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开业吉日

闻人姓(闻人姓氏有多少人)

时间:2023-10-14 20:14:47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盘点中国八大复姓姓氏,不仅好听且多是以官职命名,也有皇族后裔

原文标题:《盘点中国八大复姓姓氏, 不仅好听且多是以官职命名,也有皇族后裔》

在中国取名那是一个学问,都说人如其名,名字是我们到来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符号,也是会伴随我们一生的重要符号。很多父母都是为了孩子的取名而头疼,名字好取,但姓氏是注定的,很多家长为了辨识度高,就将父母的姓氏合在一起,将孩子的姓氏变成了复姓。但是,我们小时候都在课堂上背过千字文,也读过百家姓,中国真正的复姓那说出来是一个比一个顺口,一个比一个好听。今天驴叔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的八大复姓姓氏。

第一个姓氏是上官。

看过小李飞刀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小说中最大的反派就是上官金虹。上官上官,上来做官,你听听这姓氏,寓意多好多直观。除去小说里的上官姓氏,在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官就是上官婉儿,看过电视剧的朋友应该印象深刻,上官婉儿的灵动,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其实上官这个姓氏源自楚国。当时有一个大臣官至大夫,楚国国王就赐给这个大夫一块封地,这个封地名字就叫作上官邑,后来这个家族为铭记这份荣光,后世都以上官为姓。

第二个姓氏是皇甫。

这个姓氏来源就比较久远,原本这个姓氏祖先姓姬,相传西周时期有一个知名的太师皇甫,被尊称为皇父,且古时候通假字多,父与甫同音,后来传着传着就成了皇甫。这个姓氏也是以官职为名的。

第三个姓氏是宇文。

在隋唐演义中,宇文成都和宇文化及父子留下了很多故事。其实历史上,隋朝的前身就是北周,当时北周皇帝就是宇文氏,为了奖赏有功的大臣,就把国姓分赏给这些功臣们,所以北周和后来的隋朝,很多臣子都姓宇文。

第四个姓氏是慕容

姑苏慕容,这个姓氏主要是源自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小说中,相传慕容一族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因其祖上建立一个大燕,所以姑苏慕容一族以复国为己任,挖空心思地拉拢各路高手建立班底。不过这不是杜撰,历史真有鲜卑族分支是慕容姓氏。

第五个姓氏是欧阳

喜欢文学的朋友们都晓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喜欢港剧的朋友们都知道一个明星就做欧阳震华,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都记得一个高手是欧阳锋。欧阳这个姓氏源自战国,当时越国国王将自己的儿子封为欧阳亭侯,所以这一脉的后人都以分封的王爷称号为姓氏。

第六个姓氏是司马

顾名思义,这个姓氏也是以官职命名的,当时管理朝廷马匹的官职统称司马,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弼马温。不过这个姓氏出了了不少名人,比如司马迁和司马懿。

第七个姓氏是闻人

这个姓氏比较少见,但是能拥有这个姓氏的人都是有大学问的人。同样是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办学而闻名,被称为闻人。

第八个姓氏是夏侯

这个姓氏,在三国中是曹操的宗亲,比如夏侯渊和夏侯霸等。但这个姓氏是源自战国,鲁国公曾经收留过一个人,因这个人是夏禹的后人,加上他的爵位是侯,为表尊敬,就称这个人为夏侯氏。

看了上面这些介绍,有没有朋友有其他复姓的介绍呢,欢迎留言讨论。

文氏与闻氏 有何联系?

闻氏,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而有一些闻氏则是“闻出于文”,文与闻不仅同音,在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还有许多闻姓也是同一家人,宋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军溃于空坑抗元失败,部份文氏族人潜逃避难,分散各处,有以文改姓闻。本期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题头图片靖江闻氏绍德堂家谱)

闻一多 像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黄冈浠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战士,中国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和学者。

浠水闻氏始祖

据史料和谱牒记载,浠水闻氏始祖是闻良辅。良辅本姓文,是南宋举孝亷,系文鹏高第三子,世居江西吉安庐陵,在元军大举进犯南宋时,曾是文天祥抗元文家军中的一员战将。宋景炎二年(1277),天祥军溃于空坑,幸而脱险,以良辅为首的多名将士被俘,在押往元营途中,良辅趁机脱逃,流落定居于“蕲之兰清邑” (今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改“文”为“闻”,成为浠水“闻”氏的始祖。

《江右统宗世系》有载:“鹏高生三子,长子良恭、次子良彦、三子良辅”;《当阳文氏族谱》亦载:“鹏高生三子,长子良恭、次子良彦、三子良辅”,其长子良恭为当阳文氏先祖。

据2012年《闻氏族谱·大事记》载:文氏肇月姬文汉唐及宋代有闻人祖宗德俱载家乘宸翰名翰表里旌门中孝节义公侯将相家谱。文叔姓姬,名析,周文王支孙,封镇雁门,康王时宛滋曰文权,后以文为姓氏。十八传至种。种仕越大夫,佑越王勾践亡吴,功封相国。十六传至翁。翁字仲翁,居卢江舒城,汉景帝时蜀郡太守,兴学校教化大行。十二传至球。宋景定时,旧谱以球为一世。球下传十二世,春元为长房,下传至十三世有天祯、天祥公,为球二十五世;春志为未房,传至良辅为球廿世。自姬文汉唐及宋传至天祯、天祥为七十一世,传至良辅为六十六世。

