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生肖配对

07年多少岁(07年多少岁现在2023)

时间:2023-10-04 03:31:32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 农历:七月十七 为再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奋斗。

#早上好#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 农历:癸卯年【兔年】七月十七 节气:处暑第10天 (距下一个节气“白露”,还07天)第35周

8月再见,9月你好,一路向前,不为明天烦恼,不为昨天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愿九月如夏花绚烂,所遇美好,未来可期,9月,为再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奋斗。

#头条#

#在头条看见彼此#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要上头条#

#情感点评大赏#

#2023#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2023年日常分享#

#爱生活#

#爱自己#

#简简单单做好自己#

爱生活爱自己简简单单做好自己

#打卡#​

07年,79岁的台湾兵回大陆探亲,得知自己有个“儿子”

文/肖寒先生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多少台湾老兵滞留台湾?又有多少人能够回来?

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本是同根同源,却被一海相隔,而这一隔便是几代人的思念。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众多大陆子弟远赴台湾,从此便与家乡隔海相望。但思念之情遥遥不可及,纵然会出现一些让人潸然泪下的思念之词,也不乏一些爱国人士。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每个字都透露着对祖国母亲的思念,随着时代发展,一些大陆子弟相继回到大陆探望自己的至亲,也有人永远的留在了台湾。

2007年,已经79岁的张北望携一家三代回到广西南宁探亲,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1928年,张北望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户富裕家庭,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儿子,本该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可时代不同,14岁的张北望就当兵了,然而,由于年纪小,一直没有上过战场,到了十六七岁的年纪,却随着部队到了台湾。

在那个时候,张北望根本就不知道台湾在哪里,更不知道他这一去,就差点成了永别,可命令下达的那一刻,长官保证:“一年后我们就能回到南宁。”年纪尚小,压根不知道长官的这番话是在欺骗他,而到台湾的时候,张北望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小伙子。

当时他驻扎在台湾本岛,时间一天天过去,张北望也过了三十岁的年纪,在这个时候,张北望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想回到大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想到在南宁老家还有哥哥和妹妹,思念之情不绝于耳,每当月亮高照时,张北望就望着大陆的方向,幻想着哥哥和妹妹在做什么,爸妈的身体是否安好?

长官为了安抚张北望等人,相继给介绍了对象,有了家庭的张北望,变得沉稳了许多,也认清了现实,毕竟老婆孩子是无辜的,他不能做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在儿子六七岁的时候,就给儿子讲述自己的家乡:

“我们的老家在大陆的广西南宁市,那里还有你的叔伯,还有你姑妈,届时有机会一定要回去看望,我是没希望回去了。”

可看着儿子眼睛一眨一眨的模样,也明白,即使在儿子这一代人,也未必能够回到大陆,老战友们就商量着,通过民间渠道,让志愿者找寻自己的亲人。其实张北望也清楚,在那个战乱年代,自己的哥哥和妹妹也许早已离开了人世,自己的所有幻想,只不过是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罢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张北望也在慢慢老去,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而自己也过了花甲之年,对于家乡的思念从未减弱,但张北望也清楚,无论自己多么思念,也只能留在心理。

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台商赴大陆投资经商,自己的儿子也有这个机会,可这些年来,家境并不富裕,即使想让儿子到大陆经商,可没资本,不过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做不了大生意,那就做点小生意,最起码迈出了第一步,愿望也会在未来实现的。

张北望的儿子叫张新华,天生聪慧,知道父亲的心情,便带着不到10万元台币到广州打拼,在这期间,不仅要忙自己的事业,还要根据父亲提供的线索找寻自己的亲人,几年时间过去,还真的找到了大伯的儿子,但也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

张北望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也很开心,就告诉儿子:“新华,你打听一下,我又没有可能到家乡看看。”

张新华四处打听,最终确定在2007年清明节的时候回到南宁老家祭祖,在这之前,他和本家人接触的并不多,主要还是因为工作原因无法脱身。然而这一次,他必须完成爸爸的愿望,毕竟张北望已经快八十岁了,留在世间的时间也不多了。

