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vipJr
父母情感上的支持,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力量。面对“欺凌”,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
近日,“一女生遭6名女同学毒打致耳膜穿孔”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
受害者小吴是四川人,16岁,去年到云南某技工学校就读。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因为她换宿舍得罪了以前的舍友。凌晨2点,原来宿舍的6个女生冲到新宿舍对小吴进行暴打。
“她们6个人对我又踢又打,打晕了又用冷水泼醒,让我给她们磕响头。”小吴这样描述自己的惨痛遭遇,听起来实在让人痛心。
类似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比比皆是,屡禁不止,令人触目惊心。
学校本是安全的地方,却频频上演这样的悲剧,就像小吴的妈妈所说:“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女儿会受到这样的欺负”。
新闻报道的事件都是性质恶劣的欺凌现象,或许距离我们有点陌生,其实还有很多隐形“欺凌”躲在暗处。
比如 “起恶意绰号”, “编造谎言、向老师告状” ,“故意拿走物品”,“破坏朋友关系,孤立同学”,这些都属于霸凌的范畴,也远比你想象中严重。
心理学家 Dan Olweus 在 1970 年对霸凌的定义是:“任何侵略性的,反复的,存在不平等力量关系的行为,都是霸凌行为。”
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受欺负者和欺负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2%和6.2%(意味着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受害者)。
霸凌每天发生在孩子身边,如果父母不能足够的重视,或许它正在无形之中“杀死”一个孩子。
校园霸凌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霸凌的伤害会摧毁一个人的心灵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忘情水,要不要喝”。
理性的黄执中在打辩论时,一向不喜欢讲述自己,这一次拿出杀手锏,举了自己的例子。
他坦言自己特别讨厌小孩,这辈子都不会生小孩。
原因是他在小学遭遇过欺凌,当时性格有点孤僻,班上的同学欺负他。比如趁他下课不在座位的时候,把饮料倒进他的饭盒,然后合起盖子摇匀。
当他中午吃饭,打开饭盒的时候,里面全是浆糊。
时隔多年黄执中也未能化解掉这段不幸的经历,依然充满愤怒。
黄执中用控诉的语气说出这些,声音和身体都在颤抖。这种痛苦带给他的不是成长,是内心世界的扭曲,是心灵的重大摧毁。
要知道,霸凌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的疼痛,对心灵的创伤才是最可怕的,就像黄执中所说的“外表看似正常,内在炸成废墟”。
遭遇欺凌的孩子,人生底色将是黑暗
知乎上有一位匿名网友,说自己是一个受校园欺凌伤害很深的女生。
她上小学时因为成绩很好,四年级的时候跳级到六年级。
原班级的同学开始对她进行辱骂。在一次校运动拔河比赛中,她因为没有给以前班级喊加油,由个别同学的煽动引发了集体愤怒。
之后她成了原班级的“公敌”,所有的同学见到她都是用一副恶狠狠的眼光盯着,更为激烈的则是用脚踹,吐口水。她越来越恐惧,却无力对抗。
噩梦般的一年,她几度想要用自杀来报复同学,以求解脱。
很长一段时间她几乎不与同龄人交往,对他人的言行格外敏感,害怕自己再次被厌恶,重回当年的境地,至今不能完全走出来。
她认为,“这个世界太过于恶意满满,只有“自私”一点,才能保全自己”。
陈岚在《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中写道:“童年被霸凌的伤痕跟随着我,影响着我的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
霸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重大且不可逆的,留下的阴影,可能会伴随一生。
父母情感上的支持,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力量。
面对“欺凌,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父母给以孩子的情感支持会对他产生至关重要的持久影响。
那我们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1.积极回应孩子的求救信号,给予他成长的安全感
在一期家庭教育节目《老师请回答》中,主持人谈论到一个问题,“如何从孩子的蛛丝马迹中,看出有可能他在学校受到了欺负?”
