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除夕啦
坊友们家里的福字都贴了吗?
不过,小坊至今还是有点疑惑
福字到底是该正贴还是倒着贴?
从古至今,对于这个问题
大家各有各的说法...
有民俗专家认为
“福”字应该正着贴
“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的说法
是这些年才流行起来的新年俗
如果要追溯老传统
还是应该正贴“福”字
唐宋时期开始流行在门上贴
用红纸制作的桃符、春牌等
这一说法
在史书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
✦ 宋代《梦粱录》有“画桃符”“迎春牌”的记载;
✦ 宋代《玉堂杂记》更记录了“春牌”的文字内容,包括“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
而这些桃符、春牌等恰恰都是正着贴的。至于张贴的日子,通常是在大年三十(今年没有年三十,所以就是除夕啦),所以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正贴“福”字还有不少说法佐证!
有这样的说法:提到汉字的特色,那就离不开“横平竖直”“端端正正”,而新春佳节贴“福”字,寓意“迎春纳福”,如此真诚郑重的心愿,自然得严肃严谨,那这“福”字就要贴得端正,代表着祈福的虔诚之心。尤其是大门上的“福”字,更要贴得端庄大方。通常,大门上的“福”字也是最大的。
那全国各个地区
都是正着贴“福”的吗?
倒也不是!
在部分地区的民俗中
也存在个别倒贴“福”字的地方
比如水缸、垃圾桶等
因为使用这两样物品时
都有个“倒”的动作
为了防止把福气倒掉
所以倒贴“福”字
还有部分地区
会将“正福”贴在大门口
屋内的房门、柜子门等都贴“倒福”
这是寓意福气都到了家里
有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味道
不过,从实际生活看,如今正贴的“福”字和倒贴的“福”字都很常见,尤其在商业场所,倒贴“福字”的现象似乎更多,这是误解、歪曲民俗吗?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这样的现象很正常。近年来倒贴“福”字的流行,其实就是一种多元的表达,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现代人通过中国特有的语音谐音现象,来更直白地表达对新年心愿的体现。
“民俗是人们心愿的表达,也是创造性的体现。就像在西方平安夜,如今有很多人流行送苹果,谐音‘平安’,可这在西方并不流行也不可能,只是因为中国汉语的谐音表意,才为节日表情达意找到了新载体。”
所以,不用太纠结“福”字
到底是正贴还是倒贴
“总之,这都是对幸福的期盼”
转自:上海网络辟谣
来源: 新闻坊
文∕萧家老大
“福”字在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极吉祥的字。中国的“福”字观念起源甚早,春节挂“福”字也由来己久了。
《说文》曰:“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很明显,“福”就是顺,无所不顺就是“福”。
字都是正写为顺,“福”字也不例外。可春节时,为什么要将“福”字倒贴呢?岂不是与“百顺”的意思相反吗?这一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倒贴“福”字反而福至的由来,传说有二。
一说,春节倒贴“福”字来源于明初,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话说朱元璋登基后的某年除夕,太祖微服观灯,信步来到一条街上,只见众人正在围观一盏走马灯,且哄笑不己。太祖不由上前观看,不看则罢,一看不禁甚怒。只见灯上画着一个脚大无比的妇人骑在马上,怀里抱着个大西瓜,还随着走马灯滴溜溜地转。原来,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原为淮西贫女,大脚,坊间戏称“马大脚”。生性聪明而多疑的太祖皇帝,认为这是影射嘲笑和自己患难与共的马皇后为“淮西马大脚”。心甚愠怒的太祖,强忍怒火并未当场发作,而是等夜深人静后,又至此地,悄悄把那户人家门上悬挂的“福”字斗方倒过来,以为认记,便于次晨抓人。
太祖回宫后,余怒未消,和马皇后言及此事。皇后素来心地善良,不愿太祖为此事杀人。待朱元璋睡熟后,便令心腹连夜将那条街上所有人家门上的“福”字斗方全都倒转过来。次晨,锦衣卫前去抓人,见家家门上的“福”字都是倒的,不知如何抓人?正复命间,满朝文武上殿拜贺新年,齐颂皇后贤德,乃太平之象,百姓之福。此事很快传遍京师,百姓都说,亏得马皇后把“福”字倒了过来,为一方百姓免了一场灾祸。于是,在众人盛赞马皇后之余,都把自家门上的“福”字斗方倒了过来。由近及远,由京师至于乡间,相沿成俗,年复一年。
二说,“福”字倒贴来自晚清,与恭亲王府有关。
话说恭亲王府过除夕,因家丁不识字,把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眼看要大祸临头,所幸王府管家伶牙利齿,能言善辩,且与人为善。忙对王爷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的谐音)了,此乃吉庆之兆。”因此,家丁不但未受责罚,反而得到重赏。从此,就留下了“福”字倒贴的习惯。
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原因,除夕“福”字倒贴,读起来便是“福到了”的谐音,预示着一年都会顺得很呢!
