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要破解易经神秘的面纱,才能让易经的文化为大众所用,让易经的大用为天下人造福,现代社会发展到如今已经出现很多问题,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到时候我们还得追根溯源回到原点讨论人类的去向,那么易经就是人类文明的原点,易经可以拯救苍生并不是假话。
简单来说,我们看到的易经八卦是一些符号,那么这些符号到底在说明什么呢?只有你了解了其中的规律,那么它就是你所能理解的一门科学,许多人敬而远之,觉得不敢接触这些神秘的符号,导致看到这些符号就像辟邪一样实在有点愚昧。
首先,先天的易经八卦,就是原始的伏羲氏画的八卦它只有八卦,后面在周文王的时候才重卦做出了六十四卦,所以八卦是基础,而六十四卦只是八卦的分支解释,所以他们应该是一体的。
那么八卦符号从现代科学思维出发就是排列组合的游戏:当初伏羲氏用最简单的“—”代表开始,那么与它不一样的用“--”代表,一生二的原理,这跟细胞是不同的,这并不是简单的不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生关系。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用“阳、阴”来标音。
如果按照细胞的方式,应该是倍数增长,一生二,二生四。但是易经的思维不同,它是根据自然属性来的,一跟二的结合,就像男女结合,阴阳结合会生小孩,这就是二生三,那阴阳结合不仅会生一个孩子,那就不可计数了,不管几个反正会生生不息,所以三代表多,三生万物的概念就出现了。所以八卦都是三画卦,也是原始卦。
那么同样的道理伏羲氏最初观察的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先有父母才有子女,有了父子关系才有了社会关系,所以一切关系的起源是夫妻关系,再是子女关系,然后才是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原理。
“☰”就是阳,就是父亲,“☷”就是阴,就是母亲,那么他们的结合并不是相加,会产生后续的子女后代,而子女的身上都有父母的基因,我们把这两个卦叫做“乾坤”,只有“乾坤”这两个卦是纯卦,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只有他们结合才有携带阴阳基因的后续卦。
所以“乾坤”是所有卦象的生产基础,也是走进易经的两扇大门,这也是获得易经智慧的最低门槛,你要懂得阴阳两道的基本性质,乾坤的基本含义,很多人觉得既然是一组符号的排列组合,那就很轻易地开始排兵布阵赏玩易经八卦了,当然这作为一个游戏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个智慧你是深入不了的,因为你要找到门,跨过门槛才能登堂入室。
有了乾坤,就有了后面的“震、坎、艮、巽、离、兑”,他们是一家人,有不同的属性,基本的就是阴阳属性,当然这些就可以把大自然分门别类了。简单理解,乾坤就是父母,生了三男三女,这里又出现三了,为什么不会再多了呢?当然已经的三就是多的意思,不管是三还是四以及四十它都是可以计数的,以后会谈到。
子女是携带父母基因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本源,只有去研究乾坤两卦才能进入其中。我们都把乾坤当做“天地”来讲,其实也并没有错,因为乾坤合起来就是太极,太极就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本源,但是你把乾卦当做宇宙,把坤当做时空也未尝有错,他们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既然“乾坤”是门槛,他们非常特殊,因为他们是离不开彼此的,因为他们是最纯的,就像人类初始一样,混沌时候,如果没有他们的结合就没有世界万物,没有他们的秉性这个世界的基础就是不复存在。