2004年4月1日,张北望携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回到大陆,从广州作为中转,回到了阔别63年的家乡,那一刻,张北望精神抖擞,就连儿子张新华都从未见过父亲这么有精神头,中巴车缓缓地驶向他曾经出生的地方,而在此时,张北望的大侄子和一种族人早已等待在村口。

当中巴车门打开那一刻,张北望却迟迟不肯下车,此时的他正激动地流着眼泪,在儿子儿媳的劝说下,张北望收拾好心情,走下车,看到眼前人山人海的相亲,非常开心,一一与众人握手,说着并不太标准的南宁话,毕竟时隔几十年,家乡话也忘的差不多了。

听着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大侄子讲述着家乡的变化,讲述着家人的事迹,才知道大哥在二十多年前就去世,妹妹也在几年前离世,但幸运的是,几个哥哥和妹妹在那个年代都活了了下来,还留下了子嗣。

然而,大侄子说:“三叔,你还有一个儿子在世,要不要去看看,他现在可是大老板。”

张北望很吃惊,自己在大陆的时候从未娶妻生子,怎么会有儿子?这也让张新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疑惑地看着父亲,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但不管怎样,还是见一面,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到了市区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张北望找到了这个所谓的“儿子”。看到听说了几十年的父亲,张佑彬很吃惊,只是一直听说爸爸在台湾,还传说已经去世,没想到今天就出现在了眼前。

两人经过一番交谈,才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在当年张北望当兵失踪后,父母就捡了一个儿子,让他做了张北望的儿子,只不过,当事人并不知道,张北望也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是为了给自己留个后才这样做的。

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这个六十岁的男人在名誉上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对自己的父母一直很孝顺,替自己养老送终,这份恩情不能忘记,便正式认亲了。

在家里呆了几天,张北望每天都精神头十足,早早地起来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空气,4月5日这天是清明节,全家老少一起去祭拜了祖先,然后张北望给“儿子”送了自己的随身物件,便回到了台湾。

虽然张北望再也没有回到大陆,但是张新华和哥哥姐姐们经常走动,还在南宁一起开了茶馆,这一幕,确实让人感动。

知名歌手去世,年仅37岁!这种病如何自查?

记者6月13日晚从灿星制作获悉,《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上,凭一首《无法逃脱》在盲选阶段就技惊四座,并最终拿下全国亚军的歌手张恒远因病去世,年仅37岁。他的微博显示,最后一次上线是5月20日。

张恒远,1986年10月14日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他的父亲是数学老师,母亲在家务农。2007年,张恒远为了音乐梦想孤身一人跑到深圳闯荡,为了生活,曾在酒吧里打过灯光,琴行里做过销售,教过吉他。

2013年,张恒远报名参加《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盲选阶段即以一首指南针乐队的《无法逃脱》赢得四位导师(那英、张惠妹、庾澄庆、汪峰)的齐齐转身。他最终选择加入了汪峰导师,后来又以一曲《青春》赢得汪峰组冠军,晋级总决赛,并最终赢得亚军。

当年,他还获得了第11届华鼎华语最佳新人歌手奖。次年1月就发行个人首支单曲《卑微的荣耀》,2014年9月26日,发布首张个人轻摇滚EP《继承者》。2016年12月27日,张恒远发布了自己的全新专辑《黑色翅膀》。

因《中国好声音》,张恒远也结识了同为汪峰战队的毕夏,相识相恋九年,去年才喜结连理。去年八月,毕夏还诞下了两人的爱情结晶。

6月13日(昨日)深夜,张恒远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粉丝在其微博下留言,表示难以相信!

