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金湖於姓燕冀堂宗谱》记载:“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溯我祖授姓之始系出轩辕熊氏之裔,封于黎阳郡。《百家姓渊源》、《世本》、宋王应麟等编著的《三字经 百家姓》及我族各谱中均明确记载。据《世本》摘,黄帝时有臣子名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人类赤脚历史有功(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因此於姓起源于今河南中部内乡(黄帝时於则),因随着战争、为宦迁徙陕西西安(至於岳封京兆候徒居陕西西安府为京兆郡於氏后人的始祖);自西安迁至延安府任职(秦时於良);迁徙之山西省临汾(秦时於容);避乱迁至吴之东闾即今建昌新城(秦时於铎),於铎公长子於安迁至楚之永,以项起义,迁于楚之黄,即今黄梅县破额山,为湖北於氏后人的始祖。再随着战争、为宦辗转迁徙陕西山阳县(汉阳亭侯於芬);迁徙四川、贵州(西汉於沛);迁徙湖北黄梅破额山(汉於仲);前唐时於象任徽州婺原丞。唐於宁靖陜西岷州,徒居南陵之许村埠彜敘堂始迁祖;元淮安府司判於英迁徙淮安,迁徙江苏(北宋晋州州判於大谦、为江阴於氏绿城恒公,夏巷涑公,圩塘慷公支系始祖。北宋荆州刺史於林迁徙荆州,北宋大同府丞於璘迁徙大同,迁徙江苏镇江(宋辅国上将军於凯),迁徙江浙,宋浙西安抚使於浚为常州於氏始祖。宋云南右参政於沔迁徙云南,迁徙浙江萧山(元於善在萧山任知县,后因“兵燹不归”,其为萧山、宁波、舟山於氏始迁祖;迁徙广西省桂林市灌阳(明朝洪武元年於名公、友正公),明太原知府於惟一迁徙太原;明广威将军於道辉迁徙合肥,明贵州副府於廷荣迁徙贵州;明隆庆二年,於朝智、於朝义由金华徙居川西,久之徙巴,又徙贵州桐梓,生二世於甫宗,崇祯初敕授云南都统致仕,生三世祖於廷荣,明末敕授贵州副府,大清康熙初,廷荣公乃率长子明先公及侄子瑞先公由桐梓入巴,定居廉里五甲之十二坳……;迁徙甘肃定西市岷县(明朝“於都堂”於敖)等等。
山东:
1、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山东乳山司马庄)二十四世 于新年 年字辈(丹东)
有用《丛心天年开复兴》七个字,天年开复《性》的含义?有用兴,幸字的。《间》有用建字的。
2、 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文登大水泊、大连于祥林)
3、明、存(海)、成、继、德、光、耀、书、步、锦(山东)
4、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山东乳山东司马庄)
5、文、明、观、美、齐、圣、同、长、尊、本、敬、宗、(山东于齐文)
6、化、振、魁、兆、吉、风、廷、长 (山东茌平县于吉利)
7、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忠新明道显,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胜朝昌。令闻维纯厚,公敬钦绍扬。(山东东平、汶上于海之后)
8、十五世始: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正宗昌开明,仁礼德洁清。(山东东阿、平阴于深、于慎行之后)
9、是我先民,唯德树敦。钦子克世,吉古永存。 (山东潍坊)[滋、钦、敦,树、刻、世、基、固、永、存 (祖籍潍坊于刻铭)此字辈有误以上面的为准]
10、宪 佑 兆 新 (山东泰安)
11、华树洪庆宪 文德继世昌(山东济南)
12、国世兴 永庆洪祥 忠厚善良 培机可绍 祖德有光 (山东龙口黄城集 于庆磊)
13、 “.......,端树仁晶旺。”(山东泰安肥城)
14、。。。。云峰世绪 慎守家某 恪光祖德。。。。(山东淄博淄川区 河夹庄 岱家庄 )
