演的崇公道就十分不俗,令人印象深刻。在话剧方面,他多反串女角,文雅、小巧玲珑,往往一颦一笑、一嗔一怒,几乎能以假乱真。一次,学校排演《维持风化》这出话剧,樊粹庭在其中饰演官僚姨太太,只见“她”忽嗔忽喜,忽怒骂忽娇媚,仪态万方,极尽泼辣风骚之能事,直看得观众如痴如醉,不断发出阵阵掌声,大伙直呼:“梅兰芳!梅兰芳!”从此,樊粹庭“梅兰芳”的这个芳名便响彻中州大学校园。

呕心沥血 创办豫声

  樊粹庭在中州大学毕业,取得了文科硕士学位,但他并没有真正高兴起来。因为他的同班同学,有的当了教员,有的去京津沪继续深造,有的升官发财去了。唯有他,没有背景,既不想升官也不想发财。前途在哪里?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戏,走路想的是戏,坐着想的是戏,睡觉想的是戏,醒来想的还是戏。“戏剧”二字几乎渗透在他的血脉之中。但在那样的社会里,要想在戏剧上干出点成绩来,谈何容易?1929年冬天,他在一位厅长老师的举荐下,担任了省教育厅社会推广部主任。虽不属于正规编制,却主管全省电影、戏曲工作。这个职位非常对他的胃口。此后他便丢开京剧,专门研习豫剧。他利用自己的职务,联系了当时很多的豫剧名人,如张子林、聂良卿、刘荣鑫、小火鞭等,并与他们打得火热。此间,他用了三年时间,跑遍了河南大部分县市,了解了河南不少的地方剧种。

  也就在此时,樊粹庭结识了身在开封、被誉为“豫剧皇后”的陈素真,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他庆幸自己遇到了号称“豫剧梅兰芳”的才女;而陈素真也为自己遇到这样一位豫剧艺术的知音而万分荣幸。在进一步的接触中,陈素真发现樊粹庭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编剧,也是一位大胆的豫剧改革家。于是樊粹庭、陈素真和张子林、赵义庭、恍如秀一起办起了“豫声剧院”。从演员生活、道德作风、演出台风,到舞台装置、服饰、道具、灯光、剧目、表演艺术、声腔乐器、甚至剧场设置等,都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同时还制定了台前台后十六项规章制度,让曾经有些粗俗落后的豫剧登上了大雅之堂。不久,樊粹庭的第一部剧作《凌云志》呱呱坠地,演出后,观众的反响极为强烈。接着,他一发而不可收,《义烈风》《三拂袖》《柳绿云》《霄壤恨》《涤耻血》《女贞花》等七部剧作相继问世。这七部剧作,个个主题鲜明、情节曲折、人物刻画生动感人、语言清新质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观众反响异常强烈,在豫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是让豫剧从村野走进城市;二是结束了豫剧创作的“无脚本”时代,繁荣了豫剧创作;三是推动了整个豫剧演出水准的提高和发展;四是促进了豫剧“祥符调”“豫东调”两大艺术流派的交流与提高。

  然而,正当“豫声剧院”蒸蒸而上的时候,因旧意识作祟,各方的流言蜚语铺天而来,社会上一些不怀好意的官员和文人也唆使“喽啰”捣乱剧院,破坏演出。加上剧院的台柱子陈素真的嗓子严重“倒仓”,剧院的上座率大幅下降。无奈之下,樊粹庭只好安排陈素真去北平学习京剧,继续深造;他自己则把剧团托付给朋友代管,开始了较长时间的外出旅行生活。其间,到过北平、西安、上海、杭州,跨越了豫、陕、鄂、皖、鲁、苏、浙、晋、冀等地,观摩戏曲,结交同仁票友,观看了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李万春、叶盛兰、谭富英等30多位戏剧名家的演出,令他眼界大开。与此同时,他苦读《古文》《聊斋》等一系列历史书籍,构思剧本《聂小倩》,并撰写了大量的旅行日记,取名《芳雅笺》。这些对他以后的戏曲编、导、演活动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抗战 不惜一切

  抗战爆发,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樊粹庭与正在北京学戏的陈素真返回河南商丘。此时,到处兵荒马乱,人心惶惶,谁有心思观看戏剧。樊、陈并非常人,不仅没有被环境形势所影响,反而“玉汝于成”,重新把“豫声剧院”的演职员工召集起来,取“东方睡狮”梦醒之意,将剧团更名为狮吼剧团。在商丘火车站搭棚演出爱国名剧《涤耻血》,并将全部收入捐献给抗日救援会。对此,《河南民报》立即作了详细报道。此后,剧团自商丘出发,走亳州,回开封,驻南阳,经洛阳,奔西安,沿途募捐义演,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一路上,历尽艰辛。而一批抗战新作《歼毒计》《巾帼侠》《伉俪箭》《克敌荣州》《好妻子》《为国纾难》《花媚娘》和一部反映反奸故事的话剧《丽西施》接连创作出来。

