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ceshi(测试网速)

时间:2023-10-13 23:14:13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家庭安装网线后,怎么检查能不能正常使用?网速快不快?

现如今家庭网络已经不可或缺,网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心情。好的网络,让人身心舒畅。不好的网络,则是让人烦躁焦虑。

家庭安装带宽网络的步骤,是需要先跟营业点告知需要网络服务,打电话和线下都可以。然后营业点会下单给装机公司,派专人师傅预约时间上门安装。装机师傅到地方后,会先查看哪个位置适合接网线,距离是多少?然后拉户线,接上光猫和路由器,设置路由器密码,测试连接是否成功。同时,也会让户主本人用电子设备连接wifi进行测试,确定无误。

一般这样安装完后,就可以正常使用。刚装的网线一般是又快又稳,但若是你的网络没使用多长时间就出现了信号不稳定甚至断网的情况。这个时候,大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用排除法找到原因。

01上网高峰期

一般夜间是用网的高峰期,这个时候网速是不稳定的,这个跟用户所处的网络环境有关,是无法解决的。还有一种是蹭网人数过多导致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修改下密码,或者重置安装吧。

02服务器的问题

如果运营商的网络不稳定,那就直接影响整个网络。另外一种就是所打开的网站服务器不稳定,面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

因为哪怕自己的网速很快,但网站本身慢,也是无可奈何了。唯有等待运营商或网站恢复正常才可以。

03路由器设置问题

如果是路由器问题,大多都是接口松动导致的。因为只要线路接通正常,路由器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有接口松动,接触不良的情况下才会导致网络断接。

还有就是,如果你使用的是光猫入网,那么连接光猫和路由器的网线也是非常重要。假设你安装的是200兆带宽,路由器也是支持200兆,但网线却仅支持100兆,那么最终电脑和手机能享受的最高网络速度也仅仅是100兆。

所以一根正确的网线就很重要了,目前市面上卖的网线,主流是六类网线,传输速率是1Gbps(1000Mbps)。如上图的绿联六类网线,8股加粗线芯组成,保证数据传输顺畅。外皮为加厚PVC材质,保护线芯不受损伤,使用无忧。

04设备问题

设备问题包含了三种情况,分别是硬件问题、内存问题、信号问题,我们来一个一个说。

硬件问题是配置不行,电脑或手机的内部配置较差就会导致网速不佳,不稳定的现象。此种情况,能做的就是更换更高级的配置才能解决。

内存问题就是可使用的储存空间不足导致,一旦电脑或手机的内存占用过多,可容量不多,也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脑和手机的运行速度。会让人产生网络差的错觉,其实网络本身并没有问题,而是电脑和手机最高只能支持那个速度的网速。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需要清理内存,把设备中不常用的软件卸载,无用的视频图片清除,腾空足够的空间就可以了。

最后就是信号问题,懂得都懂~如果手机本身的接收功能不强,自然会网络信号差,其实也可以算是硬件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换手机了。

前面几种排查后都没有问题,那就还有最后一种,也是常见的情况。如果网络直接断了,那可以看看本月是否交了网费。营业点一般都会发送剩余费用不足的提醒,但因为现在垃圾信息太多,有时候的确会被忽视,从而忘记缴费。而一旦费用不足,运营商也是说断就断,这个时候就赶紧老老实实交钱吧。

你家网络信号怎么样?有没有出现信号差、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呢?

华为Mate 60 Pro信号测试:性能之外,网速同样遥遥领先

尽管正式发售还要再等几天,但提前上架的华为Mate 60系列与Mate X5依旧成功抢走了新iPhone发布的高光时刻。当然了,“截胡”iPhone 15靠的不仅仅是华为精巧的发售日期,Mate 60系列出色的产品实力,也是华为Mate 系列能在iPhone 15发布后,依旧“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

在发售的第一时间,小雷也为大家带来了华为Mate 60 Pro的性能实测。从结果来看,采用了超线程技术的麒麟9000S确实为手机带来了超前的可能性,只不过现阶段的软件适配还有待加强。

但根据小雷这段时间的体验,华为Mate 60 Pro“实力强大但有待优化”的,并不只有性能这一个方面。在手机信号和网速这项“保留节目”中,Mate 60 Pro的表现也同样有所保留。为了找出华为Mate 60 Pro的优势和短板究竟在哪里,小雷这次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Mate 60 Pro网络速度与网络质量的对比测试。

