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袁崇(袁崇焕人物简介)

时间:2023-10-02 17:32:14 作者:脾气很大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奸臣|全集 一部被低估的电影,透过晴S看历史

曾经有一部电影名为《奸臣》,它的剧情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不乏深度。影片中的高难度瑜伽动作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一定要推荐给你的朋友一起欣赏。

有些人欣赏电影的重点在于其色彩和尺度,但也有人更注重它的剧情和角色塑造。电影《奸臣》展现了朝鲜王朝的风雨飘摇,以及朝臣之间的权力斗争。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古装电影,更是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

电影《奸臣》的故事发生在一五零四年,当时奸臣人重载父子帮助燕山君发动了甲子之祸,铲除了士林阶层的临上之风。从此以后,燕山君变得越来越膨胀,整个朝鲜大地都成了他的狩猎场。

然而,燕山君却意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开始怀疑身边的人,变得沉迷于酒色,这给奸臣人重载带来了机会。

人重载奉承燕山君是人民的太阳,所有的花都要准备迎接殿下的阳光。他的奉承让燕山君重新找回了自信,也让他更加信任人重载。

在一次旅行中,人重载意外发现了忠臣之后的踪迹,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除掉忠臣之后。但他没想到的是,忠臣之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赵振华为了为父报仇,毅然选择了加入忠臣之后的阵营。但他却不知道,原来他们曾经是青梅竹马,但由于他们代表的阵营不同,他们终究没有结果。

然而现在他们又见面了,宿命又把他们绑在了一起。为了打败宠妃张绿水,他现在只能克制心中的爱意,狠心的把丹西推到风口浪尖。

第二天,都城汉阳热闹非凡,英姿飒爽的人重载父子骑在高头大马上尽显威风。燕山君更是兴奋不已,他的眼睛迸发出无法控制的光芒。

他疯狂的跑到这些女人面前,一个接一个的检查,兴奋不已。此时,张绿水、徐中梅和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善熙,都将在这场斗争中闪亮登场。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宫廷生活,还描绘了人们之间的爱恨纠葛。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历史角度来看,都有很高的价值。与此同时,除了张绿水与主宰之间的权力争斗,还有一些被利用的士林余党也在酝酿着推翻燕山军的残酷统治。

第二天,燕山君亲自为丹西和雪中梅上了一堂精彩的理论课,与残酷的淘汰机制并行。夜幕降临时,朝中两大队的宠妃张绿水和任重载父子开始私下联系,以实现他们的最终目标。在群臣的见证下,整个大殿上的晚宴看似欢乐,但私下里都各怀鬼胎。这时,雪中梅首先引起了燕山君的注意。这一幕让宠物飞张绿水感到非常欣慰,但丹西也表现出超强的忍耐力。他皱着眉头吞下难以下咽的食物后,一开口就让燕山君跟随他的节奏,逐渐开始颤抖。

然而,当宴会结束时,任虫仔在竹林里训练丹西。然而,当他看到丹溪美丽的身影和绝世的容颜时,又怎么能不心烦意乱呢?他趁机劝说丹西放弃复仇,但丹西非常坚定地拒绝了。没想到多年后的再次见面,两个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枷锁,单熙背负着血海深仇。袁崇在不仅要把控丹溪,还要用它来打败宠妃张绿水。

一场歌舞升平的宴会,迎来了与张绿水的第一次较量。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情和目的,他们都在皇帝的眼底下变成了跳舞的惊鸿,红袖在月光下殷勤地挥舞,大家沉浸在美妙的舞蹈中,如痴如醉,却不知道危险正在悄然而至。

狡猾的人主宰父亲秘密地与士林余党纠缠在一起,他挥舞着手中的纸扇,夜幕下突然飞来一只利剑。这时,不知情的单西也在轻舞中化身利剑,毅然刺向燕山君。在关键时刻,任崇载救了他,然后被吓坏的燕山君最终借此机会杀死了士林女,也包括很多无辜的人。

