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nfoQ(infoqchina)
小程序曾经是在 iOS 和安卓上跨平台开发的完美解决方案,但现在,它已经被苹果重新关回了笼子里。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曾与微信在小程序和小游戏上接近达成协议,但最后功归一篑,不仅小游戏不能内购,连微信小程序 iOS 端都撤掉虚拟支付,甚至连相关标识都不能有。
小程序和小游戏成为牵涉到苹果、谷歌、Facebook、腾讯诸多巨头的博弈焦点,这场博弈悄无声息,但身处漩涡中心的小程序,其未来已经蒙上一层阴影。
一切,先从 iOS 虚拟支付说起。
唯有死亡和苹果税不可避免虚拟支付,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虚拟物品的消费行为,包括你购买付费 App、购买各种 App 会员、在游戏里充值消费、购买虚拟道具等等。
凡是涉及到实体物品的都不是虚拟支付,比如你在淘宝剁手、用美团点外卖、购买火车票等。
苹果规定,凡是在 App Store 上架的 App,涉及到虚拟支付的,必须使用苹果提供的支付 SDK,又叫做 IAP(应用内支付),若涉及到实体支付的,可以用网银、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为什么会区别对待呢?因为国家针对实体商品已经收过税了,做实体经济的公司一般利润都很薄,如果苹果再抽成,这些公司的业务将难以为继。使用第三方支付,一般只需要付出 1% 以内的手续费,这个倒还能接受。
目前尚没有国家针对虚拟商品和交易收税,苹果在 iOS 上自成王国,只要你想上 App Store,就避免不了苹果的抽成,让人想起那句名言“唯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因此,也有人将苹果的这种分成行为称为“苹果税”,其税率为 30%。
在安卓平台上,情况会复杂一些。
在国外,绝大多数 App 都选择通过谷歌 Play 商店来发布,谷歌学习苹果,同样规定收取 30% 的分成。但是,你也可以选择不通过 Play 商店发布 App,这样开发者可以拥有所有收入,当下正火热的游戏“堡垒之夜”就在官网提供安卓 App 下载,没有上线 Play 商店。
在国内,Play 商店进不来,各个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在分成这块,可以说是群魔乱舞,相当随意,有些平台拿走的分成甚至高达 50-90%。
虚拟支付为什么重要虚拟支付是纯互联网的玩法,无论是视频、音乐 App 的会员,还是线上课程、知识付费,都涉及到虚拟支付,这些都是人们在数字时代新业务模式的探索。
苹果十分重视来自于 App Store 的分成,近几年的 WWDC 都会宣布他们给开发者分成了多少,将这个数字乘以 3/7,大约就是苹果从 App Store 的收入。
据苹果每年 WWDC 公开的数据估算,2017 年,苹果从 App Store 获得收入是 90 亿美金左右,2018 年,这个数字变成 130 亿,增长也还过得去。
尽管这个数字对于苹果来说并不大,但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直以来,苹果都是一家硬件公司,很少从软件和内容中获得收入。而资本市场对于硬件公司的市盈率 PE 通常偏低,只有数倍左右,但互联网软件公司就不一样了,靠着讲故事,能够获得惊人的“市梦率”,比如常年亏损的亚马逊,其市盈率长时间高达百倍以上。
苹果也需要讲故事来提升自己的市值,提高股票价格,从而回报投资者。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 App Store。
iPhone 将我们带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 App Store 则开创了“App 经济”时代,作为这个时代幕后 Boss 的苹果,自然有理由获得高估值。至于资本市场买不买账,则是另一个故事。
因此,维持 App Store 模式继续增长,可以说是苹果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只要苹果觉得某些东西对这个战略有威胁,苹果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击,至少在 iOS 平台上,苹果非常严格地执行了这一策略,将所有有危险的萌芽消灭在襁褓中。
这一策略的核心就在于对虚拟支付的严格控制(对跨平台的限制),之前的规定包括:
iOS 和 Android 平台相同游戏的数据不能互通,换一个平台,需要重新充值消费;
严禁绕过 App Store 的支付,比如跳转到网页支付,一旦发现,就会进行严惩。
小程序,就是在这个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苹果之前只是在警戒中监控,直到小程序碰到了虚拟支付这个雷区。
破碎的协议事实上,微信做小程序,很早就和苹果打了招呼,得到了许可才做的。马化腾在朋友圈说,最开始小程序在内部叫应用号,但在苹果的压力下被迫改名。
所以小程序之后的重大变化,苹果肯定提前知情。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7 年底苹果与微信已经接近达成协议,让即将推出的小游戏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在此前,只有小程序支持微信支付,并且无论是实体还是虚拟支付都支持。
然而在最后关头,某苹果高管推翻了协议,并提出新的条件:
微信一个 App 只能带 10 个小游戏,小游戏更新需向苹果报备,小游戏开发者必须有苹果 ID,必须接入苹果支付。
对微信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这么做小游戏将完全失去未来的想象空间。于是微信干脆在 iOS 端小游戏中撤掉支付,通过广告形式来变现,安卓端则仍然支持小游戏内购。
