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周日《新闻联播》要闻14条】财联社8月20日电,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 1、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 2、【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船东国; 4、各地和有关部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5、【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实干笃行】山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6、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7、全国已建成城市绿道9万余公里; 8、杭州亚运会调整10个项目的比赛天数及日期; 9、我国首次在超深水海域完成海管清理作业; 10、主席复信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引发热烈反响; 11、美国毛伊岛大火仍有逾千人失联 水源和空气受污染; 12、俄称挫败无人机袭击 乌称接受F-16培训; 13、西共体代表团与尼日尔军方展开会谈; 14、火势加剧 加拿大部分地区实施旅行限制。
8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文章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论断,打破了长期以来对“西方现代化”的惯常迷思,消解了“现代化=西方化”等僵化思维范式,突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才是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等一系列原初的固定认知,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理论与现代性思想中国化的新形态新表达,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全新的内在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人本逻辑超越资本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截然不同,突出表现在对于“现代化到底为了谁”这一价值取向上有着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生成了不同的逻辑——人本逻辑与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中心,遵循资本发展与演进的内在逻辑,即一切都是为了资本的无限制掠夺性扩张,追求超额利润这一资本的巨大魔法是西方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对此马克思早已详细论述过,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基础是以谋取利润为目标的无限扩张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资本利润面前,作为主体个人的切身权利需求显得十分脆弱、渺小甚至不值一提,也不堪一击。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资本逻辑凌驾于人本逻辑之上,人的切身权利沦为西方国家利益至上的遮羞布。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秉承“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价值理念,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幸福的美好生活。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人体”的人本主义思想,并在治国理政中始终遵循人民至上的原则要求。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创造,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资本主义私有制投射到个体的意识观念中,所产生的就是以个人私欲为目的和中心的个人主义。在这种价值取向之下,所诞生的西方文化就具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和偏见,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随着近代西方国家国力的快速增强,这种文化中的自傲逐渐演变成对自身文化的盲目自信和价值观的优越感不断膨胀,“西方中心论”由此产生并愈演愈烈。在西方主流意识中,认为别的“小国”学习西方所输出的“先进文化”是理所应当的,西方输出的价值标准就应当成为“世界标准”“普世价值”。在当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与文化的碰撞激荡此起彼伏,加之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文化矛盾冲突不可避免。西方国家在实施文化输出时辅以经济、政治、军事手段,最终目的是控制其他国家、民族和人民,这是一种在文化方面的对外扩张,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别国进行文化入侵、文化殖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追求文明互鉴的“和合”理念,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主张的“利益至上”、渲染的“普世价值”,主张多边主义、文化多元共存的新型现代文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充分表明,只有不同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来源,使其内涵不断发展、丰富与完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无限的感召力,世界文明才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才能凝聚起广泛的国际共识。正如总书记所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交流互鉴、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同时对于世界文明的基本态度。我们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欣赏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终达到一种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和而不同”境界。为此,我们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既讲好中国故事,又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价值认同,从多样性中找到统一性,从特殊性中凝练普遍性,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真正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
环境保护超越资源掠夺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人类对自然征服的欲望日益膨胀、控制能力与日俱增,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越来越消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浪费越来越失控,导致了对全球具有共同危害的生态危机问题。对此,马克思早已尖锐地指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私有制。在私有制下,资本家以资本为中心,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无限度地向大自然开采挖掘以掠夺资源,“理所当然”地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直到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后,才开始亡羊补牢进行生态修复。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致力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经济建设和保护生态之间努力寻求平衡,尽量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化。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互利共赢超越零和博弈
历史证明,西方资本的累积与扩张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起源过程,就是一部欺凌和奴役其他民族的强盗史、侵略史、血泪史。在这种野蛮的基因之中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于国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就是国强必霸、零和博弈。西方大国以殖义和霸权主义主宰世界,认为东方应当从属于西方,小国应当听命于大国。一旦遭到不满与抵抗,西方大国就摆出“列强”的嘴脸,以各种经济、政治、外交等手段对他国进行封锁、胁迫甚至武装侵略。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西方大国所主宰的世界形成了全球对峙的格局,国际冲突不断、世界战乱频仍、人民不得安宁。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体现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兼容并包”的宽广胸襟,怀抱着“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与西方霸权主义“唯我独尊”“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式现代化体系截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完全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通过殖民掠夺进行资本积累的血腥道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如今以大国崛起之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坚定不移走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从来没有动摇过。实践证明,零和博弈没有出路前途,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总而言之,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以资本为主导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决定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弊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克服了西方现代化固有的种种弊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全新的内在超越。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作者仇小敏系广东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 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