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性格命运

簸萁(簸萁与簸箕的拼音)

时间:2023-10-03 10:56:52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一斗穷,二斗富是真的吗?中科院发现“斗”和“簸箕”的基因秘密

俗话说: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这里的斗指的就是指纹的斗形。

人们认为,斗寓意聚财,一个人手上的斗越多越富有。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真的跟人的运势有关?

一、“一斗穷二斗富”,指纹真的跟运势有关吗?

世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指纹。对于每个人指纹是独一无二的“徽章”,是皮肤凹凸所形成的纹路,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弓形、箕形和斗形。

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十余家科研单位在Cell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首次揭秘了指纹的形成之谜,证明人类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纳入东亚人群与欧洲裔人群构成的23000多例个体的基因数据。结果发现,基因主要与肢体发育形成相关,尤其是最具显著性的EVI1基因在胚胎肢体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而EVI1同时也调控指纹形成,显示出基因的多效性。

在古代,指纹则与财富有关。古人认为,斗的形状闭合内敛,而簸箕开口在外,因此斗代表进财,簸箕则代表散财。

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上述研究已证实,指纹的形成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它只是人类的生物特征,并不能决定未来的贫富。要想未来过得好,还是得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才行!

二、指纹与运势无关,但却是健康的信号

由于指纹由基因决定,因此很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比如:

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就曾研究过,通过分析后发现:女性左手指的箕形纹开口向右边的较多的话,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美国纽约大学也做过指纹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老年痴呆组中,72%的人10个手指有8个指头为小指侧箕形,而对照组中只有26%。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汪思佳介绍,科学界已经发现不同的皮纹表型与许多先天遗传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如唐氏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有断掌、足拇趾弓状球纹等特征。与指纹基因有关的EVI1,则与白血病患病风险有关。

三、脑血栓来临,手指知道!

人的健康不仅与指纹有关,跟手指也密切相关。当人体健康受到威胁时,手指会发出警报,要高度警惕。

1、脑血栓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血栓形成、血管闭塞,也就是日常所说的脑梗死。脑血栓出现,一般会有明显信号,包括手指甲凹陷,可能是脑部血液不畅导致;手指冰凉,可能与体内神经末梢有关;也可能出现手指发麻,多是血液不畅导致。

除了手部症状,脑血栓还可能伴有舌根发硬,谈吐不清、血压持续异常升高、突发性的头痛剧烈等症状。

2、肺癌

杵状指的是手指顶端组织增生和肥厚,形状如棒槌一般。很多肺癌患者都会有杵状指的情况,这是由于肺部气管阻塞,交换氧气的能力减弱,使得组织器官缺氧,从而导致指端增厚。

除了杵状指以外,肺癌还可能伴有阵发性咳嗽、痰中带血、胸部胀痛、低热等症状。

3、甲黑素瘤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钟剑波指出,若指甲出现黑线时,且短期内不断变宽、变黑,甚至呈梯形、三角形,特别是皮肤周围也出现黑色斑块,需警提示是黑色素瘤表现。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细胞恶变的肿瘤,最初会在甲下呈现出一条黑色竖线。

4、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的症状称为雷诺现象,指手指末端在寒冷或精神紧张等因素刺激下,四肢末端细动脉痉挛,皮肤会突然苍白,继而接着皮肤会变紫,然后变红。疾病发作时往往只累及一个或少数指端,其后可逐渐扩展到更多的手指(足趾),也会波及鼻尖、颊和耳廓。严重者指端出现溃疡、坏疽,或手指变短。

参考资料:

[1]《Cell:指纹算命有望?中科院、复旦团队揭示人类指纹形成内在机制》.生物谷.2022-01-09

[2]《指纹透露健康预警信号 揭秘你可能潜伏的疾病》.人民网健康.2015-01-27

[3]《手指若出现3个表现,“脑血栓”或已找上你!》.成都西南脑科医院.2021-12-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菏泽方言中的“生僻字”(六)