图片来源:雷科技

此次参与测试的设备为华为Mate 60 Pro,以及同样以稳定信号、通话质量见长的Moto G53,使用的SIM卡为使用相同5G套餐的中国电信号卡。测试场景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地点均为小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个信号黑点。测试软件为中国信通院、中国泰尔实验室推出的泰尔网测,所使用的测试服务器均为测试距离最近的广州G101测速服务器。

有无遮挡是网速快慢的关键

首先是室内测试的场景。由于室内信号环境复杂且遮挡情况较为严重。两台手机的速度表现都不太理想,其中华为Mate 60 Pro的下载速率为104Mbps、上行速率为41Mbps,优于G53的91Mbps和36Mbps。但奇怪的是,另一款某品牌的手机在同一场景下同时进行测试,下行速率却能达到300Mbps的标准5G网络水平。

图片来源:雷科技

信号方面,华为Mate 60 Pro测试时信号为-79dBm、G53则为-85dBm。尽管两者信号质量分别为11和12,差距微乎其微,但从信号强度来看,Mate 60 Pro的表现确实更好。两台手机的网络延迟和丢包率几乎一致,但Mate 60 Pro仅24.56/ms的抖动表现要明显小于G53的41.78/ms。

在办公室内换个地方进行测试,两者的表现就又不一样了:两者的速率均有提升,下行来到145Mbps/133Mbps、上行也都提升到了50Mbps左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两台手机的下载峰值速率都来到了190Mbps,其中G53更是来到了接近200Mbps的水平,另外G53的抖动表现也优于华为Mate 60 Pro,只在信号强度这一项中,华为Mate 60 Pro以-75dBm超过了G53的-77dBm。

不过在园区的开阔区域,华为Mate 60 Pro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下载速率重新回到了332Mbps的5G标准水平,与此同时G53的下载也同样提升到了249Mbps。不过奇怪是的,在下载速率大幅提升的同时,华为上传速率提升却较为有限,进来到63Mbps的水平,明显低于G53的92Mbps。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且在Moto G53上还出现了另一个细节:即使小雷给G53用的是电信的手机卡,但在测试时G53却用上了中国联通的基站。即使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签署了相关基站共建的协议,但理论上也只有在原生基站信号质量太差时才会使用其他公司的基站。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在这一测试期间,华为Mate 60 Pro的基站信号强度为-86dBm、信号质量为30;而连接上联通基站的G53此时信号强度却只有-116dBm、信号质量也只有4,可以说是舍近求远的代表了。

信号稳定比信号强度更重要

在过去的信号测试中,地铁站通常是信号覆盖的盲点。不过在运营商加强5G信号建设的2023年,这一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天河客运站地铁站的月台层,华为Mate 60 Pro和Moto G53都有不错的5G信号覆盖,Mate 60 Pro下载达到了292Mbps、峰值速率更是来到了333Mbps,G53也从249Mbps提升到了265Mbps。值得一提的是,两台手机无论在信号强度还是信号质量上都非常接近,但华为依旧以-62dBm的成绩领先于Moto G53的-64dBm。

图片来源:雷科技

广州地铁的另一个著名信号盲点也同样可以说明问题。在海心沙地铁站的月台层,华为i再一次用更差的信号强度跑出了更好的信号质量与更快的网络速率,其下行网络苏率更是Moto G53的两倍,分别为86Mbps和40Mbps、信号质量分别为32和3,差距十分明显。

图片来源:雷科技

不过在行驶中的地铁车厢内,两台手机的速度都出现了明显地下降:华为Mate 60 Pro从29Mbps下跌至96Mbps,Moto从265Mbps下跌至93Mbps。但奇怪的是,尽管华为Mate 60 Pro的苏率要高于Moto G53,但这的实际信号强度与速度恰恰相反:华为的信号强度只有-95dBm、而Moto的信号强度却又-62dBm。另外华为的信号质量也明显高于Moto,看来华为的信号确实名不虚传。

考虑到小雷测试时地铁站内人还不是很多,为了模拟人多的场景,小雷也在广州塔下进行了信号测试:两台手机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均出现下滑,但华为的信号依旧以-94dBm的表现胜过了Moto的-100dBm。速率方面,两者较为接近,分别为128Mbps和122Mbps。

