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面相命理

陈姓起源(陈姓起源和来历的祖先)

时间:2023-09-30 22:27:31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姓氏寻宗」陈姓——历史来源

陈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姓之一,当今,全国陈姓发展尤为迅速,陈姓人口有五千余万,约占当今汉族人口的4.53%,为中国第五大姓。在台湾陈姓为第一大姓。在国内分布极其广泛,尤其以河南、湖南、广东各省为多。

陈姓远祖是黄帝,血缘先祖是舜帝。周武王封胡公妫满于宛丘(河南淮阳),陈国成立,妫满成为陈姓得姓始祖,淮阳是陈姓的祖源之地。陈国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国,共传20世、26代君主,历时588年。陈国灭亡,国人纷纷出逃,分散各地,以国名为氏,陈氏开始了新的繁衍播迁。陈国灭亡后陈氏重要的分支有:一陈完公后裔,三陈吴公后裔,四陈亢公后裔,五陈衍公后裔,六全温公之后裔。两汉时期,颍川郡取代宛丘成为陈氏发展另一个重要基地,历史上陈氏的发展,大部分是从颍川出发的,颍川陈氏始祖为陈实。其他陈氏支派还有,以陈胜为代表的阳城陈氏,以陈平为代表的阳武陈氏以及与陈姓同宗的齐国田姓子孙,其代表人物有田儋、田假、田荣、田市、田横等人的后裔。三国两晋,陈氏广泛分布于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晋末到南朝,大量中原陈姓南迁。到南朝时,陈姓已成为江南大姓之一,陈霸先建立南陈王朝,使得陈氏发展到另一个顶峰时期,使陈氏子孙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唐宋之际,江州义门陈氏兴起,成为当时的豪门大族,开山之祖为陈旺,其后裔分居江南各地。唐宋时期,中原陈氏纷纷南迁,比较大的几次迁移是:一是“开漳圣王”、陈远光入闽,被尊称为 “北庙”始祖。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福建、广东、台湾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二是颍川陈实后裔陈邕,从陕西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迁至漳州南厢山。被当地陈氏后裔尊为“南院”始祖;三是五代光州固始陈氏,随王潮兄弟入闽至漳州,后来成为当地的望族;四是隋朝时期,中原人陈迈镇守福建莆田,其后裔号称“十八陈”,成为莆田著姓。此外湖南、广东陈姓成为当地望族。元末明初之际,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建立汉国,让陈姓进入了皇室的序列,不过这次辉煌如流星划过夜空,没有使陈氏重新走向辉煌。明、清时期,陈姓不仅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也开始从东南沿海向台湾迁移,而且还有许多人侨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欧美的一些国家。

陈姓渊源

陈姓的远古历程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和陈氏的血缘之祖舜帝开始。黄帝被认为是陈姓的史前远祖,而舜帝则在家谱上被认为是陈姓的血缘先祖。陈姓部落是炎黄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封地在宛丘;舜帝时期,陈氏部落处于极盛时期,到夏代一度衰落,商朝略有转机,自周武王将长女嫁给胡公后,陈姓开始显赫起来。周武王灭商以后,寻求舜帝后裔,以为祭祀舜庙,将胡公封于陈(宛丘)。陈国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备受周武王以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主的尊宠。可以说陈氏在陈国建立以前,陈姓除了血缘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指为部落的称号,陈国建立是陈姓由部落符号向血缘家族符号转化的标志。陈国开国公胡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国,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主,历时588年。

有关胡公的记载,历史书籍较多,但大多记述较为简单。《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记载“姓妫,名满。相传为舜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封于陈,称为胡公,为陈国开国君主。”《河南历代名人辞典》:“妫满,西周初陈国开国国君,又称胡公”,相传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求舜之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今淮阳),并以长女太姬配之。”《新唐书》记载“陈氏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夏禹封舜子商钧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生满,武王妻以元女大姬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是为胡公。”《左传》昭公八年记载“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舜。”

