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打开一个聊天对话框,搜索“哈哈哈”,你会发现这样字眼频繁出现在对话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哈哈哈”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头禅。
可没有想到,就是这不起眼的口头禅却成了人际交往的阻碍。
01
回想一下,自己平时在聊天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回复“哈哈哈”,并非事情有多好笑,只是想通过这句话告诉对方,我在听。
本意是为了体现对对方的尊重,相信不少人也是相同的想法。可最近一位网友却发文表示,自己因为朋友总是回复“哈哈哈”就把她拉黑了。
她表示自己无论和朋友说什么,高兴的事、难过的事、愤怒的事,朋友大多数时候总是以“哈哈哈”开头,貌似除了这几个字已经找不到其他话回复了。
而自己也表示过不喜欢这样的回复,但朋友似乎没有看到一样,仍然随意使用“哈哈哈”,自己也试图通过回复“哈哈哈”来告诉朋友这样不好,可反而收获了“哈哈怪”的称号。多次沟通无果后,自己一气之下就把朋友拉黑了。
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拥有同款朋友:
“我朋友是只回‘哈哈哈哈’的那种,有种脑干缺失的美。”
“我有个朋友就是回‘哈哈哈’,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之后我也不怎么联系了。”
“拥有类似风格的朋友,直接不回消息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哈哈哈”已经走进了年轻人社交用语黑名单。
02
最开始的“哈哈哈”是真实表达对于某件好笑事情的反应,可后来因为网络用语的加持,“哈哈哈”三个字背后的意思已然发生了改变。
当表示疑问的时候用一个字——“哈?”;表示无语状态用两个字——“哈哈”;表示敷衍情况用三个字——“哈哈哈”;只有遇到真正好笑的事情才会用连用四个以上的“哈哈哈哈...”。
可见在不少人眼里,“哈哈哈”代表对方并没有用心回复自己的倾诉,只是在敷衍自己。
相信拉黑朋友的楼主也有同样的感受。
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互联网让朋友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容易更即时,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需要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吗?
分享的本意是让朋友能够感同身受,可过于频繁的交流却导致我们的真实感受逐渐被消耗殆尽。在回复“哈哈哈”表达开心的时候,屏幕面前或许是一张面无表情的脸。
03
当然“哈哈哈”的背后也隐藏着年轻人语言表达的匮乏。
面对朋友的倾诉,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语句去回应他们,无奈之下只能回复“哈哈哈”。
在如今遍地网络用语的情况下,我们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我们可以见缝插针地刷短视频,却难以抽出一点时间去看看书。
无论何时,总是希望套用惯用的“哈哈哈”而懒得组织语言去认真表达,长此以往,我们好像患上了“失语症”,明明能说话,却总是词不达意。
我们为什么喜欢董宇辉,是因为他能思考我们思考不了的、表达我们表达不了的、阐述我们阐述不了的。
拉黑“哈哈哈”,追捧董宇辉或许都是我们想要改变现状的表示,找回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从下一次认真回复朋友倾诉开始。
在职场社交中,掌握一些得体的英语用语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网络会议、商务合作、工作交接等场合,英语的运用可以让你更加自信地和国际伙伴交流。本文分享一些经典的职场社交英语例句,希望能为职场人士们提供帮助。
1. 开场白
a)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I’m …. Nice to meet you.
b) It’s great to finally meet you in person.
c) I’m very pleased to be here today.
d) Thank you for coming to meet with me.
2. 自我介绍
a)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I’m …. I work for….as a….
b) My name is …, and I’m the … of the … department.
c) I’m a recent graduate from…
d) I’ve been working in this industry for … years now.
咯咯英语学习
3. 询问对方的信息
a) Could you tell me a little about your current work?
b) 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your job?
c) How did you first get involved in this field of work?
d) Could you tell me what motivated you to take on this project?
4. 电话会议中的英语用语
a) Could you please speak up a little? I’m having trouble hearing you.
b) I’m sorry to interrupt, but could you clarify what you just said?
c) I’d like to suggest that we take some time to review our progress so far.
d) Can we have a brief break before continuing?
