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巨蟹座

公历是农历吗(公历是新历吗?)

时间:2023-10-03 15:51:04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阴历、阳历、农历到底有什么区别?

每当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的?”

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农历”的日期,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1912年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旧有的历法是阴历还是阳历呢?

其实都不算。

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

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

陆游的诗《蜗舍》中有:“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

但是,除了清明节之外,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设置的。

如今,属于汉文化圈的人们每年仍要庆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所以说,中国传统的历法是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一种阴阳历。

它用置闰法填补了阴、阳历的时间差,又用阳历的规律制定了安排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在农历的时序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条不紊的规划。日月相合的农历,其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生日过阴历还是阳历?不是迷信,原来大有讲究,今天终于明白了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生日的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过生日通常与祭拜先祖有关。

人们会在自己的生日这一天,亲自祭拜和纪念先人,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而寿字在中国文化中又象征长寿和福气,与过生日庆祝又平安长大一岁的寓意相贴合。

因此,在过生日时,人们常用红色纸写下或剪出寿字,贴在家中以示庆祝,尤其是越年长的人越喜欢这样的庆祝方式。

此外,长寿面和寿桃在中国传统生日庆祝宴中更是常见的食物,均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那么,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坚持过阴历生日,而有些人则选择过阳历生日呢?

这背后有什么讲究和原因呢?今天,我就来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入了解。

历史背景与文化因素

1、阴历和阳历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阳历,又称为公历或西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为基础的一种历法。

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天数,从28到31天不等,一年有12个月,共365或366天。

阴历,又称为农历或夏历,是以月亮的盈亏变化为基础的一种历法,每个月大约有29或30天。

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速度并不均匀,有时可能会导致一些小的时间差异。

为了使农历尽量与太阳年保持一致,通常会添加一个月份来平衡两者的差异。

这个添加的月份被称为闰月,是额外插入的一个月。闰月一般在正常的月份之后,以保持农历年的整体长度与太阳年尽量接近,所以阴历的一年有12个月或13个月。

2、整年长度

由于阴历和阳历的计算方法不同,它们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通常来说,阴历比阳历要落后11天左右,这就导致了同一个人在阴历和阳历上的生日日期会不同。

比如一个人是2005年11月15日出生的,等到来年庆生的时候,在阳历(公历)生日中,2006年11月15日就是1岁生日。

而在阴历(农历)中,2005年11月15日对应的是乙酉年十月十四,为此在2006年12月4日,对应的丙戌年十月十四日才是他1岁生日。

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过阴历生日呢?这主要与农业文明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对于节气和农事有着重要的关注。

节气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时所经过的24个特殊点位,每个点位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则是将节气分为24等分,并以此来划分季节和月份。

例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6个节气构成了春季。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等6个节气构成了夏季;而正月、二月、三月等12个月份则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

由于阴历是以月亮的盈亏变化为基础的,它与节气和农事有着密切的联系。

阴历的每个月都与一个节气相对应,而每个节气都有着特定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指导。

例如,正月是立春节气,代表了春天的开始,是播种和耕作的好时机;而十一月是立冬节气,代表了冬天的开始,是收获和储藏的好时机。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历对于节气和农事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节气和农事之外,阴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应用。

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按照阴历来确定的。

有着团圆、祈福、纪念先贤、庆祝丰收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另外,中国的婚嫁礼俗,如择日、订婚、嫁妆、迎亲等,也都是按照阴历来进行的。

这些礼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吉祥和美好的追求,所以阴历生日会更让人感觉到幸福感。

那么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也开始喜欢过阳历生日。

毕竟在部分国家和文化中,阳历(公历)生日被广泛使用,这是日常社交、商业和行政活动所采用的标准日历系统。

通过选择阳历生日,可以增加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困惑。

也便于更加容易地在日历上追踪重要的纪念日,发送生日祝福和礼物。

那么,大家是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日方式的呢?是过阴历生日,还是过阳历生日,或者两者都过呢?

其实,无论选择哪种生日方式,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庆祝。生日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纪念日,是我们与家人、朋友、恋人分享快乐和感恩的日子。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在选择生日日期时的自由和多样性,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或批判他人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了解,不要忽视或否定它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生日,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也可以给我点个赞,或者转发给家人、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日文化。

阳历、阴历、农历、夏历很多人都搞错弄混,到底有什么区别?

文 | 读书君

阳历、阴历、农历、夏历,可以说很多人对这几个词的理解,都是模糊而片面的。至今,还有很多人对阳历、阴历、夏历、农历等词的理解,还傻傻分不清,以至于闹出不少的笑话。

关于这几点内容,读书君查阅了不少的资料,下面,给大家具体来说说这其中几个词的具体所指和差别。

01 阳历

阳历(也就是公历、西历、太阳历),这是全球多数国家通用的一种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

儒略历

阳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众所周知,尼罗河就像中国的黄河一样,它是埃及人的命根子,河流给埃及人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灾难。

尼罗河每年都有泛滥周期,为此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更好地安排农业生产,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潮落和天狼星的位置变化,制定了太阳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当时的古埃及人,将每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的日子(大概是在6月15日前后),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一天,在古埃及恰好天狼星和太阳刚好出现在同一地平线上。