  由于剧目多,演出精彩,又是义演捐献,报纸频频刊登消息广为宣传。河南社讯:狮吼剧团两月来,在外县工作情形:(一)募捐抗敌经费在某处演剧,由当地人士发起之救国募捐戏,如商丘共先后筹得500余元,宁陵400余元,安徽亳县600余元,共计1500元以上。(二)编排抗日剧本,关于抗日救国之剧,已编成上演者有《涤耻血》《歼毒计》,正在编排者有《巾帼侠》等剧,均能激发民气,深刻感人。(三)减食购买公债,自该团组织成立以来,每日每人节余伙食费7角,共得大洋52元5角,托人转交救国公债委员会。又讯:“该团经济困难,维持不易,演员中尚有衣单者,每当剧团移动之时,夜宿乡村土庙,倍尝辛苦滋味,惟以关心国难,犹各节衣缩食,以所余之资,捐助前线将士,堪称热心救国之剧团云。”《河南民报》“河南社讯:狮吼剧团,自成立以来,曾在豫东商丘等县巡回公演,于困难时期鼓励民众激发爱国观念,群起抗敌……”这些宣传报道让狮吼剧团名声大振。数月后,剧团辗转抵达古城西安,在易俗社、三意社同仁的全力支持下,演出了三场戏——《涤耻血》《克敌荣归》《女贞花》。在西安打了个“四面开花”。陈素真高兴地说:“戏红,我红,樊先生红。”从此,狮吼剧团的名字,便在西安观众的心目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扎根古城 振兴豫剧

  1942年狮吼剧团抵达西安。由于社会动荡、人心惶惶,剧团内部因故失和,不少名角包括陈素真、赵义庭等相继离开西安去了天津,剧团元气大伤,加上地方一些官员对剧中带有讽刺意味的词语对号入座,而寻隙闹事,致使剧团濒临倒闭。然而,樊粹庭并不甘心自己的改革成果半途而废,他典当了自己的全部家私,又得到西安“同乡会”的一些赞助,在西安戏曲同仁封至模以及患难挚友常警惕、赵锡铭唐兰香夫妇等人的大力协助下,一方面继续邀角、演出;一方面积极筹建“狮吼儿童剧团”。当时,因黄河花园口决堤,而造成近千万灾民大逃亡。于是,樊粹庭组织人员在街头招收落难的豫籍学员,重整旗鼓,培养豫剧新秀。

  其时,社会动荡,剧团收入惨淡,加上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学员生活十分艰难。樊粹庭便与学员一起居住在西安北门外二马路的难民窟中,草棚、土窑阴暗潮湿,冬季冷如冰窖;酷暑闷热难耐。孩子们普遍生虱子、长疥疮。樊先生亲自动手替孩子灭虱子,治疥疮。每天两顿的盐水稀面汤,不仅有霉味,而且里面还有砂子。若遇天阴下雨,大家便无处落脚。一日天色过午,还不见开饭,炊事员为难地对樊粹庭说:“一点粮食也没有了!”樊粹庭生气地说:“咋不早说呢?”他立即脱掉身上的老羊皮袄,对炊事员说:“先拿去当了,给孩子们做顿白面条,孩子们练功一早上了,不能让他们饿肚子呀!”一旁的教练韩盛岫连忙挡住说:“十冬腊月的,你不穿皮袄,咋行?”樊粹庭说:“没事儿,等过几天演戏挣了钱,再赎回来。”就这样,为了让孩子们吃顿面条,他自己受凉,感冒了好几天。尽管条件异常艰难,但樊粹庭始终将艺术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用节省下的钱,高薪聘请京剧名角为学生教戏、排练。像徐碧云、黄玉振、韩盛岫等人均长期在狮吼儿童剧团任教。樊先生一边请名师教学生练功,一边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学生编写剧本,而且是“因材施教”“因人设戏”,培养出许多有名的演员。像《鹤归楼》《梦香屏》《无敌楼》《雷峰塔》《金山寺》《红珠女》《汉江女》《羽巾误》《大祭桩》《卖苗郎》等戏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诞生的。他们先在二马路搭棚演出,后又转到西大街社会路一个破剧场,坚持演出数十天。

  1949年西安解放了,狮吼儿童剧团又恢复了西安狮吼剧团的称号。1951年樊先生从李天子手中买下了民乐园剧场,演出环境大大改善,剧团整体实力雄厚,行当齐全,阵容强大,台风良好,舞台经验丰富,成为在全国很有影响的豫剧演出团体。他先后又以新的创作观、以及新的创作手法,编导了一批新戏,如《再生铁》《宋景诗与武训》《王佐断臂》《水工郑国》《钱塘射潮》《劈山救母》《杨满堂》《李慧娘》《杨排凤》《法网难逃》《奇袭奶头山》等,是樊粹庭继上世纪30年代豫声时期后的又一个创作高潮。接着又招收200多名学员,经过培训后,他们大都成为豫、陕、冀、鲁等省市豫剧团的新生力量。1954年再招收一批新学员,经过精心打造,成为该团的第二演出梯队,其主要演出剧目《火焰山》《红珠女》《杨满堂》《杨排凤》《假婿乘龙》等,均一票难求,久演不衰,广有影响。1957年,梅兰芳先生来西安演出,其间亲自莅临该团观看演出,并与主要演员合影留念。1952年,该团演出一队以《王佐断臂》《打焦赞》两剧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会演,剧本、导演、音乐、演出,均获一等奖,受到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樊粹庭先生以狮吼剧团为实验基地,积累了一整套关于豫剧的编剧、导演、演出的经验,特别是对豫剧武功技巧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樊粹庭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曾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1954年,樊粹庭先生当选省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协常委。为了振兴戏剧事业,樊粹庭先生长期呕心沥血而积劳成疾,于1966年1月1日在西安去世,享年61岁。1971年,西安狮吼剧团与西安民众剧团合并为西安豫剧团。  □述闻 2023年4月8日《西安晚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