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陈氏的起源(陈氏的起源和来历)

时间:2023-10-03 07:59:17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陈姓的迁移和分布,陆川县第一大姓 陈氏家族都是从这里来的

一、陈姓的发祥地(或发源地):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

上图蓝域: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县

二、陈姓的迁徙:

1、先秦时期,陈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北地区,

2、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3、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的迁移的地区。同时,中原地区大姓林、黄、陈、郑率先进入了福建。

(背景:西晋末年,客家先民第一次大迁徙)

晋朝开闽(润公派):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时有颍川陈寔公六世孙、季方之曾孙、和之孙,台之子陈润,字文茜,仕晋散骑常侍,南海太守,于晋永嘉二年(308年)由光州固始县南渡入闽,初寓居福州乌石山,著《闽中草寓记》:“宦游江表七载,痛荆棘载途,不能携抱以归见颍川族人。又转而之闽者……闽晋安郡,有太平山莲花壶公对峙。水秀山明,舟车不可至,可以永遁。此又在子孙自择焉。”陈润后迁长乐岱边,再迁闽侯居住。

陈润衍派,影响深远,如其后陈迈,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建置莆田县,成为开莆陈氏始祖,其后支系繁多,如莆田县浮山陈、侯峰陈、留坡陈、柘山陈氏、五象陈氏,特别是“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玉湖陈氏,均是陈迈的后裔。

4、南朝时期

①.霸先开国(南朝派):

陈实的后嗣季方这一支脉的裔孙陈世达,在晋朝为官,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随元帝司马睿南下,自江北颍川许昌迁家于吴兴郡长城县(即今浙江省长兴县)下若里。陈世达历官丞相椽,太子洗马,南来后任江州刺史,出为长城令。他迁家太湖边下若里时曾说:“此地山川秀丽,子孙必钟其灵”。经过240年的繁衍生息,出了个陈霸先(503-559),陈霸先在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受梁禅位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陈武帝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为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南朝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颍川派陈寔的后裔。

5、唐朝

①.开漳立派(圣王派,又叫将军派、北庙派、龙湖派):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因泉州(治今福州)、潮州“蛮僚” 叛乱,唐廷派遣将军陈政(陈寔长子陈纪后裔)率军队南下平定叛乱。唐军来到柳营江畔(今江东)扎营,打退少数民族武装,进军盘陀梁山之下。后来,少数民族首领组织更大规模的狙击,陈政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今九龙岭),且耕且守,奏请朝廷增兵。

唐咸享元年(670年),朝庭命陈政之兄陈敏、陈敷带领光州固始籍58姓军校南下支援。陈敏兄弟奉母魏箴与年仅十四岁的陈元光同行,至须江县(今浙江省江山市)地,陈敏、陈敷不幸相继病逝。陈政迎其母,葬二位兄长于汉兴(今福建浦城),领众军校入闽与父亲会合。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陈政长子,陈元光自幼饱读经书,深受忠君报国、王道仁政的影响,当其父陈政在奉诏入闽南平乱八载,惫极劳瘁而逝之后,他承父职代领戍闽唐军。

陈元光实施“畿荒一德、胡越和同”的民族融合政策。对叛乱的“蛮獠”山民,采取以抚绥为主的策略,区别首恶与胁从,重点打击首恶分子,并实行“且耕且战、耕战结合”的政策,开荒生产,营建村宅,安置军眷,做到粮食自给、兵不扰民。对归附的“蛮獠”,陈元光“抚而籍之”,并免除其赋税徭役。这一政策的实施,赢得了人心,缓和了民族矛盾,使荒凉的九龙江两岸“渐成村落,拓地千里”。 陈元光还开科选才,任用贤士;烧荒屯垦,兴修水利,用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取代刀耕火耨的落后生产方式;创办学校,劝民读书,化蒙昧为敦伦,传承中原文化艺术,对创建、开发漳州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漳州百姓所称颂,尊称他为“开漳圣王”。

