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智能族谱。
宗族是指由同一祖先或共同的血缘关系所组成的家族群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族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宗族文化的核心是家族观念,即强调家庭的亲情、信仰和责任。在宗族中所有成员都有着共同的血脉和文化传承,相互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
宗族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头传承和实践活动。在宗族中长辈们会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家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知识传给后代。同时宗族中也有许多实践活动,如祭祖、宗慈管理、族谱编修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家族的凝聚力,也能够帮助后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族文化。
宗族文化强调家庭的亲情、信仰和责任,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如今天奖谱林为现代化的社会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宗族文化传承方式,通过手机也能让身处各地的家人感受到家族的温暖。
关于宗族形成这一问题,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更好的捕获猎物,就形成了部落联盟,这种部落联盟是最早意义上的宗族,最早的宗族也是一直以心心向随中形式延续,部落里谁最强,就有号召力。直至母系氏族退步,父系氏族建立。
从远古时期,人类群居,家族就开始出现,而一个宗族,都是同一个姓。我国的姓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而在春秋时期,百家姓逐渐形成,许多姓都代表一个诸侯国,这都是分封制形成的缘故。同宗同族的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祖先崇拜,早在原始社会,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先民在建造村落时,往往会把祭祖的场所放在部落中心。这个可以从出土遗迹来佐证。
宗族:是中国独有的标记,在一个家族中,为了繁衍后代,家族成员不断增长,渐渐的形成一个宗族。古代中,一个大家族,会有许多后代,我们常说祖宗十八代,也表现宗族的昌盛,同时也是宗族文化的发达与悠久。
宗族和家族是区别的,家族可以是一个家庭,但宗族是同一个姓的,由多个家族组成,成员非常之多,历史之悠久,当然先有家族,再慢慢发展成宗族,这是一个过程演变。而宗族是以男性为主,毕竟在中国的社会里,男性才是传宗接代的。
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对宗族做出描述,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描述:“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由此可见,很早时期,宗族已经出现。
到了周朝,周武王确定宗法制后,宗族的概念正式形成,宗族的兴衰以及所谓的血统都是起源于这个时期。
宗族的形成
“宗法制规定,天子的嫡长子为下一任天子,其他庶出儿子为诸侯,对于诸侯而言,天子是宗族大宗,自己则是宗族小宗。诸侯的嫡长子为卿大夫,庶出儿子为士,对于士大夫而言,卿大夫为大宗,自己则是小宗。”
这就是周朝的宗法制,也是贯穿周王朝八百年的主要政治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以家制天下,所有制度都围绕整个完善的宗族,整个周朝天下可以看做是一个最大的宗族,周朝天子是宗族最核心人物。
