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中元节是哪一天(中元节是哪一天农历)

时间:2023-10-02 22:03:13 作者:无药可救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叫中元节?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中元节就要到了,中元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大家知道什么叫中元节吗?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什么叫中元节_中元节的习俗大全,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叫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的生长养育之恩。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中元节的习俗又有哪些,更多的精彩内容,尽在本期的中元节专题。

▼中元节的习俗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做茄饼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不过,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馋。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祭祀土地和庄稼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8月30日中元节,老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有啥说法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我国传统的佛教节日之一,也有道教、民间宗教的影响。这个节日的日期在农历七月十五,被认为是农历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与传统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并列,被称为“三时节”。中元节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经典中,起初是为了悼念死去的亲人,超度孤魂野鬼,使他们脱离苦海。后来,中元节的节庆活动逐渐融入了民间的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超度亡灵,除了祭品之外,食物也是重要的一环。而吃鸭肉则成为了中元节的传统。老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这句谚语传承了我国民间文化中丰富的中元节习俗,以及人们对于吃鸭肉的特殊重视。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中元节的来历、习俗,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鸭在中元节的习俗中,被视为一种辟邪的祭品,通过食用鸭肉,人们寄托了祈求祖先保佑、消灾避邪的愿望。民间有关于中元鬼门关开放的传说,这段时间里阴气较重,人们为了避免邪气干扰,特意选择“压邪”较强的食物,因为“鸭”谐音“压”,意思在于压住邪气。另外,人们用鸭祭祖,因为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另外,中元节处在农历七月,正值秋季的丰收季节,秋季气候比较干燥,而鸭肉性凉,具有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并且此时的鸭肉丰腴美味,人们顺应时节,在秋补的同时又防秋燥。多以中元节吃鸭,有益于身体健康。下面,与大家分享两种鸭肉的美味做法。

推荐食谱:【仔姜鸭】

仔姜鸭是一道传统的中元节美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所需材料:鸭子、嫩姜、料酒、食盐、生抽、老抽、盐、食用油。

做法步骤:

1. 将鸭子处理干净后,剁成小块,洗去血水,用料酒、生抽、食盐腌制片刻。姜切成姜片。

2. 热锅加少许油,将腌制好的鸭肉煸炒至变色。加入姜片继续翻炒,加入适量生抽和老抽,炒至鸭肉呈现金黄色,加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炖,至鸭肉熟透,汤汁收浓即可。

推荐食谱:【土豆炖鸭】

所需材料:鸭子、土豆、葱、姜、生抽、老抽、盐、清水。

做法如下:

1. 将鸭子处理干净,切成小块,用清水洗去血水。锅内加水,凉水放入鸭子肉,大火煮开,撇除浮沫,将鸭头捞出,沥水备用。土豆清洗干净,去皮,切块备用。

2. 热锅加少许油,下入葱段、姜片炒香,放入焯水后的鸭肉,煸炒至变色。加生抽、老抽、香叶、八角,翻炒至鸭肉上色,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炖1个小时,加入土豆块,加入盐,翻拌均匀后,继续炖,直至土豆熟烂,鸭肉入味,即可出锅食用。

在中元节到来之际,我们不仅可以感受传统习俗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品尝到丰富美味的鸭肉佳肴。通过这些食物,我们不仅满足了味蕾,更传承了中元节的文化和情感,感受着世代相传的温馨和祈愿。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敬3事,忌3事,吃3食,老传统别丢了

“七月十五地门开,没事别在南墙转”,黄历翻到了七月半,就意味着中元节到了。

【本文对中元节相关民俗文化进行介绍,不涉及封建迷信内容】

在古代,中元节和清明节、寒食节合称为“三大鬼节”,传说“地官中元赦罪”,在农历七月十四这个至阴之日的晚上,地狱之门就会慢慢打开,逝去的亡灵会得到特赦能够从冥界出来,回到人间的家中与家人团聚,而没有家的便会在阳间游荡,在地府的大门即将关闭之前再回去。