15、兴家乐业,治国安邦,培怀永昌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于安安)
16、----春,德云继广凤,宪庆善可喜,-----。(山东嘉祥县于凤涛)
17、志士尚景润,常茂传万春。 (山东省泗水于润玲)
18、绍成宝友文学 (山东招远南乡)
19、荣福兴业广,令文庆园昌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马山乡于庄)
20、甲九兴 吉汝光庆衍 召立敬长恒 建修永茂凡 梓化增相连 现存明伦启 春祚怀保安(山东泰安肥城于[汝]飞、吉林于衍林)
21、宗、廷、中、全、世、云(山东胶南海青于家村 始祖于天宝)
22、文、。。。、德、新、京、现、兆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 于兆修)
23、永 忠 万 瑞 彩 章 (山东即墨)
24、西,令,长,潭,宗,之(山东省潍坊市于河镇远里西村)
25、文、洪、学、昌(山东聊城临清 于昌利)
26、泽澄含书秀,泮浚向殿荣。麟凤鸣岐瑞,述先庆兆祥。 (山东德州乐陵于秀明 光绪贰年修谱 )
27、井 立 祥 旭 其 (于首祥山东聊城)
28、成奉兴龄殿(十六世) 祥怀修善珂 恒春福庆天 贞德有法明 振志学文厚 永世传常年 (山东临沂沂南县于家庄及散出支系于殿海)
29、树 恒 长 治 (山东临沂临沭于长胜)
30、凤长西绍富 (山东聊城于绍博)
31、莲清继承学,兴利传宝广,宏伟灿凤祥 (山东泰安于学峰)
32、文 兴家月善 相贤乃有 (山东日照于得水 山东五莲县潮河镇于家埠村)
33、昌传芳茂建曰礼科家邦。 (山东济南祖籍肥城)
34、万学廷 永振文山怀 立德传世远 恪守安家长 (山东青州西茂峪村于立峰)
35、迎 明 金 兴 嘉 (山东临沂于兴军)
36、京、正、仕(始)、钦、周、德、穆、景、召(山东即墨)
37、懋(16世)、师、孔、孝、修、亦、克 (山东淄博桓台于斌)
38、永、克、明、俊、三、山、立、海 (山东聊城茌平杜郎口于立军)
39、庆、本、志、继、顺(潍坊于志涛)
40、文景清新记 路学慧连邓 (山东德州于新勇)
41、廷 文 凤 子 筱 (潍坊)
42、万浩连增孝,寿长瑞再天 (乳山于建楠)
43、保学一,德传兴春兆,茂盛庆吉祥。宏跃长永贵,恩惠绪贤良。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翟镇于家庄村于群)
44、廷士清风吉,登殿震宝洪 (山东德州夏津于家仓)
45、正、治、永、敬、谨、垂....... (山东即墨)
46、风连松海鸣 (山东菏泽曹县)
47、新,更,继,世,瑞 (山东济宁梁山)
48、启(21世)、世、明、康(山东日照)
49、...有、君、德(夫、福)、性(时期受洪水之害由章丘搬迁至枣庄于会)
50、广、兆、启、长、加、目、孔、光(由山西搬迁至山东阳谷金斗营于加环)
51、挺、凤、建、庆、尚、英(山东聊城东阿)
52、华(十五世)源崇贤道,继世绍清光,境国成麟炳,明廷佐泰昌(海阳辛安 于贤成)
53、提东守钦清茂兆源 (山东菏泽成武县大田集镇于楼村于水源)
54、清 希 殿 彦 海 (山东潍坊诸城)
55、同谷洛丰年;治平万世川 (山东海阳小纪镇钓畔村于姓)
56、文树继吉庆红潮 (山东省聊城东平县水河乡高家村于继民)
57、在休望永 本立道生 先章记述 得业昭明 (山东淄博周村于东阔)
58、文连振培春忠德 (山东牟平)
59、宗祖世德、吉人天相、一心富有、佐西永昌 (山东烟台栖霞大庄头镇野夼村于道勇)
60、乃家升振宗 (山东文登于升彬)
61、学允锡文本立道(二十四世)生;文章华国天喜龙光。横批是:一心敬德 (山东威海徐家疃于道勇)
62、世(十七世)崇先宗志,心法克永敦。洪廷丕?启,建正学乃纯。(明初由云南迁文登大水泊,现居青岛胶州李哥庄镇大屯村 于志刚)
63、玉兰佳贵香 (枣庄于华东)
64、建、志(学)、清(大、新)、浩 (郯城杨集镇饮马庄于思清)
65、学、年、勤(云)、希、恒(文)、正、海(十九世) (山东海阳东村大磊石)
