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眼见全国出现高涨的抗日局面,欣慰的同时,她开始着手发起“妇女抗战后援会”。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已经很久不往来的宋家大姐宋霭龄登门。
宋霭龄是宋家六兄弟姐妹的老大,她比宋庆龄大了6岁,宋家父母去世后,她是宋家的实际掌舵人。
见宋霭龄亲自登门,宋庆龄显得很惊异,将大姐扶到沙发坐好后,她忙问:“姐,你可有日子没来了,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我真高兴。”
宋庆龄口中的“有日子”,实际是“非常有日子”,自打的奉安大典举办完后,她们姐妹几乎就没有往来过了。实际上,这些年来,宋庆龄与除了小弟宋子安以外的所有宋家人,都没有往来。这一切,全因为政治。
抗战时期的宋庆龄与宋霭龄(左)
宋庆龄信奉丈夫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可她的妹夫、领袖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最让她恨得牙痒痒的是,除了从不参与政治的小弟,其他宋家人全站在了一边。
在亲情和信仰面前,宋庆龄选择了后者,她主动与他们拉开了距离,并无数次在公开场合“讨蒋”,批判他对革命的背叛。
但当张学良绑架、发动西安事变时,宋庆龄又积极在妹妹宋美龄的求助下,为营救出了力,她虽然未直接参与,却也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努力。
宋庆龄为西安事变所做的努力,让宋霭龄以为:她虽然曾为了政治,与宋家姐弟决裂,但她心里是顾及手足情的。显然,此时的宋霭龄并不清楚:她的大妹和昔日相比完全没有变化,她的革命信仰甚至比以前更坚定。大妹之所以愿意营救,仅仅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抗日有利。
宋霭龄和宋庆龄寒暄了几句后,立马开门见山了,她道:
“我听说你正在发起组织‘妇女抗敌后援会’,这抗日的大事,我也要积极参加。父亲生前一直教育我们要爱国,还有什么比抵抗侵略更能显示爱国的行动呢?需要做什么,我想听听妹妹的想法。”
宋庆龄听到这席话后激动不已,她两眼闪着光道:
“姐,你今天这席话,使我仿佛又看到了初年站在临时大总统身边那个叱咤风云的大秘书,看到了在中山先生流亡国外时帮他联络党员、重振雄风的好助手。”
与宋庆龄
宋庆龄显然并不知道,宋霭龄突然积极投身抗日,与她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有关。因为战火不断,她苦心经营的实业也被迫搁置了。换言之,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她连生意都没法做。
宋霭龄此番前来主动与宋庆龄亲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她想找到突破口,拉拢宋庆龄,以此为的国民政府出力。毕竟,孙夫人的威望和政治影响力,非比寻常。
宋庆龄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大姐的要求,她比谁都清楚:眼下,团结比什么都重要。
和姐姐宋霭龄接洽上以后,宋庆龄还抽空参加了宋霭龄一家的家庭聚会,聚会上,姐姐的几个孩子孔令伟等亲热地喊她“上海娘娘”,长期流亡海外且无儿无女的宋庆龄,感受到了久违家庭温暖。
也正是在那次聚会上,宋霭龄避开孩子们说了一个重要的事,她说:
“你说说小妹,咱们成立了妇女抗敌后援会,她又在南京成立个什么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敌将士总会。她还自任主席,说别人建的组织都算她的分会,都得受她领导,你说这算什么事。”
明明宋庆龄所建立的“妇女抗敌后援队”建立在先,宋美龄却霸道地公开宣称:她才是最高组织,其他各地都是她的分会。这事,多少说不过去,可宋庆龄听了却表示理解,作为姐姐,她非常清楚妹妹对权势的热衷,而权势,恰恰是她和最不看重的。她所看重,全在国家和人民。
“大敌当前,救国人人有责,小妹又成立个组织不算错。至于说让各地跟她联系,她那里算总会,我觉得也可以。因为抗日么,是全国当前第一等的大事,她身为委员长的夫人,世人瞩目,她这样做,无形中就是向全国、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的抗日决心。”
宋美龄(后)与宋庆龄年轻时合影
宋霭龄听到这儿很感动,她以为大妹是顾及姐妹感情才甘愿如此,她拉着大妹的手道:
“你这么看得开,不与她计较,这就好。过去的10年,我们姐妹生分了不少,这一抗日,我们姐妹的心倒贴紧了,这才是父亲生前一直希望的……”
宋霭龄说到这儿,眼圈有些红了,而宋庆龄也是热泪盈眶。
这次聚会后不久,宋庆龄在和何香凝等理事商议后,决定将团体改名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敌将士总会上海分会”,作为宋美龄领导的妇慰会的分会机构。