传说归传说,但人们设立中元节的意义无非在于是思念逝去的亲朋,想要有个机会来敬祖尽孝,表达对祖先、已故亲人的想念之情。故而,也无须过于害怕所谓的“鬼神”之说,秉承着敬重和敬畏之心来看待中元节最好,并记得尊重传承一些中元节的习俗,特别建议牢记“敬3事,忌3事,吃3食”,孝敬祖先的同时,也是为自己和家人积攒福运,之后的日子吉来祸走事事顺。

敬3事:

1、敬祖先

在传统文化中,“七”是一个复生之术,古人便认为在七月十四的晚上,逝去的祖先亡魂会返回到人界的家中,探望一下家里的子孙,和自己的家人团圆相聚。

于是,人们就决定在这天来祭拜祖先,提前准备好水果、糕点、酒菜、鲜花等供品,在中元节的上午到祖先的墓前进行清扫,再摆上供品,烧了备好的纸钱,最后祭拜先人并表达对其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或是家中供有祖先牌位的,要在这日的晨、午、昏三时,分别上香、供上三次茶饭,鞠躬叩拜祖先,希望祖先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也吃饱喝足、滋润的生活,并保佑家中子孙顺利平安。

2、敬土地

七月十五正逢秋季庄稼丰收之时,民间很多地方都会于这日会到土地庙举办专门的祭祀土地公的仪式,敬谢大地对人们的馈赠,准备合适的供品撒进自家的田地里来报答和回馈。还会将一些五色纸剪成碎纸条,绑在田中农作物的穗子上,据说这样做能够避免被突然降下的冰雹砸到,秋天就能喜获丰收。

之所以将祭祀土地的时间定在中元节,也是为了能将丰收的喜悦传达给这日返回至家中的祖先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保佑,今年剩余的农作物都能有个好收成,家中余粮充足,顺利过年。

3、敬河灯

中元节的习俗众多,像很多地方都有放河灯的习俗,特别是南方很多河流穿城而过的地方。将蜡烛固定在莲花或是其他样子的底座上,有的还会扣上灯罩,方便放河灯之人在上面书写一些想对已逝的亲朋说的话,也可以写上祝福语。

将河灯放入河流中,随其自由飘荡,把话语带给逝者,并为他们送去照明的灯盏,同时也能把自己身上的霉运一同带走冲散,祈祷幸福和安康。

所以,在放河灯或是看到别人放河灯的时候,要记得敬重他人放的河灯,不要因为好奇、新鲜随意地去碰别人的河灯,这是对他人的不敬,也会给自己带来霉运。

忌3事:

1、忌晚归

在中元节前后,一般老人都会多叮嘱家里的小辈们尽量早点回家,不要在外面玩的太晚。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天就是“鬼节”,阴气是一年中最重的,尤其是在太阳彻底下山之后,阳气变弱,阴气渐重。

还有许多没能去上坟祭拜的人也会在路口烧纸钱,阴森感很浓,在外跑动容易不小心冲撞了不好的东西,再惹来霉运。所以,在中元节这日下班或是放学后,若没有特殊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最好早早的回家吃饭、休息。

2、忌买新鞋

每到像中元节、清明节这样祭祀亡魂的节日,都是很忌讳往家中买新鞋的,在古人看来鞋与“邪”谐音,买鞋也就意味着买邪,会给家中找来邪气、晦气,影响家中人的运势。所以,若是最近有打算购买新鞋的,记得一定要避开中元节这天,提前或推迟购买计划都可以。

3、忌去河边游玩

中元节被人们视为阴气最重的一天,而水也是至阴之物,据说会招来亡魂,甚至是藏匿在水中,所以在中元节尽量不要到偏僻的河边行走或是下水游野泳,尤其是晚上。

而且,中元节这个时间已是秋季,气温在逐渐下降,水温也变得比较凉,下水后很容易冻着,若是出现腿抽筋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吃3食:

1、吃鸭肉

俗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在中元节这日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鸭肉的食俗。因为在人们看来鸭与“压”同音,吃了鸭就代表能够压住霉运,远离凶邪之事。