66、广、天、道、恒、新、。、、、、(山东菏泽郓城武安镇于庙村于胜龙)
67、清朝守文呈国世 兰开有风登瀛洲 吉世成林启昌运 同兴家业建鸿尤(龙口沙埠于家村)
68、洪维天夕吉 正大周汉清 (荣成市虎山镇于天亮)
69、荣振国立仕(世)俊 (山东潍坊于囯标)
70、文朝成世守福书 (荣成寻山镇于禄鹏)
71、文,安,克,宗,承 (济南章丘)
72、保秀光华 (枣庄)
73、广(十一世) 守 文 先 世 芳 明或德 (青岛莱西姜庄)
74、希顺连(十九世)德芳 (山东郯城 老家山西于道口)
75、仁义礼智信,秉振更胜启,方连家世长 (山东乳山白沙滩王家口太爷辈由山东迁到辽宁丹东。60年代,爷爷带着父亲来到吉林。现居通化。于秉江)
76、永、建、赐、进、士(二十二世) (潍坊昌邑岞山镇西夏湾村 于国)
77、德 宝 万 基 大 (山东龙口兰高镇于万永)
78、中,定,正,宗,成 (即墨 于飞)
79、廷、士、清、凤、吉 (明朝从即墨县于家巷迁来德州夏津,始祖于鲸 于登博)
80、成任广汉,继世生堂 (山东章丘于进)
81、曾万福春殿 荣华海国天 鸿云连义尚 百世介友川 (祖籍山东荣成 现在北京)
82、兰庭中明文 (山东潍坊至泰安 于倩倩)
83、传 万 崇 宏 建 仕 安 (山东泰安宁阳罡城镇良村 于伟 宏)
84、学仁明论理 继述本先纲 世守国家法 永延祖宗光 (山东即墨孙唐庄 于广学)
85、德,养,荣,运,兆,朝,崇,龄,中(忠,宗)瑞,绍,千(谦,迁)为(惟,唯}志(自,治)益(义,仪)克(刻,科)念,珏,范(凡,帆)懿(宜,谊)(山东滕州于楼村于群)
86、确尊西业 永吉书香 务敦孝友 作立代方 (山东烟台)
87、立纪善守,敬述昭庆;钦遵宗训,永世其昌;远垂万古,光明伦常(牟平上庄于少东)
88、泽 尚 云 昭 明 丙 立 (山东省聊城
89、万金忠林西福自天 (山东聊城临清)
90、治世安邦 富贵荣华 (山东 莒南
东三省:
1、立纪善守,敬述昭庆;钦遵宗训,永世其昌;远垂万古,光明伦常。
(于勇大连、斥山迁乳山司马庄又迁烟台牟平)
2、佰志胜鸿生 (吉林长春于胜龙)
3、长继文明志,永承德化恩。 (于文蘅黑龙江肇东)
4、万善永为本,家兴国乃昌,景清庭树秀,忠孝翰林芳,()厚传家远,立德子殿邦 (黑龙江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5、春宝海天长,万水一江新(辽宁复县刘沟村于天军)
6、正、志、钦、周(洲)、德 (大连)
7、道厚原远流长水 (于源涛大连)
8、桂占松柏鲜,龙泉德焘年 (辽宁于柏祥祖籍山东)
9、是福寿康,忠孝贤良 (吉林榆树于忠海)
10、沛,兴,圣,贤,广,尧,舜。。。(黑龙江于圣龙)
11、连盛泉文国,恩光治世昌,勋鸿开润启,德厚显名良 (吉林到黑龙江)
12、广、江、明、元、国 (沈阳新城子九里沟于国权)
13、增、振、云、长 (于长龙黑龙江)
14、六到八世祖两字;九到十二世祖,国,学,文,太;十三世祖两字;十四世祖,茂,朝,万,久;十七世祖两字;十八世,恩;忠致世泽长,功成家业昌;承启多俊秀,建树庆吉祥。(辽宁鞍山于忠泽)
15、国、龙、永、宗、图、保、敦、崇、钟。。。。。。。
后续:景希廷林广,国福继得祥。禀恩镇殿左,守学庆中昌。 (辽宁铁岭)
16、自久际有惠 俊清开泰甲 永远安家邦(大连于开敏)
17、永世传家宝 (吉林农安于天兴)
18、官清民安 (大连于世清)
19、得万希成文,久振云天。景延忠洪魁,维国世芳。(吉林于文超)
20、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文登大水泊、大连于祥林)
21、百世其昌,凤成文章 (大连于飞成)
22、喜、会、振、海 (吉林蛟河于海超)
23、学常国瑞延 会芳振道德 (吉林于方涌)
24、兆、长、清、孝(辽宁大连市金州南山于家屯于淼)
25、永、在、万、兆、广、凤(辽宁北票市桃花吐乡于家沟于良)
26、永德万福昌,世代保安康 (黑龙江省绥化市于昌明)
27、清朝守文呈国世 在云有风登瀛洲 吉士成林启昌运 同兴家业建鸿尤 (吉林双阳县于瀛田、烟台龙口市 沙埠于家村)