宋瑞宗景炎二年信国公文天祥兵溃空坑,其系裔良辅被元人执送于燕,中途逸出潜逃于鄂之蕲水县永福乡二十七都十三图(今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百永乡广福寺化儿湾)改文为闻,隐居保身以绵宗祀。浠水闻氏自此始。

闻一多与文氏

闻一多,湖北省浠水县下巴河镇人。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积极参加并领导了“五四”。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积极指导和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运动,为中国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是昆明《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慷慨陈词,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被特务杀害。他是我国著名的人士、诗人、爱国学者。他一身铁骨,一身正气,从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民族英雄南宋丞相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形象。

那么闻一多是否文天祥后裔呢?“闻”姓与“文”姓有何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闻一多本人也曾产生过追根求源的兴趣。早在他于清华读书期间,就想撰写一篇《闻氏先德考》,但终因资料不足,最后只在日记中写了“不得其详”而不了了之。

查阅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次修撰的《闻氏宗谱》,上面清楚地记载“吾姓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庐陵。宋景炎二年(1277)信国公(文天祥)军溃于空坑,始祖良辅公被执,在道潜逃于蕲之兰清邑,改‘文’为‘闻’,因家焉”。这真是一个极为悲壮的忠烈史诗!后来,闻一多纪念馆的研究人员来到了湖北武穴市龙坪镇五里村,查阅了文天祥的堂兄文天祯的第二十二代孙文明杰,第二十四代孙文尚雄、文尚志所珍藏的十四本《文氏家谱》,终于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破解了玄机。其《江右统宗世系》上清清楚楚记载:“鹏高生三个儿子,次子良彦,三子良辅”而且在“良彦”、“良辅”名字的后面都注明“世系未祥”的字样,“世系未详”就是其人以后的情况不知。

通过对照武穴《文氏家谱》与浠水《闻氏宗谱》,人们发现两个世系图中,不仅两个“良辅”二字相同,而且所录籍贯都为“江西吉安”,通过对时间的推算,“文良辅”与“闻良辅”有同时存在的可能,完全有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文氏家谱》中文良辅之后“世系未详”,按历史事实文良辅“被执”并“在道潜逃”于浠水后,为了求生,不得己以“文”改“闻”,元军所要追杀的文良辅似乎在人间“消失”,故此人“世系未详”无从记载于《家谱》之中。而在《闻氏宗谱》中恰巧记载闻良辅上代“谱牒无存”,也就是说“闻良辅”之前的“简历”无为人知,我们将两个断了代的“世系未详”和“谱牒无存”相连接,就会发现历史的破镜在此“重圆”了。

故此“闻”良辅即为彼“文”良辅。文天祥堂兄文天祯的后裔文良辅在道潜逃蕲之兰清邑后,化“文”为“闻”成了浠水闻姓的“始祖”了。可见良辅是文天祥的旁系后裔,“闻”由“文”改来是符合事实的。闻一多便是江西文姓大家庭的一员,其后人中科院闻立士院士也曾回吉安祭祖。

闻氏发展

文为闻,遂家焉今兰溪镇,蕲之属地也。良辅祖明哲保身,以绵宗祀,生子四。伯仲季皆卒无后,惟第四子闻谷瑞,威猛善谋,元末以义勇破走红巾军,保障乡邑,录功镇守蜀之衢州卫。谷瑞亦有四子,分别名真一、真二、真三、真四。后真一子孙留蜀,真二子孙迁皖,只有真三、真四的子孙归居蕲(浠水),后复散处各地。其中,真三之后居河坪,真四之后盛桂等之高祖显高居巴河,其余或在罗田或在武昌,分支派别,繁衍昌隆。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续闻氏宗谱为一修(原件存今谷城县历史博物馆仅一套)。清同治二年(1862)再续闻氏宗谱为二修。至5年(1916)四修宗谱时,巳传二十六世,人丁约四千余人。2012年为六修。据谱载,从始祖良辅迄今765年,已传至二十八世左右,人丁约两万余人,散居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河南、安徽、北京、上海、广州、海口等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美国,在湖北散居浠水、英山、罗田、黄梅、广济、蕲春、黄冈、新州、麻城、黄陂、孝感、武昌、鄂州、黄石、蒲圻、监利、沙市、荆门、襄樊、枣阳、谷城、当阳、大冶、建始等县市以及武汉市,尤以浠水、英山、罗田、鄂州、监利等县市及武汉市居多。