5. 商务谈判
a) We appreciate your offer, but we a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that can better meet our needs.
b) That’s a very reasonable proposal, but I wonder if you could consider a discount?
c) We are really interested in your product, but we have some concerns about the price.
d) I understand your point of view, but we need to discuss this further with our team.
6. 工作交接
a) I’ll be taking over from you starting next week, and I want to make sure we have everything in place.
b) Could you explain to me the process for handling this type of situation?
c) Before we start the handover process, are there any particular issues we should be aware of?
d) Is there anything else you think I should know before I take over your role?
咯咯英语学习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职场社交英语例句,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它们。当然,这只是一个起点,要熟练运用这些语句,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扩充自己的英语词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1. 多看英语资料:阅读英语书籍、英文杂志,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词汇量。
2. 参加英语角:可以结识到讲外语的朋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3. 学习英语歌曲和电影:多听英文歌曲和观看英文电影,可以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
4. 执行力:行动起来,实践中学习更好的英语应用。
职场中,不仅要有专业的素质,更需要拥有良好的英语口语和社交能力。希望本文分享的职场社交英语例句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让你在职场中更加自信地与人交流。
ps:福利大放送:关注私信小编领取一份免费英语外教一对一试听课程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是吉姆·兰德尔的《人际网络》一书。
人生在世,我们不可避免与别人产生联系。
如何避免各种关系中间可能产生的烦恼、如何维护经营不同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情商,更是一种智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说透了人情世故的重要。
人生在世,没有谁能活成一座孤岛,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网络,是每个成年人必备的功课。
那人际网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哈佛商学院教授吉姆·兰德尔在《人际网络》一书中提到,所谓“人际网络”,就是发展和利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他通过大量幽默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建立联系人制度、如何快速高效跟陌生人沟通等一系列干货。
社交中不为人知的一些真相,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弱关系”原则:不常联系的人,也能成为有效的社交关系
前段时间,小区的璐璐被裁员了。
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自己的求职信息。
她想,说不定朋友圈的某个人能帮我找到一个潜在的机会呢。
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却真的得到了回应。
在她公开求职几天之后,一位朋友的朋友给她发私信说,自己的部门正在招聘她这个专业的员工。
最后,朋友圈的这位泛泛之交成为了璐璐的上司,更是和她成为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生活中,我们也和璐璐一样,常常会有很多和自己有一点联系,但却不算特别亲密的熟人。
比如:加了微信却几乎没联系过的人,某次酒局上有过一面之缘的人,或者以前关系亲密但现在联系很少的朋友、同学等。
社会学家马克把这类和自己联系并不密切的熟人关系统称为“弱关系”。
他在研究中发现,那些通过私人接触获得工作的人,绝大多数是从与他们并不十分亲近的“弱关系”中了解到的。
这就是著名的“弱关系原则”:
那些与你联系不那么密切的人,也可能成为你最有效的人际网络。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人类智力允许拥有稳定的社交网络人数大约是150人。
其中和我们有密切交往的大约只有30人,而剩下的120人则都是和我们有“弱关系”的人。
弱关系通常让我们感觉不那么重要,所以也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某些关键时刻,弱关系通常能起到重要作用。
当你想寻求某个专业领域的帮助时,弱关系往往会带给你意料之外的收获。
当你想销售自己的产品时,弱关系也可能会积极为你牵线搭桥,促成成交……
弱关系不但能拓宽自己的人脉,成功链接到各行各业的人,增加更多的合作机会,还能提升自己认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就像有句话说的:人脉的实质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认识了多少圈外的人。