28、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忠新明道显,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胜朝昌。令闻维纯厚,公敬钦绍扬。 (祖籍山东梁山 现住黑龙江省巴彦县)
29、万世永昌,新春立业 (嘉庆三年自大水泊迁大连 13世于本业)
30、兆 庆 己 志... (山东莱阳,乾隆二年迁到大连新金县庆阳村)
31、忠、正、致、荣、敬、锦/正、治、永、敬、谨、垂 (大连)
32、学永仁恩广。廷训继世昌。圣朝卿相贵。英贤翠善堂 (于廷银哈尔滨市尚志 祖籍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大水泊)
33、振先业,百年树发,继宗功,五世歧昌 (辽宁大连)
34、凤熙德成瑞,文明可耀宗。勤学方守业,国泰庆世雍。 (清末从山东海阳由熙字辈迁到辽宁本溪恒仁县)
35、克振传家远 (辽宁岫喦于东)
36、洋 天 海 凤 建 (吉林省吉林市)
37、日 福寿双全禄安延 (大连)
38、德 祖 仁 智 广 竞 永 殿 福 奎 (于奎华 辽宁辽阳弓长岭)
39、万善永维本,家兴国乃昌。景青廷树秀,。。。。。,成文克化世,忠孝汉林芳 (辽宁于涛)
40、忠厚传家久 积善福禄长 (辽宁龙王庙,祖籍大水泊)
41、海 * 明 得 宪 永 久 振 刚 长 (祖籍山东现在辽宁阜新)
42、京占洪永胜 文水桂花香;乐辉培君子 ***** 。这20个字并列,京、培同辈;占、君同辈...... (黑龙江双城于氏字辈
43、凤、显、*、成、*、文、云、长、吉、宝、德、永、庆 (始祖于显瑞生于文登大水泊其父于凤礼,于雍正四年携子迁往今大连普兰店城子坦于屯(碧流河入海处),至今子孙3000余人;大连普兰店市城子坦镇碧流河村于屯。
44、永、升、广、泮、振、会、凤、润 (辽宁盘锦于凤东)
45、士长继朝堂(作)重 (山东大水泊 大连甘井子三道沟的,
46、云峰千里在,德泽万年春 (大连)
47、长明振德殿,士志忠永祥,兴远鸿福广,天文庆传海。我家祖籍来自山东省莱州府掖县于家
河北:
1、 长、宝、文、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寿、昌(山东即墨迁至河北东光县于桥李习庄于永利)
2、酶(玖),金,桂,海 (于金栋河北衡水)
3、兆,仕,清,得,守,文,邵,敏,万,洪,智 (河北围场于海峰)
4、德国荫金士 俊 (河北正定吴兴)
5、良、振、金、桐、树/建(山西洪洞大槐树搬迁至河北沧州于建洋)
6、志长建金同,乃伟成传令 (河北廊坊于同生)
7、凤凌春清锡,绍(十四世)宗惠显昌,泰来庆繁永,海天继世长。(承德县八家乡八家村于少松)
8、宝、永、广、桂、钟(中) (河北)
9、春、龙、清、泉、中、若(河北沧州 )
于HZh: 我们村河北庆云于环珍村是在明嘉靖五年从登州府文登县大水泊搬来的,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族谱辈份表;1强2保3得4万5守6冲濂灏清7化8瑾9廷10彝11大12太龙13景14熙林15炳连16建亭17洪18萍19源。。。。
河南:
1、河南西平六公德瑞、七公德智 :守耀重望嘉,祖儒天光明;正大冠敏慎,惠恩庆昌荣; 期续:圣德启景运,庭训承孝行;宗泽培世久,文武永太洪(河南西平、河南郾城)
2、吾福昌广、全(15世)新连芳、从善兆吉、因以恒扬、俊秀林立、祖德延长、敬守成效、庆贺明良。前贤仰瀛海,盛誉赞西平。兢业立冰志,克丕振家声(62世)。(河南六营十七公东于聚之后)
3、可士文纯天,迁奉化(上尸下共)传,广兆世克永,学法志绍乾,江河水中安,兴邦宏猷展,孔孟曾仁义,勤政礼孝廉。(河南民权)
4、feng运进(海) 金光普照 万世长青 文(河南封丘于胜杰)
5、风 俊 成 金 (河南新乡于成俊)
6、凤 俊 运 海 进 金 合 光 永 文 顺 继 (河南新乡封丘于文海)
7、田(?)、凤、朝、俊、云、海 (河南周口于云亮)
8、庭 安 植 本 荣 松 (河南新乡市南高村于植磊)