陈元光之裔,遍布世界各地,主要聚居于漳州、泉州、广东、台湾和东南亚各国,为福建陈氏主要支系之一。

②.南院开宗(南院派,又叫太傅派):

陈忠,原籍京兆府(现陕西西安)万年县洪故乡胄桂里,也是陈寔长子陈纪后裔。

陈忠之子陈邕,唐神龙元年进士,官至太子太傅。与李林甫不协,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谪入闽。开始居住在兴化,后移居泉州惠安社稷坛,不久又移居漳州之南驿路南厢山。生四子:夷则、夷锡、夷行、夷实,一女金花。

德宗时,夷则为金紫光禄大夫,夷锡为谏议大夫。文宗时,夷行累擢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迹载唐史,衣冠填门。

陈邕因筑室备钟鼓楼台,宏其苑囿。州府秘密向朝廷参谤其逆谋,皇帝因而派钦差查办。得到来自京城的内线消息后,陈邕慌了手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当时夷则、夷锡,在外做官。夷行、夷实尚幼。

正在危急之时,他的女儿金花含泪请求父亲舍宅为寺院,让她削发为尼,以保全家性命。陈太傅只得应允,即日请来法师,为金娘剃度为尼,法号“玄妙”,并把她的闺房改为“修真净室”。并依隋唐以来献宅田为寺院习俗,将府第改为“报劬院”。 然后举家迁居龙溪县十二都后水头(今龙海市颜厝镇水头村)。钦差大臣来到后,见所建是寺院不是皇宫,据实复旨,陈太傅免予问罪。

陈邕卒后加谥忠顺王,葬于漳州东门外水头象镇山(今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象镇社)。南山寺内保留 “陈太傅祠”,供奉承陈邕公。

陈夷则与弟奔丧毕,睡梦隐于田禾,因而于建中二年举家三百四十余口,迁入嘉禾岛(厦门)。遂成大族,后裔播厦、漳、泉及台湾等地。

陈夷锡,由进士,官升谏议大夫,与兄夷则迁居嘉禾岛。

陈夷行,复相,以足疾判河东,遂入籍河东。

陈夷实,生二子:长翿、次翽。陈翿四世孙陈显、陈勋、陈黯,从河南固始县入闽,后裔聚居福州各县市区、宁德各县及浙南等地。

陈夷实次子陈翽,生子陈熹,从河南固始县入闽,初先居福州大义,后迁居闽清磜上村,陈熹生子陈夔,先居福州剑池,即贡院地,避乱携子参公隐福清新丰里南阳村(今音西镇朝阳村),其后称南阳陈,是为闽中著姓。

金花终身事佛为尼,于南山寺圆寂安葬于寺后,赠赐为“金花郡主”。现建有塔坟,千百年来,厦门集美陈氏为其祭扫。原来,陈邕的女儿金花当年为救父亲出家未嫁,后来长兄过继一子给她为嗣,传下的子孙即为“姑婆派”。集美的陈姓后裔便是这一派系。创办了厦门大学的著名华侨领袖的陈嘉庚便是集美“姑婆派”的后裔。

陈邕为南院太傅派之始姐,其后代分布在福建各地,是福建陈氏人口最多的大支派。台湾、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多南院太傅派后裔。

③.贡川发祥(贡川派)

陈雍,字月铭,浙江吴兴人,陈寔长子陈纪支脉。唐永淳元年当地郡守以“贤良方正”举荐于朝,累官中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安史之乱”前夕,陈雍见唐朝多事之秋,为子孙计,举家南徙入闽。

入闽后,其长子陈苏迁居宁化石壁,三子迁居闽县(今福州一带),陈雍自己携次子陈野迁居南剑州沙邑固发冲(今永安市贡川镇)。开宝十一年(752年),陈雍在沙邑固发冲去世。

陈雍支脉,绵亘世族,延至八世陈文馀,人文鹊起,九子一婿,皆大儒名宦,故有朱熹题赠“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