逐渐消失的工具——绠gěng

绠绳,也用于拔河

绠gěng,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未收录“绠”字头,请参考“綆”字:)汲井绠也。从纟更声。说文解字注:汲井䌄也。汲者、引水于井也。绠者、汲水索也。何以盛水、则有缶。缶部曰、汲缾也是也。何以引缾而上、则有绠。春秋传具绠缶是也。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读gěng)短者不可以汲深”,“褚”指口袋,“褚小者不可以怀大”讲的是小袋子里装不下大物件;“绠”是打水用的绳子,“汲”指从井里打水,“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说的是短井绳没法从深井里打水。此成语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绠,字典上解释说,打水用的绳子,应该是粗绳。过去,菏泽乡村农村出殡时棺材得用绠绳捆住,防止脱落,下葬后,棺材调整好方位才把绠绳抽出来。

绠绳

在鲁西南,靠牛耕地用的那根又粗又硬的绳,也叫绠。歌曲“父亲”中“你就是拉绠的牛”。你是个就“拉绠的”,领导喜欢你!​ 少年时,在乡村里,套牛耕地拉车,绕来绕去,都是绳子,一根最粗的绳子,穿过牛梭,挂在牛脖子上,就叫“牛绠”。

带绠的牛轭

​ 一手扶犁,一手拿着鞭子,脚下是新翻的土,前头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牛,太阳是暖的,新犁出的土是凉的。​犁地的牛,肚皮上微微有汗,走到地头,它会长出一口气,好像一声叹息。脖子上的牛梭子歪了,给它整理一下,把那条“绠”给他理顺了,要不,牛会很不舒服的。让它干活,不能再让他难受吧?庄稼人,牲口就是命根子。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军诱至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市)高楼寨,随后陷入重围。五月十九日晚,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逃至曹州西北的吴家店时,重伤坠马,被捻军小兵16岁的张皮绠斩杀在麦田,终年五十五岁。

杀死僧格林沁的时候张皮绠才16岁,被处死时24岁。

僧格林沁战死疆场,令清廷上下一片震惊,皆以失去“国之柱石”而惋惜。​看来,在鲁西南的菏泽,也会有人用这个字做名字。贱名好养活啊!

张皮绠出身贫寒,全家都参加了捻军,父亲兄长投靠张正江手下,之后张皮绠与母亲投靠张宗禹,被张宗禹收为捻童,1865年僧格林沁在突围中受伤落马,潜伏在麦田,张皮绠持刀搜索残敌,发现穿黄马褂的僧格林沁,随后将其杀害,张皮绠将僧格林沁的顶戴花翎、朝珠都穿走。

  不久,张皮绠的母亲去世,父亲与兄长也战死,只留一个寡嫂在家,并且生活困难,张皮绠于是离军返家并改名,用带回的银子购置土地、娶妻生子,后来又兼营造酒、、开粮坊,生活过得比较滋润。

  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派暗探去张皮绠老家寻捕他,暗探开始并没有找到他,后来到张皮绠经营的粮坊店过夜,张皮绠因酒后失言,被暗探捉捕,暗探在张皮绠家中搜到了僧格林沁的朝珠,后奉旨将张皮绠押到济南凌迟处死,在行刑前,张皮绠将杀害僧格林沁的经过完整讲述。

石头井村的石头井

​ 在井台上用到它,也叫绠,这是它最原始的解释,只不过乡下人又叫井绳,汲水工具。曹县大集镇胡庄行政村石头井自然村中心有明初石砌水井一口,井口为圆形,上有外方内孔为圆形石头覆盖,石头长宽均为0.85米,厚0.2米,内圆直径0.5米,一直使用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日久年深,绳石相磨,至今井口大青石已磨出几十余道绳痕,观者无不惊叹。

打水

日久年深,绳石相磨,至今井口大青石已磨出几十余道绳痕,观者无不惊叹。

牛轭è

牛轭(è),也叫牛梭头,在数学家眼里是“大于号”;在文学家眼里是“人”字;在天文学家眼里是“牛郎织女星座”;而在爷爷眼里就是一种牛拉套的农具。它挂在牛的脖子上可以耕地,耙田,播种,碾场。那弯弯的牛轭就是牛的“枷锁”,往脖子上一套,再倔强的牛也温顺了。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的土地都是靠牛轭套在牛脖子上耕种和收获的,牛轭就是村民的粮食和牛的草料。

