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人才俊彦辈出,他们在各种事件中展现了自身的风采,而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有所差别。本篇就来聊聊汉末皇甫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提及的皇甫姓人物们,列个名单:皇甫规、皇甫节、皇甫嵩sōng、皇甫氏、皇甫谧mì、皇甫郦、皇甫坚寿、皇甫陶、皇甫晏、皇甫隆、皇甫闿kǎi。其中皇甫规、皇甫嵩、皇甫谧三人在后世知名度较高些。
“奂与皇甫规友善,奂既被锢,凡诸交旧莫敢为言,唯规荐举前后七上”——《后汉书·张奂传》
【皇甫规,他与段颎、张奂表字中都带有“明”,且在与羌人的交战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战果,因此被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不过他们对待羌人的策略有所不同】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后汉书·皇甫嵩传》
【皇甫嵩,汉末时期名将,奉命平定黄巾之乱,他是皇甫规的侄子,皇甫嵩之父为皇甫节。皇甫嵩、皇甫规都曾被人构陷,而皇甫嵩最终官至太尉】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晋书·皇甫谧传》
【皇甫谧,皇甫嵩的曾孙,浪子回头的典型案例,他留有不少著作,如《高士传》、《列女传》等,主要贡献就是史料方面】
“援亦少有名行,太尉皇甫嵩贤其才而以女妻之”——《三国志·先主传》注解
“天子以谒者仆射皇甫郦凉州旧姓,有专对之才,遣令和傕、汜。郦先诣汜,汜受诏命”——《三国志·董卓传》注解
【皇甫郦,皇甫嵩从子,汉末时期的谒者仆射,因为有辩才被派去调解李傕、郭汜的矛盾,】
“嵩子坚寿与卓素善,自长安亡走洛阳,归投于卓”——《后汉书·皇甫嵩传》
【皇甫坚寿,皇甫嵩之子,在董卓要处死皇甫嵩时苦苦为父求情,使得皇甫嵩免于一死】
“九月乙未,散骑常侍皇甫陶、傅玄领谏官,上书谏诤,有司奏请寝之”——《晋书·武帝纪》
【皇甫陶,晋武帝时期的散骑常侍,他和傅玄一起执掌谏官之职,本来他是傅玄举荐的,但两人后来反目】
“六月,益州牙门张弘诬其刺史皇甫晏反,杀之,传首京师”——《晋书·武帝纪》
【皇甫晏,西晋益州刺史,被部下张弘诬陷谋叛,就此丧命】
“其后皇甫隆为敦煌太守,敦煌俗不作耧犁,及不知用水,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晋书·食货志》
【皇甫隆,魏国敦煌太守,改善过当地农事,至少活跃于嘉平四年(252年)之前】
“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三国志·钟会传》
【皇甫闿,钟会伐蜀时的参军之一,在史料中仅仅露了这一次面】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人才俊彦辈出,他们在各种事件中展现了自身的风采,而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有所差别。本篇就来聊聊汉末皇甫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提及的皇甫姓人物们,列个名单:皇甫规、皇甫节、皇甫嵩sōng、皇甫氏、皇甫谧mì、皇甫郦、皇甫坚寿、皇甫陶、皇甫晏、皇甫隆、皇甫闿kǎi。其中皇甫规、皇甫嵩、皇甫谧三人在后世知名度较高些。
“奂与皇甫规友善,奂既被锢,凡诸交旧莫敢为言,唯规荐举前后七上”——《后汉书·张奂传》
【皇甫规,他与段颎、张奂表字中都带有“明”,且在与羌人的交战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战果,因此被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不过他们对待羌人的策略有所不同】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后汉书·皇甫嵩传》
【皇甫嵩,汉末时期名将,奉命平定黄巾之乱,他是皇甫规的侄子,皇甫嵩之父为皇甫节。皇甫嵩、皇甫规都曾被人构陷,而皇甫嵩最终官至太尉】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晋书·皇甫谧传》
【皇甫谧,皇甫嵩的曾孙,浪子回头的典型案例,他留有不少著作,如《高士传》、《列女传》等,主要贡献就是史料方面】