周朝末年,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时期推翻前朝之民众也得尊寻系统或血统的纯正,及三国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指的是汉献帝刘协(为何曹不废除刘协自立为帝,就是因为自身血统原因,你自立为帝,他没有拥护者)。
这个时期宗法制已经有了崩溃的迹象,春秋开始,战国结束之前,天下大乱,周朝礼崩乐坏,宗族基本崩坏。直到汉高祖刘邦灭秦,建立汉朝,宗族才有开始出现在历史中。汉朝主要宗族有刘氏这个大宗族,其中又分为大宗汉朝皇室与小宗族各大刘姓诸侯。
除了刘氏之外,汉朝初期的吕氏以及汉景帝时期的窦氏,都是汉朝的一大宗族,而且权势滔天。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如同春秋战国时期,宗族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孙权、曹操等人,本是一州州牧,后来孙权、曹操等人势力过大,不将天子放在眼中,这个时期宗族彻底无意义,但孙、曹仍是需要保留一点汉朝刘氏之血统。
直到东晋,才渐渐形成门阀士族掌握的局面,这个时期宗族以四大家族为主,其他小家族为辅,天子的势力与四大家族相比略显单薄。这个时期也是南朝士族明显强盛于北朝士族的时期。直到封建社会最后五个王朝——唐宋元明清,宗族势力一直存在,且南方宗族明显强盛于北方宗族。
汉朝宗族兴起下的“南盛北衰”
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中原地区土地资源最为丰富,所以从夏朝开始,往后的历朝历代多定都于中原地区,古代有个说法叫“逐鹿中原”便是起因于此。所以商朝宗法制出现后,宗族都向偏离中原地区的地方发展。天子脚下,且不说不敢有任何行动如扩张势力,即便真有什么想法,也能迅速被周天子察觉,所以中原地区的宗族,根本没有任何发展的可能。
而且,中原是天子所在之地,也不需要其他诸侯的势力,所以总得来说,中原地区不可能有任何诸侯宗族能发展自己的势力。至于为何偏向于南方地区,北方寒冷且疾苦,苏武被罚北海牧羊也是去往北边,诸侯自然不愿意去往北边,也是宗族势力无论是诸侯、卿大夫还是士都趋向于去南方发展势力,也就造成了早期宗族的“南盛北衰”。
由最初的宗族崩坏于春秋时期,直到汉朝宗族势力才重新兴起。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分封其刘姓兄弟为诸侯,这相当于延续了周朝宗法制,宗族这正是因此而转盛。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从秦朝开始,北方包括匈奴在内的少数民族总是侵扰中原,汉朝文景二帝在位期间,以和亲换来和平。所以说,就汉朝初期的局势而言,北方是最为危险也是诸侯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
而且一般而言,皇帝也不会派遣诸侯去往北边,因为这意味着逼这个诸侯反叛。整体而言,刘氏宗族势力都集中在中原和南方,但是中原地区有汉家天子在,其他小宗族没有任何发展机会,所以除了天子之外,一般大一点的宗族势力都集中在南方。
东晋门阀士族的“南盛北衰”
如果说汉朝的宗族“南盛北衰”是因为受北方的侵扰,士族无法在北方发展势力,那么东晋时期的门阀士族,与汉朝完全不同。东晋这些士族权势滔天,根本无所畏惧。东晋宗族南方强盛的原因在于四大家族,尤其是王、谢两家。
司马睿能成功登基,靠的是门阀士族的力量,所以司马睿这个皇帝的权力比起四大家族有所不如,也正是这样,四大家族基本决定着东晋的政治、文化等走向。书圣王羲之便是东晋士族王家之人,其弟左将军王凝之,王凝之妻子千古才女谢道韫。
在这可以看出,首先王、谢两家文人辈出,在文学方面造诣颇高,另外王、谢两家联姻,这也就意味着东晋一般的权力掌握在一起。我们知道,中国历史的文化中,南方对于文人而言,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尤其是苏杭等地,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苏州园林、西湖十景等等,都为千古一绝,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那么有王羲之与谢道韫在的两大士族,对于南方的热衷自然也不低,所以这两家的势力就有向南方发展的趋势。在这两大家族的引领下,更多的文人士子对南方趋之若鹜,也造就了南方大量大大小小的宗族势力,东晋时期的宗族“南盛北衰”也因此而来。