牛轭看起来简单,但要选一个上好的材料可有大学问,也不容易。如果需要牛轭,爷爷就在院子里所有的桐树上像找白头小虫一样寻找。我问:“为什么不在其它树上找”?爷爷的理由是桐木轻,木质柔软,不压牛脖子,不磨“牛岭头”。哦,我明白了,爷爷是爱惜牛啊!我又指着一个桐树杈问:“那个不可以吗?”爷爷又告诉我,做牛轭的树杈角度大小要合适,角度小了磨牛肩胛,角度大了容易脱掉。按照爷爷的标准恰到好处的树杈就不多了,难怪爷爷看遍所有的桐树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牛轭木料,真是可遇不可求啊!如果偶尔遇到合适的木料,爷爷就如获至宝,弄回家用刨子刨光,再用纱布反复打磨,不留一根细微木签,然后烤上石蜡,像经常把玩的古董一样,光滑油亮。最后在顶端和两头打上穿绳索的三个小孔,牛轭就做好了。

耩(jiǎnɡ) 和耩地

“耩”的基本含义为用耧播种,如耩种子,耩棉花;引申含义为耕地,如锄得五遍,已上下不烦耩。——《齐民要术》耩地指用耧lóu、也可以说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例如:耩小麦,耩玉米,耩黄豆等等。耩地的工具叫“耧lóu”,公元前120年赵过发明,汉武帝下令全国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硬木制成,最上面一根横木为扶手,扶手下面三根竖木直通地面,中间有几根横木相连,下面部分是空心的耧腿,腿尖略向前弯,上面都套着一个铁制的“耧铧子”,用来破土。

耩地的工具是木耧,由耧杆、耧把、耧斗、耧腿、耧铧等主要部件构成。除了耧铧是铁的,其他部分全是木的。木耧的结构很复杂,斜榫斜眼多、三条耧腿是空心的,技术性较高,难度较大,会做木耧的木匠不多。做木耧大多是用坚固耐磨的洋槐树,有三尺二高,上面安着一根二尺来长的横木叫把手,便于扶耧和将耧提起来拐弯。中间是由4块木板组成的像一个倒梯形的耧斗,用于盛放种子。耧斗的下面有个指头那么粗的圆孔叫仓眼。仓眼上安装有能活动的小插板,用以控制播种量。仓眼边上拴一个小铃铛,摇晃耧体时,种子顺着耧斗而下,铃铛就会敲打耧斗,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叮当”声。种子伴着敲打的铃声均匀流向三个相通的耧腿。耧斗底部两侧的耧杆,分别绑在耧腿和耧斗上,像架子车的两个车把,由人或牲口驾辕拉动木耧播种,也叫耩地。扶耧者握着木耧的把手,均匀摇晃,控制着耧的方向、播种的数量、质量和深浅度。种子便顺着三根空心的耧腿缓缓而下,矜持而稳重地进入了丰沃的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耧身主要是正中间的一个方形耧斗,上大下小,开口朝上,底部朝后有一个竖孔叫“籽眼”,还有一个小插板叫“别籽板”,可以上下活动,用来调整籽眼的大小。籽眼外面是一个小小的平台,叫“凤凰台儿”,台儿下面也是一个方的小空间,底部有三道光滑的槽,每个槽里都有一个眼儿,分别由三根空心的短木和耧腿相连,俗称“黄瓜谷筒”。凤凰台儿外边缘有一个横的宽缝,里面穿一条细绳,上面固定在耧斗上,下面拴一个小铃铛或其他小重物(也叫“耧蛋”),中间捆一根小铁丝,弯出半截儿通过籽眼伸进耧斗,称做“搅籽棒”。耧身两边还有两根朝前略向上弯的长木,称“耧杆椽”,椽头刻有小漕,用来拴绳子驾耧。根据耧腿之间的距离,耧有“五寸五”、“六寸耧”等规格,在整地时,就以此决定畦的宽度以及一畦内耩几耧。