“援亦少有名行,太尉皇甫嵩贤其才而以女妻之”——《三国志·先主传》注解
“天子以谒者仆射皇甫郦凉州旧姓,有专对之才,遣令和傕、汜。郦先诣汜,汜受诏命”——《三国志·董卓传》注解
【皇甫郦,皇甫嵩从子,汉末时期的谒者仆射,因为有辩才被派去调解李傕、郭汜的矛盾,】
“嵩子坚寿与卓素善,自长安亡走洛阳,归投于卓”——《后汉书·皇甫嵩传》
【皇甫坚寿,皇甫嵩之子,在董卓要处死皇甫嵩时苦苦为父求情,使得皇甫嵩免于一死】
“九月乙未,散骑常侍皇甫陶、傅玄领谏官,上书谏诤,有司奏请寝之”——《晋书·武帝纪》
【皇甫陶,晋武帝时期的散骑常侍,他和傅玄一起执掌谏官之职,本来他是傅玄举荐的,但两人后来反目】
“六月,益州牙门张弘诬其刺史皇甫晏反,杀之,传首京师”——《晋书·武帝纪》
【皇甫晏,西晋益州刺史,被部下张弘诬陷谋叛,就此丧命】
“其后皇甫隆为敦煌太守,敦煌俗不作耧犁,及不知用水,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晋书·食货志》
【皇甫隆,魏国敦煌太守,改善过当地农事,至少活跃于嘉平四年(252年)之前】
“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三国志·钟会传》
【皇甫闿,钟会伐蜀时的参军之一,在史料中仅仅露了这一次面】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虽说有一本《百家姓》,却远远超过其内容。在林林总总的姓氏中,还有一些是我们稍不注意就会读错的。
读音相异
1.仇,读qiú,不读chóu;如明代著名画家仇英。
2.朴,读piáo,不读pǔ;此姓朝鲜族多见。
3.单,读shàn,不读dān;如《说唐》中的单雄信。
4.解,读xiè,不读jiě;如明代才子解缙。
5.区,读ōu,不读qū;如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的区寄。
6.查,读zhā,不读chá;如金庸原名查良镛。
7.繁,读pó,不读fán;如写《定情诗》的汉末诗人繁钦。
8.瞿,读qú,不读jù;如瞿秋白。
9.员,读yùn,不读yuán;如唐代诗人员半千。
10.能,读nài,不读néng;如宋代名医能自宣。
11.阚,读kàn,不读hǎn;如三国时吴国学者阚泽。
12.都,读dū,不读dōu;如明代进士都穆。
13.乜,读niè,不读miē;如时少将乜子彬。
14.缪,读miào,不读móu。
15.句,读gōu,不读jù;如宋代进士句克俭。复姓句龙,也读gōu。
16.阿,读ē,不读ā。
声调不同
17.任,读rén,不读rèn,如任盈盈。
18.要,读yāo,不读yào。如春秋时著名刺客要离。
19.华,读huà,不读huá,如数学家华罗庚。
20.过,读guō,不读guò。
21.应,读yīng,不读yìng;如香港艺人应采儿。
22.曲,读qū,不读qǔ;如唐代司空曲环。
23.訾,读zī,不读zǐ;如元代有名孝子訾汝道。
24.哈,读hǎ,不读hā;如15年春晚总导演哈文。
25.钻,读zuān,不读zuàn。
26.谌,读chén.,不读shèn;如羽毛球运动员谌龙。
双音双姓
27.纪,一读jǐ,一读jì;一般念jǐ,如清代才子纪晓岚。但外国人名翻译成中文时一般念jì,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法国作家纪德。
28.盖,一读gě,一读gài;一般念gě,如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
29.乐,一读yuè,一读lè;一般念yuè,如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
30.种,一读chóng,一读zhǒng;一般念chóng,如北宋末年名将种师道。
31.召,一读shào.,得姓始祖为周武王之弟召公姬奭(shì)。一读zhào,为傣族姓。
32.覃,一读tán,一读qín;一般读qín。
33.相,一读xiāng,一读xiàng。
34.折,一读shé,一读zhé。
35.隗,一读kuí,一读wěi。
容易错认
36.桓,读huán,如东晋大将桓温。
37.蒯,读kuǎi,如汉初谋士蒯通。
38.厍,读shè,如北周大臣厍狄峙。
39.靳,读jìn,如演员靳东。
40.昝,读zǎn,如清代书画家昝茹颖。
41.逯,读lù,如汉代大臣逯普。
42.郄,读xì,如三国时蜀国大臣郄正。
43.郦,读lì,如汉初名臣郦食其(lì yì jī)。
44.麹,读qū,如隋代高昌国国王曲伯稚。
45.璩,读qú,如台湾主持人璩美凤。
46.郗,读xī,但古籍中也有读chī的。
47.妫,读guī,不读wěi。