几位老师给出了专业的回答,虽然没有统一的表象,但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常的状况,比如:
“精神状态涣散,完全被恐惧的情绪占领,不能专注于学习”“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拉肚子、呕吐等”“变得暴躁,爱发脾气或异常安静,不跟人交流”“每天要求家长来接放学”“容易委屈,在电影或电视上看到相关的情节,波动很大”孩子往往会存在表达障碍,这些也许就是他们正在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64%的孩子被霸凌后,并没有告诉他人,而是在沉默中独自承受痛苦。
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刻,如果父母能认真观察孩子的需求,对他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他一起面对恐惧。
这份理解会建立你与孩子之间的信任,让孩子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表达情绪。
2.鼓励孩子打回去,捍卫自己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开奖了》接受学生提问:“如果孩子被打,你会支持他打回去吗?”
她给出了非常坚定的回答:“肯定会啊!”
校园欺凌大都具有持久性和习惯性,一味的忍让,或许会贴上“好欺负“的标签,让那些欺凌者变本加厉,让霸凌无限展延。
第一时间还击回去,适当的自我保护,会让欺凌者接受到受害者“不好惹”的信息反馈。
心理学家John Carter提出:“父母要鼓励孩子打回去,反击是降低孩子被校园欺凌概率最有效的方式。”
John Carter在有关校园欺凌的调查中发现,“被欺负者反击,90%以上的“小霸王”会长期停止其欺凌行为。”
父母的爱,是孩子回应欺负的最大动力和勇气。告诉孩子,父母是你最强大的后盾,永远站在你的身边。
作家柏邦妮说:“欺负本身不是礼物,但对被欺负的反击就是礼物”。
打回去是为了证明不软弱。培养孩子的反击能力,是他成长道路上一直受用的人生礼物。
3.塑造孩子自信,强大,勇敢的品格
九岁的美国女孩米拉-比斯特(Milla Bizzotto),实现了一项惊人壮举,成功挑战美国海军24小时魔鬼训练。
这个励志女孩的强大的毅力来自于遭受校园欺凌的不幸经历。
她希望透过自身经验和挑战行动,来唤起人们对校园霸凌的重视,并且鼓励同龄人多运动,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
“其他同学会咒骂我,说我不合群,我不希望有任何人再经历我所经历的事情,我要成为一个榜样,告诉大家他们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从她学会为自己发声之后,霸凌彻底远离了她。
李玫瑾教授也在节目中谈到,防止孩子被欺负的方法一就是,从小要有体力锻炼。“只要孩子有运动,他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负”。
《胆小鬼威利》中的主人公大猩猩“威利”,从小低头含胸,一副自卑弱小的的样子,惹得一群小混混欺负。
后来威利看到一本让自己变强大的书,他开始运动锻炼,变得越来越强壮,之后慢慢有了自信,连走路的姿势都变得昂首挺胸。
看到受欺负的女生米莉,威利勇敢得冲上去,吓跑了小混混。
让孩子成为更强大的自己,是他对抗欺凌的最大武器。
体格强壮,拥有自信和勇气的孩子,才不容易遭受欺负,更安全的适应这个世界。
或许我们无法掌控这个世界的善恶和无常。但作为父母,我们要永远赐予孩子力量,成为他们面对一切的勇气,教会他们在善良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文:vipJr
父母情感上的支持,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力量。面对“欺凌”,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
近日,“一女生遭6名女同学毒打致耳膜穿孔”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
受害者小吴是四川人,16岁,去年到云南某技工学校就读。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因为她换宿舍得罪了以前的舍友。凌晨2点,原来宿舍的6个女生冲到新宿舍对小吴进行暴打。
“她们6个人对我又踢又打,打晕了又用冷水泼醒,让我给她们磕响头。”小吴这样描述自己的惨痛遭遇,听起来实在让人痛心。
类似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比比皆是,屡禁不止,令人触目惊心。
学校本是安全的地方,却频频上演这样的悲剧,就像小吴的妈妈所说:“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女儿会受到这样的欺负”。
新闻报道的事件都是性质恶劣的欺凌现象,或许距离我们有点陌生,其实还有很多隐形“欺凌”躲在暗处。