由上面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原因大概有二:一妫满之父遏父效忠于周朝,追溯历史他们同祖同宗,易于统治。而受商人封于宛丘之地的舜帝另一后裔虞遂的后人被认为是亲商的,所以周武王灭之而以妫满代替。二妫满品行好,胡公不淫,没有随着商纣王而沉沦。至于周武王将妫满封于宛丘,主要是此地曾经是古代陈丰部落的居住地。陈丰部落是黄帝部落联盟中重要的一支,妫满是舜帝后裔,他们一脉相承,而传说中的舜帝出生地也离此地不远,便于祭祀。

妫满,谥号胡公,谥号是古代贵族死后,依照其人生前事迹功过,评定的一个称号,为何要谥妫满为胡公呢?《逸周书·谥法解》“保民耆文曰胡,弥年寿考曰胡”,按照周朝的谥法,我们寻找到这样的答案,胡公谥号在于妫满年高寿长,这就是胡公谥号的由来。

陈胡公被周武王封于宛丘,宛丘的意思是“宛中之丘”,“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这样的地方,易守难攻,在原始社会部落都选择这样的地形定居。宛丘曾经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的故都,不远处有画卦台,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就是在这个地方,附近至今还有伏羲墓。西周时期,这里曾经是陈国君民游玩的地方。传说胡公为了防御攻击,在宛丘修建了宛丘城。宛丘在今淮阳县城东三里,根据《陈风》所载,当时的宛丘城为方形,周长九里十三丈,城墙高二丈四尺,有四个门,门有三重。绕城筑有土郭一道,即是护城堤,堤高丈许,以防止水患。今胡公妫满的墓葬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为城壕有水侵蚀墓葬,故以铁加固保护,民间称为铁墓。

陈国建立以后,一度曾经十分强大。东周初年,陈国与蔡国、郑国同为中原大国。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河川纵横,土地肥沃。陈国在周武王初封时期不过周围百余里之地,但在周初封建诸侯中,有近八百个诸侯,根据周朝体制:四海分为九州,州方圆千里。每州建有方圆百里的诸侯国三十个,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国六十个,方圆五十里的诸侯国一百二十个。周朝同时规定了公爵国与侯爵国方圆百里,伯爵国方圆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国方圆五十里。陈国是侯国,初封之地方圆百里,随着陈国势力增强,其国土面积也不断扩张。陈国所辖范围包括今河南淮阳县、开封市、新蔡县、柘城县、鹿邑县、太康县、西华县、扶沟县、商水县、项城县以及安徽省北部部分地方。

陈姓历史悠久,如滔滔江河绵延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上。期间陈姓不断衍化出其他的姓氏,同时又有不同的姓氏融合到陈姓的主流之中。探索这一进程,我们将看到陈姓发展的生动历史。与陈姓异姓同宗的姓氏有田、王、孙、车、陆、敬、袁、孔、庆、夏、司徒、司城、少西、威、靖、尝、法、五王、子鞅、子穆、子尚、子芒、子禽、仇子、子石等四十多个。而刘、曹、高、黎、白等姓都有改姓为陈的。另外满、壮族、苗族、京族、羌族、瑶族、土家族、回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也有陈姓源头。

祖地淮阳

淮阳古称宛丘,又称陈。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神农氏、舜帝先后在此建都。六千多年之间,羲皇子孙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劳作和征战。他们在这里创造了华夏远古的灿烂文化,使其成为一盏光辉灿烂的历史明灯。伏羲在此“作网罡、正姓氏、制嫁娶、画八卦、造琴瑟”;繁衍了人类。神农氏“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原始农业。到了夏代,陈属豫州。周封舜后裔妫满于此,置陈国。春秋楚灭陈国置陈县,秦置陈郡和陈县,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建都于陈,称陈王。西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封儿子刘友为淮阳王,置淮阳国,以在淮水之北得名。东汉置陈国、陈郡。三国魏太和六年,著名诗人曹植被其侄曹睿封为陈王。隋置陈州和宛丘县(今县城)治于此。明代废宛丘县入陈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陈州府治,置淮宁县。1913年废陈州府,改淮宁县为淮阳县,1949年属淮阳专区,1953年属商丘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

本文摘自《中华姓氏中原寻根丛书》作者:李龙

陈氏历代十大先祖,姓陈的快来对接一下!看看你是谁的后代

陈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妫满为陈姓得姓始祖。历史上,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建立陈国,秦末陈胜建立张楚,南北朝时期陈霸先建立了陈朝,元末陈友谅建立了大汉。陈氏家族源远流长,千枝万派,分布于世界各地,下面为大家介绍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十位陈氏祖先,看看有你了解的吗?

