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名医朱丹溪的相火论源于南宋理学思想。理学家程颢、程颐说:“天地阴阳之运,升降盈虚,未尝暂息,阳常盈,阴常虚,一盈一虚,参差不齐,而万变生焉!”朱丹溪受这一思想启发,认为人之孕育与成长,都和天地之气有关,相火论就是在“阳有余,阴不足”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
凡动皆属火,火内阴而外阳,且有君、相之分,君火寄位于心,相火寄位于命门、肝、胆、三焦诸脏。
“相火”又包含正常和异常两种不同状况,即“相火之常”与“相火之变”。
相火之常,是指处于正常状况下的相火,即人身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为生命之源。
相火之变,是指处于异常状况下的相火,是指相火妄动,即动失其常,其实就是人体机能活动失去节制,导致人身生命机能异常活动,为致病之本。
动失其常的异常状况下,相火非但不能产生并维持人体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反而危害人体导致病变。而人体在发病过程中,极易亏损,各类因素均容易导致相火妄动,耗伤,如情志过极、纵欲过度、饮食厚味等,都容易激起脏腑之火,煎熬真阴,阴损则易伤元气而导致疾病。
而很多人有时候明明欲望亢奋,也很容易起来,但就是很快结束。这是为什么呢?
那就是因为虚火灼烧,固摄失常的情况。因为肾阴不足,必然就会生内热,内热起来,就有了虚火。有了虚火,扰乱了肾的封藏之能,所以就发病了。
这类患者症状往往见:
1. 腰膝酸软,身体乏力
2.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3. 头晕耳鸣,五心烦热
4. 口干咽燥,失眠多梦
5. 潮热盗汗,眼睛干涩
6.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这些情况很明显都是肾阴不足的状态,因为肾阴不足,灼伤阴津,所以就会有这些情况。
我们在调理的时候多用滋阴降火,滋阴为本,降火为标。所以,通常我都会下面这个方子:
天冬、麦冬、太子参、龟板、盐知母、炒黄柏、山萸肉、淮山药、沙参、制首乌。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甘草、白术、地黄、泽泻、五味子、天门冬之类,均为味厚补阴药物,用于虚者补气也最有疗效。
平时养生要以滋阴为要,千万不要引起“相火之变”,一旦相火妄动,耗伤,受害的必是你自己。
小满,生长之后,丰盈之前,小得盈满即为小满。此时大地升腾着一股生长之气,小麦生长,籽粒变得日渐丰实;青梅生长,让果子更加圆润饱满……人是如此,仍然有充足的空间不断向上“生长”。
所以这15天其实是我们体内阳气最充沛的时候,因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能量到了顶点,就意味着开始要衰减。
小满时,不需再过多对外索求,不求大满。反而应该沉淀下来,敛藏精气,安静成长。
小满时节,迎来了又干又燥的新格局
从小满到大暑这60多天时间,我们进入了丁酉年的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相火主要是指胆火,阳明燥金,说明最近天气又干又燥。
“火”是事物生长和变化的动力,有了充足的火,万物才能正常完成生化和收藏。所以对于阳虚,怕冷,体内寒湿比较重的朋友来说,今年夏天是呵护身体的好机会。
而对于其他朋友来说,胆火过旺加上又热又燥的天气,会给身体带来不少麻烦:
1.胆火过旺,会连带着肝火也很旺,因为肝胆相表里。因此可能会出现失眠、月经延迟、月经量减少,眼睛发红等情况。
2.肝火过旺,脾胃就会比较虚弱,因为肝木克脾土。容易出现呕吐、反酸、吃不下饭的情况。
3.天气燥热,邪热便会上扰心神,让人感觉到烦心或者心痛。
尤其要注意给自己清清肝火,照顾一下脾胃了。
嘘字呼吸法,祛肝之邪热
《遵生八笺》记载了很多呼吸吐纳的方法,来修养内脏,排出身体内的浊气。想要祛肝内的邪热,可以用嘘字呼吸法。
《秘诀》曰:“嘘以治肝,要两目睁开为之,口吐鼻取,不使耳闻。”
具体的方法是:保持双眼睁开,用鼻子吸一口长气,口念“嘘”字将气慢慢呼出,如此连续呼吸20~30遍。这种呼吸法可以祛肝之邪热,也能改善眼睛发红发痒的情况。不过,这些症状消失后,就不要再用这个呼吸法了,以免做过多损伤肝气。
人在心情极度烦躁的时候,会借由深呼吸来让自己保持冷静。其实我们在做“嘘”这个动作时,也是一样。每一次轻轻吐气,便是把肝中的郁气给排了出去,慢慢地,烦躁的心情就会变得宁静。
青梅,酸之正味。能平肝火,安心神
初夏除了温热的风,还有可爱的小果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初夏的果子大多都带有酸味或涩味,比如青梅、樱桃、枇杷等。这些果子是植物最有营养的部分,精华内敛,能帮助身体吸收和储存营养,保护精气不外泄。所以古人在小满的时候,多食用这些小果子,能敛藏好身体内的精气,专注生长。而这其中,又以青梅的酸味最正。
“卉木皆感春气而生,独梅开以冬,葢东方动以风,风生木,故曲直作酸,则酸者木之性,惟梅之味最酸,乃得气之正。”
因为古人认为,一般果树在春天开花,而梅在冬天开花,到初夏果实成熟时,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春天,得到了“春之全气”,所以梅子的味道特别酸,气也特别足。
酸属阴,专入肝胆,能补肝血,平息肝火,疏散肝胆湿热。中医中说道“肝欲急,酸以柔之。”像是今年这个胆火肝火皆旺的夏季,就很适合吃一些青梅。
另外如果夏天心火过旺,手心手脚会发热,经常失眠、做梦,睡不好觉,也可以适当吃一些青梅,把心阴养足了,自然就不怕心火过旺了。
不过注意,酸养心阴,不养心阳,心阳不振,感觉心胸憋闷、心悸不宁的人,不要吃太多啦。
青梅+紫苏,是古人公认的黄金搭配
紫苏和青梅的搭配,是一对黄金组合,自古便有之。
''三伏取熟梅捣烂,不见水,不加盐,晒十日。去核及皮,加紫苏,再晒十日收贮。用时或盐或糖,代醋亦精'' ——清代医家顾仲《养小录》