疯狂的燕山君握着秀女的手,教她手拉手射向父亲,乌云笼罩着整个汉阳。燕山军在这次事件中变得越来越疯狂。晚上,丹西终于迎来了与燕山君独处的机会,但计划落空了,任重载父子也在这次事件中变得收敛。元华的父亲则开始联络士林派,准备彻底推翻燕山军。

此事虽已过去,但如此疯狂的燕山君始终像一把抵住喉咙的利刃,说不好什么时候就发疯了。而看到被打进天牢的善熙,原虫仔也一夜白了头发,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在最后一次殿前,看到父亲为了生命甚至变成舔狗,这让他心情非常复杂、非常折磨。所以她狠下心来加入了士林派,此时朝鲜民间的怨恨已达到顶峰,许多地方掀起了推翻燕山军的战斗。

丹西作为一个女人身处乱世之中,不是想着逃避,而是怀着一颗必死的心去做一件伟大的事。这部作品赋予了任崇载灵魂,让他变得有血有肉,最终推翻了燕山君的统治。

原片精彩无比,只有真正看过的人才能够领略其中的魅力。如果你想看什么剧,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袁崇焕的下场多惨?被凌迟了3543刀,死得可惜但不冤

1630年9月22日,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凌迟了3543刀。

1584年,袁崇焕出生,袁崇焕的祖父叫袁世祥,父亲袁子鹏,他们家世居广东东莞袁屋墩。

袁崇焕早年的时候,辽东的土地明朝已经丧失了,被后金占领了。袁崇焕上学的时候呢,路过这土地庙,就想到这个事情,就对土地公说,说:“土地公、土地公,为何不去守辽东?”

意思就是辽东的土地已经丧失了,你不去保卫土地,还在这里白白的享受民间的香火,实在是不应该啊。

袁崇焕小时候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袁崇焕后来生活的道路同他家庭的影响,同所受儒家文化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袁崇焕的家庭出身是亦农亦商,又熟读经书,所以袁崇焕受三种文化的熏陶:

一是农民勤劳质朴。

二是商人灵活机变。

三是儒家修身治国。

被这三种文化熏陶的袁崇焕的品格,是他后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文化基础。

袁崇焕14岁就取得了生员,也就是秀才的资格,不容易,很多人年过花甲还没有考取秀才。

1606年,23岁的袁崇焕考中举人,应当说还是比较早的。《儒林外史》里的那个范进,考中举人之后高兴得疯了。就说明当时把考中举人即是一件大事,又是一件喜事,也说明了考举人很难。

1619年3月18日,38岁的袁崇焕通过殿试考中进士。

袁崇焕考中进士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三年考一次,平均一年100人左右。以广西藤县来说,袁崇焕是广西藤县籍,到北京考进士,整个广西藤县在有明276年期间,总共只有5个人考上进士,就是平均55年全县才出一个进士。可见袁崇焕考进士是很不容易的。

考中进士袁崇焕很高兴,他又写了一首诗,他又回东莞祭祖。这首诗这么说的,“少小辞乡国,飘零二十年。敢云名在榜,深愧祭无田。丘陇棠梨在,衣冠手泽传。夕阳回首处,林树郁苍烟。”这首诗反映了袁崇焕考中进士之后,精神焕发、兴高采烈的心情。

1628年,崇祯启用袁崇焕,任命他为督师。崇祯在召见袁崇焕时有了一场对话史称,史称:“平台召对”,核心内容就是关于“五年复辽”。

袁崇焕本来是福建邵武一个知县,七品知县,他可以在那儿做知县,安分守己地做。做有成绩了,可能升个知府等等。按照仕途的方向发展。但是,袁崇焕不,他有一种大勇。

明朝军队节节败退,丢城失地。一失抚顺,二失清河,三失开原,四失铁岭,五失沈阳,六失辽阳,七失广宁,八失义州,还有个萨尔浒大败,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大败。谁也不愿意到辽东去。认为辽东是死地,死亡之地。为了辽事,到袁崇焕往山海关之前,死了十五个总兵,抚顺,张承胤死了。