陈雍为永安陈姓开基始祖,子孙遍布三明、龙岩、南平、泉州、福州各县区及江南地区。

陈雍生平沉默好学,潜藏不露;以孝悌修家,以忠信交友,以礼义处邻,以廉耻存身,蹈中守常,从容不迫,为当时名良所敬慕。

④.义门开基(义门派):

义门开基建庄之祖是陈旺,已成历史定论。

陈旺是何人之后,于何时、何地始建义门庄,却有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陈伯宣,号希夷,随父亲陈琅从吴兴避难入闽,居住在仙游县。他在入幕南康军(一说拜访南康宦友马聪)时路过江西庐山,见庐山风景秀丽,于是举家移居庐山圣治峰下,注《史记》名闻朝野,累诏不第。后来,陈伯宣的孙子陈旺任德安县知事,于开元十九年(731年)迁居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艾草坪(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从此,义门陈在这里繁衍生息,竟然成为巨族。

《宋史·孝义·陈兢传》未提及义门开基祖陈旺,而对陈伯宣的家世却交代得十分清楚。即义门第一世陈叔明,第五世陈兼,第六世陈京,第七世陈褒,第八世陈灌,第十世陈伯宣,第十一世陈崇,第十二世陈衮,第十三世陈昉、第十四世陈鸿、陈兢,第十五世陈延赏、陈可。

⑤.陈剑入汀州

陈剑公,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任汀州刺史。当初汀州郡治设在东坑口,但该地瘴气弥漫,瘟疫横行,不宜设为郡治。陈剑到任后,便寻觅新址。迁州治后,陈剑倡导治理瘟疫,发展农业,并建立城池,以防外扰。从此汀州日益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陈剑被汀州八县陈氏尊为入汀始祖,其后裔众多,但世系待考。

(背景:唐朝末年,客家先民第二次大迁徙)

6、宋初开宝年间,义门陈氏已发展到740余人,到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余口,短短20余年时间里,人口增加了一倍。到嘉祐七年(1062年)陈氏已达到3900余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李儇御诗《赞义门陈氏》:“金门宴罢月如银,环佩珊珊出凤闉。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赠“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五百年天下无双。”一联。宋朝裴愈题写了“天下第一家”匾额,因此世人皆称江州义门陈氏为“天下第一家”。宋太宗还御书“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一联,于其家百犬牢。称“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由于义门陈家族过于庞大,给统治者带来了危机,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建议分析居住,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以陈氏孝义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范,教化民风为由,于嘉祐七年(1062年)七月派人监护分析。他们分迁达291处(另加43官庄,共334庄),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安徽、海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福建、湖南、广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市。

陈魁公, 84世祖(汀州老谱所载83世祖)名庭璋,号参琉,别号再兴,宋进士,由提举士官升任汀州太守。

公元1063年江州义门奉旨分庄,魁公分得汀州庄,遂带家口97人迁至福建汀州居住。魁公妣李氏、刘氏,生五子:昆、仑、嵩、岳、峰,号称“五山”。宋末,“五山”兄弟及后裔因避兵祸(元兵之乱)迁居宁化石壁陈德村,繁衍生息100余年后陆续南迁。汀州庄陈魁公脉下“五山”兄弟称为汀州庄五大房支脉。

汀州庄陈魁公“五山”支脉后裔地域分布特征可概括为三句话:⑴、“扎根闽西南”: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武平、连城、新罗、宁化,闽南漳州、南靖、平和、漳浦、诏安等地;⑵、“播迁南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诸省;⑶、“发迹百越地”: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总之,汀州庄裔孙已遍布南中国诸省包括闽、粤、赣、湘、鄂、桂、浙、沪、琼、云、贵、川、渝、冀、台、港、澳等省区。据统计,汀州庄陈氏繁衍总人口在180万人以上,人口总数雄踞义门陈氏334庄之首。陈魁公被奉为 “天下汀州庄陈氏之始祖”。