比如 “起恶意绰号”, “编造谎言、向老师告状” ,“故意拿走物品”,“破坏朋友关系,孤立同学”,这些都属于霸凌的范畴,也远比你想象中严重。
心理学家 Dan Olweus 在 1970 年对霸凌的定义是:“任何侵略性的,反复的,存在不平等力量关系的行为,都是霸凌行为。”
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受欺负者和欺负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2%和6.2%(意味着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受害者)。
霸凌每天发生在孩子身边,如果父母不能足够的重视,或许它正在无形之中“杀死”一个孩子。
校园霸凌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霸凌的伤害会摧毁一个人的心灵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忘情水,要不要喝”。
理性的黄执中在打辩论时,一向不喜欢讲述自己,这一次拿出杀手锏,举了自己的例子。
他坦言自己特别讨厌小孩,这辈子都不会生小孩。
原因是他在小学遭遇过欺凌,当时性格有点孤僻,班上的同学欺负他。比如趁他下课不在座位的时候,把饮料倒进他的饭盒,然后合起盖子摇匀。
当他中午吃饭,打开饭盒的时候,里面全是浆糊。
时隔多年黄执中也未能化解掉这段不幸的经历,依然充满愤怒。
黄执中用控诉的语气说出这些,声音和身体都在颤抖。这种痛苦带给他的不是成长,是内心世界的扭曲,是心灵的重大摧毁。
要知道,霸凌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的疼痛,对心灵的创伤才是最可怕的,就像黄执中所说的“外表看似正常,内在炸成废墟”。
遭遇欺凌的孩子,人生底色将是黑暗
知乎上有一位匿名网友,说自己是一个受校园欺凌伤害很深的女生。
她上小学时因为成绩很好,四年级的时候跳级到六年级。
原班级的同学开始对她进行辱骂。在一次校运动拔河比赛中,她因为没有给以前班级喊加油,由个别同学的煽动引发了集体愤怒。
之后她成了原班级的“公敌”,所有的同学见到她都是用一副恶狠狠的眼光盯着,更为激烈的则是用脚踹,吐口水。她越来越恐惧,却无力对抗。
噩梦般的一年,她几度想要用自杀来报复同学,以求解脱。
很长一段时间她几乎不与同龄人交往,对他人的言行格外敏感,害怕自己再次被厌恶,重回当年的境地,至今不能完全走出来。
她认为,“这个世界太过于恶意满满,只有“自私”一点,才能保全自己”。
陈岚在《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中写道:“童年被霸凌的伤痕跟随着我,影响着我的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
霸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重大且不可逆的,留下的阴影,可能会伴随一生。
父母情感上的支持,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力量。
面对“欺凌,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父母给以孩子的情感支持会对他产生至关重要的持久影响。
那我们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1.积极回应孩子的求救信号,给予他成长的安全感
在一期家庭教育节目《老师请回答》中,主持人谈论到一个问题,“如何从孩子的蛛丝马迹中,看出有可能他在学校受到了欺负?”
几位老师给出了专业的回答,虽然没有统一的表象,但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常的状况,比如:
“精神状态涣散,完全被恐惧的情绪占领,不能专注于学习”“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拉肚子、呕吐等”“变得暴躁,爱发脾气或异常安静,不跟人交流”“每天要求家长来接放学”“容易委屈,在电影或电视上看到相关的情节,波动很大”孩子往往会存在表达障碍,这些也许就是他们正在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64%的孩子被霸凌后,并没有告诉他人,而是在沉默中独自承受痛苦。
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刻,如果父母能认真观察孩子的需求,对他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他一起面对恐惧。
这份理解会建立你与孩子之间的信任,让孩子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表达情绪。
2.鼓励孩子打回去,捍卫自己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开奖了》接受学生提问:“如果孩子被打,你会支持他打回去吗?”
她给出了非常坚定的回答:“肯定会啊!”