1629年6月5日,袁崇焕以视察军情为由去会见毛文龙,在双岛以12条大罪的罪名擅自杀死了总兵毛文龙。这件事情历来有争议,一直到今天。应当说,袁崇焕杀毛文龙有越制之事,就是越权了。

袁崇焕守宁远,他抛弃了前面那些传统的做法,进取求新,他发挥了长处来对付努尔哈赤的短处。总结六个字,“凭坚城,用大炮”。你来打我,我城一关不就得了。我用大炮轰你,我城上用炮轰你,你骑兵冲城,我拿炮轰你。

结果没几个月,1629年十一月,没了毛文龙的牵制,皇太极终于放开手脚了,率兵数十万,千里偷袭北京城。

袁崇焕手持尚方宝剑,全权负责防辽事务,却让皇太极一路杀到北京城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袁崇焕被迫千里驰援,以9000骑兵与皇太极的十万大军大战广渠门外,皇太极退走。

没想到,后金退兵了,袁崇焕却被定罪了。

后金进入关内是从刘策的地盘进入的,且袁崇焕知道这个情况后紧急前来护驾,按理说,他没有罪过,反而有功劳。但是,朝廷的大臣却认为,后金是袁崇焕故意放进来的,于是,开始诬陷他和后金有勾结。刚开始,朱由检并不相信,而后金此时又设计了离间计,诬陷袁崇焕和他们有私信来往。

最终,朱由检还是相信了,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袁崇焕入狱。然而,魏忠贤的余党也想要处死袁崇焕,于是,又给他安了两条罪名:擅自和后金议和;擅自杀害功臣毛文龙。这两条罪名足以让袁崇焕定死刑。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处决,他的家人也被流放,并没收了全部家产。

在行刑前,袁崇焕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明末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惨状: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数万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袁崇焕不懂政治、不擅权谋、好为大言、自作主张、武断、暴躁,这些性格因素早就注定着袁崇焕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他的死也是必然的!

但他的丰功伟绩不应不埋没,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悲壮的英雄!

历史上最先为袁崇焕平反的是乾隆皇帝,他非常尊重袁崇焕,认为袁崇焕是冤枉的,“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最后借用金庸先生的评价:“袁崇焕真像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是个真英雄”。

抗清名将袁崇焕生平概况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袁崇焕题写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经营辽东

时关外地都被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十三山困有难民十余万,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让王在晋去救难民,但王在晋却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孙承宗对此非常生气,驳斥王在晋修筑重墙的建议,于是召集众文武将官商量重点防守的地方。阎鸣泰主张驻守觉华,袁崇焕主张驻守宁远,而王在晋、张应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孙承宗自镇关门,更加倚重袁崇焕,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宁远大捷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决定镇守宁远,佥事万有孚、刘诏极力劝阻,但孙承宗执意前往,并命满桂与袁崇焕一起前往。袁崇焕到任后,发现祖大寿奉孙承宗命修筑的城墙不合规格,于是袁崇焕制定规格重新修筑,并命祖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督工。

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的修筑竣工,在满桂与袁崇焕的努力下,宁远被倚为关外重镇,将士们乐于为其效命,商旅百姓以及流民将宁远视为乐土。同年九月,袁崇焕偕同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率水陆马步军一万二千巡视广宁,拜谒北镇祠,经过十三山,抵达右屯,就由水路在三岔河乘船而回。以袁崇焕防守的功劳,先后晋升为兵备副使、右参政。

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定下计策,派遣将领占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并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因此成为内地,开疆复土两百里。同年十月,孙承宗遭到罢免,高第接替其职。高第认为关外一定会守不住,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给袁崇焕说:\"锦州、右屯、大凌三城都是前锋要地,如果撤兵,已经安居的百姓将再次被迁徙,收回的疆土再次沦陷,关内外经得住几次退守?\"袁崇焕也向高第极力争辩:\"兵法上说,有进无退,收回的疆土怎么能轻易放弃?锦州、右屯动摇,宁远便会难保,进而使关门失去了保障。这些地方只需要派遣良将守卫,就不需要太多的顾虑。\"但高第执意要撤离,并且想要撤掉宁远的军队,但袁崇焕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高第无法强迫袁崇焕,于是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在迁徙路上死亡的人非常多,哭声震野,军民怨声载道,袁崇焕于是请求回家为父守丧,但遭到拒绝。同年十二月,袁崇焕升为按察使。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领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后金军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袁崇焕一面坚壁清野,一面让同知程维楧盘查奸细,通判金启倧守护粮草,并传檄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如果有将士逃到这里,可将其全部斩杀。

