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张文艳
清晨,比预想的要暖和得多,踏着朝阳,驱车向海青镇许家村行驶。
两三年前,曾经几次去过海青镇,对那里江南风情的建筑“颜值”记忆犹新,那里曾有一条著名的海青古道,连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到青州,海青得名也是由此而来。一条古驿道,百里贸易场,出诸城向正南到日照县界120里,清代设过十一铺,经过桃林铺、石桥铺、河水泊铺、辛店铺等,到两城、日照,接通海州,直通往来,方便贸易。当然,除了陆路,还有一条海陆线,就是从东南到宋家口,乘船水行到江南。明清时期,这条古道繁荣异常,宋家口、董家口商船不到三五日即可抵达淮扬。
再行古道,与苏轼擦肩,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他自杭州到密州(今诸城)任职时经过海青,是他挚爱的茶叶留住了他。“且将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戏作小诗君勿笑,自古佳茗似佳人”,苏轼爱茶,是味觉之瘾,更是情怀之深。
下高速了,思绪回转。
静谧的乡村公路上,几辆农用车辆缓慢行驶着,农忙已过,收获的玉米等正在晾晒,是该歇息一下了。
沿着正在修建中的国道,拐进了海青镇许家村,此行的目的,还是寻踪姓氏流转,海青镇许家村的许氏故事,便从这座不大却被乡情填满的村庄开启。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许姓的起源。
目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许氏起源》(王道生和李立新作)中提到,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也就是说,许由是许氏的始祖。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可以说,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许氏得姓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论述:“四岳是姜姓,后来发展为四个分支,即齐、吕、申、许。‘许,太岳之胤也’,在今河南许昌县。传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居颍水之阳,在今河南登封市。司马迁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也在这个地方。后来的许国应是从这里迁去的。”
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东夷族诸国大多臣服于周王朝。周武王大封灭商有功之国及部族,封姜姓炎帝后裔四岳后人吕族的一支功臣文叔(吕叔)于故许城(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建立了姜姓许国,以统治原东夷许部族的遗民。姜姓许国在西周后期(即郑国未东迁之前)疆域最大,地处中原之中,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后的公元前481年,魏国趁楚伐宋之际灭许国,后楚国又攻魏国夺许地,此时国君为许元公之子许男结。亡国后,许国人遂迁移至中原以及江南,以国为氏,故为许氏,即许姓。
许氏后人名人众多,涉及各行各业,武将自不必多说,春秋战国时期出过许伯、许钧等将领,东汉文学家许慎更是如雷贯耳,他的《说文解字》至今都是经典作品……尤其要提一下清末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许景澄,他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
他与青岛的渊源要从德国侵占胶州湾说起。战争以后,外国兵舰多次侵入胶州湾海域,清朝军队防不胜防。1869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到山东游历,调查这里的资源物产。随后,德国政府还多次命令远东舰队司令棣利斯调查山东半岛的形势。
这一切震惊了清廷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他于1886年3月13日在《条陈海军应办事宜》中,主张将胶州湾辟为海军屯埠,以防未然。他强调,“山东之胶州湾宜及时相度为海军屯埠”,“该湾形势完善,又居冲要,似为地利之所必争。应请由南北洋大臣会同察看,渐次经营,期于十年而成巨镇”。应该说,许景澄的提议很有见识,指出了海军兵力布防的要害,若提议能够施行,北洋水师就将获得旅顺、威海之南又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为此,李鸿章还特地安排水师统领丁汝昌、总兵琅威理少校到青岛进行实地考察,虽然他们意识到在此建立军港十分重要,还绘制了“胶州澳图”,但苦于经费已被挪用,计划只能夭折,所以青岛才最终被德国侵占……
站在许家村委会的乡村记忆博物馆前,叩开了许姓故事探寻大门,一段段往事扑面而来,许家村自古有崇德尚文、耕读传家的风气。汩汩的甜水河,孕育着二十三世许姓人,河水奔流向前,繁衍生生不息。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