中华陈氏源流

1、源于妫姓,舜帝裔孙陈胡公妫满,受周武王封之于陈,其后裔以国名为姓,为当今中国陈姓的主体。

2、少数民族陈姓。

3、源于改姓、冒姓、帝王赐姓等。

1

陈姓开宗之祖——陈胡满公,满公原姓妫,叫妫满。因助周武王灭纣,为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即宛丘,现河南省淮阳县),按照古代胙土命氏的制度,则以国为姓,由此诞生陈姓,陈胡满公即成为了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氏得姓始祖陈胡满公圣像

2陈寔公,颍川陈氏始祖,字仲弓。文字载:“陈寔,东汉颍川郡”(今河南省长葛县老城古桥乡陈故村)。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卒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享年84岁。实公在汉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为太丘长。为当时的大名士,与其子元方、季方被称为“三君”。

3陈润,字文蒨,系颍川始祖汉陈实第五世裔孙,季方之曾孙,和之孙,台之子。仕晋,为南海郡守,迁散骑常侍。晋永嘉二年(308年),以中原板荡,由河南固始县衣冠南渡,携家避乱入闽。寓居福州乌石山,是为陈氏最早入闽开基始祖。永嘉六年(312年)晋怀帝执后,隐居长乐岱边(时长乐未置县地属晋安郡),为怀祖德,披荆斩棘,垦荒耕种,聚亲威以处,立居住地为二难分,以著不忘元季之德。俗称颍川陈,后分迁阳夏(今首占镇洋尾下自然村),后又徒迁陈厝(闽侯)等地。

陈氏入闽始祖陈润公像

4

陈迈,河南颍川人,字斯伍,号元一,自幼聪慧好学,胸怀大志,品德高尚,立誓报效国家。隋炀帝大业十三(617)年,陈迈领泉州兵马镇莆田。莆田置县,他首任莆田县令。唐高祖武德王(622年)平定闽中地区,析南安县置丰州(今泉州),诏复莆田县,他续任县令,加散骑都尉。他爱莆田山水秀丽之胜,遂举家卜居莆田城内刺桐巷。因陈氏出颍川,又称颍水,故称陈氏为颍川或颍水。陈迈为陈氏入莆始祖。陈迈入莆后,一脉相承,子孙发达,人才辈出,是莆田的一大名门望族。陈迈的裔孙在莆田占有赫赫的位置。陈迈的裔孙就有陈文龙中状元,陈俊卿、陈睦榜眼及第,陈齐探花发甲,陈峤等一百九十一人登进士。阔口的玉湖陈氏有“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之美称。

5

陈元光(657-711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出生于颍川望族、开唐功臣门第、将军世家。幼年时博览经书,贯通子史。长博通经史,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年十三,领乡荐第一。

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是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

开漳圣王陈元光像

6

陈忠,妫满公64世孙,太傅派始祖忠公,字中鄂、号毅俺。颍川陈氏后人(公元650--734年)生子邕。唐时居河南开封府,任门下侍郎、检校司空、进集贤殿大学士,后封为鄂国公。(原籍京兆府(陕西)万年县洪故乡胄桂里。曾祖岩公,为陈宣宗前军司马,封吴郡(江苏苏州),后主叔宝政乱,避地江西饶州府。于唐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同子陈邕南迁福建,开基于闽,南院开基漳泉陈氏(南陈、太傅派)始祖陈忠公,子孙兴旺,分徙于漳州、泉州、永州、安溪、同安、南安、兴化、蒲田、仙游诸处,支派繁多。