努尔哈赤将抓到的明朝百姓放回宁远,并让其劝袁崇焕投降,但遭到袁崇焕的拒绝。 于是努尔哈赤举大军进攻宁远城,并让士兵举着盾牌攻凿城墙。而袁崇焕让罗立等人指挥西洋巨炮,炮轰后金军,后金军在巨炮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连续攻城两天,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于是下令退军。但名将金启倧却因为点火炮时引起自燃而死。 宁远保卫战胜利后,明廷举朝欢喜,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

但另一方面,后金军大肆攻略觉华岛,杀死参将金冠及军民数万人,而袁崇焕刚刚竭尽全力保全了宁远,无力救援觉华。 宁远大捷后,经略高第及杨麟因为不发援军被罢官,明廷以王之臣和赵率教将其替代。

宁锦大捷

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明廷重新设立辽东巡抚,并以袁崇焕担任,魏忠贤派其党羽刘应坤、纪用一同前来镇守,袁崇焕上疏请求将其调离,但遭到拒绝,明廷又加袁崇焕为兵部右侍郎,子孙世荫锦衣千户。 但不久之后,袁崇焕解了宁远之围,逐渐骄横起来,与大将满桂闹不和,于是袁崇焕上疏请求将满桂调往别处,明廷于是召满桂回朝。经略王之臣奏书请求留住满桂,袁崇焕又因此与王之臣闹不和。明廷担心这两个人闹矛盾会影响大事,于是将两人分开,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守关外。

同年八月,努尔哈赤病死,袁崇焕派遣使者前往吊唁,以刺探虚实,皇太极遣使回报。袁崇焕想要和后金议和,于是自写书一封再次派遣使者前往。

冬十月,袁崇焕领刘应坤、纪用、赵率教等将巡视锦州、大小凌河等地,想要大兴屯田,恢复高第放弃的疆土,魏忠贤、刘应坤等人的子孙因此可以享受世代荫袭锦衣千户,袁崇焕从原来的锦衣千户进升为指挥佥事。他于是上书:\"辽东的败坏,虽然是人心不稳固,也因为失去了有形的险要,没有东西可用来坚固人心。部队不利于野战,只有依凭坚固的城墙和使用大炮一种方法。如今山海关的四座城池已经修复一新,应当再修松山诸城,轮值的军队四万人,缺一不可。\"皇上回书给袁崇焕答应了他的请求。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皇太极同意了袁崇焕的请和,举兵渡鸭绿江征讨朝鲜。明廷觉得袁崇焕与王之臣不能相互协作,于是将王之臣召回,不再设立经略一职,关内外尽属袁崇焕管理。袁崇焕于是趁皇太极举兵朝鲜之际,派人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朝鲜和毛文龙同时向明廷告急,明廷命袁崇焕前往救援。袁崇焕派遣水军增援毛文龙,又派左辅、赵率教、朱梅等人率领九千兵力逼近三岔河,以牵制后金军。 而朝鲜倒向清廷进攻毛文龙,却被毛文龙击败,后金军也被毛文龙击退,史称\"丁卯之役\"。

同年四月,赵率教在锦州督护城防建造工程,明廷派尤世禄前来接替赵率教,又以左辅为前锋总兵官,驻扎大凌河。

五月,皇太极从朝鲜退兵后,率兵直抵锦州,将其包围。赵率教与纪用一方面闭城坚守,一方面派遣使者议和,想以此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使者跑了三个来回仍旧没有决定,而后金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袁崇焕以宁远的兵力不能轻易调动,于是让尤世禄、祖大寿率领精锐骑兵四千绕到大军后面决战,另派遣水军从东面进行牵制,并请求蓟镇等地发兵东护关门。明廷命山海关的满桂移驻前屯,三屯孙祖寿移往山海关,宣府黑云龙移往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移到关城,又调动昌平、天津、保定的部队奔赴上关;传檄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守将整备好兵马听候调遣。