苹果见微信并不屈服,又进一步要求,微信小程序也必须下线 iOS 端虚拟支付,其要求的严厉程度之高,甚至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引导支付的按钮或字样。
2018 年 5 月,微信小程序向开发者发布公告下线 iOS 虚拟支付,8 月份,又发布修改指引,任何涉及到引导支付的地方也需要修改。
2019 年微信公开课 Pro,我们向微信小程序官方询问 iOS 虚拟支付是否可能恢复,他们的答复是目前没有解决方案,也无法给出明确的解决时间,小程序目前的变现方式只有通过广告。
然而微信不退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硬件销售不佳、股价下滑的苹果更不可能退让。
微信和苹果各自的战略,在小程序和小游戏这里,发生了直接的碰撞。
小程序未来会怎样?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头看看过去发生了什么,接下来我会分析一下微信以及苹果、Facebook、谷歌三巨头在小程序及类似产品形态的探索,然后你会知道,小程序的未来如何,决定权在硅谷。
微信不得不克制讨论小程序的未来的时候,我们先要确认,它想变成什么样。很多人说小程序未来可以取代 App 和网页,但官方从来没有这么说过,看上去,是因为克制。
但是,张小龙说,微信的字典里没有克制两个字,如果你听了他的四小时分享,会发现他的确不是克制,从一方面说是对底线的严守,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对产品极强的控制欲。
小程序的开发者只能在张小龙踩出的脚印上亦步亦趋,张小龙甚至不想让小程序发展的过快,按他说的,是不想让小程序变成流量红利。同时,在小程序初期,张小龙强调它需要与线下结合,用完即走,因为涉及到的支付就是实体支付,在苹果的允许范围内。
也许正因为这种谨慎,苹果才让小程序得以生存。毕竟,苹果和微信之前在公众号赞赏上,已经有过一次冲突。
这里我问各位读者一个问题,你认为公众号赞赏风波,最后苹果和微信谁赢了?
看上去,是苹果退了一步,让公众号能够重新在 iOS 端赞赏,但实际上,是微信输了。
微信虽然重新恢复了自己的产品功能,但是,公众号的创新之路被堵住了。在 15、16 年,网上流传公众号要做付费阅读,苹果这么一闹之后,再也没有这方面的动静。这两年知识付费火热,也似乎和公众号无关,微信沉寂两年之后的改版,则是探索不涉及付费的信息流。
对于微信来说,肯定不想让公众号赞赏事件重演,所以必定会和苹果进行更密切的沟通。2017 年 9 月,腾讯高层,包括马化腾、张小龙、刘炽平、任宇昕等前往苹果拜访,与库克见面沟通。随后在 2018 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宣布 iOS 端公众号赞赏将重新上线。
这次拜访不仅为了解决公众号赞赏问题, 也是为即将到来的小游戏铺路。对于小程序,由于它涉及到的营收没有那么大,所以苹果能睁只眼闭只眼,但游戏不一样,游戏的内购是 App Store 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不得不慎重。
然而,小程序能得到苹果的允许还可以说是苹果对它并不怎么理解,因为它只是国内的特产,但小游戏在国外已有类似的产品,所以苹果能明白它对自己的威胁。
这个产品就是 Facebook 的 Instant Games。
Facebook 一招闲棋Facebook 很早就打造了自己的社交游戏平台并风靡一时,当移动互联网兴起后,Facebook 也一直在寻找将社交游戏搬到移动设备的办法。
最终,他们在旗下的移动即时聊天工具 Messenger 上推出了 Instant Games,也作为这些聊天工具变现的一种手段。
Instant Games 可以和好友一起玩,也可以做到点开即玩,与小游戏非常类似。
有消息说,2017 年下半年,在微信与苹果沟通的前后,Facebook 也与苹果进行了谈判。小游戏这种形式最终能发布,是微信和 Facebook 共同努力的结果。
最终,Instant Games 于 2018 年 3 月正式开放,在 iOS 端,它也去掉了支付功能;在安卓上,它接入了谷歌 Play 的应用内支付,在谷歌收取 30% 分成之后,它再收入剩下的 30%,开发者最终可以得到 49% 的分成。
对于 Facebook 来说,广告收入才是它的大头,这种社交游戏目前只是它扩大营收的一种途径。但是,有数十亿庞大用户基数的 WhatsApp 在,Instant Games 的未来还是很有想象空间。
苹果杀鸡儆猴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微信和 Facebook 两家有聊天工具,其它公司看着微信和 Facebook 的做法,也必然会模仿,日本的 Line 就是其中的一个,它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
2018 年 6 月,Line 宣布在其游戏平台上推出 Line Quick Game(LQG),使用 HTML5 技术,点开即玩,与 Facebook 的 Instant Games 如出一辙。
2018 年 10 月,Line 宣布 LQG 达到 300 万用户,然而紧接着从 11 月 1 号起, LQG 的 iOS 端陷入长达 50 天的维护状态,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苹果施加压力,因为苹果担心 HTML5 游戏可能绕过苹果的支付方式。
Line 的遭遇不仅给同类想做小游戏的公司敲响了警钟,也让微信和 Facebook 不敢掉以轻心。苹果的做法是宣布它不会再让步了,对任何想绕过苹果的支付的行为都会予以坚决打击。
苹果防止绕过应用内支付的技术也在持续升级,2018 年 11 月,包括拼多多在内的 1000 多款 App 遭到苹果突然下架,后据调查,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使用了使用能改变原生代码功能的热更新技术。