当阳文氏与浠水闻氏

2006年夏和2007年春,笔者(文光福)先后在当阳市慈化寺文家河村和玉阳办事处窑湾村发现了两册清末以来就已难见的《文氏家谱》,此书均为八开本,宣纸线装楷书手抄而成。透过沉睡的墨迹,我们清楚地看到当阳文氏同属于江西吉州江右文氏,所载始祖文求与江西《文氏家谱》完全相同。文求是文党翁的后裔。文党翁又名文翁,字仲翁,西汉庐陵县(今安徽庐江西)人。生于西汉高祖吕氏摄位元年甲寅八月初五(公元前187年),卒于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享年77岁。任蜀郡太守,兴教育、修水利、选贤能,在成都功绩卓著。其后人文求世居成都朝阳门兴庆坊。文求于南朝陈武帝(约557-559)时,奉旨到江西吉州江右担任吉州教谕。自此兴家立业,繁衍生息形成了江西吉州的“江右文氏”。世代传承,于十二世时生玉英、玉霄、玉简三兄弟。其中玉英传于十三世生春元(名文时);玉霄传至十三世、生春魁;玉筒传至十三世生春志(号元鼎),春元下传十二世生文天祥;春志下传七世而生鹏高,“鹏高生三子:长子良恭、次子良彦、三子良辅”,说来也巧,此处的“次子良彦、三子良辅”名字的后面都加注了一个“0”表示其后世“终止”,这就与武穴市《文氏家谱》所载“世系不祥”相吻合,同时当阳《文氏家谱》中,又多了一个“长子良恭”这就填补了武穴《文氏家谱》中只有“次子”和“三子”的记载,使谱牒更加完善。

连年不断的战争,使田地荒芜,人民涂炭,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四乡流离。据谱载:盖未来,先已与父兄计议,恐迁徒之后,关山难越,年湮代远,不知木之本,水之源,使子孙废坠而失传。

吾先祖辅德公,则曰:“吾已虑之深,而计之熟矣。俟尔迁徒时赐之,以为后世据。”于是吾祖济公治行装,载妻子,望北楚而遄征。父兄送之道旁,携手涕泣而言曰:“父兄等不才,不能体祖宗之德。使尔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尔至北楚,或州或县,须择地而居,所索凭据,为尔后世信守,我已将饭锅倾破五块,给与弟兄各执为证,但尔之锅铁,左弓右弦,上尖下缺,长五寸三分。尔宝藏之,永世弗替。”真乃一幅离景背乡的依依话别图。

故后世称文姓为“破锅文”即为此故。

良辅既已逃蕲,良恭后人只得随四散江南八省(湘、鄂、苏、浙、粤、桂、滇、黔)的江右各房文氏,浪迹天涯。至三十世福三郎来到当阳,在西里湾冈子上挽草为业。尔后的三十四世完用也于明朝正统六年(1440)携带弟弟完德来到“湖广安陆府当阳县垦莲坪沙溪河“(现文家河村),此后的二十六年,完用的堂侄泰常也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带领其弟泰清、泰安(住夷陵)泰升落籍当阳文家河村,至今已繁衍到第五十七世。

纵观史实,闻一多为闻良辅后裔,当阳文氏为文良恭后裔,共同的祖宗为鹏高,因此当阳文氏与闻一多同宗共祖,一脉相承。

如今,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祖国建设飞跃发展,我们当阳文氏应发扬文天祥、闻一多的爱国精神,爱祖国、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的富强尽心尽力。

文天祥与靖江闻氏

关于“闻出于文”,在靖江闻氏绍德堂家谱中,认为闻姓是文天祥家族成员的后裔。

文天祥于狱中遗言其胞弟文壁,令文壁次子陞出继他为嗣。陞有二子:添八公和添四公。添八公当时为避元祸,由江西庐陵(今吉安县)流亡出走,途中易文为闻,沿途经过湖南、湖北、安徽(绩溪),后到浙江吴兴县,最后落脚在江苏。其族分支流入常熟、江阴、靖江等地。

从浙迁苏的闻姓均易谱新立,以始祖天祥的子侄之谱分开单立。太仓、常熟为琴川支,江阴的南闸支、花山支,靖江分南支和北支。迁江苏长江以南的为南江闻,长江以北的为北江闻。闻姓族谱自南宋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从浙江迁江苏靖江闻姓亦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

靖江闻姓是从江阴虞东分支迁来的,尊文天祥为始祖。靖江闻姓的第一始祖为用庄公。用庄公之父闻天锡字元奎,为江阴县的教谕。那时天锡公兄弟三人。其二弟申锡迁如皋,三弟永锡迁扬中,天锡公在江阴为官任满,卸任后回英山太夫人处。所以用庄之父天锡公在靖谱上注有葬址无考。2009年,靖江在续辑闻氏家谱中,通过外查,查明天锡公葬在湖北英山县林家冲掌形山上。有石刻碑竖在那里。

靖江闻姓又分南支和北支,总人数12000多人,南支住在靖江柏木桥(今为靖城镇辖区)西北方的常家埭。闻姓人员开始住到称为常家埭的地方,当时此地并无一户常姓的,均为闻姓。闻姓人员住在此地,为纪念祖籍之地常熟,便把居住地起名叫常家埭。

闻姓的北支住在孤山镇西面的戏渔墩,今杨太村。靖谱的第一世始祖用庄公居住于此,是靖江闻姓向外发展的根基,故起名闻家老埭。从此以后,闻姓人员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

湖北浠水闻氏宗谱也有“闻出于文”说法。

而靖谱的前身,常熟谱的修撰要早于浠水县闻姓修辑的谱,靖江闻姓的常熟谱,是公元1567年至1573年间,明穆宗朝代修撰的。也认定“文改闻”。是文天祥的后裔。

常熟列谱十一世,常熟(含江阴)闻氏迁靖江。靖江闻氏谱列世二十二代人,前后闻氏列谱三十三世。

文氏与闻氏 有何联系?