天狼星位置与体积

当时,人们根据尼罗河水的潮落以及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将一年分为了泛滥、播种和收割三个季,每个季为4个月,一年共12个月,每个月30天,年末剩下的5天,叫“闰日”,如此下来,一年共有365天(这和如今我们以三个月为一季,四个季为一年的划分,多少有些区别)。

这种算法,比如今的阳历少了6个小时,所以大概间隔120年左右,就会多出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如此推下去,大概是400多年后,就会周而复始。

具体来说,阳历这是一种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

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

但是,4年加一天的话,实际回归年就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那么就会又多加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大概会多算了三天的时间。

阳历闰年的算法规定:如果公元年数可以被4整除的,那么就算是闰年,反之则不是。阳历规定一年共有12个月,其中1月、3月、5月、7月、8月、l0月、12月为大月,也就是31天,其余的除2月外,均为小月,每个月为30天。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平年时为28天,闰年时为29天。

02 阴历

阴历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历法,它也被叫为旧历、太阴历、月亮历、汉历、古历等。这里顺带一提的是,在古代,古人将月亮称为太阴,为此又有太阴历之称。

历法

和西方太阳历(公历)的历法不同的是,阴历主要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也就是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一年为12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由于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更容易被观测,为此早在古代的很长时间内,其历法几乎都是阴历。

阴历的计算方法是:以太阴圆缺1周为一月,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太阴圆缺十二周为一年,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为是一个月,而十二个月就算为一年。不过,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时间是29天12时44分3秒,实际上比29天多一点,又比30天少一些。

为了方便起见,阴历的月份,被分成了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就是大月,为三十天,而逢双的月则为小月二十九天,算下来一年共有354天。

当然,一个朔望月并不是刚好等于一个小月和大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出了44分2.8秒。也就是说,12个朔望月(月)实际要比354天多出8小时48分34秒,这样算下来的话,过了30年就会多出11天的时间。

所以,阴历30年之中,就要安插11个闰年,每到闰年,就会在12月里加多一天时间,也就是说,阴历的闰年应该是355天。

简言之,就是阴历的每三十年里,就会有11年是355天的,有19年是354天的,平均算下来,每年的时间长度就是354天多出8小时45分34秒,如此计算的话,阴历的算法其一年的时间,比回归年的时间,大概短了11天。

看起来一年少十几天并不多,但是若是相隔了十多年的话,那就是短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了。用这样的历法算的话,每年的新年,就不一定都是在冬季过的,还可能是在春季,或者是夏季、秋季过的。

由于阴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不大,为此阴历并不常用,通常是一些沿海地区的人们,用来推测海潮涨落。

03 农历

很多人将阴历看作是农历,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农历,不是完全的阴历,也不是完全的阳历,而是阴历和阳历结合并用的一种历法,俗称阴阳历。

农历虽然和阴历比较相似,都是以“塑望”为根据,但是农历的一年当中,设有24节气和闰月,其年约等于回归年,所以它又具有阳历的特点,所以被叫为阴阳历。

我国古代的各种传统历法都属于农历的范畴,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明万历五年大统历日

只不过,早在古代,这些历法并不叫农历。后来,到了近现代,“农历”这个词才出现,且是因为其在过去的历史上一直指导着农业生产,因而得名农历。可以说,农历集结了阴历和阳历的优点。

我国古代的元旦就是按照农历来定的,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为元旦,秦代时以十月定为新年的第一个月,为此当时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到了汉武帝时期,将首月定在了正月,也就是正月初一为元旦。之后的数千年里,我国的元旦,实际就是农历上的大年初一。直到1912年中华的建立后,才改成了公历,也就是现在我们一直沿用的公历1月1日是元旦。

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公历是西方历法,又叫做西历或西元,有些人将其视为是西方舶来品,这是由罗马教皇在1582年颁行的。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公元”是公历的纪元,纪年上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视为公元元年,其诞生之前那就叫做公元前。6-10世纪,“公元”渐渐成为西方等诸多教国家的通用纪元,之后渐渐被全球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遂叫为“公元”。

公元的缩写是A·D,拉丁语为Anno Domini,其大概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公元前则用B·C表示,也就是英文Before Christ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之前。

04 夏历

关于夏历,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提过,夏历指的是古代夏朝时所用的历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每一个朝代每年的第一个月:正月的定序,是有所不同的。夏朝时,是以夏历正月为正月;到了殷代时,则将正月定在了夏历十二月;到了周朝时,正月则更往回推到了夏历十一月;秦朝时,则以夏历十月为正月。汉武帝时,改以夏历正月为正月,后代沿用,一直到了清朝末期。

到了辛亥革命后,我国采用了公历的形式,不过民间还是一直沿用夏历的传统历法。

阳历和农历之间的一些对比

第一,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使用阳历,其交流起来比较方便。

第二,阳历的每年都固定为12个月,而每个历月的天数都是固定的,这相当来说,就比较容易记。24节气中在阳历中,其日期基本上也是固定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记,且也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不过,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阳历一年12个月的天数是不完全等同的,有28、29、30、31天几种情况。此外,其半年的长短也不尽相同。

而农历一年的月的长短,和朔望月基本差不多,月初必朔,月中必望,日期和月有固定的相应的关系,知道了日期,就知道了月相。

参考资料:

陈榕甫著,中华传统文化10000词,上海辞书出版社

国家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组编写;顾永高主编,青少年百科天文历法,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谭静主编,子午流注针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热门推荐