总得来说,中国古代宗族“南盛北衰”,不外乎几点原因,一是北方少数民族过多,不利于士族的发展。二是南方钟灵毓秀,自古就是文人所推崇之地,而古代以读书为贵,也就导致宗族中文化气息较中,所以宗族也就更热衷于南方。三是北方地处偏远,物产低微,根本不适合发展,所以也就没有能供宗族发展的可能。
宗族制度应当被彻底丢进历史的垃圾桶,我甚至觉得现代婚姻制度也已经不再适应现代 社会了,只不过目前没有更好的替代而已。 宗族制度是典型的旧制度,依赖血缘建立的组织。宗族制度过去立足于小农生产上,在法制不完善 的过去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现代政治制度和古代有着根本的区别。古代是集权制度,普通民众没有参与政治的权 力。现代需要进行革命,宗族势力可以说是最顽固的一群实力,因为第一宗族不违法,没有任何法律禁止宗族存在;而宗族制度又极度破坏基层的制度,在政治文化不繁荣的中国底层,经常就是大家族掌握地方权利,导致改革改了个寂寞。
再者,现代的法治制度,不需要地区通过宗族进行自保,现代社会有完善的法律和暴力机关。 现代社会最理想的家庭结构,就是丁克、单身和所谓的核心家庭(夫妻及未婚子女)。人数小,更 容易实现制度,更有效地防止亲缘关系在政府体系中造成、任人唯亲的问题。 有人说面对不公平时没办法反抗。这个也有办法,通过建立政治组织来反抗。反抗的方式包括但不 限于:抗议、游行、控制地区选票。 别说什么我想要西方人那套,中国也是民选政治,基层也是有政治选举的,现在的农村基层选举问 题和地方宗族势力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宗族社会不是在1949年消失的。最早从土地革命时期宗族势力开始遭到打击,但大部分地区宗族势力仍旧强大到可以无视法律、私自审判、夺取财产、杀害宗族成员。
这种以血缘亲情做伪装辅以恶霸强权来欺骗剥削压迫宗族成员的秩序非常强大。直到三大改造时期才让宗族势力彻底没落,之后人民公社制度,把宗族势力清洗了一遍又一遍。
改革开放后,后来宗族势力又以村霸乡村黑恶势力的形式死灰复燃,之后发动扫黑除恶行动,到今天宗族势力已经再无翻身之地。加上时代变化,宗族社会现在很少有人还在乎了。
社会主义中国不需要也不能容忍宗族制度的存在。宗族制度在以往是代替了一部分国家法律的存在;一个土地改革就断了他们的根基宗族及宗族联盟。
任何封建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发展瓶颈,会遇到规模上限、人才培养困境、情法冲突、竞合关系造成的内耗等等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时代,一省之地、十万精兵、百万民众就有争夺天下的资格,宗族发展数代或遇到乱世,都有机会,而十万精兵还没有触及宗族及宗族联盟的组织上限、发展瓶颈。
但是,近代工业、公司模式、新式政党等新兴事物、新兴组织形式、新式组织关系,突破了宗族的组织上限,瓦解了宗族的利益,宗族只能以细胞、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形式,参与现代社会组织、做部分事务。宗族及宗族联盟的组织形式,完全不能与现代社会组织对抗。宗族模式也完全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社会结构,如徽商、晋商。(当然一些家族企业除外。)
这就是宗族势力衰落的原因、现代社会组织在演变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原来的宗族力量,这些宗族力量做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仍然存在。有些时候,有些宗族还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局部的政治气候,但是现代社会组织开始运转的时候、宗族力量不堪一击如土鸡瓦狗,宗族势力与国家机器的对抗是徒劳的。现代社会组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正规军,绝不是宗族几十人几百万几千人的乌合之众可以比拟的。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中国宗族社会不是在1949年消失的。最早从土地革命时期宗族势力开始遭到打击,但大部分地区宗族势力仍旧强大到可以无视法律、私自审判、夺取财产、杀害宗族成员。