古书当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如此搭配的原因,我后来也尝试过用青梅搭配其他的食物,但都没有紫苏好。猜想紫苏性味辛温,可以中和梅子的酸性,搭起来吃不那么伤胃。
另外夏天的时候,由于贪图凉爽,古人会衣着薄衫,在院中乘凉,难免会招惹风寒。紫苏叶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对于风寒感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对于经常吹空调的我们来说,把紫苏和青梅放在一起吃,便更有必要了。
为这个夏天,做一瓶紫苏青梅酱
青梅虽有诸多好处,但因为酸味太正,吃多了容易伤胃。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加上红糖的甘甜,制成酸甜口感的青梅酱。
酸味属木,甜味属土,木和土是相克的关系。酸味和甜味放在一起,能抑制彼此的偏性,比较平和,适宜常吃。这样,酸味生津止渴,能化解甜味的滋腻;甜味补益中气,又能缓解酸味的收缩之性,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食材:青梅2000g / 红糖500g / 冰糖1000g / 紫苏1g / 盐适量
做法步骤:
1、将青梅用清水清洗,用刀在青梅上轻轻划一小口,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漫过青梅,放盐浸泡2个小时,这样可以去除青梅的苦涩味。
2、将泡好的青梅去核,放入锅中,不加水开大火熬煮,熬沸之后转小火,直到果肉成绵软的糊状,再加入红糖、冰糖、紫苏,一起小火熬煮大概30-40分钟。
3.冰糖的甜度太高,全加一种的话会甜的发腻,淹没了青梅的酸。红糖甜度不高并自带甘蔗的清香,和冰糖混合加入,让青梅酱的味道更柔和,既不会甜的发腻,也不会太酸。恰到好处的融合了酸甜两味。
4、熬煮到青梅酱开始变黏稠就可以关火啦,趁热装入玻璃罐中,盖上盖子,倒扣放置至冷却,放入冰箱冷藏。
熬酱的时候,到处都弥漫着青梅的香气,咕噜噜的气泡好像让夏日也沸腾了起来。做好之后,可以涂抹在面包上,也可以浸泡在苏打水中,每天打开玻璃瓶,舀一小勺来吃,就像是开启了初夏般青涩纯美的味道。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在运气里,少阳主相火,相火这个概念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显然,相火是针对君火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因此,讨论相火必然就得跟君火联系起来。我们看运气的相火在人属三焦、心包,君火在人属心与小肠,现在我们暂且撇开三焦、小肠,来看这个心与心包。
心之外有一个独立的心包,而且有专门的手厥阴相连,这在中医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除心之外,肝脾肺肾有没有相应的肝包、脾包、肺包、肾包呢?没有!只有心有。因此,心之有心包,与火之分君相是有紧密关联的,我们不能将它作为一般的问题来讨论。
过去一些医家,特别是金元时期的一些医家,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一般化了,以为火分君相,一个变两,这便将土木金水一对一的格局打破了,本来是一水对一火,现在搞出两个火来,一水怎能治二火呢?于是“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被提出来了,而滋阴一派,泻火一派亦应运而生。
上述这个问题不能这样简单来看,火之有君相,即如心之有心包,一个是从五行六气的角度谈,一个是从藏府的角度谈。五行之间有区别,水火怎么没区别,它有寒热的区别,天地怎么没区别,它有高下的区别。从寒热,从高下来谈区别是可以的,但,从有余不足去谈这个区别,那就会有不妥处。
心与其余四藏,火与其余四行,我们很难将它们放在同一水平来思维。它们之间不平等,它们之间有差别。心为君主之官,其余藏腑则为臣使之官,而处形而下的范围。上述的这个关系如果从五行的角度看,则能得到更好的说明。
五行中,火属心,其余金木水土分属肺肝肾脾。五行之间一个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就是火与其余四行的差别。火放开了,它往上走,因为火性炎上,而其余的金木水土放开了,它们往哪走?它们只能往下走。因此,在五行里,这个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是了了分明的。用不着我们去动脑筋,它自然地就上下分明。
我们谈火分君相,也要着眼到这个上面来。既然心火属形而上这个层次,位居君主,不具形器,那它怎么跟器世界的其余藏腑打成一片?作为火它怎么腐熟水谷?它怎么蒸腾津液?它怎么熏肤、充身、泽毛?那就只好由相火来,让相火来履行这个“凡火”的职责。因此,相火概念的产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性思考和实际需要的前提。
所以,从形而上与形而下来讲,君火属形而上,相火属形而下。形而上,故君火以明;形而下,故相火以位。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易·系辞》曰“神无方”,神无方,故以相火为方,以相火为位。神明没有方位可言,只是随缘显现,而在器世界这个层次又不能没有方位,因此,建立相火以为方位。
思维是否也有君相而现在火作了君相的划分,作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划分,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思维是否也有君相的差别?在思维这个领域,在意识这个领域,哪些属于形而上?哪些属于形而下?潜意识、无意识,以及思维中的直觉,是否就属于形而上的范围?而逻辑思维是否就属于形而下的范畴?