尤世禄刚要整备出发,后金军又分兵来攻宁远,袁崇焕与刘应坤、毕自肃率将士登上城楼防守,在濠沟内排列阵营,用炮远距离轰击。而满桂、尤世禄、祖大寿在城外与后金军搏战,死伤比较多,满桂也中箭负伤。

后金军从宁远撤退后增加锦州的攻势,但仍旧无法攻克,而且伤亡惨重,六月,后金军撤兵,史称\"宁锦大捷\"。而后金军撤兵时顺道毁坏大小凌河二城。

愤而辞官

宁锦之战后,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袁崇焕却因为魏忠贤让他的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论功行赏时,只给袁崇焕增加一级官阶。尚书霍维华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辞去荫袭子孙的赏赐,但魏忠贤不许。七月,袁崇焕辞官回乡。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宁远。

重新见用

天启七年

袁崇焕

(1627年),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即位,设计将魏忠贤除去,并把之前冒领军功的人削职。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朱由检对此大加赞赏。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复辽的策略,袁崇焕却说是用这种话安慰皇上。许誉卿说:\"皇上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么办?\"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上奏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么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朱由检于是让四部的臣按照袁崇焕的话办。

袁崇焕害怕自己去往边关以后,朝廷中难免有人会再次诽谤自己,于是将此事告诉朱由检,朱由检在大学士刘鸿训等人的建议下,收回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将其赐给袁崇焕。鉴于此前熊廷弼、孙承宗都因为受到排挤陷害,使自己的意愿难以舒展,袁崇焕于是又上书说:\"恢复辽地的计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防守是正规的策略,攻战是变通的策略,和议是辅助策略的说法。执法在循序渐进而不在突变猛进,在追求实效而不在贪图虚名。这是臣与诸边防官员所能做到的。至於选择用人的入,与被人用的人,都是皇上掌握其中的关键。怎么才能用人而不三心二意,相信而不怀疑?因为驾驭边防大臣与朝廷大臣不同,军中可惊可疑的事特别多,只应当谈论成败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细小过失。事情的责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实在多。各种有利於边疆的事情,都是不利於自身的。况且谋取敌人急,敌人亦从而离间,因此作边疆的大臣很难。陛下爱护臣了解臣,臣何必过於疑虑惧怕,但心中有所危惧,不敢不告诉。\"朱由检发优诏答覆袁崇焕,并赏赐蟒袍玉带、银币,但袁崇焕上疏推不接受辞蟒袍玉带。

崇祯二年(1629年),驻守宁远的来自于川、湖等地的士兵因为军饷的事而哗变,袁崇焕用计将其平定。而后袁崇焕请求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让祖大寿镇守锦州,何可刚替代朱梅驻宁远,赵率教守关门,袁崇焕自驻宁远,同时上书给朱由检极力称赞祖大寿等三人的才能,并说自己五年复辽的计划全靠这三人来实现,如果五年后没有实现,他将亲手将这三人斩杀,自己到司法部门领罪服死。朱由检加封袁崇焕为太子太保,并赐给蟒衣银币。

杀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以东江毛文龙虽然能牵制后金军,但毛文龙耗费的钱粮实在太大,袁崇焕上书请求让朝廷派人来管理毛文龙部的军饷,毛文龙不喜欢有文官监制着自己,于是上书争辩。而后毛文龙前来拜谒袁崇焕,袁崇焕以上宾之礼接待毛文龙,毛文龙也不谦让,袁崇焕于是决定杀掉毛文龙。