唐太子太傅陈邕公像

7

陈雍,字月铭,是太丘陈实的第十九世孙,贡川陈氏始祖,生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世居吴兴。其少好学多才,以贤良方正被举于朝延,官拜中丞,为官清廉。据考,陈雍80岁即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率次子陈野南下入闽,卜居固发冲(今贡川),启创家声,绵亘世族;延至八世陈文余,人文鹊起,九子一婿,皆大儒名宦,故有朱熹题赠“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楹联。陈门历代科甲蝉联,贤能辈出,陈世卿、陈灌、陈渊、陈君举、陈俨、陈文龙、陈君用等数百名状元、进士、文官、武将,文韬武略,为人景仰,故有“半壁官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归”,名噪八闽。而今,陈雍世系宗枝遍及八闽大地、东南各省及台、港、澳地区,还有旅居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堪称福建的名门望族。

8

陈旺,江州义门陈氏始祖,字天相,于开元十九年即731年,迁九江郡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 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开创基业。宋仁宗于天圣四年(1026年),敕封晋国公。陈旺寿终八十一岁,葬于义门东臬岭龙池山(今旺公山)。娶荀氏,封淑人。陈旺自开基以来,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建书堂( 东佳书院前身),立家法,敬友邻,睦家人,使义门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义风蔚然而日益昌盛,为义门陈氏后来成为聚居数千口、合炊几百年的忠孝典范奠定了文明的良基。

9

陈伯万,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取之文公葬扬州府云享乡金峰顶之义)。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已亥生,一生戎马征战,鹰武军都督。兼湖广都招讨宣抚防御使。晚年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偕妣赵氏恭人率属七拾余口领旨由关邑(一说由豫经湖北沔阳地)来湘戍镇湖南邵州驻节高平(今新化县),卜县横阳山鹅塘梅家湾。公为官清谦,澹泊林野,素享令名,为三湘颍川陈氏始迁祖。

10

陈晖,名徽,柳溪陈氏始祖,唐昭宗二年登第,授司户参军,转大理评事,避杨行密乱,于天祐元年(904)由金陵徙居江西泰和县,易徽为晖,以匿迹云,配梁氏二子承进承逸,承进为清溪;承逸为柳溪。柳溪陈氏为西昌(江西泰和县)名门望族,有“百人科第”之美誉,柳溪陈氏后裔众多,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百家姓|陈姓源自北方 如今是南方大姓

关于姓氏分布,南方曾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意思是说,陈、林两姓在南方所占人口比例最大。在陈、林两姓中又以陈姓的人口居多。据统计,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人口极多。总体来看,在南方陈姓超越了北方很多典型的姓氏,是名副其实的南方第一大姓。

广东是陈姓第一大省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在中国传统书籍《百家姓》中,陈姓排在第10位,在宋朝时就是一个大姓。如今的陈姓,更是中国的一个绝对大姓,位居全国姓氏第5位。

陈姓发源于北方,现在成了典型的南方大姓。广东是陈姓第一大省份,有815万多人,福建是第二大省份。四川是全国陈姓第三大省份,人口大约有400万,在四川各大姓氏人口中名列第5位。在台湾,陈姓是第一大姓。

陈姓源流集中在北方

熟悉姓氏文化的朋友都知道,陈姓的源流主要集中在北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武王伐纣后,周朝建立,舜帝后人胡公满被封淮阳,陈国由此诞生。与此同时,陈姓成为国姓。二是妫满死后,子孙以国名为氏。后来,陈国灭亡后,陈国公族后裔除留在陈留外,还有其他三支避居他乡,散居各地。三是源自北方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为单姓陈氏;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改姓形成女真族陈氏。四是属于皇帝赐姓。主要有隋文帝杨坚宠臣陈永贵被封北郡陈公,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笼络蒙古贵族,赐给汉姓,其中一部分赐姓为陈。

历史上四次大迁徙

从源流来看,陈姓主要集中在北方。那为何会成为南方第一大姓氏呢?这主要是迁徙的结果,至少经历过以下过程:

一是西晋末天下乱,晋元帝渡江,定都建康,建立东晋。中原士族相随迁移,以避战乱。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的迁移,很多姓氏先人留居南方省份,后又有林、陈、黄、郑等“八姓入闽”之说。在这一背景下,陈姓扎根南方,并逐步发展壮大。