谷歌另起炉灶虽然谷歌模仿苹果设立了谷歌 Play 商店以及相应的规则,但对应用内支付的执行并不像苹果那么严格。
据有海外开发经验的安卓开发者爆料称,在谷歌 Play 商店上,腾讯系和阿里系的应用,涉及到虚拟支付时多有采用自己的支付手段,而同类的其它公司应用却必须使用谷歌的应用内支付,因此猜测谷歌与腾讯阿里达成了某种协议。
而对于微信小程序和小游戏,谷歌则干脆采取放任态度,你在谷歌 Play 下载的微信,可以获得和国内使用的同样体验。
谷歌之所以能这样从容,一是因为谷歌 Play 的营收并不是公司的重心,另外则是谷歌自己也在开发类似的技术,即谷歌 Play Instant。
Instant 包括面向 App 和游戏两种形式,它是面向已有的 App 和游戏帮忙它们推出轻量和试玩版本,借助谷歌 Play,它们可以做到无需下载,点开即玩,甚至可以和网页一样出现在谷歌搜索的结果里。
微信小程序和小游戏对于谷歌来说,是值得参考的对象。2018 年 7 月,谷歌推出了自己的“猜画小歌”微信小程序,不仅借助小程序平台宣传自己的 AI 技术,也有借这个机会了解小程序技术,一探微信虚实的意思。
谷歌的 Instant 需要谷歌 Play 才能启用,因此只能在安卓平台生效,这和国内几个手机厂商推出的快应用差不多。但和微信小程序比,不能跨平台让它少了许多竞争力。但是,谷歌其实还藏有一个杀手锏。
这个杀手锏就是 PWA,一种面向未来的 HTML5 技术,让 HTML5 变得更像原生 App。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技术得到了苹果和微软的支持,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主流平台均已支持。
PWA 目前还缺乏直接调用系统 API 的能力,但是,这是一种天生对操作系统和搜索引擎友好的技术,只要 PWA 加上系统 SDK 并加入应用商店,立刻就能成为谷歌版“快应用”,可以和小程序正面竞争。
更重要的是,PWA 采用符合 Web 标准的 HTML5 技术,在长期来看,这种技术更具有生命力。
小程序可能的未来小程序最大的问题,是微信对底层操作系统的路径依赖。苹果和谷歌对操作系统功能的变动、对应用商店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对小程序造成根本性的影响。而小程序做了什么,几乎无法对操作系统造成威胁,之前有人说小程序代表了微信可能成为构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另一层操作系统,但只要苹果不允许,微信只能做梦。
小程序当然是有野心的,要不然,张小龙也不会选择在 1 月 9 日,iPhone 诞生的十周年之际发布。但是现在,在苹果的严密关切下,小程序的边界止步于围墙花园。
从目前来看,小程序最大的可能是继续在在苹果划定的框架之下存活,只要不威胁到苹果的营收,那么双方还是能相安无事。
但未来还存在两个变数,其中一个就是将来某一时刻,如果苹果发现大家不开发 App,都去做小程序了,它必然会有所动作,最大可能就是继续限制小程序的功能,让它无法和 App 一样。
另外一个,则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反抗苹果税,比如 Netflix 每年从 App Store 获得数亿美元收入,但它现在已经不支持在 iOS 端的支付了。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App Store 的虚拟支付条款可能名存实亡(游戏除外),iOS App 和安卓相比会变成功能残缺的版本,苹果显然也不会坐视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未来,并不是没有可能取消虚拟支付的限制。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微信的确并不克制,如果真的克制,小程序不会推出虚拟支付,更不会冒险的推出小游戏。但是,在苹果的限制下,微信不得不表现的很“克制”,这种情况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只是可怜平台上的开发者,做个开发,还要关心巨头之间的争斗。
其实当年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时候,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内心的潜台词并不是想要尝试越狱,想必我们会有相似的一种想法——也许是因为安迪的“挖洞技术”太精湛了,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挖挖挖,坚持得有些可怕……最终脱狱时,我们是为他高兴,但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于是开始跟随电影一起论证安迪脱狱的可行性。
《肖申克的救赎》并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啊,并没有现实原型,它只是根据史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史蒂芬老爷子大家都清楚,著名的暗黑恐怖小说作家,以铺设气氛剖析人性闻名,原著就是纯属虚构。
电影《肖生克的救赎》里主角挖洞越狱,还有个美剧《越狱》也是挖洞 也见过几条国外新闻现实中在监狱挖洞越狱的,说明国外监狱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但是在中国,其他越狱模式我不谈。你想挖洞越狱是绝对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监狱没有单人间,也没有双人间!最低都是八个以上的犯人住在一起,一般都是十几个住一间,所以不可能全仓十几人全部达成共识集体越狱。大家刑期都不同,我叫你和我一起越狱,可是你本来就只剩一个月刑期了,你会犯傻吗?
