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面相命理

种桑树有什么忌讳(种桑树有什么忌讳吗)

时间:2023-10-03 02:49:22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俗语“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有什么讲究?

现在农村的小院早已颠覆了以前人们对农村的认知。各种风格不同的小别墅傲然耸立在农村的大街小巷。庭院的配置也紧紧追随城市的步伐,各类最前端的设施一应俱全。走进农家小院,花花草草映入眼帘,让你目不暇接。各种珍贵树种都出现在这农家院落,俨如世外桃源。说到种树,农村人可是相当有发言权的,同时也有很多流传下来的关于种树的讲究。比如这句俗语“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可知道这其中有什么说法?

一,前不栽桑后不栽柳。

前不栽桑,意思就是前面不能栽桑树。后不栽柳,意思就是后面不能栽柳树。到底是在什么前面不能栽桑树?什么后面不能栽柳树?又有什么讲究?种种疑问马上就来解答。

1,前不栽桑。

其实这里的“前”,说的是院子前面。为什么不能在院子前面栽桑树呢?大家对于桑葚都很熟悉,甜甜的口感,美味多汁,是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水果。而且桑树的经济价值很高,桑叶可以采来养蚕。

桑树本身木制又比较坚韧,在以前桑树是制作农具——木叉的主要树种。这样制作出来的木叉结实又耐用。桑树还是制作背筐的主要原材料。

还有就是扁担,挑水,挑粮的那种,经久耐用。有一句俗语“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说的就是桑木扁担是最理想的做扁担的材料。桑树有那么多对生产生活有那么多作用,那么古人为什么会不待见桑树呢?

桑树,之所以不被待见。就是因为“桑”和“丧”谐音,同时还和“伤”谐音。无论是“丧”还是“伤”,都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被人们视做不吉利的寓意。谁愿意本来心情挺好的一天,推开院门,看到桑树,被桑树的不吉利寓意,破坏一整天的心情。

同时在封建思想比较严重的古代,桑树一般都是长在坟墓的周围,所以桑树被看做是属阴的一种树。谁又愿意让自家的庭院如同坟墓一样的待遇?居于以上两种原因,桑树就被人排除在院前了。而且不仅仅是在院前,院子里,院子后面都比较忌讳桑树的存在。

2,后不栽柳。

同样的,后不栽柳,也是在院子后面,也就是房子后面不能有柳树。这又有什么讲究?

对于柳树,大家更不陌生了。小溪边,池塘边,经常看到它曼妙的身姿,尤其到了春季和夏季,垂柳垂下那一丝丝发梢,随风摇摆,景色相当诱人。可大家经常听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俗语,其实,柳树之所以容易种植,很大程度是柳树在潮湿的环境里很容易成活。其根系也特别发达,如发丝般的根须交错在树的周围。柳树虽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树,但是它却不宜种在家中。就如这句俗语说的一样,后不栽柳。

柳树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国的房屋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屋后很容易潮湿,这也就给柳树制造了优良环境,有利于它的生长,它的根系特别发达,很容易成为一些虫子的聚集地,如果柳树种在院落附近,这些虫子会爬进屋里,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柳树每到春节,都会飘柳絮。如鹅毛般的柳絮漫空飘散看似美到极致,可柳絮的危害其实挺大。有的人皮肤容易过敏,柳絮沾到脸上会刺痒,红肿。对于有某些呼吸疾病的人来说,更是噩梦,有时就因为这小小的柳絮,就让这些病友呼吸困难。再有,柳絮极其易燃,柳絮的燃烧速度,绝对不在汽油之下,非常容易发生火灾,是严重的隐患。

古代迷信色彩的影响下,认为柳树同样是一种属阴的树种,不宜出现在庭院的范围之内。而古人又认为,柳树的“柳”和流失的“流”谐音,而柳树常在有水的地方生长,水就是财,就被古人认为柳树有流财的不吉利说法。柳树垂下的万千枝条,看似美不胜收,其实古人也认为这是“弱柳扶风”,是女人的阴柔,种在庭院周围,会使得家里的男人也如同女人一样,没有男子汉气概。

二,院中不栽鬼拍手。

鬼拍手,说的就是杨树。那么杨树为什么会被称为鬼拍手。其实就是杨树的叶子比较大,而且还浓密,每当有风吹过,哗啦啦的作响,就如同鬼拍手一样,尤其在晚上,很是吓人。院子里不栽杨树,有鬼拍手的原因。

其实,在以前,杨树的种植价值还是可以的,农村也比较喜欢种杨树,它容易成才,几年的时间就能表现。可杨树如果种在家中,不合时宜了,杨树属于高大树种,遇到雷雨天气,由于杨树生长快,树木脆易折,很容易给庭院造成毁灭性打击。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无论是桑树,柳树,杨树。都已经不再适合在现代的小院种植,因为他们都是高大树木,并不适合现代社会。而且他们还有种种不适合种在庭院的不良影响。所以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桑葚这么好吃,为什么说房前不能种桑树?