宋庆龄并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是牺牲,在她看来,自己为抗日做的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宋美龄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二姐,并对她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没人知道宋庆龄接到这通电话后的反应,但可以想象:彼时,她心里一定觉得有些异样。
宋美龄特地去电感谢的细节,表面看是增进了两姐妹的感情,实际上,却透露出两姐妹之“道不同”。宋美龄以为姐姐所为是为自己,继而专门打电话致谢,殊不知,宋庆龄心里装的,是国与民。
国难面前,三姐妹再次走到了一起,她们都在尽力为抗战贡献力量。
宋氏三姐妹(从左至右依次为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宋霭龄组织人员把粮食运到难民区,抢救从前线撤下的伤员,捐资购买救护车以及军用卡车送到医院和红十字会……
宋庆龄挥笔写论述抗日战争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文章,公开进行各种抗日宣传演讲,发动妇女捐款捐物,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保盟)……
作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负责人的宋美龄,为视察前线伤员,曾遭受日军飞机轰炸,并导致一根肋骨断裂,通过广播向美国传达中队对日作战相关后,她又亲自飞赴美国寻求援助……
宋庆龄建立保盟后,三姐妹共同齐聚香港,在香港期间,三姐妹同住到了位于沙逊街的宋霭龄别墅。入住那天起,三姐妹爽朗的笑声经常从这栋房子里传出。此时的三姐妹,颇有“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
宋氏三姐妹
姐妹三人陆续参加了香港爱国人士举办的茶话会和抗日集会,离开香港后,三姐妹又马不停蹄地赶赴重庆,继续为抗日进行各种积极活动。
三姐妹在重庆的重聚,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宋庆龄还在此间,视察了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颇为值得一提的是,兴起于1935年的这一运动,曾被宋庆龄批评为“迂腐的运动”,她早前驳斥道:
“它无法带来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改变,这次运动的指导思想——儒家新体系,是一种封建而专制的思想,与真正的革命概念是对立的。”
她后来还专门在《亚细亚》杂志上发表《儒教与现代中国》一文,批评“新生活运动”。
宋庆龄的巨大转变背后,并非因为她改变了看法,归根到底,依旧是为了抗日。为了抗日,她愿意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含糊”,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大抵如此。
重庆期间,三姐妹参观了防空洞、工厂、学校、医院,她们走到哪儿,群众就跟到哪儿。群众们发现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细节:三姐妹共同出席活动时,宋庆龄总是单独走,而宋美龄和宋霭龄则总是挨着或者挽着走,显得更亲近。
宋美龄(中)向宋霭龄(左)、宋庆龄(右)参观防空设施
这个细节被一张照片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宋美龄为宋霭龄、宋庆龄准备的欢迎茶会上,也出现了。之后,在宋霭龄的提议下,愉快地与三姐妹拍了一张合影。合影上,宋庆龄和同站右侧,可两人之间却隔着一个较大的距离,她还在中间特意放了一个包“阻挡”。
显然,这种结果,是宋庆龄刻意保持距离的结果。这一微妙细节已说明:此次三姐妹之所以重聚,在宋庆龄看来,一多半原因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非亲情。若非如此,当年,她也绝不会如离群大雁那般地,毅然为了“道不同”而离开宋家。
与宋氏三姐妹合影
三姐妹还在重庆利用广播演讲的方式,向美国寻求支持。宋庆龄演讲时,远瞩地说道:
“我们呼吁你们(美国民众),督促美国政府抛弃所谓的‘中立’政策,尽快与法西斯帝国宣战。因为今天发生在中国的惨祸,明天或者后天就有可能降临到贵国人民的头上……”
果然,之后的局势发展证明了宋庆龄的判断是正确的: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香港也跟着告急,此时正在香港进行抗日活动的宋庆龄回到了重庆,宋美龄前往接机。
在机场,宋美龄问她“缺不缺东西”,可宋庆龄却想都没想地答道:“我是独立的,自食其力,什么都不缺”。
显然,宋庆龄这话是意有所指,她的这番话让宋美龄委屈不已。宋美龄将她送到住地后,陪她吃了晚餐。
宋美龄感觉到了二姐的异样,她猜测是因为丈夫的缘故,在之前不久,宋庆龄曾因发动“皖南事变”,声讨他“假抗战、真”的实质。
1942年的宋庆龄
宋美龄想留下来,和二姐说说话。可宋庆龄却不肯,坚持“日后再谈”,宋美龄着急地问:“现在谈不行吗?”宋庆龄言辞温柔地下了逐客令,她说:
“小妹,你还像过去那样心急。告诉你,现在不行。小妹,说心里话,我很喜欢过去我的小妹。你先回去吧,说不定委员长还有什么事情?”