汪峰发文悼念微博截图

有大V透露,张恒远是因为罹患黑色素瘤。

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2》里,孙红雷饰演的角色“李香山”患上癌症后举办了一场“人生告别会”,场景很感人,很多观众都看哭了。

晚期恶性黑色素瘤

5年生存率不超过10%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黑色素瘤发病率并不高,中国等亚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发病率增长较快。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恶性肿瘤,虽然发病率不算高,却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皮肤癌。黑色素瘤早期治愈率较高,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5%—10%。”

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王可敬教授说,色素痣可见于任何正常人体,有的在出生时就已存在,有的在出生后逐渐显现。颜色通常为黑色、褐色或黄色,也可呈紫色、蓝色或无色素沉着。

“黑色素瘤大多原发于皮肤,男比女多发。一般在足部、下肢最多见,其次是躯干、头颈部、面部和上肢。除了皮肤,黑色素瘤也可发生于黏膜等部位,如直肠、肛门、外阴、口和鼻咽等。”

夏天不要长时间暴晒

有晒伤史的人更易患皮肤癌

“黑色素瘤的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多数增生缓慢,或持续多年无变化,但很少自然消退。绝大多数色素痣是良性的,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一般不需要治疗,但不要随意抓挖。因此,大家要关注自己身体上的黑痣,千万别以为那代表着性感和好运。”

王可敬教授说,黑色素瘤的预防,首先要从皮肤及口腔黏膜等的自我检查做起,多关注自己身上的痣及其变化。要了解自己的胎记、痣和斑点的外观。检查包括有无新发痣,原有痣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有无改变,表面有无破溃等。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防晒,尤其是儿童。任何人都可能得皮肤癌,但有些情况下风险更高,比如说曾被晒伤的人更容易患皮肤癌。”

王可敬教授说,目前正值盛夏,外出活动一定要注意防晒,合理使用防晒霜。但并不是说使用了防晒霜就万事大吉了,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在户外暴晒的时间。

恶性黑色素瘤这样自查

恶性黑色素瘤和普通色素痣

应该如何鉴别呢?

A

非对称性(Asymmetry):

黑色素瘤多为不规则,两边不对称。

B

边缘不规则(Border):

黑色素瘤多参差不齐,凹凸不平,边缘不规则与周围分界不清。

C颜色改变(Color):

黑色素瘤在普通痣的基础上掺杂多种颜色,短期内突然加深、变黑、变蓝或褪色。

D

增大(Diameter):

直径常超过5毫米。

E

演变、隆起或增大

(Evolution、elevation/enlargement):

可短期内迅速增大,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如出血、溃疡、瘙痒、难愈合、疼痛或结痂等表现。周围出现许多新的小痣,专业术语称之为“卫星灶”,还可能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这是黑色素瘤的一个重要表现。

掌握以上特征,恶性黑色素瘤便不难鉴别,但对结构不良痣与早期恶性黑色素瘤仅凭肉眼较难区别,对怀疑病灶应及时就诊活检以获病理确诊。

综合:新闻晨报、橙柿互动、浙医在线

来源: 哈尔滨交通广播

1907年,32岁的秋瑾英勇就义,虽是女儿身,却有侠义心

秋瑾

1904年,29岁的秋瑾告别年幼的子女,不顾丈夫王廷钧的阻拦,执意赴日留学。

2年后,她又突然回到家,和公公说想在家附近办学;公公听完,爽快地给了她3000元。谁知拿到钱后,秋瑾却马上和丈夫一家断绝家庭关系,丈夫一家对此惊愕万分。

直到1年后,秋瑾被处死,丈夫才明白妻子的用心良苦,顿时悲痛欲绝。

秋瑾死后,孙 中山曾多次到其墓前悼念,为她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

秋瑾的去世引起老百姓的热议,他们强烈谴责“秋瑾案”的办案官员张曾敫和贵福,对秋瑾被处决一事感到愤怒。

115年前的今天,秋瑾带着“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离开,但她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后世人的心中。

今天,我们将循着她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再次体会她用鲜血带给我们的启示!

