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但能把骂人写成书变成一种艺术的,恐怕唯有背靠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人才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各种骂爹的,骂娘的,骂祖宗十八代的,带脏字的,不带脏字的,旁敲侧击的,指桑骂槐的,小题大做道德绑架的,以退为进反唇相讥的,预设埋伏的,引经据典的。据传某些地区的方言骂人艺术可以做到骂三天都不带重复的,这么庞大的词汇储量怕是能够编成一本骂人辞典了。更可怕的事情国人还在不断开发新的“侮辱性”词汇、新的典故,例如你打球真像某某坤。
可以说每个成年的中国人都是一个“满腹经纶”的骂人艺术家,但有个词大部分中国人都骂错了,这个词就是“小兔崽了”。今天我们在很多电视剧里看到家中的大人在教训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用“小兔崽子”这个词,大致意思就是你这个孩子太淘气没礼貌。“小兔崽子”在当今的使用语境中与其说是一种辱骂,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责备。但“小兔崽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个不折不扣的辱骂词汇,与“某某养的”以及英文中“阳光沙滩”是一个意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可不像今天理解的那样“可爱”,在清朝的时候更直接就是指代“”。有地方称“兔子”就是今天的“牛郎”,也就是男性从业者。但实际上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今天的“牛郎”用日剧中的定位来讲,是一种满足女性对“浪漫”幻想的职业。“兔子”虽然是男性从业者,但他的服务对象同样也是男性。
因此“兔子”和“牛郎”在服务对象上是有稍许区别的,北京八大胡同在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前就是著名的“兔子”聚集区。“兔子”也叫做“像姑”,也就是“像姑娘”的简称。长的五大三粗的男人是做不了“兔子”的,非要那些长得很女性化的男性才能从事。比如《金瓶梅》中西门庆将别人送他的“书童”打扮成“女妆媚客”,并沉迷于此以致冷落了,气的她cosplay起丫鬟,来满足西门庆的变态幻想。明清时代的“兔子”形象更像是今天的女装大佬,有部分学者认为“兔子”的盛行与明清禁妓有关,因为随着被解禁,的数量开始超过像姑馆。
今天的社会同样禁妓,但是“兔子”似乎也没有随之盛行。因此“兔子”的衰落可能另有原因,清朝有文人上书认为“八大胡同”导致清朝被万国贻笑,可明清时期中国的贵族阶层都以拥有“男宠”为荣,为何会有文人认为“八大胡同”丢脸丢到国外了呢?原来西方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禁止同性恋并迫害他们。我们可以推断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少接触到西方思想的文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文化,随着清朝一再在战场上输给西方列强,“反同”思想随着西方其他思想一起输入到中国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小兔崽子”或者“兔崽子”,按照明清时期的意思大致和骂人是“雏妓”一个意思,不过这个是骂爹的。在晋朝的时候,中国古人认为兔子是没有雄雌的,它们靠“望月而孕”,到元朝的时候,兔子开始被指代那些没有丈夫而怀孕的女子。兔崽子在这个语境之下,又成了骂娘的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很多传统文化都失传了,很多词汇我们听过也在用却不知道其中真正的意味。在那个不“反同”的时代“小兔崽子”到底是变相夸孩子长得俊美,还是在骂爹今天只能靠猜了。不过基于谨慎的态度的话,“小兔崽子”这个词,还是尽量不要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