图片来源:雷科技

除了地铁站外,广州的地下车库其实也是常见的信号盲区,相信大家都见过那些因为手机没有信号而被迫堵在停车场出口的车主。所以小雷这次也专门加入了两个信号测试的新场景。在小区地下二层的停车场里,两台手机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尽管华为Mate 60 Pro的信号强度只有-100dBm,信号质量也只有18,但依旧跑出了196Mbps的下行速率,峰值速率更是来到了245Mbps,和在地面时无异。而G53的表现就有些过意不去了,信号强度-112dBm、信号质量11的情况下,G53的下行苏率只有83Mbps。

图片来源:雷科技

车内测试中两者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在-103dBm的情况下,华为Mate 60 Pro依旧保持着196Mbps的下行速率。换句话说,即使车辆贴了金属玻璃膜,在地下二层停车场里华为Mate 60 Pro依旧可以用流量给车机开热点更新系统。G53 -108dBm的信号强度虽然和华为Mate 60 Pro差不多,但下行速率只有7.93Mbps,甚至还不如我用车机为手机开热点。

图片来源:雷科技

华为需要更多的时间

其实光对比信号强度和实际网络速度,我们就能得出华为Mate 60 Pro信号“独一档”这个结论。即使现场信号强度不高,华为Mate 60 Pro依旧能提供稳定的信号接入能力,从而保证更高的传输速率,也让“地下停车场给车机开热点更新”这种极限操作成为可能。

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华为Mate 60 Pro在信号方面也有着自己的问题。首先,当前系统版本下华为隐藏了大量网络选项开关,用户无法根据当地的实际网络覆盖条件选择对应的网络。此外,当前系统版本下的Mate 60 Pro似乎也无法像其他品牌的手机那样使用其他运营商的基站接入。当然这也可能是华为信号太好,不需要接入其他基站。但在手机解锁更多网络选项之前,我们都无法作进一步猜测。

另外,针对网络测速这一场景,华为似乎将更多的资源放到了下载场景中,上传速率似乎是华为Mate 60 Pro现阶段的短板。另外,华为Mate 60 Pro的网络抖动也更为明显,传输带宽受影响的情况也更为普遍。

但很显然,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只不过是华为Mate 60 Pro仓促上架导致的软件“故障”。我们都知道,华为Mate 60 Pro系列的提前发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提前发售也意味着开发团队必须“先上车再补票”,先让手机达到一个可以交付的状态,日后再细化功能、优化表现。

换句话说,华为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按照早前泄露的信息,华为在2023年出货量计划提高至4000万台,对比去年的出货量排行榜,理应排到第七或第八名。尽管前进的步伐没有如大众想象般快,但对于现阶段的华为来说,已经是相当好的成绩。

一步一步往上爬,华为已经交出了“回归”的第一份答卷,市场反馈、消费者评价和业界口碑均有回到两年前的势头。顺着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重返全球智能手机TOP3,不是问题。

MBTI科学算命?16种人格真的能定义我们吗?

据说,这世界上只有信MBTI的人和没测过MBTI的人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

“一个人,即使驾着的是一只脆弱

的小舟,但只要舵掌握在他的手中

他就不会任凭波涛的摆布

而有选择方向的主见。”

一个人的命运藏在他自己的心胸里

每个人都应该庆幸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应该认识自我

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

“你是e人还是i人?”

“本人INFP多年,最近变成了ISFP”

“MBTI人格测试“已经俨然成为一张社交名片,成为年轻人社交“流行密码”,4个神秘字母已经代替星座,成为年轻人彰显自我的新标签、网络冲浪的新暗号。这是当下风靡社交网络的MBTI人格测试,将人分为16种不同人格类型。比如,ENFJ代表有领导力的主人公人格,INTJ代表理性果敢的建筑师人格……

在熟人朋友之间,它不断激起新的讨论,让彼此能够发掘和了解对方的另一面,而在陌生人之间,这就是很好的开启话题的契机,自然地避免了初相识时无话可谈的尴尬。每人手里攥着这份独特的个人名片,期待着远方的情感共鸣。

从百余道题的详版到28道题的速测版,各种版本的题目“总有一款适合你”。有人测后大呼“好准”,有人称之为“科学算命”。16种人格真的能够定义我们吗?

MBTI科学还是玄学?

