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我有一位高中同学,异性,高中时期在一起玩过,不是特别好的那种,但是有一段时间其他同学总是起哄,高中时期的情感,大家都理解,后面也就仅仅止步于起哄而已,因为我们之间的信仰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高考过后就联系过一次,至今5年过去了,一直都没有联系过。
但这5年期间,差不多隔半年左右我就会梦见他一次,梦见的场景千奇百怪,梦里的他有时是高中的样子,有时是更成熟的样子,但每一次醒来心里都五味杂陈的,特别难受,甚至会莫名的流泪。第二天心情也会很低落。我平时很少想起他,或者说思念他之类的。
我在网上搜过,有人说是他正在遗忘你,有人说是他正在思念你,到底是哪一种呢?
特别声明:虽为异性,但这期间我有感情稳定的唯一对象
#秋日生活打卡季#人们在梦境中经常出现记忆深处的人或事情,这可能与我们大脑在睡眠过程中的活动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有关。以下是可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几个理论:
大脑的整合和巩固:梦境可能是大脑整合和巩固记忆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入睡时,大脑会处理和整合我们白天的经历、学习和情感。在梦境中,我们可能会回忆起与记忆深处的人或事相关的情节和经历,这有助于大脑进一步处理和巩固相关的记忆。情感连接:记忆与情感紧密相连。梦境往往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情感纽带可能会在梦境中得到表达和体现。因此,我们更容易在梦境中梦见那些与我们记忆深处的人或事情相关的情节。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是我们意识之下的一部分,它包含了我们的欲望、恐惧、渴望等。在梦境中,我们的潜意识可能会通过符号和意象来表达和展示。记忆深处的人或事物可能与我们的潜意识有着特殊的联系,因此在梦境中更容易出现。总的来说,人们在梦境中喜欢梦见记忆深处的人或事物可能是大脑整合记忆、情感连接以及潜意识的表达的结果。每个人的梦境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于个人而言,梦境中的人或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解读。每天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曾说过,梦是个人潜意识的表达,即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用言语表达、无法实现的那些想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它们会以潜意识的形式被压缩在大脑中。。
正如有时许多人无法理解他们当前行为的原因一样,这可能是来自你的潜意识的命令。
梦是个体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桥梁。在梦中,个体的这些未实现的欲望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满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特别喜欢做梦。他们在梦中能感受到真实的感觉。
梦中出现的物体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大多数都是现实生活的投影。那些在现实中无法进行的动作,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代替,在梦中出现。
我们总说,白天思考、晚上做梦是有科学依据的。当个人对人或事的想法实际上达到了超强大的状态时,就会被意识复制到潜意识中,然后被梦所转化。以形式传递。
如果经常梦到一个人,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太想念对方了,所以在梦中就能看到他们,但现实中,从心理学上来说,如果梦到一个人,对方也可能是错过了。你。
睡眠的五个阶段
从生理和心理上来说,个人睡眠有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脑电波会有不同的行为,相应的睡眠阶段也会有所不同。
在前两个阶段,我们的睡眠处于非常浅的早期睡眠阶段,我们的头脑保持适度的清醒和警觉,我们也能感知到外部环境的变化。
很多人出现睡眠障碍,是因为神经过于紧张,所以处于睡眠的前两个阶段,无常进入睡眠通路。
然后在第三和第四阶段,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呼吸也比前两个阶段慢。这时我们就进入了深度睡眠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感觉不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因为他们的意识已经完全进入休眠状态,此时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睡觉。
处于这个睡眠阶段的人被认为是真正休息了,他们的脑电波趋于平坦,没有大的变化。这可以称为优质睡眠。
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个人专属的做梦阶段——快速眼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会达到睡眠的最深阶段,潜意识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从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梦境。
关于梦想的不同思想流派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梦的出现是由于早期的自我修正,即我们在梦中看到的东西是错误的,当我们面对现实时,必然会带有主观性,从而无确地认识自己。
但通过梦我们可以像照镜子一样全面地看到,并根据梦中的反馈及时适应。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生活在一个紧密结合的社交网络中,所以梦的素材也来自于我们的社交圈子,而梦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探索个体的人际圈子。
关于梦见一个人的情况,还有更奇怪的说法。有人说,梦见一个人,说明对方在想你;有些人认为梦见一个人意味着对方正在忘记自己;有些人认为梦见一个人意味着对方正在忘记自己。你们总是梦见同一个人,因为你们之间的缘分并没有结束。
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神奇的磁场。如果对方在想你,其实可以控制双方的脑电波交互,进而控制磁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你梦见一个人时,大脑神经实际上可能会因为对方的过错而导致磁场相互吸引。但无论如何,当你梦见一个人时,无论你爱他们还是恨他们,那个人对你来说都很重要。
因此,梦的作用可以是提醒我们欣赏眼前的人。生命短暂。直到明天你才能预测谁会先来,否则就会发生事故。你能做的就是经营好身边的每一份关系,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友谊。
梦是用来检验一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否得体,以及相应的人际关系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处理。
目前,人类对梦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梦的具体含义还需要人类在未来进一步探索。
-最终作者|一个神奇的:《梦境心理学》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编辑排版:马荆芳 崔贯利
承接上文:赵小明:成为一个顶级的心理专家的秘诀是什么?