耩地时,把麦种倒进耧斗,抬起耧杆椽,套上牲口或人力拉着向前走,后面的扶耧手左右不停地摇晃,种子就从耧斗漏下,通过凤凰台,掉到下面的三个眼儿里,再通过黄瓜谷筒、顺着耧腿种到地里。中间的铃铛会随着耧的摇动在两边击打,发出清脆的“疙瘩疙瘩”的响声,同时划拉着种子均匀地撒向三个小眼儿,上面的搅籽棒也不断搅着耧斗里的种子,不至于垒着下不来。耩地的好坏全在后面的“扶耧手”,要先根据土壤的墒情,定籽眼确定每亩的播种量,一般是“宁叫挠头不叫拍屁股”,意思是宁可耩得稠了,不能叫麦苗不全出现空地。籽眼定好后,再抬起耧先试试“捉摸”,前面高了,后面的扶手离身体过近,就叫“摸”,前面低了扶手离身体远叫“捉”,捉摸可以通过耧杆椽头拴的绳子来调节,只有捉摸正好,才能既省力又能控制好耧。如果是牲口拉耧,前面还得有个牵墒的,要是人力拉,中间必须有一个个头适中的壮劳力驾耧,两边最好各两人,五个人拉耧不至于太累,还能走得均匀。

耩地讲究先摇后走,让种子先下到耧腿里,才能保证种子一开始就能下到地里。走起来更要“一步三摇”,幅度力度都要不大不小,太大了既劳累,耧也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把种子甩出耧斗外,太小了下籽不够流畅,耧铧子不动硬往前闯,拉起来还沉。扶耧手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看前面还要看地面,不能走歪,也要注意间隔,间隔太近了叫“和垄”,间隔太远倍垄过大,畦内就会耩不下来,将来麦苗出来不好看,也不利于管理。还要随时感觉土地的软硬,地硬了就往下按一点,地软了就往上提着点,保证耩的不深不浅。不光这些,还要看好耧斗里种子是不是快没了,耧腿上是不是被杂物或土壅住了,需要不需要停下来清理清理,要是发现哪条耧腿不通了,俗称“噎耧了”,就必须及时招呼大家停下来,把耧腿先弄通,回走几步刨刨看看空了多远,把耧抬回去重新补耩。只有耩得又直又匀,将来麦苗出得整整齐齐,收麦之前在麦垄里套种玉米就特别省气,因此有“耩五月也是耩秋天”的说法。我小时候没有尝试过摇耧,大人们也不让,因为摇下去的就是种子,万一把种子摇成一疙瘩,就没法收拾了。听大人们讲,摇耧的关键技术不是摁着耧摇,而是提着耧才能摇的均匀,还有根据拉耧的速度控制摇晃的节奏,所以摇耧也不是一件轻快的活,往往几亩地耩下来,即使是老把式也会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现在都机械化了,传统的耧也将慢慢淘汰了。

看完满满都是回忆~想起过往的劳动岁月,尽管不再有劳作的辛劳,但劳作之余的兴奋却再也难以体会。

簸箕

簸箕是一个词语,读音为bò ji,释义有三种,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簸箕

簸箕,拍摄于曹县青菏街道岳楼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庙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至秋,任为簸箕。”簸箕有大、中、小之分,一般也是以经过加工后的柳条用细绳勒制而成,前面敞平,边上有一个窄条木板,其他三面有帮。农村簸箕用途很广,一般用来扬场、撮粮食、撮面、沙出米中的杂物、簸糠秕等。