先祖魁公逝世后,原葬长汀城内塔岭(今长汀师范附小旁)。1990年,因长汀师范扩建征用此坟地,迁葬长汀县化肥厂后山,今松鹤陵园旁“三公陵园”内。

陈群公,84世祖、义门陈氏第12任家长,陈旭的第三子,号:才仁,谱名:仁辉,(讳:群)。为陈魁公的堂兄弟。于宋仁宗八年(公元1064年)入闽,先居南郃州砂县如兰角。后迁徙闽汀州鄞江陈坊居(今长汀县城郊南寨)。配婚王氏、钟氏,生四子:大郎、二郎、三郎、四郎(琳公)。大郎公居长汀南寨,四郎琳公同母钟氏移居成上里芒畲。陈群公为义门陈氏东陂庄入汀始祖,后裔众多。

由于分庄,义门陈分布全国各地。千百年来,与全国其它姓氏一样,历经磨难。

但就德安县义门村来说,义门陈氏遭遇3次毁灭性打击:

①.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流寇李成率众劫掠。

②.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奉命抗金名将陈士伊的故里德安义门村被夷为平地。

③.元朝末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为了报复泄恨,派兵洗劫德安义门村。(据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区的一些陈氏族谱显示,这一时期,江西境内不少陈氏族人,为躲避可能发生的灾祸,纷纷出逃,迁往它省。)

正因为社会动荡此起彼伏,义门陈频遭流寇抢劫、兵燹等不幸,宋元时期修订的义门古谱毁失殆尽,幸存于世者无几且支离破碎,至元末明初,各地陈氏后裔虽续修宗谱,都因年代久远,资料残缺,多有舛误。至今见于各地数百部的义门陈氏旧宗谱,距离总谱编修的年代更加久远。加之又各自偏居一隅,所得资料有限,其错失、矛盾的程度就更加严重,其真实性和科学性更难以保证。(本段内容主要来自于义门陈族谱)

不少陈氏小支脉与中国其它姓氏一样,因缺少祖谱,或祖谱遗失,或祖谱记载不详导致支脉源流不清,联修族谱时往往不得不驳接名门。加上义门陈后裔居住地分散,所以,目前义门陈的人口数量,是很难统计。但不管怎样,义门陈是陈氏最大的支脉,这是不争的事实,人口数量估计是千万级别的。

宋朝时期,陈姓大约有30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9%,为宋朝第六大姓。陈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20.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河南、广东、江苏、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闽粤赣湘、苏浙、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陈姓聚集地。

7、明朝时期,陈姓大约有4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5%,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陈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纯增长率高达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5.4%,其次分布于广东、安徽、山东、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4.6%。浙江为陈姓第一大省约占陈姓总人口的20%。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皖鲁、赣闽粤湘两大块陈姓人口聚集地区,陈姓聚集重心开始裂解,向东、向南分离。

(背景:两宋之际,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

8、迁居台湾

据历史学家考证,福建沿海人迁徙台湾的过程大致如下:

①.明朝天启四年(1624),荷兰人窃踞台湾后,曾招募闽南海移民往台垦殖。

②.明末郑芝龙设寨于台湾北港,曾多次招募漳、泉、兴化沿海移民渡海往台垦荒。

③.明天启元年(1621年)颜思齐反抗官府,率大批闽粤居民迁台,从事垦拓。崇祯元年(1628),统治台湾的郑芝龙归顺明朝政府,在福建布政使熊文灿的支持下,招募沿海几万灾民,每人发给三两银,每三个供给一只牛,用船运往台湾开垦种殖。

④.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东征台湾,带去官兵眷属3万人,主要都是福建人。收复台湾后,又大力招募因清廷实行“迁界”而流离失所的福建沿海居民移籍台湾屯垦。据史学家估计,此次招募和郑氏官兵总数在20万人左右。

⑤.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延平郡王郑成功驱荷复台,所带士兵连家眷共三万多人都留在台湾开荒。据文献记载,这个时期漳泉兴化等地去台人口达15万人。