“乾卦”是阳刚的、坚挺的,“坤卦”是柔顺的,是滋养的。那么用天地来形容也比较合适,天就像阳光普照,大地就用来滋养万物,而万物中就有了天的阳刚也有了地的柔顺,这就是人道。分天道、人道、地道,天与地的事情我们是人力无法或者很难改变的,甚至天的形态我们都是无法描述的,所以我们唯一在世界上存在的能力是做好人道,但是人道的标准是什么?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人道的标准不是人定的,是天道跟地道决定的,有了标准能不能做到才是人这一辈子的事情。
那么研究人道的第一关就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易经也就是这么来的,易经在参天地之后给出人道的建议,所以每个人都是一个太极。
那么为了现代人的思维理解,周文王跟周公重八卦,孔子作“十翼”,来解释说明,不然对着八卦符号,我们现代人是什么也看不懂的。所以要理解易经,要从圣人的注解开始,下一次我们说,这八卦是如何重卦的。
我们必须要破解易经神秘的面纱,才能让易经的文化为大众所用,让易经的大用为天下人造福,现代社会发展到如今已经出现很多问题,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到时候我们还得追根溯源回到原点讨论人类的去向,那么易经就是人类文明的原点,易经可以拯救苍生并不是假话。
简单来说,我们看到的易经八卦是一些符号,那么这些符号到底在说明什么呢?只有你了解了其中的规律,那么它就是你所能理解的一门科学,许多人敬而远之,觉得不敢接触这些神秘的符号,导致看到这些符号就像辟邪一样实在有点愚昧。
首先,先天的易经八卦,就是原始的伏羲氏画的八卦它只有八卦,后面在周文王的时候才重卦做出了六十四卦,所以八卦是基础,而六十四卦只是八卦的分支解释,所以他们应该是一体的。
那么八卦符号从现代科学思维出发就是排列组合的游戏:当初伏羲氏用最简单的“—”代表开始,那么与它不一样的用“--”代表,一生二的原理,这跟细胞是不同的,这并不是简单的不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生关系。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用“阳、阴”来标音。
如果按照细胞的方式,应该是倍数增长,一生二,二生四。但是易经的思维不同,它是根据自然属性来的,一跟二的结合,就像男女结合,阴阳结合会生小孩,这就是二生三,那阴阳结合不仅会生一个孩子,那就不可计数了,不管几个反正会生生不息,所以三代表多,三生万物的概念就出现了。所以八卦都是三画卦,也是原始卦。
那么同样的道理伏羲氏最初观察的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先有父母才有子女,有了父子关系才有了社会关系,所以一切关系的起源是夫妻关系,再是子女关系,然后才是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原理。
“☰”就是阳,就是父亲,“☷”就是阴,就是母亲,那么他们的结合并不是相加,会产生后续的子女后代,而子女的身上都有父母的基因,我们把这两个卦叫做“乾坤”,只有“乾坤”这两个卦是纯卦,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只有他们结合才有携带阴阳基因的后续卦。
所以“乾坤”是所有卦象的生产基础,也是走进易经的两扇大门,这也是获得易经智慧的最低门槛,你要懂得阴阳两道的基本性质,乾坤的基本含义,很多人觉得既然是一组符号的排列组合,那就很轻易地开始排兵布阵赏玩易经八卦了,当然这作为一个游戏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个智慧你是深入不了的,因为你要找到门,跨过门槛才能登堂入室。
有了乾坤,就有了后面的“震、坎、艮、巽、离、兑”,他们是一家人,有不同的属性,基本的就是阴阳属性,当然这些就可以把大自然分门别类了。简单理解,乾坤就是父母,生了三男三女,这里又出现三了,为什么不会再多了呢?当然已经的三就是多的意思,不管是三还是四以及四十它都是可以计数的,以后会谈到。