闻氏,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而有一些闻氏则是“闻出于文”,文与闻不仅同音,在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还有许多闻姓也是同一家人,宋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军溃于空坑抗元失败,部份文氏族人潜逃避难,分散各处,有以文改姓闻。本期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题头图片靖江闻氏绍德堂家谱)

闻一多 像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黄冈浠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战士,中国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和学者。

浠水闻氏始祖

据史料和谱牒记载,浠水闻氏始祖是闻良辅。良辅本姓文,是南宋举孝亷,系文鹏高第三子,世居江西吉安庐陵,在元军大举进犯南宋时,曾是文天祥抗元文家军中的一员战将。宋景炎二年(1277),天祥军溃于空坑,幸而脱险,以良辅为首的多名将士被俘,在押往元营途中,良辅趁机脱逃,流落定居于“蕲之兰清邑” (今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改“文”为“闻”,成为浠水“闻”氏的始祖。

《江右统宗世系》有载:“鹏高生三子,长子良恭、次子良彦、三子良辅”;《当阳文氏族谱》亦载:“鹏高生三子,长子良恭、次子良彦、三子良辅”,其长子良恭为当阳文氏先祖。

据2012年《闻氏族谱·大事记》载:文氏肇月姬文汉唐及宋代有闻人祖宗德俱载家乘宸翰名翰表里旌门中孝节义公侯将相家谱。文叔姓姬,名析,周文王支孙,封镇雁门,康王时宛滋曰文权,后以文为姓氏。十八传至种。种仕越大夫,佑越王勾践亡吴,功封相国。十六传至翁。翁字仲翁,居卢江舒城,汉景帝时蜀郡太守,兴学校教化大行。十二传至球。宋景定时,旧谱以球为一世。球下传十二世,春元为长房,下传至十三世有天祯、天祥公,为球二十五世;春志为未房,传至良辅为球廿世。自姬文汉唐及宋传至天祯、天祥为七十一世,传至良辅为六十六世。

宋瑞宗景炎二年信国公文天祥兵溃空坑,其系裔良辅被元人执送于燕,中途逸出潜逃于鄂之蕲水县永福乡二十七都十三图(今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百永乡广福寺化儿湾)改文为闻,隐居保身以绵宗祀。浠水闻氏自此始。

闻一多与文氏

闻一多,湖北省浠水县下巴河镇人。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积极参加并领导了“五四”。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积极指导和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运动,为中国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是昆明《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慷慨陈词,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被特务杀害。他是我国著名的人士、诗人、爱国学者。他一身铁骨,一身正气,从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民族英雄南宋丞相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形象。

那么闻一多是否文天祥后裔呢?“闻”姓与“文”姓有何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闻一多本人也曾产生过追根求源的兴趣。早在他于清华读书期间,就想撰写一篇《闻氏先德考》,但终因资料不足,最后只在日记中写了“不得其详”而不了了之。

查阅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次修撰的《闻氏宗谱》,上面清楚地记载“吾姓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庐陵。宋景炎二年(1277)信国公(文天祥)军溃于空坑,始祖良辅公被执,在道潜逃于蕲之兰清邑,改‘文’为‘闻’,因家焉”。这真是一个极为悲壮的忠烈史诗!后来,闻一多纪念馆的研究人员来到了湖北武穴市龙坪镇五里村,查阅了文天祥的堂兄文天祯的第二十二代孙文明杰,第二十四代孙文尚雄、文尚志所珍藏的十四本《文氏家谱》,终于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破解了玄机。其《江右统宗世系》上清清楚楚记载:“鹏高生三个儿子,次子良彦,三子良辅”而且在“良彦”、“良辅”名字的后面都注明“世系未祥”的字样,“世系未详”就是其人以后的情况不知。

通过对照武穴《文氏家谱》与浠水《闻氏宗谱》,人们发现两个世系图中,不仅两个“良辅”二字相同,而且所录籍贯都为“江西吉安”,通过对时间的推算,“文良辅”与“闻良辅”有同时存在的可能,完全有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文氏家谱》中文良辅之后“世系未详”,按历史事实文良辅“被执”并“在道潜逃”于浠水后,为了求生,不得己以“文”改“闻”,元军所要追杀的文良辅似乎在人间“消失”,故此人“世系未详”无从记载于《家谱》之中。而在《闻氏宗谱》中恰巧记载闻良辅上代“谱牒无存”,也就是说“闻良辅”之前的“简历”无为人知,我们将两个断了代的“世系未详”和“谱牒无存”相连接,就会发现历史的破镜在此“重圆”了。

故此“闻”良辅即为彼“文”良辅。文天祥堂兄文天祯的后裔文良辅在道潜逃蕲之兰清邑后,化“文”为“闻”成了浠水闻姓的“始祖”了。可见良辅是文天祥的旁系后裔,“闻”由“文”改来是符合事实的。闻一多便是江西文姓大家庭的一员,其后人中科院闻立士院士也曾回吉安祭祖。

