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名中医
朴炳奎
人物小传
朴炳奎,男,朝鲜族,1937年出生于吉林省梅河口市。首届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扶正培本法治疗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出版《建国40年中医科技成就》、《东洋医学入门》(日文版)、《中医诊疗常规》等学术论著10部,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首都发展基金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工程多项科研课题。
采访精选
广医名家口述历史
年少自强 心怀中医
我叫朴炳奎,1937年生人,朝鲜族。1929年,我的祖父从朝鲜的庆尚南道辗转来到吉林省梅河口市的农村。虽然当时很艰苦,但我们的父辈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很早就建了小学,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村里上的。
一九四三年,朴炳奎小学入学全体师生纪念
儿时,正是日军占领时期,生活很艰苦,医疗条件应该说相当困难,我见到很多村民得了麻疹、肺炎,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延误了病情,导致失去了健康,或悲惨而去。我的5、6个弟妹,也不幸患病去世。眼见家人因病痛而离世,我深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萌生从医之念,毅然选择了医学道路。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身份不断被转换,曾先后被称为“韩国人” “日本人” “朝鲜人” “中国人”。1947年,我小学毕业,我们那个村子解放了,解放以后我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善。新中国成立后,我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终于可以挺直腰板了。
1951年7月,朴炳奎初中毕业留影(下数第四排右2为朴炳奎)
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我在大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就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1959年10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遵照毛主席“祖国医学是伟大宝库”和“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指示,1959年10月至1962年2月,我参加第三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脱产学习两年中医,比较系统的学习了《黄帝内经》 《伤寒论》 《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古籍,初步掌握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基础,从此与中医结缘。
大学时期的朴炳奎
1971年,广安门医院建立内科病区,我被调入参加病区筹建,主要从事治疗糖尿病为主的内科工作。在这期间,曾追随院内的多名老中医研习中医经典名著,开展临床实践,并亲身感受到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
当时我接诊过一位腹痛、发热的患者,西医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因当时不具备手术条件,只能行内科保守治疗,投以大黄牡丹汤,调养仅半月余,患者就痊愈出院了。还有我的一位亲戚患有慢性痢疾,先后服用抗生素和黄连素等药物治疗,但都是停药后复发,患者腹泻并伴有呕吐,非常痛苦,进一步分析后也认识到,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此前一味使用清热解毒之剂,只是治标,日久反而进一步伤正,应当扶正固本为主,受此启发,嘱患者停用抗生素,改服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三月,病人果然治愈。在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和内科16年的工作经历不但丰富了我的阅历,更进一步坚定了我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决心和底气。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 西医学习中医班毕业留影 第三排左2为朴炳奎
研究肿瘤 投身抗癌
1975年,我加入余桂清教授团队,参加广安门医院创建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工作。决心从事肿瘤科工作,对我来说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肿瘤病人对我们寄予了能够活下来的希望;其次,当时对于肿瘤的认识缺乏经验,会碰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
早年我在内科工作中,曾经遇上一位患者,他当时有胸水,按照正常的处理程序,我给他抽胸水。但是,抽完胸水一看,是血性的。这显然是一个超出预料之外的病例。如果是现在,会很快考虑是癌症引起的,但是我当时还认识不到这个是癌症,只是单纯考虑怎么解决胸水的问题。所以我在平常的治疗过程中,遇上的癌症病人,症状的诊断又和内科不同,诊断不确切,就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调到肿瘤科后不久,我有幸到日坛医院(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进修1年(1977年2月至1978年2月),比较系统的掌握了肿瘤学知识。此后又公派留学去日本进修2年(1979年4月至1981年4月),主要在日本东京国立癌中心学习肺癌的诊断和相关临床知识,包括支气管镜及造影技术等,这些学习经历为此后三十年我在中西医结合肿瘤的历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7年日坛医院(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业照
1984年5月,我开始担任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1986年1月至1997年11月,任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同时兼任肿瘤科主任,并先后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自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成为了我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庆祝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余桂清、段凤舞、张代钊、朴炳奎、孙桂芝、林洪生合影
国际交流 发扬中医
1979年,我在日本进修2年,日本当时汤药使用很少,是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的方子变成成药,用成药来治疗肿瘤,影响很大,大量出口。在日本都是西医搞中医,我就跟他们开玩笑中西医结合你们做的最好吧?我的日本导师知道我是搞中医的所以他让我给他们的医生和药师讲课,我每周日给他们讲课,讲中医的辨证论治,还有中药,他们很感兴趣。在两年的进修中,我的导师又把我送到日本的国立癌症中心学习支气管镜,充分掌握了肺癌的西医检查诊断。
1980年,留学期间,朴炳奎在留日导师池田茂人先生(中间)指导下行支气管镜检查
衷中参西 融会贯通
我是西医出身,在日本东京国立癌中心学习肺癌的诊断和相关临床知识,包括支气管镜及造影技术等,同时在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多地访学,我深知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事实,应当取长补短、不能护短忌长。
朴炳奎数次到日本、韩国等国交流访问
问诊中,我不仅仅重视中医的四诊八纲,对患者的化验单、影像学的片子及报告都要逐一仔细查阅,并将异常及变化情况写在病历本上,这个习惯我保留了几十年,直到现在,我也常告诫学生,看病一定要仔细了解检验结果,切忌“不检查”尤其“不复查”!在一般患者看来,找中医大夫看病,就是把脉、望舌,再顺便问一些症状,方子就出来了。实际上不然,对癌症患者的问诊包含着“望”“闻”“问”“切”,对那些在外院和本院的检查详细的询问,就是间接的“望”“闻”“切”,特别是一些现代检测手段可以视为中医“四诊”的延伸,例如:胃镜、支气管镜可视为“望”诊的延伸,听诊器可以视为“闻”诊的有效延伸。
朴炳奎带教学生
在诊疗中,癌症患者常问“我的脉怎样,癌症没有复发吧?”我常对患者讲,脉象能反映出“正气虚实”的某一面,或其他一些征象,但绝对不能判定你身上长没长癌瘤。希望我们的患者千万不要跨进这个误区,长期不复查,一旦延误治疗就追悔莫及了。一定要定期复查,最好是在原来给你治疗过的医院或医生那里复诊,千万不要迷信那些所谓的特异功能。其次,“忘记了其他治疗”或“拒绝接受其他治疗”。相当一部分的中医治疗是与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辅助性治疗,但由于患者过分地对你信任,或者“大夫”自信十足,包治一切,有可能失去接受合理的最佳的治疗机会。在此,应该使癌症患者和家属明白,癌症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肿瘤学最重视综合治疗!
