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徐姓名字(徐姓名字大全女孩名字)

时间:2023-10-01 05:21:18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最有诗意的姓氏“徐”,名字竟然能这么好听!

网友们分享“徐”姓的名字,

每一个都很好听。

——————————————

大家有听过什么有关“徐”好听的名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有意义的徐男孩子取名字大全集英年才俊-可爱点

有哪些名字会比较适合姓徐男孩呢?来看看可爱点小编就分享的徐男孩子取名字大全集吧。【徐恩璟】恩字来源于清代诗词“相约恩深相见难”,象征姓徐男孩仁义友爱,懂得感恩和宽容他人,非常地平易近人、容易相处。而璟字则出自明代诗词“东望叠璟霞”,不仅带有吉祥如意之义,还表示姓徐男孩长相俊俏、熠熠闪光。徐姓与恩璟这两个字搭配在一起,简单又大气。【徐晨浩】晨字有着唐诗“晨起盈巾泪莫收”这一美好出处,意指姓徐男孩朝气蓬勃、豁达开朗,并且非常地温柔体贴,能为他人带来温暖。而浩字则来自元曲“浊波浩浩东倾”,代表姓徐男孩英勇无畏、正义凛然,给人以清新俊秀之感。晨浩二字与徐姓相组合,不仅简单大气,还很有内涵。【徐思珀】魏晋诗词“慊慊思归恋故乡”使得思字更具独特韵味,暗喻姓徐男孩头脑灵活,想象力异常丰富,极具创新能力,能够巧妙应对各种难题。而珀字则取自宋词“罇酒且倾寒琥珀”,出现在姓徐男孩的名字里,不仅简单大气,还显得很高贵,象征姓徐男孩心思纯净、出生不凡。【徐炎辉】炎字是从唐诗“沸浪炎波煎汉月”中选取出来的,表示姓徐男孩性格外向、待人热情,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气馁,反而会更加努力地继续前进。而辉字则源自元曲“两蛾眉千古光辉”,意指姓徐男孩事业有成、光彩照人。徐姓与炎辉二字相搭配,不仅霸气,读起来还很好听。【徐靖昂】宋词“雨荒靖节醉吟处”赋予靖字深刻的文化内涵,象征姓徐男孩重情重义、忠诚谦虚,长辈们总是对其赞不绝口。而昂字则来自明代诗词“得君昂藏未可轻”,加在姓徐男孩的名字中,不仅显得霸气好听,寓意还很不错,暗喻姓徐男孩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并且懂得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徐胤滔】胤字选自于唐诗“笠象胤明双不见”,代表姓徐男孩品性高洁、生活安逸,属于天生的有福之人,必将拥有锦绣前程。而滔字则出自元曲“滔天洪浪雪华翻”,意指姓徐男孩为人坦荡,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强,不会轻易让自己吃亏,与胤字组合在一起,不仅霸气好听,还很高雅。【徐咏烽】宋词“何郎高咏照花明”加深了咏字的意蕴,暗喻姓徐男孩温文尔雅、博学多才,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看法,颇受大家欢迎。而烽字则来自明代诗词“早闻烽火达甘泉”,用在姓徐男孩的名字里,不仅简单有内涵,读着也非常好听,代表姓徐男孩志向高远、干劲十足。【徐畅伶】畅字取自于元曲“终朝豁畅恣高歌”,意指姓徐男孩积极乐观、随性洒脱,未来在事业上会发展得顺风顺水,令人歆羡。而伶字则出自唐诗“只应更使伶伦见”,表示姓徐男孩天资聪颖、身手敏捷,并且非常地乖巧孝顺、讨人喜欢。畅伶这两个字与徐姓搭配在一起,不仅简单好记,读起来还比较顺口好听。【徐修晔】楚辞“退将复修吾初服”使得修字更具深刻含义,表示姓徐男孩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在学业上必能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而晔字则源自明代诗词“玮晔灵芝发秀翘”,象征姓徐男孩刚正不阿、心地善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修晔这两个字与徐姓相组合,简单又好听。

徐朴洋、徐炳泽、徐辉铮、徐凌博

徐运希、徐姬然、徐武珂、徐江岸

徐隽宁、徐诗琬、徐彪卉、徐平翔

徐璟爽、徐君政、徐岑霏、徐双森

徐岳皓、徐祺冰、徐正卿、徐智卉

徐微林、徐桐舁、徐放贝、徐锡芮

徐敬宏、徐祖先、徐熙伯、徐璟星

徐冠罡、徐东力、徐嘉贵、徐鸿宏

徐锌烁、徐钢谦、徐研柠、徐宏昭

徐英贤、徐麒远、徐驹旭、徐键晴

徐锡建、徐君泰、徐泰炽、徐安迅

徐光贤、徐锦国、徐宏兴、徐平材

徐经思、徐毓缨、徐颉宁、徐皓尧

徐圣奕、徐正明、徐中冠、徐佑贞

徐平轲、徐林磊、徐瑜国、徐宇取

徐欧名、徐禹涵、徐颖淇、徐令品

徐景度、徐琪昱、徐文浚、徐萤铮

徐宪三、徐存宏、徐银晟、徐祖嘉

徐展乐、徐琪勤、徐敬勋、徐渝勋

徐业皓、徐瑜昊、徐劲瑞、徐新霏

徐励通、徐蕊荣、徐晨志、徐熙城

徐万田、徐小浩、徐憬彦、徐铭昕

今天的徐男孩子取名字大全集分享完毕!可爱点还有许多姓徐男孩气质高贵名字的相关内容可供各位家长借鉴哦!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200个清微淡远、智慧诗意的女孩名

何为清微淡远?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中所写的景致,便可以用清微淡远来形容。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掌间;拨弄山花,香气渗透着衣衫。短短十字便能如此富有神韵,这便是诗词的魅力,家长给宝宝的名字如果起得好,也能如同诗画一样美。

女孩名字出处很重要,一个不错的出处能够让名字有更加丰富美好的内涵,也能滋养宝宝淡雅唯美的气质。下面就和江南易林一起欣赏下文那些出自国学经典之中的女孩名字吧。

雅姿

出处: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高松-全唐诗

“雅姿”选自唐诗,这句诗赞扬了松树的风采:风吹动松林传出清雅的松涛声, 虽然岭南地区终年无雪,但同样可以试出青松的沉静和雅韵。“雅姿”在诗中指的是雅韵幽姿,指松树清雅之韵,作为女孩名字,彰显出女孩落落大方的气质,寓意宝宝举止娴雅、顾盼生姿。

心荷

出处:看新荷、泛水学人愁,心常卷-满江红(和李颖士)-全宋词

“心荷”选自宋词,这句词将荷花拟人化:看那荷叶上新生出的朵朵荷花,荷花心常常卷起来学着泛舟之人的样子发愁。“心荷”结合词意可以理解为如同荷花一样娇艳清纯的内心,作为女孩名字很合适,给人一种温婉清丽的感觉,寓意宝宝灵心慧性、清新脱俗。

咏佳

出处:佳气含风景,颂声溢歌咏-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全唐诗

“咏佳”选自唐诗,这句诗中的额“佳气”是吉祥和兴隆的象征,“咏佳”可以理解为赞扬盛世繁华,引申出对未来的无限展望。江南易林认为“咏佳”适合作为女孩名字,理解为赞扬美好的意思,寓意宝宝多才多艺,有才女气质,是一个气质优雅的孩子。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晏欣

出处:璇图宝历欣宁谧,晏俗淳风乐太平-中宗祀昊天乐章·舒和-全唐诗

“晏欣”选自唐诗,这句诗赞扬了唐朝的繁盛与百姓的幸福生活,“晏欣”结合诗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欣喜欢乐与淳朴自然的心灵,作为宝宝名字很适合女孩,彰显出女孩的沉稳的大气,也体现出女孩的开朗与乐观,寓意宝宝乖巧可爱、德才兼备、无忧健康。

韵可

出处:落景阴犹合,微风韵可听-高楠-全唐诗

“韵可”选自唐诗,这首诗出自杜甫之手,赞扬了高楠的正直风韵:在落日的光辉下仍能透出楠树的高大树荫,微风吹拂之下便可听到楠树的磊落风韵。“韵可”在诗中的意思是可听高楠风韵,作为宝宝名字引申出可人雅韵之意,寓意宝宝如同高楠一样英姿飒爽、光明磊落、生命力旺盛。

依非

出处:如此江山,依然风月,月底人非昔-酹江月(中秋对月)-全宋词

“依非”选自宋词,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流露出惜时爱日、珍惜当下的意思。“依非”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立自信、珍惜当下、展望未来,作为女孩名字很适合,寓意宝宝气韵动人、温柔可爱,但是内心坚定、有主见、有自信、卓尔不凡。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玉声

出处: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第10章 万章下-孟子

“玉声”选自《孟子-万章下》,这句话将圣人比作“金声”,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金声玉振”,意思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父母给女孩取名“玉声”,便是希望宝宝能够勤学好问、自信上进,成为一个佼佼者。

家中迎来新生女宝宝不会起名?给她取一个清微淡远、智慧诗意的好名字,让宝宝收获诗意人生。

你想给宝宝取一个什么名字呢?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023兔年宝宝取名字大全,时尚大气的新生儿名字

汉字歌 全文编写解读(附图108张)

(编者按: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的确是个问题。)

汉字歌是专为少儿编写的识字启蒙歌,显著特点是: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尽管篇幅不长,但也是按照一本书的格式,或者说是按照一篇论文的格式来编著的,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幼童一开始接触文字载体的时候,就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下面按章节分别解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其中都有那些特点与优势。

序、前言、目录、引言

《汉字歌》虽然是一首儿歌,

第一,前言。

前言就是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文字,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作者的介绍等。

汉字歌的前言说的是:《汉字歌》是新编汉字教学方案。世上本无神童,只是方法巧妙,兴趣盎然,学以致用。

前言第一句话“《汉字歌》是新编汉字教学方案。”显然是对《汉字歌》属性的肯定与表达,也就是回答了《汉字歌》是什么。

“世上本无神童,只是方法巧妙,兴趣盎然,学以致用。”意思是说方法很重要,神童并不神秘,把正确并优化的方法持之以恒,人人都可能成为神童。

显然,这个短短的前言,通过“巧妙”二字,间接强调了汉字歌识字方案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其目的就是在幼儿识字这件事情上,请人们对这个与众不同的《汉字歌》给予信任,《汉字歌》呢,也一定不负厚望!

第二,序。

序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大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往往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汉字歌》序:横竖撇,点勾折。学汉字,练口舌。一个咏字是规则。

这是对汉字结构特点的归纳性描述,其中,一方面“咏”字在结构和笔画上包含了“横、竖、撇、捺、点、勾、折”这些基本笔画;另一方面,“咏”是咏唱的意思,也就是朗读的意思,而“聆听跟读滚瓜烂熟”是《汉字歌》的第一学习要领,因此,学习汉字,“咏”字,就是自然而然的最基本最简略的方法和规则。

第三,目录。

目录是指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图书内容的纲领。

《汉字歌》目录:01数数,02五官,03方位,04节日,05姓氏,06亲情,07自然,08环境,09植物,10动物,11职业,12农业,13奋斗,14规则,15科学,16计量,17文学,18艺术,19历史,20楼院,21生活,22哲学,23偏旁,24字组。

《汉字歌》按照系统工程原理作为编写指导思想,以认识字根字(基本偏旁字)为出发点,以启蒙教育并认识相关汉字为纽带,以同旁字字组为识字拓展,所以,编写出24个小节。其中,启蒙教育以广泛知识面为铺垫,潜移默化帮助少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也就是说,汉字歌的第1至第22节,实际上是启蒙歌,第23节是字根歌(偏旁歌),第24节是同偏旁字的字组歌。

第四,引言。引言通常置于论文前面,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进行初步的介绍,通常是一段或数段短文。通俗地讲,“引言”就是文章开篇的引导语、开场白,相当于一首歌曲的前奏,具有承上启下的引导与热身的效果。

《汉字歌》的引言:“日月星,亮晶晶。天地人,精气神。太阳圆,月儿弯。天无先,地无边。”是把人放在宇宙空间位置的角度来展开的。“日月星,亮晶晶。”显然地有那么一点小小的诗意和童趣,是儿歌应该有的味道;“天地人,精气神。”在于表明人与天地的关系,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天地之间,所以,必须敬畏天地,敬畏自然,遵循大自然的一切规律,才能在天地间生存。同时,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必须要有精气神,要运动,要劳动,神清气爽,精气足,精神旺,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

“太阳圆,月儿弯。天无先,地无边。”太阳圆,月儿弯。对应上一句的“日月星,亮晶晶。”体现诗歌特点,突出儿歌特色。随之而来的“天无先,地无边。”虽然比较玩味,但却是时空自然特点在文字歌词上自然而然的衔接。天,是广阔无垠的空间,空间没有先后,只有大小和上下左右,地,地球也,地球没有边缘是根本特性。

显而易见,整个引言,语句不多,诗意浓浓,童趣悠悠,思维开阔,语义敦厚,对儿童成长,有潜移默化的正能量的影响。同时,与第22节启蒙歌末尾的“哪里来,何处去。同甘苦,争朝夕。”前呼后应,使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构成了完美的一体化的寓意深远的美丽画卷。

第1节(数数)

一块田,二亩地。

三间房,四方壁。

五挥手,六顺利。

七孔桥,八面林。

九九归,彩云追。

十百千,万里晖。

数数,是幼儿教育的必然内容,1—10的数数往往也是通过儿歌来进行的。只是过去的那些数数儿歌一般都是面对视野以内的小范围展开。或者掰指头,或者是唱儿歌,或者掰指头唱儿歌同步进行。

儿歌方面比如:一把勺,两口锅,三个人(你我他),四方桌,五盘菜,六个馍,七杯茶,八宝饭,九挂面,十块钱。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老鼠。老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一二三四五,一起数一数。