闻氏发展

文为闻,遂家焉今兰溪镇,蕲之属地也。良辅祖明哲保身,以绵宗祀,生子四。伯仲季皆卒无后,惟第四子闻谷瑞,威猛善谋,元末以义勇破走红巾军,保障乡邑,录功镇守蜀之衢州卫。谷瑞亦有四子,分别名真一、真二、真三、真四。后真一子孙留蜀,真二子孙迁皖,只有真三、真四的子孙归居蕲(浠水),后复散处各地。其中,真三之后居河坪,真四之后盛桂等之高祖显高居巴河,其余或在罗田或在武昌,分支派别,繁衍昌隆。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续闻氏宗谱为一修(原件存今谷城县历史博物馆仅一套)。清同治二年(1862)再续闻氏宗谱为二修。至5年(1916)四修宗谱时,巳传二十六世,人丁约四千余人。2012年为六修。据谱载,从始祖良辅迄今765年,已传至二十八世左右,人丁约两万余人,散居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河南、安徽、北京、上海、广州、海口等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美国,在湖北散居浠水、英山、罗田、黄梅、广济、蕲春、黄冈、新州、麻城、黄陂、孝感、武昌、鄂州、黄石、蒲圻、监利、沙市、荆门、襄樊、枣阳、谷城、当阳、大冶、建始等县市以及武汉市,尤以浠水、英山、罗田、鄂州、监利等县市及武汉市居多。

当阳文氏与浠水闻氏

2006年夏和2007年春,笔者(文光福)先后在当阳市慈化寺文家河村和玉阳办事处窑湾村发现了两册清末以来就已难见的《文氏家谱》,此书均为八开本,宣纸线装楷书手抄而成。透过沉睡的墨迹,我们清楚地看到当阳文氏同属于江西吉州江右文氏,所载始祖文求与江西《文氏家谱》完全相同。文求是文党翁的后裔。文党翁又名文翁,字仲翁,西汉庐陵县(今安徽庐江西)人。生于西汉高祖吕氏摄位元年甲寅八月初五(公元前187年),卒于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享年77岁。任蜀郡太守,兴教育、修水利、选贤能,在成都功绩卓著。其后人文求世居成都朝阳门兴庆坊。文求于南朝陈武帝(约557-559)时,奉旨到江西吉州江右担任吉州教谕。自此兴家立业,繁衍生息形成了江西吉州的“江右文氏”。世代传承,于十二世时生玉英、玉霄、玉简三兄弟。其中玉英传于十三世生春元(名文时);玉霄传至十三世、生春魁;玉筒传至十三世生春志(号元鼎),春元下传十二世生文天祥;春志下传七世而生鹏高,“鹏高生三子:长子良恭、次子良彦、三子良辅”,说来也巧,此处的“次子良彦、三子良辅”名字的后面都加注了一个“0”表示其后世“终止”,这就与武穴市《文氏家谱》所载“世系不祥”相吻合,同时当阳《文氏家谱》中,又多了一个“长子良恭”这就填补了武穴《文氏家谱》中只有“次子”和“三子”的记载,使谱牒更加完善。

连年不断的战争,使田地荒芜,人民涂炭,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四乡流离。据谱载:盖未来,先已与父兄计议,恐迁徒之后,关山难越,年湮代远,不知木之本,水之源,使子孙废坠而失传。

吾先祖辅德公,则曰:“吾已虑之深,而计之熟矣。俟尔迁徒时赐之,以为后世据。”于是吾祖济公治行装,载妻子,望北楚而遄征。父兄送之道旁,携手涕泣而言曰:“父兄等不才,不能体祖宗之德。使尔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尔至北楚,或州或县,须择地而居,所索凭据,为尔后世信守,我已将饭锅倾破五块,给与弟兄各执为证,但尔之锅铁,左弓右弦,上尖下缺,长五寸三分。尔宝藏之,永世弗替。”真乃一幅离景背乡的依依话别图。

故后世称文姓为“破锅文”即为此故。

良辅既已逃蕲,良恭后人只得随四散江南八省(湘、鄂、苏、浙、粤、桂、滇、黔)的江右各房文氏,浪迹天涯。至三十世福三郎来到当阳,在西里湾冈子上挽草为业。尔后的三十四世完用也于明朝正统六年(1440)携带弟弟完德来到“湖广安陆府当阳县垦莲坪沙溪河“(现文家河村),此后的二十六年,完用的堂侄泰常也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带领其弟泰清、泰安(住夷陵)泰升落籍当阳文家河村,至今已繁衍到第五十七世。

纵观史实,闻一多为闻良辅后裔,当阳文氏为文良恭后裔,共同的祖宗为鹏高,因此当阳文氏与闻一多同宗共祖,一脉相承。

如今,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祖国建设飞跃发展,我们当阳文氏应发扬文天祥、闻一多的爱国精神,爱祖国、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的富强尽心尽力。

文天祥与靖江闻氏

关于“闻出于文”,在靖江闻氏绍德堂家谱中,认为闻姓是文天祥家族成员的后裔。

文天祥于狱中遗言其胞弟文壁,令文壁次子陞出继他为嗣。陞有二子:添八公和添四公。添八公当时为避元祸,由江西庐陵(今吉安县)流亡出走,途中易文为闻,沿途经过湖南、湖北、安徽(绩溪),后到浙江吴兴县,最后落脚在江苏。其族分支流入常熟、江阴、靖江等地。