1、虽是女儿身,却有侠义心

1875年,秋瑾在福建云霄一带出生,她的父亲秋寿南在此任职。因为父亲开明且不会“重男轻女”,所以她从小就和哥哥一起学习诗词、传统文化。

儿时的秋瑾十分喜欢读花木兰、秦良玉的故事,所以视她们为榜样。她的性格也颇受其影响,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性格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

小时候,她常常目睹外国人对本地居民的欺辱,由此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屈辱感和愤慨。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萌生了“习武报国”的想法。

因此在15岁那年,当她听说老家的舅舅、表哥擅长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她就趁着回老家探亲,向他们拜师学艺。

在练武这件事情上,她并不是三分钟热度,她常常练得废寝忘食、裹脚布上沾满了血也毫不在意。

可即便再怎么能文能武,21岁那年,她还是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湖南的一位富家子弟王廷钧。婚后几年,她接连生下1儿1女,夫妻两人感情不好也不坏。

然而,自从王廷钧在北京谋得一职,她随丈夫迁居北京之后,两人的感情便急转直下。

王廷钧虽然混了个一官半职,但他的纨绔和不思进取,让秋瑾看不下去。相比之下,秋瑾虽是个富贵官太太,但她却嫉恶如仇,时常关心国家存亡。

这样的两个人待在一起,自然很难有共同语言。这似乎也为接下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2、远走他乡为救国

20世纪初,列强欺负到家门口,山河沦陷,民不聊生,这种危机四伏的局面,让秋瑾感到十分不安,为国家的前途而担忧。

这时,她认识了吴芝瑛,两人一见如故,结为挚友。秋瑾也因此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吴芝瑛

后来,经吴芝瑛介绍,秋瑾认识了日籍女子服部繁子。

在与服部繁子的交谈中,秋瑾得出了进一步的“救国之道”,那就是——到外面学习更多新式的知识技能。

她因此萌生了想去日本留学的想法。

但脑袋里满是“三从四德”、“女人应该安分守己、相夫教子”旧思想的王廷钧,哪里肯让秋瑾去呢?

他先是言语上软磨硬泡,接下来,让孩子们缠着她,再后来,甚至把秋瑾的珠宝首饰偷偷藏起来,想以此断了她的念想。

可是此时的秋瑾,去意已决。她只能变卖剩余的家当,再拿上吴芝瑛资助的旅费,终于在1904年的春天,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轮船。

在日本,她时刻牢记她的目标,除了如饥似渴地吸收各种知识技能,她还在各种组织间奔走,认识了诸如:孙 中山、陶成章、宋教仁、何香凝、陈撷芬等同好。

同年,秋瑾在东京创办了《白话报》。她以“鉴湖女侠”为名,发表了《敬告我同胞》、《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等文章,告诉女性同胞们:男女生而平等;不要自觉无用,要勉励丈夫努力上进、教育好儿女;女孩子不要缠足……

此外,秋瑾还挽救了受“包办婚姻”影响的同伴陈撷芬。

事情的原委是:陈父想将女儿陈撷芬嫁给一位广东富商当妾,女儿虽然并不愿意,却也不敢违抗父命。

秋瑾和其他同学们就站出来说:“逼女作妾,真不像话!这件事关系到全体女同学的名誉,非取消不可!”

正是在他们的一致劝诫下,这个婚约才得以取消。

期间,秋瑾还回国与“光复会”的会长蔡元培见面,并加入“光复会”;同年,她认识了徐锡麟、陈伯平等人,成为同盟会的第 一 批女会员。

可就在他们“事业”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盆凉水浇了下来——清廷唯恐他们回国闹 事,竟和日本政 府商议,限 制他们在日本的聚 集活动。

在日本的活动处处受阻,让秋瑾觉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回国做点实事。于是,留日1年多后,她便启程回国。

3、教书育人,还救人

回国后,同年3月,她便经人推荐来到“浔溪女学”教书。

在这里,秋瑾遇到了小她12岁的吴珉。

吴珉9岁时父母去世,14岁时祖父去世后,她就被卖给一户人家当童养媳抵债。19岁时,她从买家逃到浔溪找干妈钱琴韵(女学校董)时,正巧遇见了在这里任教的秋瑾。

秋瑾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就在买家追来想要带走吴珉时,她主动站出来,将吴珉揽在身后,提出愿为吴珉赎身。于是,她变卖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从虎口之中救下了吴珉。