⑥.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孙郑克爽归顺清朝之后,漳泉兴化沿海又有几十万人迁去台湾。

⑦.清朝康熙间,清政府放宽海禁,福建、广东移民也大批迁往台湾。

⑧、1949年撤离时,福建人跟随或被胁迫去台湾的为数亦不少。据台湾福州同乡会测算,福州在台十邑同乡约有60万余人,散布在台湾各个县市,以台岛北部的台北市、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市、基隆市居多。

9、湖广填四川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四川历经战乱。特别是“张献忠屠川”之后, 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荒凉残破、千疮百孔,人口急剧减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人口统计,四川省仅9万余人。

康熙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于是,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大量陈氏人口随移民大军迁居四川。

(背景:清朝初年,客家人第四次大迁徙)

10、移居海外:

福建是著名侨乡,明清以后,福建沿海人口暴涨,很多族人不得不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陈姓是第一大姓,如新加坡在2011年选举总统,四位候选人全部姓陈,最后陈庆炎当选,可见陈姓在海外的影响力。近现代中,福州地区的族人远渡美国、日本,在当地汇聚了诸如长乐帮、福清帮,形成了许多的唐人街。在异国他邦,陈氏族人身影无处不在。

(背景:近代,客家人第五次大迁徙)

三、陈姓的分布(目前):

江苏省: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宿迁陈姓比例在5%以下,沛县、赣榆等县在3%以下,总体排名第五位;

中部偏东的盐城、泰州、南通则是江苏陈姓比例最高的地区,三市陈姓比例都在6%以上,也是江苏仅有的三个陈姓进入前二的地级市,尤其是大丰、射阳、启东等县陈姓比例甚至可达到9%;

江苏中部偏西地区陈姓比例则基本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排名第三位;

苏南苏锡常陈姓比例无一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靠近浙江的吴江、宜兴陈姓比例反而跌至5%以下,是江苏南方部分陈姓比例最低的地区。

上海市:上海市中心区陈姓比例5.5%与全市持平,排名第三位。

崇明陈姓比例可达到7.5%,是崇明第二大姓,也是上海陈姓比例最高的地区。

而南汇区陈姓仅排第五,比例只有4%,是上海陈姓比例最低的地区。

浙江省:靠近徽州、江西的浙西地区陈姓比例很低,淳安县甚至只排第18位,比例不足2%;

江山、遂昌陈姓排名也在10名开外,整个衢州地区陈姓比例只有3.5%;

浙江北半部陈姓总体维持在6%的比例以微弱的劣势居第2位;

浙江东南部的人口大市温州、台州陈姓比例突然蹿升至10%以上,天台、苍南等县市陈姓比例居然达到了15%,直接拔高了全省陈姓的比例,这一带地区陈姓是绝对的第一大姓,特别是温州陈姓人数等于全市第二大姓与第三大姓人数之和。

安徽省:皖北尤其是皖西北地区陈姓比例较低,普遍在3%左右,利辛等县市陈姓甚至不入前十;

中部的江淮官话区陈姓比例4%-5%,总体居第四、五位,其中怀宁县排名第一位,是安徽陈姓比例最高的县市,该县陈姓比例可达到9%;

皖南徽州及其邻近地区则是整个南方纯汉族区陈姓比例最低的地区,不少县市陈姓排名在十名以后,像徽州地区人口最多的歙县陈姓比例仅0.7%,罕见地不入前30(歙县第31位)。

福建省:福建沿海地区陈姓比例很高,沿海六市陈姓平均比例达到了13%,是该地区的第一大姓;

中部沿海地区陈姓比例极高,长乐陈姓比例居然达到了27%,是全国陈姓比例最高的县市;

闽南泉港、漳浦等县市陈姓比例也达到了18%;