簸箕,早些年,在农村是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家用必备工具。它和日常用的筛子,笸箩等一样,是过日子人家离不开家伙什儿。。《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东晋时期,司马昱邀请王坦之和范启前去议事。范启年龄大而官位小,王坦之年龄小而官位大,谁走在前面的呢?两人假意地谦让了半天,结果以年长者为尊,王坦之走在后面,忍不住嘟哝:“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王坦之这话其实说出了簸箕的工作原理。使用过簸箕的人都知道,簸箕使用动作姿势跟筛筛子是不同的,用筛子筛东西是左右来回地摇晃,像拉小提琴一样有连贯性。使用簸箕簸东西则不同,需要是上下抖动,颠簸。通过簸箕向上颠的力和随之产生的气流,使米粒高高腾起,再又落下,腾起,落下之反复。糠比米的比重轻,落在前面,然后再轻巧地簸一下,通过簸箕的舌头将其清出簸箕之外。有的时候,左手发力,米粒就会从簸箕左边腾起,落到右边,右手发力,米粒就会从簸箕右边腾起,落到左边,糠、秕都是没多少价值的东西,所以王坦之所说的“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有嘲笑范启的意思。那知道,那范启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马上反唇相讥:“洮之汰之,沙砾在后。”这老先生也借农村常见的淘米情形来讽刺王坦之,做饭淘米的时候,沙子、石子总是落在后面。

簸箕是通过簸动,把粮食的颗粒与小土块、沙粒及其杂物等分开。同时,它的用途及其广泛,它可以往麻袋里装粮食,也可以挑选粮食,所以,农村大人小孩都会用。

过去,在农村里,每天都可以看见有人在场院或者在家簸簸箕,远远望去,每个人的动作都非常熟练,协调,优美。走进身边,那种簸箕里发出的响声,就是一种天籁的音乐,有原生态的美妙之感。那种声音像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又像铜钹碰撞的擦擦声,也如海浪翻卷的哗哗声,还具细玉滑落的啪啪声,很特殊,很悦耳,很有味。

簸箕,在过去的年月里,簸去了农家粮食里糟粕,也一天天地簸去了旧时代农民日子里的忧愁,留下了心灵是诚实和憧憬的微笑。今天,科学技术进步,农村基本种地实现了机械化,筛选粮食也实现了自动化,簸箕渐渐地失去了它的作用,走进了民俗馆。但是,它仍然在昭示参观的人们,新的时代,新的变革,虽然不用簸箕在簸粮食,是不是应该时时刻刻簸一簸我们的思想啊!

说到簸箕,还要说说斗。

世界历史上最早发现“斗”,并且将“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国家,便是我国。《周礼》中曾记载:“以质剂结信而止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双方在相关文书上按下手印,之后就按照文书办事,相互信任。所谓的质剂,就是手印。此后,签字按手印一直流传下来。从封建到,深受老百姓信赖。

斗,2023年3月6日拍摄于曹县青菏街道岳楼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庙会

斗在农耕时代搲粮食盛粮食的工具,十升一斗,十斗一担。如今农业机械化了,斗也慢慢退出了。不过斗还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抱斗”是丧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将去世的人送去埋葬的时候,孝子前有个抱斗的(通常是外甥或同族人),斗内放有用柳棍儿、秫秸莛做的弓箭、隐身草和备烧的纸钱及买路钱。买路钱就是撒纸钱。民俗说,送去埋葬的路上,会有凶神恶鬼拦路,撒纸钱就是撒钱给拦路恶鬼,确保送殡顺利。

在鲁西南菏泽乡村,抱斗撒出的纸钱是有数的,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乱了。《老家丧葬风俗:八斤十二两纸倒头纸》一节中说过,老人死后,老人的女儿要为老人买八斤十二两纸,而且要在烧倒头纸前,从中留出和老人年岁一样的烧纸,用麻绳串了,用木棍挑在门口。送葬路上撒的纸钱,就是从这沓纸中裁出来的。

送殡前,把这些纸收起来,然后从纸中间裁出圆的纸钱,然后用箭串起来,在送葬路上,抱斗人走在棺材前,边走边撒。因此纸钱数是一定的,不能多,也不能少。意味着老人数十年为子孙风雨一路,如今离去,儿孙用心血和财富铺路答谢,求老人一路顺遂,了无牵挂。相对影视节目中一路厚厚的纸钱,盲目乱撒,这种撒纸钱的方法更合理。

斗和簸箕被赋予神秘的占卜色彩,斗是圆圈,簸萁是条纹,你还记得吗?