从浙迁苏的闻姓均易谱新立,以始祖天祥的子侄之谱分开单立。太仓、常熟为琴川支,江阴的南闸支、花山支,靖江分南支和北支。迁江苏长江以南的为南江闻,长江以北的为北江闻。闻姓族谱自南宋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从浙江迁江苏靖江闻姓亦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

靖江闻姓是从江阴虞东分支迁来的,尊文天祥为始祖。靖江闻姓的第一始祖为用庄公。用庄公之父闻天锡字元奎,为江阴县的教谕。那时天锡公兄弟三人。其二弟申锡迁如皋,三弟永锡迁扬中,天锡公在江阴为官任满,卸任后回英山太夫人处。所以用庄之父天锡公在靖谱上注有葬址无考。2009年,靖江在续辑闻氏家谱中,通过外查,查明天锡公葬在湖北英山县林家冲掌形山上。有石刻碑竖在那里。

靖江闻姓又分南支和北支,总人数12000多人,南支住在靖江柏木桥(今为靖城镇辖区)西北方的常家埭。闻姓人员开始住到称为常家埭的地方,当时此地并无一户常姓的,均为闻姓。闻姓人员住在此地,为纪念祖籍之地常熟,便把居住地起名叫常家埭。

闻姓的北支住在孤山镇西面的戏渔墩,今杨太村。靖谱的第一世始祖用庄公居住于此,是靖江闻姓向外发展的根基,故起名闻家老埭。从此以后,闻姓人员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

湖北浠水闻氏宗谱也有“闻出于文”说法。

而靖谱的前身,常熟谱的修撰要早于浠水县闻姓修辑的谱,靖江闻姓的常熟谱,是公元1567年至1573年间,明穆宗朝代修撰的。也认定“文改闻”。是文天祥的后裔。

常熟列谱十一世,常熟(含江阴)闻氏迁靖江。靖江闻氏谱列世二十二代人,前后闻氏列谱三十三世。

拥有一个稀有姓氏是种什么体验?我叫闻人瑶月,感觉我名字很好听

网友1:

我觉得我宿舍就很厉害,每个人的姓氏都是不一样的,古、蓝、林、罗、甘、唐、孔!

网友2:

我室友姓氏:唐、小、戴、朱、奥、宁、马、白、玉、弗、龙、古、徐、叶、谢,而我姓柯。

网友3:

我姓思离,哥哥思离凉风,我思离凉空,妹妹思离凉音。

网友4:

全校就我一个姓即墨的,我是我们学校的古风歌神,还是校委员会 会长,每个同学见了我就说:“圣箬会长好!(我叫即墨圣箬,不要怀疑!)”

网友5:

我学校有一个女生姓“卿”,没错,是“卿”,她名字叫“卿珊”,第一次看到她的名字,我就觉得好好听啊,完全就是小说女主的名字啊。

网友6:

银,翻评论没一个说这姓,除了我的直系亲属外,从记事到现在,没见和我重姓的,我跟别人自我介绍都以为我说的是名,然后问我姓什么,后来问我都是,我姓银,银行的银,还挺特殊的吧,当时挺好奇,恰巧修订了新的族谱,我看了介绍,祖辈由完颜银术可去掉完颜,由此而来的,具体过程百度可查。

网友7:

我妈妈是广西人,姓莫,而我随爸爸姓,姓孙,我外婆就厉害了,姓芬。

网友8:

我同学姓蔺,特别可爱,小天使性格而且是少数民族的特别活泼。

网友9:

我认识一个姓皮的,他叫皮优雅,当时还以为是网名呢。

网友10:

我姓闻人,叫闻人瑶月,现在就是觉得我爸妈当时太有文化了,名字取得这么好听。

网友11:

我有一同学姓爨。

网友12:

看这么长时间了没有看到一个姓焦的。我百家姓200多位,光找字,就找半天。

网友13:

我看了一圈,没发现我的姓氏:道(来自于春秋姬姓诸侯国“道国”,不是蒙古和满族改的那两支),我老家隔壁村叫“能庄”,村里面都姓“能”,我们这边读ne(四声),我爸上司姓“阿”,但是他并非少数民族。

网友14:

我姓舒,每次我说我的名字的时候,他们都听成苏,我觉得我发音挺标准的啊,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有舒这个姓。

网友15:

我有个同学姓盛,而且叫盛开。老师上课点名必点她,没办法,名字太吸引了。

台州姓氏最新排名来了!你的姓,排第几?