校园欺凌大都具有持久性和习惯性,一味的忍让,或许会贴上“好欺负“的标签,让那些欺凌者变本加厉,让霸凌无限展延。
第一时间还击回去,适当的自我保护,会让欺凌者接受到受害者“不好惹”的信息反馈。
心理学家John Carter提出:“父母要鼓励孩子打回去,反击是降低孩子被校园欺凌概率最有效的方式。”
John Carter在有关校园欺凌的调查中发现,“被欺负者反击,90%以上的“小霸王”会长期停止其欺凌行为。”
父母的爱,是孩子回应欺负的最大动力和勇气。告诉孩子,父母是你最强大的后盾,永远站在你的身边。
作家柏邦妮说:“欺负本身不是礼物,但对被欺负的反击就是礼物”。
打回去是为了证明不软弱。培养孩子的反击能力,是他成长道路上一直受用的人生礼物。
3.塑造孩子自信,强大,勇敢的品格
九岁的美国女孩米拉-比斯特(Milla Bizzotto),实现了一项惊人壮举,成功挑战美国海军24小时魔鬼训练。
这个励志女孩的强大的毅力来自于遭受校园欺凌的不幸经历。
她希望透过自身经验和挑战行动,来唤起人们对校园霸凌的重视,并且鼓励同龄人多运动,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
“其他同学会咒骂我,说我不合群,我不希望有任何人再经历我所经历的事情,我要成为一个榜样,告诉大家他们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从她学会为自己发声之后,霸凌彻底远离了她。
李玫瑾教授也在节目中谈到,防止孩子被欺负的方法一就是,从小要有体力锻炼。“只要孩子有运动,他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负”。
《胆小鬼威利》中的主人公大猩猩“威利”,从小低头含胸,一副自卑弱小的的样子,惹得一群小混混欺负。
后来威利看到一本让自己变强大的书,他开始运动锻炼,变得越来越强壮,之后慢慢有了自信,连走路的姿势都变得昂首挺胸。
看到受欺负的女生米莉,威利勇敢得冲上去,吓跑了小混混。
让孩子成为更强大的自己,是他对抗欺凌的最大武器。
体格强壮,拥有自信和勇气的孩子,才不容易遭受欺负,更安全的适应这个世界。
或许我们无法掌控这个世界的善恶和无常。但作为父母,我们要永远赐予孩子力量,成为他们面对一切的勇气,教会他们在善良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盗梦空间》的原理被曝光了。
从小到大,我们都做过很多梦。你有没有试过像《盗梦空间》里那样,在梦里掌控梦境,让它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或许有人会想,怎么可能控制梦境?但其实,现实中也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呢?今天,我将为大家揭秘。
·首先,有一种情况叫作“清醒梦”。这种梦指的是做梦者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并且可以清醒地思考和记忆。如果想要主动控制梦境,最好选择睡眠中途的梦,而不是即将清醒的最后一个梦。
如何控制梦境呢?
·第一步,要做的是收集梦境,并在梦中意识到自己在做梦。梦境通常是混乱的,无论是噩梦还是美梦。例如,你可能会梦到自己在小学的校园里,却和大学同学在一起,或者和怪兽一起消灭奥特曼等奇怪的场景。因此,找到逻辑与现实相反的细节,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自己在做梦。
·第二步,当你在梦中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梦境,重新进入梦境。这听起来很玄乎,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梦境都有规律可循。例如,女性在月经期、排卵期和孕期更容易做春梦。年轻男性在长时间禁欲后也更容易触发春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唤醒睡眠法来控制梦境。
具体操作如下:选择一个做梦频率较高的晚上,设置一个六小时的闹钟,然后安心入睡。等到六小时后被闹钟叫醒,保持头脑清醒,但仍有困意,然后继续睡觉。在睡觉前,告诉自己一定会做梦,并知道自己在做梦。这样,你就有机会控制梦境。
当然,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大多数人很难完全控制梦境,即使能控制,也不建议普通人尝试。普通人自己这么做,很容易出现不良情况。
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总是会梦到同一个地方?梦见前任,意味着什么?梦真的能预示吉凶吗?总做噩梦代表着什么?