同年五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去见毛文龙,毛文龙设宴与袁崇焕喝酒,俩人常常喝到半夜,毛文龙没有觉察到袁崇焕的来意。袁崇焕提议更改军营制度,设置监察官员,毛文龙对此建议感到不高兴,袁崇焕用回乡来打动他,毛文龙说:\"我向来有这个意思,但只有我知晓辽东的事务,辽东的事情解决后,朝鲜衰弱,可以袭击占有。\"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回答感到不高兴。

而后袁崇焕邀请毛文龙观看将士射箭,预先在山上设置好帐篷,令参将谢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帐外。毛文龙到了之后,他的部下没能入内。袁崇焕说:\"我早晨就走,你担当海外的重托,请受我一拜。\"毛文龙回拜之后俩人开始登山。路上袁崇焕问随从官员的姓名,大多都是姓毛的。毛文龙说:\"这些都是我的孙子。\"袁崇焕笑着说:\"你们在海外长久劳累,每月禄米只有一斛,说来痛心,也受我一拜,请为国家尽力。\"众人都叩头道谢。

袁崇焕接着说几件毛文龙违法做的事,毛文龙与其争辩,袁崇焕厉声斥责毛文龙,下令将毛文龙的冠服去除并捆绑起来,毛文龙表示不服,袁崇焕于是列数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拿出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斩杀。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害怕他的部下叛变,于是增加他们的饷银,但是岛上的人没有主帅,人心背离,难以使用,而后会导致叛离。袁崇焕上书给明廷:\"东江镇是牵制敌人所必须依托的。现确定两协的编制,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皇帝朱由检对兵员减少军饷却增加的事情感到疑虑,但是一看是袁崇焕奏请的,也就答应了他。

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检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但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也在遵化战役中中流矢阵亡, 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而死。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朱由检召见袁崇焕,赏赐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劳袁崇焕,袁崇焕以兵马长途奔波,疲惫不已,请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绝。于是袁崇焕驻军城外,与后金军鏖战,互有胜负。 袁崇焕令戴承恩在广渠门列阵,祖大寿于南面列阵,王承胤在西北列阵,袁崇焕在西面列阵以备战,中午时刻,清骑兵从东南面进攻,祖大寿率兵奋力接战,而王承胤却拔阵向南避战。后金军力战祖大寿不下,于是撤退,明将刘应国、罗景荣等人率兵进行追击,杀伤后金军千余人,而明军死伤也很多。收兵后,朱由检用酒食犒赏军队。 袁崇焕有派遣任守忠率领五百人用火炮轰打金营,后金军撤退,京都之围遂解。

下狱处死

但后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治罪。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此时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并意图一并杀死钱龙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历史评价

努尔哈赤:\"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杨惟和:\"十余年奴氛孔炽,士卒畏敌,不畏将帅。袁崇焕一振起之,而将士始用其命,军民始安其生,天下壮之,真今之方叔也 \"

余大成:\"力捍危疆,而身死门灭,其得罪大略相似。但武穆有子霖、孙珂,能白其冤。而督师竟允绝,圣世谁复为《金陀粹编》者?可叹也!\"

王在晋:\"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耳!\"

唐甄:\"当是之时,非无贤才也,袁崇焕以间诛,孙传庭以迫败,卢象升以嫉丧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张居正为之相,则间必不行,师出有时,嫉无所施,各尽其才,而明之天下犹可不至于亡。\"

谈迁:\"初,虏势张甚。人心惶骇欲遁。自崇焕坚拒,气始振。\"\"藤县(袁崇焕)之于东陲,亦勋劳多矣!初,经略高第议弃宁前锦右。果如其说,则辽西将非国之有也。赖藤县力持,成宁远之功,士气少奋。\"

计六奇:\"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

张岱:\"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

朱舜水:\"奴虏种类,原自不蕃。先年李宁远以奴隶儿子畜之,玩之掌股,使其长养内地,知我虚实情形;又加以龙虎将军名号,使得控崇别部,狡焉启疆,失于防御,遂灭北关、白羊骨诸种,益致彼猖。又贼臣杨镐、袁崇焕前后,继丧辽阳、广宁,滋蔓难图;然犹二十年蹂躏,三韩、燕云屹然无恙。即曾两入朔易山东,未敢公然盘踞。祗因流寇攻陷京城,惨杀文武。吴三桂愚呆竖子,失于较计,欲报家仇,勾引入寇;逆虏遂令三桂为导,乘机掩袭北京。\"