MBTI测试的英文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是一个基于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的人格测量量表。由美国作家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布里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编制,用以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人格类型表现。共包含四个维度,十六种人格。

荣格在提出内、外向概念的同时,还提出了人格的四大机能(即思维、情感、直觉和感觉)。他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这四项机能,但这四项机能在每个人身上体现的程度不一样。

荣格将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内向(I)-外向(E)”两种基本心态和“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四种功能。在这三组对立维度中,根据每个人身上的优势机能,再加上内向、外向变量,人的性格偏向可以组合成8种类型。即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与内倾感觉型。

迈尔斯和布里格斯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判断(J)-知觉(P)”,构成了16种类型,每种类型都用4个字母表示,比如INTJ或ENFP。

#MBTI为啥能这么流行

除营销推动外,它确实契合了人类大脑的加工规律和当下的某些社会心态。这类测试的核心是把人分类,而人类大脑最善于通过加工类别把复杂世界简化,从而快速理解一个人或事物。相反,现在更科学的用五个特质来描述人格的测验则没有那么好理解,所以难以流行。

#MBTI真的准吗

虽然有着心理学理论背景,但MBTI测试的严谨性一直存在争议。一般人格测验的题目通常是给出一句描述行为或感受的话,让测试者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中选择符合的程度。这种方式允许测试者比较精细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

而MBTI测试题目虽然也区分了程度,但在计分出结果步骤上,每一个维度依然是“非此即彼”的归类。对人的行为和思维的描述都是二元的,但很多时候,自己的真实情况并不是简单用二元法分类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我有时更倾向于这样,但有时更倾向于另一端”,不知道如何作答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总会潜意识地去选择我们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本来的样子。在这种因素下,测试的可靠程度也就有待商榷了。

此外,人类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彼此之间不会那么壁垒分明,MBTI将人格概括为固定的16种类型,忽略了人格具有的波动性,会因为情绪、环境变化因素而发生改变,这也是很多人隔段时间再做测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的原因。

但这并不是说MBTI就没有价值了,就职业测评方面来说,MBTI是比较具有借鉴价值,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及所擅长的方向,也能够给出相应的适合你的职业选择和建议,这对于那些处于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职业方向的人来说,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另外,人类期待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这是一个本能。MBTI测试题目中的部分问题确实能帮助我们注意到自己平时不会关注到自己的行为、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自己,同样部分分析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眼中的你”到底是什么样的。

#怎么看待MBTI

作为工具,而不是标准答案。通过MBTI,你可能可以察觉到平时并没有留意过的自身的优势,比如结果显示你是一个善于做计划、行事严谨的人,而你以前并未察觉,那便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好好善用这一有点。而同样的,你也可能在测试中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做的不够好(和想成为的样子有差距)的地方,那便可以在今后生活中有所改进。

如果你在测试过程中,遇到自己实际情况与结果不符,这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有心理负担,不必被这个标签束缚,更不必将此作为标准答案来指导工作、生活。

MBTI本身也只是一个粗略的测试结果,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简单的16种类型是无法将所有个体都归类的。

《我经过风暴》:家暴叙事的“深”与“浅”

作者: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杜晓杰

作为展现女性遭遇婚姻家庭暴力为主题的华语影片,《我经过风暴》在上映前便吸引了众多舆论眼光。然而,影片上映后票房和口碑双重撕裂的表现,源于影片立意精“深”和叙事轻“浅”的错位所造成的接受偏差,也折射出当下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在处理现实素材问题方面的不足。

《我经过风暴》海报

立意精“深”:抽丝剥茧揭开女性家暴困局

在前期剧本创作阶段,电影采撷了多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暴力案件作为素材,试图以公司女高管徐敏在婚姻中遭受家庭暴力并艰难离婚,以至于杀夫入狱的坎坷经历为中心,串联起当下女性在反抗、逃离家庭暴力时面对的重重阻力。

作为施暴者的陈均,既有着高校教师和“好父亲”的光环,也有因熟知人体结构从而施暴不留痕迹的暗黑标签。当徐敏因不堪暴力向外呼救时,这些光环和标签就成为陈均自我辩白并谋求旁观者同情的有力武器,更成为徐敏无法突破的第一道防线。

当家暴冲突成为家庭事件时,除施暴者和受害者外的家庭成员则默契地成为家庭暴力的掩盖者。正如《红楼梦》“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一回中,王熙凤撞破贾琏私通仆妇后的遭遇一样,“磕磕碰碰是难免的”“熬一熬就过去了”,成为一些家庭成员劝解受害者的常用话术;施暴者则常常在“以后可不许这样”高举轻放的训斥中,获得了除受害者之外的集体谅解。徐敏和陈均所在的两大家庭对于家暴问题的有意或无意轻忽,成为徐敏无法突破的第二道防线。