在这之后,记者们发现了一个细节:他们想要抓拍一张三姐妹的合影,都变得极其难了。为何,因为宋庆龄刻意避开合影。而之后,每次宋美龄私底下邀约二姐前往黄山官邸,都遭到了拒绝。
在黄山官邸特地为宋庆龄修建的名为“云峰楼”的别墅,宋庆龄也从未去住过。
直到作出“今后绝无剿共的军事行动”的许诺以后,宋庆龄愤懑的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为了搞好战时的救济工作,她和大姐、小妹继续携手抗战。只是,这次,这以后的她,总是有意避免参加政治方面的争论,她的沉默,是为了集中全部精力争取抗战的胜利。
1942年中秋节,宋庆龄应邀参加了六姐弟的中秋聚会,那晚,宋美龄还特地带来了她定做的六斤重大月饼。
然而,所有人都留意到了一个细节,宋氏三姐妹聊天时,总是刻意避开政治话题,她们聊父母,聊幼年的美好回忆,聊在美国的求学经历……
宋家全家福
三姐妹都喝了很多红酒,她们连连举杯庆祝这多年不曾见的团圆。高脚杯里的红色液体,通过她们的碰杯后,仿佛不再是酒,而像母亲的血液,再次注入她们的肌体,使她们重新相连。
酒足饭饱后,六兄弟姐妹一同赏月,那晚的月亮分外圆,六兄弟姐妹仿佛回到了幼年时,宋氏三姐妹更是欢笑不断。
在官邸草坪上赏月尝饼时,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洒在他们身上,他们都错觉自己又回到了儿时。
谁也没想到,这美好的团聚,竟是宋氏六兄弟姐妹最后的团聚。这以后,他们再也没能像那晚那般“齐齐整整”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迎来了和平。可此时,宋氏三姐妹的和平却完毕了,她们终究分道扬镳。
宋氏三姐妹(依次为宋美龄、宋霭龄、宋庆龄)
之后,始终坚持革命信仰的宋庆龄,与、周恩来会面,策划新中国的未来。宋美龄则随四处享受抗战成功的荣光。宋霭龄则再次回到商场,从头盘算起孔宋宗族的敛财大计。
可叹: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姐妹三人渐行渐远,尔后再无聚会。然而,这遗憾背后,实际是早已注定的必然结果……
《红楼梦》里贾雨村曾收到下人的一封护官符,其中提到四大家族对于整个官场的绝对控制力。古有四大家族,近代社会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四大家族。而宋氏作为四大家族不可忽视的存在的"第一名门",被后人无数次地提及。
三姐妹和三兄弟宋嘉树本人出生在海南的一个贫寒之家。开始他只是一个杂役学徒的身份,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到达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进行学习。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商人,回国做买办的生意。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他成为了上海滩的大商人。
甚至他还资助过孙文也就是,并与其成为好友。宋嘉树虽然身份经过一系列的转变,由贫民百姓成为富有的商人,但凭借他自己还不足以位列第一家族的地位。
宋嘉树最大的成就还是来源于他和妻子倪桂珍所生的六个子女。他们分别是三姐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以及三兄弟: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谁都不会想到这三子三女会成为时期声名鹊起的宋氏三姐妹和宋氏三兄弟。
他们的的命运截然不同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氏三姐妹的丈夫分别是孔祥熙、和蒋先生。熟知历史的人也都应该知道这三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丈夫的原因,三姐妹最终关系逐渐恶化,导致破裂,最后天各一方,在后半生的时间里,她们几乎从未曾相见过。除了宋蔼龄和宋美龄曾经漂洋过海,见过那为数不多的几面。
宋氏姐妹以及宋氏兄弟六人都受到了宋嘉树良好的教育。在宋家树看来,家族未来的兴旺取决于家族里的人的品行。宋嘉树教育子女有方,使得六人终于成龙成凤。
如果不是政治原因,可能这三姐妹的关系。可以保持缓和的状态。比起三姐妹之间的恩怨纠葛,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和睦了。不同于姐姐嫁入充满政治复杂关系的家庭中,三兄弟一开始的工作都涉及金融领域。
宋子文也对于进入金融领域的两个弟弟照顾有加,3人互帮互助,这使得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工作顺风顺水。宋子文作为大哥,曾经高居财政部长之位,掌管全国财政大权,开办了一系列的中国近代集团企业,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利润。
因为家庭条件有能力以及自身条件出众,宋氏三兄弟的婚姻也显得十分美满,他们的妻子个个美貌惊人。宋子文的夫人是张乐怡,她是九江富商之女,也是名门之后。宋子良的夫人是席曼英,宋子安的夫人是胡奇英,她们每个人都是时期著名大家闺秀。
成功的本质不论是三姐妹还是三兄弟,他们的人生都与普通人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这里面除了有自身努力的因素,为更多的是来自父亲优秀的教育。宋嘉树本人十分反对旧式刻板教育的模式,他对自己的孩子十分的宽容,有时甚至是骄纵。他十分迎合孩子的情绪,孩子有求必应。
目的是在于让他们从小就树立一个观念:天下之大,没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使得孩子从小时候就扩展了自己的志趣。