夏允彝:\"自有辽事,所用人,鲜能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为庶几;而武臣如刘綎、杜松、满桂、祖大寿、吴三桂,其最着也。\"

张廷玉:\"崇焕智虽疏,差有胆略,庄烈帝又以谗间诛之。\"

乾隆帝:\"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汪荣宝:\"明自用兵以来,督师者如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辈,皆以盖世之才,能称其职;而诸将委身许国,效死不屈者亦前后相望。\"

韩文举:\"以叔季衰亡之国,撄犬羊暴起之众,自有历史以来,未有能取胜者,能取胜自督师始。且不徒取胜而已,实足制敌死命而无难,是中经营惨淡,殆非寻常英雄所能胜任。夫知敌所长而避之,侦敌所短而乘之,难矣;然犹非至难也。大败之后,人无固志,胡尘乍起,望风而逃,于此而欲振作士气,俾将卒去其畏敌之心,起其灭敌之望,宁非难中之至难者哉?以此而论督师,殆天人不可及欤!\"

康有为:\"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忠烈武棱,古今寡比。其遗文虽寥落,而奋扬蹈厉,鹤立虹布,犹想见鲁阳挥戈、崆峒倚剑之神采焉。\"\"若吾粤袁督师之丧于谗间也,天下震动,鬼神号泣,明社遂屋,余祸烈烈,波荡至今。呜呼,天下才臣名将多矣,谗死亦至伙,而恻恻于人心,震惕于敌国,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一姓之存亡,实以一身之生命关中国之全局,则岂惟杜邮、钟室、凉风、金牌之凄感也。……假若间不行而能尽其才,明或不亡。\"

梁启超:\"使督师以前而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将不能越辽河一步,使督师以后而能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犹不能越榆关一步,故袁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后金军之处心积虑,以谋督师宜也。而独怪乎明之朝廷自坏长城,为敌复仇,以快群小一日之意见,而与之俱尽,古今冤狱虽多,语其关系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师若者也。\"\"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萧一山:\"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皆以盖世之才,治辽事而有余,然或内毁于阉党,外罹于反间,不终其位。\"

李济深:\"论明清间事者,佥以为督师不死,满清不能入主中原。\"

孟森:\"庶知三百年公论不定,一翻明末人当时之记载,愈坠云雾中。论史者将谓今日之人不应妄断古人之狱,惟有求之故纸,凭耳目所及者之言以为信。岂知明季之事,惟耳目相及之人,恩怨是非尤为纠葛。\"

金庸:\"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

:\"袁崇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英雄,我们岳飞、袁崇焕都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褒有贬,经历坎坷,但是最终一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是公正的。\"

袁崇焕的下场多惨?被凌迟了3543刀,死得可惜但不冤

1630年9月22日,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凌迟了3543刀。

1584年,袁崇焕出生,袁崇焕的祖父叫袁世祥,父亲袁子鹏,他们家世居广东东莞袁屋墩。

袁崇焕早年的时候,辽东的土地明朝已经丧失了,被后金占领了。袁崇焕上学的时候呢,路过这土地庙,就想到这个事情,就对土地公说,说:“土地公、土地公,为何不去守辽东?”