以儿歌数数的方式,教导儿童识数与识字,无疑是一个愉快并生动有趣的事情,参与度极强,互动性极好,从而能够让孩子们充分获得自信。

《汉字歌》的数数,从一到万,不仅在识数课题上是一个突破,甚至是思想上的一次突破,而且把识数课题,从视角开阔的大范围拓展开来,与前言的中的“天地人”语境一脉相承。

在农村,“一块田,二亩地”那是开门所见,即使是城里的孩子,上公园玩耍,下乡村郊游,都是愉快的事情。可见,歌唱田野、歌唱土地,那是真的深接地气。同时,数数的儿歌,把田地作为目标物来吟唱,其实也就潜移默化地蕴藏了中国农耕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浓厚的文化基因,农耕文明这条思维脉络,将贯穿整个汉字歌。

“一块田,二亩地”显然是一种场景,而且是美丽的,每一个幼童唱这句儿歌的时候,他的心中往往都会出现乡村美丽场景,反复练习,这个美丽场景将凝集在他的脑海中。场景式思维,这对幼童的大脑和记忆是很好的锻炼。

唱了土地紧接着就唱房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何况房屋本开就是长在土地上的,是人类的居所,是家的地方,是安居乐业的场所。三室一厅,这是现在住房方面最基本的配置,每天都在面对,所以,汉字歌数数中的“三间房,四方壁。”就是依据这个思维程式而编写的。

“五挥手,六顺利”人有五个手指,挥手者,劳动也,撸起袖子加油干,而“六六大顺”是中国人的基本愿望。所以,唱五唱六的时候,就这么唱了,好记又好听,更有美好的意义。

“七孔桥,八面林”依然是土地环境中的,只是视野上出现的是绝对的美景了,也无论是春夏秋冬,这个美景,想想就高兴,唱唱就愉快。

“九九归,彩云追”九是实数9,也是虚数多的意思。九九归一,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哲学思想。九九归,确有“很久很久才归”的意思,难得并珍贵,所以,彩云追既是语境上的自然衔接,更有珍惜的语义。九九归彩云追,中国文化美好的一种境界。进一步地,彩云追,是“彩云追月”的三字浓缩,《彩云追月》是广东音乐的著名曲目,因此,音乐艺术的文化基因随之就铺垫在数数的过程中了。

幼儿识数,以前一般都限制在十以内进行,百千万几乎不会考略。《汉字歌》在识数课题上,突破习惯思维,把百千万概念同步推出,让幼童不妨先了解一下。十百千万里辉,是九九归彩云追所及的,开阔的美好视野与画卷,依然是场景式的思维,对益智启蒙非常有意。

《汉字歌》有两个显著特点,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

第一,《汉字歌》文本没有拼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因为《汉字歌》是让幼童从聆听跟读的方式为前提,然后才看字识字,成组识字。耳熟能详地认字识字是目的,可见,一切其他信息都是干扰,无论图画还是拼音都属于这种其他类,因此,“零干扰”前提下识字认字,这是汉字歌的编写原则,非常重要,这样才会优质高效、实际实用。

第二,《汉字歌》为什么要以扑克牌形式出现?

《汉字歌》以扑克牌形式出现,是反复思考优化筛选的结果。首先,扑克牌形式是一种卡片,具有灵活性。其次,能够把“识数”巧妙地融入其中,三是以扑克牌花色和数字作为存托,让文本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图案结构,显得“简洁、漂亮、朴实”但又不失趣味和个性。四是,扑克牌在规格大小方面,恰好适合幼童掌握,从而获得比较好的亲近感。五是扑克牌形式的《汉字歌》,还能够让孩童们发现与创造出许许多多互动娱乐方式的识字游戏,从而在愉快的游戏中识字,在愉快的场景中成长。当然了,扑克牌《汉字歌》是专业扑克牌厂家生产的,采用的是环保材料,优质耐用。

第2节(五官)

第2节(五官)的编写目的,就是让幼童学习人体五官与支体特征相关汉字的同时,一并接收或者说是强化其相关功能的概念。第2节(五官)的内容是:

眼光尖,看天边。

耳朵灵,听见云。

鼻呼吸,畅通气。

牙吃饭,五味俱。

胸脑肺,脾肾胃。

肝胆肠,心坚强。

赤拳握,掌有劲。

两足勤,万里行。

前面的第一节是数数,接下来的第二节,则是数数的继续,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是从人体器官上逐一认识了解。上一段注重人的头部,下一段扩展到内脏器官和手脚四肢。其中,这样的认识过程,把儿歌的文采和意境,超越了出来。即: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眼睛,仅仅是一个方面,“看天边”一下子就把境界打开了,一是有利于视力,二是有利于智力,开阔的视野必然利于心胸和智慧。让幼童从小就建立起视野开阔的观念,其意义和境界毫无疑问。

“耳朵灵,听见云。”于上一句“眼光尖,看天边。”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看见天边,又听见云语,多么美妙的童话场景啊。

“鼻呼吸,畅通气。”既认识鼻子,更要从意识上知道鼻子的功能。因为对于幼童来说,鼻孔堵塞,是一种常建现象。特别是那些有匍匐式睡觉习惯的孩子,大人小孩都要引起重视,这是安全原则,不可掉以轻心。

大家知道,幼童的牙齿是在不断生长发育和更新的,让幼牙健康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咀嚼。那些咀嚼不足的幼儿,其牙齿的发育情况,往往很不理想,这已经是一个现象,必须重视。当然了,多咀嚼必然就能够尝到五味俱全的滋味了,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所以,在帮助幼童认识牙齿这个器官时,《汉字歌》就写成了“牙吃饭,五味俱。”这样比较理性的语句。当然,牙吃饭是一个广泛性的概念,包含吃所有的东西,也包括喝水,因为当门牙有缺少时,喝水就会有那么一点点不方便。

进一步地,“牙吃饭,五味俱”的直接效果,就是一定要多咀嚼,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消化吸收,更好地利于幼童健康成长。

“胸脑肺,脾肾胃。”这是六个内脏器官,分别在胸腔、脑腔、腹腔中。

“胸脑肺,脾肾胃。”成句的特点,在于一是“胸脑肺脾”具有相同的月字偏旁(肉旁),二是字组这样排列,前后恰好比较押韵,至于基本功能,那就留给幼童们以后去慢慢体会,慢慢了解,慢慢认识。

“肝胆肠,心坚强。”显然是于上句“胸脑肺,脾肾胃。”并列的器官和语句上的描述。“心坚强”写法上一是于肝胆肠押韵,二是突出一颗坚强的心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心脏不仅要有器官上的物理功能的坚强健康,更要有心理上的坚强勇毅和韧性耐性。既然心是这样的,肝胆肠亦应如此。

最后的“赤拳握,掌有劲。两足勤,万里行。”回到身体的外部。“赤拳握,掌有劲。”是一个肢体状态,在于揭示手的特点。五指平伸即为掌,五指紧握则为拳。显然,无论指伸指握,力量是内涵,力量是王道。

手上有功夫,脚下有足迹。因此“两足勤,万里行。”随之而来。其意在于告诉幼童,我们人的双脚双腿,那是用来走路的,可以走很远的路,将要走很远的路。大家都知道,与“万里行”并列的意思,显然就是“读万卷书”,因为前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诲。显然,让幼童在识字的时候,就开始点滴式储备文化思想的基因,其实并不难。

总之,《汉字歌》五官这节,就是关于四肢五官和五脏六腑方面的内容,特别针对是什么,有什么用而展开,简介明了,通俗易懂,并赋有一定寓意。对每一个孩童自信心和心里素质建设,具有良好的铺垫效果。

第03节(方位)

编写第3节方位的目的,就是让幼童在学习与方位有关的汉字的同时,一并了解其相关物理意义。

首先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第3节(方位)的内容:

上中下,左中右。

里与外,前与后。

头与尾,面与背。

间与旁,阴与阳。

上高山,去西土。

下大海,往东吴。

辨方位,北极星。

相思豆,南国寻。

方位是每一个幼童必然要接触到的生活知识,初步了解方位的概念,或者说是必须学习与方位相关的基本知识。

方位这一节,是数数的另一种方式——数方位,或者说是帮助幼童有序地进行方位辨识,并形成或者说是进一步增强良好的空间感及其辨别能力。

“上中下,左中右。”显然,这是以自己为参照点,从而对方位的一个局部的,但又是整体性的认识。紧接着就是“里与外,前与后”。前与后显然是与上下左右对应,而“里与外”其中的一个方面,恰好与上一节“五官”所描述的外部器官和内部脏器的内容相衔接,也就是通过对比,体现了体内体外的空间概念。当然,“里与外”大一点的空间概念则是室内室外,或者是门内门外。进一步地,还有圈内圈外、院内院外、厂内厂外、国内国外。

“头与尾,面与背。”就人这个参照体而言,是“上与下”对应的另一种描述方式。当然,在针对某一个长长的队伍而言,“头与尾”也是“前与后”的关系。

“间与旁”针对两个物体而言,在什么什么之间,在什么什么之旁,也是对方位的一种区分或判定的描述。比如:那棵树在茶林坡的第七排和第八排之间;六栋在小区花园那颗大樟树旁边。

“阴与阳”作为方位的意思,需要取决于参照物,比如一座山,山的北面属阴,山的南面属阳。比如,衡山之南即衡阳,华山之北即是华阴县。

以太阳出现与否为参照,那么,夜间属阴,白天属阳,这一点,需要站在北极上空观看,就能一目了然地感知昼夜时段,地表当背阴的地球运行中的方位特点。可见,“阴与阳”属于方位的概念与原理,不是每个人都知晓的,所以,《汉字歌》在方位揭示上这样编写,恰好与四句的编写格式协调一致。

显然,这四句描述方位的识字短句,比较押韵,好听好记。

紧接着,描述方位的第二自然段,则是提高到一个境界来看待与认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这个概念:“上高山,去西土。”如此这般地表述“西”这个概念,在于中国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也就是西部高原、东部平原的特征。西部四大高原其中有黄土高原,而且有《西游记》这个著名小说及其拍成的电影,让小朋友们非常喜欢,所以,就以“上高山,去西土。”来描述“西”这个方位。

“下大海,往东吴”由于“上高山,下大海”是汉语的一个习惯性用语。当然,“上高山,下大海”中的上下,不是方位的上下,是动词的上下,是“去”的意思。

前面既然讲了“去西土”那么,紧接着说“下大海”就非常自然而然,中国的大海在东部和南部,也就是东海和南海,而东部陆地区域在过去古代的一段时间里,曾经称之为吴国,也叫东吴(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所以,既然前面去了西土,那么紧接着就该往东吴了!既然西土是高山,东面是大海,所以东西这两个方位编写成“上高山,去西土。下大海,往东吴”则比较合适,编写过程中是非常自然而然地信手拈来的,的确,意境寓意都很美。

随之而来,在南北方位的描述方面,也应该要有一定的意境和寓意,所以,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关于“南、北”的那些具有诗情画意的语句,“北极星”和“相思豆”则跃然纸上,当然也最贴切不过了。

综上所述,方位一节,从眼前开始,上中下、左中右,然后,扩展到相思豆与北极星。这种从低到高,从近到远,从景到情的升华,对孩童来说,是从开始识字的时候,就接受到的比较有特色与档次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知识铺垫。

《汉字歌》描写方位这一节,现在回顾起来,就是思路确定好之后,下笔则有神了,非常得心应手、顺其自然、一气呵成。

第4节(节日)

第4节(节日)是数数的进一步接续,是数节日。顺次数节日的目的,就是要让幼童在了解节日和相关汉字的同时,一并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

首先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第4节(节日)的内容:

过大年,团圆饭。

元宵节,花灯展。

清明时,怀恩感。

端午河,划龙船。

七夕晚,鹊桥会。

中秋夜,赏圆月。

重阳九,金色秋。

冬至节,秦岭雪。

这一节的写作特色是:

第一,说明是什么节,有什么特点。

第二,从年初开始,顺序到年尾。正好上半年四个节,下半年四个节。

第三,这些节,全都是中国的节日,特别是中国农历的节日,通过突出中国传统节日,目的在于让幼童从小就吸纳与储备中国的文化基因,一并建立文化自信。

当然,这些节中,有农历的阳历节和阴历节之分。

所谓农历的阳历,是以绕太阳公转的日期记录方式,以24个节气为标志。这个阳历,是日晷立竿见影在一年中的阴影长度变化所揭示的,是日晷在每日计时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在北半球,由于太阳在南北高度上的变化,夏至这天,正午时分日晷的阴影最短;冬至这天,正午时分,日晷的阴影最长。

测量节气的圭表

所谓的农历的阴历,是以月亮为参照的日期记录方式,月缺月圆为一个月,一年354天,三年闰一年(加一个月),因为于绕太阳公转的阳历年相比,每年少11天。

第一个农历节:春节。正月初一,农历阴历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也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日。春节,中国的习俗是合家团圆,在外奔波劳累的人们,都要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一家人围坐一起聊天交流,其乐融融。春节也称之为过年,年三十是过大年。

因为春节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日,所以歌词首先写“过大年,团圆饭。”顺理成章。

当然,农历阳历的第一天是立春那天,一般都在公历2月4日这天。公历,是国际通用记年的法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的记年方式。

显然,农历,阳历,阴历,公历,这四个关于记年的描述需要逐一区分理解。对于小朋友来说,能够了解一个一个的节日就相当不错了。

第二个农历节就是农历阴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元宵节的特点是白天赶庙会,晚上闹花灯。传统的庙会,是物资商品交易会和文化艺术表演会,具有展示交易交流特点。所以,关于元宵节的歌词,写成“元宵节,花灯展。”恰当不过。

第三个节日是清明节,是农历24个节气的阳历节,一般在公历的4月5日。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成长,人们往往要到郊外踏青,特别是要去给自家那些去世了的长辈扫墓,以缅怀他们的养育之恩、抚育之情。清明节,本质上来说,就是中国流传久远的感恩节。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的父母,感恩列祖列宗,感恩苍天大地。所以,歌词在这里就写成“清明时,怀恩感。”自然而然。

第四个节日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是农历的阴历节。端午节的习俗和特点是吃粽子,吃蒜子,吃咸鸭蛋,草药汤沐浴,等等。社会性重大活动就是热闹非凡的划龙船。所以,歌词写成“端午河,划龙船。”以简要概括。

第五个节日是农历的阴历七月初七,叫七夕节,是中国古老的情人节,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赞美成年男女间纯洁的爱情,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元素。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传说,织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织女来到人间游玩时于湖中嬉水,被一旁路过的牛郎捡走了衣服,两人因此结缘,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并生下一男一女。但是人神恋爱是违反天条的,玉帝命令织女必须离开牛郎。牛郎看到妻子被天兵抓走后,立即用扁担挑起—对箩筐,将一对儿女分别放入筐内,紧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但是,一条大河忽然挡在了他的面前,这是王母娘娘用银发髻划出的银河。王母娘娘见他们感情真挚,破例让他们每年七月七日通过喜鹊搭桥相会一次。“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天文观察上,七夕的夜晚,繁星似锦,银河高挂天际。所以关于七夕节,歌词写成“七夕晚,鹊桥会。”由此而来。

第六个节日是农历的阴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中秋之际,桂花飘香,天高气爽,果实累累,一派丰收景象,人们树下品茶,分食月饼,共饮桂花酒,举头望明月,悠闲享人生。中秋节,也是合家团聚的日子。所以,简洁的歌词就写成“中秋夜,赏圆月”,花好月圆际,家和万事兴!