二是自陈姓南迁以来,到南朝已经发展成为南方大姓之一。南朝时,祖籍颍川的陈霸先逐步控制了梁朝,后又自立为帝,建立大陈。至此,陈姓既是皇族姓氏,也是陈朝国号。陈姓得到空前发展。陈朝虽然只存在32年,但陈氏皇族支脉庞大,子嗣繁多,仅陈宣帝一代就有39脉之多。陈朝灭亡后,隋朝建立,而原来陈朝的皇族子嗣特权并没有被剥脱,依旧得到分封,遍于全国各地。

三是陈姓人口数量庞大,宋代时已经形成地方上的压力。在朝中大臣文彦博、包拯的奏议下,宋仁宗采取双分流的办法,将陈氏分流至16个省。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氏分布再次进行组合。到南宋时,陈姓首次进入广东;到明末时,陈姓进入台湾。

四是明清以后,下南洋风气正盛,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陈姓人口到南洋和欧美谋生,使陈姓进一步向全球扩散。

“陈田一家”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妫完是一个比较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妫完举家出奔到齐国后,以陈国国名为姓,改名陈完。

陈完向来有贤名,到齐国后,齐桓公对他热情得不得了,要任命他为卿。陈完推辞,齐桓公没勉强,让他当管理百工的工正,赐给很多田地。陈完为答谢齐桓公,当时“陈”和“田”同音,就把姓改为“田”,叫作田完。他的后代以田为姓,尊奉他为田姓始祖,这也是后世“陈田一家”的由来。田完去世后,谥号“敬仲”,所以他又被称为田敬仲。

此后,田氏家族逐渐壮大,到田完第八世孙田盘(田襄子)时,齐国已被田氏家族控制。田完第十世孙田和继任相国,齐康公荒淫嗜酒,不理朝政。田和看得心烦,把他弄到海上,修了一座城池,自立为齐国国君。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同意田和成为齐侯,田和地位得到中央认证。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齐国姜姓吕氏正式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田建)投降秦国,齐国宣告灭亡。秦王嬴政把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今甘肃泾川县北),齐王建被活活饿死。

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齐王建有田升、田桓、田轸3个儿子,田升、田桓先后改为王姓,田升这支王姓传到西汉末,形成了王莽家族。

田轸逃奔到楚国为官,被封为颍川侯,定居在颍川郡(今河南长葛市),恢复陈姓,是为陈轸。陈轸被颍川陈氏奉为始祖。

从秦汉以来,由田姓恢复陈姓的颍川陈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播迁极广,也是当今陈姓中最重要、最大的一个支派。

陈姓家谱种数达2990种

一本本世代相传的家谱,以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着中华民族每一个世代相传的姓氏繁衍生息。据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在《中国家谱通论》中介绍,古往今来,由于大量家谱的亡轶,中国家谱的姓氏已难以统计。目前已知的存世中国家谱里共有608个姓氏,其中单姓552个、复姓56个。目前存世家谱的608个姓氏涵盖了宋代《百家姓》中的371个姓氏,占84%。

宋代《百家姓》有65个姓氏没有家谱流传下来,主要是偏冷稀少姓氏,如滑、曲、家、羿、汲、松、秋、牧、宿、怀、邰、鄂、咸、阴、能、双、通、充、满、步、空、鞠、东、沃、空、桓、东方、公羊、淳于、单于、公孙、太叔、长孙、慕容、闾丘等。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3490个姓氏,其中排名前100位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7%以上。据统计,在存世家谱的608个姓氏中,陈姓家谱种数最多,达2990种;其次为张姓,2597种;王姓2512种;李姓2157种;刘姓2029种;这5姓的家谱均超过2000种。家谱种数在1001—2000种之间的姓氏有:黄、吴、周、杨、徐、林;家谱种数在501—1000种之间的姓氏有:宋、胡、郑、爱新觉罗、许、叶、何、谢、赵、萧、罗。

(燕赵都市报)

陈氏起源与陈姓来历——表述不详之处望大家指正

陈姓是中国一支大姓,其来源也存在四个大的出处,今天小编经过梳理发布出来,如有不详或者存疑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正,以便在今后整理关于陈氏资料时得以完善!在此也祝愿陈姓人家新年快乐,2018发发发!