梦,是一种很奇妙的现象,它所特有的天马行空、光怪陆离,都挑动着我们的好奇。
有一个有趣的比喻:潜意识就像是一个原始人,它并不懂得人类的语言系统,只能通过画图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那便是梦。
▎精神分析鼻祖 · 弗洛伊德就提过:“梦是被压抑的意识,通过伪装的方式而呈现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梦是愿望的满足。
潜意识是如此的隐晦委婉,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总是猜不透梦境的含义了。
今天来和大家分享4个较常见的梦境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尝试了解梦境,和深层的自我进行沟通,一起揭开梦境神秘的面纱吧!
Part 1 梦见从楼梯/悬崖跌落“爬很高很陡的楼梯,但总是摔下去”从小到大,无数次梦见从爬了很高的楼梯上滚下去,或者艰难的爬上河堤后又滚下去。今年38岁了,这样的梦伴随小学、中学、大学及至现在,有时摔得浑身疼,有时在摔下去的一刹那醒过来。
▎ 梦境解析 :当一个梦伴随着你从小到大,至今仍在出现,说明你一直没有正面面对自己内心那位原始人给你的提醒。
你自己,或者你的家人和周围的人,从小到大是不是对你的期望相当高?
以致于你每次都是很努力地去达成、实现,然而你总是担心让自己或者别人失望,担心自己会从那很高处摔下去。
建议你能放下那些无休止的期望,接受自己也有无法完成的事情。希望这个梦能真正给你带来启示。
Part 2 梦见被追杀“后面的人追不上我,想起依然心有余悸” 老是梦见自己被人追,被人抓。虽然每次都跑的很快,后面的人追不上,但是想起来却心有余悸,害怕被追。
▎梦境意象解析:
梦中出现的人,都是你的人格的一部分。
暴力的追你的人,一般代表你的攻击欲望、愤怒。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受到了别人的欺负或不公对待,但那时你的表意识强,潜意识弱,所以你能够把愤怒情绪压抑下去。
这个梦是提醒你,再被人欺负时候要学会表达愤怒,不要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
Part 3 梦见蛇“我想逃出去,但满地都是蛇” 我从经常会梦到蛇,梦境都很相似。我在一个郊野外空旷的屋子里,屋子外面很多蛇,我一直想逃出去。梦里都是在跟蛇做斗争,但是梦里从没有被蛇咬过。
▎ 梦境解析 :
蛇在心理上是攻击欲望强的动物,同时由于长的像男性,所以也代表性的欲望。
蛇代表你自己的攻击欲望和:
白天你压抑了自己的动物本能,比如说别人欺负你不敢还口反击,或者面对喜欢的人不敢表白;晚上被压抑的动物本能就会来攻击你,因为在晚上你的表意识很弱。
还有一种可能是蛇代表你童年时的妈妈:如果妈妈对你控制欲望很强的话,这是一种吞噬性的爱,就像蛇一样。
Part 4梦见在公众场合裸露“走在街上,大家却好像没注意到” 梦见自己,没穿衣服,要靠披下的长发遮住,或者只穿了上衣,要靠上衣遮住。走在路上,大家好像都没注意,或者看见了都没反应,好像一切很正常。偶尔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但又没有要躲起来的意识,就是惊恐害怕地在公共场合走着。
▎ 梦境意象解析 :
衣服是保护层,裸露代表没有保护,易受伤害。
意识到自己走在公共场所,并且羞耻惊恐的感觉。
可能反映你隐藏了一些害怕被人识破的弱点,一旦被识破就会没有任何防卫。
长发多在梦中代表丰富的思维。所以长发遮盖,可能代表了用尽各种想法去掩盖自己的弱点。
你可能安全感不强,经常会用各种想法去掩盖自己的弱点,有深深的无力感。
仔细想想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应该怎样去接受,而不是拼命掩盖。
另外,在隐私被侵入时,要学会表达愤怒,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占据了我们人生1/3时间的睡眠里,那些白天里觉察不到的隐形压力、很难理清的复杂情感、掩藏起来的内在心理创伤,往往能在夜晚的梦里得到表达。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注: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有别,因此梦境意象也不尽相同。以下解析并非唯一答案,请勿直接套用到自己或他人的身上,造成不必要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