子女是携带父母基因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本源,只有去研究乾坤两卦才能进入其中。我们都把乾坤当做“天地”来讲,其实也并没有错,因为乾坤合起来就是太极,太极就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本源,但是你把乾卦当做宇宙,把坤当做时空也未尝有错,他们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既然“乾坤”是门槛,他们非常特殊,因为他们是离不开彼此的,因为他们是最纯的,就像人类初始一样,混沌时候,如果没有他们的结合就没有世界万物,没有他们的秉性这个世界的基础就是不复存在。
“乾卦”是阳刚的、坚挺的,“坤卦”是柔顺的,是滋养的。那么用天地来形容也比较合适,天就像阳光普照,大地就用来滋养万物,而万物中就有了天的阳刚也有了地的柔顺,这就是人道。分天道、人道、地道,天与地的事情我们是人力无法或者很难改变的,甚至天的形态我们都是无法描述的,所以我们唯一在世界上存在的能力是做好人道,但是人道的标准是什么?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人道的标准不是人定的,是天道跟地道决定的,有了标准能不能做到才是人这一辈子的事情。
那么研究人道的第一关就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易经也就是这么来的,易经在参天地之后给出人道的建议,所以每个人都是一个太极。
那么为了现代人的思维理解,周文王跟周公重八卦,孔子作“十翼”,来解释说明,不然对着八卦符号,我们现代人是什么也看不懂的。所以要理解易经,要从圣人的注解开始,下一次我们说,这八卦是如何重卦的。
天地生万物,人是万物之灵,几千年以前,我们的先人用符号创造了天地之学--《易经》,目的在于阐述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福泽子孙。孔子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地是宇宙的基础,而《易经》中的乾坤两卦,就如《易经》的两扇大门,如果想学习《易经》,就必须先弄明白乾坤两卦。
那么,在《易经》当中,乾坤两卦究竟有着怎样的玄妙呢?从乾坤两卦当中,我们又能感悟到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呢?我们都知道《易经》中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乾坤两卦是纯阳卦和纯阴卦,乾卦的六爻卦从下到上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六个爻都是一样的,全是九,是阳爻,在《易经》中“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第一爻是开始,用初九或初六,第二爻是九二或者六二,第三爻是九三或者六三,第四爻是九四或者,第五爻是九五或者六五,第六爻是上九或者上六。很多人刚开始学《易经》的时候,不知道初九,初六这些词的意思,这里简单介绍下。《易经》的爻有三种含义:第一、是时间,比如初九,初六中的“初”就是时间,代表开始。第二、是空间或者说是位置,九二,六二,上九,上六中的“二”和“上”代表的就是空间或者说是位置。第三、是爻的性质:比如初九,初六中的“九”和“六”是说明爻的性质是阴还是阳,这些很重要,需要记住,才能往后面继续学习。
坤卦的六爻卦从下到上全是六,初六、六二、六三、、六五、上六,是由乾卦的阳爻全部变成阴爻而来。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有天,就有地,有地就有天,天是阳,地是阴,阴阳是无法单独存在的。有了乾坤然后才有万物,乾坤两卦就是《易经》的大门,打开了这扇大门,才能进入到《易经》的世界。学会了乾坤两卦,再学习其他六十二卦就容易很多了,因为其他六十二卦都是由乾坤两卦演变而来。