一说起桑树,大多数人想到的就两点:第一,桑葚好吃;第二,桑叶能养蚕。今天我们难免落入俗套,还是要说这两点,毕竟这都是桑树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嘛。不过,这这两点之外,我们还想说说恐怖故事和性别歧视的事儿。

“陌上桑”。图片:deposit / 图虫创意

为了穿衣服,少不了桑麻之事

相传植桑养蚕之法,可上溯至黄帝夫妇:黄帝始教人种桑,其妃嫘祖教人养蚕。自此之后,桑树随丝绸而贵,数千年来始终为人看重。按照《史记·货殖列传》之中的说法,齐鲁之地宜栽植桑树,若在彼处拥有千亩桑林,富贵可比千户侯。杜牧诗中所言隐士高人,“深处会容高尚者,水苗三顷百株桑”,有少许田地及桑树,即可自给自足。

“嫘祖始蚕”影响华夏文明至今,西陵峡东口西陵山上就有一座嫘祖纪念馆。图片:江山入眼来 / 图虫创意

所以从先秦时起,采桑养蚕就成了劳动人民不可缺少的工作,《诗经》中也有很多采桑的词句。在汉代成书的《说文解字》之中,“桑”直接就被解释成:“蚕所食叶木。从叒、木。”如今有人认为,“桑”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中,“桑”象长着巴掌似的大叶的桑树形,上面的又又又都是树叶,下面一个木字,是树干。

甲骨文中的“桑”。图片:wikimedia commons

顺便说,“叒”这个字近些年随着网络流行用法,变得常见了一点,不过它不读作“you you you”,而是读作ruò。这个字的意思,古人认为是指传说中,太阳在东方洗澡的那个汤谷里的神树,叫叒木、榑桑,也叫扶桑。太阳洗浴中心的神木到底是不是桑树,反正都是神话传说,也没办法考证了,但至少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桑树在古人心目中是有崇高地位的。

武氏祠画像砖上的扶桑树。图片:wikimedia commons

孟浩然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农民,喝着酒也不忘了谈农事。桑和麻作为传统经济植物,其实都是解决穿衣问题,桑叶拿来养蚕,蚕丝制作的服装是高档货;麻的茎皮纤维制作的服装,是基础款,老百姓穿的。

采桑养蚕,都是为了穿衣。图片:dreamstime / 图虫创意

桑和麻还都有附属产品。麻子可以作为粮食的有益补充,甚至对于“五谷”有些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个版本,麻是名列其间的。至于桑,除了产出桑叶,同时果实也可食用,这就是所谓的桑葚。植物学之中相对偏爱把桑葚写作“桑椹”,但其实“葚”字出现得更早些,本意就是桑树的果实。如今《现代汉语字典》里,桑葚和桑椹的写法都有,反正见到能看明白,知道所指的是什么就好啦。

桑葚,熟透了就是人间美味。图片:Лобачев Владимир / wikimedia commons

如今不是全民养蚕的时代了,好像桑葚的知名度要比桑叶还大一点,所以我曾经听人推测说,“桑”字是不是树上结了一堆桑葚的样子?又又又就是三嘟噜桑葚!古代人表示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好,还没有实现水果自由。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桑树

作为曾经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桑树在民间,其实不一定都有好口碑。比如明清时在北京城的民间就有一种说法,叫“前不种桑,后不种柳”,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或门前,栽种桑树是犯忌讳的。不栽种桑树、柳树的原因,甚至连迷信都谈不上,就是单纯地犯了谐音梗:桑树谐音为“丧”,种了桑树会带来丧气事;柳树谐音为“流”,种了柳树会让家财外流。这种说法在华北地区挺流行,直到20世纪后期,有时还能听到。

房前屋后栽种桑树,一度是犯忌讳的。图片:Forest & Kim Starr / wikimedia commons

桑树丧气,倒并非是明清时老百姓的原创段子。早在晋代成书的志怪小说《搜神记》里,就写过这么一则故事。

话说从前有位少女,思念远征在外的父亲,便对家中的马戏言道:“马儿啊马儿,如果你能迎我父亲归来,我情愿下嫁于你!”少女不懂事,乱许愿,这马却真个径自跑远,而且就真的把少女的父亲带回来了。不过这位老父亲一听,什么,我女儿要嫁给一匹马,这不是开玩笑嘛!他不但禁止这门婚事,一怒之下,还把马给杀了。这可惹来了大祸!马是被杀了,但死马的马皮,竟然把少女卷了起来,凌空飞走,落到了桑树枝头。老父亲再看,少女已经变为了一只大蚕,马皮化作了包裹在外的硕大蚕茧。总之女儿是回不来了,喜事(嫁给马算不算喜事再另说)变成了丧事。