一、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 33世传至胡公满,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建国第二年),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诸侯国,屏卫王室。封地在陈(伏羲在宛丘建都,炎帝继而在其原址建都,故称为陈,后称陈州),建都宛丘(中间低,四周高的土丘今河南淮阳),国号陈。妫满根据胙土命氏的惯例,遂以国为氏称陈氏,号称陈满,为陈氏得氏始祖,陈氏从此开始。

陈满(生于公元前1067年)在位60年,薨谥胡公,史称陈胡公。王莽称帝建新朝,追封为陈胡王。葬在今河南淮阳县柳湖旁(现称龙湖),因湖水侵蚀,以铁锢之,故俗称铁墓。

大约在五千年前,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陈丰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他们定居的地方,就在河南宛丘 (今淮阳县)。

商朝末年,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也称阏父)的人,前去投奔周国,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今陈胡公妫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

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68年。

二、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妫满根据胙土命氏的惯例,遂以国为氏称陈氏,号称陈满,为陈氏得氏始祖,陈氏从此开始。陈国被楚并后,陈闵公之长子陈衍迁居阳武户牖,其后裔再迁颍川。其二居固始者,出自陈闵公次子温之后陈琏。

再有陈完奔齐国改称田氏,建田氏齐国,齐末王田建之三子迁颍川,恢复陈姓。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

三、少数民族陈姓

北魏鲜卑族陈氏 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女真族陈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满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瑶族陈氏 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

回族陈氏 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民有陈氏。

四、他姓改姓冒姓

曹姓改为陈姓: 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陈氏之女为妻,生了四个儿子,便销声匿迹了。

高姓改为陈姓:唐朝末年有个叫曹宪来的人,娶都姓母亲陈氏之姓,这一支曹姓。

到了宋代,陈姓后裔中有一个叫陈文龙的,作了高官显宦,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陈姓成了海宁望族。浙江海宁一姓高的人家,是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他的后裔默默居住海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高谅时,历史已进入了元朝,他因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只得入赘于陈氏之家,高姓也改为陈姓了。西晋末年的陈元达,原来姓高,曾在匈奴人刘聪建立的汉国任职,因为占卜者说他的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他本来是河东猗姓人,却冒姓陈氏,并受封为伯爵。

白姓改为陈姓:隋朝还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约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地区的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官至柱国,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

陈姓改为其他姓: 西魏时,赐许昌公陈忻姓尉迟,不过,时间很短,至隋初又恢复了陈姓;明朝末年,湖南湘潭陈氏,因遭家难,有一人冒姓郭,称为郭金台。

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史称万年之陈氏。

唐朝初年,原丘兹王的后裔帛(白)永贵人仕内地,因姓氏罕见怕受歧视,也改姓汉族大姓陈,此后也以陈姓知名,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名令英,史书也称陈令英。唐末,浙江宁海人曹宪来人赘陈家,生子4人,也冒姓陈。

元朝时,原北齐清河王高岳的14世孙高谅入赘陈家,子孙也改姓陈。明初,明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后来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广陵陈氏: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古代信阳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信阳大部分地区属九江郡。境内设7县,雩娄县、西阳县、期思县、息县、城阳县、蓼县、安丰县。

汉沿秦制,信阳分属九江郡、江夏郡、汝南郡。境内增设五县,安昌县、弋阳县、轪县、鄳县、钟武县。

三国时,魏文帝新置弋阳郡,治所在今潢川县西,隶豫州,是为信阳设郡之始。

北周武帝时在信阳置申州,南朝梁武帝时在南光城郡置光州。

申州于宋初先后改称义阳军,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因避太宗赵光义的名讳,改义阳军为信阳军。

元代,改信阳军置信阳州,治所在信阳县,后升为信阳府。

信阳位于中原腹地,又离古代王朝的的统治中心洛阳、开封等较近,历来都是世家大族繁衍集聚之地,现在就古代信阳的十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固始黄氏:黄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于官位,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和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其二源于黄国,黄国灭亡后其子民以国为氏,称黄氏。其三源于回族、满族等汉化改姓。

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黄氏的主要郡望为江夏郡、江陵郡、松阳郡、固始郡、安定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洛阳郡、晋安郡、濮阳郡、东阳郡、南安郡、西郡。黄氏的主要堂号有山谷堂、江夏堂、固始堂、安定堂、宽和堂、紫云堂、孝友堂、四士堂、千顷堂、聚斯堂、双江堂、三略堂、五桂堂、源远堂、炽昌堂等。其中黄氏固始堂,以望立堂。