早前,椒江、温岭已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详情点击

近日,路桥、临海、玉环也已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椒江、黄岩、临海、玉环公布了最新的“百家姓”,温岭公布了最新的外来人口数据。

椒江

近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椒江区常住人口数据

椒江“新百家姓”

新鲜出炉

椒江区常住人口82.61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王、陈、李、张、徐、杨、周、林、黄、刘。

第一名:王姓

王姓主要源自姬姓的姓氏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大姓

“七人普”数据显示

椒江82.61万常住人口中

王姓共有74444人,占9.01%

其中海门、白云、葭沚、洪家

人数排名第一的姓氏都是王姓

可谓是实至名归的第一大姓

第二名:陈姓

陈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椒江“陈姓”常住人口61995人

占比7.50%

其中大陈人大多姓“陈”

第三名:李姓

在中国历史上

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

在椒江有“李姓”人口52053人

占比6.30%

成为椒江第三大姓

各街道(镇)前十的姓氏

(按姓氏数量顺序排列)

海门街道:王、陈、李、徐、张、周、杨、叶、林、丁

白云街道:王、陈、李、张、徐、周、杨、林、陶、郑

葭沚街道:王、陈、张、李、徐、周、林、杨、黄、金

洪家街道:王、陈、张、李、徐、杨、林、洪、黄、刘

下陈街道:徐、陈、王、阮、张、邱、李、刘、杨、黄

前所街道:李、杨、王、尹、徐、陈、张、蒋、周、金

章安街道:杨、王、陈、何、李、卢、张、徐、叶、崔

大陈镇:陈、王、张、李、黄、罗、徐、叶、林、吴

台州湾新区(椒江区块):陈、王、徐、张、李、阮、杨、邱、刘、潘

△图为椒江区常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100个姓氏

看完“新百家姓”

我们再来盘点一下复姓

椒江区常住人口中

复姓共有241人

“欧阳”以141人占据复姓榜首

此外,“上官”45人、“诸葛”15人、“令狐”12人、“申屠”9人、“司马”4人、“皇甫”3人、“夏侯”3人、“第五”2人、“公孙”2人、“令孤”2人、“慕容”2人、“司徒”1人。

有了姓氏当然也少不了名字

“七人普”数据显示

在椒江常住人口中

姓名为3个字的占85.12%

“王辉”的人最多有230人

60后至10后最爱用的字

1960-196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芳、云、菊、春、华、仙、明、金、国、花、美、彩、琴、香、玲、玉、英、小、荷、友

1970-197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红、华、海、玲、丽、军、芳、英、小、国、君、建、琴、美、春、明、菊、云、金、平

1980-198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伟、丽、海、玲、燕、红、丹、敏、华、小、建、军、林、辉、明、萍、平、飞、晓、波

1990-199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伟、佳、婷、杰、丽、宇、敏、梦、鹏、文、玲、涛、丹、林、辉、晓、强、明、超、海

2000-200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宇、佳、欣、雨、怡、杰、嘉、子、豪、浩、晨、俊、涵、轩、鑫、婷、伟、文、梦、涛

2010-201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子、宇、涵、梓、轩、晨、雨、浩、欣、嘉、奕、辰、宸、俊、佳、博、泽、馨、一、语

“奕辰”是2020年

椒江父母最爱给孩子起的名字

2020年椒江区常住人口新生儿中,最常用的10个名字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奕辰、一诺、语汐、瑾瑜、依诺、翊宸、宸、瑾妍、可欣、星辰。

黄岩

黄岩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姓名报告来啦~黄岩区常住人口约70.75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王、陈、张、李、杨、黄、林、周、郑、徐。你的姓氏排第几?快来看看~

1

黄岩“七人普”常住人口姓名总览

据黄岩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常住人口中排名前五的姓氏依次为王、陈、张、李、杨,各占9.27%,7.02%,5.84%,4.18%,3.46%,共占29.77%。

常住人口中复姓最多的为欧阳,共138人,其次为上官、令狐。

黄岩十大复姓排名情况

(按常住人口数)

欧阳

138

上官

17

令狐

14

申屠

5

皇甫

5

诸葛

3

夏侯

2

乐正

1

司徒

1

端木

1

闻人

1

常住人口中姓名为3个字的占87.34%,占绝大多数。

常住人口中重名最多的是“王辉”,共189人。

△图为黄岩常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100个姓氏

2

各乡镇(街道)最多的姓氏

3

不同年龄段出现最多的名

60-6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菊、金、国、华、云、芳、春、玲、琴、明、花、文、荷、香、雪、秀、仙、彩、飞、福

70-7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红、华、玲、国、军、金、君、文、海、建、丽、伟、春、英、芳、菊、明、萍、平、雪

80-8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丽、伟、红、海、玲、丹、军、燕、建、萍、小、文、华、敏、平、金、晓、辉、林、志

90-9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佳、丽、婷、伟、晓、杰、文、宇、梦、龙、小、敏、林、鹏、倩、海、明、丹、玲、志

00-0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宇、佳、怡、雨、欣、子、豪、嘉、杰、鑫、涵、晨、浩、轩、婷、俊、文、梦、涛、阳

10-19年名中最常用的20个字:宇、子、轩、涵、梓、雨、晨、欣、浩、佳、俊、嘉、博、奕、辰、宸、怡、馨、语、皓

4

2020年黄岩常住人口新生儿常用名

2020年黄岩常住人口新生儿中,最常用的10个名字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语汐、一诺、奕辰、语桐、宝宝、子墨、亦宸、亦辰、依诺、宇宸。

注:本文均为2020年黄岩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非户籍人口数据。

路桥

路桥区第七次人口普查

各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出炉

↓↓↓

玉环

玉环市第七次人口普查

姓氏统计结果公布

快来看看

你的姓排在第几位?