宋嘉树用自己的例子告诉他们,对有胆识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什么事情是困难的,他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从一开始,作为海南的一个贫民,靠自己的奋斗迎来了现在的成就,如果当时没有胆识,没有足够的勇气,相信自己可以办到这一切,就不会有明天。
这样的宽容精神,使得宋庆龄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铭记这一点。她成为了一位有爱心和宽容的人,面对邪恶势力敢于斗争的伟大女性。
宋嘉树还教会了孩子什么是独立。
他虽然十分爱孩子,但他的爱却不是溺爱。他认为,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从小培养自立精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六个孩子稍微长大的时候,他就把他们送到了寄宿学校学习,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这使得这六个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明白,相信自己的力量才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而非对他人持有依赖心理。他们懂得人生的道路就是充满坎坷的,只能是自己学会去攻克这些困难。
这也使得宋美龄成为了一位雷厉风行的人。宋嘉树认为坚强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堂课,他希望他的孩子们都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在面对困难来临时,有勇气去面对困难。
他主张挫折教育,一次,他选择雷雨交加的日子让宋庆龄不打雨伞,在塔上淋雨。在淋雨时,他指着龙华塔教育宋庆龄说:"你看这方塔,千百年来,不怕风雨,是因为它的基础牢固,骨架紧密。人也是一样,如果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从小要打好基础,这样以后再跑起来就不会跌倒。"
正是由于宋嘉树这样在那个年代独树一帜的教育观念,使得宋氏三姐妹和宋氏三兄弟有了崭新的人生,他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有足够的信心,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
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做不到一件事情,反而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他们拥有胆识,面对任何困难都不惧怕。反而迎着困难,勇往直前,去克服它。
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会想着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整件事情的关键者。他们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自己的身上,希望自己可以冲破这层层阻碍,到达成功的彼岸。
事实证明,宋嘉树的教育观念是正确的。这三姐妹和三兄弟时刻铭记着这三条金科玉律,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过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可想而知,没有宋子文的教育,这三姐妹和三兄弟,也就不会在人才济济的时期还能闯出一番天地。
人们在感慨这六人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不禁也感叹生活在名门家庭中的复杂关系,这是非常人所能理解的。他们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因为他们从选择自身命运的开始,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结局,也注定有些人成为对手,有些人成为朋友。
无论他们选择的是对是错,他们都谨记着父亲的教诲,在这条人生路上,坚定不移的完成自己的使命。
文/李清宇
在20世纪的中国,宋氏三姐妹也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大姐宋霭龄、二姐宋庆龄和三妹宋美龄。她们的父亲是宋耀如,母亲名椒倪桂珍。
大姐宋霭龄虽然是“宋氏三姐妹”中名气最小的,但是她在宋家王朝中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她曾出任的秘书,并在与孔祥熙结婚之前介绍宋庆龄接替自己的工作。而在宋家上下都反对宋美龄和结合时,宋霭龄却大力撮合,并最终让宋美龄下定决心嫁给。而宋霭龄的丈夫则是号称“山西首富”的孔祥熙,他是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同时也是一位银行家。
二姐宋庆龄是中华国父的第二任妻子。1915年,22岁的宋庆龄嫁给了49岁的,当时尚在日本流亡,但宋庆龄却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跟结婚。不过在他们结婚后的第十个年头,就与世长辞了。而宋庆龄则继承了“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志,为新中国的成立不遗余力,在她去世前的半个月她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
三妹宋美龄则是中华第一夫人,的妻子。据悉,宋美龄精通6国语言,琴棋书画都不在话下。1927年12月,宋美龄和正式结婚,有人把他们的婚姻称为“(蒋)中(正)(宋)美(龄)合作”。后来宋美龄成为了地左膀右臂,帮助他拉拢美国。2003年,106岁的宋美龄在睡梦中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