48.郏,读jiá,如清代著名画家郏伦逵。
49.郜,读gào,如国足运动员郜林。
50.逄,读páng。
51.殳,读shū。
52.郄,读qiè。
复姓
53.令狐,读líng hú,不读lìng hú;如令狐冲;令单独作姓时读lìng。
54.尉迟,读yù chí,不读wèi chí;如唐初大将尉迟恭。尉单独作姓时读wèi,如战国时著名军事理论家尉缭。
55.万俟,读mò qí,不读wàn sì;如南宋奸臣万俟卨(mò qí xiè)。
56.澹台,读tán tái,不读dàn tái;如孔子弟子澹台灭明。
57.皇甫,读huáng fǔ,不读huáng pǔ;如晚唐诗人皇甫松。
58.长孙,读zhǎng sūn,不读cháng sūn;如唐初名臣长孙无忌。
59.宰父,读zǎi fǔ,不读zǎi fù;如孔子弟子宰父黑。
50.亓官,读qí guān;如孔子的妻子亓官氏。
61.毌丘,读guàn qiū;不要读作wú qiū.或mǔ qiū,也不要写作毋丘或母丘。
其他姓氏
62.虎,一读hú,一读māo,也有读hǔ。
63.吞,读tiān,《汉书》记载中有吞景云。
64.不,读fōu,或biāo;如后秦安远将军不蒙世。
65.卜,读bǔ,不读pǔ。
66.啜,读chuài。
67.术,读zhú,不读shù。
68.丨,作姓氏时读y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在中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农村的一些村子路,住的都是一个姓氏的人,有的村子索性直接以姓氏命名,以姓氏区别亲疏远近,在中国姓氏代表了一种身份,是一个人寻找故乡的最明显标签。
中国人遇到同姓氏的人往往格外亲切,同姓氏之间有句话老话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其实这话也是有根据的,姓氏是传承的,后枝散叶到各地也是正常情况,但不管相隔多少代,姓氏不会变。
姓氏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在古代皇帝的姓氏是不可冒犯的,古代皇帝甚至会用赐姓来奖励臣子,如大家熟悉的英雄郑成功,他就被明朝皇帝赐姓“朱”,所以他应该叫“朱成功”。
不过“朱”与“猪”是谐音,叫起来不怎么好听,为了消除误会,同时也为了显示皇帝赐姓的尊贵,百姓就尊称郑成功为“国姓爷”,通过郑成功被赐姓这件事不难看出,姓氏可以代表身份的高贵。
进入现代社会,人人平等,姓氏也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过却有好听与不好听之分,在中国的《百家姓》中收录的有500多个姓氏,其中有3个姓氏在笔者看来很好听,随便取名都显得有品位。
第一个就是姓“诸葛”,代表人物就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世人都知道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官至丞相,却鲜有人知诸葛亮其实是贵族后裔,准确的说每个姓“诸葛”的人几乎都是贵族后裔。
“诸葛”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复姓,这个姓氏的起源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伯益的后裔葛伯,后来葛伯的封国被消灭了,葛伯的后人一部分人迁移到山东诸城居住了下来。
到了汉朝时期诸葛姓氏得到光大,当时汉文帝册封了参与灭秦国的葛婴之孙为诸县侯,后来就演变出了其后代以“诸葛”为姓,如此追溯上去“诸葛”这个姓氏就是贵族后裔,取名怎么取都听着有品位。
第二个好听的姓氏是“上官”,据统计全国有七万多人姓“上官”,这个姓氏来源于春秋时期,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的后裔,当时子兰被封上官邑大夫,他的子孙后代就以“上官”为姓氏。
姓“上官”的名人也有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唐朝时期的上官婉儿,是一代奇女子,此外近代还有将领上官云相,此人官至上将,“上官”这个姓氏之后取名听上去比较好听。
第三个姓氏就是“皇甫”,这是一个罕见的复姓,据统计在全国只有五万多人姓皇甫,这个姓氏来源于西周的高级武官,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来自宋国公族的后代,皇甫之后取名随便都比较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