9、淑勋培,鑬清乐焕基 (祖籍枣庄)
10、金银成茂秀记 (河南范县龙王庄乡,东于楼村,西于楼村,兄弟两个从山西过来的)
11、祖立洪恩显、世传嘉道良 (河南濮阳)
12、世永子怀德,思修万保全。(祖上有:于文舟,于文庆,于化(音)等人,来自洪洞大槐树。洛阳于德义)
江苏:
1、希 贵 兰 海 江 河 (于舟江苏)
2、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江苏江都)
3、勋华崇国望,清德治家声。(江苏金坛)
4、廷灌元国永祥常盛 (江苏灌南于桥)
5、长春维寿 天锡家祥 祖承世德 福庆增光 (南京于维立)
6、运成 齐为百世吉 孝友传忠义 天恩嘉庆堂(江苏于超 江苏丰县赵庄镇于吉平)(丰县赵庄镇于家河,前年已经重新排了,从“孝、友”之后是:洪、范、典、则、立。———于洪波,我是孝字辈的)
7、运 心 善 文 志 朝 (江苏连云港)
8、开 庆 维 立 科 (江苏新沂阿湖镇于立科)
9、德登广同 忠厚葆家长 (徐州于爱华)
10、有继宗世恒 (江苏赣榆于世华)
11、世荣成文瑞 庆 (江苏江宁禄口 于文祥)
12、存尚朝守山,敬胜尊贤道。修心正本孝,全忠恩家庆。 (江苏省丰县 清风堂)
13、士志大元位盛达 崇延广利庆登良 道明德立才全备 必保家隆永泰康 富贵功高发其祥
兴勤守业学伦常 安宁美善尚亲爱 忠孝顺传子胤昌 (江苏滨海)
14、九世同居 家业永成 曾高季广 作甚乃昌 (祖籍江苏淮阴 现居江苏宿迁 始祖乡宾公 青云堂 于永泉 QQ543106097)
15、忠诚传士广,兴后保加长(江苏徐州贾汪区江庄镇南庄村,从山东枣庄台儿庄后孟乡迁出 于永)
天津:
1、宗源树广茂,基业永隆昌(静海县土河村)
2、鸿 葆 纪 春 作 学 文(22世) 水 (天津宁河表口村于氏始祖元末明初从大水泊迁来)
3、东门:于庆(始祖)、剑、登、喜、应、学、化、国、仁、坦(从土旁)、金、辉 时、建、
玉、润、承、明、慈、和、孝、友、永、 继、祖、宗
自十三世起又有:良、致、柏、鸿、春、耕、富、贵、寿、比、南、山
西门:于庆(始祖)、銮(从金旁)、科、汉(从水旁)、玠(从玉旁)、培、民、嘉、君、
欣(从言旁)、维、永、好、广、长、德、正、世、绍、宗、本、林、怀、兆、安
自十三世起又有:人、廷、魁、万、文、惠、治、国、安、家、帮
自十二世起又有:大、兴、太、宝、进、福、克、照、启、攀、贵、乘、龙
4、复兴前业,佑启后昆。芳声益远,作述维新。又十六字:念祖父德,锡子孙荣。忠厚传家,惟读与耕。 又诗曰:劝君莫好异兄弟要从同同字更同旁胜读行苇章 (天津宁河)
5、天津宁河于京庄家谱字辈排序
于京庄系天津宁河表口分迁的支派,其字辈排序如下:
始祖:于京 良 顺 拱 君 得 仲 大(泽)国 法 廷 宗 春 鸿 占
河北唐山芦台农场于辛庄家谱字辈排序
于辛庄系天津宁河表口分迁的支派,其字辈排序如下:
始祖:于宗元 从 文 得 天 万 怀 龙 相 广 浦 廷 春 作 利 建
天津宝坻于家堼家谱字辈排序
宝坻于家堼系天津宁河表口分迁的支派,其字辈排序如下:
始祖:于鳌(系表口14世祖) 仲 士 九 国 万 之 景 荣 廷 邦 俊 文 学 成 林
天津宁河镇(梁城)于氏家谱字辈排序
宁河(梁城)于氏系天津表口分迁的支派,其字辈排序如下:
始祖:于二公 2世 智深 3世 于本 4世 于昶 5世 于伦
6世:于玺 7世:于金、银、钧、钱、金闰、鐈、铤
8世 宗瀛、宗渊 (为于金长子和次子)
9世 继武、绳武 (为宗渊长子和次子)
10世 一桂、二桂 (为继武长子和次子)
11世 大猷、嘉猷(为一桂长子和次子)
12世 君陈、君赞、君鼎、君锡、君龙(为大猷5子)
13世 耀祖、耀宗(为君鼎之) 14世 X德、元X
15世:泳、游等三点水旁字 16世以下资料暂缺
河北唐山芦台农场桐城庄于氏家谱字辈排序
桐城庄系天津宁河表口分迁的支派,其字辈排序如下:
1.始迁祖:于二公 2世:智远 3基 4世:旭
5世:效 6世:珣 7世:世道、平稳
8世:宗沔、溱、泓、江(为世道之子分四门)
宗雷、孝、露(为平稳之子分三门)
9世:以下资料暂缺.........