现在科学研究发现,宇宙是经过大爆炸以后,慢慢形成现在的样子,这和中国的古代神话--开天辟地,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宇宙的诞生有着两种力量,一种叫做创造,一种叫做演化,演化要根据创造做充分的配合。所以,乾卦就代表创造的力量,坤卦就代表演化的力量。中国人讲无三不成理,六十四卦只有三大类,一类是纯阳,叫乾卦;一类是纯阴,叫坤卦;另外一类有阴有阳。从六十四卦的数量来讲,只有一个乾卦,也只有一个坤卦,有阴有阳,然后产生乾坤配,就有了六十二卦,所以说,乾坤是《易经》之门。
乾坤是易学的大门,因为这个门太大了,所以它有两扇,一扇大门叫天,一扇大门叫地,也就是乾和坤。两扇大门打开了,就能看到其他六十二卦了。透过卦就能了解到宇宙万象的规律。《易经》中的六十四卦,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他们都是由乾卦和坤卦所衍生,是在乾坤之间的变化和组合。我们如果要参透《易经》,首先就要弄懂,代表阴阳之始的乾卦和坤卦。
那么乾卦坤卦,分别代表着什么呢?两卦之间又有着怎样玄妙的联系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注重家庭的民族,这是因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文化的起源又是来自于《易经》,所以追本溯源,还是受到《易经》的影响。《易经》八卦就如一个大家庭,乾卦是父亲,坤卦是母亲,和乾卦有关系的那三个卦都是女儿,和坤卦有关系的三个卦都是儿子。研究《易经》真的很有意思,《易经》的智慧也是有着无穷的妙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用到《易经》的智慧。
六十四卦是六爻卦,是由三爻卦重卦得到的,我们再看下三爻卦的八卦。乾卦三个爻,都是阳爻,坤卦三个爻,都是阴爻。从最底下往上,叫做下爻、中爻、上爻。从乾卦开始,当乾卦最底下的阳爻变成阴爻的时候,就得到了巽卦,也就是长女,带有和顺的意思,会给家庭带来和顺。乾卦中间的阳爻变成阴爻,就是离卦,是家里的二女儿。现在家里有两个女儿,再加上一个坤卦母亲,家里面有三个漂亮的女性了,那就很热闹了。乾卦上面的一爻再变成阴爻,就是兑卦,第三个女儿出现了,是少女。兑卦也代表喜悦,笑声不断,也有说话的意思,也更热闹啦。
孔子说,生生之谓易。阴阳的互动变化,生出万事万物,《易经》中,爻的阴阳变化,来自于自然规律,也蕴含着生动而经典的道理。既然乾卦三个阳爻分别变成阴爻,而生出三个不同含义的卦象,也代表三个女儿。那么坤卦三个阴爻变成阳爻,也可以产生三个新的卦象。坤卦三爻都是阴爻,最底下一个阴爻变成阳爻,就是震卦,在家庭中就是长子。在古代,长子诞生,就代表有了继承人,特别是大家族,都是被寄予厚望的,要承担家族重担的,长子要发奋努力,要有一番的表现。所以,震的特性是震动,生长,希望,万象更新,积极向上等等。
坤卦中间一爻变为阳爻,为坎卦,就是家里二儿子,坤卦最上面的一爻变成阳爻,便是艮卦,是家庭里的三儿子。艮卦有止的意思,家里有三个男孩子了,不要再生了。艮卦也常代表子孙,一个家庭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再开枝散叶,那就是人丁兴旺啦!第三个儿子,在家庭中是最没有地位的,上面有两个哥哥,有什么事情很少能轮到他,所以老三要止行,止语,跟随两个哥哥,听话照做就是。
乾卦和坤卦的爻变就产生了六个新的卦象,就是乾坤六子,这就是阴阳变化产生八卦。八个卦象,在企业中也代表相应的职位,比如:乾卦代表老板,坤卦代表财务(或者老板娘),艮卦就代表基层员工,《易经》的智慧同样在企业中,应用是也是非常广的。
三爻的乾坤两卦,可以推演出了乾坤六子,那么,六爻的乾坤两个卦,根据阴阳的变化,同样也可以推演出其他六十二个卦。所以说,乾坤两卦是《易经》的两扇大门,把乾坤两卦搞懂了,就相当于进入了《易经》的世界了。
1,【秦失其鹿——】
1.2 昏庸残暴的胡亥(秦二世)
1.2.4 不辨是非,命丧奸臣