中秋节之后,就是农历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是一个敬老的节日。重阳之际,金秋岁月,五彩缤纷,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所以,简洁的歌词写成“重阳九,金色秋。”比较合适,这样就把金秋岁月所有的美景都囊括其中了。

重阳之际,传统上有文人登高赋诗的习俗。其中,1929年10月11日,曾写下著名诗词: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金秋之后就是冬天了,冬天的节日以冬至最具有代表性。冬至的自然特点是白天日照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因为这是太阳最偏南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日照耀面积最小的一天。所以,冬至节是农历24个节气的阳历节日。

在冬至前后的时间段,中国南北分界的秦岭山脉,往往开始下雪,是冬天最明显的气候标志。所以,歌词写成“冬至节,秦岭雪。”既有时节特点,也有地域特点,更有气候特点,利于视野拓展,属于多知识点的巧妙集合。瑞雪兆丰年,一年行将结束,新的一年就要到来!

第5节(姓氏)

第5节(姓氏)是数数的进一步接续,数的是姓氏。数姓氏的目的,就是要让幼童在了解中国人姓氏和相关汉字的同时,一并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

首先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第5节(姓氏)的内容:

三横王,共由黄。

文刀刘,弓长张。

耳东陈,木易杨。

加贝贺,广口唐。

口天吴,木子李。

人可何,言午许。

古月胡,禾口程。

双木林,双人徐。

按文献记载,《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涵盖了现有姓氏的90%以上。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因此,汉字歌由于每节仅有的48个字的篇幅量,在编写中必须简明扼要,因此,收录其中的代表性特点有三:一是姓氏人口居多的,二是姓氏常见的,三是姓氏便于同音区分的。

《汉字歌》编写姓氏一节时的思路与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句,“三横王,共由黄。”王姓,笔画简单,是中国人口数量特别多的姓氏,根据2019年1月公安部发布新百家姓统计王姓人口已达1.053亿,位列新版百家姓第一位。所以,写在前面。

黄姓,也是人口较多的姓氏,黄姓人口大约2680万。

由于“黄”与“王”发音相近,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民间语音往往“黄、王”发音几乎相同。所以,黄姓编写在王姓之后。同时“三横王,共由黄。”分别表明了文字的“上中下”结构特性,避免语言交流中告之姓氏时在语音上出现混淆,同时也体现了汉字歌在编写姓氏这节内容时注重文字结构的思路过程。

第二句,“文刀刘,弓长张。”刘姓和张姓也是人口较多的姓氏,其中,中国刘姓人口6460万人左右。中国张姓人口大约9580万人。

刘和张,文字上是左右结构;张与黄,语音上基本押韵。所以,这刘和张这两个姓氏编写在第二句。

第三句,“耳东陈,木易杨。”陈姓和杨姓的人口也比较多,但比刘张人口略少,这两个字也是左右结构。同时,杨与张发音上基本押韵,所以编写在第三句。

陈姓人口大约为5440万,杨姓人口大约为3700万。陈与程同音,杨与阳同音,都是姓氏,所以,姓氏辨认上,需要从字形结构来说明与区分。

第四句,“加贝贺,广口唐。”贺姓与唐姓是常见的姓氏,文字结构上是上下结构,唐与前上几句的黄张杨基本押韵,所以,编写在第四句。

贺姓人口大约220多万,唐姓人口大约1020万。由于“唐”与“黄、张、杨”发音基本押韵,加之“贺”与“唐”在字形上时上下结构,所以,就编写在左右结构姓氏的后面。

第五句,“口天吴,木子李。”吴姓与李姓,在文字结构上属于上下结构,是上一自然段最后一句姓氏之字形结构的相同特点,这样写显然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吴姓人口大约2460万。李姓人口大约1.019亿,数量上也是特别多,编写时为了与后面的姓氏语句押韵,所以编写在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第六句,“人可何,言午许。” 何姓人口大约130万,许姓人口大约881万。由于“何”与“贺”发音相近,“许”与“李”基本押韵,所以编写上就紧接上句了。

第七句,“古月胡,禾口程。”胡姓人口大约1400万。程姓人口大约660万。显然胡姓也是人口比较多的姓氏,程姓也常见,恰好都是左右结构,所以,编写在列。

第八句,“双木林,双人徐。”林姓人口大约1416万,徐姓人口大约1920万。编写时一是考虑到“徐”恰好与上面的“李、许”基本押韵,而“林、徐”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恰好体现有“双”的特点,人们常说好事成双,所以编写在48个姓氏的后部,文章段落于此完美收尾。

中国人的姓氏成百上千,鉴于48字篇幅所限,只能以点带面,很是让人遗憾。诚然,《汉字歌》编写姓氏一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幼童在启蒙阶段,在开始识字的过程中,一并接收与初步了解具有丰厚底蕴的中国人的姓氏文化。

7、第6节 亲情

第6节(亲情)是上一节姓氏的接续,虽然不是数数了,但数的是感情、亲情,是一个在情感上有温度的内容。了解亲情及其基本的相关内容,对幼童的成长和未来,意义重大并深远。亲情是非常厚重并情感的内容,是有温度的。亲情又是家国情怀的基础,因为亲情从家庭开始,扩展到家族、民族、国家,特别那些出过国的人,更加感受深刻。

在此,首先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第6节(亲情)的内容:

慈母线,游子衣。

三春晖,寸草心。

中秋月,故乡明。

逢佳节,倍思亲。

父母恩,似海深。

亲兄妹,手足情。

子孙小,儿女好。

家和谐,如意结。

亲情,就是来自亲人的爱。每一个家庭,必然有父母,有父母的父母。所以,亲情这一节,分别以父母为主线来表述,既自然又贴切,更容易让幼童们身同感受。慈母严父,母亲崇高,父亲伟岸,所以,先以母亲为主线,再以父亲为主题,分段描述一下孩子们容易接受和初步理解的亲情。

“慈母线,游子衣。三春晖,寸草心。”大家都知道,这是摘录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词的意思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制,生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就破损了。因此,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每一个母亲都是她的孩子的守护神,天下母亲都具有博大的慈爱,其恩泽就像太阳一样暖心暖肺,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报答的,但又必须报答,母爱是亲情中最最浓厚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儿女对父母的报答,无论再多,与父母树大根深的厚爱相比,都依然象小草那样微小。

“中秋月,故乡明。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可是,在外工作学习奔波不能回家的游子,中秋的月亮只能是故乡的最圆,最有情义,因为故乡有亲人、有亲情,必相思、倍相思。

“父母恩,似海深。亲兄妹,手足情。”父爱母爱,厚重如山。父母的恩泽情深似海,这是家的味道。亲亲的兄弟姐妹,就象是手拉手一个一个陆续降落到家中的珍珠,一起相伴,一起成长,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温暖的亲情,日子越久亲情越珍贵,日子越长亲情越浓厚,亲情比什么都更重要。

“子孙小,儿女好。家和谐,如意结。”在家中,对于父母来说,子孙都是小辈。汉字结构方面来讲,子孙都从“小”字,一个比一个辈份小。汉字结构上讲,“儿”字加“女”字,构成“好”字。一个家庭,有儿有女当然好。所以,“子孙小,儿女好”顺口道来。

父母,儿女,子孙,一个其乐融融的幸福之家,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愿望。因此,“家和谐,如意结。”无论小家庭还是大国家,和谐团结最重要!亲情缘,如意结,红彤彤的中国结!

第7节(自然)

第7节(自然)是面向宇宙自然与地球环境的认知部分。自然主要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自然环境。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广阔无边,但是,环境及其变化是与季节密切联系的,所以,帮助幼童认识自然与环境时,很有必要从时间和季节入手,何况这本来就是每个人感知自然环境必然的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七节(自然)的内容:

春夏秋,压轴冬。

风雪霜,雷雨雾。

寒凉冷,酷暑热。

昼夜替,四季循。

天浩浩,日融融。

沧海田,星转斗。

流水绿,落花红。

杏花雨,杨柳风。

显而易见,前一自然段,讲的是季节与昼夜变化,是时间变换的参照。后一自然段,讲的是天地间的变化,是实物变换的参照。

自然,就是我们睁开眼睛看见的窗外的外部世界,外部的环境。自然的其中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季节变化。一年四季,春天开始,冬季收尾。按照汉字歌“三字成组,六字成句”的编写规则,“春夏秋冬”四个字无论如何也得分成前后两组来写,所以,“压轴冬”这样的方式写冬季,既把四季的顺序表述清楚,又把寒冷的冬天写得略有诗意,这样就潜移默化地把具有剧情起伏波动的文化的思想,做了较好的铺垫。冬天过后是春天,冬天的漫天雪花,那是春暖花开的序曲,是丰年吉祥的前奏。压轴戏嘛,总有精彩之处!冬季,那就是精彩的一年四季中的压轴戏!

“风雪霜,雷雨雾。”气候的显著特征,四季变化的体现与参照,从小唱熟“风雪霜,雷雨雾。”这样的儿歌,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在有意无意间品尝与体验不同气候的特征与区别及其不同的韵味,随之而来,将会不断地激发对大气候现象进行观察、了解、品味的热情与兴趣,有意无意间,都会帮助相关认知能力的提升,乃至思想方法的培养。

与“风雪霜,雷雨雾。”相伴的,必然是“寒凉冷,酷暑热。”这是编写过程中信手拈来的语句。雷雨往往在夏季,风雨之后见彩虹!夏季里,暑热蝉鸣,稻浪滚滚,荷塘清风,蛙声一片,那是另一种美景。

“昼夜替,四季循。”是与第一句春夏秋冬的对应,一昼一夜,一天过去。365个昼夜过去,一年四季就走过一次轮回。昼夜交替,四季轮回,地球自然的基本规律,一轮一轮地翻篇与更替,孩子们也就一天天地长大成人。

“天空浩浩,红日融融。沧海桑田,星转斗移。”这是地球之更广大外空间的太阳系、银河系的昼夜与四季,是放眼星空拓展思维的文化铺垫,是对自然现象广泛空间的思想触及,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自然而然的事情,可以轻松愉快地写进幼儿识字的儿歌中。

从“春夏秋,压轴冬。”开始,到“杏花雨,杨柳风。”结束,文采上讲,其实就是春始春终,一个循环之后,回到起点,首尾对应,只是文末的春意表达得比较隐喻。春风杨柳,当然是在春季。

山青水绿,姹紫嫣红,桃红李白,人间春色。“流水绿,落花红。杏花雨,杨柳风。”回到人类生存的地球,一年四季,春来流水绿,秋去满山红,燕来杏花雨,河堤杨柳风。尽管这些都是文学上对地球四季的一些观察体悟的语言表达,将之写进识字儿歌,间接镶嵌一点文化启蒙的基因,意义深远。

当然,“天浩浩,日融融。沧海田,星转斗。流水绿,落花红。杏花雨,杨柳风。”摘录于著名古诗并进行了浓缩与优化。也即是摘自清朝康熙年间车万玉的《音律启蒙》中的诗句:

当然,“杏花雨,杨柳风。”其实又来自南宋僧人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总之,用八句短语简明地表述自然现象,在于从不同角度对一年四季进行观察与揭示,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这些不同的汉字教导给幼童了,并在他们心中留下许多美好的憧憬。

第8节(环境)

第8节(环境)是第7节(自然)的接续,自然与环境本来就是一体化的。这里说的环境,主要是指人类居住的客观自然环境,其中包括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两个方面,不包含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范畴。

地理环境在于关注的是地理位置、地表上的地形地貌,主要内容就是河流山川、平原高地、树木植被。

地质环境在于关注的是地质构造、结构类型、地下资源。地质环境是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地质环境,都是人类居住环境的共同组成部分,只是分类细化便于研究应用而已。如果以地理地质的专业科普特点来帮助幼童识字的话,显然脱离实际、不合时宜。因此,《汉字歌》第8节(环境)以文学的角度,简述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8节(环境)的内容:

江海湖,河流溪。

山川秀,空气清。

长江长,黄河黄。

天苍苍,野茫茫。

众山小,凌绝顶。

沧海水,巫山云。

月似钩,沙如雪。

落日圆,孤烟直。

显然,开篇的前两句“江海湖,河流溪。山川秀,空气清。”讲的是绿水青山,锦绣河山,是可持续发展的优美环境。

第三句“长江长,黄河黄。”一是指中国境内的长江与黄河的广泛流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与繁衍地。二是揭示长江黄河都是大江大河,从西部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开始,沿途汇聚百河千川,源远流长,养育了智慧勤劳的中华民族。

当然,黄河的确是黄色的,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巨量黄沙万里奔流,东下大海。

第四句“天苍苍,野茫茫。”摘录自南北朝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据史料分析,《敕勒歌》中提到的敕勒川就是如今的内蒙古土默特平原。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内蒙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大山大河,大草原,大平原,大湖泊,大疆域。中国,一个富饶文明的国度。

第二段首句“众山小,凌绝顶。”摘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第二段第二句“沧海水,巫山云。”摘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奇了;如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了。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拥有过的曾经。

当然,我们在环境一节中摘录此句,重点在于突出“沧海水在东,巫山云在西”这个场景,随之衬托出这是就是辽阔大中国的意境。

第二段第三句“月似钩,沙如雪。”摘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第二段第四句“落日圆,孤烟直。”摘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显然,第三第四句描写的是中国西部的壮美环境。

综上所述,东南西北中,环境八句话,辽阔中国颂,复兴在心中。国之大者,人民至上。

显而易见,环境这节内容的编写特点,其实已经把文学的朴素内容与文化的基因传承铺垫在幼童识字的过程中,是典型的启蒙教育的范畴,是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正向引导:环境认知与浪漫情趣,博大胸怀与坚强意志!