河北唐山芦台农场东董庄于氏家谱字辈排序
东董庄系天津宁河表口分迁的支派,其字辈排序如下:
昭 嗣 继 文 会 云 大 永 度/元 福 宝/克/树 园
山西:
1、殿、续(学)、海、振、志、占 (山西灵丘于占河)
甘肃:
1、义应龙,体歧谐德同;龄嘉华永在,耀光万世兴。近年又议了20辈如下:“立国信为本,百年多英才;诚正谦清廉,大志皓月明 (甘肃酒泉于林华 字辈位置二三位交替)
浙江:
1、行字母:六五三七始,相传念百千,万仲云仁礼,启后高尚权,英盛宗奇杰,雄俊在位立,勋芳名允振,后先继美业,.....
讳字母:应廷一其官,义道德以豊,宗祖功可思,曾元奕世同.(浙江浦江)
2、以起承先荣、贤能继祖德 (浙江省金华地区浦江于立鹏)
四川:
1、文正家声宗泽延,开基建学兴朝联。韩映照翌衍庭后,炳秀代昌存章先。金安广振其永志,仲立平伟宁明全。光月邦耀纯方义,军云祥昭根本远。(四川达州宣汉,明末清初湖广入川)(良登思双丕正家声钟泽延,开基建学兴朝连。韩英肇吉仁廷俊,秉秀代章承昌先。金安广振其永志,仲立平伟宁明全。光月邦耀纯方义,军云祥昭根本远。)
2、天大怀思学其明德光宗显扬荣昌齐家治国世代流芳森林丕焕克绍书香 (四川达州宣汉)
3、先世兴文德安邦成朝廷开多士绍自定光明正忠三元美永远合昌荣 (四川达州宣汉)
4、克 宪 成 宗 得 世 龙 运 宏 兴 (四川射洪县)
江西:
振、守、乾、坤、致、泰、运、亨、通、显、承、兴、龙、英、华、月 (江西都昌人,600年前由河南迁入江西)
德宗大贤 学业超先 文明开启 道义时增 世柄锺正 伟厚光朝 (于阳如,河南入江西)
科,名,绍,书,香,以,德,承 (南昌)
安徽:
1、永景荣家 朝献广(是繁体) 士 少仙(先) 业 庆 亚圣吉祥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祖籍山东)
2、明心云中和,德高传纪广 (安徽皖北乐天堂)
3、德绍万辛庆和礼格 (安徽省泗县刘圩镇前于庄)
4、永景荣家 朝闲广(繁体)士 少仙业吉庆祥 (安徽蚌埠五河县一带于仙虎)
5、宗,周,文,武,传,世,广 (安徽砀山于店村 于前锋 周)
6、国德天永东广万邦 之志保佑诚忠孝 集体大化发
7、井、云、家、玉、承、祖、德 (安徽省繁昌县)
8、广(丙),(长)新,胜(立),士,同(敬)(子),康,治。国,安,邦 (安徽省蒙城县楚村(区)镇常兴镇(大兴公社)
湖南:
1、开(凯)、建、品、立、旭 (湖南祁阳(梅溪))
2、培(芝)源敦孝悌,继武焕文章,理学传家远,名臣佐国昌,捧纶依日月,拜冕肃冠裳 ( 明朝中叶由江西迁至湖南张家界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于志海)
3、自、必、承、乾、坤 (湖南常德于雷)
4、学立恢前绪 (湖南于谦)
5、文明显要 (湖南于志辉 显)
湖北:
1、治国安邦、成周玉方 (于邦奇)
2、孝、成、家、大、忠、乾、坤 (湖北北部)
北京:
1、润 长 福 正 本 庆 (北京)
2、明、长、克、溪、汉、思、晋、宝、福(改:海)(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水漳村于海涛)
内蒙古:
1、红显永文久 (内蒙古赤峰于文刚祖籍山东登州府)
2、殿、学、海、振、志、占 (于占河)
3、兆,世,清,得,守,文 (内蒙古赤峰于海辉)
新疆:
1、锡、澜、仁、有(新疆私立光华学校 于有波)
贵州:
1、衡进万承忠,文武起化龙。 (河南堂)
陕西:
1、祖武洪兴泽,圆开花自长 (陕西省汉阴县于超)
2、亨/利 阅 世 新 建
广西:
治 国 齐 家 道 (广西桂林)
江苏丰县清风堂,字辈不对吧,我是清风堂的,祖上是“为百世吉”,我是吉字辈的!
我是广西桂林阳朔的,于氏字辈排行: 昌明超万代,我是超字辈.
山东阳谷万.云.继.克.培.忠.厚.家.
