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现在已经进入农历七月了,当然农历七月有很多民间的节日,比如说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初二“天门开”,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还有七月三十“地门关”等等。
在这几个节日中,也有一些民间的说法和忌讳,而在民间传说中,“中元节”,“地门开”都是不能做一些事情的,比如说不能去河边,晚上不能照镜子,晚上不能回头等等。
不过相对于其它的日子,农历的七月初七却是一个好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称为中国“情人节”。
当然对于这样的日子,民间老人认为“七夕节做四事,福禄自然来”,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有没有道理呢?我来说一下:
今年七月初七不一般:
在农历的七月初七,有很多民间的节日,它不仅是七月七夕节,也有“七姐诞”,“吃巧果”等各种活动,下面我来一一说一下:
①七月初七,“七姐诞”。
其实按照民间的说法,七姐诞,又称七娘会、七娘妈诞等,是民间里的一种节日,而拜祀活动一般在晩上举行,故又称“七夕”节。
当然,“七姐诞”是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而在古时候,我们老祖宗崇尚星宿文化,因此在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织女星又是全天第五亮星。
而牛宿星(牛郎星)又位于银河的东岸,于是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不过我们古人会编故事,后来就把织女星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在民间里称为织女娘娘,七姐、七星娘娘、七娘妈等。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这一天民间里也就有了祭拜七姐的风俗,这也称为“七姐诞”。
当然老百姓这样做的目的,除了祭拜七姐外,另外还要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保护小孩平安等等活动。
②七月初七,“吃巧果”。
当然,除了在七月初七“祭拜七姐”外,还要吃巧果。其中古书《东京梦华录》中,把巧果称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当然,由于“巧”和“桥”谐音,所以古人认为,七月初七吃巧果,也是通过“巧”(桥)来实现自己的心愿,因为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所以吃巧果,也是寓意着爱情长长久久。
当然,老祖宗认为吃巧果也是有讲究的,这里面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于是就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夜晚,做一些精致的小点心,并焚香供奉,并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
当然心诚则灵,这件事被当地的城隍老爷知道了,于是就汇报给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而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被感动了,但是因为“天规”的关系,却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却让天上月老牵线,让小巧的婚姻能够更美满一些。
于是小巧在日后中遇到心仪的另一半,并和另一半不离不弃,白头偕老。而老百姓们为了纪念小巧,于是就在七夕节这一天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小点心,并流传至今。
而这种点心也被称为“巧果”,于是七夕“吃巧果”的风俗也是由此而来。
“七夕做四事,福禄自然来”的意思:
老祖宗认为,在七夕这一天,还是有一些忌讳和说法的,当然这一天,老祖宗认为是“不同房”,“不结婚”,不做恶事,不伤害喜鹊外,还有六种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第一,七夕可以“许愿”。
老祖宗认为,七夕节又是我国的情人节,所以这一天也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毕竟这一天不光是送花的日子,也是表白的一个好日子。
当然,民间老人认为这也是一个许愿的日子,所以老祖宗认为:
在七月初七的这一天早上,要对着天上的星星进行许愿的,在许愿的时候也要打开窗户,默默许愿。不过许愿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婚姻幸福,能够在一生中找到情投意合的人。
第二,七夕节晚上,可以放烟火祈福。
其实在古代,并不是过年的时候可以放烟花爆竹,而在七夕节这一天也是有这样的活动的,而这也是中国民间古老的节日民俗活动。
当然古人认为,在这一天燃放烟花的时候也是有寓意的,比如说红色烟花,代表了“一飞冲天,一炮而红”;“绿色拉手”烟花,就像是牵手成功,而 “金元宝”烟花,好像财神从天空洒金元宝到地上。
但是在燃放烟花的时候,老人认为男女有别:男人要左手点炮、女子则用右手点炮。不过随着禁放烟花爆竹,这种活动也被渐渐的消除了。
第三,七夕节,吃糖果。
我们老祖宗也是非常浪漫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句等等。
当然在七夕节这一天也是如此,老祖宗认为在中国情人节这一天早上,不论是否结婚,男女双方在七夕这一天晚上的亥时之前,也是要吃糖果的,以象征着男女的生活甜如蜜。
第四,七夕节,系红绳。
当然在民间,我们汉族人对于红色也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毕竟红色是汉族人的一种吉祥色。因此无论是结婚,或者是过年,家家户户都一“贴红色”以趋吉避凶。
当然在七月初七这一天也是如此,而在这一天早上,老人在家最大的窗户上,系上一根红绳,并在在红绳上还系有一个小的植物葫芦,以象征着趋吉避凶的寓意。不过这都是民间的一些说法罢了。
写在最后:通过上述来说,在七月初七这一天,也是我国的七夕节,所以对于这一天的到来,还是有一些说法和讲究的。
【原创诗歌欣赏】
七月初七
周德龙(辽宁)
今夕七月红,
银汉是花轿,竹风是新娘。
朝花留影,又见夕阳水,
爱也不成,恨也不成。
今夕是何夕?又初七。
喜事成空,灯红也成空。
可叹,春心碎了一地,
寂寞不停,落寞也不停!