另外,也就有流传说,去世的亲人在这日回家探亲需要渡过奈何桥,吃了鸭肉就是将这些会游泳的鸭子给送下去,能让鸭子将他们顺利的载回家。

推荐食谱:【鸭肉菌汤煲】

所需食材:鸭子、银耳、野山菌、生姜、桂圆、红枣、山楂、枸杞

第一步:鸭肉剁块清洗干净,银耳和野山菌加水浸泡至泡发。

第二步:将鸭肉倒入冷水锅里,加葱姜和少许黄酒焯水,水开再煮3分钟捞出。

第三步:鸭肉倒入油锅,加白酒翻炒至表面微黄,倒入适量开水,大火炖煮三分钟至汤色奶白。

第四步:把银耳、野山菌、红枣、桂圆等辅料食材倒入锅中,大火煮开再装入砂锅煲一个半小时,出锅前加适量盐、味精,搅匀焖3分钟即可盛出。

2、吃馄饨

在南方一些地方,过中元节要吃扁食,这扁食和北方的馄饨相似,只不过面皮会更薄一些,煮熟后看起来晶莹剔透的。据说,吃了扁食就能远离霉运,将一些脏东西清扫走,为家中多多带来正气与好运。

推荐食谱:【猪肉芹菜馅馄饨】

所需食材:小芹菜、猪肉馅、馄饨皮、鸡蛋、紫菜、香葱、虾皮、鸡蛋、葱、姜

第一步:芹菜去叶洗净切碎,加盐杀出些水分,切葱姜,和花椒泡葱姜水。

第二步:猪肉绞成肉馅,加三勺葱姜水打入肉馅,放蛋清、两勺生抽、半勺老抽和适量蚝油、少许胡椒粉,搅匀上劲。

第三步:把小芹菜和葱花倒入肉馅里,淋上两勺香油,和肉馅拌匀,再加适量盐搅匀上劲。

第四步:取馄饨皮包入肉馅,下入开水锅中煮熟,碗里放紫菜、虾皮、生抽、盐、鸡精,盛入煮好的馄饨即可。

3、吃发糕

在民间有句老话说“七月半,糕不断”,这里的“糕”指的就是发糕等一类的糕点,发糕有福高、发财、高升的好寓意。

所以很多老人家就会在中元节那一两天,自己在家蒸一些发糕,等到去祭祀祖先的时候带上一些,当做供品来孝敬、祭拜祖先,为去世的先人祈福,并保佑在世的家人们。剩余的发糕也让家人一同分食了,也是希望家人们都能健康平安,有福运、有财运。

推荐食谱:【南瓜小米发糕】

所需食材:小米、南瓜、蜜豆、面粉、泡打粉、酵母粉、淀粉

第一步:南瓜去皮洗净切片,入锅蒸十五分钟至熟透,小米淘洗好后加水浸泡一小时,倒入煮锅中加水煮至浓稠。

第二步:把小米和南瓜放入果汁机里,放白糖打成米糊晾凉至三十度,酵母加水搅匀,倒入米糊里。

第三步:取适量面粉,加三勺淀粉和半勺泡打粉搅匀,混合后过筛,倒入米糊里搅拌至粘稠。

第四步:模具里刷油,倒入面糊压平,撒上蜜豆,封上保鲜膜发酵一小时,再放进蒸锅里蒸二十分钟,蒸好后焖五分钟,即可取出脱模,晾凉切片即可。

——老井说——

中元节这天上午去过坟、祭祀过祖先后,不用着急回家,可以找个适合的地方多晒晒太阳,因为这天阴气较重,外加去过陵园坟墓,身上也可能或多或少的沾有些阴气,晒晒太阳能对其压制。另外,在这天最好也不要到别人家拜访、串门了,尤其是在上坟之后,很多人是比较忌讳这些的,不合时宜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秋日生活打卡季#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敬3事,忌3事,吃3食,老传统别丢了

“七月十五地门开,没事别在南墙转”,黄历翻到了七月半,就意味着中元节到了。

【本文对中元节相关民俗文化进行介绍,不涉及封建迷信内容】

在古代,中元节和清明节、寒食节合称为“三大鬼节”,传说“地官中元赦罪”,在农历七月十四这个至阴之日的晚上,地狱之门就会慢慢打开,逝去的亡灵会得到特赦能够从冥界出来,回到人间的家中与家人团聚,而没有家的便会在阳间游荡,在地府的大门即将关闭之前再回去。