资料不全 有待补充。。。。。。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于姓,出了很多能臣志士。崭露头角的名人是始于汉朝丞相西平侯于定国,以善于断案而闻名天下。历代于姓重要人物还有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东汉方士于吉;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于禁;唐朝时期任宰相的于志宁和于琮,清朝号称清官第一的于成龙等等。
清官第一于成龙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曾经大规模的分封诸侯,周武王的二儿子被封在再商朝邘国旧址,称作邘叔,建立邘国。邘国的主要地域在今天河南省沁阳市和博爱县一点,北倚太行山,南控老虎关,氏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邘国故城在今天河南沁阳市西北,分为东城、西城。邘叔的子孙以国为氏,姓邘。古代因邘与于同音。
于姓形成以后,主要是在其主根地一带繁衍发展,后因为族人昌盛,人口不断增加,土地缺少,再加上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于国末年开始向外迁徙,其中,迁徙到今天山东的一支,西汉时有于公,为县狱吏,受到群众的好评,于公的儿子于定国,年轻时学法于父,父死后任狱吏,汉宣帝时期任廷尉,为人谦虚,后来成为宰相,封西平侯,于定国之子于永,承袭爵位,官至御史大夫,并娶馆陶公主为妻,由于这一支于氏世代官宦,繁衍昌盛,所以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东海望族。
明朝名臣——于谦
另外,三国时期有名将于禁,泰山巨平人(今天山东泰安),刚开始跟随济北相鮑信镇压黄巾起义,后来归附曹操,官至虎威将军。
于姓人在邘国灭亡后的一段时间基本山都生活在河南境内,迁徙也是在河南境内为主,秦汉时期,于姓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的向四周播迁,在这段时间,基本是在艾我国北方地区繁衍发展,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军阀割据,于姓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大举南迁到东南广大地区,处于河南的于姓则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到四川、湖南。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有于姓人跟随迁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人开始由浙江进入福建和广东。如今,于姓人已经分布天下,尤以山东最多,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陕西等省。
唐代名臣——于志宁
【编者注】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家谱资料均不做考证,仅供宗亲研究和寻根联宗参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记载,请宗亲撰文并提供佐证资料和大家分享,本平台第一时间予以推送。由于历史原因各支系家谱记载可能因为口传、转抄、损毁等原因造成记载出现不准确也是在所难免的,希望宗亲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切勿攻击诋毁。
以下内容整理自古里于氏光绪三十年修订的敦睦堂藏板《胶东古里于氏族谱》。
古里于氏即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马戈庄镇古庄(南、北)村于氏,按照族谱记载,一世祖名讳:黑,配氏失考,明初由文登县大水泊迁居平度州古庄。生一子:德;德生三子:松、珏、汉。
一、谱序
1、重修古里于氏族谱序
同治甲子秋,先资政公续刻族谱既成,进小子沧澜而诲之曰:谱以收族也!昔我尔勤公创之,楚白公继之,至我允夫公始克成之,何其难与?夫由吾身而上溯之,袒免之属皆吾高曾之子孙也,又溯之始祖则犹是一人之身也,世降俗偷或兄弟而阋墙、或同族而操戈、甚至微隙涉争累世莫解,他乡远徒系次弗知,子甚悯焉。