在沙丘改诏时赵高向李斯推举胡亥,说他是“辩于心而诎于口”,即认为他说话笨拙,但心里聪明,能明辨是非。实际上,从胡亥执政后的许多事情看,他根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比如,在享受天下和治理天下的关系问题上,他像嬴政一样要独享天下,但却和嬴政“衡石量书”,一天秤百二十斤文件来批阅,“贪于权势”的情况截然相反,常有一种逃避治国的心理。他不明白,享受天下仅仅是治理天下的派生物,反而是把治理天下当作享受天下的派生物。政局失控、权柄他移,自己却想 独享富贵,身亡国灭的结局怎能避免?又比如,丞相李斯曾在政局危机之时不得已上书揭露郎中令赵高的罪责,胡亥百般替赵高辩解,这且不说,事后竟把李斯的上书私告赵高,最后又把李斯交给赵高查办。李斯的职位在赵高之上,且当时并没有任何罪名,把无罪的高职官员交由他上书揭露的对象去查办,实不知这个转化关系在一个昏庸的大脑中是怎样完成的。赵高以严刑逼使李斯认可了强加给他的所谓谋反之罪,胡亥见到审讯结果后感激地说:“如果不是赵君,我几乎被丞相所欺骗。”这就是他对一种是非的判定。
陈胜初反关东时,有使者自东方来报告,胡亥听后非常恼怒,将使者交付狱吏治罪。以后使者回来,回答胡亥问话时便说:“有一些盗贼,各郡守的将官正在追捕,现已全部捉拿,不值得担忧。”他听后则非常高兴。后来有一次,胡亥召集许多博士儒生询问:“楚戍卒攻克蕲县,已入陈地(今河南淮阳县),你们怎样看待此事?”其中有三十多人上前说:“带兵的臣子不听调遣,就是反叛,反叛者罪死无赦。希望陛下火速发兵征讨。”胡亥听后立刻变了脸色。来自山东的待诏文学博士叔孙通上前说道:“众儒生的话都说得不对。现在天下合为一家,各郡县都毁掉了城堡、熔销了兵器,再也没有战争了。况且上面有英明的君主,下面有完备的法令,人人尽忠职守,四方人心凝聚,哪里敢有反叛的!这只不过是一群盗贼在搞些鼠窃狗盗的勾当,何足挂齿。各郡的守尉正在捉拿定罪,哪里值得忧虑。”胡亥听罢,高兴地表示:“说得好。”他又遍问在场的各位,众人有的说是反叛,有的说是盗贼。事后胡亥派御史(掌管文书和记事,兼有弹劾纠察权的官员)查究,把判定为反叛的人交给法官惩办,而对判定为盗贼的人不予追查。还赐给叔孙通布帛二十匹(古代四丈为一匹),衣裳一套,将其由待诏博士(约相当候补博士)提升为博士。
陈胜起事对秦王朝是极其严重的冲击,但胡亥却不敢正视、不愿承认现实的状况。他不断地派人去打探,似乎要了解情况,但不管真实情况如何,都要人们顺着他的主观想象来汇报和回答,并对作了相反回答的人打击迫害,这种做法实在比掩耳盗铃还拙劣。他召集博士儒生征询看法,似乎是要提高情况判断的准确性、权威性,但却只允许人们发表乐观的看法,仍然喜欢听到谗谀之言,对如实反映了严重情况的人,说他们“非所宜言”,说了不该说的话,真不知召博士们是为了解情况还是让粉饰太平。可以说,胡亥实在是因惧怕而不敢面对严重的现实,他打探情况、征询意见,是想得到利好的消息和判断,以安慰自己失望、无奈和痛苦的心灵,但每当他得不到期盼的安慰,反而遭受到再一次消息打击时,就要迁怒于情况的提供者,并加以阴毒的报复。至于惩罚了提供情况的使者和儒生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何帮助,这颗昏庸的头脑就顾之不及了。
胡亥最大的昏庸处在于对赵高的信用。赵高诱逼李斯,推胡亥为帝,其后诱使胡亥诛戮朝臣,又在内政政策上投胡亥所好,暴虐百姓,他积怨甚多,怕大臣入朝奏事时毁谤自己,借口皇帝在朝中当面决事会有失误,诱使胡亥深居宫禁,使自己取得了代替胡亥听事和回复的特权,胡亥被其蒙蔽欺骗反而暗自庆幸。他曾评价说:“赵高本是个宦官,但他不因为安逸而放肆,也不因危难而变心,他廉洁向善,因忠心而得到提拔,在职位上讲求信义,我确实认为他很贤良。我年轻时就死了父亲,没有多少知识,不熟悉治国之法,赵高为人精明强干,下知人情,上识我的心意,我不依靠赵高,该用谁呢?”出于这样的认识,胡亥放手地把自己的许多权力托付给这位满腹险机的阴谋家,让他决断朝事,处置大臣,以致发生了枉杀李斯、逼反章邯的严重事件,而胡亥尚不知实情,反而提赵高为中丞相。
赵高为巩固自己的权位,故意在朝中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鬼把戏,事后对不随声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这本是威慑人心、暗夺皇权的阴计,但胡亥浑然不知。胡亥认定是鹿,但左右大臣都随胡亥说是马,胡亥于是以为自己认物不清,是被鬼神所惑,招来太卜占卦,最后按照太卜的指使,去上林苑(今陕西西安市西南)进行虔诚的斋戒。斋戒期间,他却每天游玩打猎,有次竟亲手射杀了过路的行人。后来又听人说:“天子无故杀害无罪的人,这是上帝所禁止的,鬼神不会享受其祭祀 ,上天会降下灾祸,应当远离皇宫去消灾。”加上其他原因,他又去望夷宫居住避灾。胡亥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愚弄而不清醒,没有识见、难于长进的弱智人物。