而且中国的关押场所对犯人清一色的“连带责任制”,就是你们班其中一个人“违纪”,全班集体受罚!即使你是蒙在鼓里。听着很不公平,可是坐牢有什么办法呢?你说别人眼睁睁看你每天挖洞,不举报你?不举报你他也会受罚!在刑期面前都别他妈谈“义气”,那是电影!这些事这些人我见太多了!
中国监狱每天白天出工累成狗,每天六点起床吃完早餐就出工,开始一整天劳动!每天都有规定的劳动任务必须完成,完不成的就加班,不加班的监狱就是别人收工了集体看电视,你一个人在警官值班室外面面壁罚站!你白天累一天了晚上还有力气挖洞?挖一夜洞了第二天早上六点还有繁重的劳动任务等着你呢?完不成任务你试试!人又不是铁打的!累都累死你!
中国监狱挖洞越狱!做梦!
而且严格意义上讲,《肖申克的救赎》并非越狱电影,主人公如何越狱并非它表达的重点,主要探讨的是自由和希望。《肖申克的救赎》不是美剧《越狱》,虽然都是越狱片,但前者的重点并不在越狱本身上,更不在越狱过错的创意和惊险。它就像史蒂芬·金绝大多数作品一样,具有一定的浪漫奇幻色彩,监狱和越狱的元素只是一个窥视的通道,在一个压抑逼仄的视野中展示波澜壮阔的人性之光。所以这个经典翻译的片名才叫救赎,而非越狱。
监狱大家都知道,是用来约束那些触犯了法律的人,限制他们的自由,让他们进行反省,出去之后可以改过自新。大多数人对监狱是抱有敬畏之心的,不希望也不愿意跟它有所接触,但是人们往往又特别喜欢看监狱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尤其是以越狱为主题的剧情,更是让人看了大呼过瘾。早年间一部美剧《越狱》火遍了大江南北,记得当时小编半夜躲在宿舍被子里偷偷看,根本停不下来,这部电视剧可以称为经典之作。
我们都知道即便是治安再好的国家也会有犯罪事件的发生,而为了收押这些罪犯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监狱。当然了,也不是说所有的罪犯被关进监狱后就会老老实实的服刑,有很大一部分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能逃出去,但越狱可不是电影里演的那么简单,除了守卫森严之外越狱同样也是违法的,一旦你被抓回来了,那你所要面对的或许就不仅仅是刑期延长的问题了。
但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越狱是完全合法的,只要你有本事你就可以越狱,而且越狱成功后,你将被无罪释放,而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德国为啥会制定这么奇葩的法律呢?毕竟关进监狱的即便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歹徒,那也是违法犯罪分子啊,这些人一旦越狱出来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是极大的。对此德国官方解释说,一方面这些罪犯虽然违反了法律,但是他们在监狱中依然是自由的,政府也无权剥夺他们追求自由的自由。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成功越狱之后,如果你说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就不会被捕了。如果你做了违法的事情,如果被警方抓获的话,你将被新的罪名逮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德国法律规定越狱是合法的,但是越狱者极有可能因为“附加动作”被定罪。比如说:越狱的时候破坏了监狱设施,可能会被定为破坏财物罪;越狱的时候和狱警发生冲突,则会被定为人身伤害罪;即便是穿上监狱的囚服越狱也是违法的,因为囚服是监狱的财产,身穿囚服越狱将会被判处罪。
在德国的这种模式下,相信有很多人觉得并不是很合理,因为在德国很多人都想着犯事后就算是被抓进了监狱,也还是有机会出来的,所以说都不害怕,可是现实中与电视中的差别还是非常的大的,我么你都知道电视中的主角都有着主角光环,是的他们很容易的就会逃脱出来,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几乎为0,而在德国这种事情也几乎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