维护好自己的“弱关系”,你的人生就多了无数种可能。
扩大社交圈的捷径,在于成为或找到自己的“联系人”
行为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曾做过一项研究。
他要求内布拉斯加州(A点)的200个人写一封信给马萨诸塞州(B点)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
A点的每个人不得不先把这封信寄给一个他认识的人,希望这个人会认识马萨诸塞州(B点)的那个人所认识的某个人。
实验结果发现,平均需要六个人,就能让这封信从A点传递到B点。
从米尔格拉姆的研究中,人们推导出一个结论: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连接,最多只需要六个中转。
这就是社交关系中非常有名的“六度分离”理论。
然而吉姆·兰德尔却通过一些案例研究发现,这个“六度分离”理论其实并不严谨: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士兵保罗·里维尔和威廉·道斯被指派向某村镇居民传递英军要进攻的消息。
保罗·里维尔负责村镇北边,威廉·道斯负责南边。
同样的消息传递,结果却大相径庭。
保罗·里维尔传递消息的效率特别高,英军到达镇上,就遭到当地民兵组织的顽强抵抗。
而南边的居民却没有人理会威廉·道斯传递的消息。
而产生这样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是因为保罗·里维尔是一个特别合群、喜欢社交、兴趣广泛的社交圈“联系人”。
这里的联系人,指的是擅长与各类人打交道,并拥有丰富人脉资源的社交达人。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社牛症”,或在某个领域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名人或成功人士。
而要想真正实现只用6步,就联系上任何你想联系的人,关键在于一开始,就要找到一个像保罗·里维尔一样,社交关系网络特别宽广的“联系人”。
这类人通常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擅长结交各行各业的不同人群,或者积极融入一些社团或群体。
他们通常在人群中显得魅力四射,让很多普通人都忍不住想要成为那样的人。
而想要成为自己社交网络中的“联系人”,就需要不断扩大我们日常联系人群的广度和宽度,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社交舒适区,尝试和完全不同的人群建立联系。
比如通过学习某项技能或拓展某个爱好,去认识跟自己同频共振的群体,或通过参加一些公益组织,社工团体认识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
但是如果你尝试了无数次,都发现自己确实不擅长建立社交网络,那最好的策略,就是找到你圈子里人脉关系最好的“联系人”。
然后再尝试通过层层关系,与他取得深度联系。
要么成为自己的“联系人”,要么找到自己圈子里的“联系人”。
这就是普通人扩大自己社交圈的最佳捷径。
拥有足够的“社会资本”,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昨晚聚餐,表姐一落座就向我吐槽她小区的一个奇葩邻居:
“这位大姐刚搬来不久,我都不认识她,不知道她从哪里知道我是教语文的,竟然一开口就要求我给她女儿免费补作文课,你说好笑不?”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发现这种“交情浅、要求深”的人。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的这些要求,大概率都会脆地拒绝。
在《人际网络》一书中,吉姆·兰德尔通过3个水杯,告诉了我们“社会资本”的概念:
桌子上放着的三杯水,代表了社会资本的不同层次。
第一杯水最多,代表你与亲密朋友的关系。
第二杯水次之,代表联系稍微紧密的熟人关系。
第三杯水很少,代表和你刚认识的人的关系。
社会资本就如同这3杯水,是你同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所具有的力量的多少。
玻璃杯中的水可多可少,社会资本的多少也可增可减。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人际网络创造社会资本,也可能因为索取过度而失去社会资本。
比如,像表姐的邻居一样,冒冒失失地请一个你刚认识不久的人帮忙,那别人往往会觉得为一个新结识的人做这件事并不值得。
因为你要求得太多、太急,远远超出了你和他之间累积的“社会资本”。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账户,每一次你做了一些让对方高兴的事,就是在对方的账户里存款;每次你让对方不爽和痛苦,就是在向你们的账户中提款。
如果本身“存款”充足,很多问题都能够妥善解决。
但如果账户里本身就一贫如洗,那你要求他做的任何一点小事,都可能变成大事。
你在一段关系中存储的情感越多,你拥有的社会资本也就越多,就越容易在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帮助。
所以,一个优秀的人际网络建设者,通常终生都在存储他们的“社会资本”——积极帮助任何一个他们能够帮得上的人。
建立人际网络从来都不是你投资A,马上就能收获B,而是你今天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桥,而有朝一日,你刚好需要从这座桥上通过。
你攒够了多少“社会资本”,就为自己铺就了多少座在关键时刻可以获得帮助的“桥”。
写在最后
著名演说家安东尼·罗宾说: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人脉关系,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
建立人际关系就如挖井,付出的是汗水,得到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
最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双赢的:自己可以收获良多,别人也能回报丰厚。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是一场势均力敌的价值交换,更是一场以心换心的珍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