古人说的“斗”,就是指我们的手指上呈规律性的圆形旋纹的指纹,不是圆形旋纹的则称为“簸箕”。俗语中对于我们手指上的“斗”和“簸箕”数量多少,做出了不一样的命运总结,曾一度被深信不疑。

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当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的不同,具体细节也会有相应的不同。比如三斗四斗的人,数不胜数,总不有人都去卖豆腐。

粪箕子

粪箕子

粪箕子(读音 fèn jī zi),也叫粪箩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鲁西南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的农用工具。它是用荆条、白蜡条等编成,底筐形状像簸箕,有鼻子梁(成“人”字型)连接背梁(成“?”形状)组成的提梁。手艺好的人,编得细致密实,不大不小,比例匀称,背梁与鼻子梁粗细过度合理,不深不浅,背在身上舒适耐用。它主要是用来盛农产品、种地、施肥(盛粪)用的。还有一种底筐是圆形,“U”型提梁,用时可以跨着也可以用木掀杠扛着。

《诗经》:“采采芣苢,不盈顷筐。”这种“顷筐”,就是前低后高的草筐,这是我鲁西南的粪箕子的始祖。《诗经》里这句话的意思是采了很多车前草,只是还没装满顷筐。芣苢,车前草。我小的时候背着这样的草筐薅草,也常常“不盈顷筐”。初中学的《列子》——《愚公移山》里,有一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里的“箕畚”就是粪箕子!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要种地,先积肥。土地所用的肥料来源基本上除了人畜粪便,再就是家家积攒的一些灰土。除了人为因素外,因为没有足够的肥料,庄稼就长不好,年年粮食不够人吃,能喂得起猪的没有几家,牛马驴骡的就更不用说了。于是一年四季背着粪箕子捡拾粪便,就成了庄稼人是否勤俭、是否会过日子的重要标志,随时随地肩背着一只粪箕子,俨然一位勤劳人佩带的徽章一般,如果哪个出门忘了背上粪箕子或者背上粪箕子而里面没有捡拾到多少粪便,是会被人耻笑的。

1974-75年学校号召勤工俭学,每个学生都要捡粪,捡粪多的还发奖状。我的同位刘国庆父亲是给生产队喂牲口的,每天早晨都扛满满一箩头牛粪到校。有时也联系我们几个同学,五更时到牲口棚每人都装满一箩头牲口粪。我们班还获得拾粪先进班集体。期末时每人都奖励一枝铅笔,那是“光荣啊”!现在想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老远看到有一坨粪,便飞快地跑过去。放下粪箕子,把粪箕子口对着粪,娴熟地用粪耙子把粪搂到粪箕子里。动作要快,干净利索,不能拖泥带水。掌握不好力度速度和角度,把粪弄碎了,一塌糊涂,不只麻烦,也很没面子。显得拾粪技术不过硬,不够专业。一顿操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美收宫,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除此外,放学、放假后,天天扛着粪箕子去地里薅草的事真干得不少。也不知咋的,那时候地里草也不多,不像现在农田“草盛禾苗稀”,不打除草剂都不行。跑了几里地远,薅草满满一粪箕子,扛着回家,压的呲着牙咧着嘴,走走歇歇。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化肥在历史舞台上的登场亮相,导致了粪箕子这一为土地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农家工具的使命终结。从此,它被庄稼人遗弃在堆放杂物的旮旯里、猪圈边、磨道里……天长日久,日晒雨淋,慢慢地就变成了一堆腐烂而破败不堪的烧柴了。

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个人,种出来的粮食却再也不是过去的那个味了!蔬菜也不是无公害绿色蔬菜了!“没有肥料臭,哪来的五谷香?”我们丢弃的不仅仅是捡粪的工具,而是丢弃了让人们吃着放心的粮食、蔬菜,和赖以生存的食品安全责任感。