这种以血缘亲情做伪装辅以恶霸强权来欺骗剥削压迫宗族成员的秩序非常强大。直到三大改造时期才让宗族势力彻底没落,之后人民公社制度,把宗族势力清洗了一遍又一遍。
改革开放后,后来宗族势力又以村霸乡村黑恶势力的形式死灰复燃,之后发动扫黑除恶行动,到今天宗族势力已经再无翻身之地。加上时代变化,宗族社会现在很少有人还在乎了。
社会主义中国不需要也不能容忍宗族制度的存在。宗族制度在以往是代替了一部分国家法律的存在;一个土地改革就断了他们的根基宗族及宗族联盟。
任何封建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发展瓶颈,会遇到规模上限、人才培养困境、情法冲突、竞合关系造成的内耗等等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时代,一省之地、十万精兵、百万民众就有争夺天下的资格,宗族发展数代或遇到乱世,都有机会,而十万精兵还没有触及宗族及宗族联盟的组织上限、发展瓶颈。
但是,近代工业、公司模式、新式政党等新兴事物、新兴组织形式、新式组织关系,突破了宗族的组织上限,瓦解了宗族的利益,宗族只能以细胞、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形式,参与现代社会组织、做部分事务。宗族及宗族联盟的组织形式,完全不能与现代社会组织对抗。宗族模式也完全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社会结构,如徽商、晋商。(当然一些家族企业除外。)
这就是宗族势力衰落的原因、现代社会组织在演变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原来的宗族力量,这些宗族力量做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仍然存在。有些时候,有些宗族还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局部的政治气候,但是现代社会组织开始运转的时候、宗族力量不堪一击如土鸡瓦狗,宗族势力与国家机器的对抗是徒劳的。现代社会组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正规军,绝不是宗族几十人几百万几千人的乌合之众可以比拟的。
家存在、私有制存在,就有发展到宗族组织的可能,在此过程中,会成为某个或某些现代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但这个组织是松散的,是没有凝聚力的。
前段时间全红婵那事出来后,就准备写这篇来着,后来一推再推一直到现在,终于写出来了。
在很多人眼里,宗族这个概念完全就是封建余孽,其实这么理解是不对的,宗族历史比封建要早的多,而且比封建的生命力强的多。不过在当今中国,宗族已经是一个慢慢远去的背影,可能几代人之后,再也没人提这事了。
1宗族的起源动物学家经过试验,单个人如果经过狮子领地,基本100%被狮子捕猎。如果是十个左右集体行动,狮群会保持观察和警惕,分析能否捕猎落单个体。如果是50个以上的群体经过,狮群甚至可能远远躲开了。
所以在凶险的古代,尤其武器落后的智人时代,每个人自然而然就得跟着组织行动,这种行为固化成了基因,一直存续在我们体内。
而依靠血缘关系组建起来的组织,就是我们所谓的宗族。
再加上人类大脑发生了突变,根据人类学家研究,宗族组织起来的智人群体,因为人类可以交流的优势,一个群体人数可以达到150,而且组织内部个体联系紧密分工明确,这比起其他动物优势非常明显。所以智人的发展和迁徙速度才会那么快,几万年就从非洲一角绵延全球。并在迁徙路上学会了种植和驯化野生动物,并把这种知识传播到全世界。这个过程中,组织集体行动是关键。
也可以说,在人类的早期,宗族也是唯一的人类组织形式。
随后中国早早进入农业社会,更加倾向于同一血缘的一伙人住在一起,族群固定的程度更高,所以宗族的历史更长,宗族的权利也更大。
游牧部落其实也差不多,比如我们看史书,能看到什么“铁勒十八部”“十姓回鹘”“突厥九姓”,一看就是一堆部落联盟,每个部落一个姓氏,或者说以某个姓氏为主体,我们听评书也有感觉,突厥贵族好像都姓“阿史那”,契丹人姓“耶律”,女真人姓“完颜”。
而人类从宗族开始,发展出了历史上各种社会体制。