随着家暴冲突走出大家庭范围,发展为社会性问题,基层治理机构也有可能成为屏蔽家暴受害者求救诉求的第三道防线。在影片中,面对徐敏的家庭冲突,居委会大妈除了劝告徐敏“把你的丈夫送进去有什么好处”外,只是把施暴者陈均叫来当面调解,并没有认可家暴的“可关注性”“可讨论性”,致使基层机构未能及时阻止家暴的进一步发展。

而最终进入司法程序的家暴,也可能因为取证困难,无法为受害者提供有力的援助。徐敏在遭受家暴后,因为不好意思而未及时进行有效的司法鉴定,造成证据不足,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受害者的共有心态。陈均移除徐敏的取证设备,却最终因自己的监控设备而坐实了施暴者的罪名,只是影片理想化的艺术想象。

上述四重防线层层围堵,织成了困住家暴受害者的社会之茧。正是这样的困境,一步步将主人公徐敏逼上了绝境。影片虽然拼贴了诸多社会热点案件,但其立意依然是展现女性在家暴问题中遭遇的诸多求救障碍。从结构层面来看,这一立意也确实得到了较为明晰的表述,为影片赋予丰富的社会内涵。

《我经过风暴》海报

叙事轻“浅”:主次失当消解影片冲击力

然而,立意精深并不能保证影片最终形态的尽善尽美。影片在叙事设计中的主次失当,使得本具爆点的故事未能爆发出应有的冲击力,进而降格为社会新闻的肤浅挪用。

首先,影片虽然提供了展露女性家暴诉求困境的指向,但在剧情方面,却沉溺于对家暴“暴力性”的一再申述,未能提供对该问题应有的社会反思,剥除了“爆点”问题的启示性内核。同样是讨论女性维权的困境,电影《我不是》将重心放在了“污名化之后”,通过李雪莲的维权之路展现社会体系存在的问题。而《我经过风暴》大部分聚焦徐敏遭遇的家庭暴力,通过对肢体暴力、语言暴力、跟踪威胁等多种暴力场景的视听表现,不断提升影片的“恐怖”观感,对于徐敏在摆脱家暴过程中遭遇的阻力却着墨不足,最终使影片成为“远离家暴男”的公益宣传片。

其次,对家暴诱因的含混追诉,不断弱化影片女性主义立场的正义性,未能完成影片价值理念的有力建构。作为表现女性遭遇家暴的作品,影片先天具有女性主义的色彩,本应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家暴进行强有力的谴责,构建独立女性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宣教。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是要拆解家暴这一冲突核心的正当性。然而,影片虽然透露出原生家庭对陈均暴力行为的影响,但在冲突事件中,又一再通过陈均之口指出徐敏换工作后不顾家以及在商业应酬中与客户交往失仪等行为,将家为的发生与徐敏的职业行为挂钩。这些行为虽然大部分属于工作所迫,却为施暴者陈均的暴力行为提供了道德和情感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观众的共情感召力。

最后,辅线叙事的全程崩溃,消解了主线叙事的合理性。影片以徐敏的遭遇和反抗家庭暴力为主线,律师李小萌的成长故事为辅线。两条叙事线本应相辅相成,完成故事进程,然而错漏百出的辅线叙事却直接消解着主线叙事。面对离婚与否的选择徐敏有过多次犹豫,这是符合家暴受害者的现实处境的。然而,作为律师的李小萌从头到尾都未能理解同为女性的徐敏,而是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看和批评徐敏,甚至直言徐敏离婚后重回家庭是对她们事业的背叛。为企业高管、职场精英的徐敏配备李小萌这样全程“傻白甜”且缺乏专业素养的律师,无疑属于导演的“强行降智”,并进一步促使观众怀疑主线设置的合理性。

近年来,国产影片日益关注现实问题,显示出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强大生命力。《我经过风暴》虽有诸多不足,但其对家暴问题的直观展现和讨论,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不断介入现实的艺术勇气。然而,如何以光影为媒,在整合现实的基础上推动美好生活的畅想与构建,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以文化人”的社会功能,依然有待更为丰富的探索性实践。(杜晓杰)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