20世纪80年代朴炳奎查房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食管癌高发区的诊疗和研究中,广安门医院姜廷良、余桂清两位教授以扶正中药六味地黄丸防治食管重度增生,研制健脾益肾方及猪苓多糖注射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观察黄芪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对环磷酸腺苷的影响,使我较深刻地认识到中医扶正培本在肿瘤治疗中的主导地位。从此,我便致力于从事以扶正培本为基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相配合,研究并开发中药新药治疗肿瘤,无论是广安门医院还是国家都给我提供了很多支持帮助。
朴炳奎参加中西医集合肿瘤学术交流会议
我至今仍坚持在临床一线,目前每周2次门诊,对于肺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说一点我自己的临床体会。“扶正培本”这个思路是我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主导思想我认为扶正培本的核心内容是“和其不和”,集中体现于中医“和合”思想,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认为肿瘤中医病机根本是“脏腑失和”,治疗目的“求和”,即达到“阴阳平和”或“人瘤共存”的目的;其次,治疗手段“和而不同”,具体而言:未病先防,扶正养生;将病早治,扶正防转;既病防变,扶正减毒;病后调摄,扶正防复;最后,组方法度“以和为贵”,如:重后天,和调脾胃;护正气,和法缓治;制小方,和缓为宜。
我常对患者讲,如果我这个药吃了不舒服,尤其恶心、呕吐、腹泻等现象,千万不要一味坚持,应停药观察或者更改处方。有些患者误认为腹泻可以祛邪,把癌症消下去,这也是个误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上面出现的负面现象,不是中医药本身有问题,而是不能合理诊治或运用中医药所致。我们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反面,即否定中医的特色和它在癌症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依据他个人的经验,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中西医结合,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应于每个患者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相结合治疗;二是遵循中医的传统理论的指导,四诊八纲,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三是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我经常说,在我国,由于有了中医治疗,使肿瘤患者受益不少。例如:手术后的肺癌患者服了中药加快康复,接受化疗或放疗的肺癌患者服了中药减轻了这些治疗的毒副反应,有的还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有化疗、放疗间歇期或结束后,长期服用中药提高了他们的免疫功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有些不宜手术,放化疗的晚期患者,中药治疗改善他们的症状,延长生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朴炳奎任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期间,接待韩国医师团。
我们团队自主研制治疗肺癌的国家Ⅲ类新药“益肺清化膏” “益肺清化颗粒”及院内制剂“肺瘤平膏”等系列制剂,疗效确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经济效益。1985年至1995年主持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剂(肺瘤平系列)具有抗肿瘤、抗转移作用;该成果分获1990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承担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研究显示益肺清化膏有一定预防肺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趋势。2001年承担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结果表明单纯中药(益肺清化颗粒)可以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配合西医放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示出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学、基因、代谢等领域的不断突破,人类对于癌症的认识始终是不断进步的。同样,中医尚有更多有价值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手段有待被挖掘。
开发益肺清化颗粒期间与华神药业董事长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原纪委书记仇芙林合影。
传承中医 职责所在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医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药为载体,是中医药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因此,传播中医药的同时也是在弘扬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中医事业能否得以振兴发展,关键取决于中医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中青年高级人才的培养,以相关方法和制度促进他们加强学习。依靠国家与政府的力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一定是最有效的途径,让中医药能够造福更多的人,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希望年轻一辈在国际上积极宣传、弘扬中医药,并加强与世界各国同行的学术交流,努力将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推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在领略中医药神奇疗效的同时,理解、接受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只有这样中医药的特殊魅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出来。
庆祝建党百年 中医精髓永存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凡是新中国里面的新生的事物都是在领导下出现的,最重要的我们要掌握中西医结合治病的技能和理念,发扬好中医文化。同时我觉得没有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毛主席我不会能够去上大学,没有我不可能去日本留学
我们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我非常的骄傲!尤其是对中医的影响也是非常大,我记得习主席在国欧洲一个会议上也强调过中医药的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的指示,我们一定要很好的遵循。
朴老寄语
在中医传承上:希望广安门医院加强对中医药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宣传、开发和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让中医药非遗传承“活起来”。
在培养人才上:希望医院定期开展集中教学、导师授课、义诊患者、病案讨论、抓经典学习,每年组织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基础知识竞赛,召开导师座谈会、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基层义诊等,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为广大患者扶危治病。发挥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编者按:朴老在与病魔的较量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事实就是、博采众长,使中医扶正培本的学术思想有效运用于临床,用一生的时间全身心投入抗击肿瘤的事业中。采访中,朴老说:“我非常爱我们的广安门医院”,直接、真挚地表达出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热切期待,对后辈学人寄予了深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