前面介绍了心理学的第一个特点:心理学是传媒。本文介绍心理学的第二个特点:心理学是算命。
01. 为什么科学的心理学传播不出去?心理圈这些大师们都在写书,为什么科学的心理学仍然传播不出去?而那些心理网红的书却卖的那么好?
原因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条——你写的到底是科学的心理书还是一本算命书。
你越把心理学写成是算命,你书的流量就越高,你就越容易被大众认为你是顶尖的心理学家。
我已经不用心理专家这个词了,因为心理专家这个词已经挡不住心理网红们的欲望,心理网红们现在需要心理学家这个头衔了。
为什么心理学用算命的方法写反而更具有传播属性?
第一个最典型例子,当然就是弗洛伊德的书,它在心理圈里是传播得最好的。
因为它符合大众对心理学的需求——算命的需求。
而且这种算命的心理学书,心理咨询师们也特别喜欢。
你会发现,在外面讲课,你只要给大家讲梦见蛇代表什么?心理咨询师的头都抬起来认真听。你要给他讲比昂、讲拉康,大家都开始玩手机了。
你写一个如何一招就看穿对方的心理的书,那绝对卖得特别好。
要是你在网上做自媒体,你就说养狗的人代表什么,养猫的人代表什么,养公狗的人代表什么,养母狗的人心里在想什么。这样去写,流量高得不得了。
你还可以假装你懂点儿心理学,说养狗的人控制欲强,缺乏安全感。你只要写上这两句话,流量更是蹭蹭地往上升。
因为你只要用点名词,让别人觉得这个算命看起来很高级。这是高级算命加点术语的算命方法,这种书也特别好卖。
02. 心理学算命的三种方法第一个方法,直接下一个判断。就像是他开了天眼一样,跟你说,所有人都是巨婴。
一招制敌,把所有人都说成是某种病,这种方法大众特别喜欢。
第二种心理学算命方法,就是说什么代表什么,养狗的人代表什么,养虫子的人代表什么,喜欢吃蚕豆人代表什么,不喜欢吃鸡的人代表什么,少喝水的人代表什么等等。
我看到过一个做家庭教育的,说是小孩为什么缺乏注意力,因为喝水喝少了,那个流量也大得不得了。
心理学算命的第三个方法,更隐晦,隐藏得更深,也更高级——三角逻辑循环骗人法。
三角逻辑循环骗人法是怎么做的?比如:
你为什么喜欢养狗,因为你控制欲强;
那你为什么控制欲强,因为你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喜欢养狗。
看到没有,非常漂亮的三角逻辑。
大众永远在这三角圈里互相自我印证:为什么喜欢养狗?因为我控制欲强。为什么我控制欲强?我缺乏安全感。那缺乏安全感的人需要什么?需要养狗。
03. 弗洛伊德的学说的价值和错误当然,我们心理咨询界大多数算命的传统来源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学说,它的价值和它的错误其实都非常明显。
它的价值是通过100多年以来心理咨询的实践,它拥有了一套在心理咨询中的具体话术。
我给培训时给咨询师们讲,你们不要去学弗洛伊德的那些理论,你就学精神分析各个流派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的那些技术、那些话术,那些是真的。
但是弗洛伊德流派的这种骗人传统,在心理咨询圈害人颇深。
它的危害性在于从上个世纪,1900年时,就开始大举入侵美国的人文文化。
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的电影、电视和小说作者开始大量使用弗洛伊德的这一套算命学说写小说,写剧本。
04.算命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套算命学说最典型的那句话,就是你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你和你爸你妈的关系。
这句话流传到中国后更加浓缩了,就是你所有的一切的根源,痛苦的根源、失败的根源,都源自于所谓的原生家庭。
这里同样出现了一个三角形骗人逻辑。
你看到这个理论,就会去自我印证:你会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搜索任何一点点蛛丝马迹,来证明你父母在你小时候曾经对你有过不太好的经历,然后用这不太好经历来证明,我现在一切的失败源泉都是从这里来的。
中国现在的文化也开始这样干了。
前段时间很火爆的电视剧《都挺好》,很多人看后说,电视剧里的谁谁,他的不幸也是源于小时候。
这样便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的互相印证关系:我一切的不幸源自于所谓的原生家庭。而我可以从原生家庭里面,从我小时候我爸我妈身上能找到他们曾经对我不好的证据,不信你就看某某电视剧、某某电影、某某小说上面的某某也是这样的。
他给自己造了一个三角形的、自己推理的、稳定的循环逻辑。
如果你要想给大众、给心理咨询师们解释这是错的,是没有用的,为什么?
人的心理恰好还有这么一种特点——选择性记忆的特点。
只要是他相信的一种理论,他就会让自己的大脑训练出一种自动化的负性思维,他只让自己的大脑去找小时候他爸他妈对他不好的蛛丝马迹,他不断地只找这一类的记忆,用这种选择性的记忆替代了他大脑里面所有的全部记忆。
所以他总能说,我给你一个证据,小时候我爸我妈怎么对我。他用选择性的记忆完美地验证了弗洛伊德的理论。
05.忠告在这里我要告诫你们,如果你们是在做网络自媒体,你们写这类的东西、做这类的短视频可能还有人看,但是流量已经不太高了。
因为这个话题被大众玩烂了,中国200万心理咨询师基本上都在写这类东西,因为大家都在写,流量反而被分散了。
所以大家在写作、准备做这类传媒心理学时,这块虽然是顶级流量,但是它却不太适合你们去创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