本来以为粪箕子就这样永远地退出了农具的历史舞台,可怎么也没想到,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存在着并偶尔被庄稼人利用着,它依然被称作粪箕子。农闲时的庄稼人又亮出当年编织的手艺,编上一只崭新的粪箕子,走亲访友,赶集上店,依然背着它。粪箕子里也可能放一捆鲜嫩的蔬菜,也许是从集市上买回的水果……前些日子,我下乡调研,曹县倪集、古营因柳编而闻名的地方,竟将粪箕子编织成了柳编艺术品,出口到国外等地,不得不佩服庄稼人将功用挖掘发挥到了极致。

粪箕子这一本该绝迹了的农用工具,之所以又偶尔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也许不只是因了它结实耐用,背着舒适,装盛物品的便捷,似乎更多的是生活富裕起来了的人们,对过去的岁月一种独特的怀旧方式吧。

踅xué

“踅”的基本含义为折回,旋转,如踅摸(寻找之意思);引申含义为同“茓”。

踅子xué zǐ,又叫褶子,用来屯存粮食的家什。

一般编织成约二十几厘米匀宽,根据需要可以编很长。不用的时候卷成一卷,易于收藏,使用的时候就先找个干燥平坦的地方,下面铺上木板,趁上塑料布,先用踅子围成一个圆形,然后把晒干的粮食倒进去,再把踅子旋一圈,如此反复,可以旋的很高,能贮存不少粮食不用了再一圈圈踅起来。

所以有个谜语:溜窄窄多长长,使完了挂墙上(打一物)。谜底就是:踅子。

“茓”,《新华字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xué,茓子,做囤用的窄而长的席,通常是用秫秸篾或芦苇篾编成的,亦作“踅子”。几十年前,常将“茓”读成了“suo”,类似于把“雪”说成“suo”。如“恁快点到仓库嘞拿来两盘茓(suo)子啦,俺约摸(估计)着这俩囤装不了这些棒子,得加茓子”。

茓子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秫秸篾、芦苇篾编的两种“茓子”,每个“茓子”的宽度在二十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长度长短不一。不用的时候,都卷成车轮状、放到仓库里。茓子作用大致有三种情况,一个是当临时粮囤用,尤其是在打麦场里,当天扬场后的麦子,好用茓子围成一个临时圆形粮囤,将麦子装入茓子里,上面再盖上麦秸秆之类的东西,挡露水的。等一两天囤的麦子多了,就在麦场上撤掉茓子,晾晒麦子。再一个情况是当临时粮仓用,在地面上放好几层秫秸,做好隔潮措施,用茓子围成一个圆圈,譬如放玉米棒子,等第一圈内,棒子放到大约三分之二满的时候,就沿着第一圈茓子内沿再围一圈,两圈茓子重叠部分大致在五厘米-十厘米左右;待第二层棒子放的差不多了,就再圈一层,以此类推,装好后封好顶,就可以了。第三种情况是在缸、囤、池子一类敞口的存放粮食等物品的器具上,加茓子当临时挡板用,能多装些粮食。

以前卖小鸡的必须用茓子。“快,茓住它,别让它跑远了,就更难逮了”。把地瓜干茓起来,四十年前挂在嘴上的一句话,随着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久不闻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丰衣足食,户户吃穿不愁,居住环境和生活器具也都鸟枪换炮,今非昔比,即使集体或国家粮库,也不再使用茓子储粮了,茓子功成身退,走下历史舞台。进入20世纪80年代,民间储存粮食用水泥缸。20世纪90年代至今,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除卖剩下的全部用塑料袋码起来,以备食用和留作种子。

(待续)

温馨提示:未经作者同意,禁止其他平台发布,违者必究!