传说归传说,但人们设立中元节的意义无非在于是思念逝去的亲朋,想要有个机会来敬祖尽孝,表达对祖先、已故亲人的想念之情。故而,也无须过于害怕所谓的“鬼神”之说,秉承着敬重和敬畏之心来看待中元节最好,并记得尊重传承一些中元节的习俗,特别建议牢记“敬3事,忌3事,吃3食”,孝敬祖先的同时,也是为自己和家人积攒福运,之后的日子吉来祸走事事顺。

敬3事:

1、敬祖先

在传统文化中,“七”是一个复生之术,古人便认为在七月十四的晚上,逝去的祖先亡魂会返回到人界的家中,探望一下家里的子孙,和自己的家人团圆相聚。

于是,人们就决定在这天来祭拜祖先,提前准备好水果、糕点、酒菜、鲜花等供品,在中元节的上午到祖先的墓前进行清扫,再摆上供品,烧了备好的纸钱,最后祭拜先人并表达对其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或是家中供有祖先牌位的,要在这日的晨、午、昏三时,分别上香、供上三次茶饭,鞠躬叩拜祖先,希望祖先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也吃饱喝足、滋润的生活,并保佑家中子孙顺利平安。

2、敬土地

七月十五正逢秋季庄稼丰收之时,民间很多地方都会于这日会到土地庙举办专门的祭祀土地公的仪式,敬谢大地对人们的馈赠,准备合适的供品撒进自家的田地里来报答和回馈。还会将一些五色纸剪成碎纸条,绑在田中农作物的穗子上,据说这样做能够避免被突然降下的冰雹砸到,秋天就能喜获丰收。

之所以将祭祀土地的时间定在中元节,也是为了能将丰收的喜悦传达给这日返回至家中的祖先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保佑,今年剩余的农作物都能有个好收成,家中余粮充足,顺利过年。

3、敬河灯

中元节的习俗众多,像很多地方都有放河灯的习俗,特别是南方很多河流穿城而过的地方。将蜡烛固定在莲花或是其他样子的底座上,有的还会扣上灯罩,方便放河灯之人在上面书写一些想对已逝的亲朋说的话,也可以写上祝福语。

将河灯放入河流中,随其自由飘荡,把话语带给逝者,并为他们送去照明的灯盏,同时也能把自己身上的霉运一同带走冲散,祈祷幸福和安康。

所以,在放河灯或是看到别人放河灯的时候,要记得敬重他人放的河灯,不要因为好奇、新鲜随意地去碰别人的河灯,这是对他人的不敬,也会给自己带来霉运。

忌3事:

1、忌晚归

在中元节前后,一般老人都会多叮嘱家里的小辈们尽量早点回家,不要在外面玩的太晚。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天就是“鬼节”,阴气是一年中最重的,尤其是在太阳彻底下山之后,阳气变弱,阴气渐重。

还有许多没能去上坟祭拜的人也会在路口烧纸钱,阴森感很浓,在外跑动容易不小心冲撞了不好的东西,再惹来霉运。所以,在中元节这日下班或是放学后,若没有特殊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最好早早的回家吃饭、休息。

2、忌买新鞋

每到像中元节、清明节这样祭祀亡魂的节日,都是很忌讳往家中买新鞋的,在古人看来鞋与“邪”谐音,买鞋也就意味着买邪,会给家中找来邪气、晦气,影响家中人的运势。所以,若是最近有打算购买新鞋的,记得一定要避开中元节这天,提前或推迟购买计划都可以。

3、忌去河边游玩

中元节被人们视为阴气最重的一天,而水也是至阴之物,据说会招来亡魂,甚至是藏匿在水中,所以在中元节尽量不要到偏僻的河边行走或是下水游野泳,尤其是晚上。

而且,中元节这个时间已是秋季,气温在逐渐下降,水温也变得比较凉,下水后很容易冻着,若是出现腿抽筋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吃3食:

1、吃鸭肉

俗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在中元节这日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鸭肉的食俗。因为在人们看来鸭与“压”同音,吃了鸭就代表能够压住霉运,远离凶邪之事。

另外,也就有流传说,去世的亲人在这日回家探亲需要渡过奈何桥,吃了鸭肉就是将这些会游泳的鸭子给送下去,能让鸭子将他们顺利的载回家。

推荐食谱:【鸭肉菌汤煲】

所需食材:鸭子、银耳、野山菌、生姜、桂圆、红枣、山楂、枸杞

第一步:鸭肉剁块清洗干净,银耳和野山菌加水浸泡至泡发。

第二步:将鸭肉倒入冷水锅里,加葱姜和少许黄酒焯水,水开再煮3分钟捞出。

第三步:鸭肉倒入油锅,加白酒翻炒至表面微黄,倒入适量开水,大火炖煮三分钟至汤色奶白。

第四步:把银耳、野山菌、红枣、桂圆等辅料食材倒入锅中,大火煮开再装入砂锅煲一个半小时,出锅前加适量盐、味精,搅匀焖3分钟即可盛出。

2、吃馄饨

在南方一些地方,过中元节要吃扁食,这扁食和北方的馄饨相似,只不过面皮会更薄一些,煮熟后看起来晶莹剔透的。据说,吃了扁食就能远离霉运,将一些脏东西清扫走,为家中多多带来正气与好运。

推荐食谱:【猪肉芹菜馅馄饨】

所需食材:小芹菜、猪肉馅、馄饨皮、鸡蛋、紫菜、香葱、虾皮、鸡蛋、葱、姜

第一步:芹菜去叶洗净切碎,加盐杀出些水分,切葱姜,和花椒泡葱姜水。

第二步:猪肉绞成肉馅,加三勺葱姜水打入肉馅,放蛋清、两勺生抽、半勺老抽和适量蚝油、少许胡椒粉,搅匀上劲。

第三步:把小芹菜和葱花倒入肉馅里,淋上两勺香油,和肉馅拌匀,再加适量盐搅匀上劲。

第四步:取馄饨皮包入肉馅,下入开水锅中煮熟,碗里放紫菜、虾皮、生抽、盐、鸡精,盛入煮好的馄饨即可。

3、吃发糕

在民间有句老话说“七月半,糕不断”,这里的“糕”指的就是发糕等一类的糕点,发糕有福高、发财、高升的好寓意。

所以很多老人家就会在中元节那一两天,自己在家蒸一些发糕,等到去祭祀祖先的时候带上一些,当做供品来孝敬、祭拜祖先,为去世的先人祈福,并保佑在世的家人们。剩余的发糕也让家人一同分食了,也是希望家人们都能健康平安,有福运、有财运。

推荐食谱:【南瓜小米发糕】

所需食材:小米、南瓜、蜜豆、面粉、泡打粉、酵母粉、淀粉

第一步:南瓜去皮洗净切片,入锅蒸十五分钟至熟透,小米淘洗好后加水浸泡一小时,倒入煮锅中加水煮至浓稠。

第二步:把小米和南瓜放入果汁机里,放白糖打成米糊晾凉至三十度,酵母加水搅匀,倒入米糊里。

第三步:取适量面粉,加三勺淀粉和半勺泡打粉搅匀,混合后过筛,倒入米糊里搅拌至粘稠。

第四步:模具里刷油,倒入面糊压平,撒上蜜豆,封上保鲜膜发酵一小时,再放进蒸锅里蒸二十分钟,蒸好后焖五分钟,即可取出脱模,晾凉切片即可。

——老井说——

中元节这天上午去过坟、祭祀过祖先后,不用着急回家,可以找个适合的地方多晒晒太阳,因为这天阴气较重,外加去过陵园坟墓,身上也可能或多或少的沾有些阴气,晒晒太阳能对其压制。另外,在这天最好也不要到别人家拜访、串门了,尤其是在上坟之后,很多人是比较忌讳这些的,不合时宜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秋日生活打卡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