玉环市第七次人口普查

根据玉环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玉环常住人口有644014人。

姓氏统计结果

在常住人口中,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张、林、王、李、黄、杨、刘、郑、吴。

其中,前五位姓氏的人口数量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31.7%,相当于每三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五大姓氏的人。

临海

临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各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公布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显示,临海市常住人口为1114146人,比2010年六人普常住人口增加85333人,增长8.29%。

临海市各镇(街道)常住人口

对比及增速表

(六人普、七人普对比表)

分镇(街道)看,人口增量最多的是大洋街道,增加31069人,增速高达31.98%,其次是杜桥镇,增加26083人,增长14.19%,大田街道紧随其后,增加9340人,增长20.53%;人口减少最多的是永丰镇,减少3664人,下降9.69%。

临海市各镇(街道)常住人口对比表

(六人普、七人普对比表)

其中,常住人口数排名前五的镇(街道),分别为:

杜桥镇209953人

古城街道166462人

大洋街道122807人

桃渚镇76812人

白水洋镇58978人

临海市各镇(街道)

常住人口占比

临海市19个镇(街道)常住人口数超过10万人的有3个,分别是杜桥镇、古城街道、大洋街道,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45.29%。

临海市各镇(街道)

常住人口占比

临海市各镇(街道)

老龄人口情况

临海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4882人,占2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2804人,占15.5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7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4个百分点。

临海市各镇(街道)60岁

及以上常住人口

临海市各镇(街道)60岁及以上

常住人口占比

60岁及以上的所占比重排在前五的镇(街道)分别是:

数据来源临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办公室

临海常住人口中哪个姓氏最多

来看最新“百家姓”

根据临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临海市常住人口111.41万人中:排名前五的姓氏依次为王、陈、李、金、周,各占8.25%、7.46%、5.89%、5.39%、3.43%,合计占30.42%。

常住人口中复姓最多的为上官,其次为欧阳、令狐。常住人口中姓名为2个字的占了8.1%,姓名为3个字的占了绝大多数,占了90.2%。

常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20个姓氏依次为:

王、陈、李、金、周、张、朱、杨、徐、黄、林、郑、吴、何、蒋、项、叶、冯、胡、马。

表1 :临海市常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100个姓氏

各镇(街道)七人普常住人口最多的姓氏

临海市各镇(街道)由于其历史、人文、迁移等种种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姓氏迥异的画面,就如同一张油画般,色彩斑斓却又相近相融。让我们从不同的姓氏传承中品读当地历史的脉络与文化的兴衰,下表为临海市各镇(街道)常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10个姓氏。

表2 :临海市各镇(街道)常住人口中 人数最多的10个姓氏

临海市七人普常住人口不同年龄段出现最多的名

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独特的含义,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特色,有的反映流行文化,有的蕴含家人期望,有的汇聚时代烙印,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名的常用字进行了统计,来看看你上榜了吗?

注:以下均按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

60后名中最常用的二十个字:

美、仙、菊、凤、芳、华、香、英、彩、春、金、冬、小、玉、云、花、琴、荷、兰、国。

70后名中最常用的二十个字:

美、芳、华、玲、英、菊、琴、丽、军、红、春、利、飞、敏、平、海、彩、国、金、小。

80后名中最常用的二十个字:

玲、海、燕、丽、伟、飞、敏、红、军、丹、华、芳、林、英、建、晓、卫、平、萍、小。

90后名中最常用的二十个字:

伟、佳、婷、杰、丽、丹、玲、宇、敏、海、晓、梦、霞、辉、俊、涛、燕、志、慧、飞。

00后名中最常用的二十个字:

宇、佳、雨、怡、子、欣、嘉、杰、俊、轩、伟、豪、梦、婷、晨、浩、涛、鑫、琪、凯。

10后名中最常用的二十个字:

宇、子、梓、涵、轩、雨、浩、晨、欣、佳、俊、嘉、奕、辰、宸、泽、思、博、语、皓。

2020年临海市常住人口新生儿常用名

2020年临海市常住人口新生儿中,最常用的10个名字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一诺、语汐、奕辰、亦辰、梓宸、亦宸、依诺、诗琪、语桐、宇轩。

注:本文均为2020年临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非户籍人口数据。

温岭

根据温岭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在141.61万的常住人口中

共有外来人口41.96万

居台州第一

温岭外来人口涵盖了全国各地,

40余万的新温岭人都来自哪里?

来自哪个省的人最多?

从温岭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得知,

温岭的外来人口

来源的省份最多的是贵州,

占外来人口总数的22.5%,

另外来自河南、安徽、江西、

四川、湖北等省份的外来人口占50.3%。

省内市外的外来人口

来源最多的还是台州其他县(市、区),

其次是温州、杭州、宁波、金华。

作为一个典型的人口输入型城市,

温岭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温岭全市范围内新温岭人

占比接近三成。

从各镇(街道)来看,

外来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其中泽国镇最多,

有9.18万人,

其次大溪6.14万人,

横峰4.18万人,

城东3.52万人,

温峤2.41万人,

而城南、坞根、石桥头较少。

来源 | 椒江发布 黄岩发布 路桥发布 临海发布 掌上温岭 路桥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