比如黄河流域很早就出现了宗族联盟,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都会推选。这必然就要推举出来一个名义上的共主,在联盟内部化解矛盾并在外代表联盟,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都是自己所在的宗族的领导,黄帝炎帝,就是他们族内大长老。
多说一句,咱们一般说的“姓氏”,都是从爹那里继承的,其实最早“姓”是从妈那里来的,所以才有个“女字旁”,“氏”才是爹给的。
等国家出现后,宗族势力在国家的压力下一直都在变小。春秋时期,经常有某个氏占有几座城,手里的武力可以和自己所在的大诸侯国对抗,甚至春秋两强之一的晋被韩赵魏三氏瓜分。这些“氏”内部就是以宗族形式组织起来的。
但是历史不可阻挡地要打破这种“家天下”模式。秦能统一,主要是打破了之前任人唯亲的秩序,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官吏武将都是贵族,高门大姓,商鞅的政策使得基层士兵也能被提拔,扩大了军官资源池,秦国百姓受到激励,打起仗来不要命。这也是为啥商鞅后来领导死了后被清算,五马分尸,他的政策却留下来了,因为他的政策培养了一个草根军官阶层,没人敢动他们的利益。
随着历史发展,以前那种体量接近一国的某氏宗族,在皇权下渐渐瓦解,改为以门阀的形式存在。门阀依然很大,平时可以把持整个国家上层的官位,三国所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乱世可以起兵争夺天下,比如西汉王莽之乱和东汉黄巾之乱,世家大族一下子就能集合数万甚至十几万的军队,比如司马家,曹操那么牛逼,一直拉拢他们家,因为他们家就是河内大姓,河内不在越南,现在河南北部,汉朝时候叫“河内郡”,司马家就是那一带的土皇帝。
唐代初李世民定天下氏族,臣下居然把皇帝家所在的李氏排在最高贵五姓的老末,惹得李世民大怒,少见的不再纳谏,很是吐槽了世家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着把自家的陇西李氏定位天下第一,才勉强扳回一局。但是到了唐末,国家开了科举,门阀也彻底衰落。
门阀虽然变弱,但是宗族依然存在,只是缩小到了县级以下。这是因为古代政府管理能力有限,所谓“皇权不下县”,县城以下就主要是族长什么的行使职权,类似“话事人”,村里有啥事,族长一般会站出来召集大家解决,不需要麻烦县长,县长也不会随便触碰基层的事务,毕竟流水的县官铁打的宗族,县官想办事还是得依赖地方上的头面人物,不会随便跟他们冲突。
所以古代县城大多是附近区域的交通要点,这里人员相对流动性要大,必须纳入政府的直接管理,再下面就大多由宗族代表和政府打交道,普通事物自己处理。
这时宗族和中央皇权的关系,就不再是以前被皇权打压,而是成了一个互补的模式。
2、宗族的发展而随着社会发展,皇权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早已消失,而宗族却保留了下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宗族有自己的作用。有的人对宗族社会各种丑化,但是也要看到一些优势。
大家听过一个故事没,好像是马伯庸说的,说是旧社会盗墓,往往打一个很小的盗洞,一个人下去,另一个人放风,顺便把墓中的古董接出来。
这就有个问题,古董一件件拿出来了,如果放风的人突发歹意,不想跟洞里的人分赃,把盗洞埋上怎么办?这就是信用危机,如果不解决,业务也就没法开展。所以这种行动一般老子在放风,儿子下盗洞,古董再贵,当爹的也不可能把儿子埋了,所以盗墓的都是带着儿子盗墓,家族业务。
宗族某种程度上也有这个作用,解决信用问题,比如村里和隔壁村发生冲突,大家凭啥往上冲?万一死了怎么办?孤儿寡母谁来管?
这时候血缘就成了最大的纽带,大家只有知道自己挂了其他人会继续善待家人,才会一往无前,为啥这么信任其他人呢?因为其他人和自己一个姓,互相都有亲戚关系,不照顾说不过去。而且习惯成自然,大家都目睹了全村照顾一家人,下次有事才会顶上去,不然碰到事大家都往后躲,最后这个村很快就被灭了,“同姓应该互相帮助”也就变成了文化基因流传了下来。
族内有人发达了,宗族会要求他为族内的穷人提供帮助,古代没有公办教育,穷人子弟要读书,大多去族内办的“义学”。如果读书有成,宗族都要出钱供他赴考(古代远行需要一大笔钱)。