思维和意识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那些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发现后面的这些思维和意识过程,这些过程中所显现的和谐和惊世骇俗,令人们惊讶不已并深受感动。
历代的科学家们都在探讨这个过程,想使之“真相大白”。心灵深处的这些东西是怎么爆发出来的?心灵深处所唤醒的东西来自何处?对此,柏拉图在《斐德罗》中表述道:“这些被唤醒的东西并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一直潜藏在无意识领域的深处。”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所有纯粹的理念,或如我们所说的和谐原型,是那些能领悟它们的人本身固有的。它们不是通过概念过程被接纳,相反,它们产生于一种先天性直觉。” 它们存在于人类灵魂无意识领域里,是一些具有强烈感彩的意象。它们不是被思考出来的,而是像图形一样被感知到的。发现新知识时所感到的欢欣,正是来自这早就存在的意象与外部客体行为的协调一致。”
孔子在《易·系辞》中的一段名言:“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由上述这个原始意象产生出来的思想可以不同,由上述这个原始意象产生出来的创造可以不同,但是,对这个原始意象存在的认识和描述却是这样惊人的相似。这使我们由衷地感到:古圣今圣,其揆一也;中圣西圣,其揆一也。
我们不禁要问:《易》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儒家为什么要将《易》立为群经之首?《易》是否就是要专门探讨原始意象那个层面的东西?
易讲述的是自然界这奇异的均衡关系,不过就是自然界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固有的和谐。而中医就是一门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
今天先通过一个案例,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频泄问题
冯先生,37岁,因工作原因,和妻子长期分居两地。从今年年初开始,时常自渎,控制不住自己,还有频繁的遗泄,少的时候两天一次,多的时候竟然一天三四次。
除了以上的情况外,还伴有:
1、精力差,整天萎靡不振,倦怠乏力
2、情绪急躁,总是焦躁不安,面色萎黄
3、平常感到头晕脑胀、失眠多梦
4、腰膝酸痛,小便无力,淋漓不尽
5、舌苔薄白
辩证:肝郁化火、相火妄动,扰及精关
首先这粉丝的主诉,是频繁的遗泄。中医的话来讲,就是精关不固了。
精关不固的原因普遍有两个:一是源于肾虚,固摄不住J关,就比如你想关门,却没力气。
二是源于邪气,扰动J关。就比如你想关门,却有人捣乱,让你关不上门。
中医讲:人伦大欲,藏于心,而发于肝肾。小伙子沉迷其中,必然引起肝肾相火亢盛。
相火起来了,再加上情志不佳,必然会影响到肝气的条达,导致肝气郁滞,出现头晕脑胀、失眠。而且肝郁时间久了就会化火,加重肝肾相火。那肝经又循少腹环阴器,所以相火循经扰及精关,导致精门不固。所以这位粉丝频繁的遗泄属于第二种情况,有邪气干扰。再加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所以肝气失和,脾气必然会受到连累,导致食欲差、面色萎黄,精神和体力都很疲倦。
那针对这种情况,又该怎么调理呢?治宜:疏肝解郁,清泻相火。
方药: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丹皮,炒栀仁,黄柏,姜枣,甘草等药材加减。
方解:柴胡、薄荷可以疏达肝气,白芍和当归养肝血,白术、茯苓、姜枣等,用于健脾养血。丹皮和栀子,就使得全方有了清肝火的功效。其中的丹皮,清热凉血,栀子,善于清三焦之火。在这基础上,加黄柏。黄柏,是清相火的能手。
总之,这个方子很好地兼顾了肝郁、脾虚、肝肾相火偏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