前207年,在刘邦已入武关,天下局面不可收拾时,赵高终于决定要把胡亥作为他的政治牺牲品抛出去。他让郎中令为内应,谎称望夷宫有大盗, 又让自己的女婿闫乐调兵遣将,率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绑了卫令仆射(卫兵首领),故意诘问:“盗贼入宫,为何不阻止?”卫令回答:“房子周围设兵严防,盗贼怎敢进宫?”闫乐斩掉卫令,带兵射箭冲入,郎官侍宦们大惊,有的逃跑,有的格斗,反抗的被杀死了几十人。郎中令和闫乐一同进入,用箭射中胡亥的篷帐和坐帷,胡亥大怒,召唤左右侍卫,他们都惶恐不敢格斗。有一个侍服的宦者在旁,胡亥进内室问他:“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实情?竟到了这个地步?”宦者回答说:“我不敢说实情,因而才保全活命。假如我早说了, 会同样被杀,怎能活到现在?”闫乐上前历数胡亥罪责说:“你骄横放纵,暴虐诛杀,天下都反叛了,你自己拿主意吧!”胡亥相继提了四个选择:想见到丞相赵高;愿为一郡之王;愿为万户侯;愿与妻子儿女当老百姓, 均被一一拒绝。闫乐告诉他:“我受丞相之命,为天下人诛杀你,你说得再多,我也不敢报告。”他指挥士兵上前,胡亥不得已而自杀。后被赵高以百姓礼仪葬于宜春苑(今陕西长安南)。
望夷宫之变是赵高长期弄权、迫害朝臣、蒙蔽君主,其私人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赵高的权威已经到了使皇宫侍卫闻之慌悚的地步,守卫宫殿门户的郎中令也已投入了赵高私人的怀抱,但胡亥竟毫无觉察,其政治嗅觉的迟钝和是非辨别能力的低弱已到了难保自身安全的程度。事发后他责备侍卫宦者知情不报,却没有想到他平时根本不给下属提供知情实报的安全,临事已悔之不及。他以为自己与赵高的关系非同寻常,事发后仍然幻想见到赵高,面请王侯,真是痴人说梦。一个没有正常智力的人窃取神器,在至尊的位置上胡作非为,只能自取灭亡!
(封面图片系网上粗选,如涉某种权益,请相关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更正。)
有欲无望待余年
文/野夫
本文首发于总第886期《中国新闻周刊》
古语赞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这是历史不断重复的宿愿,
自然也是我辈心底始终埋存、时信时疑的信念。
只因还信理性必将渐次取代愚昧,
所以还会饶有兴致地活在余年。
在黄昏的余光里,遥远的海,涛声如故,
每一个生命都还在竭力歌唱
一
从2018年1月开始的又一次迁徙,至少注定了我这一年的兵荒马乱。
那一天,因为诸般不堪言说的细故,我不得不挥别定居了十一年的大理,驱车于弥天风雪中,孑然回到一去三十三年的故乡。原本准备千里单骑,大理乡亲的送别宴上,一兄弟在微信上号召——有人愿陪野哥一程吗?立马有本土画家张良留言:次日大早高速路口见。古人所谓的桃花千尺,云天高义,大抵就是这样的情分吧。
乡关千里,由暖入寒,两个男人别有些微伤感。有时热议如辩经,偶尔又沉默似深雪。陆游当年云: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我这一去,虽曰垂老还山,叶落归根,但阔别几十年的家,早已片瓦无存。久违的故土,实未有半分的宅基。前辈还乡要衣锦,我只是披着这一身的辱,黯然而返者。且更不知,陌生的家山,是否还能遮蔽我的倦归。暮霭沉沉楚天阔,怎么忽然到了这样的年份,竟有些长亭短亭不知归程的仓皇。
沿途依旧有故人,置酒下榻,留一夜微醺。聊起世事,问及未来,没谁看得清前程。仿佛朝野江湖,一时都进退失措。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去意彷徨而又出处两难。苍茫大地,忽有无处安放灵魂的惆怅。
