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指孩童、垂髫换齿之时;借指孩童)喜事(动词,做事),以进士自业(当成自己的主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
【注】觏,gòu,遇见;看见。
译文:李觏我是建昌南城人,已经二十九岁了。孩童时就喜欢做事,把考中进士作为自己的事业。描绘花蕊云烟,做一些世俗文章,都很有可取之处。
愚不惟(思考)道之隆替(盛衰),时之向背,辄(总是)游心(潜心;留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使···成为尧那样的国君)吾君,羲吾民。视阙政(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遗憾)无斗水以洗濯瑕秽(人的过失或恶行)。
【注】羲吾民:羲,意思不详,大概是教化百姓,让百姓成为羲那样的人。
译文:我不关心大道的盛衰兴废、时俗的向背,总是潜心学习圣人之志,想以此使我们的国君成为尧那样的明君,使我们的百姓懂得道义。我看待政治中的弊病如同看待自己的疾病,看待凶佞的官吏如同看待自己的仇人,遗憾自己没有些许清水来洗涤那些缺点和污秽。
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挫折困顿)。乡书(代指乡试中式)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录(录取),况爵命(封爵受职)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不能用于当世的文章)走南北。楫(乘船)焉而川泽竭,蹄(骑马)焉而道路穷。
译文:可是我命薄心笨,常常受挫;乡举不中,哪里还有封爵授职的命呢?孤独贫苦无依靠,怀揣着不能用于当世的文章奔走南北,舟行川泽枯竭,乘马道路道路穷塞。
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请求谒见)焉。但伏(佩服)执事(指范仲淹)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上表举荐)知(懂得)乐之士,有自褐衣(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借指贫贱者)而得召(召见)者。如觏等辈,庶(或许)可依归。
译文:我曾到京城游学,凡是当时所说的那些文宗儒师,我多去拜谒。但是我佩服执事你的名声时间最长。在儒生圈里谋事时,听说先生上表举荐懂得音乐礼仪的人才,有出身贫贱的也被您推荐上去得到皇帝召见了;像我这样的人,或许可以投靠您。
不幸未及弛担(歇息)而执事以(因为)言左迁(被贬谪)。时异事变,卒(最终)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乡试)。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欣闻)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这里代指范仲淹),适(恰好)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冒着)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
【注】弛担:1、放下担子。清·蒲松龄的《狼三则》: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指推卸责任。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掣签授官》:“初行时,主者既以权衡弛担,幸谢揣摩,得者亦以义命自安,稍减怨怼,亦便计也。”3、指歇息。元·黄溍《杭州送儿侄归里》诗:“息肩弛担今何处?明朝过我三釜山。”
译文:不幸还没来得及拜见您,您就因进言劝谏皇上而被贬谪。时局变化,世事变迁,最终没有拜谒成功。彷徨无奈返回,乡试又落榜。身体患病,力量穷尽,敬仰您听说您刚好留在此地,所以不畏路途遥远、风雨寒苦,来拜访您。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单身独行)而来,若行贾(经商)之为者,其故何哉?
【注】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居安思危以待天命,小人冒险求利而心存侥幸。
译文:古代有修养有学问的人居安思危以待天命,不担心他人不了解自己。现在我李觏,踽踽独行来投靠您,就好像到外地经商的商人一般奔波,为什么呢?
伏念家世贫乏,幼孤(失去父亲)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侍奉左右),则见发斑体臞(qú瘦弱的样子)而食淡衣粗(淡和粗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指淡饭和粗布衣服)。乌鸟之情,痛劈骨髓。
【注】乌鸟之情,古时传说,乌鸦有反哺之情。因以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
译文:想我家世贫寒,幼年失父没有兄弟,母亲年近六十,生活饥寒没有田桑,每天侍奉在母亲身旁,就见母亲年老体衰、粗衣淡饭。乌鸟尚有返哺之情,而我却无以奉养老母,痛彻骨髓。
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蓄积),何路自达?遐(远)方小郡,知己(朋友)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
译文:到天子的脚下如上青天,我又身无分文,哪有门路到达呢?身处远方小郡,没有知己;身上没有一点油脂,日渐枯槁;先前事情太多,劳苦成疾。现在的忧愁,变得更加严重。常常担心医药无法跟上,突然离世。
内孤(使···孤单)慈母,上负(辜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考虑),不宜默默。是以来也。
译文:在家里使慈母孤单一人生活,对上辜负清明的时代: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怀着遗憾死去。想到这一点,觉得不应该再沉默无息,因此来投靠您。
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光耀)家,以公忠许(报效)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敬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比喻公允地品评人才)制事(处理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当不因循。
【注】伏惟:1、下对上的敬词。多用于奏疏或信函。谓念及,想到。晋 李密 《陈情事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2、表示希望,原望。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伏维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
译文:您凭文学闻名于世,用正直忠诚报效国家。您上书进谏,涉及母子夫妇间的家务事,无所隐晦;您在朝廷上与宰相力辩,毫不屈服,这是您将大有作为的心意啊。不几天您就接到皇帝英明的诏示,回到皇帝身边,公允品评人才,处理政事,皆不因循守旧。
然则仕籍(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未甚清,俗化未甚修(修整),赋役未甚等(公平),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
译文:可是官吏名册登记不明确,习俗教化不很好,赋税劳役不公平,兵力防守部署未完。异族侵略我中原,外族统治者抵抗我天子。
长驱(用兵打仗)大割(祭祀),用工非一。肘腋(亲信、助手)咨议(指供咨询的参谋人员),岂宜少人?渐而收(招纳)之,盍(何不)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难道)不可乎?
