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看了一部名叫《有点心机又如何》的综艺,一口气刷完的少女迫不及待地把它分享给了周围所有单身的姐妹。
原因很简单,这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 “脱单宝典” !
节目中,三位嘉宾坐在演播厅观看提前录制好的录像带。而录像带的内容,是 12 招在联谊中的 “心机” 动作。
而所谓 “心机” ,其实就是主角在面对感兴趣的对象时采用的一系列 “吸引对方注意力” 的策略,我们通常也把它叫做 “调情” 。
在我们的印象里, “心机” 和 “调情” 都是不好的字眼,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与一些不道德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好像它们的出现让爱情变得不够单纯。
但事实上,健康的调情是爱情必备品,每一个单身的人都可以享受调情。
这篇文章,少女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准确地发挥 “调情” 的作用。
01
有点心机又如何?
第一期节目围绕的主题是 “联谊中女生的一些心机动作” ,各位演员可以说是火力全开,让少女大开眼界。
例如 “头发三段论” :初次见面时是披肩长发,吃饭时把头发撩到一侧,将侧颜对准男生,从洗手间回来后又扎起一个丸子头。(惊呼套路好深)
还有 "喝饮料时直视对方" 、 "用嘴追吸管 "
总之,都是为了向自己的心仪对象传递 "我对你有兴趣" 的信号,这种传达兴趣和引起潜在伴侣注意的有效策略被称为调情。 [1]
你一定会问,这种策略真的有作用吗?
心理学家发现,调情的作用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大。
1.提升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吸引力
一项有关 “性吸引力” 的研究发现,如果对方的行为中含有性刺激的信号(例如肢体接触、眼神接触、眨眼、微笑等),人们会更倾向于认为对方有吸引力,并且更可能认为对方也对自己感兴趣。
“调情” 激活了人们的性系统,提升了人们对于潜在伴侣的浪漫兴趣。[2]
也就是说, “调情” 这个行为本身就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魅力。
2.在关系中感受到“安全感”
面对心仪的对象,直接告白担心被拒绝,这时候,“调情” 可以给人一种安全感。[3]
这种安全感可能来自于人们的认知偏向(Biased Perception)。
接收到调情信号的个体会产生兴趣,反之,发出信号的个体又会认为 TA 们也对自己感兴趣。
这一系列带有偏向性的认知能减轻被拒绝的恐惧,降低人们错过心仪对象的机会。[4]
如果对方无视你的信号,或者你不满意对方的反馈,你可以随时结束释放信号。因为 "调情" ,我们会感觉关系的控制权在自己手中,从而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其实,无论是这档节目的火爆,还是研究发现的 “调情” 的作用,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观点:
"调情" 不是代表面对感情的轻佻,而是一个人表达兴趣的有效策略。
毕竟,面对心仪的对象,有点心机又如何。
02
你的调情信号是否被误解了
并不是每次 "调情” 都能取得满意的反馈,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是对方不感兴趣导致的,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 “你的调情信号没有被接收到” 。
看节目的过程中,让少女印象深刻的另一点,是三位主持人在观看录像带时的不同反应。
这档节目还设立了一个规则: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如果主持人认为 VCR 中的演员在展露 “心机” ,那么 TA 就可以按下面前的按钮。
于是,在整期节目中,两位女主持人频繁地按下按钮,而男主持人则在许多地方发出 “这也算心机?” 的疑问。
也就是说,很多在女嘉宾看来很熟悉的信号,完全没有被男主持人所接收到的。
少女想,这位男主持放在日常生活中,一定经常被叫做 “直男” 。
但事实上,有些情况下,并非对方不懂情调,而是调情信号的强弱决定了它是否可以被察觉到。
1.费尽心机“送秋波”,却无果
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对女性的调情信号识别其实很弱,例如下面四张图,都是女性认为自己在调情时的表情,但大部分男性只能识别到 a 和 b 。
如果女性释放的信号太微弱(图 d ),男性可能会由于太过模糊而无法将其识别为 “调情” 。
但是,如果女性释放的信号太明显(图 c ),男性则更可能认为将其识别为 “幸福” 而不是和暧昧相关的信号。[5]
而男性是否接收到女性的调情信号,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兴趣。
这个理论被叫做狐狸与酸葡萄理论(The fox and the sour grapes),它提出,如果男性没有接收到女性的调情信号,认为女性对自己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下,男性为了保全面子,会报告出低于实际感受的兴趣。
而根据互惠理论(Reciprocity),如果男性感知到了女性对自己的兴趣,他们会出于回报而报告出对女性更高的兴趣。
因此,如果你希望对方对你感兴趣,那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 “信号” 传递给了对方。
2.只是打个招呼,却被误以为调情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女性只是在单纯地释放善意,却被男性误以为 “对我有意思”。
相比女性,男性对非语言类的线索不够敏感。因此,他们更容易错误地估计女性的兴趣。这种错误可能是两个方向的。
一种是对性的过度感知,也就是高估了对方对自己的兴趣(false positive),另一种是由于性感知不足造成的低估(false negative)。
对男性来讲,后者的成本大于前者,它可能会导致自己错过一个潜在的,因此男性更倾向于推断出对方对自己有兴趣。
而这种错误很可能是性骚扰甚至的开端。
因此,无论从 “让心仪对象感受到兴趣” 的角度,还是 “避免性骚扰” 的角度,准确地传递自己的 “求偶”信号都是十分重要的。
(你可能会好奇,怎么只说女性的调情信号,不探讨男性的呢?少女也很无奈,查到的文献大部分都在探讨女性的调情信号,研究者的解释是,女性确实是更多发出调情信号的一方)
03
如何准确地告诉对方 “我对你有意思”
既然男人的识别这么不靠谱,要如何把握 “调情” 的度,保证这个信号的有效传递呢?