“桑言丧也”之说由此而来,特别是自明朝以来,很多百姓都不再从事农桑业的工作,桑树成了没什么大用之木,所以从前的恐怖故事就被翻了出来,桑树也就渐渐背上了不好的名头。

桑树的亲戚也让人不省心

如果去山林里溜达,有时候你也能发现让人忍不住鄙视的“野桑树”——它们的叶子挺大,可是成串的果实很小,根本让人提不起想要吃一口的欲望。并不是这些“野桑树”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而是它们天生就长这个样子。生在山里的这类“野桑树”,和桑并不是同一物种,而是桑树的近亲,比如蒙桑、鸡桑。

鸡桑 Morus australis。图片:朱仁斌 / PPBC

蒙桑 Morus mongolica。图片:陈又生 / PPBC

这类桑树倒是自古为人熟识,它们被统称为山桑,只不过通常不拿它们养蚕或吃桑葚,而是用它的木材来制作土弓。蒙桑、鸡桑的树枝,都有一定的韧性,正好制弓,在先秦时颇为流行,而且这一制作不要紧,差点把当时的大周朝给弄得完蛋。

直到今天仍然有桑木制作的弓。图片:primitivearcher

周宣王年间,民间小儿相传的童谣有这么一首:“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所谓“檿弧箕箙”,就是山桑木制作的弓,以及坚韧野草编织的箭袋。周宣王以为民间将有兵戎祸端,遂下令严禁贩卖山桑木弓和野草箭袋。此时恰逢一宫女怀胎数十载诞下“妖女”,这“妖女”本应被处死,却被贩卖山桑弓的村夫所救。十余年后,“妖女”出落得倾城倾国,名唤褒姒,成功媚惑了下一任的周幽王,废正宫,杀太子,烽火戏诸侯,惹得异族侵入都城,西周数百年基业差点毁于一旦。

是的,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角褒姒。图片:清代《百美新咏图传》中的褒姒画像

不过史书里也有记载说,“檿弧箕箙”不是民谣,而是占卜所得,反正周朝几乎就此腰斩。用山桑制作的土弓,在先秦直到汉魏年间,都算是性价比适宜的低配武器。后来土弓虽然渐渐被人淘汰,但蒙桑、鸡桑等种类的茎皮由于纤维含量丰富,被人拿来造纸,也算得上是文武双全的植物了。

现代人制作的桑皮纸。图片:dreamstime / 图虫创意

鸟粪里的性别歧视

每年桑葚成熟的时节,就能看到不少鸟粪变成了桑葚的颜色,或者深紫色,或者暗红色,半稀半稠,落在地上一滩,色彩之中就带着桑树的种子。一串桑葚其实不是一枚果实,而是由许多小瘦果聚集而成的聚花果。每一枚小瘦果,都包在肉质化而甜美多汁的花被内。无论是人还是鸟,食用的主要是肉质花被,用于繁殖的小瘦果,就随着粪便排出了。

不仅人类,鸟儿也喜欢甜美多汁的桑葚。图片:dreamstime / 图虫创意

如果相对开阔的草地或绿化带附近,有几棵大桑树,鸟粪带来的小瘦果是很容易萌发的,在草丛间或角落里,经常能够看到桑树的幼苗。不过这些随粪散落的小瘦果,从萌发的时刻开始,就必须拼个你死我活了。

桑树的幼苗。图片:Sara Rall / inaturalist

桑树是雌雄异株植物,雌株只开雌花,能结桑葚,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通常一滩鸟粪里的小瘦果,很大概率是来源于同一串桑葚。近些年有研究表明,同源的桑树植株,它们的根系分泌物,会影响自己的亲兄弟姐妹的生长发育,也就是说首先幼苗们要经过一番内斗。

桑树的雌花序(左)和雄花序(右)。图片:minnesotawildflowers

这种排斥作用,也同时体现出性别差异。对同源植株的影响力,对同性的伤害更大,而对异性植株的伤害较小。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看做是桑树控制雌雄比例的一种机制。此外,仅从根系分泌物对其他植株的影响来看,实验结果表明,在养分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这种相互暗中争斗的结果,对雌株的生长更为有利。

总之,桑树的幼苗天生就把同性看做仇家,因此在栽种桑树时,如果把不同性别的树木间种,更有利于生长。你看枝头上树叶繁茂,果实累累,一派岁月静好,谁知道桑树们怎么想着弄死同性,唯我独尊呢。

同性乃至同辈之间互相倾轧,为自己的生长赢得更大的空间,这也是植物的本能。图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106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天冬。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