译文:用兵,祭祀,用人不是少数。助手、顾问,哪里应该少得了人呢?逐渐招纳人才,何不从今天开始呢?我虽愚笨,来充一个人数,难道不可以么?
(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
【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书,周制,三年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
B.乌鸟之情,原指小乌鸦长成后能够反哺其母,后常以此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
C.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D.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C(“叨扰求教”错。伏惟,本义是俯伏思惟,伏在地上想,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与语境不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觏刻苦自励,胸怀大志。他从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有安国济民之志,但却乡举不中,屡屡受挫,难以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B.李觏渴望被荐,难以遂愿。他早知道范仲淹举荐人才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受贬谪,李觏借荐举寻找仕进之路无果而终。
C.李觏家境贫寒,力图改变。父亲早亡,母亲年老体衰,生活饥寒交迫,穷困潦倒,迫使李觏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来奉养老母亲。
D.李觏毛遂自荐,愿效其力。他深深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故不畏路途遥远、风雨寒苦,前往自荐,愿为其担事分忧。
C(“屈尊易志”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4分)
看待政治弊病如同自己的疾病,看待凶佞的官吏如同自己的仇敌,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清水来洗涤杂质污秽(或: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机会来匡正时弊)。(注意“阙政”“仇”“恨”“瑕秽”的翻译。)
⑵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4分)
在家里使慈母孤单一人生活,对上辜负清明的时代;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在黄泉之下也心怀遗憾(或:怀着遗憾死去)。(注意“孤”“负”“伸”“抱”的翻译。)
14.文末作者认为现在要招徕人才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①仕籍、俗化、赋役、兵守等内忧尚存,有待改进完善;(1分)②外患未除,边境不稳,异域外族还在骚扰对抗;(1分)③用兵、祭祀,助手、顾问等诸多方面都广需人才。(1分)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佳作,同时代人欧阳修称之为“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髙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确实典重,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与世之图章绘句、不根事实者,不可同年而语也。”
这篇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广为人们传诵,几千年来,都激励着我们,是我们放佛听到了跨越时空的铮铮良言!
但要深刻的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还需要做许多的功课。
第一,先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字面意思字面上来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的是不因为外物而喜,不因为自己而悲。但似乎意思不完整,我们需要采用文言文翻译常用的“添”字诀,将省略的内容添加进去。那么,这句话就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但意思很矛盾啊,坏怎么让人高兴,的怎么会让人悲伤呢?
其实,这里运用到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参互成文,含而见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不因为外物的好、自己的得而高兴,不因为外物的坏、自己的失而悲伤)。
但这里还会有一个疑问,明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下两点:
第二,再看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岳阳楼记》作为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按道理,若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是不可能写的出来的。但事实上,范仲淹确实没有到过岳阳楼,而只是凭借一幅画所写出来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
庆历四年,被贬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的滕子京,重新修葺了岳阳楼,就写信请范仲淹写一篇文章,随信附送了一张画。范仲淹就借助这幅画,通过大量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了这一篇千古名篇!
可这一点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继续往下看:
第三,深刻理解,还需要结合范仲淹和滕子京的人生经历其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句自勉和勉励他人的话,具体来说,就是勉励自己和滕子京的话。那为什么要勉励自己和滕子京呢?
这就要涉及到两人的人生经历了——两人都屡遭贬谪,那个时候,都是失意人!
作为北宋的政治家,范仲淹颇有政治理想,于庆历三年,出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王安石也曾担任此职,发起变法,夜以失败而告终),发起\"庆历新政\"。但新政受挫,第二年(庆历四年)就被贬到邓州,相当于从正国级降为了正厅级,完全就是“断崖式”。
与他同病相怜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滕子京。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两人志趣相投,遂成好友。滕子京仕途多舛,屡遭贬谪,从中央官员到地方小官。所以,《岳阳楼记》的开篇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个“谪”字,包含了多少的心绪!