心理学家们试图找到一个标准答案。
研究人员基于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编码了23种不同的面部动作,并让男性对此进行 “调情与否” 的判断。
结果发现,相比快乐或中性的表情,的确存在一组可以被高度识别的挑逗性面部表情:头转向一侧并略微向下倾斜,微微一笑向前看(朝向心仪对象)。
这里有四处重点:头部倾斜、下巴向下、眼睛抬起、微笑。
少女找了一张大概能表达这个意思的图给大家参考:
当然,单独做出这么一个表情很容易让气氛变得尴尬,但为了传达同样的效果,我们可以把它和一些日常行为结合在一起使用,让调情变得更加自然。
比如使用吸管时,就很容易自然地“下巴向下、头部倾斜”做出这个表情:
或是配合一些女性的习惯性动作使用,例如撩头发,也会使这个表情变得自然。
04
不会调情,可以这么做
当然,行为本身也要看性格,如果你本身不是擅长 “调情” 的人,刻意地去模仿一些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有些 “调情行为” 很刻意,或者是在做这些行为本身时感到不舒服,那么一定不要勉强自己这样做。
毕竟,不止一个手段可以传达 “我喜欢你” 的效果。
这里,少女给这些不会 “调情” 的女孩一些小tips:
1.刷脸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 “曝光效应” ,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越频繁,你就会越熟悉 TA ,更倾向对 TA 产生信赖和喜欢。
因此,如果你想要心仪对象对你产生好感,找准合适的时机在他面前 “刷脸” 就可以起到这个效果。
2.适当自我袒露
心理学家 Arthur Aron 的研究还发现,找个机会跟对方聊聊天,并且适当袒露一些内心的感受、或者小秘密,就可以起到很有效地传达“喜欢”的效果。[6]
因为在你向 TA 袒露心声时,也表达了一份对 TA 的信任和依赖;TA 在接收这份秘密的同时,也已经担起了一份责任,而这份担当,本就是爱的重量。
这篇文章中,少女之所以从女性的角度讨论 “调情” 这个行为,并不是将它看作 “讨好男性” 的财富密码。
调情本身,不带有任何 “讨好” 的意思,每个女性都有主动表达自己喜欢的权利。
调情反而是一种给女性控制感的 “试水” ,方便我们在完全袒露自己的心意之前还有机会及时撤退,避免之后的痛苦和伤害。
总之,调情可以是良好亲密关系的启动器,也可以是不合适关系的预防针。准确地传递信号,坦然地面对它,它就能成为我们亲密关系的试金石。
最后
无论是主动出击
还是默默等待那个 TA
少女都祝你拥有甜甜的爱情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少女的参考资料:[1]Moore, M. M. (2010). Human nonverbal courtship behavior—A brief historical review.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47(2–3), 171–180.[2]Birnbaum, G. E., Iluz, M., Plotkin, E., Tibi, L., Hematian, R., Mizrahi, M., & Reis, H. T. (2020). Seeing what you want to see: Sexual activation makes potential partners seem more appealing and romantically interested.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7(12), 3051–3069. [3]Murray, S. L., Derrick, J. L., Leder, S., & Holmes, J. G. (2008). Balancing connectedness and self-protection goal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A levels-of-processing perspective on risk regul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4(3), 429–459.[4]Lemay, E. P., & Wolf, N. (2016). Human mate poaching tactics are effective: Evidence from a dyadic prospective study on opposite- “friendships.” Social Psychological & Personality Science, 7(4), 374–380.[5]Parnia Haj-Mohamadi, Omri Gillath, Erika L. Rosenberg. Identifying a Facial Expression of Flirtation and Its Effect on Men.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2020; 1[6] Aron, A., Melinat, E., Aron, E. N., Vallone, R. D., & Bator, R. J. (1997). The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A procedure and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3(4), 36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