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魏延被杀,这是三国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向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延忠心耿耿,可惜当了断头鬼;也有说魏延就是有反骨,死有余辜。魏延究竟有没有谋反之心?
公元234年,这是蜀汉一个重要转折点,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中。诸葛亮临死前,召开了一个军事机密回忆,参加人有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诸葛亮告知三人,自己死后不用再北伐了。
撤军的部署是这样的,“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死后,杨仪让费祎向魏延传达了诸葛亮的决定。魏延一听就暴躁起来,“丞相虽在去世了,可我还在啊。其他人可以送葬,我可继续率军北伐,怎能因为一个人的去世,放弃了北伐之大业?再说,凭啥我要给杨仪断后?”
魏延坚持要北伐,而费祎借口要去劝说杨仪,扭头就跑了。可能意识到情况不妙,魏延派出探子刺探,获悉杨仪将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将北伐军队撤回成都。魏延一下子就怒了,“竟然这样,我也撤军!”魏延撤走的速度最快,而且一路走一路烧,甚至把桥都烧了。
当后面撤回的杨仪发现桥都被拆了,两人的积怨更深,于是上疏告魏延谋反。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魏延被砍了头,还株连三族。上面就是魏延“造反”的经过,难道魏延真的想造反吗?
错也!魏延是立场坚定的抗曹分子,诸葛亮也深信魏延一定会坚持北伐。同时,魏延自恃很高,首次北伐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就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诸葛亮在时,魏延还能恪尽职守,不敢胆大妄为,可一旦诸葛亮病故,杨仪等人哪里是魏延的对手。
既然魏延留下是一个定时炸弹,不如随他去了。对于诸葛亮来说,将北伐大军撤回成都,才是首要考虑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说,魏延没有反骨,他的死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结果。
另外,杨仪将北伐大军带回成都,而且还除掉了魏延,本该加官进爵。可刘禅让蒋琬接替了诸葛亮的职务,所以杨仪愤怒,对前来劝说的费祎说道,“早知如此,还不如与魏延一起造反得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