第9节(植物)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编写第8节(环境)的相关内容,第9节(植物)接续环境部分,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何况植物本来就是环境中的一个部分。植物,就是地表上所有植被的总称。有树木,有草丛。树木(乔木、灌木),森林密布,根深叶茂。草丛,此消彼长,盘根错节。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9节(植物)的内容:

菜花黄,稻花香。

牡丹红,莲藕白。

瓜果菜,根茎叶。

稻谷粟,豆梁麦。

紫荔南,银杏北。

桃李东,胡杨西。

桂花树,白桦林。

井冈竹,黄山松。

地球上,植物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所以,让幼童识字中一并接受植物相关内容,与生活相关则比较实际。所以,一是介绍蔬菜与谷物相关的汉字,二是介绍树木相关的汉字。同时把色彩和方位一并镶嵌在其中。

“菜花黄,稻花香。”实际上就是两个类型的美丽的农耕田园风光,一个在土中,一个在田野。

菜花黄的时候,从南到北,那是春天的脚步。菜花开得最早得地方,首先是四川盆地,每年二月中下旬就盛开了,赶花季的蜜蜂养殖户,大多数是从四川盆地开始跟随花季北移,然后,翻过秦岭、越过黄河、走出河套、登上青海、西进新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故事背景恰好就是四川花农放蜂去到了夏季的新疆。

四川之外,菜花的花期依次是广东广西;紧接着是湖南、江西准盆地,云南贵州湖北三省以及长江中下游广泛地区;之后是河南河北以及黄河流域广大地区;最后是七、八、九月,菜花在青海新疆盛开。

稻花,南方早稻的稻花大约在5月份杨花,中稻大约在7月杨花,晚稻大约在10月杨花。花开之后就是挂穗、灌浆、结果了。显然,每年都是菜花黄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是稻花香。所以,“菜花黄,稻花香”。

“牡丹红,莲藕白。”一红一白,一个是花,一个是根。但是,莲藕隐喻着荷花,因此,实际上表达的是两种类型的花。4月牡丹8月荷,一个是象征富贵,一个是寓意高雅。

“瓜果菜,根茎叶。”瓜果也是菜,菜也有瓜果。根茎叶,莲藕是根,莲藕是菜。油菜花是花,油菜肯定是菜。

认识植物,认识身边的植物及其相关汉字,相互相成,异曲同工,互为补充,帮助启蒙。

“稻谷粟,豆梁麦。”语句上与前面的“稻花香”前后对应。

稻,是指水稻。谷,是谷物这一大类,其中有包谷(玉米)。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豆,胡豆豌豆绿豆大豆。梁,高粱。麦,小麦、大麦、荞麦、燕麦。

显然,植物相关汉字的第一段自然段,其实就是关于农业农耕的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歌词朗朗上口,好听好记,好对比。

植物相关汉字的第二段自然段,注重树木,同时一并搭配了方位的概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才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无论是一棵树,还是一个人。

“紫荔南,银杏北。”一南一北,一紫一银,对仗工整。荔枝,果满枝头,盛产于广东广西。银杏,满树金黄,主要生长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区域。

“桃李东,胡杨西。”胡杨,产于内蒙古西部、新疆、甘肃、青海。所以,将之浓缩概况为胡杨西;没有胡杨的地方,往往桃李满天下。所以,对照胡杨,则是桃李东了。

桃李不言,是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义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显然,桃李搭配,既对照了胡杨,还配上了方位,既是成组识字特色的体现,又是知识面的铺垫,更是间接的启蒙。

“桂花树,白桦林。”这又是一南一北两种树的对比。桂花树,主要生长在温暖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白桦树主要生长在寒冷的东北地区。桂花树有金桂银桂两种类型,桦树以树干银白色和眼形树结巴为基本特征。金贵飘香,桦眼神似,共同特点是都极具诗情画意。

“井冈竹,黄山松。”竹不是树,树不是竹。但是,松和竹,一个清高坚韧,一个伟岸挺拔,共性是风骨。井冈的竹,漫山遍野。黄山的松,涛声依旧。

总之,植物一节相关的汉字,一是认识农作物,二是了解东南西北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树,识字和涨知识同步进行。

第10节(动物)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汉字歌》第9节(植物),植物之外必然就是动物,所以今天讲第10节(动物)。

动物种类繁多,生存环境一是陆地,二是水中。因此,为了让幼童在识字过程中同步轻松愉快地认识世界,所以,动物识字这一节,从容易接触或了解的方面认识动物。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0节(动物)的内容:

鸡鸭鹅,猪猫狗。

鱼虫虾,蛇蜂蛙。

牛羊鹿,骡马驴。

豺狼狐,狮豹虎。

相思鸟,丹顶鹤。

斑头雁,蓝喜鹊。

大白鹭,小天鹅。

金孔雀,红嘴鸥。

“鸡鸭鹅,猪猫狗。”是人类驯化的家禽家畜,狗的原本特点是看家护院,猫的原本特点是消灭附近的老鼠,只是猫和狗现在往往成了宠物。

“鱼虫虾,蛇蜂蛙。”属于野生动物,但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几乎都是养殖的产品。

“牛羊鹿,骡马驴。”是人类驯化的家畜,体格较大。牛和骡马驴,在农耕时代具有耕地或者是负重与拉车的作用。

“豺狼狐,狮豹虎。”都是野生动物,生性凶猛,是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人类现在往往要在动物园里,才能看见圈养的这些动物。当然,“豺狼狐,狮豹虎”在儿童文化作品里,往往有其不同的角色。

第二自然段讲的是8种飞禽,分别以颜色为特性编写,主要以汉字语句押韵和文字对仗为收纳依据。

“相思鸟,丹顶鹤。”相思鸟不是丹顶鹤,丹顶鹤不是相思鸟。但是,相思鸟情真意切,丹顶鹤情意绵绵,两者在并列比较中略显诗意。

“斑头雁,蓝喜鹊。”斑头雁略显土气,但是非常聪明。蓝喜鹊的确漂亮,却又总是叽叽喳喳。

“大白鹭,小天鹅。”大白鹭再大也比小天鹅小,小天鹅再小也比大白鹭大,他们都是展翅高飞翱翔千里的候鸟。

“金孔雀,红嘴鸥。”金孔雀是大鸟,但是飞行不行。红嘴鸥虽然是小鸟,但确确实实是飞行几千里的季节性候鸟。

总之,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是地球生态的一个个组成部分,生态平衡很重要。

第11节(职业)

前两节,我们介绍了《汉字歌》关于植物、动物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讲关于人物的内容,就是关于人类的主要职业分工的内容。《汉字歌》为什么要把职业作为一节内容来学习,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从父母的职业为出发点,从而了解社会的分工与协作,随之了解职业精神的初步内容。

在关于人类职业的8句识字儿歌中,一是介绍了职业分工的基本内容,二是强调了职业精神,三是介绍了前人出类拔萃的几个典型代表和他们的杰作。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1节(职业)的内容:

工农兵,学商医。

儒道佛,师带徒。

言必行,行必果。

业于精,匠于心。

鲁班梯,榫卯结。

祖冲之,园周率。

李时珍,本草纲。

蔡伦纸,毕昇印。

显然,在介绍人类的职业分工方面,仅仅说到了“工农兵,学商医。儒道佛,师带徒。”几个典型职业分类,是显然的代表性的归纳表述。

工,工业生产行业及其相关的职业,但却是一个广泛的职业和就业范畴,在工厂、在企业工作的所有人,几乎可以包括在这个领域,无论是其中的管理人员还是操作人员。

农,农业生产行业及其相关的职业。

兵,军事国防及其相关的职业,即使是军官,也属于当兵的职业范畴。

学,教育行业及其相关职业。

商,物质贸易领域相关的职业和从业人员,还包括金融业及从业人员。

医,医疗卫生相关的职业和从业人员。

工农兵学商医,其实是关于人类职业分工的一个比较传统的习惯性说法,是一个简明的概括性归纳描述。其中,公务员没有包含在其中,不是遗漏,不是遗忘,而是篇幅所限的省略。

“儒道佛,师带徒。”中国古有儒道佛三教之说,这个教,不仅有教化的含义,更有宗教的意思,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开始普遍认为“道、佛”是宗教,“儒”则往往被视为单纯的哲学学说,特别是忽视了儒学中关于心灵方面的内容。

儒道佛,是对宗教行业及其从业的统称与简称。宗教是一个社会现象,是不可回避的社会存在。《汉字歌》把儒道佛作为职业介绍,其重点,在于突出“师带徒”这个涉及所有职业都必然要面临的课题与过程。也就是说,不管什么职业,也无论什么岗位,师带徒是一个典型的职业技能传承方式,即便是专业系统培训合格的人员,但是,去到工作岗位,也必然要面临业界师傅的引导与指导,哪怕是三天的见习,师带徒都是必然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职业分工,往往是复合交叉式的职业分工,比如,军事院校的教员,既属于兵的范畴,更具有教的特征。再比如,交通运输行业,属于工的范畴,但具有物流显著特征,又还涉及商的部分内容。

再比如,医院的厨师,在医这个范畴,但做的是餐饮操作岗位职业特征的事情,应该属于“工”的职业范畴。

在讲述了职业初步分工后,紧接着就强调了各行各业职业精神共同的基本要义:“言必行,行必果。业于精,匠于心。”

“言必行,行必果。”这是一诺千金的职业精神,也是个人信誉的人格品质,更是坚强意志和奋斗目标。

“业于精,匠于心。”业于精,就是所做的事情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要精益求精,要好上加好。匠于心,就是承上启下,所学为所用,刻苦专研,创新发展,产品或作品出类拔萃。

当幼童从识字开始,就了解了社会职业分类和基本并崇高的职业精神,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对他们的未来,显然有百益而无一害。当新一代从小就受过这样的职业理念的熏陶,未来的从业队伍,其整体职业素质,想不强都不行。

在介绍了职业分类和职业精神之后,第二自然段,对中国历史上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的五位职业先贤和他们各自的优秀业绩,以崇敬的方式进行了列举。同时,一并强化了文化自信这个理念。

巨匠一:“鲁班梯,榫卯结。”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云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传说是鲁班发明。以下是相关记载:《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淮南子》曰: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班门弄斧是是与鲁班有关的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巨匠二:“祖冲之,园周率。”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出身范阳祖氏。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zhuì]术》《述异记》《历议》等。

巨匠三:“李时珍,本草纲。”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巨匠四:蔡伦纸

蔡伦(公元061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巨匠五:毕昇印。

毕昇(972年-1051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让书籍的印制变得容易,让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是划时代的创新发明。

总而言之,鲁班是建筑业的创始人,发明家,工程师。鲁班梯和榫卯结仅是其众多创新成果的代表;祖冲之,是数学家,科学家,园周率是他的研究成果中的最具突出意义的作品;李时珍,中医学家,植物学家,所著《本草纲目》是其中医医学、植物学、中药学研究的流传千古的杰作;蔡伦,发明家,木浆造纸,是他贡献给人类并推动文明进步的伟大的发明创新。毕昇,工匠,发明家,其“活字排版印刷”推动了文明传播,功在千秋。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农耕文明时代,职业分为360行,行出状元。工业文明之后,职业种类成千上万。但是,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炎黄农耕文明开启的。所以,在回顾工匠典型代表的时候,其实不能忘记文明的始祖炎帝和皇帝,他们的宏大智慧,播撒了整个人类文明及其后续发展进步的火种。

在后面的第19节的历史篇幅中,会讲到炎黄文明始祖。所以,《汉字歌》不仅仅是教学识字,在同步启蒙之际,把一些文化与知识的基因,悄无声息地编织在了其中。

第12节(农业)

职业,是农耕文明小农经济逐渐发展后的社会分工,当然,整个农耕文明时期,绝大多数人首先还是以农业种植为主,手工业为辅。农业,解决吃饭问题。手工业,解决穿衣住房等生活问题。生产工具与创新工具,解决生产质量与效率问题。显然,在了解了职业分工之后,回过头来进一步了解农业,这样编写布局,还是比较顺理成章,更何况现代农业已经与现代工业是密切联系的,不可缺少的。

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2节(农业)的内容:

农牧林,时令季。

深耕耘,广播种。

盘中餐,皆辛苦。

五谷丰,劳动果。

耕播收,集约化。

储运销,龙一条。

水土肥,谷满仓。

生态衡,持续长。

显然,农业一节,上一段讲述粮食来之不易,下一段讲述现代农业产业链基本模式。

“农牧林,时令季。”农业包含了种植养殖的范畴,也就是说是大农业的概念。无论是农业、牧业、鱼业、林业、养殖业,万物生长,与地球的季节密切相关,季节一旦错过,农时明年再来。中国农历的阳历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平均15天一个节气,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农业种植生产服务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即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节气歌顺口溜: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忙开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封冻,冬至不行船,小寒又大寒,喜庆丰收年!