两个官场的失败者、政治理想的失意者,同病相怜,气息相同。所以,范仲淹写这一篇文章,就是含蓄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所以,文章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说,我们现在虽远离朝廷,但还要为国为民担忧!最后一句,更是直抒胸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高告诫滕子京,不要因为修了一座岳阳楼(修得好或者不好),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还是低(得或者失)而高兴或者悲伤,要有更大的境界,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心境之恬淡,境界之宏大,理想之高远,这,才是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更深的含义!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我辈自当从“古仁人之心”中,吸取精神的营养,用平常心看待外物,用淡泊心对待名利,用进取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言虚词的“用法”,一般指做什么词用或语能(如作什么成分等)。
比如“而”这个词,常作连词用,偶尔作代词。识记的时候,重点放在不常见的用法即2.3.4条上,如果这些用法弄清楚了,在文中如果不作代词用,也不是通假字或复音词,一般情况下它就是连词。
而1.连词:
(1)转折关系。(但、却)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假如、如果,主谓之间)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又、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于是、就)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因而、因此)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来、用来)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
(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动作同 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而” 文段练习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 )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 )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 )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 )思也。众应之。既而(8 ),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 )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 );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
翻译:
何1.疑问代词:
(1)作宾语,“什么、哪里”。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例:大王来何操?
(2)作谓语,“为什么”。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
(3)作定语,“什么”。何+名词。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
(4)做主语,“什么”。例: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
2.副词:
(1)程度副词,“多么”。何+形容词。例:开国何茫然?
(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何+动词,位于句首。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
(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何” 练习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翻译:
3.乎
1.句末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壮士,能复饮乎?
(2)反问语气,答案明确在句中,译为“吗、呢”。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猜测语气,译为“吧”。例:其皆出于此乎?
(4)感叹语气,译为“啊、呀”。【形容词+乎】
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宜:适宜的,正确的。)
(5)作词尾,译为“地、……的样子”。【乎+形容词/副词】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6)在句中的停顿,不译。例:于是乎书。(对于这本书。)
2.介词:相当于“于”,多位于句中,译为“在、比、对、对于、于”。【乎+名词/代词】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 练习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翻译:
(中医大师 王翔)
王翔,男,1972年生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2015年前叫赣榆县,1955年以前属于山东省临沂地区,清朝叫怀仁县,王翔出生的乡叫柘汪镇,和山东日照市岚山港接壤,是江苏省的最东北角,赣榆依山面海,享山川之便、鱼盐之利,整个海州湾的海岸线都在赣榆。
秦朝时叫赣榆拒。据说秦始皇东巡时曾到,柘汪周围有的村名叫大小王坊、下驾沟。县城出海口附近有岛叫秦山岛,是传说徐福东渡的地方。西部山区有夹谷山,当年孔子曾经在此大会诸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夹谷之会”。小塔山水库湖边还遗有子贡的端木书院一座。可谓历史积淀陈厚。
(孔子夹谷山鲁会齐处)
王翔现为副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醉于歧黄之术,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结业于南京医科大学附院,有着二十余年的中医临床工作经验。师从伤寒专家陈亦人教授、经方学家黄煌教授、针灸学家吴中朝教授、风湿病专家汪悦教授、肾病专家邹燕勤教授,曾在南京医科大学附院进修内分泌科,师从陈家伟、何戎华、狄福松、刘超教授,曾历任二级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医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等职。