头条号:老虎69090,是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孙智敏,乡土文化爱好者记录者,曹县首批教学能手,政协曹县十三届常委,政协菏泽市十六届委员,曹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2022年度全省表现突出人民监督员,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班主任,国内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发表各类教研文章2000余篇,参编著作80余本等。

农村俗话“十指簸箕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话“十指簸箕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可以说是传统习俗与过去人们的总结的经验教训和智慧结晶,有的一听感觉十分有道理,有的我们却不是太明白,至于这句“十指簸箕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小编小时候听过类似的俗语,当时还特意数了一下自己的“斗”。

这个“斗”和“簸萁”,其实都是现在的指纹形状,“斗”就是一圈一圈能包起来的椭圆,有点像扁扁的树的年轮,而“簸萁”就是包不住的,指纹中的一圈一圈是连不起来的,是向外转的。

人有十根手指,如果十根手指都是“斗”,证明就是极好的命,但是如果一个“斗”都没有,只是“簸萁”,就说明是“漏”的。大家都知道斗是计量单位也是一个用来装东西的容器的名字,算是个好意思。与之相反的簸箕,就是有口的,是会向外‘倒’的,所以来比喻留不住财富的人。

至于有没有道理,小编只能用自己来说明了,对,小编本人就是一个斗都没有,是的,小时候数的时候是这样的,但是就在刚刚小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数了一下,好像有斗了?都说相由心生,难道手相也是能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真是神奇!

这种话还是不咋准的,自己能‘抓住’多少财富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就算‘命’是好命,但是自己活不精彩,白白浪费青春,财富是不会掉到你头上的!

农村俗话“十指簸萁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你有几个“斗”?

我们首先来听一个故事,从而来理解农村的这句俗话,“十指簸萁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在我们农村的村子里,老李家的儿子大学毕业没几年以后,就从外地带回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那姑娘五官端正,高鼻梁大眼睛,而且有一双大长腿,皮肤白嫩,很符合李老太太挑儿媳妇的标准,当初看到这美丽的姑娘时,李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但是当她看到姑娘的手时,却感觉笑不出来了。

这是因为那个美丽的姑娘,在李老太太看来,10个指头全是簸箕纹,没有一个是斗纹的,这可愁坏了李老奶奶,因为她十分的相信农村的这句俗语,那就是“十指簸萁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主让李老奶奶愁得睡不着觉,这是为什么呢?

“十指簸萁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在农村人看来,就是一句预言式的农村俗语,就是说通过看手相能够预测出一生人的命运和前途,以及最重要的是财运,就是说这个人能不能留住钱财,而且能够看得很准,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和睦睦,子孙能够光宗耀祖,但是有的时候事与愿违,我们来分析下这句话要怎么理解。

一、“十指簸萁没有斗,只往外簸没处装”?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说一个人的10个手指头,都只有簸箕纹,没有斗纹,那么这个人的命势不好,因为留不住钱财,自己辛苦得来的钱财只有外簸,没有装钱财的地方,所以这个人的命会很苦。

我们知道农村的簸萁都是往外簸东西的,只有斗才是装粮食和装金银财宝的,簸萁就是把收来的粮食簸干净以后,装入斗里面,簸萁的作用就是收集和转移粮食,去掉较差的粮食,从这里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命运不好,存不住钱财,自己挣来的钱财很容易的就流失出去,可以说是辛辛苦苦白干一场,当然这是消极的说法。

农村还有一句顺口溜叫做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啊,有的地方也会说是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开当铺,它的大致意思都是说,手上的斗纹越多越好,通过手上的斗纹来预测这一个人是否大富到贵,手上的斗纹越多越富贵。

看到这里,相信这么多人都会看一看自己的手指,数一数自己的手指上到底有几个斗纹,自己到底富不富有呢。

理解了这句话,我们再来看看李老奶奶家的情况,李老奶奶家的儿子媳妇就是10个指头只有簸萁纹没有斗纹,按道理说命运会很苦,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小两口回到农村以后,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修车技术,在自己的家乡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店,毕竟农村的车子,受道路情况的影响,修车的人很多,而且随着就农村家庭的富裕,买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修理的车辆就很多,慢慢的两口子的生意很红火,也积攒了很多的钱财,成为村子里的首富。

从李奶奶家的情况来看,其实这些是农村的老话,不一定有多少科学依据,不管是簸萁纹或者是斗纹,那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没有必要相信,因为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去创造,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美好的生活才会到来,就像李奶奶家的儿媳妇一样,生活很美好,你认为我说的对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