意思就是辽东的土地已经丧失了,你不去保卫土地,还在这里白白的享受民间的香火,实在是不应该啊。

袁崇焕小时候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袁崇焕后来生活的道路同他家庭的影响,同所受儒家文化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袁崇焕的家庭出身是亦农亦商,又熟读经书,所以袁崇焕受三种文化的熏陶:

一是农民勤劳质朴。

二是商人灵活机变。

三是儒家修身治国。

被这三种文化熏陶的袁崇焕的品格,是他后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文化基础。

袁崇焕14岁就取得了生员,也就是秀才的资格,不容易,很多人年过花甲还没有考取秀才。

1606年,23岁的袁崇焕考中举人,应当说还是比较早的。《儒林外史》里的那个范进,考中举人之后高兴得疯了。就说明当时把考中举人即是一件大事,又是一件喜事,也说明了考举人很难。

1619年3月18日,38岁的袁崇焕通过殿试考中进士。

袁崇焕考中进士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三年考一次,平均一年100人左右。以广西藤县来说,袁崇焕是广西藤县籍,到北京考进士,整个广西藤县在有明276年期间,总共只有5个人考上进士,就是平均55年全县才出一个进士。可见袁崇焕考进士是很不容易的。

考中进士袁崇焕很高兴,他又写了一首诗,他又回东莞祭祖。这首诗这么说的,“少小辞乡国,飘零二十年。敢云名在榜,深愧祭无田。丘陇棠梨在,衣冠手泽传。夕阳回首处,林树郁苍烟。”这首诗反映了袁崇焕考中进士之后,精神焕发、兴高采烈的心情。

1628年,崇祯启用袁崇焕,任命他为督师。崇祯在召见袁崇焕时有了一场对话史称,史称:“平台召对”,核心内容就是关于“五年复辽”。

袁崇焕本来是福建邵武一个知县,七品知县,他可以在那儿做知县,安分守己地做。做有成绩了,可能升个知府等等。按照仕途的方向发展。但是,袁崇焕不,他有一种大勇。

明朝军队节节败退,丢城失地。一失抚顺,二失清河,三失开原,四失铁岭,五失沈阳,六失辽阳,七失广宁,八失义州,还有个萨尔浒大败,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大败。谁也不愿意到辽东去。认为辽东是死地,死亡之地。为了辽事,到袁崇焕往山海关之前,死了十五个总兵,抚顺,张承胤死了。

1629年6月5日,袁崇焕以视察军情为由去会见毛文龙,在双岛以12条大罪的罪名擅自杀死了总兵毛文龙。这件事情历来有争议,一直到今天。应当说,袁崇焕杀毛文龙有越制之事,就是越权了。

袁崇焕守宁远,他抛弃了前面那些传统的做法,进取求新,他发挥了长处来对付努尔哈赤的短处。总结六个字,“凭坚城,用大炮”。你来打我,我城一关不就得了。我用大炮轰你,我城上用炮轰你,你骑兵冲城,我拿炮轰你。

结果没几个月,1629年十一月,没了毛文龙的牵制,皇太极终于放开手脚了,率兵数十万,千里偷袭北京城。

袁崇焕手持尚方宝剑,全权负责防辽事务,却让皇太极一路杀到北京城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袁崇焕被迫千里驰援,以9000骑兵与皇太极的十万大军大战广渠门外,皇太极退走。

没想到,后金退兵了,袁崇焕却被定罪了。

后金进入关内是从刘策的地盘进入的,且袁崇焕知道这个情况后紧急前来护驾,按理说,他没有罪过,反而有功劳。但是,朝廷的大臣却认为,后金是袁崇焕故意放进来的,于是,开始诬陷他和后金有勾结。刚开始,朱由检并不相信,而后金此时又设计了离间计,诬陷袁崇焕和他们有私信来往。

最终,朱由检还是相信了,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袁崇焕入狱。然而,魏忠贤的余党也想要处死袁崇焕,于是,又给他安了两条罪名:擅自和后金议和;擅自杀害功臣毛文龙。这两条罪名足以让袁崇焕定死刑。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处决,他的家人也被流放,并没收了全部家产。

在行刑前,袁崇焕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明末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惨状: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数万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袁崇焕不懂政治、不擅权谋、好为大言、自作主张、武断、暴躁,这些性格因素早就注定着袁崇焕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他的死也是必然的!

但他的丰功伟绩不应不埋没,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悲壮的英雄!

历史上最先为袁崇焕平反的是乾隆皇帝,他非常尊重袁崇焕,认为袁崇焕是冤枉的,“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最后借用金庸先生的评价:“袁崇焕真像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是个真英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