“深耕耘,广播种。”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理念,深耕土地,就是说要让土地松软,利于微生物更好地繁殖,利于种子更好地生根发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广播种,是说能够耕作的土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口粮所需。广播种,勤耕耘,细劳作,才会有丰收,才会有温饱。

显然“深耕耘,广播种。”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是农业的基本法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见,“盘中餐,皆辛苦。”是摘录与浓缩的精华部分。

农业生产,露天作业,风雪雨雾霜,负重还前行,是繁重的体力活,不是一般的辛苦。进一步地,“五谷丰,劳动果。”显而易见。

第一自然段,讲了农牧林鱼,讲了深耕广播,讲了劳动果皆幸苦应珍惜的根本道理、原理。仅仅24字,内容相当丰富。

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严密的产业链。所以,现代农业更体现出分工协作的“高效率、高质量、高保障”。所以,第二自然段的24字归纳起来,则有“耕播收,集约化。储运销,龙一条。水土肥,谷满仓。生态衡,持续长。”的简明扼要的描述。其中,前两句,突出集约化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条件下的农业生产与销售;后两句,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理念。

第13节(奋斗)

上一讲,我们提到了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农业生产流程的整个技术体系之外,种植生产不仅是一个持续时间长的繁琐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消耗体力的繁重劳动过程,所以,奋斗与坚毅则是必须,否则将没有收获,将难以维持生计。因此,接下来的这一节,我们在幼童的识字过程中,同步传播奋斗精神。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3节(奋斗)的内容:

书山路,勤为径。

心胸敞,才思广。

抵诱惑,耐寂寞。

学问贯,跨西东。

路修远,吾求索。

穿金甲,破楼兰。

胜不骄,败不馁。

破万卷,如有神。

由于现代人从小都必须接受教育,必须识字读书,既要长身体,还要长学问。所以,这一节所讲的奋斗,主要涉及的是读书求知方面及其相关的奋斗理念与思想意志。

“书山路,勤为径。”人类文明的知识面非常广阔,知识就像大海一样深厚并博大,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堆积起来就像山一样。所以,前人早就总结出来了,要在广阔的知识海洋或者是山一样的书籍里求学问,唯有勤奋才有收获,这是奋斗的第一要务。同时,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必须持之以恒!

“心胸敞,才思广。”读书求学的整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或方法,就是平心静气、胸怀宽广,头脑敞亮、集中精力,这样一来,才可能获得才思广阔、思维敏捷、记忆超强、灵感丰富的学习效果。

“抵诱惑,耐寂寞。”大家知道,读书学习是一个清苦的事情,是一个至少要持续十年的事情,而无论什么年龄段,外界的诱惑总是存在,所以说,读书求学,需要“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当然,各种体育活动,各种文娱活动,该参加的都要参加,该培养发展兴趣的,都可以培养发展。所以,对少年儿童来说,“抵诱惑,耐寂寞。”主要指的是静得下心,聚得了神,从而读得懂书中的道理与原理。

成语,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学问贯,跨西东。”显然,这里特指读书求学的长远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人从小值得了解的目标,也是一个可以慢慢感知与收获的体验。

东学、西学,这里强调的是东方的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以及西方的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乃至东西交融的现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创新成果。

与学贯中西相近的是“学贯天人”,意思是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的问题。

显然“路修远,吾求索。”是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六字概括,是文化压缩式储备与传播。因此,“路修远,吾求索。”则是奋斗精神的其中一个方面。

“穿金甲,破楼兰。”摘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组诗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词的意思是: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这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是奋斗精神的一种展现。可见,奋斗精神在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都不可缺失。

“胜不骄,败不馁。”成语。意思是:胜利了不能骄傲,失败了不能灰心。出自战国商鞅《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是奋斗精神另一个层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形容博览群书,把书反复地精读、细读,读透后在写作文时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显然,“破万卷,如有神。”与前一句“胜不骄,败不馁。”衔接紧密,是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浓缩,表现了奋斗的又一种形式,也是奋斗收获的又一种形式。信手捻来的这个句子,恰好与上一段的“学问贯,跨西东”异曲同工,前后呼应,是文章编写的一种手法,巧妙地体现出一体化特点,文采上也随之展现出一种韵味。

综上所述,奋斗一节,一是强调了读书求学的坚韧意志,为孩子们的未来,做了些有益的正能量的精神准备。二是兼顾了文学内涵的铺垫,让幼童在识字启蒙之际,同步接受到了一点文化熏陶。

奋斗与拼搏往往具有联想性,因为他们是近义词。奋斗,在于持续性、长期性,十年寒窗很平常。拼搏,在于阶段性、快捷性,百米冲刺是代表。可见,奋斗,需要耐力与恒心;拼搏,需要爆发力与勇气。进一步地,奋斗中要有拼搏的勇气,拼搏中要有奋斗的坚韧。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国一度流行过这样两句与奋斗相关的语句:“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一个是关于读书学习、知识积累,一个关于军事国防、国泰民安。

总之,任何阶段,任何职业,任何人,都应该拥有奋斗的精神、拼搏的意志,脚踏实地的坚毅的行动!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14节(规则)

奋斗,是一个既崇高又实际的事情,涉及个人、团体、企业、机构、国家、民族和全社会。但是,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在一定的尺度和范围进行与开展,有规矩才有方圆。所以,规矩和规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现象,无论谁,三观应正确,守规很重要。因此,在介绍奋斗之后,《汉字歌》接着就讲规则,这是文章布局在逻辑和层次上的严谨性体现,进而顺理成章。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4节(规则)的内容:

知礼仪,守法纪。

讲道德,有品行。

爱劳动,健身体。

俭持家,拒奢糜。

门口雪,自家扫。

天下事,大家晓。

诚有信,诺似金。

家国情,责任心。

“知礼仪,守法纪。讲道德,有品行。”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法纪,指法律纲纪,今亦指法律和纪律,也就是党纪和国法。法纪是规则的更加严谨的部分,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品行,指人的行为品德。

显而易见,一个人,知礼仪守法纪,其直接的效果就是有道德有品行。

有道德有品行的人,落实在行动上,往往体现在“爱劳动,健身体。俭持家,拒奢糜。”等方方面面。尽管现代工业文明带来了相当丰富的物质产品,民众消费能力空前高涨,但是,对于任何人任何家庭,“勤俭持家”这个优良传统不能忘,不能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才是理性的、明智的、可持续的,这样的生活才会步步高。勤俭持家,当然就是要拒绝奢靡,拒绝铺张浪费,否则,再大的家业都会坐吃山空,前车之鉴数不胜数。

显然,通过识字儿歌,帮助幼童建立规则意识,就是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三观,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成长为勤俭持家、循规守纪、身心健康、勤劳奋斗的人!

“门口雪,自家扫。天下事,大家晓。”这是规则的社会属性方面。“门口雪,自家扫”是一句老话,道理通俗,意义深刻,就是说自家门口范围的事,理应自家去做好,即是家务事,也是社会公德。每家每户门口的事情都做好了,天下的事情也就好做了。国泰民安,人民福祉。

“天下事,大家晓。”是文章编写到此处时写作思绪的自动衔接,话赶话的上下句,一气呵成。特别是现在的人类社会已处于信息高度发达阶段,天下的事情,与大家相关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大家都会很快地知道,大家都希望及时知道,这是信息时代的社会普遍现象。社会大众,既要晓天下,更要管门前,和谐社会就该这样。

进一步地,“诚有信,诺似金。家国情,责任心。”现代文明人,讲诚信,守诺言,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责任,就是分内的事情,必须的、应该做的事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使命。

总之,规则一节,在于帮助幼童在识字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树立起良好的三观,这对他们的一生,意义重大。

第15节(科学)

上一节,我们讲了规则;再上一节,我们讲了奋斗;再再上一节,我们讲了农业、职业。把科学放在这些内容之后,是周密思考、统筹兼顾的一个布局与安排。因为科学事业是一个创新奋斗的领域,既要讲科学规则,还要讲科学精神;既要讲耐心与耐力,还要讲思想碰撞与灵感爆发。同时,科学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面对与应用的发展途径,即使是远古的农耕文明时代,农耕也依然是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创新实践与广泛应用。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5节(科学)的内容:

数理化,生历地。

物下落,引力吸。

时分秒,快慢跑。

火箭飞,能量推。

声光电,影视像。

现实情,虚拟景。

天际远,网络连。

陆海空,全畅通。

科学,就是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发现与认识,归纳与总结,是一个又个的过程,是一个又一个的结论与成果,当然,往往要采用一些优选的方法和技术的手段。对于人们来说,科学是一个有点抽象的概念,对于幼童就更加难以理解。所以,《汉字歌》在科学一节,特别是在介绍科学这个慨念时,只能把科学的一些现象,特别是容易被幼童接触与了解的那些典型现象,做一个泛泛的归纳。所以,汉字歌编写科学一节时,只是希望语句最好要有点意思就好。因此,上一段主要讲宏观现象,下一段侧重于光电场景。

“数理化,生历地。”这是科学方面的学科分类,既有理科,也有文科。尽管幼童们暂时还没有接触到这些方面,但是,超前储备这些信息,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学科分类与学科交叉的认识,提前告诉他们,使之将来“心胸敞、才思广”。

“物下落,引力吸。”是地球重力自然现象,也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通过对这个现象的理性认识,进而让幼童知晓,科学不是一个什么高不可攀神的秘莫测的东西,是可以一项一项地认识与掌握的,随之增强对科学的自信心。

“时分秒,快慢跑。”这也是一个科学现象,同时告知“快”和“慢”是一个相对的事情,也赋有那么一点哲理。时分秒,是时间问题,是幼童辨认时钟必然遇见的事情。钟表的“时分秒”三根指针,的确是在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快慢跑,而且是在同一个范围内,你追我赶,循环又循环,交叉重跌又交叉重跌。当然,时间,是物理学的最基础,但又是物理学的最前沿。可见,时分秒,最具有科学属性。

“火箭飞,能量推。”火箭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标志,拥有火箭的国家,拥有许许多多火箭的国家,必然是强大的国家,骄傲自豪的国家!当然,无论是新闻还是动画,“火箭喷火,起飞升空”,在现代影视中常常出现,幼童对“火箭飞,能量推。”的认识虽然并不陌生,但是,归纳在科学一节中,则凸显科学意义,其潜移默化的科学知识在于:“能量”是一切做功的本领,这是一个基础的、基本的科学原理。当然,不同的能量模式,则有不同的推法,进而是更加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是一代又一代人将来都要面临的、探索的、发展进步的。

“物体往下落,火箭往上推。”这是幼童认识科学现象最直接的观察案例,将其归纳性写入《汉字歌》,实际上就是把抽象变成了充实,言简意赅。另一方面,从文学上讲,这是汉字歌编写过程中的一个写作特点。

在信息时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工作到生活,从城市到乡村,“声光电,影视像”已是普遍现象。尤其是人人手握一台手机,时时应用着“声光电,影视像”科学技术。

当然了,现实就是实实在在的人与物,影像就是人类通过现代电器设备,虚拟出的种种画面或场景。“声光电,影视像”是现实与虚拟的共同存在,既有对现实情况的记录,更有对现实状态的展望。

网络信息时代,地球上各地之间的现代信息交流方式(技术设备)早已贯通,是人类文明活动中各种科学技术的交织与汇集,交流与促进,因此“天际远,网络连”。

进一步地,“陆海空,全畅通。”这既有道路的畅通,更有信息的畅通。地球村,既在空中,更在心中。

第16节(计量)

计量是人类科学技术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是从农耕文明开始就有的科技内容。其中,在中国秦朝时期的“书同文、度量衡”就是计量科学化的最直接实践。所以,文明自信源远流长,文明自信无比重要。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6节(计量)的内容:

书同文,度量衡。

杯中茶,碗中水。

斤两克,元角分。

长宽高,层次深。

把个盏,种盘箱。

颗粒张,对副双。

门头阵,丈尺寸。

根本间,章节篇。

显然,一是有定量方面的计量,二是有定性方面的计量。下面具体解读一下:

“书同文,度量衡。”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的治国法制之一,这对治国理政、生产贸易、经济金融都具有非常有益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书同文,度量衡。”是简称,其中还包括“车同轨、币改制、行同伦”。具体内容就是大车(木制两轮车)的轮距要按统一的尺寸制造。货币改制,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将通行货币统一为两种,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行同伦,就是人们的社会行为,依据一个统一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进行。

“杯中茶,碗中水。”杯和碗,首先是容器,然后在实用中自然就扩展出计量的功能。杯中茶,碗中水,其实装的都是水,如果都是装水的话,杯中往往盛的是茶水、酒水,碗中往往装的是饮用水(凉白开),由于有“杯水车薪”和”一碗水端平”这样两个成语,所以,语言组合上把杯水和碗水并列一起,这样描述显得比较有意思。

“斤两克,元角分。”一个是关于重量的计量单位,一个是关于货币的计量单位。显然,这是《汉字歌》识字学习与知识学习的同步进行特点。其中,斤两是中国传统的重量计量单位(其中,一两等于十钱),克是现代科学计量的重量计量单位。

“长宽高,层次深。”这是关于体积与空间的计量概念。

“把个盏,种盘箱。”这是六个计量单位。比如:

一把,壶。一个,人。

一盏,灯。一种,草。

一盘,菜。一箱,衣。

其中,一种的“种”是定性的计量,其他是定量的计量。

“颗粒张,对副双。”这是另外六个定量的计量单位。比如:

一棵,树。一粒,米。一张,纸。

一对,喜鹊。一副,对联。一双,筷子。

“门头阵,丈尺寸。” 这是再六个计量单位。比如:

一门,功课。一头,牛。一阵,风。

一仗,地。一尺,布。一寸,土,寸土寸金。

其中一阵风是定性计量,其他是定量的计量。

“根本间,章节篇” 这还是六个关于定量方面的计量单位。比如:

一根,木头。一本,帐。一间,房。

章节篇,是书的层次分布单位,第几章,第几节,第几篇。

总之,计量是与科技活动密切相关,有定量的计量,有定性的计量。两种方式,两种用途,各得其所,相辅相成。

第17节(文学)

文学这一节,为什么要编排在科学技术计量之后呢,一是因为《汉字歌》在科学一节中,归纳了“数理化,生历地”这几大学科,其实仅仅是各个学科的代表,特别是其中恰好没有提及文学,因为后续恰好有专题安排。二是因为文学属于文化的范畴,而文化必须是在衣食住行前提下,才能有较好的存在和发展环境,农业工业、科学技术,显然是衣食住行的生产力最重要部分,所以,文化艺术编排在其后,则显得更为恰当。

文学,其实也就是一种语言和文字的共同表达形式,是对美的体现。其中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不同体裁,是重要表现形式。

让幼童从识字开始就了解一下文学,其实就是间接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与积累,可以让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表现得更加有情趣、有味道、有意境,还可以更加有思想、有哲理。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7节(文学)的内容:

春风来,梨花开。

雨润物,细无声。

松间照,石上流。

共婵娟,人长久。

巴山雨,涨秋池。

大小珠,落玉盘。

济沧海,会有时。

东篱下,见南山。

显然,上一段主要表现自然与人,下一段体现山水拟人。文学上的表述,显然比平铺直叙更有意思。

当然,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些语句,都是从古典诗歌中摘录与压缩后汇集一起的,但是,体现了文学的味道,让幼童在识字的时候,就直接受到文学的熏陶,这种有益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孩子们的一生,具有历史意义。

“春风来,梨花开。”摘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还在北风呼啸的时候,突然间的一夜春风,就把万千桃树梨树,吹的花开了。

“雨润物,细无声。”是对春天的又一种文学性的描述,摘自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松间照,石上流。”是对秋天美景的描述,摘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共婵娟,人长久。”摘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是把“人长久,共婵娟”倒了下秩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巴山雨,涨秋池。”摘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小珠,落玉盘。”摘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这首诗比较长,人们比较熟悉的其中四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济沧海,会有时。”摘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东篱下,见南山。”摘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用一节儿歌介绍文学,恐怕连挂一漏万都谈不上,仅仅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但是,必须要通过这个过程,传递一个声音,留下一个印记。

第18节(艺术)

艺术,是对美的各种表达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原本就是一体化的,因此,《汉字歌》在文学之后,接着就讲艺术,上下连贯,水到渠成。

艺术的种类主要有:文学、美学、音乐、声乐、舞蹈、绘画、棋牌、雕塑、建筑、工艺品等。艺术甚至还包含体育运动的范畴,因为,任何事,一旦发展到一定的境界时,特别是至高无上的境界时,往往就成了艺术,比如厨艺、各种手艺。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8节(艺术)的内容:

梅兰竹,菊雍容。

琴棋书,画朦胧。

诗歌飞,花落谁。

歌舞美,笛声脆。

交响乐,美声杨。

大合唱,起波浪。

八卦掌,太极推。

闹花灯,赶庙会。

“梅兰竹,菊雍容。”指的是中国画的四君子。

梅花: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草: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子: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花:既雍容华贵,又凌霜飘逸、特立独行,是为世外隐士。

“琴棋书,画朦胧。”弹琴、下棋、写字、绘画,是文化素养上的四个方面。语句上,琴棋书画恰好与上面的梅兰竹菊对应。画朦胧,显然指中国画的山水写意之朦胧美感,与上一句的“菊雍容”恰好对应。

“诗歌飞,花落谁。”诗歌飞,这里特指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既然都行飞花令了,必然会有人胜出,随之就“花落谁”了。

“歌舞美,笛声脆。”歌舞是艺术,既是专业精湛艺术,也是大众文化艺术。竹笛是乐器,作为所有乐器的代表,编写在此的理由是“声脆”与“舞美”和“花落谁”正好押韵,何况舞蹈往往需要美妙的音乐来伴奏。笛声与歌舞,构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美丽场景。

“交响乐,美声杨。”交响乐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从意大利歌剧演变而成。美声唱法起始于17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于它的发声方法科学,声音优美,表现力丰富,因此得到世界的普遍承认和接受。

中国民乐,在战国得时,早就有交响乐。成语“滥竽充数”,其实描写的就是中国古老的交响乐音乐会,只是时运不济,没有形成文化潮流与艺术传统。

滥竽充数的故事内容是: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竽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可是,齐宣王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后,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乐队中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赶紧溜走了。

既然是三百人的乐队,高中低音阶队形是必然的,指挥是必然的,协助人员是必然的,其他乐器的伴奏是必然的,所以,这是显然的大型交响乐队。

既然继承者不喜欢大型演奏,显然就不需要那么演职人员,乐队中的大多数人必然被解散,哪还有赖着不走之事。

所以,成语滥竽充数,其实记录的是一副大型交响乐的历史性画面与兴衰过程。

“大合唱,起波浪。”大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一个艺术门类。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多声部声乐,就像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然后汇集一起,高歌猛进,高亢嘹亮!

所以,《汉字歌》在“交响乐”和独唱与小合唱的“美声杨”之后,紧接着就是“大合唱,起波浪。”既对应,又高涨。儿童从小就唱这样的儿歌,对幼童文化艺术和思想情趣的熏陶,显然是比较上档次的。因为既简单朴实,又高雅奔放。

“八卦掌,太极推。”这是中国的两种武术项目,属于体育的内容,而体育本来就属于艺术的范畴。

八卦掌,又称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著名拳种之一,流传很广。

太极推手,也称揉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后来其他一些武术派别也吸收了这一练习方式,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推手。

“八卦掌,太极推。”恰好又与前面“五官”一节中的“赤拳握,掌有劲”,“两脚勤,万里行,”前后呼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通过“八卦掌,太极推”再次强化体育运动和强健身体的意识,对幼童的成长意义重大。

“闹花灯,赶庙会。”是民俗的内容,是艺术的一个古老表现形式。

庙会,也称香火会。早先,山南海北都时兴。赶庙会,玩杂耍,抬龙王,过去称之为“农家三乐”。

赶庙会,就是到庙会上去买卖货物或游玩,是市境最为隆重的节日。从正月到冬月,几乎月月有庙会,构成一种特殊的风俗文化现象。其中,庙会上有各种戏曲、杂耍等民间艺术表演。

赶庙会是白天的事情,正月十五的晚上,就是闹花灯了。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人们。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闹花灯,赶庙会。”从文采上讲,显然与前面的“节日”一节巧妙地实现前后呼应。

第19节(历史1)

文化艺术,历史地理,它们彼此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知识体系。文化必然包含艺术,文化必然拥有历史,历史又必然与地理人文相关。所以,把历史这节放在文化艺术之后,是文章编写过程中统一思考的结构布局,是有心之做。可见,汉字歌不仅帮助幼童识字启蒙,而且间接地传播了一系列文化思想,是识字启蒙教育的创新探索,是全新的教学思路。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9节(历史)的内容:

五千年,炎黄启,

兴农耕,创文明。

夏种谷,商封地。

演易周,写春秋。

战国乱,秦一统。

汉铸铜,三国鼎。

隋运河,唐风雄。

宋建筑,元马蹄。

明出海,清征西。

国民革,新中国。

显而易见,历史这一节与其他分节在结构上多了两句话12个字。用《汉字歌》八句话的基本编写格式来概述中国历史目录,已经是一个浓缩的结构,其中省略了一些短小的历史朝代,是不能再压缩的格式,而中化文明的历史脉络,必须面对其开始的源头,必须面对炎黄始祖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所以,另外加上文明起源的两句描述,这样,才对得起先祖,对得起历史,对得起未来。更何况文化与历史,其核心就在于情感与怀念、传承与发扬。

历史这一节的第二个文化特点,在于一是讲述朝代名称,二是突出这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特征。下面,分别简要讲述:

首先,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起始于炎黄,延续于今朝,千秋伟业还将传于未来。华夏大地的农耕文明,首先起于炎黄二帝在涿鹿战蚩尤大获全胜的统一之后。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耒耜两种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其中,神农创制的耒,是最古老的农具,湖南的耒阳,正因为是炎帝创耒之地而得名。耒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增加了农业收成,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如何在简述历史时缅怀炎黄千秋伟业,《汉字歌》因此进行了“五千年,炎黄启,兴农耕,创文明”的归纳性描述,尽管是儿歌格式,但却是对农耕文明由衷的崇敬与文化弘扬和传承。

简述炎黄农耕文明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按照朝代顺序,分三次简明扼要地归纳中国的历史脉络。

第19节(历史2)

上一讲,介绍了炎黄农耕文明。现在接下来按照朝代顺序,简明扼要地归纳历史脉络:

其一,“夏种谷,商封地。”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延续470余年。根据《孟子•滕文公上》的“夏后氏五十而贡”看来,夏代的部落农民可能在耕种自己的五十亩“份地”外,还要耕种五亩“共有地”,即如赵岐《孟子注》所说“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可见,农耕文明已成规模,非常广泛并受到重视,所以,归纳为夏种谷。谷物,粮食作物的总称也。

所以,一言概之:夏种谷!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殷时期,土地属于国王,每一个农民只有通过其所属的公社才能领得自己的那份土地,进而是分封的形式。由于公社所有制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在这种公社中,“同养公田”就是说公社的“公田”由公社农民来集体耕种。“公田”上的收获物就作为交给奴隶主贵族的一种赋税。既然存在公田私田,而土地是统一分封的,所以体现出农业文明的一种进步。

所以,一言概之:商封地!

其二,“演易周,写春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

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年―约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据说文王善演周易,现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从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后来,据说经过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再经过后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论解读,才形成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的圣经,是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一言概之:演绎周!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所以,一言概之:写春秋!

第19节(历史3)

上一讲,介绍了演义周,写春秋。今天简单解读“战国乱,秦一统。汉铸铜,三国鼎。隋运河,唐风雄。”六个朝代。

1、“战国乱,秦一统。”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战国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

可见,在那255年的岁月里,七国间连年战争,所以,一言概之,战国乱!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之后,到公元前221年时,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其中,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一言概之,秦一统!

2、“汉铸铜,三国鼎。”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劳谦有终。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西汉早期,冶铁业分国营(中央政府)、官营(地方经营)和民营三种类型。到了东汉,冶铁业由社会自营,加上水排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其中非常著名的青铜器有:长信宫灯、锉金云纹博山炉、马踏飞隼[sǔn]、镂空云纹壶、楚大官壶等。

所以,一言概之,汉铸铜!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共60年时间)。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从而三国鼎立。因此,《汉字歌》中简称“三国鼎”。

公元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所以,一言概之,三国鼎!

3、“隋运河,唐风雄”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局面。

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其中,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沟通江南经济地区、中原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推动了大运河的建造,大运河将中国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城市,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加速成为有机体的整体东方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又以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为四个组成部分,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

所以,一言概之,隋运河!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在文治天下的同时,高宗一朝继续扩张征战,史称“唐朝对外的威力,以高宗时为极盛。高宗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最广,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人口也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拒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出现万国来朝局面。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所以,一言概之,唐风雄!

第19节(历史4)

上一讲介绍了“战国乱,秦一统。汉铸铜,三国鼎。隋运河,唐风雄。”今天解读历史部分余下的三句话:“宋建筑,元马蹄。明出海,清征西。国民革,新中国。”

1、宋建筑,元马蹄。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块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形。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硕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

宋朝建筑物的类型多样,其中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木桥、园林、皇陵与宫殿。由于注重意境的园林设计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这一时期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棂、梁柱与石座的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

清明上河图内所见的开封城楼,硕大雄厚的斗拱配以轻柔的屋脊。

宋朝社会开始出现官商合流,经济活动空前蓬勃,商业建筑盛极一时。

自北宋起,儒学与佛教复兴,道教盛行,三者相互融合。佛塔、寺院大量兴建。

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筹办官学,地方民间也大量举办学校,城乡书院林立。当时著名的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茅山书院。

所以,一言概之,宋建筑!

元朝(1271年—1368年 ),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上都)。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

在那个时代,蒙古铁骑,称霸一时。所以,一语概之:元马蹄!

2、明出海,清征西

明朝(1368年―1644年 [1]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也有学者指出逾亿 ,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明朝的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其中,

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数学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医学医药: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十七世纪中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著有《外科正宗》,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年,《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

农学农政

1376年,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1596年,屠本畯(jù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杰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地理科技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徐霞客开始著《徐霞客游记》。

化学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明朝在“天文气象、医学医药、农学农政、地理科技、化学化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国力大涨,从而为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传播华夏文明,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准备和物质保障。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船队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所以,一言概之,明出海!

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算起,共为268年。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所以,一言概之,清征西!

“国民革,新中国。”

中华(1912年—1949年,历时38年),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简称。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正式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后,北洋政府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不安,南下广州。1921年中国成立后,推动于1924年改组,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和中国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亦称“国民革命”或“大革命”。

1927年发动四一二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全国性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以重庆为陪都。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为国旗、、齿轮和麦稻穗,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首都北京 ,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至1949年共和国建立这段历史,一言概之:国民革,新中国!

苍茫大地,悠悠岁月。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强盛复兴,时不我待!

哪里来,何处去,同甘苦,争朝夕!