此外,为了吴珉日后可以不必做苦力、不必依靠他人,能够自力更生,她还让吴珉进“女学”学习知识。

吴珉十分感激秋瑾,学习上也很用功,考试次次都拿第 一,这让秋瑾十分欣慰。

除了吴珉,秋瑾还遇到了另一位人生挚友——徐自华(“女学”校长)。

徐自华

然而,秋瑾在浔溪的教育工作却并不顺利,一些校董看她不顺眼,捏造所谓的“家长意见”,试图将她赶出学校。

但其实根本原因是——秋瑾带来的“男女平权”等新式思想让这些人感到害怕,他们才暗中密谋将她挤走。

受不了这里的乌烟瘴气,秋瑾愤而辞职,结束了2个多月的教学生涯。而吴珉也和她一起离开,前往上海。从此,变成她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4、四处筹钱办《女报》

来到上海以后,秋瑾决心创办《中国女报》来宣传救亡图存的思想,但有个大问题是——她没有钱。她发了100+份招股书出去,依然没有人愿意入股。

就在她一筹莫展之时,吴芝瑛和徐自华意外出现,如及时雨般送来2000+元,解了秋瑾的燃眉之急。

有了这笔钱,第 一 期《中国女报》才得以顺利出版,并且在读者中获得不错的反响。因为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所以即便是没文化的妇女,也能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一二。

《中国女报》

就在秋瑾忙于办报时,有一天,她突然接到母亲在绍兴去世的消息。顾不得手头的事,她马上飞奔回家。在她迈进家门,看到母亲灵位的那一瞬间,她已经泪流满面。

几年来,她一直忙于她的“事业”,很少有时间回去陪父母和家人。这一次,她终于回来了,但也晚了。她深刻地体会到“忠孝不能两全”的无奈。

在家里守了7天的孝后,碍于《女报》事务繁多,秋瑾只能告别兄弟姊妹,踏上归途。

回来之后,她勉强收拾好心情,投入工作中。但此时的主要问题依然还是“缺钱”。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她终于狠下心来,硬着头皮回到婆家“拉赞助”。

公公看到她回来很是高兴,以为她这是回心转意,要回来安分过日子了,就爽快答应她要在当地办学的请求,资助了3000元。

为了确保她不再走,公婆还特地让她2个孩子和她一起去看戏,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拴住她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戏刚看了半场,秋瑾便借口要先回去,将还在看戏的两个孩子留给他们的伯母,就匆匆离开了。

走出戏院后,秋瑾就坐上事先安排好的马车,辗转回到了上海。紧接着,她就登报声明与丈夫一家断绝关系。丈夫王廷钧知道后一时难以接受,十分不理解。

但这并不是她无情,而是她对家人的保护。这样一来,万一她遭遇不测,丈夫、孩子和婆家人就不会受到牵连。

拿到这3000元后,他们便着手准备出版第 二 期。这时,她却收到了徐锡麟的指示,要她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

5、我以我血荐轩辕

然而,这个大通学堂却一点都不简单。

它表面上是个学堂,实际上是为了将收来的学生吸纳进“光复会”,为将来的起义培养主力军,并且作为救亡图存的秘密活动地点而存在的。

“光复会”我们上面说过,它前期主要领导是蔡元培、章太炎,后期则是秋瑾和徐锡麟、陶成章等人。他们的目标就是刺 杀清廷要员。

秋瑾来绍兴后,担任学堂的督办,主要负责联络浙江各地区“光复会”会员。在这里,常常能见到她身着男 装,带着学生们训练。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7月,徐锡麟派人联系秋瑾,约定7月19日在皖浙两地同时起义,之后两队再汇合,攻打南京。

却不想,写有他代号的“光复会”名单被提前泄露出去了,他只能仓促起义。他打算趁着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际,将安徽巡抚恩铭一举刺 杀。

7月6日,趁着舞台上学员们正在毕业汇演,徐锡麟摩拳擦掌,和身旁的陈伯平互使了一下眼色。

然后,他突然一个箭步冲到台前,向恩铭禀告说:“抚台大人,今日有反 清分子起事!”