内陆三市陈姓比例下降到了7%-8%,但陈姓仍旧是该地区的第一大姓,即使是与江西接壤的武夷山市陈姓也以8%的比例居第一位,

只有闽西南的个别县市(如武平陈姓比例只有3%居第九位,是全省陈姓排名最靠后的县市)陈姓比较弱势。总的来看,福建是全国陈姓比例最高的省份。

广东省:广东省的粤语区、闽语区陈姓都是绝对的第一大姓,其中粤东沿海的闽语区是全省陈姓比例最高的地区,澄海陈姓比例居然达到了20%,

普宁陈姓比例也有1/6,普宁还是全国陈姓人数最多的县市,该县陈姓人数居然有40万。

雷州半岛的闽语区陈姓比例也很高。总的来看,潮汕、湛江地区陈姓比例达到了13%之多。

珠三角核心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陈姓比例在8%-9%,在阳江等地区超过了10%;

粤北地区陈姓比例相对较低,但韶关、河源、梅州陈姓比例都维持在5%以上,排名也在前二位。总的来看,广东是全国陈姓人口最多的省份。

海南省:陈姓在海南岛的比例呈现出周高中低的态势:

海南岛外围沿海的三亚、文昌、海口等地陈姓比例超过了12%,是该地区绝对的第一大姓;

海南岛中部的琼中、屯昌、五指山一带陈姓比例则降至8%,排名退居第二、三位。

广西区:桂东南的玉林、北海地区陈姓比例很高,陆川、合浦等县市陈姓比例达到了10%,在该地区为第一大姓,是广西陈姓比例最高的地区;

两市外围的钦州、梧州陈姓比例迅速跌至5%,排名跌出前三;

贺州地区陈姓比例略微升高,

但桂东北的桂林地区陈姓比例降至4%左右,全州等个别县市陈姓比例甚至在2%以下且排名不入前十。

江西省:江西陈姓分布比较均匀,赣东、赣北、赣西地区陈姓比例普遍为4%—5%,排名三、四位;

相对而言,江西东北角靠近徽州的景德镇、婺源陈姓比例较低,在3%以下,排名不入前十;

赣州南部则是全省陈姓比例最高的地区,这一带的县市陈姓比例达到了6%,尤其是安远县达到了7.5%;此外,江西北部极少数以陈姓为第一大姓的县市(如高安)陈姓比例也达到了7%。

湖北省:鄂东地区陈姓比例较高在5.5%以上,其中蕲春县达到了8.5%,黄石地区陈姓以6%的比例排第一位。

鄂西北地区陈姓比例与全省持平,在5%左右。

鄂中、鄂西地区陈姓比例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4%多,

其中湖北中部的监利、洪湖等县陈姓比例跌至3%;总的来看,湖北各地的陈姓比例波动幅度不算太大,大部分地区居第四、五位。

湖南省:除了永州地区的东安、新田陈姓比例达到了8%以上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湖南省南北两端陈姓比例基本与全省持平,总体排名第三位;

湖南东部靠近江西的边界地区则是全省陈姓比例最高的地区,尤其是茶陵、安仁两县陈姓比例达到了10%;

湖南中部地区陈姓比例则比较低,像整个娄底地区陈姓比例只有3%,排名不入前五;洞口、嘉禾等县陈姓比例甚至不足2%,排名不入前十。

重庆市:重庆市区陈姓比例与全市基本持平,为5%多,排名第三、四位。重庆西南部的潼南、铜梁陈姓比例较高,尤其是潼南达到了8%,是全市陈姓比例最高的地区,这两个县区陈姓都是第一大姓。总的来看,重庆陈姓分布比较均匀,所有县区都是前五大姓。

四川省: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地区陈姓比例都与全省持平或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4%—5%之间,无论是川北、川中还是川南都是如此,排名第五位。

川东的广安、遂宁、资阳、自贡陈姓比例较高,在5.5%以上,排名前三,尤其是武胜、自贡等县区陈姓比例达到了8%,是全省陈姓比例最高的地区,整个自贡地区陈姓甚至是第一大姓。

陈姓人口排第一的省市: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陈姓人口排第一的地区、国家: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