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国学日课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刁
郡
望
弘农郡。
起
源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竖刁的后人以其名为姓。
名
人
东晋尚书令刁协,南北朝学者刁冲,唐朝画家刁光胤,宋朝诗人刁涛,元朝本路总管刁代,清朝书法家刁戴高。
名人故事
刁代,元朝元江人。因军功屡获提拔。刁代勇力过人,部属无不敬畏。他驻防的地方附近有一山洞,洞中有一条大蛇不时出没,危害百姓。刁代携利剑进入洞中,与大蛇展开搏斗,顷刻洞中流水一片血红,刁代与大蛇同归于尽。
本解读摘录自岳麓书社
⑴ 狡猾,奸诈 [tricky;sly]
刁民(奸诈邪恶之民);刁劣(狡诈恶劣);刁逆(狡诈不顺从);刁泼(奸刁泼辣);刁风(奸恶的风气);刁钻促狭(狡猾奸诈,好捉弄人)⑵ 乖巧,机灵 [artful]
这话实在刁的,说到我心里了。——《再生缘》⑶ 有无赖特征 [knavish]
刁婆,刁妇(泼妇,恶妇)⑷ 说话刻薄 [unkind]
刁嘴(油嘴滑舌);刁声浪气(形容说话装腔作势,语调轻浮)⑸ 口吃结巴 [stammering]
刁骚(形容说话断断续续;头发少而乱)⑹ 挑食 [having partiality for a particular kind of food]
光吃好的,把嘴吃刁了刁(diāo-动词)⑴ 勾引 [tempt]
刁奸(用诈术他人)⑵ 拐;骗 [inveigle]
刁带(拐骗带走);刁拐(拐骗)⑶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create difficulties]
刁蹬(刁难。故意为难,捉弄);不刁卡用户⑷ [方]强取别人的东西 [wring]
不许刁人家一草一木刁(diāo-名词)⑴ 古代行军用具。一种有柄的小斗,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pan]
刁斗营(古代军中营房)⑵ [方]稻、麦、谷、高粱等抽的穗 [ear]
刁-diāo⑴ 狡猾,无赖:刁棍。刁滑。
⑵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
⑶ 姓。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的诸侯国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刁,弘农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齐有竖貂,晋有刁协。”古雕国,故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道镇兰家川一带,在商王朝时期原地多为鬼方民族所居。至商帝武丁(商高宗)执政时期,曾在延安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讨伐鬼方民族的战争,其在典籍《周易·既济》中有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文王时期,亦大举攻伐周边地区,因延安地区盛有鹘雕(鹗鸟),因称为“雕”。周武王灭商纣之后(公元前1106~前1104年待考),将兄弟之一封于雕,建有姬姓雕国,其时该地区仍为鬼方民族所占据。
战国初期,延安地区以南属魏国之域,以北为赵国领土。秦惠文王嬴驷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国的大良造公孙衍率军大败魏军于雕,斩魏军八万余,并俘魏军大将龙贾。因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称作“雕阴”,史称这次战役为“雕阴之战”。这一战役使魏国在军事上开始走下坡路,其后,魏国被迫将黄河以西之地献于秦国,延安地区始属秦国。
源流二源于职业,出自古工雕人之后,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据史籍《汉书》记载:“雕姓,考工雕人之后。”考工,是西周至秦汉之际对所有技工的统称,包括了六类三十个基本工种。
在雕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雕人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门生漆雕开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典籍《论语》中记载有:“子使漆雕开仕。”漆雕开,公元前540~?年待考,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开,又字子若、子修,是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是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他曾经因无罪受刑而致身残,但他不气馁,投入孔子门下专攻《尚书》。史称,漆雕开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在漆雕开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漆雕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漆氏、雕氏、刁氏。
源流四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近臣竖貂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姜小白在执政后一心想富民强国,在诸侯列国中成为霸主,所以也就必然要选拔一批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的人才来辅佐他实现这个远大目标。管仲、隰朋、鲍叔牙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的。齐桓公死后,五个公子争相求立,竖貂与易牙等杀群吏,逐齐孝公姜昭,立齐中废公姜无诡,内讧从此扩大,竖貂也在这场中丧生。直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齐昭公姜潘即位,才彻底平息了竖貂引发的这场内乱,但齐国因此也丧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竖貂在自宫之前,生育有两子一女。后来竖貂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氏,称貂氏,此后遂有貂氏一族。但后裔子孙们为了避先祖之恶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刁”,毁灭六国遗民能锻兵造反的工具,来装备军队自己的战士。