周德龙,出生于篆刻之家,字灵瞻,一字伽陀,号诗癫,又号灵瞻居士,笔名:藏修嘉文,高级媒体编辑师,作家,诗人。灵瞻派创始人,“毛诗奖”发起人,中国诗文化倡导者与践行者,书香家庭·诗歌栏目负责人,中国词网驻站名家等。上世纪90年始文学创作,曾获多种奖项。作品散见《绿叶》《星星》《海燕》《诗林》《参花》《辽河》《莲池》《奔流》《百花》《牡丹》《诗歌月刊》《辽宁青年》《天津文学》《南方文学》《民族文汇》《江河文学》《长江丛刊》《中华诗词》《文化月刊》《中国家庭报》等百余种刊物。相关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选本,部分作品被学术网永久收录。
一谈起七夕节,大家都会立刻想到天上鹊桥牛郎会织女。在南安一带,这天除了是中国的情人节,还是“七娘妈生”,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七娘妈亭”、糖粿、花粉等,祭拜被奉为幼童保护神的“七娘妈”,祈愿家中孩子平安顺遂。
搓“装眼泪”的糖粿
糖粿是七夕这天南安敬祀和食用的一种面食。传说,相爱的牛郎和织女因为天河相隔而无法在一起,每年七月初七,喜鹊会搭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见。相爱而不能朝夕相处,牛郎织女见面时相拥而泣,在糖粿中间摁一个洞就是为了盛装他们的眼泪。
在武荣古街,今年60多岁的吴阿婆,每逢七夕来临之际,街坊邻居都会提前交代她多搓点糖粿。她介绍,糖粿是以糯米粉为食材,一般以白色为主。糖粿的做法也很简单,糯米粉加凉水调成面团,搓成硬币大小的丸子,搓好以后,用大拇指或食指往中间轻轻一摁,使其中间下凹即可。做好的糖粿,煮熟后粘上花生碎和白砂糖,一口而入,Q感十足。
“小时候,每次到七夕这天,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在家搓糖粿了,煮熟的糖粿用来祭祀,祭祀完就可以吃了。”正在买糖粿的市民王女士说。
烧“七娘妈亭”祈求佑护
连日来,记者在南安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不少店铺都摆着纸糊的“七娘妈亭”、胭脂水粉、扎花等。
在“90后”傅女士看来,长大后才知道七夕这天是“情人节”,儿时,七夕是“七娘妈生”。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是提早买来“七娘妈亭”,临近中午,摆上供品,让她和兄弟姐妹们拜拜,而后烧掉“七娘妈亭”。母亲祭拜时,往往要念叨一些语言,祈求“七娘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做“七娘妈生”的供品以瓜果为主,农村的七月是夏收季节之后,和城里不同,农村的供品以应时采收的瓜果为主,都是自产的,如新花生、新芋头,还有龙眼、荔枝等,凑足七种,还要七种花卉、七小碟胭脂水粉(化妆品)、七色菜碗(七种“干味”:如香菇、木耳、金针菜、冬粉丝等,都是素菜的干品)、酒盏七个、茶杯七个、筷子七双、“七娘妈亭”一座。
每年在七月初七摆上这么一桌贡品,是家家户户对孩子成长最好的祈愿和祝福。南安民俗文史专家廖榕光说,桌上的贡品摆放也是有讲究的。从去年七月初七到今天,如果有孩子出生,父母则把这个孩子视为“七娘妈”的“契子”,必需置“鸡酒油饭”和糖粿(用糯米磨浆做成的甜味汤丸)敬祀,在厅口点“七娘神灯”,拈香祷告“七娘妈”纳自己的孩子为“契子”,保佑其健康长大。至孩子16岁时的“七娘妈生”那天再隆重叩谢,宣告“洗契”(即解除母子契约关系)。(记者 王丽清)
来源:海丝商报
七是啥意思?
“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字,这主要与天文历法有关。在天文上有“七曜”,“七曜”也称“七政”,指的是天空中的七个天体,它们是金、木、水、火、土以及日、月。古人以“七”计日,所以有“七日来复”的说法,这就是《易经》当中的“复卦”。“复卦”的本意是“回归”,指的是“龙”的去而复返。“龙”,就是的“丹顶鹤。4月到达北方的繁殖地,11月回到南方的越冬地,站在南方人角度是春去秋来。
“金、木、水、火、土、日、月”构成了“星期”。一星期为七天,七天一个循环,一个反复,一个圆周,所以星期也成“周”。一周为七天,一年有52周,分到四季中,每一季就有13周。13X7=91天,91X4=364天,所以7与52,与13,与4,都有联系。在这个联系上,古人发明了扑克,扑克刨去大小王,还剩下52张牌,这52张牌按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划分,每季13张。
古人注重七,在情感上有“七情六欲”,在修为上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方位上有“七方”,“东南西北”和“上中下”,所以七也有“圆满”之意。
也正因为“七”字有圆满的含义,所以我们有“七夕节”,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上加“七”,所以也叫双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