恩铭正打算回答时,突然看到一个黑乎乎、带引线的东西从台下朝他砸过来!他吓得慌了神。但意外的是,这东西没响!

台上台下的所有人都愣了。就在那几秒钟的时间,徐锡麟又一个箭步冲到恩铭身边,假装要保护他。

恩铭惊慌地大吼:“何人起事?反 清分子在哪里?”

徐锡麟瞬间变脸,一脸冷酷地掏出两把枪,瞄准恩铭,大声说道:“卑职便是!”然后,他又补了5枪,成功将恩铭解决。

但他没有预料到,自己带的兵力与清兵实力差太多。他所带的学员兵在 逃跑的过程中,死的死,伤的伤,几乎团灭,而陈伯平也中 弹牺牲。

当晚,徐锡麟就被处决,行刑现场异常惨烈。

徐锡麟

但这还没有完,徐锡麟去世后,他的胞弟徐伟怕受牵连,就将秋瑾和大通学堂给供了出来。清廷马上下令让绍兴知府贵福前来抓人。

徐锡麟被处决之后,就有人向秋瑾通风报信,大家都一直劝她逃走,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秋瑾依然不为所动。

她说:“只有流血,我们才会成功!如果满奴将我押上断头台,我们就能提早5年成功!”

她已经想好了,任谁劝她也不走。

她让吴珉和师生们藏好重要的东西,焚毁重要资料,然后让所有师生赶快逃离学堂。而她自己却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直到贵福带着300名清兵将她包围、带走。

贵福怕日后遭人报复,便让手下李钟岳去审她。可他没料到,李钟岳对秋瑾敬重有加,秋瑾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再无他话,因此没能审出什么结果。

但贵福急于完成任务,便向上禀报说秋瑾已经供认不讳。而他的上级张曾敫也是挺糊弄的一个人,随即做出“就地处决”的指示。得到上级同意,贵福就令李钟岳监督行刑。

临刑前,李钟岳问秋瑾有什么要求。

秋瑾说:“想写一封诀别信、不要枭首、处刑后不要扒去衣服。”李钟岳答应了后2项。

1907年7月15日凌晨,“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被处决,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

有报纸记录下了秋瑾临刑前的状态——“(秋瑾)女士身穿白色汗衫,外穿原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钉有铁镣,两手反缚。由山阴县署至轩亭口,一路有兵防护。临刑时(秋瑾)女士不发一语。”

秋瑾被押赴刑场

秋瑾去世100天之后,负责审讯的李钟岳常和家人反复念叨:“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终日郁郁寡欢,很快便自 缢身亡。

6、“鉴湖女侠”精神永存

秋瑾的一生,正如她“鉴湖女侠”之名,时刻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相结合,舍“小家”为“大家”,救自己、救国家、也救其他人。

她用生命启示世人,愿为民族大义牺牲一切,称得上是一位心怀天下的“女侠”。

她去世前,曾对好姐妹徐自华说,希望能够“埋骨西冷”。

值得一提的是,在秋瑾刚被处决,尸 骨无人敢认领的情况下,吴芝瑛、徐自华等人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实现了秋瑾长眠于西冷桥畔的夙愿。这是他们对挚友的情义与守护。

王灿芝

而秋瑾的女儿王灿芝1930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后,继承母亲遗志,不仅成为中国首批女飞行员的其中一员,还为祖国培养了许多优 秀的飞行员!

不管是从王灿芝,还是吴芝瑛、徐自华等人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鉴湖女侠”精神的传承。

可以说,他们都是同一类人,在危难面前,始终能保持住自己的“赤诚之心”,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侠义之士,也是勇士!

距离秋瑾就义之日已有115年,我们依然能透过她的故事,依稀看到那个时代先烈们不屈的身影!秋瑾如此,其他人亦如此!

我们唯有珍惜来之不易的当下,才不枉他们过往的努力!

也谨以此篇文章,感念先烈们,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代代相传!

—— 感谢阅读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