曾经看过个采访,一位福建老板说过他的经历,他出生在70年代的农村,父母去世的很早,那时大家都穷,自己和奶奶一起生活,村里乡亲们接济一点粮食,村委提供一些支持,他们老小两个才没有饿死,自己读书读到初一不读了,一个表叔在县里做买卖,自己就跟着做学徒,然后一点一点从几十块钱本钱做起,到现在挣了这么多身家。只要是老家的人有事,自己从来都是没有二话帮忙。很多家乡的人跟着他,现在都过得好多了。
这个老板的事情很典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出现经商潮,往往一群亲戚同乡一起出去闯荡,在陌生地方互相扶持,一旦站稳了就会带领更多人出来。所以在世界上很多小角落,会出现一群聚集的中国人,操着相同的口音。而且这些人乡土观念又很重,讲究从哪来到哪去,欧洲人以前很纳闷,平日里那么多华人,为啥看不到华人墓地?尸体到底怎么处理了?其实绝大部分华人死后骨灰都送回老家祖坟安葬。
曾经有个小伙伴说他老家有个村,从90年代中期就有人在非洲,起初是有个人是厨师,改开以后,他本来是想去美国开餐馆的,结果阴差阳错去了非洲,结果挣了些钱,老家的亲戚也有跟他来开饭店的,在当地熟悉以后各种生意都做,大到钻石黄金珠宝,中到汽车电视空调,小到酱油老干妈。几乎每家都有人在非洲谋生的。
他们村都是算小打小闹,有的地方人在非洲挖金子挖到一个村里有好几家资产过亿,还有在东南亚和西非还有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找树,做硬木生意的,能把一个村甚至附近几个村里壮劳力几乎都带去。
海外尚且如此,国内也是这样,我之前讲过江浙经济发达,跟它的民间融资能力强相关。很多小企业濒临倒闭,急需要一笔钱周转,去银行往往又需要抵押物,还要走流程,嫌贫爱富,你真需要钱往往借不到钱。由于南方遍地,这类问题就很好解决。
那钱庄哪来的呢?往往是村里集资起来的,而且前期入股资金都是宗族内部的人,毕竟不是一个姓,你也不敢随便把钱拿出来让别人去放贷。南方超级发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宗族发达,天然能解决信任问题。
此外宗族在古代的一大作用,就是稳定族内同时,组织起来对付外来的敌人。不管是老虎还是土匪,或者为了抢夺土地水源和邻村械斗,宗族力量比起一家一户都要强大得多。
所以看古代记录,宗族组织械斗非常普遍,往往还要在祠堂里做战前动员,对着祖宗发誓。这种方式在千百年来,无数次被证明确实能提高战斗力,因为有组织和没组织的乌合之众完全不是一码事,没有组织人越多越碍事。戚继光的义乌兵,太平天国早期骨干,曾国藩的湘军,都是宗族械斗团伙。
因为宗族组织本身源于血缘,而且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有他的作用,所以有的地方宗族观念依然很活跃。
整体态势是“南方比北方更加重宗族”,或者说,华南宗族观念强的地方,大多也是相对的开发比较晚的地方。
这倒也容易理解,开发晚,肯定是不太好开发的地方,往往是丘陵遍布,或者就在山里,中央政府要去那地方行使权力非常不方便,管理成本太高,收的税还覆盖不了成本。所以只好权力下放,权力讨厌真空,不是黑社会就是宗族,黑社会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宗族就是有血缘关系的黑社会,所以黑社会内部也是按照家族模式排序,黑社会老大也致力于营造幸福温暖大家庭氛围。
好像是马未都说的,他说为啥南方商业要比北方发达那么多?一方面是地理原因,如果从文化层面找原因,那就是南方宗族观念强,宗族内部互相无条件救助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大家知道,在商业运作中,最难熬的就是现金流断裂,如果没有抵押品,可能直接就抗不过去挂了,比如你急需一笔钱,但是没房产抵押,银行是不会贷款给你的。所以商业团伙往往还有一种抵押品,就是感情,有点类似你去找你爸妈借钱,他们一般不会拒绝。同族内部,被拒绝的概率要比陌生人小的多。
事实上大家熟知的历史上的商业团伙,比如晋商、徽商什么的,都是以宗族形势组织的,山西八大皇商,就是八个汉奸家族。西方也一样,商业家族银行家族,血缘关系天生能解决信任问题和困难时候的求助问题。
此外由于开发的比较晚,从北方来的移民和汉化的当地人的矛盾也更加的激烈,也就更需要组织紧密。通过血缘关系,聚合起来的宗族,就是最为适合的组织,而且因为斗争激烈,宗族的权力更大,对于族内的管制也就更强。因此,南方地区的宗族才显得很强势,因为他们的确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去保障与争夺利益。所以在南方,令人恐怖的剧烈的宗族械斗,时不时地就会发生。