弋阳胡氏: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于归姓,以国为氏。归姓起源于商朝的姒姓夔国,国家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历史上的门阀望族安定胡氏即源于归姓胡国。其二源于妫姓:舜帝后裔妫满,周朝初年被封于陈国,号胡公,又称陈胡公满,后裔有以其号为氏者,称胡氏。其三源于胡母氏,出自战国时期齐宣王之弟胡母氏后裔,复姓简化为氏,南北朝之前,泰山郡胡母氏较为显著。

其四源于官位,出自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官吏胡史,专职掌管君王贵胄的餐饮,以及祭祀大典的牺牲,其后裔以先祖官职为氏。其五源于姬姓胡国,公元前763年,郑国恃强攻入胡国,姬胡亡国后,胡国子孙仍以国号为氏。其六源于官位,出自汉武帝刘彻所设置的军队官职胡骑校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七源于满族、蒙古族汉化改姓。

当今胡姓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其次分布于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河南、重庆、山东七省。其中湖北为当代胡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局,突出鄂湘赣皖浙和川渝黔云两个胡姓高聚集中心。

胡氏的主要郡望为安定郡、庐陵郡、弋阳郡、新蔡郡、洛阳郡、义阳郡、定城郡。胡氏的主要堂号有安定堂、弋阳堂、定城堂、三恪堂、淮阳堂、新蔡堂、洛阳堂、义阳堂、庐陵堂、澹安堂、绩溪堂等。其中胡氏弋阳堂,以望立堂。弋阳郡为隋代所置,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胡氏定城堂,以望立堂。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光州春氏:春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于官位,出自上古时期少昊帝属下春扈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二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春官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三源于古八卦,出自古代方位之称,属于以所居方位为氏。其四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之后裔,属于以先祖爵位名称为氏。

其五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官制春官府都上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六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官制春官正兼夏官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七源于职业,出自唐朝时期酿酒官衙春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八源于源于蒙古族、赫哲族、满族等汉化改姓。当代春姓主要分布于云南、内蒙古、安徽、河南、四川五个省份。

春氏的主要郡望有平原郡、光州。春氏的主要堂号有玉林堂、平原堂、光州堂。光州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古称弋阳郡、定城、光州、南郢州、淮南郡。春氏光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弋阳堂、定城堂、南郢堂、淮南堂。

弋阳卢氏:卢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于春秋时期庐子国,以国为氏。其二源于姬姓,东周时期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舅犯后人以卢为氏。其三源于姜姓,春秋时期齐国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其后人以邑名为氏。其四源于鲜卑族、西南夷、赫哲族、满族汉化改姓。当今卢氏以广东、河北、广西三地居多。

卢氏的主要郡望为范阳郡、河南郡、河间郡、淮阳郡、弋阳郡、三原郡、顿兵郡。卢氏的主要堂号有范阳堂、河南堂、河间堂、淮阳堂、弋阳堂、三原堂、顿兵堂、专经堂、讲述堂、考礼堂、得闲堂、抱经堂、显承堂等。其中卢氏弋阳堂,以望立堂。弋阳郡汉朝初期为弋阳国,三国曹魏改为郡,治所弋阳县在今河南潢川西部。

固始叶氏:叶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出自芈姓,楚国沈尹戌在率军与吴队作战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于叶邑,史称叶公。叶公曾大力平定白云胜叛乱以助楚惠王复位,为楚国立下大功,叶公后裔以封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其二出自中国古姓叶阳氏、叶大夫氏,后叶阳氏、叶大夫氏简化为叶氏。

其三出自汉朝时期古叶调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其四出自蒙古族、满族、赫哲族、彝族、土家族、保安族、回族、苗族等汉化改姓。当代叶姓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叶氏的主要郡望有南阳郡、下邳郡、越嵩郡、辽东郡。叶氏的主要堂号有下邳堂、辽东堂、越嵩堂、南阳堂、崇信堂、敦睦堂、点易堂、续古堂、继美堂、百忍堂、天叙堂、永思堂、享裕堂、天秩堂、青枝堂、济美堂、崇本堂、双留堂、国望堂、序秩堂等。其中固始叶氏以体道微孝广照先宗阳花彩耀为字辈。