第20节(楼院)

建筑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隧道、水库、水渠等。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楼院是房屋建筑的其中部分,是中国建筑的经典,融合了浓厚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哲学的气息。同时,各个时期的楼院,也几乎都是那个时期国家科学技术巅峰的汇集。所以,作为人文代表的楼院,《汉字歌》在启蒙歌部分,要用一个专题来表达。

文化艺术,历史人文。楼院恰恰是人文思想的集中体现形式和展示场所,因此,文化历史之后再来讲楼院,这样就更合逻辑。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0节(楼院)的内容:

岳阳楼,黄鹤楼。

鹳雀楼,滕王阁。

石鼓山,白鹿洞。

岳麓山,应天府。

咸阳宫,阿房宫。

未央宫,大明宫。

拙政园,圆明园。

颐和园,大观园。

显然,楼院一节,上一段讲的是四大楼阁与四大书院,下一段讲的是四大皇宫与四大庭院,虽然建筑风格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人文思想的汇聚,是历史留下的足迹。

1、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始建于公元220年。以北宋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文明天下。

2、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公元223年。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名扬天下。

3、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始建于公元557年。以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气势磅礴、深入人心。

4、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始建于公元639年。以唐代著名诗人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诗情画意、经久不衰。

5、石鼓山书院,位于湖南衡阳,始建于公元810年,明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王船山)曾受教于此。

6、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始建于公元940年,宋朝的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

7、岳麓山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始建于公元976年,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国藩曾受教于此。

8、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始建于公元 1009年,北宋著名思想家范仲淹曾在此讲学。

9、咸阳宫,秦帝国的大朝正宫,秦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占地面积3.72平方千米。

10、阿房宫。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道。

11、未央宫,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12、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前朝的中心为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内庭有太液池,各种别殿、亭、观等30余所。

13、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14、圆明园。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

15、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16、大观园。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北京大观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西街,兴建于1984年,主要景点由潇湘馆、沁芳桥、栊翠庵等多余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

古老的楼院,都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历史的足迹,上面简述了四大书院、四大楼阁、四大宫园、四大庭院,面对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建筑和建筑群,根本目的,是在帮助幼童识字过程中,通过这些经典建筑,一并传递一点相关的文化与艺术、思想与科技的历史信息,哪怕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但也一定有所意义。

第21节(生活)

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内容,是必须面对的话题。所以,《汉字歌》在楼院之后的第22节来讲生活,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对“安居乐业”的最好回答。

生活的方面多种多样,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特点也各有不同,选择从菜肴饮食文化的角度,则可以既生动实际又有益有趣地把生活写入《汉字歌》。因此,选择了人们熟悉的八大菜系,并从中筛选出一个著名的菜作为代表。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1节(生活)的内容:

川菜麻,宫保鸡。

湘菜辣,油酥鸭。

苏咸甜,樱桃肉。

粤清淡,花鱼肚。

油盐柴、酱醋米。

衣食住、车马行。

祖国强,人民富。

生活美,乐悠悠。

川菜麻,宫保鸡。

川菜是中国汉族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麻辣是主要特色,宫保鸡丁是突出代表。

川菜分为三派:蓉派(上河帮)、渝派(下河帮)、盐帮派(小河帮)。

了解川菜的人也一定知道,川菜分红案和白案,红案就是做荤菜,白案就是做面食。川菜的加工工艺主要有:煎、炒、炸、炖、煮、烧、蒸、闷、烤等。当然,荤菜还包含有凉拌菜,素菜既有凉拌菜,更有数不胜数的咸菜。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据说是二十多年前,有个外国朋友来到四川,他说准备用三个月时间吃遍四川,可是,三年后他还没有走出成都。

湘菜辣,油酥鸭。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湘菜代表菜品有辣椒炒肉、剁椒鱼头、香酥鸭、海参盆蒸、腊味合蒸、豆豉扣肉、麻辣仔鸡等。

苏咸甜,樱桃肉。

江苏菜,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 ,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

金陵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徐州菜色调浓重,习尚五辛;扬州菜清淡适口,刀工精细;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

其名菜有金陵烤鸭、彭城鱼丸、老鸭汤、炖生敲、水晶肴蹄、蟹粉狮子头、霸王别姬、樱桃肉、黄泥煨鸡、盐水鸭、凤尾虾等。

粤清淡,花鱼肚。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

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清中求鲜、淡中求美,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

白切鸡、烧鹅、脆皮烧肉、花鱼肚、上汤焗龙虾、阿一、白灼虾、干炒牛河、豉汁蒸排骨、鱼头豆腐汤、菠萝咕噜肉、赛螃蟹、香芋扣肉、麒麟鲈鱼等。

中国地大物博,出产丰富,人们勤劳,农业发达。所以,吃的什么,实际上反应出来的,就是怎么想,怎么做,乃至敢想敢做,敢作敢当。可见,菜肴既是食品,又是文化,更是思想。

“油盐柴、酱醋米。衣食住、车马行。”温饱和衣食住行,首先是生存问题,然后是生活问题。当全体民众衣食无忧、出行畅通、安居乐业之际,就是国泰民安之时。所以,“祖国强,人民富。生活美,乐悠悠。”这是中国盛世,这是人民福祉。

第22节(哲学)

哲学,听起来好像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课题,其实不然。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最朴实或最深刻的道理,尽管其中有许许多多的高深与奥秘。

《汉字歌》为什么要把哲学作为一个专题来表述,其依据有二:

第一,汉语的许多启蒙儿歌,本身就包含了一些哲理。也就是说,哲理儿歌,其实就是有点意境,或者是略带智力拐弯的,那些启蒙顺口溜。比如,四川儿歌:天上一颗星星,地上一个丁丁(人丁)。再比如: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倒,打个小松鼠,松鼠有几只,快来数一数,12345上山打老虎……

第二,特别安排哲理一节,在于从识字开始,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幼童:哲理是一个普通的事情,可以认识,可以学习,可以探索,可以发展,有利于心胸开阔,益智启蒙,身心健康。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2节(哲理)的内容:

公生明,廉生威。

鸡生蛋,蛋生鸡。

哪里来,何处去。

同甘苦,争朝夕。

书田承,儿孙耕。

德行合,乐善施。

中医药,君臣佐。

身心修,家国齐。

显然,这一节,主题是虽然哲理,实际上是讲的责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是应该传承与发扬光大的。进一步地,这一节,也是对前面21节内容的一种归纳,启蒙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递一些丰富的内容,更要传递一些思想和精神。可见,汉字歌不仅与众不同,而且系统与智慧。

“公生明,廉生威。鸡生蛋,蛋生鸡。”这是关于“生”的两组歌词,是前因后果的生。前因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公生明,廉生威。”据考证,这是一则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出自明朝山东巡抚年富之手。

“公生明,廉生威。”实质上是关于公平公正的社会必然现象,明白这个道理,维护这个道理,才是一个硬道理。

“鸡生蛋,蛋生鸡。”是一个自然现象,借此可以了解生命传承与延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无论“哪里来,何处去”,“同甘苦,争朝夕”很重要,是根本。

“书田承,儿孙耕。”既要深耕农田养家糊口,更要勤耕书田星火相传。这是对耕读文化的直白表述,是农耕文明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

“德行合,乐善施。”思想道德与个人言行要保持一致,要严于律己,要善良快乐,充满正能量。

“中医药,君臣佐。”中医药不仅是中国汉族传统的优秀医学,更是一部哲学思想体系。其中的“望、闻、问、切”诊病方法,“君、臣、佐、使”处方原则,辩证施治的医学理论,是先进的科技,是人类的福音。

“身心修,家国齐。”摘编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可见,“身心修,家国齐。”既是哲理,也是责任,每一代人都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

《汉字歌》从第1至第22节,其最末这两句“身心修,家国齐。”实际上是对这22节启蒙歌的归纳与提升,从而让全文获得有一点高度和意境的精彩的收尾。

少年强,中国强!这话不仅只是说说而已,其实更要融入我们教育的每一个阶段,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第23节(偏旁1)

偏旁部首,实际上就是组成汉字的字根部分那些汉字。《汉字歌》第23节(偏旁)部分,采用“字形相近,字形渐变,基本押韵,好听好记”的原则编写,从而把“单个识字”教学方法升级为“成组识字”的新模式。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3节(偏旁1)第1至第8句的内容:

子了丁,男是兵。

个介竹,人从众。

上下卡,左右石。

上止正,叉又义。

士大夫,干于土。

少不小,寸才木。

禾乎采,米来耒。

牛午生,朱末未。

下面简略解读一下偏旁歌每一句的字形特点:

“子了丁,男是兵。”子了丁,这三个字是典型的字形相近、字形渐变,好认好记。

丁,人丁,男丁也。所以,男是兵,随之一并突出和强化了男人的责任与担当的含义。

“个介竹,人从众”其中的“个”字,与上一句的“了、丁”字形相近,所以,依据字形相近并渐变,随之则是“个介竹,人从众” 。

“上下卡”字形渐变。“左右石”字形相近。

“上止正”字形渐变。“上”字连续出现,以渐变原则,进而推出“止正”两字。“上下卡、上止正”,其纽带显然就是“上”字及其变化。

“叉又义”另一组字形渐变。由于“对打勾,错打叉”的阅卷规则,所以,在正确的“正”字之后,就接续了“叉”这组字。

“士大夫,干于土。”士、土、干、于,字形相近,字形渐变。士大夫,汉语词语,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因此,士大夫,干于土,既尊重劳动,又脚踏实地,都很重要。

随之而来“少不小,寸才木。”语意语音方面显然的承上启下,恰好字形渐变,更何况还有“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

“禾乎采,米来耒。”字形相近,字形渐变。禾,禾苗,水稻的植株,水稻也。米,水稻的果实也。既然是劳动果实,自然要采摘。

耒,农耕文明开启之前,华夏始祖神农,在湖南衡阳市辖的耒阳创造耒耜,极大提高了农业耕种效率效益,随之为农耕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耒阳因此得名。

“米来耒”真的是米来耒也,因为最早的稻米确实是来自湘耒也(湖南简称湘,耒阳简称耒)。

“牛午生,朱末未。”是显然的字形相近、字形渐变的一组汉字。由于上一句讲的是稻谷,稻谷种于水田,耕田离不开水牛,所以“牛午生,朱末未。”就应该编写在这里。

第23节(偏旁2)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3节(偏旁2)的内容:

平半示,贝见页。

水永求,火灾灭。

口曰白,目自具。

田中申,由甲里。

口吕品,日昌晶。

甘耳百,甬用月。

可司哥,刁习羽。

土王玉,国匡巨。

下面简略解读一下每一句的字形特点:

1、“平半示,贝见页。”其中的“平、半”两字与上句的“米”字,恰好属于字形相近并渐变的特点,所以,逻辑衔接于上。

示,展示,让人看见也。所以恰好就“平半示,贝见页”。

灭,与上句末的“页”音近而押韵。所以,字形相近渐变的“水永求,火灾灭。”这组字,就紧接其后。

2、接下来的四句,是以口字为基础字根的字形相近渐变的偏旁字:

口曰白,目自具。

田中申,由甲里。

口吕品,日昌晶。

甘耳百,甬用月。

3、“可司哥,刁习羽。”这是“可”字开头并一气呵成的字形相近、字形渐变的字组。其中,刁,叼,雕也;金雕,鹰,雄鹰,鹰派。“习”的繁体字是“習”,在太阳上空展翅飞翔的意思。

4、“土王玉,国匡巨。”从土字开始的字形渐变的一组字。“巨”同“羽”押韵,更何况这个“羽”恰好是在太阳上空展翅飞翔的,所以,这一句就编写在这里了。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23节(偏旁3)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3节(偏旁3)的内容:

仝全金,伞企余。

仓仑合,今令会。

厂广厅,片斥斤。

尸户卢,史吏更。

山川巾,布市币。

业亚亦,仙出击。

犬太夭,欠矢失。

升井共,开关并。

这一部分的偏旁部首字,以“撇”和“竖”为主要特征,下面简略解读一下:

1、“仝全金,伞企余。”以“人”字头为主特征,“横”为次特征。

2、“仓仑合,今令会。”以“人”字头为主特征,“横折”为次特征。

3、“厂广厅,片斥斤。” 以撇为显著特征,字形相近,字形渐变。

4、“尸户卢,史吏更。”以撇为显著特征,字形相近,字形渐变的两组偏旁字。

5、“山川巾,布市币。” 分别以“川”“巾”为显著特征,两组字形相近、字形渐变的偏旁字。这句话,不妨可以概括为这样两个场景:山间布衣人家,小镇集市贸易。

6、“业亚亦,仙出击。”字形从“业”、从“山”,是渐变的两组字。

7、“犬太夭,欠矢失。”六个字都从“大”渐变,后三字增加了“撇横”上部结构。

8、“升井共,开关并。”是“井”字特征的渐变。开关,并列但又总是二选一的,所以“开关并”。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23节(偏旁4)

首先回顾一下第23节(偏旁4)两段八句话的内容:

匕比此,心必沁。

光先充,计让订。

万方瓦,刀力为。

夕歹互,友发岁。

父女文,凡风凤。

儿几兀,汤勿匆。

弋戈戋,尢尤龙。

弓已己,乙乞气。

下面简略解读一下偏旁歌每一句的字形特点:

1、“匕比此,心必沁。”匕字的渐变,心字的渐变。

2、“光先充,计让订。”儿字底的三个字形相近的字,言字旁的三个字形相近的三个字。

3、“万方瓦,刀力为。”万及渐变字,刀及渐变字。

4、“夕歹互,友发岁。”夕及渐变字,友及渐变字。

5、“父女文,凡风凤。”×字旁的渐变字,几字旁的渐变字。

6、“儿几兀,汤勿匆。”儿字及两个渐变字,勿及渐变字。

7、“弋戈戋,尢尤龙。”弋及渐变字,尢及渐变字。

8、“弓已己,乙乞气。”己及渐变字,乙及渐变字。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23节(偏旁5)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3节(偏旁5)两段八句话的内容:

北兆非,毛聿韦。

丰长串,羊兰单。

斗头科,辛幸亲。

车东乐,交立齐。

句包旬,勾勺匀。

衣哀衰,矛产予。

匹四西,酉洒酒。

皿而血,爪瓜厄。

下面简略解读一下这部分每一句的字形特点:

1、“北兆非,毛聿韦。”是以“双竖”为特征的三个渐变字,以“单竖”为特征的三个形相近的字。

2、“丰长串,羊兰单。”以“单竖”为特征的三个渐变字,两点头的三个字形相近的字。

3、“斗头科,辛幸亲。”“斗”及渐变字,“辛”及渐变字。

4、“车东乐,交立齐。”“车”及渐变字,“立”及渐变字。

5、“句包旬,勾勺匀。”“句”及渐变字,“勺”及渐变字。

6、“衣哀衰,矛产予。”“衣”及渐变字,“予”及渐变字。

7、“匹四西,酉洒酒。”“匹”及渐变的其它五字。

8、“皿而血,爪瓜厄。”“皿”及渐变字,“爪”及渐变字。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23节(偏旁6)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3节(偏旁6)最后的3个自然段12个句子的内容:

呆员吊,名各吝。

舌召否,只号另。

吾告台,古杏吉。

兄况兑,肉丙内。

刍当争,冉再甫。

马鸟岛,丹舟母。

足走定,殳朵没。

区支缶,身青隹。

骨革束,艮良辰。

真县其,音食鱼。

手心耳,人衣袖。

金丝文,言之牛。

下面简略解读一下偏旁歌每一句的字形特点:

1、呆员吊,名各吝。口在上的“呆”及字形相近的两个字。口在下的“名” 及字形相近的两个字。

2、舌召否,只号另。口在下的“舌” 及字形相近的两个字,口在上的“只” 及字形相近的两个字。

3、吾告台,古杏吉。口在下的“台”及字形相近的两个字。口在下的“古” 及字形相近的两个字。

4、兄况兑,肉丙内。“兄”及渐变字,“内”及渐变字。

5、刍当争,冉再甫。“当”及渐变字,“冉”及渐变字。

6、马鸟岛,丹舟母。“马”及渐变字,“丹”及渐变字。

7、足走定,殳朵没。“走”及渐变字,几为偏旁特征的“殳”及渐变字。

8、区支缶,身青隹。这是偏旁部首字中比较单一特色的六个字。

9、骨革束,艮良辰。“骨革束”是偏旁部首字中比较单一特色的三个字。“艮良辰”是字形相近的三个字。

10、真县其,音食鱼。“真县其”是字形相近的三个偏旁字。“音食鱼”是比较单一特色的三个偏旁字。

11、手心耳,人衣袖。

12、金丝文,言之牛。

这12个字分别是指其偏旁:提手,竖心,包耳(单、双),单人,双人,衣旁,袖旁,金旁,绞丝,言旁,走之,牛字旁。

综上所述,《汉字歌》一共收集312个偏旁部首字,分六讲内容解读编写特点。显然,《汉字歌》的第23节内容,其实就是“字根歌”,也可以叫做“偏旁歌”,是汉字的基础字。通过“字形相近、字形渐变”的一系列成组归纳,并以“基本押韵,好听好记”的儿歌形式,对幼童学习汉字有非常实际实效的作用。认识汉字的这些字根字之后,认识其他汉字其实也就简单了,当然,识字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

在此,需要重申一下汉字歌的基本学习要领:

聆听跟读,滚瓜烂熟。

成组识字,愉快轻松。

知识面广,同步启蒙。

学前千字,了然于胸。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24节(字组1)

大家知道,汉字歌按照3字一组,六字一句,四句一段,两段一节的基本格式编写。汉字歌第1至第22节部分,实际上是“启蒙歌”;第23节实际上是“偏旁部首歌”,也可以称之为“字根歌”,一共52句话,13个自然段,312个偏旁字;第24节实际上是“字组歌”,是各种偏旁部首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字的分类与集成,字组歌共有40句话,10个自然段,240个汉字。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第24节(字组1)两段八句话的内容:

龟兔象,电甩丢。

队阶阵,忆忙忧。

跳跃跟,斯基甚。

界禺畏,备略奋。

旦早旱,皇呈星。

粉料粒,欧欲饮。

灿烂灯,欢欣吹。

戊戍戎,武战成。

大家知道,汉字歌根据“字形相近、字形渐变、好听好记”的编写原则进行编写,以同一偏旁为一组字基本特征的字组歌,依然依据这个原则。

1、“龟兔象,电甩丢。” 龟兔象为什么要放在字组歌的第一位置呢,理由两点:第一,这是儿歌,肯定要有儿歌基本特点才行。第二,在众多儿歌里,小朋友都知道龟兔赛跑,是一个不能骄傲自大,必须努力坚持的故事。所以,把龟兔象放在首位,意义不言而喻。龟兔象恰好是“小、中、大”三种动物,都有尾巴,所以,有尾巴的三个字形相近的字则是“电甩丢”了。

2、“队阶阵,忆忙忧。”左边单包耳偏旁的三个常用字,竖心偏旁的三个常用字。“忧”与上一句的“丢”恰好押韵。

3、“跳跃跟,斯基甚。”足字旁和其字部的,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

4、“界禺畏,备略奋。” 田字旁的,两组字形相近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奋”与上一句的“甚”恰好押韵。

5、“旦早旱,皇呈星。”旦和另两个字形渐变字,呈和另两个字形渐变字,是上下结构的两组字,

6、“粉料粒,欧欲饮。” 米字旁和欠字旁的,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

7、“灿烂灯,欢欣吹。” 火字旁和欠字旁的,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

8、“戊戍戎,武战成。”戊字旁和戈字旁的,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特别是关于兵戎的两组字。

同一旁篇又字形相近的字,编在一句话的儿歌中,容易区分,容易认识,容易帮助幼童了解掌握汉字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与规律。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24节(字组2)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4节(字组2)两段八句话的内容:

爱受爰,花化华。

朝潮韩,熊然烈。

恩态总,思想忠。

夏复厦,外处冬。

传佳住,仆什付。

待征徉,行径往。

冷次决,尖尘劣。

票要栗,第笑笔。

下面简单讲述一下这8句话种相关汉字的编写特征:

1、“爱受爰,花化华。”爫字头的三个字形相近的字,化字及另两个渐变字。

2、“朝潮韩,熊然烈。”朝潮韩,字形渐变的三个字。熊然烈,具有四点水的字形相近的三个字。

3、“恩态总,思想忠。”上下结构的心字底的六个字,“思想忠”其实是做人做事的一个基本原则。

4、“夏复厦,外处冬。”夏及两个渐变字,外及两个字形相近的字。夏与冬,冷热两个季节,所以,夏冬放在一句话里,逻辑自然。

5、“传佳住,仆什付。”左右结构的单人旁的六个字,字形相近,字形渐变。

6、“待征徉,行径往。”左右结构的双人旁的六个字,字形相近,字形渐变。

7、“冷次决,尖尘劣。”左右结构的两点水的三个字。上下结构的小字头的三个字,基本押韵。

8、“票要栗,第笑笔。”上下结构的西字头的三个字、竹字头的三个字,基本押韵。

30、第24节(字组3)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24节(字组3)两段八句话的内容:

壳凭亮,旅施放。

邓祁邦,划则刚。

扣找抄,尹伊群。

庄庆床,店庙庭。

功项巧,孝老考。

收改攻,评证讼。

江汁汗,泻泽泥。

沈法沉,沿河洗。

下面简单讲讲上述8句话中相关汉字的编写特征:

“壳凭亮,旅施放。”几字底的三个字,左边方字旁的三个字,基本押韵。

“邓祁邦,划则刚。”右边双包耳的三个字,右边立刀的三和字,基本押韵。

“扣找抄,尹伊群。”左边提手的三个字,尹字和渐变的两个字。

“庄庆床,店庙庭。”广字头的形相近、字形渐变的六个字,与上一句押韵。

“功项巧,孝老考。”左边工字旁的三个字,土字头的字形相近的三个字,基本押韵。

“收改攻,评证讼。”右边反文的三个字,左边言旁的三个字,基本押韵。

“江汁汗,泻泽泥。”左边三点水的六个常用字,前三字属于字形渐变,整个句子基本押韵。

“沈法沉,沿河洗。”三点水的另外六个常用字,与上一句基本押韵.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24节(字组4)

芬芳草,芯苗艺。

和种利,秧税积。

袖袄初,祥祝礼。

皮波被,疗病疾。

安守宇,宋宝宏。

突帘穿,穷究空。

团圆图,因回固。

闪问间,闷闭闲。

下面简单讲讲上述8句话中相关汉字的编写特征:

“芬芳草,芯苗艺。”草字头的六个常用字,基本押韵。

“和种利,秧税积。”禾字旁的六个常用字,具有“和”字开始的字形渐变特征,基本押韵。

“袖袄初,祥祝礼。”袖旁的三个常用字,衣旁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在中国行拱手礼最多的时候,就是大年初一,大冬天,大棉袄,行大礼。可见,“袖袄初,祥祝礼。”这句话,也算有点意思。

“皮波被,疗病疾。”从皮而渐变的三个常用字,病部首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是特征。

疗病疾的人,往往要躺下,怕受凉,要盖被。所以,“皮波被,疗病疾”这样编写比较合逻辑。

“安守宇,宋宝宏。”宝盖头的六个常用字,基本押韵。

“突帘穿,穷究空。” 宝盖头的另外六个常用字,基本押韵。

“团圆图,因回固。” 国字框偏旁的六个常用字,基本押韵是特点。团圆图个啥,因为家是温暖的故乡,所以,这组字这样编排。

“闪问间,闷闭闲。”门字框的六个常用字,基本押韵是特征。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第24节(字组5)

堂常尝,省首肖。

咋昨作,条务各。

贞负贡,弃异弄。

章竞童,寺寻寿。

铜铁锡,铂钡银。

矩知短,这边选。

叩却印,进迈迅。

远运达,送连递。

下面简单讲述一下这8句话中相关汉字的编写特征:

1、“堂常尝,省首肖。”小字头的三个常用字,肖及与其字形相近的两个字。

2、“咋昨作,条务各。”作和两个字形渐变的字,文字头的三个字,基本押韵是特征

3、“贞负贡,弃异弄。”贝字底的三个字形相近的常用字,“廾”字底的三个常用字。(廾gǒng,两手捧物。今作“拱”,现一般只作偏旁。)

4、“章竞童,寺寻寿。”立字头的三个常用字,寸字底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是特征。

5、“铜铁锡,铂钡银。”金旁的六个常用字,金属,基本押韵是特征。

6、“矩知短,这边选。” 矢字旁的三个常用字,走之旁的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

矩,矩尺,知长知短也,这边选那边选,选长选短都在选。

7、“叩却印,进迈迅。”单包耳的三个常用字,走之旁的另外三个常用字,基本押韵。

8、“远运达,送连递。”走之旁的另外六个常用字,基本押韵。再远也能运达,再多也能连续投递送到,这好像说的是今天高度发达的物流体系。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后 语

在《汉字歌》第一讲已经提到,汉字歌的整个篇章结构式按照论文格式,或者说式按照一本书的格式来编写的,因此,在文章的末尾写上后语,那是必然的了。

如果按照论文要求的标准方式来写后语的话,必然要包含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归纳性描述,这样的后语显然不符合儿歌的特点,更何况最多也只能有四句话的内容,就是在引言部分,也仅仅是四句话。所以,《汉字歌》的后语,既要小结全文,更要留下启示或希望,篇幅还不能长。基于这三个关键点,所以,后语就写成了如下这个样子:

一歌越千年,

少儿启蒙前,

从小爱学习,

未来超前贤。

晃眼一看,如此后语,很普通的啊,仔细品来,其实不然,因为,“一歌越千年”开句就不简单。首先,汉字起源于炎黄二帝开创农耕文明那个时候,之后,一共发生过三次文字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与革命。

其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治国理政的其中一项重大内容就是“书同文”,也就是从此以后,全中国都使用统一并规范的文字。

其二,简化字。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简称《总表》),《总表》曾经颁布过两次,一次是1964年颁布的,一次是1986年。

其三,拼音。现在使用的拼音,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由国家正式颁布的拼音方案与简化字方案,颁布时间上虽然有两年的间隔,但是,拼音的研发历程在距今两千年前的古代就开始了,其中有多种注音方法,比如直音、读若、反切法等。

但是,流传几千年的汉字,闪耀灿烂文化光芒的汉字,在识字教学上,至今依然是采用的是单字教学方式,繁琐而耗时较长。因此,“聆听跟读滚瓜烂熟,成组识字愉快轻松”的汉字教学方案,则是汉字的一次新的革命,一次历史性的文化进步。可见,“先听聆听,后跟读,再识别”,帮助幼童成组识字的《汉字歌》,一歌越千年,毫不夸张,而且归纳得非常得体。

《汉字歌》教导识字是根本目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针对正式上学之前的幼童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案,识字的同时,歌词一并包含了启蒙的功效,特别是第1至第22节,其实就是广泛知识面的“启蒙歌”。因此,“少儿启蒙前”,一语概之。

通过这首有滋有味的《汉字歌》,少儿识字很快,识字很多,心情愉快,思想开阔。随之而来,他们对学习知识与文化的信心和兴趣,陡然高涨,进而非常有益于他们的成长。所以,“从小爱学习”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有如此受过广泛知识面启蒙并热爱学习的新一代,人才辈出并“超越前贤”,不仅是必然的事情,而且将一定是层出不穷的事情,甚至是将来的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进一步地,我们不难发现,后语与引言具有前后对应的特点,特别是意境上的对应,请看:

日月星,亮晶晶。一歌越千年。

天地人,精气神。少儿启蒙前。

太阳圆,月儿弯。从小爱学习。

天无先,地无边。未来超前贤。

“未来超前贤”,那不仅仅是具有启发意义并动力百倍的希望与鼓励,更是播撒下的思想种子……

《汉字歌》聆听跟读,成组识字,同步启蒙,愉快轻松,就这么简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