说起王翔家的医风传承,那可是故事满满。
王翔家的中医有史可考始其祖父,王翔祖父王洪滨,号海臣,户口名字就叫海臣,所以时人皆知王海臣,而不知王洪滨。
(第一排中位:王翔祖父王洪滨)
王翔祖父出身于农民,虽然不是大地主,但是弟兄众多,靠着勤劳,倒也不缺吃穿,还有机会读书。祖父弟兄四个,皆体貌俊伟,一表人才,多才多艺,老大是个种地的好手,在现在应该是个农艺师,老三是墨家,动手能力超强,木匠、机械修造颇有发明,老四是个文艺爱好者,吹拉弹唱无不精通,农闲时节天天跑场,老二就是王翔祖父,儒家,待人彬彬有礼,尊老爱幼,以身作则,行为举止,大家风范,家庭出面的事都是其祖父,年轻时先办过私塾,后来拜当地一个据说是御医的学医,王翔祖父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并且勤奋,经常点灯看书到深夜,我家好多医书都有汗渍,据说是在夏天,王翔祖父干农活休息间隙躺蓑衣上,看书累了,枕书睡觉造成的。
学医期间,周围人们难免有个病痛不适,王翔祖父往往出手辄效,药到病除。出师门后,先到附近的一个大镇,石桥镇,当时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山东江苏之间的交通要道,南北通衢,人员往来很多,很杂。有家最大的药铺叫保和堂,东家是个大财主,有十几条黄花船。王翔祖父在那里凭着高超的医术,屡起沉疴,很快声明大躁,苏北鲁南一隅无不知道王海臣,至今还有许多杏林佳话传颂。建国后编为国家卫生工作人员,继续悬壶济世,任历届省、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直到1976年,77岁去世。
(王翔父亲王玳范)
王翔的父亲王代凡,原名王玳范,是其祖父48岁时生的独子。王翔祖父家教甚严,王翔父亲自幼并不娇宠,但是天性活泼,天资聪颖,长大以后,多才多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机械制造无一不通。做知青时曾经自己造了一台插秧机,还造了两把猎枪,在王翔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大年初一在家画幅国画。父亲是老三届,因为王翔父亲有一个好嗓子,优美的男高音,前,曾被保送中央民族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但是被王翔祖父拦下了,当年县里的广播天天播我父亲唱的《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县中师生基本都是他的粉丝。
恢复高考后,王翔父亲和大学无缘,然后就跟着王翔祖父学中医了。王翔祖父对王翔父亲很严格,王翔父亲悟性高,也很用功,很快就能独立看病了,从赤脚医生做起,到县里第一批中医主治大夫。王翔父亲谨遵王翔祖父教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兢兢业业从医30余年,享誉周围县市,甚至外省,救人无数,擅治肝胆病、妇科病、和其他疑难杂症,是个全科大夫。
(后排左四位:王翔父亲王玳范)
王翔父亲对中医领悟很深,还钻研《周易》,独创一套后天八卦理论,王翔的“中医肝”的理论也是受父亲的启发。只可惜钻研中医用脑过度、心血耗干,没有注意自己身体,于2000年英年早逝,享年53岁,这是王翔一生的痛,也是当地中医界一大损失。当时有人送一挽联,曰:岱岳震恸从此失仲景,凡祇哀悲无处觅华佗。父亲去世后,王翔在整理其遗物,发现他的医学心得笔记和临床验案处方记录有几十万字,有些处方用药,心思之缜密、周到,令王翔惊叹。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待王翔去发掘整理。
(中医大师王翔工作照)
而今的中医大师王翔正踏寻着祖辈的足迹,践行着悬壶济世的精神。
王翔擅长脉诊,自创道心针法,善用经方,对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癫痫、冠心病、心律失常、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亢)及其并发症、慢性胃炎、胆囊炎、肾病系列、颈椎腰椎病、老年性慢支、肺心病、小儿顽固性咳嗽、小儿哮喘、慢性咽炎、鼻窦炎、顽固性咳嗽、风湿痛症、肿瘤保守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乳腺小叶增生、痔疮,中医美容(肥胖、痤疮、面斑、斑秃)等多方面诊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王翔曾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数篇论文,其中发表独创疗法著述三篇,中医理论一篇,诊疗理念十分独到,是市肾病委员会委员、老年病委员会委员。王翔自创一套道心针法,何谓道心针法:以针行道,悟道于针。自创道心针法,寓意于此。
人虽非动物学意义上的节肢动物,但人却是由节段构成的。每个节段都是一个整体,都由上中下三部组成。老子《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动物之本源是单细胞动物,后进化为多细胞动物,先有一个节段,后有多个节段之组合。所以人体每一节段必蕴含了整个人体之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全息医学。道者,一以语之,以道统医,则医亦道也!
以针行道,取穴宗三部九候,以每一节段为一整体,则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四两拔千斤之效。
所需材料简便易寻:毫针、艾条。取穴原则:取特定节段上部之穴,治头颈部疾病;取特定节段中部之穴,治胸腹部疾病;取特定节段下部之穴,治腰肾部之疾病;肢病各取其远端之穴,后引病外出,风寒症可予温针、灸。治疗范围:颈项部疾病(颈椎病、甲状腺病),头面部疾病,心肺疾病,病,肝胆后,腰椎病,肾、前后二阴病,水肿病,四肢关节病。
王翔的“道心针法”不仅悬壶济世,解救许多患者远离病痛折磨,更是默默的在传承着我们五千年中医的精要之髓,大国复兴时代已然开启新篇章,踏上新征程,我们国之精粹——中医,已然需盛装华服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我们大国之医的风采!
(人物链接:郑燕兴)
(郑燕兴)
郑燕兴,笔名郑博觉,央视知名导演、文化学者。郑燕兴先生也是国学文化传播者,业余潜心研究《道德经》、《论语》、《愣严经》,将儒释道文化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同时,郑燕兴先生以弘扬国学、禅学文化为己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遗余力;郑燕兴先生的社会影响力不可小觑,一篇时事短评《莫让作秀辱”净土“》一夜之间阅读量100多万;目前,郑燕兴先生正在与挚友一起筹建万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