在刁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为貂姓所改。据《风俗通》所载,春秋时齐国有貂勃,后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后来皆改为刁姓。 另据《日知录》、《复古篇》载,古代刁、雕、貂三字声同宗异,后统为刁姓。
源流六源于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时期的百濮雕题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胊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而明朝时期的广东香山石岐仁厚里人、儒学大家黄佐在《广东通志·图经》中记载:“海南古有雕题国”。古郁水,即今广西右江、郁江、浔江以及广东西江。今广西东部、广东西部的西江中游南岸有“郁南县”,因古郁水而得名。西江由西北往东南流人珠江三角洲入南海,“郁水南”的“雕题国”,有学者认为应在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学者认为雕题国是指今台湾省,或指今海南省。秦朝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的大批南迁,蜑人逐渐失去了陆上营地,被迫长年漂泊海上,大部分蜑人被汉人同化,逐渐上岸开垦沙田种地,成为农民。仍有一部分蜑民不愿放弃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守“以舟楫为家,捕鱼为生”的古老传统,因此在历史上曾被南下汉人视为低贱的“蜑民”。
蜑人被汉族同化之后,有以先国之名为姓氏者,称雕题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者,为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余者多为巴氏、樊氏、晖氏、相氏、郑氏这五大著姓。
源流七源于职业,出自秦、汉之际刁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刁,为秦、汉时期的一种军用品,是一种有柄的小斗(带把小铜锅),白天可供一人煮饭,夜间则用来敲击以巡更,为军旅必备器具。这种“刁”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将其柄巧妙一点可折叠,改称为“军用饭盒”罢了。制作“刁”的工匠,就称为刁工。秦始皇曾将收缴的六国兵器“冶以为刁”,毁灭六国遗民能锻兵造反的工具,来装备军队自己的战士。
在刁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雕陶莫皋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在复株累若鞮单于的后裔子孙中,有随南匈奴逐渐融入汉族者,以先祖名字为汉化姓氏,称雕陶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刁氏、陶氏、单氏等。
源流九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武官冠饰,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汉朝时期,所有的五品以上武将的冠帽上皆有貂尾为饰,是一种身份象征。
在汉朝武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具有“貂尾冠”而荣,因有称貂氏者,后多简改同音字“刁”为姓氏,称刁氏。
源流十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属于以部落图腾崇拜为氏。在文献《新编千家姓》和史籍《新唐书》中皆记载:“唐有鼠尼施。”
到武则天执政后期,下令将鹰娑川鼠尼施部内迁,鼠尼施部族人反抗而自迁川黔之地,在三国蜀汉时期逐渐与当地故西羌部落融合,相对集中分布于滇西遂久(今云南丽江)、澜沧江流域金州(今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册亨、望谟一带),成为后来西南夷的先民之一,族人多以部落名称为姓氏,称鼠氏;亦有以部族图腾“大鼠”即貂为姓氏者,称貂氏,后有简改同音字“刁”为姓氏,称刁氏。
源流十一源于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时期,云南傣族刀氏土司世家后裔,有改姓氏为刁氏者。到了清朝时期,云南建水州慢车乡土舍、镇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红卜苴土百户等均有刁氏。傣族,古代时没有姓氏,只有名字,后吸取汉文化逐渐采用了姓氏。
在史籍《希姓录》中记载:“王骥平麓川,赐夷人怕、刀、剁三姓,后染华风,改为刁氏。”
其中的刀氏族人世为傣族土司,在稳定云南地区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之中,刀氏族人中有易改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二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刁落氏,亦称多啰氏、啁噜噜氏,满语为Dolo Hala,汉义“内”,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东海(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所冠汉姓为刁氏、高氏、赵氏等。
⑵.满族多兴氏,满语为Dohing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所冠汉姓中有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