作者:匿名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我国有年前打扫、装饰家中的传统,贴春联、贴福字是家家户户必做的事,而我国民间关于贴福字,有种说法是要倒着贴,“福倒了”谐音“福到了”,讨一个好口彩,但民俗专家却指出,福字其实是不能倒贴的,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福字为什么不能倒贴
春节将至,我国每家每户都要贴上喜庆的春联和福字来庆祝新年,寓意来年喜庆幸福。过年很多人喜欢把福字倒贴,认为这是“福到了”,但京城民俗专家王作楫指出,民间对倒福字有误解,“倒”是倒掉的意思,不是到来的意思。
民俗专家表示,在传统习俗中,特别是大门、正门等地方福字必须是正的,只有类似垃圾桶、水桶上才会倒贴福字,寓意倒出,比如垃圾桶上贴福字,在倒垃圾的时候福字是正的,送出贫穷和垃圾等。因此福字不能随便倒贴。
福字倒贴由何而来
“福”字倒贴的习俗一说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据说有个仆人不识字,将大门上的福字倒贴了,大管家急忙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福字倒贴的另一传说,是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每家必须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但有一户人家把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命令将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称这是福到的意思,从而化解了灾祸。
根据延续下来的民间习俗,福字倒贴通常出现在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上,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屋子里内门等也可以倒贴福字,寓意充满了福气。
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
文∕萧家老大
“福”字在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极吉祥的字。中国的“福”字观念起源甚早,春节挂“福”字也由来己久了。
《说文》曰:“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很明显,“福”就是顺,无所不顺就是“福”。
字都是正写为顺,“福”字也不例外。可春节时,为什么要将“福”字倒贴呢?岂不是与“百顺”的意思相反吗?这一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倒贴“福”字反而福至的由来,传说有二。
一说,春节倒贴“福”字来源于明初,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话说朱元璋登基后的某年除夕,太祖微服观灯,信步来到一条街上,只见众人正在围观一盏走马灯,且哄笑不己。太祖不由上前观看,不看则罢,一看不禁甚怒。只见灯上画着一个脚大无比的妇人骑在马上,怀里抱着个大西瓜,还随着走马灯滴溜溜地转。原来,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原为淮西贫女,大脚,坊间戏称“马大脚”。生性聪明而多疑的太祖皇帝,认为这是影射嘲笑和自己患难与共的马皇后为“淮西马大脚”。心甚愠怒的太祖,强忍怒火并未当场发作,而是等夜深人静后,又至此地,悄悄把那户人家门上悬挂的“福”字斗方倒过来,以为认记,便于次晨抓人。
太祖回宫后,余怒未消,和马皇后言及此事。皇后素来心地善良,不愿太祖为此事杀人。待朱元璋睡熟后,便令心腹连夜将那条街上所有人家门上的“福”字斗方全都倒转过来。次晨,锦衣卫前去抓人,见家家门上的“福”字都是倒的,不知如何抓人?正复命间,满朝文武上殿拜贺新年,齐颂皇后贤德,乃太平之象,百姓之福。此事很快传遍京师,百姓都说,亏得马皇后把“福”字倒了过来,为一方百姓免了一场灾祸。于是,在众人盛赞马皇后之余,都把自家门上的“福”字斗方倒了过来。由近及远,由京师至于乡间,相沿成俗,年复一年。
二说,“福”字倒贴来自晚清,与恭亲王府有关。
话说恭亲王府过除夕,因家丁不识字,把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眼看要大祸临头,所幸王府管家伶牙利齿,能言善辩,且与人为善。忙对王爷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的谐音)了,此乃吉庆之兆。”因此,家丁不但未受责罚,反而得到重赏。从此,就留下了“福”字倒贴的习惯。
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原因,除夕“福”字倒贴,读起来便是“福到了”的谐音,预示着一年都会顺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