今谱之刻,欲我族人以祖宗之心为心,释嫌怨敦亲睦也,沧澜谨志之不敢忘,通籍以后,风尘奔走,未能恪承先志,日夜负疚,菽泉弟自新泰解组归里,因合族人重加增订,博稽往事,详查近系,合先后为一谱,阅数月而校讎始就。盖自甲子以迄今甲辰巳历岁四十,而距我资政公之弃养亦二十有一年矣,钞帙甫竣,邮寄汴垣受而阅之,支派分明世次详该,亟为寄归俾付剞劂,呜呼!沧澜德薄才迂,既不能大兴宗法以庇我族人而垂裕后昆,独赖此谱之刻稍继父志,风木之悲曷能自已,继自今愿吾族人,士务于学,农勤于耕,工商各服其业,勿甘游惰,勿流浇漓,勿忘本根而纵寻斧,勿习異教而远伦常,守先世忠孝勤俭之风,以相亲相睦生聚长养于兹里,庶有以启保世滋大之规,而光我赤山门闾,是则,沧澜所殷殷厚望也夫。
时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十四世孙沧澜敬序
2、胶东古里于氏族谱序
修族谱何?尊尊也、亲亲也。其尊尊亲亲奈何?先王之合族也,立宗法以序昭穆,冠婚丧祭必以告烝尝,燕飨必以时相率,登宗子之庙,而揖让进退于其间。长幼亲疏无不辨也,其情无不洽也,不待谱也。徒未有相遐弃相抵牾者也,后世宗法废让人情浇刻,尝有一脉所传五服尚未及周,支派一分,分位复越,巳多吊贺不行,视同秦越,且有终身不谋面者,又况数传至千百世下哉,士大夫乃相与创谱学,至宋欧阳氏及苏氏始本大宗小宗之法而定,谱系学者尚之。举姓氏之本末,括子孙之纷纭,溯流穷源,支明派悉,开卷瞭如使一姓之裔咸知其本诸一人之身,纵千百世之下痛痒自当相关,吉凶咸知相恤,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皆有不敢不归于厚,不忍自处于薄之深心沦治于其中,谱之为力居多焉。我平度之有古里于氏也,始迁自文登之斥山,农业是务,诗书未谙,弗克缵,原籍之先绪应追自始来之始祖,援欧阳氏例,世数会五为週,以服尽于五,名配世系昭穆详明,支派森列,可考者录之以示信已,湮者阙之以示疑,初不为绮文采笔侈为铺张,盖世功载诸邑乘,德行流传众口,此书固不能遍著,与谱意亦未深吻合也。试据此谱各忆其祖宗,各悉其支派,追其本源之理。尊尊亲亲睦族收宗,雍睦真诚,浸渐沦洽,其遐弃抵牾之风顿消,而相亲相爱之心益笃矣。则此书之为,功重且周矣。至于命名之避,犹属馀事,其或恩斩于剖荆,忿挑于阋墙,礼貌衰于世隔,纵欲起于多财,彼此倾忌,情意乖离,远间亲小加大,甚至有放僻邪侈、幸灾乐祸。则此书之作竟成具文也,是为序。
旹
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己酉仲夏未月十二世孙致中
二、例言
1、誌始迁以溯本源:我始祖生于元泰定时,明初自文登大水泊迁居平度古庄,前谱久详记之,又文登洪水澜老茔碑阴世系班班可考,前族人有之海阳驷马庄冒认家产,立膺碑于人墓者,殊属谬诬,敢告族人,勿使传疑致讹本根。
2、定谱式以省繁文:谱列五世如表式,本五世服尽之义。旧谱各名下分注某几子,今省以两世上下相承,兄先弟后序列秩然,不烦复记。惟格尽另起,必详记某几子于眉上,以示相接,亦变通欧阳重书一世例也。自一世至五世编以甲字;六世至十世编以乙字;十一世至十五世编以丙字;十六至二十世编以丁字,用代数即以省繁文也。
3、明支派以别亲疏:第三世已分长松次珏三汉,三支其后分五支、六支、八支,总以老三支为纲,自始祖至十世为一谱,十一世至二十世、子姓寡者一支共为一谱,嗣续繁者按房分列为数谱,皆标明某公支某公派,开卷可识。
4、重继嗣以主丧祭:古者大宗无子为置后,小宗则否,自宗法不行,宗子不能收族,无后者祔食无所,不得不为置后,自期功以次相推,若应继者不得于所后之亲,另立爱继,此系新例;出嗣者于本生格下详列,以序长幼,且示以不忘本分,注出嗣某示有所归;立继者分注以胞侄某、或堂侄某为嗣;若两支兼承,小宗分注兼承某嗣,小宗兼承大宗,分注出嗣某,兼承小宗,俟生有二子即分注以第几子承嗣。支至三承,隔世相承,一人继有二子,每为财产起见,与律不符但世风相沿,鬼归其祀,只可从俗,以杜争端。
5、辨嫡庶而序长幼:自仕无世官,宗法久废,惟长子殁,嫡孙为祖父母承,重世袭者,先尽嫡长稍存宗法遗意,然长幼之序仍不可因重嫡而紊,如三衡嫡,而弟三街庶,而兄于其父分注内先嫡后庶,于本格内先街后衡,斯嫡庶辨而长幼亦明,后仿此。
6、明书法以正体例:书妻室正婚姻也,书子嗣明似继也,书贡举重科第也,书职官贵爵禄也,书封赠尊君命也,书生监尚庠序也,书忠义节列励风化也,书流寓惧散失也,妾氏有子乃书母以子贵也,失考者无所系亦书其名俟考也,失名者书□阙疑也,女户义支附谱末防乱宗也。
7、釐名字以避重复:讲谱学者多编定数字以详世次,故名鲜重;此谱先世未经编次,往往不知相避,然已往者固难追改,方来者正可豫定,拟自十六世起,编以:“忠孝友慈良,西平运际昌,家循敦睦训,名郡著恩光”,后世依派命名,庶免重复。凡身登仕版、名列庠序者,必记其字,示勿再重。
8、略妇女以定主名:修谱之家多记女所适,娶妇亦详其家世,今从苏氏例,女概从略,妇只纪娶某氏,不使喧夺,以见谱为于氏作也。
(图文整理:于振华、海洋云飞,断句:于君才,如有错漏,敬请谅解。上述文章及图片材料版权归原作者和【于姓的天空】所有,未经同意引用、转载发布请注明出处,随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权归属属于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