光州陈氏:陈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陈氏。其二源自陈国,陈厉公的儿子妫完因内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其三源自北魏时期鲜卑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改革,贵族侯莫陈氏易胡姓为汉姓,改为单姓陈氏。其四源自女真族、蒙古族、满族汉化改姓。

陈氏的主要郡望为颍川郡、汝南郡、下邳郡、广陵郡、东海郡、河南郡、武当郡、新安郡、庐江郡、冯翊郡、京兆郡。陈氏的总堂号为颍川堂。光州固始陈氏以元相福贵长明登万事华贤良安定国忠厚争传家为字辈。

信阳郭氏:郭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任姓,黄帝之子禺虢受封于任,古城在今河北任丘西北,后南移山东济宁东南。禺虢的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为侯伯,有郭哀,为大禹御,该郭国在今山东聊城西北一带,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公元前670年郭国灭于齐,子孙遂以国为氏。其二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

其三出自姬姓,源自轩辕黄帝苗裔周王室宗支,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其叔虢仲于西虢,位封公爵,为西虢公。东周平王东迁时,西虢东迁于今河南陕县东南,改称南虢,春秋灭于晋;留在原西虢的后为秦所灭,后裔以郭为氏。其四源于蒙古族、满族、回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省,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山西、辽宁、安徽、吉林六省,其中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郭氏的主要郡望为太原郡、冯翊郡、颍川郡、河内郡、广平郡、敦煌郡、 昌乐郡、京兆郡、中山郡、西平郡、华阴郡。郭氏的主要堂号为太原堂、汾阳堂、冯翊堂、华阴堂、尊贤堂、敦煌堂等。河南信阳郭氏以世家之传克承其志立为字辈。

永安周氏:周氏是中国第九大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一源自黄帝时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其二为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其三出自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其后裔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其四出自周赧王的后裔,周朝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周赧王的子孙,就以周为姓。其五出自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传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灭,因仍旧被人称作周家,后姬邕改姓为周。其六源于鲜卑等民族汉化改姓。

当代周姓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苏、四川、福建四省,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上海八省市,其中湖南为周姓第一大省。中国形成了沿长江的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周姓分布区域。

周姓的主要郡望有19个,分别为汝南郡、庐江郡、浔阳郡、临川郡、陈留郡、沛国、泰山郡、河南郡、淮南郡、永安郡、河间郡、临汝郡、华阴郡、河东郡、清河郡、江陵郡、长安郡、昭州郡、武功郡。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堂、细柳堂、笃祐堂等堂号,其中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其中周氏永安堂,以望立堂。永安郡治所新城县在今河南光山西。

光山万氏:万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芮伯的后裔芮伯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其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其三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吐万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其四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汤的属下万舞,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其五源于任姓,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其六源于地名,在古代有个叫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其七源于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汉化改姓。当今万氏族人尤以山东、江西、江苏、湖北等省多此姓。

万氏的主要郡望有扶风郡、河南郡、槐里县。万氏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河南堂、槐里堂、隰西堂等。其中河南信阳光山以正大光明玉安家一直传为字辈。

罗山罗氏:罗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于妘姓,出自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后裔的封地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其二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罗氏,专职掌管天下鸟、禽的捕捉与饲养,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三源于鲜卑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布依族、瑶族、土家族等汉化改姓。当今四川是罗姓人口第一大省。

罗氏的主要郡望有豫章郡、襄阳郡、长沙郡、齐郡、 河东郡等。罗氏的主要堂号有尊尧堂、豫章堂、长沙堂、襄阳堂、太原堂、清公堂、世德堂、垂裕堂、思孝堂、柏林堂、敦睦堂、庆余堂、报本堂、四维堂、五虎堂、世德堂、理学堂等。其中罗氏四维堂在豫南新县。罗氏五虎堂在河南省罗山县。

信阳的世家大族与中原的世家大族一样,随着中原王朝的更替动荡与政治中心的北移,中原的世家大族也开始向南北扩散,逐渐丧失了在本地的垄断优势,泯然众人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