要像土拨鼠一样,穿越无数个漫长幽暗的隧洞,才能接近故乡。一踏过渝鄂地界,故乡的暮色被纷飞大雪照亮。遍野镶银,凛冽中的温软地被,仿佛迎接我的归来。正要出口时,我接到了一条来自阿尔卑斯山的短信。告诉我,一部拍摄我及艺术家高氏兄弟的纪录片《漫漫回家路》,将在今夜于瑞士首映。
这个消息,让我这趟感伤的旅程,隐然有了一点喜感。
二
毛润之写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那是他的感怀,其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那种胜利者的豪言,是确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概的。世上的人,青春许国,歃血出山的多了去。多数的抛尸战野,余下的混得遍体鳞伤,片甲不留地归老田园;半夜酒醒,躲在被窝喊痛。真正像这样志得意满的还乡人,必定是寥若晨星的。三十三年前的我,扛着箱子挤上那一辆命运的大篷车,摇晃走向大平原时,也曾踌躇满志。而今想来,萧条异代,唯剩下怅望千秋而已。
出山那年,二十三岁,正是心雄万夫的轻狂浮浪年纪。那也正好是这个国家,改革开放的高潮期。那时的我辈,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欲望。或者说,整个1980年代,吾族正是因着这种对理想社会的强烈欲望,而支撑着一路狂奔。叔本华说,人的一切欲望的根源在于需要和缺乏。对那一个初初开禁的时代来说,每个人穷得只有理想和渴望。当然需要上路,需要求知,需要亲身体验一切文明的生活。
然而人的命运,最终都与国运相关,往往不期而遇的都是一个荒诞。恍如歌中所唱——这样飘荡多少天,终点又回到起点……似乎半生的努力,一夜打回原形;童年经眼的世界,梦醒忽然再现。背井离乡卅三载,原以为我们始终凭着一些烦恼、忧伤和欲望在成长;就像船只需要压舱物,来确保方向。结果轮回近乎甲子,欲望依稀无存,烦忧依旧满地。
记得某一年,某个同龄的讯问者,笔录结束之后抽烟闲聊。他应该是真诚地对我说:因为你,我几次往返于你的家乡。那些山路之险峻漫长,让我非常惊异,你竟然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听罢他这些不知褒贬的话,我只好笑着说:我也想出生于都市,锦衣玉食。但故乡如母腹,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我没有说出口的,可能正是故乡那些贫瘠僻远的山河大地,造就了我的欲望和反叛。
三
何谓欲望?欲者,本能也;望者,期冀也。孔夫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基于本能,降生之初伴随着的种种渴求,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必需。譬如饮水粮食,空气阳光,以及交配生育等,这是不能被剥夺的需求。由此衍生的对平等自由文明的权利渴望,构成了人类进步的原始推动力。
我们都是被欲望催逼出发的人,像饥饿的野兽,逡巡于自己的命途。唯一有别于兽者,乃在活命的物质之外,人还有精神和权利的追求。少年时的我接触这个社会,最初看见的多是触目惊心的贫苦,以及人与人之间莫名其妙的相互迫害。这种残酷记忆,奠定了我一生的方向——就是想要改造这样的世道人心。
然而这样的欲望,却是与世相违的动念。佛门的灯语说: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一个人度己尚难,更何谈济度众生。鲁迅先生当年在东瀛,一日观影后忽然弃医从文,意欲救治华夏的族性。在他看来,医术救活的,不过是给增添一个奴隶。老话说上医医国,他寄望于文章醒世。哪知道几十年在恐惧中辗转书写下来,他最后的绝望竟然是四个字:亡有余辜。
三家村文人在“”后唯一幸存的廖沫沙,在挽老友吴晗的诗中说: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这是迟来的醒悟,也是文人的无奈与悲催。沙皇时代的俄罗斯,一批批怀抱救世意识的文人,最终却走在西伯利亚的路上。到了前苏联,别说救世,但凡想保持一点独立写作人格的,基本要被流放和处死。
欲望会催生思想,而这两者都是危险的。
四