但是比起南方,北方地区的宗族观念和势力确实比较弱。当然也是相对的,比如地理上比较封闭的山西,很多地方是聚族而居的,情况和徽州江西接近。其他北方闭塞一些的山区,这些地方相对的宗族观念就比较强。
不过我们平时说的北方,主要说的是华北平原地区,这里宗族观念弱,首先就是地理环境的原因。打开地图,整个华北平原和黄淮江淮。从南北方向看,从北京的燕山山脉到安徽的大别山黄山直线近一千公里,东西向从黄河出秦岭的郑州桃花峪到山东东部海边也近一千公里。这么大的一片地方,除了山东西部泰山附近有一片高山,其他地方几乎是一马平川,被一圈高大山脉包围。
整个古代北方一直都在打仗和治理大河,中央政府的手一直伸到了基层,所以北方宗族观念非常弱,除了山西那边生活在山里的人。
3、衰落至于为何我说宗族只剩下背影了?两个方面:
第一是因为城市化,城市原本就是宗族的盲点,古代社会宗族就难以掌握城市,城市原本就是因为人员物资流动交汇产生的,这一点和宗族的基础就不合,因为宗族需要同族聚族而居。
古代社会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农村,而且祖祖辈辈如此,城市可以容纳的人口很少。而现在科技使得城市可以容纳巨量的人口,而城市如同一个个大磁铁,在全世界都吸引年轻人进入,所以不光是中国,各国都有农村空心化的趋势。而且在城市中,人也越来越容易独立生存。
不过是几十年前,中国人才大量开始以家庭为单位,渐渐摆脱了大家族聚居的情况。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不过才两三代人的时间。
没想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人一猫(狗)作为最小社会单元。很多年轻人在假日里,一天唯一接触的人是外卖员。很多人对于老家来的父母都避之不及,春节回老家见七大姑八大姨如同上刑。他们和老家唯一的联系就来自父母,一旦父母老去,和老家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不过这也弱化了一个阶级上升通道,我之前说过这个逻辑,跟个人奋斗相比,绝大部分人之所以能爬上去,主要是靠别人捞,别人为啥捞你呢?主要是三个原因:
血缘,近乎无条件,或者属于长期投资;
裙带,也很常见,本质是利益交换;
最后才是伯乐,看你是个有才华的人,所以帮你一把。
这也是为啥绝大部分买卖人都是某个叔叔或者什么其他亲戚带出来的,毕竟打工人的技能到处都可以学会,做生意的技能却需要专门培养,不是自己人不会理你。
第二就是国家管控能力的加强,原本宗族之所以能一直存在,就是古代国家对于县以下治理没有好办法,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形式,所以吸收宗族作为国家管理的一层。但是随着新中国建立,为了真正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调动最多的社会潜力。从中央到村的组织很快就建立起来了,这种降维打击下,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宗族基本消失了。
不过改开以后,有一段时间社会变化非常剧烈,人员流动大,国家的管理重点都集中在城市。造成了村级别的政府组织非常弱,但是社会稳定是刚需,所以在一些原本宗族意识比较强的地方,让宗族有了恢复。
最严重的就是陆丰的村,一个村一周能生产3吨,还有走私的,偷渡的,电话的。至于大多数没这么大胆子的,小偷小摸的倒不少,把持村里的职务侵吞集体财产土地的,这些年查出来的也不少,有一部分“扫黑”的时候被清理了。
当然宗族是不会消失的,特别是在相对偏远的地方。只是在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基于血缘的宗族意识会越来越淡。人聚集在一起的原因越来越多样,不再是因为血缘关系。或者因为玩一个游戏,或者因为撸一种动物,当然了,弱连接也意味着弱义务,更意味着也没人帮你,只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在乎了,大家只想过得清净一些。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