文人在任何时代,其实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滑铁卢兵败时,传令官请示撤退序列,拿破仑口谕:让伤兵在前,文化人和驴子走在中间,士兵断后!那时随军的有文化人,当然也有负重的驴队。
这件当时听来原本严肃的轶闻,传诸后世,颇有了几分幽默。让文化人“走在中间”,显属对文化人的关照。因为,他们既不能冲锋,又难以断后,当然是需要照顾的。只是被皇帝无意中安排和驴子一个序列,这才让后世人在回味中忍俊不禁。
实不知在法皇眼中,文化人和驴子有何相似,竟如此并重。寻思起来,或亦有可举之处:其一,忍辱负重而不怒;其二,倔,一条路走到黑;其三,在创建功业的征战中,二者还不可少。所以当初高岗骂知识分子,三天不打屁股,就要翘尾巴。这都是比着毛驴说的。
所谓中间位置,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可能是孔孟那一始,读书人就想保有的立身处世状态。其实,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是鲜有“中间”这一位置的。一百年来,历史似乎总处在大是大非的急剧矛盾之中,迫使个人总要陷入非此即彼的窘境。
反观一下三四十年代“第三种人”或“中间派”的道路,即知“中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始终并无这一空间。那些像驴子一样企图“走在中间”的人们,最终却连驴子也不如。这就是革命时代的选择:非左即右,非激进则;不倒在敌人的枪口,则断送于同志的刀下。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历来不能宽容独立不倚的客观观察者。
五
晋代的某个宰相张翰,秋风起时,忽然对故乡的鲈鱼莼羹充满欲望,竟要挂冠归去。人皆不解,询之,答曰: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他这当然是托词,也许朝中官场的险恶,让他顿生急流勇退之心。
我的故乡亦算中国莼菜的最优产地,每年出口到日本的,都成了东瀛最珍贵的馔食。而在本土,无论怎样的鲜嫩粘滑,却廉价得令人齿冷。墙内开花墙外香,说的是自然现象,比喻的却是人生的炎凉尴尬。这十几年来,我在滇西借一枝栖,也曾满怀希望地去努力践行少年的理想。在与这个世界的浅斟低酌中,力图有所推进社会的改良。人或讥嫌浪得虚名,我亦自嘲虚得浪名。其实很多时候,忍把浮名换取的,却是更多的暗箭明枪。
今年之冬意尤显浓烈,当年梁漱溟先生的父亲忧惧沉重地问——这个世界还会变好吗?梁漱溟先生孤耿的一生,穷究天人的探索思考,未知晚年是否能够回答其父的天问。但浅薄如我,约略已到了有欲无望的槁木心境。杜甫大约在我这个年龄,也是想通了一些类似的困惑,最终自我宽慰曰: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这种看似颓唐的言行,仿佛苟全性命的犬儒。但罗素先生认为——忍耐主义的自由,只是欲望的屈服,而不是思想之屈服。欲望之屈服可发育忍让之美德,思想自由则依旧可以诞生艺术和哲学,以及我们对征服世界的美丽憧憬。
身处今日之中国,无论从何种角度考察,皆可谓大异于前。转顾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国,恰值戊戌,群臣奏议“宪法”,结果却是“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个多世纪过去,我们仍在经历各种沧桑之变。也许一个开明盛世的建成,一个开放社会的确立,还要经众多锐意改革者的努力,才能散枝开叶。
在时间之流的裹挟中,我们又来到一个新岁。古语赞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是历史不断重复的宿愿,自然也是我辈心底始终埋存、时信时疑的信念。只因还信理性必将渐次取代愚昧,所以还会饶有兴致地活在余年。在黄昏的余光里,遥远的海,涛声如故,每一个生命都还在竭力歌唱。而在西南山地的村居里,亲手熬制的莼羹,还足够喂养我的老怀。人类只是凭借一些简单纯净的愿力,就能抵达想要的世界。对此,我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